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环境侵权责任中的因果关系

环境侵权责任中的因果关系

发布时间:2021-08-03 00:09:53

1. 环境污染侵权案件对因果关系的认定有哪些方法

为了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在环境污染的法律关系中,受污染者多为一般的群众(多为农民)。他们没有能力证明自己的损害与环境污染之间有确实的因果关系,所以他们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正当的保护。因此法律规定在环境污染的侵权法律关系中因果关系举证的责任由被告方即污染企业承担。具体参见侵权责任法以及民法通则的相关条文(民诉法里也有相关证明)。

2. 侵权责任法中环境污染如果证明无因果关系是否可以免责

当然可以免责啊,所谓无过错责任的逻辑推理是这样的,假定你实施了特定行为,内而同时存在容相应后果,那么就推定你的行为是造成该结果的原因,不论是否对该结果有过错,都要承担赔偿责任,在这种情况下举证责任倒置,即你必须自己证明该结果不是你的行为造成的,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免责。

3. 环境污染侵权民事责任中因果关系的认定是怎么样的

由污染企业举证无因果关系,如不能证明无因果关系,即推定其有因果关系。但是当事人也要举证损害结果和污染有初步的因果关系。

4. 环境侵权民事法律责任的因果关系特殊性

由于环境侵权行为的特殊性,要证明环境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显得异常困难。为了适应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的需要,产生了推定因果关系存在的多种学说。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因果关系制度的滞后性阻碍着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功能的实现,因此,必须加强立法,借鉴国外因果关系推定的理论学说,完善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因果关系制度。

5. 环境侵权因果关系与一般侵权因果关系有什么差别吗

因果关系是构成侵权的基础要件,因果关系不成立,就不能要求行为人对损害回后果承担侵权责答任。因果关系的学说有必然因果关系说和相当因果关系学说,目前,我国《侵权责任法》的因果关系判断理论采取的是相当因果关系学说,成立相当因果关系,即有因果关系。那么,相当因果关系如何判断呢?根据相当因果关系学说,只要法官依照一般社会见解判断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在通常情形下存在可能性,即行为通常能够引起损害的发生,即可认定有因果关系。相当因果关系的判断公式为:无此行为,虽不必生此损害,有此行为,通常即足生此种损害者,是为有因果关系。无此行为,必不生此种损害,有此行为通常亦不生此种损害者,即无因果关系。故,可以将相当因果关系理解为实际上通过“通常不发生”对条件因果关系的限缩,通过“通常发生”(通常)对必然因果关系的扩张。

6. 什么是侵权责任中的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是构成侵权的基础要件,因果关系不成立,就不能要求行为人对损害后果承担侵权责任。因果关系的学说有必然因果关系说和相当因果关系学说,目前,我国《侵权责任法》的因果关系判断理论采取的是相当因果关系学说,成立相当因果关系,即有因果关系。那么,相当因果关系如何判断呢?根据相当因果关系学说,只要法官依照一般社会见解判断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在通常情形下存在可能性,即行为通常能够引起损害的发生,即可认定有因果关系。相当因果关系的判断公式为:无此行为,虽不必生此损害,有此行为,通常即足生此种损害者,是为有因果关系。无此行为,必不生此种损害,有此行为通常亦不生此种损害者,即无因果关系。故,可以将相当因果关系理解为实际上通过“通常不发生”对条件因果关系的限缩,通过“通常发生”(通常)对必然因果关系的扩张。

7. 如何认定环境侵权中的因果关系

您好,现有的法律并未对环境污染进行明确的界定。1978年新修改的《宪法》首次对环境污染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有单项污染防治法律和国家其他重要基本法律贵了涉及环境污染的条款。如1984年的《水污染防治法》将“水污染”解释为“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则》在一百二十四条规定了“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民事责任。1999年制定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将“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解释为“直接或间接地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产生损害海洋生物资源、危害人体健康、妨碍渔业和海上其他合法活动、损坏海水使用素质和减损环境质量等有害影响”。2017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民法总则》第九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对于是否造成环境污染进行界定,一般认为应重点把握如下四点:一是环境污染是伴随着人类的活动产生的,是以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诶前提而产生的;二是按照物质不灭定律,当人类将物质通过设施设备排入环境时,会造成环境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当它们的浓度和总量超过环境容量即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导致环境质量发生质的变化而产生环境污染;三是以环境为媒介发生,其结果不仅可以直接造成环境破坏,还会影响人体健康损害或者财产损害;四是出现环境质量下降或者造成国家或者其他主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结果。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8. 侵权责任中因果关系的认定

因果关系是构成侵权的基础要件,因果关系不成立,就不能要求行为人对损害后果承担版侵权责任。因权果关系的学说有必然因果关系说和相当因果关系学说,目前,我国《侵权责任法》的因果关系判断理论采取的是相当因果关系学说,成立相当因果关系,即有因果关系。那么,相当因果关系如何判断呢?根据相当因果关系学说,只要法官依照一般社会见解判断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在通常情形下存在可能性,即行为通常能够引起损害的发生,即可认定有因果关系。相当因果关系的判断公式为:无此行为,虽不必生此损害,有此行为,通常即足生此种损害者,是为有因果关系。无此行为,必不生此种损害,有此行为通常亦不生此种损害者,即无因果关系。故,可以将相当因果关系理解为实际上通过“通常不发生”对条件因果关系的限缩,通过“通常发生”(通常)对必然因果关系的扩张。

9. 侵权责任中因果关系的认定

因果关系是构成侵权的基础要件,因果关系不成立,就不能要求行为人对回损害后果承担侵权责任答。因果关系的学说有必然因果关系说和相当因果关系学说,目前,我国《侵权责任法》的因果关系判断理论采取的是相当因果关系学说,成立相当因果关系,即有因果关系。那么,相当因果关系如何判断呢?根据相当因果关系学说,只要法官依照一般社会见解判断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在通常情形下存在可能性,即行为通常能够引起损害的发生,即可认定有因果关系。相当因果关系的判断公式为:无此行为,虽不必生此损害,有此行为,通常即足生此种损害者,是为有因果关系。无此行为,必不生此种损害,有此行为通常亦不生此种损害者,即无因果关系。故,可以将相当因果关系理解为实际上通过“通常不发生”对条件因果关系的限缩,通过“通常发生”(通常)对必然因果关系的扩张。

阅读全文

与环境侵权责任中的因果关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沈阳冠君知识产权事务所 浏览:342
知识产权保障制度总结 浏览:950
榆次区工商局电话 浏览:981
马鞍山新康达 浏览:448
学校矛盾纠纷处理制度 浏览:342
创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党的原则 浏览:890
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381
京韵花园纠纷 浏览:895
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考核方案 浏览:62
快递时效投诉 浏览:782
世纪创造绝缘有限公司 浏览:600
聚投诉珍爱网 浏览:47
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书2017 浏览:805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