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父母是否有权使用孩子的压岁钱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长辈对孩子的宠爱特别深,所以在过节期间,孩子们的乐趣不仅在于吃到好吃的,还在于能收到很多长辈给的压岁钱。但是,一般家庭来说,父母认为孩子还不具备合理支配金钱的年龄,所以基本上孩子的压岁钱会被父母拿走,代为保管!当然,父母“代为保管”的理由听起来合情合理。但是,父母是不是想花就能花?如果花了孩子的压岁钱,会不会触犯法律呢?所以今天让我们来说一说:父母有权处理孩子的压岁钱吗?
从法律上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属于民法上的赠与关系,只要孩子收到了压岁钱,赠与行为即告完成,所有权即归孩子所有。孩子的监护人,有管理和保护孩子财产的权利和义务。一般来说,在现实生活中,若压岁钱都用在了孩子身上,比如用于给孩子交学费、报培训班或购买保险等,家长是可以动用孩子压岁钱的,但如果花在与孩子无关的事情上,则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严格来说侵犯了孩子的合法权益。对此,可以由孩子其他监护人,比如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等提出异议。
案例分析
温州乐清一位母亲取走存在未成年子女名下的压岁钱,被老公和子女告上了法院。法院判决母亲不仅要还钱,还要赔偿利息损失。此案引发社会讨论:孩子收到的压岁红包,父母怎么处理更合理?在帮孩子理财时,又该注意什么原则?
2002年,乐清女子紫琴(化名)结婚,随后生下一女二子。2012年春节,奶奶给孙女孙子一个大红包,总额56万元,用定期存款存在3个孩子的名下,存单由紫琴保管。后来,因夫妻感情出现问题,紫琴提出离婚,但法院驳回了请求。提出离婚后,紫琴以监护人身份,凭户口本和自己的身份证,去银行取走了子女的钱。丈夫和三子女向法院起诉紫琴,要求还钱。
法院认为,作为监护人,父母应该保护子女的权益。父母除非为了子女的利益,否则不得处理子女财产。紫琴应该把钱还给3个孩子,并赔偿利息损失。其实压岁钱就是长辈赠与晚辈的钱,所有权归受赠人所有,父母可以代为保管,但要从保护孩子的利益出发,钱必须用在子女身上,如教育培养、献爱心或资金保值增值等。用压岁钱进行理财,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风险控制应是第一位的。孩子的钱最好选择国债、稳健型银行理财产品,以及余额宝、招财宝等风险较低,收益较稳的产品。投资股票、股票基金等方式,风险相对较高,市场波动容易造成损失,从法律上讲,子女有权提出相应的赔偿要求。
相关建议
在实际理财中,收益较稳的理财方式包括定期存款、少儿教育金保险、货币基金、国债等。
家长也可以为孩子选择互联网理财产品。比如协助孩子注册一个支付宝账户,将银行卡里的钱转入余额宝,或购买招财宝,稳健理财之余,还可以接触到互联网理财理念。
教育专家建议,让孩子成为财富的主人,才能培养其对待金钱的责任感。父母应该平等地对待他们,用更科学、人性化的方式来经营亲子关系。父母可以与孩子商量,共同制定一份使用计划书。
其实,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仅是金钱,心理和身体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多一些关爱,多一些陪伴,与孩子成为朋友,多交流多沟通,尽量避免孩子在不适当的年龄过早的接触不应该的事,才是对孩子成长最好的帮助!
『贰』 孩子的压岁钱到底家长能不能花
不能花,会伤了孩子的心。然后家长的形象在孩子的心中也会有污点
『叁』 父母花孩子压岁钱涉嫌侵权吗
不涉及侵权
家长有权管理未成年人的财产
每个人认识孩子的压岁钱不一样的
有的家长认为,家长付出,才得到回报给的孩子的压岁钱,只是形式上的互换而已
『肆』 孩子的压岁钱,父母究竟能不能乱花
小时候,家长常常称,压岁钱我替你们收着,等到你们长大了,就给你们。当我们长大后,那些压岁钱已经不见了。
但实际上,在中国的法律法规中,孩子自己可以将自己的压岁钱交由家长保管,但不是孩子把压岁钱给家长。长辈给年轻一代的压岁钱被视为礼物。如果捐赠者明确表示将把礼物送给未成年人,礼物应被视为未成年人的个人财产。压岁钱是孩子得到的“礼物”,属于孩子的个人财产,所以压岁钱的支配权利应该归孩子所有,我们家长不能随意支配孩子的压岁钱。作为父母,他们只有权利为他们的孩子保留压岁钱,但是他们绝对没有权利控制它。
『伍』 花自己的压岁钱还要经过家长的同意吗
如果从法律的层面上来看待这个问题,压岁钱是给孩子的,是属于孩子的资产,花自己的资产自然是不必经过别人的同意。如果父母强行干预,那么会涉及到“滥用监护权”。
但是这也需要依据孩子的年龄来看,如果是8周岁以下的孩子算是“无行为能力人 ”。孩子的所有民事行为都必须要获得父母的同意后才可以去做,换句话说如果孩子要花压岁钱买东西那还是需要经过父母的同意的。
有些孩子一下子拿到几千块的压岁钱,转头就把这些钱全部冲到游戏里了。这样的行为父母自然是会非常生气的,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为游戏充值这并不是不可以,但是一下子全部冲进去了会不会太多了呢?把这些压岁钱买一些更有意义的东西不好吗?
『陆』 孩子偷自己压岁钱用大人知道后该如何外里
对于孩子拿家里钱的行为,请家长们不要轻易用“偷”这个字,因为:一是年龄较小的孩子,是非界限模糊,往往不把拿家里钱去花当成一种严重的错误行为,只觉得没经过爸爸妈妈同意不好,但花钱的需要占了上风,就去拿着花;其 二,有的孩子认为大人可以自主去做的事情,我也可以去做,爸爸妈妈可以自主花钱,我要钱,家长不给我或给的太少,拿家里钱花是应该的;其 三,孩子本来是家里的一个平等成员,因其小,不经过家长同意拿钱花固然是不对的,但毕竟花的是家里的钱。所以,家长不宜用“偷”字来表达孩子的行为,应该用“拿”,这样在心理上对孩子压力小些,有利于教育。第 一,家长发现问题后,不要怒不可遏,连打带骂,而应尽量控制自己。把孩子叫来,坐下来认真交谈。让孩子谈是怎么样想的,花钱买了什么东西,怎么处理的。根据实情,给孩子重点分析两方面问题:一是是非问题。联系实际,给孩子讲清如何对待钱会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小的毛病发展下去,会铸成大错;二是想花钱应该怎么办。告诉孩子,想买什么跟家长说,家长给钱或不给钱是经过思考的,要钱就给对孩子成长没有好处。如果家长平时忽视了孩子的某些合理需要,应该向孩子做自我检讨,让孩子服气。第二,给孩子适度的零花钱。孩子需要零花钱,有的家长根本不给是不妥当的。给零花钱多少要从实际出发,看家庭经济条件和孩子实际需要,而且要指导孩子怎样花钱。第三,在家里专门准备一个抽屉或匣子,放上十几元或几十元钱,急需时取用。钱最好是一元一张的,还可有些零钱,里边放一个本做记录用。明确告诉孩子,这里的钱在急需时可以拿去花,不过拿多少,找回多少,买什么东西要记下来,还要写明时间。这样,把主动权交给孩子,孩子觉得家长信任我,反而不会乱花钱。如果孩子花钱不当,要及时讨论、引导,培养孩子合理消费的好习惯。第 四,要限制孩子的物质欲望。人的物质欲望是无止境的,家长从小要控制孩子的物质欲望。若在物质方面对孩子百依百顺,长此以往,一旦他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很容易走向极端,造成不良后果。孩子的“拿来主义”行为,也有这个原因。所以,应该让孩子懂得爱惜自己的物品,物尽其用。经过这样的教育,孩子认识到,在要任何东西之前,都要考虑自己是否需要,自己能不能将它们处理好。第 五,教孩子学会存钱。压岁钱和剩余的零花钱给孩子储存起来,开一个活期存折,陆续存入,真正需要时,用多少取多少。这不仅能培养孩子积累资金的能力,而且培养量入为出的好习惯。第 六,应告诉孩子偷窃是可耻的。孩子之所以“拿”,因为他尚未意识到这是一种不正当的行为。作为家长,应教育孩子懂得明辨是非,通过实例来告诉孩子,不经过别人的允许就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总之,改变孩子拿家里钱的行为,出发点首先是尊重孩子的人格,切不可一下子把孩子看扁了,随意惩治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家长要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充满理智,要有孩子出现反复的心理准备,用反复的教育去解决反复的问题。
『柒』 压岁钱怎样花最合理
春节天大假已经过去,上班族收拾心情恢复上班,打工者们背上行囊出门挣钱,只有一个群体还沉浸在享受节日的气氛里,那就是孩子们。如今生活富裕了,孩子们收到的过年红包的“分量”越来越重———上千元是普遍现象,上万元也不会让人咋舌。面对这一笔并不小的财富,如何合理开销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专家认为:众多家长所持“红包由孩子自己做主”的态度,不仅会造成浪费,更重要的是还有可能导致孩子养成不良的花钱习惯和错误的消费观念。
记者调查
压岁钱咋花?多数家长很“大度”
昨日上午,在万年场某电器商场一数码产品销售专柜前,两个10多岁的孩子拿着一个700多元的mp3播放机爱不释手。听完售货员介绍后,两个小伙伴异口同声说“就要这个牌子了。”随即各自从口袋里掏出她们的压岁钱,到收银台付款。记者问,这样用钱有没有和父母商量过?其中一个说:“这钱本来就是我的,干吗商量啊?”
最近一项针对城市孩子的调查显示,80%的孩子的压岁钱超过了1000元,5%的孩子的压岁钱超过5000元。如何支配压岁钱呢?其中90%的孩子表示会购买玩物,80%的孩子表示会用压岁钱请客、买零食;仅有10%的孩子表示,会把压岁钱留着交学费或者购买书籍和文具。
“孩子每年就盼着过年领红包,这笔钱虽然不是小数目,但也不会对我们家庭生活造成什么影响,所以我们一般都是让孩子自己支配。”对于每年儿子得到的压岁钱,家住玉双路的马女士表现得很“大度”。家住天祥寺街的刘先生也称:“一两千元的压岁钱,正好可以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
家长为难
放权或统管两种方式都恼人
现在,很多孩子都把压岁钱看成自己的“私房钱”,对于“充公”之举,他们有一万个不乐意。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她原本想把孩子的压岁钱收回存到银行,没想到孩子立即产生强烈的反抗情绪,竟说“妈妈是侵犯私人钱财”。家住万年场的刘先生夫妻俩商量后,决定强行将孩子的压岁钱统一收管。但连续几天来,他们发现孩子在家里见他们就跟见仇人似的。
让孩子独立支配压岁钱,张女士对此不无担忧———孩子上歌厅、酒吧、网吧等地方胡乱消费,失去控制,怎么办?但是一旦家长过问孩子钱是怎么花的,孩子总以“这钱是我的”来堵他们的嘴。
统一管理,容易使孩子认为家长对他们不信任,一不留神又会伤孩子的自尊心;放手让孩子自己支配,又担心他们将钱滥用。所以,很多家长对孩子新年收到的红包怎样处理,充满了烦恼。
专家说法
正确用“红包”学会理财最重要
省社科院社会学所一名专家认为,在对待孩子如何处理压岁钱的问题上,家长们不应视为“小事一桩”,处理方式不当不仅可能造成浪费,还会使小孩不知不觉养成错误的消费观念和较弱的理财能力。
专家认为,家长应该适度引导,又让孩子参与管理。比如:如果孩子已经上学,家长可以“放权”,将部分压岁钱交给孩子自己打理,同时帮助他制定简单的开销计划,建立消费小账本,明白货比三家等消费常识,鼓励其根据自己的需求添置学习用品或者用压岁钱交学费,让他们在主人翁的感受中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此外,还可以为他们单独设立账户或者建立储蓄教育金等。 记者杨炯
处置压岁钱这些方式供参考
方法一:“五三二”法分配用
用压岁钱中的50%来购买学习、生活必需品;30%进行低风险投资和零用;20%向长辈或社会弱势群体略表孝心、爱心。
方法二:建立教育储蓄金
可以将孩子每年的部分压岁钱取出购买具有教育基金性质的分红保险。这样,当孩子成长到18周岁,就有一笔大学教育金可以领取;在22周岁,有一笔创业金可以领取;在25周岁时,还可领取一笔聘金娶回心爱的人。另外,孩子的其他压岁钱也可部分购买国债,或是购买短期企业债券。
方法三:交给银行来打理
家长可以把孩子的压岁钱存入理财账户,并和孩子共同管理,既能增值,还能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 记者杨炯
精明商家
盯紧孩子“红包”
春节,很多孩子都得到了数额不等的“压岁钱”,这些钱如何开销?除了孩子们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外,一些精明的商家更是盯准了孩子们的腰包。因为压岁钱消费,已经成为节日消费的一个主流。
在城南某小区内,13岁初一学生洋洋(化名)掰着手指算了算今年收支情况,他总共得了5000多元“压岁钱”,在去年基础上涨了1000元。在走访中,记者发现市内网吧生意异常火爆,在李家沱一网吧内,几十台电脑前座无虚席。记者注意到,来网吧消费的很多都是在校学生。几天来,14岁中学生欢欢就是在这里度过的。对学生节日网吧消费一事,欢欢认为并无不妥,她称春节毕竟是大家的节日,难得有次放松的机会。
记者注意到,商家们正是盯住了孩子口袋中那凸起的“红包”,提前为孩子们准备了喜爱的图书,而电脑、复读机等学生专柜前更是人头攒动,孩子们纷至沓来,在这里慷慨解囊。某商场一商家告诉记者,赚学生“压岁钱”已成了他们营销中一个重要环节。
『捌』 父母有权用孩子的压岁钱吗
首先,父母是没有来权利使用孩子的压碎自钱的,因为压岁钱属于长辈赠与孩子的,那么压岁钱就归属孩子。
父母是有权帮助孩子保管压岁钱的,但必须得到孩子的同意才可以,如果不同意,父母是无权代为保管的,这点,我们很多家长都需要明白。
父母没有权利直接要求孩子把压岁钱交给自己,虽然孩子太小,需要父母的教育和保管,但是没有权利直接要求孩子把压岁钱交给自己,这点,我们很多家长都需要明白。
孩子有权利选择自己支配这些压岁钱,这点,我们家长是需要明白的,如果孩子将压岁钱花在一些不该花费的地方时,作为家长有义务进行制止。
我们可以在孩子的允许下,选择将孩子的压岁钱用于缴纳学费,但前提是需要在孩子同意下才可以这么做,作为家长也需要明白这点。
我们还可以在孩子的同意下,帮助孩子存起来,这样也是可以的,毕竟孩子还小,存钱对于他们来说,确实是比较困难,因为他们懂的还是比较少的。
最后,需要告诉家长们,压岁钱不是礼尚往来的东西,那是赠与和被赠与的一种形式,并不属于礼尚往来,作为家长,需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观,以及明白法律上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