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哪種是侵權行為間接結合

哪種是侵權行為間接結合

發布時間:2020-12-29 10:01:59

1. 侵權中 直接結合與間接結合關系

哇~這么難的來問題也敢在這源問。。呵呵~
理論上的俺分的不是那麼明白,你要是去問王利明、楊立新等老師估計給你答案也不是很清楚,有些東西是意會不能言傳的噢。
但是還是知道個比較簡單的區別辦法。直接結合應該是同一時間以及同一現場的。否則認為是間接結合。
俺只知道這么多啦。歡迎討論。:)

2. 民事侵權數行為如何區分直接結合和間接結合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以下簡稱《侵權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以下簡稱《民法通則》)規定了民事侵權數行為結合造成一個損害結果,對侵權人責任承擔規定了直接結合承擔連帶責任,間接結合承擔按份責任。由於對直接結合和間接結合區分易產生理解上的歧義,造成共同侵權責任的擴大化和隨意性。直接結合和間接結合的區分則成了正確適用《解釋》、《侵權法》和《民法通則》的關鍵問題,理清直接結合和間接結合顯得非常必要。 一、直接結合與間接結合的含義 1、直接結合是指數個行為相互作用、耦合、凝結,密切聯系,不以其他行為為媒介,造成某一結果的發生,則數行為屬直接結合關系。 直接結合的特點:(1)結合程度非常緊密,對於結果,各自的原因力和各自的作用都無法區分;(2)雖然數個行為的結合具有偶然因素,但其緊密程度使數個行為耦合造成一個結果;(3)、相耦合的數個行為作為一個原因引發了結果的發生,是結果發生的唯一原因;(4)、相耦合的數個行為的性質一般為同一類型;(5)、數個行為一般是同時間、同地點進行。 直接結合的構成要件有三:一是直接導致結果發生;二是數個物或行為與結果之間都存在直接的因果關系;三是行為的性質一般相同。例如A、B、C因與D有矛盾,三人不約而同地向D所用的杯子中下毒,三人分別所下毒量雖均不足以致人死亡,但三人分別所下毒的總量加在一塊,卻足以致人死亡。A、B、C三人之間雖沒意思聯絡,但都實施了下毒行為,而三個下毒行為的凝結合造成D死亡的後果,符合直接結合的構成要件。如果A、B二人不約而同地向D所用的杯子中下毒,二人所下毒量不足以致人死亡,D服毒後就醫途中被C開車將D撞死,A、B、二人之間雖沒意思聯絡,但都實施了下毒行為,而二個下毒行為構成直接結合,但不是造成D死亡的直接行為,而C開車撞D是造成D死亡的直接行為。 2.間接結合,是指某侵權行為需以其他侵權行為為媒介,造成某一結果的發生,則某侵權行為與其他侵權行為構成間接結合關系。 間接結合的特點:(1)多個行為的結合程度不緊密,對於結果,各自的原因力和各自的作用能夠區分;(2)一般數個行為不是同時間、同地點進行,或同時、同地進行,但數個行為屬不同類型;(3)、對損害結果而言數個行為並非全部都是直接、必然地導致損害結果發生。 間接結合的構成要件有三個:一是導致結果的只能是多行為中的一個或數個;二是各行為相互偶然性結合;三是只有數行為中的一個或數個與結果存在果因果關系,其他行為只構成結果產生的條件。如,夜間甲所駕駛尾燈損壞的貨車在前面正常行駛,乙在後面駕車超速行駛,造成追尾事故,導致後車所載人員死亡,甲的貨車尾燈損壞的事實並不直接、必然地導致後車所載人員的死亡這一損害後果,它只是為損害後果的發生創造了一個條件,因此,甲所駕駛尾燈損壞的行為與乙在後面駕車超速行駛行為屬間接結合。按照《解釋》第三條規定,應當根據各自過失大小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二、直接結合與間接結合的區分 筆者認為,區分直接結合和間接結合應該結合《民法通則》、《侵任法》及《解釋》中關於共同侵權的理論、立法原意、歸責原則、警示和懲戒作用來加以理解。既要考慮到對受害人利益的保護,又要考慮不能使侵權人的責任擴大化。判斷直接結合和間接結合其目的是為了正確適用歸責原則,維護公平正義,因此,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1、樹立按份責任是常態,連帶責任是特殊的司法理念。根據侵權法理論,在適用歸責原則時要首先考慮適用按份責任,在不能適用按份責任且有法律規定承擔連帶責任時才可適用連帶責任。 2.侵害是否具有直接性。即行為人的行為表現是否直接指向的加害結果。如:兩個人對受害人進行攻擊,均造成受害人血流不止死亡,且傷口流血量的大小不能分辨,各自的加害行為直接指向一個後果,則認定是直接結合,承擔連帶責任,否則,按按份責任處理。 3.行為是否存在因果關系。如果存在因果關系,則認定直接結合,因果關系是內在的條件、因素關系,如果存在外部的條件關系,則認定間接結合;直接結合的數行為之間是直接、密不可分的一個緊密體,而間接結合的數行為之間呈鬆散的、彼此互為中介的鏈條式的結合。如兩個人同時向受害人射擊,無法認定為某一個人的射擊行為將受害人擊中,造成受害人受傷,由於他們的行為都與受害人受傷的結果密不可分,則認定直接結合。比如:小孩甲因頑皮爬上乙堆在存放變壓器附近的磚垛,觸及未上鎖的變壓器,致小孩甲電傷。侵權行為彼此互為中介,行為之間是一環套一環,是可以分割的,是間接結合。 4.時、空是否同一。數個侵權行為發生的時間、地點同一,則首先考慮直接結合,否則考慮間接結合。如:前面提到的兩個人同時向受害人射擊,無法認定為某一個人的射擊行為將受害人擊中,造成受害人受傷,由於在侵權時間、地點上都具有同一性,是直接結合。如果甲車肇事致使行人受傷後逃逸,後來乙車路過沒注意到躺在路中的傷者而將其軋死,則甲乙的行為是間接結合。因前後車過失行為時間不同,應按各自過失大小承擔責任。 5.原因是否具有唯一性。如屬於同因一果,則考慮直接結合,如各行為對損害後果發生具有偶然性,則考慮間接結合。如:前面提到的兩個人同時向受害人射擊,無法認定為某一個人的射擊行為將受害人擊中,造成受害人受傷,由於甲的受傷是兩人共危險同行為造成的,其原因不可分,屬一因一果是直接結合。如:小孩甲因頑皮爬上乙堆在存放變壓器附近的磚垛,觸及未上鎖的變壓器,致小孩甲電傷。侵權行為彼此互為媒介,有直接原因,也有間接原因,屬多因一果。是間接結合,小孩的監護人、磚垛的所有人、電力部門應按照過錯大小按份承擔責任。(作者單位:河北省邯鄲市邱縣人民法院)

3. 高法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的司法解釋第三條

簡單的說:如,兩車相撞致一行人死亡,是直接結合。甲被乙打傷,送回往醫院後因護士丙答誤用針葯致乙葯物過敏死亡,是間接結合。

舉詳細的例子讓你明白。首先說「直接結合」。

在一個高層居民樓上,三個兒童在15層樓的樓道上玩。在玩的過程中,三個兒童發現某家居民的門前放了一些舊的酒瓶子,三個兒童就每人拿起一個,到樓道窗戶前,用手把瓶子伸到樓外,喊了一聲「一二三」,就一齊鬆手,把瓶子扔了出去了。這時候,正好樓裡面的一位居民抱著自己兩歲的孩子從樓道里出來,走到門口,這三個瓶子當中的一個瓶子正巧打到小孩的頭上,將孩子砸傷。

由於三個小孩的「直接結合」,但是不能確定到底是哪一個瓶子砸傷的,按照共同侵權負連帶責任。

再說「間接結合」。

4歲小孩通過爬上垃圾堆,翻過院牆,牆外變壓器未上鎖,小孩手一伸打掉一隻胳膊。此案侵權行為彼此互為中介,行為之間不是集中發生而是一環套一環,是可以分割的原因並能判斷責任力大小是間接結合。

4. 我國為什麼實行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相結合的選舉方式

從理論上講,直接選舉比間接選舉更民主、更完善,具有一些顯而易見的專優點:(1)選民屬的選舉權可以直接作用於一切被選舉人;(2)任何被選舉人都能受到廣大選民的直接監督;(3)選民個人的選舉意志可以直接得到體現,而無須經過中介作用去表達。但是,由於多方面的原因,在選舉實踐中,直接選舉並不是輕而易舉就可以實現的。目前,我國在縣、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鄉、民族鄉、鎮人大代表的選舉中,實行直接選舉。但對於縣(不含縣級)以上的各級人大代表的選舉,仍然採取間接選舉的方式。

5. 是間接結合還是直接結合

對事故的發生有過錯的均應承擔賠償責任,但過錯責任可分,應確定責任的份額。

6. 直接陳述與間接轉述相結合的方法寫一段對話。

小剛說這是誰給我的酒?

7. 民事侵權數行為如何區分直接結合和間接結合

直接結合行為
「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3條第1款中規定:「雖無共同故意、共同過失,但其侵害行為直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後果的,構成共同侵權,應當依照民法通則第130條的規定承擔連帶責任」。
間接結合行為
「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3條第2款規定:「二人以上沒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過失,但其分別實施的數個行為間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後果的,應當根據過失的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直接結合,如甲乙在相對方向超速駕車行駛,撞傷丙,甲乙均有過失,但不是共同的過失,是各自的過失。若只有甲或者乙一方的過失,丙有躲避的餘地,就不會受傷,因此甲乙的行為是直接結合(必然結合)。丁追打戊,戊從巷子跑出,被超速駕車行使的己撞傷。則丁與己的行為是間接結合(偶然結合),不承擔連帶責任,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直接結合和間接結合區分的意義
直接結合,侵權人是連帶責任;間接結合,侵權人是按份責任。直接結合和間接結合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判斷:其一,在客觀方面,必然結合的兩個以上的人一般都在現場實施了行為,結合是必然的結合;間接結合兩個以上的當事人一般不在同一現場,結合是偶然的結合。其二,在主觀方面,直接結合的行為人能夠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必然能與他人的具體行為相結合,從而造成損害結果;間接結合的行為人一般不能預見到自己的行為與他人的具體行為相結合,而造成危害。其三,在因果關系方面,直接結合是一因一果;間接結合是多因一果

8. 民法上直接結合與間接結合的認定

記得在學校時,老師曾經說過,判斷直接結合的標准有三個條件:第一是各行回為人都有答積極的加害行為;第二,各行為的損害結果是不可分的,第三,各行為人的行為和損害結果都有直接的因果關系。
我再貼個法條給你:
第三條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過失致人損害,或者雖無共同故意、共同過失,但其侵害行為直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後果的,構成共同侵權,應當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規定承擔連帶責任。
二人以上沒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過失,但其分別實施的數個行為間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後果的,應當根據過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9. 直接結合與間接結合如何區別

數人的行為對於損害的發生不能分割,是損害發生的必要因素,各個行為均構成共同原因的,就可以解釋為行為的直接結合。反之,行為對損害的發生具有獨立的作用,原因力能夠分割、能夠比較的,是非必要的因素,不能認定為直接結合,而是間接結合。因此,確定行為的直接結合和間接結合的主要標准,就是行為是否獨立對損害結果發生影響。 例如,兩個互不相識的人對受害人進行攻擊,一個打傷了他的腿,一個打傷了他的手,這個原因力是可以分割的,是間接結合。但是受害人沒有及時治療失血過多造成死亡,不能分辨出各個傷口流血的量,這時候,如果認為這兩個行為人的行為沒有共同過錯而不認定為共同侵權行為,不承擔連帶責任,是沒有道理的,也不合理,因為這就是侵害行為的直接結合。為了進一步說明觀點,學者進一步舉例說明不存在共同過錯也應當承擔連帶責任的理由。受害人院子里有一個五角的亭子,第一個小偷偷瓦;第二個小偷偷走一個柱子,第三個小偷也偷走一個柱子,亭子沒有倒塌,因為還有三個柱子在支撐。第四個小偷也來偷柱子,截下柱子後,亭子倒塌。受害人起訴四個小偷。第一個小偷不能承擔連帶責任,那麼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小偷要不要承擔連帶責任呢?如果考慮到這三個小偷沒有共同過錯而不承擔連帶責任,而是單獨承擔按份責任,第四個小偷就要承擔亭子倒塌的全部責任,而第四個小偷無力賠償,那麼受害人就要自己承擔損失,這就不能很好的保護受害人的利益。這種侵害行為直接結合造成同一個損害後果的數人行為,應當認定為共同侵權行為,確定承擔連帶責任。

10. 採用直接抒情兩間接抒情相結合的方式寫《愛》的作文

父愛如歌
我是一隻小鳥,而爸爸的愛是天空,我飛翔在父愛的關懷中。我是一條小魚,而爸爸的愛是海洋,我游弋在父愛的溫馨中。

我的爸爸是一名普通的教師,但在我眼裡卻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爸爸。

記得有一年嚴冬,我上學少穿了一件棉襖,凍得我直哆嗦,我搓著手心裡後悔沒聽媽媽的話。這時聽吳微微說:「馬鳳岐,你爸爸來了!」我走出教室,只見爸爸微笑著,手裡拿著一件棉襖,說「來,穿上吧」。我穿上棉襖,身上暖和了,心裡更是暖洋洋的,爸爸說「以後要注意啊」。我笑著使勁地點了點頭。回到家裡,媽媽聽說我上學少穿了一件棉襖,狠狠的訓斥了我一頓,正要打我,爸爸笑著走過來,說「小孩子不懂事,算了吧。」我感激的看著爸爸,爸爸用寬容教育了我。

還有一次,我在外面闖了禍還對媽媽撒慌,媽媽的批評讓我臉紅,我流下了悔恨的淚水。爸爸見了急忙給我擦乾眼淚,給我講道理,並對媽媽說:「打罵孩子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要給他們講道理。畢竟還是小孩子嘛。」爸爸有給我講了好多道理,讓我心悅誠服的認了錯。

我一天天長大,知道了要感恩父母。我會父母勞累的時候遞上一杯熱茶;吃完了飯,爸爸媽媽休息,我來洗碗。

我有一個好爸爸,他讓我知道了什麼是愛。我在愛中成長,心中亮著一盞感恩的燈,照亮我的人生路!

閱讀全文

與哪種是侵權行為間接結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美孚 瀏覽:976
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743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台帳 瀏覽:775
徵信報告多長時間有效期 瀏覽:387
日立挖掘機看年限 瀏覽:926
馬鞍山彪哥 瀏覽:83
雪花錢包投訴 瀏覽:956
系統平台使用權授權合同 瀏覽:75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主要工作完成量統計表 瀏覽:664
1968年斯班瑟發明了膠水新配方 瀏覽:652
楚楚街轉讓 瀏覽:414
馬鞍山何家俊 瀏覽:505
經濟糾紛起訴狀ppt 瀏覽:235
馬鞍山有絲足的嗎 瀏覽:249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 瀏覽:520
彩電的折舊年限 瀏覽:102
無損檢測證書 瀏覽:825
創造的名句 瀏覽:365
陌聲聚投訴 瀏覽:389
成果照片圖 瀏覽: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