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车辆爆胎该谁负责
" 轮胎爆胎的几率大大增加,同时汽车轮胎被盗事件也增多。然而,对于买了保险的车主来说,这两种情况并不能在保险公司处得到赔付。对此,记者特意采访了某保险公司负责车辆保险的万先生,针对以上情况进行解答。
轮胎钢圈
损失自己承担
周末,西安市长安区的付先生一家人开车去兜风,行驶在郊外的公路上,正当家人高兴地欣赏着郊外美丽的风光时,一声巨响将车上所有人吓了一跳。原来是汽车轮胎突然间爆胎,爆胎瞬间汽车失去控制,付先生刹车不及,车撞在了路边的树上停了下来。不仅造成前轮胎损坏,而且还造成前大灯、引擎盖的多处刮伤等,万幸的是人没有受伤。
那么,针对这起事故,保险公司应如何理赔?据万先生讲,按照机动车辆车损险条款规定,由于轮胎爆胎引起的交通事故,碰撞到其他车辆造成其他车辆的损失,保险公司按照车祸的事故责任认定,根据车损险与第三者责任险等相关涉及该车祸理赔的险种给予理赔。保险公司还可以对汽车爆胎撞上路边而造成除轮胎以外的车损,也都给予赔偿。但对于爆胎引起的轮胎、钢圈的单独损坏,保险公司是不予理赔的。因此,付先生轮胎和钢圈的损失应由自己承担。
轮胎被偷
保险公司不赔
早晨,王先生手提公文包从住宅楼里下来,像平时一样准备开车去上班。谁知,刚到楼下就傻眼了,怎么自己停放在楼下的爱车被几块砖头高高垫起,4只轮胎全没了。
发生这样的事情后,警察一般会勘查现场并作笔录,事后警察会给车主出具证明。保险公司的理赔人员也会赶到现场,可是理赔人员看到这种情况后,一般会对车主说:依据保险条款的规定,您这种损失保险公司没办法赔付。而车主会纳闷:明明保了车损险,也保了盗抢险,轮胎丢了,保险公司为什么不赔呢?
据万先生讲,机动车辆车损险条款中明确规定,被盗窃、抢劫、抢夺,以及因被盗窃、抢劫、抢夺受到损坏或车上零部件、附属设备丢失,保险公司不负责赔偿。在机动车辆附加盗抢险条款中也规定,非全车遭盗窃,仅车上零部件或附属设备被盗窃或损坏,保险公司不负责赔偿。因此,从这两个条款规定来看,轮胎属于车上零部件,它的单独丢失,保险公司是可以拒赔的。
温馨提示
夏季轮胎充气勿太足
在炎热的夏季,轮胎最容易出事,如何避免此类事情发生呢?万先生告诉记者,有些车主开车有个习惯,喜欢把轮胎充足气,觉得这样汽车跑起来更有力更快,而且还省油。可是在特别炎热的天气里,这样的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就容易爆胎,后果将不堪设想。尽管保险公司可以对汽车爆胎造成的交通事故或撞上路边而造成除轮胎以外的车损,都给予赔偿。但车主难免还是要遭受到部分经济损失,自己也会因爱车的受伤而心情不好。
如果轮胎气压过高,汽车在翻越台阶时或受到撞击也很容易发生爆胎,钢圈也就会相应受损。所以提醒车主朋友,夏季别给轮胎充气太足,以免胎内气压受热膨胀而爆胎;如果车轮花纹磨损严重,则必须考虑更换新的汽车轮胎。本报记者王荣忠
案例精选
驾照过期出事故保险公司拒赔偿
张先生为自己的奥迪车上了保险不久,车辆就出了事故。但由于他雇的司机在事故发生时,驾照过期,保险公司拒绝赔付。张先生认为他为这辆车上了保险,也支付了保费理应获得赔偿,但是他的主张却没有得到法院支持。记者获悉,法院一审认定,根据“驾驶员持未审验驾照驾车,保险人不赔付”的合同条款,保险公司不应理赔。
张先生诉称,他将自己拥有的奥迪轿车向某保险北京公司投保车辆损失险,并支付了保险费。两个多月后,他雇的司机驾车发生交通事故,乘车人受伤、相撞两车也被损坏。经警方认定,他雇的司机要承担40%的责任。张先生要求保险公司赔偿他18万余元修车费的40%,即7万余元财产损失。
法院认为,根据保险合同条款约定,张先生的车在发生事故时,司机的驾驶证超期未审验,就属于保险合同条款规定不赔偿的情况。
② 新车爆胎属于保修范围吗
新车爆胎不属于保修范围,但是如果在其质量保证期内出现非人为造成的爆胎行为,可以根据三包凭证来进行免费更换。
根据《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第十八条 在家用汽车产品包修期内,家用汽车产品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消费者凭三包凭证由修理者免费修理(包括工时费和材料费)。
家用汽车产品自销售者开具购车发票之日起60日内或者行驶里程3000公里之内(以先到者为准),发动机、变速器的主要零件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的,消费者可以选择免费更换发动机、变速器。发动机、变速器的主要零件的种类范围由生产者明示在三包凭证上。
家用汽车产品的易损耗零部件在其质量保证期内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的,消费者可以选择免费更换易损耗零部件。易损耗零部件的种类范围及其质量保证期由生产者明示在三包凭证上。生产者明示的易损耗零部件的种类范围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或规定,具体要求由国家质检总局另行规定。
(2)汽车爆胎是否构成侵权扩展阅读:
《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第二十七条 消费者遗失家用汽车产品三包凭证的,销售者、生产者应当在接到消费者申请后10个工作日内予以补办。消费者向销售者、生产者申请补办三包凭证后,可以依照本规定继续享有相应权利。
按照本规定更换家用汽车产品后,销售者、生产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新的三包凭证,家用汽车产品包修期和三包有效期自更换之日起重新计算。在家用汽车产品包修期和三包有效期内发生家用汽车产品所有权转移的,三包凭证应当随车转移,三包责任不因汽车所有权转移而改变。
③ 汽车在高速上行驶,由于路况原因造成爆胎,可以索赔吗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因为路上有坑造成造成两个轮胎报废,这种情况高速要不要赔?哥们你在编故事吧?能造成两个轮胎报废的坑,得有多大啊?这样的坑怎么可能在高速公路上存在呢?真有这样的坑,一天得造成多少起事故?高速管理部门早就采取措施了,所以你说的故事根本就不可能存在。
④ 问:该行为是否构成侵权如构成侵权,如何赔偿
这个需要做鉴定的,对方误诊的原因是什么,是否有过错,是否尽到了医生的义务。
⑤ 汽车爆胎导致车祸发生,一人受伤较为严重。请问,保险赔不赔偿
一个案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两机动车相撞致第三人受伤的法律分析
江苏省涟水县人民法院近来审理一起案件,基本案情是2010年8月16日在江苏省326省道上发生一起交通事故,驾驶员李某驾驶的普通客车撞上张某驾驶的摩托车,致使路边的行人杨某某受轻伤,杨某某住院治疗共花去医疗费等相关费用合计8000元。普通客车在A保险公司、摩托车在B保险公司分别投保了交强险,事故责任认定书认定:李某承担70%的责任,张某承担30%的责任。李某与张某是否构成共同侵权以及保险公司如何在交强险范围内赔偿,本文具体分析。
一、李某与张某是否构成共同侵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施行前,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规定:“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致人损害,或者虽无共同故意、共同过失,但其侵害行为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构成共同侵权,应当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规定承担连带责任。”同时《民法通则》第130条规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由此可知,共同侵权有三类:一是共同故意行为,二是共同过失;三是既无共同故意也无共同过失,但数个行为直接结合在一起造成同一损害后果的。如果数人行为间接结合在一起造成同一损害后果的,则并不构成共同侵权行为,行为人无需承担连带责任,只需承担按份责任。
那么,在本案中,李某与张某双方显然无共同故意,也无共同过失,那么,二者的行为是否构成直接结合呢?笔者持肯定意见。因为在本案中,虽然李某和张某的单独行为都不足以导致损害后果的发生,但是,二者的行为结合成一个原因造成了杨某某的受伤,换言之,两个行为均为损害后果发生的不可或缺的直接原因。这与间接结合显然不同。在后者,其中一个加害行为并非损害发生的直接原因,而只是为损害后果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或机会。所以,李某与张某二者的行为构成共同加害行为,需要对杨某某的损害承担连带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于2010年7月1日施行后,该法第8条规定:“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同时第10条规定:“二人以上实施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其中一人或者数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能够确定具体侵权人的,由侵权人承担责任;不能确定具体侵权人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第11条:“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每个人的侵权行为都足以造成全部损害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第12条:“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能够确定责任大小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赔偿责任。”从以上四条可以看出,第8条规定了共同侵权,第10、11、12条分别规定的是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我们可以认为:在侵权责任法中,立法者已经将无意思联络的数个行为直接结合在一起造成同一损害后果的的情形从共同侵权中独立出来。也就是在侵权责任法施行后,共同侵权的构成要件中的主观意思的共同性只包括共同故意和共同过失。
所以笔者认为,在侵权责任法实施之后,两辆车相撞造成第三人受伤,不构成共同侵权。两机动车相撞造成第三人受伤的情形可以适用侵权行为法第12条:“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能够确定责任大小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赔偿责任。”本案中,李某与张某应该承担按份责任。但是如果两辆车驾驶员违章驾车,致两车相撞,造成第三人受伤或者死亡,可以适用本法第11条关于共同危险行为的规定,行为人应该对损害结果承担连带责任。
二、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范围内如何赔偿
一种观点认为A保险公司承担5600元,B保险公司承担2400元。该种观点认为两辆以上机动车共同侵权致他人人身、财产损害,如受害人的损失在第三者责任险限额总和之内的,保险公司的赔偿比例按机动车驾驶人所承担的责任比例确定。另一种观点认为A保险公司和B保险公司各承担4000元。该种观点认为在多个车辆致人损害场合,保险公司在保险限额内承担赔偿责任,但由于保险公司的责任并不以被保险人的责任大小为依据,因此,两个保险公司应当平均承担该笔损失。两种观点分歧在于保险公司向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的基础是基于法律的强制规定还是基于侵权人的过错行为。笔者认为保险公司向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的基础是基于法律的强制规定,而不是侵权人的过错行为。理由如下:
一、从法律条文的理解方面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前半段规定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立法者没有明确说保险公司是按照被保险人的过错来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通过前半段和后半段的比较可以得出保险公司向受害人承担赔偿责任的基础与机动车驾驶人向受害人承担赔偿责任的基础并不相同,后者的基础在于机动车驾驶人的过错行为,责任大小主要依据过错来判断,故前者的基础不在于机动车驾驶人的过错行为。另外,《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3条规定:本条例所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是指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强制性责任保险。从中可以看出,交强险主要特征体现在的强制性的规定上,表现为购买的强制性和赔偿的强制性。从以上的条文的文意理解上,保险公司向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的划分不是以侵权人的过错行为的程度为标准的,其承担的基础是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二、从法律的立法目的来看,保险公司向受害人赔偿损失的主要理由是为了及时填补受害人的损失,分散投保人赔偿的风险。综合看待投保人、保险人和第三人之间的关系。在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以合同关系为纽带,但是由于强制保险的第一位立法目的是为了保护第三人,所以在保险人与第三人之间形成了一种法定责任,换言之,保险人的赔偿责任与机动车驾驶人是否构成侵权责任、其侵权责任的大小并无关联。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A保险公司和B保险公司应该各承担4000元。
评析:侵权责任法施行后,基层法院在审理两机动车造成第三人受伤的案件时,应该仔细研究案情并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等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应该认定两机动车相撞造成第三人受伤不构成共同侵权,侵权人应该按照自己的过错承担相应的按份责任,但是保险公司在交强险内的赔偿责任并不按照侵权人的过错分担相应的责任,而是应该平均分担责任。
案情:
黄某驾驶小汽车因注意力分散,在拐弯时与万某驾驶的一辆微型面包车相撞。由于万某的车速较快,受撞后偏离原行驶方向,撞到正骑自行车经过该路口的刘某,致其倒地后受重伤。黄某与万某亦在事故中受伤,车辆不同程度受损。刘某要求万某赔偿损失,万某则主张刘某的损失应由万某和黄某共同赔偿。
分歧:
本案的焦点是刘某的损失应由谁承担责任,即刘某的损害是由万某独自造成的,还是万某与黄某的共同侵权行为造成的。对此,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万某是致刘某身受重伤的直接致害人。虽然其侵权行为是在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发生的,但万某对于外力的作用和损害结果的发生也有过错,所以,刘某的损害赔偿责任应由万某承担。
第二种意见认为,刘某的损害结果是由黄某与万某的违章行为共同造成的。黄某与万某是交通事故中的共同侵权人,应当按各自在交通事故中的过错程度共同承担对于刘某的损害赔偿连带责任。
评议:
本案的核心问题是黄某与万某的违章驾驶行为是否构成共同侵权。这直接关系到肇事车辆双方在对刘某的损害赔偿问题上的责任关系——即由其中一方承担责任还是由双方共同承担责任;是承担按份责任还是连带责任。
共同侵权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有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包括共同故意的行为、共同过失的行为。要求有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的理论基础在于:连带责任源于责任主体的整体性,责任主体的整体性则源于主观过错的共同性,从而认为须存在一种共同过错把共同侵权行为人连接成为一个共同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成为一个共同的行为主体,该共同的行为主体应当对其共同的行为结果负责。共同侵权行为人的不可分离性,产生于他们的共同过错。二是无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主要指虽无意思联络,但损害结果不可分割的侵权行为。要求无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的理论基础在于:依据不可分割的损害事实,基于当代民事法律保护弱者、保护无过错者、保护受害人利益的价值取向,要求无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本案中,黄某与万某素不相识,只是偶然的因素使两车相撞,造成了第三人刘某重伤的后果。二人没有共同的故意或过失,但刘某的损失是由黄某和万某共同造成的,且不可分割,所以,可以认定黄某与万某的行为属于无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因此,黄某与万某应当对刘某的损害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多承担的一方可以向另一方追偿。就本案而言,实践中还有一个问题,如果受害人只起诉部分加害人要求赔偿,法院是否应当追加其他加害人参加诉讼作为共同被告,并承担连带责任。笔者认为,本案的侵权行为属于无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的基础是充分保护受害人的利益得到补偿的价值理念。因此,就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而言,法院应当依据各加害人的过错划定相应的责任,并在明确各加害人赔偿份额的基础上判令其承担连带责任。连带责任的适用主要是为了防止因为部分加害人没有偿还能力而导致受害人得不到充分补偿。如果允许受害人只起诉部分加害人,那么法院在只有部分加害人在场的情况下无法确定它们之间的责任份额,只能判定被诉的加害人承担全部责任,违背了适用连带责任的初衷,难以在更大的程度上保障受害人的利益。而且,由于责任份额难以确定,多承担了责任的加害人要向其他加害人追偿的话,不得不另行起诉,要求法院确定责任份额,导致诉累。因此,如果受害方仅起诉部分加害人,法院应当追加其他加害人参加诉讼作为共同被告,并承担连带责任。如果受害人明确放弃对其他人的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列被诉的侵权人为被告,并将受害人放弃诉讼请求的情况在法律文书中叙明。对未被起诉的加害人应当承担的赔偿份额,被诉加害人不承担赔偿责任,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被害人自愿放弃了对其他加害人的赔偿要求,无意思联络共同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的基础,即充分保护受害人的利益已不存在,所以,如果仍坚持让被诉的部分加害人承担连带责任,不符合公平原则。
综上所述,虽然导致交通事故第三人刘某受重伤的直接因素是万某肇事车辆的撞击,但第三人刘某受重伤的实质是黄某与万某共同违章造成的交通事故的合力,刘某受重伤的结果是黄某与万某共同违章造成的损害结果,是整个交通事故的组成部分。因此,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黄某与万某构成交通事故中的共同侵权人,应当承担对刘某的损害赔偿连带责任。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⑥ 车辆爆胎是汽车的保险范围吗
按照规定,如果车辆仅车胎爆炸,不属于理赔范围内的。
单纯的汽车轮胎爆胎,仅仅只是一种“单独的损坏”。很多的保险公司都没有这一种理赔的项目,为此,消费者想要得到保险公司理赔的可能性并不大。由于轮胎属于易耗品,单独破损,是不属于(任何保险公司的)赔偿范围,所以不能赔付,也没有任何附加险是保这个的。
但是,如果是一辆汽车因为爆胎从而撞上了护栏,那么保险公司就需要按照事故的责任进行认定了,同时也会根据车主的投保相关的险种进行理赔。
(6)汽车爆胎是否构成侵权扩展阅读:
汽车的爆胎情况主要有几方面情况:
一是轮胎漏气:在被铁钉或其他尖锐物刺扎而暂时没有把轮胎扎破,轮胎会出现漏气现象,进而引起爆胎。
二是轮胎气压过高:因汽车高速行驶,轮胎温度升高,气压随之升高,轮胎变形,胎体弹性降低,汽车所受到的动负荷也增大,如遇到冲击会产生内裂或爆胎。这也是爆胎事故会在夏季集中爆发的原因。
三是轮胎气压不足:当汽车高速行驶时(速度超过120km/h),轮胎气压不足容易造成胎体“谐振动”从而引发巨大的谐振作用力,如果轮胎不够结实或者已经有“伤”,就易爆胎。而且气压不足使得轮胎的下沉量增大,在急转弯时容易造成胎壁着地,而胎壁是轮胎最薄弱的部分,胎壁着地同样会导致爆胎。
四是轮胎“带病工作”轮胎在使用时间过长后磨损严重,冠上已无花纹(或花纹过低)、胎壁变薄,已变成了人们常说的“光头胎”或已出现了高低不平得“薄弱环节”,它将会因为承受不了高速行驶的高压、高温而爆胎。
⑦ 汽车爆胎造成车辆损坏保险赔偿吗
因车辆自身质量导致的损失是不赔的,你不要说是突然自己爆胎的,就说撞到什么东西之类的才爆胎的
⑧ 汽车在高速上行驶,由于路况原因造成爆胎,可以索赔吗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因为路上有坑造成造成两个轮胎报废,这种情况高速要不要赔?哥们你在编故事吧?能造成两个轮胎报废的坑,得有多大啊?这样的坑怎么可能在高速公路上存在呢?真有这样的坑,一天得造成多少起事故?高速管理部门早就采取措施了,所以你说的故事根本就不可能存在。
⑨ 由于汽车爆胎造成人轻伤,是否应该赔偿
1、由于汽车爆胎导致他人受伤,则应当在过错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
2、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
受害人因伤致残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赔偿义务人也应当予以赔偿。
3、具体的赔偿项目和金额的计算标准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里面有详细的介绍,建议查阅
4、法律依据:《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