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泉州承天寺简介
泉州承天寺,又称月台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区崇阳门外东南。在五代时,此地为节度使留以效的南园。后周显德年间(954-960年)改建为佛寺,初名“南禅寺”。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宋嘉祐年间(1056-1063年)一度改称“能仁寺”,政和七年(1117年)复名“承天寺”。宋时承天寺香火旺盛,殿堂宏伟,有榕径午阴、偃松清风、塔无禽栖、瑶台明月、卷帘朝日、推蓬晚雨、方池梅影、啸庵竹声、鹦山暮云、石如鹦鹉十景。
中文名:泉州承天寺
又称:月台寺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区崇阳门外东南
初名:南禅寺
分享
承天寺变迁
元朝至元年间(1279-1294年)建七级佛塔。明朝时,先后有原铺、道陵、智庄、得众、至昌、宗彬、慈灼等僧人驻锡承天寺,多有建树。清朝初年又加以重修。承天寺鼎盛时期,有殿宇四十余座,田产千顷,僧众一千七百多人。全寺占地面积75亩,约五万平方米,清朝末年,承天寺衰败,颓垣碎瓦,凄凉满目。后云果、转薄、转溥、瑞明诸法师共同发愿进行修葺,并增建寮房僧舍,寺院重兴,焕然一新。
民国初年,云果法师圆寂后,会泉法师继任住持。会泉法师住持的七、八年间,也募款修建了寮房僧舍,开凿放生池,除自己主讲《楞严经》、《法华经》、《弥陀经》外,还延请国内佛学家前来讲演说法。后会泉法师任厦门南普陀寺住持,不久到新加坡住持光明山普觉寺,转尘法师继任承天寺住持。抗日战争时期,先后有弘一法师、性愿法师住寺讲经弘法,组织佛学研究会、念佛会、流通经书,创办养正院,培养僧徒。弘一法师在承天寺养正院讲经时,曾写一横披:“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表达了一个佛教徒的爱国之心。
2. 承天寺事件的介绍
承天寺事件是2014年12月19日下午2时许,福建泉州承天禅寺发生了功德主王氏家族后人为霸占寺产,聚众围殴寺院法师的事件。当时部分法师被打伤,其中伤势最重的悟顺法师被人打倒在地,头部受伤,流血不止。2006年前后,王氏族人私自成立“开闽三王文物保护管理处”,2014年12月18日,王氏族人谎称承天寺僧人围攻王氏家庙,制造了大量恶意中伤的谣言。19日事件发生后,泉州市有关领导赶赴现场进行调停,并承诺在20日召开会议进行调停。
3. 承天寺事件的事件经过
在利益驱使下,王氏族人私自将寺院王公祠的场地对外出租、收取租金、开设商店,并私设功德箱营利。寺内法师发现后制止了他们的行为,自此双方的关系开始恶化,王氏家族的部分成员开始觊觎宗祠房产,企图将寺院宗教房产变为王氏家庙。
2006年前后,王氏族人私自成立“开闽三王文物保护管理处”(以下简称管理处,该管理处至今尚未得到有关部门依法登记),并在未经寺院同意的情况下将管理处办公地点设在寺院檀樾王公祠内。该管理处以王氏祖先“三王”的名义,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募捐,同时出租寺院房产牟利。
开始时,该管理处人员能秉承历史,互相敬重;但因人员调整,现该管理处人员却采取一些有违常理的行为,不但在檀越王公祠周边违章乱搭建出租、毁换牌匾、破坏绿化、而且歪曲事实,四处主张和宣扬,企图将已明确归属于承天寺产权的檀越王公祠占为己有。
原泉州老市长王今生先生在世时叹息骂道“这群不孝子孙、欲将祖先献地功德毁于一旦”。
对此,承天寺均以慈悲态度予以包容,没想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尤为过分的是王氏族人于2011年向鲤城区人民法院、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诉求撤销承天寺《房屋所有权证》,经两级法院审理裁定,驳回其诉讼请求,行政裁定书号分别为“(2011)鲤行初字第5号、(2011)泉行终字第113号”。
承天寺檀樾王公祠有建筑部位油漆、彩绘出现老化现象。2014年11月13日,承天寺报请泉州市宗教文物部门批准后,拟对省级文物保护范围内的寺院檀樾王公祠进行修缮。
2014年12月16日,王氏宗族成员擅自成立的“管理处”在未经任何部门批准和在没有告知承天寺的情况下,擅自加设铁门堵住寺院与王公祠之间的通道,并组织工人对檀越王公祠进行违法施工。承天寺法师劝阻无效。
2014年12月17日晨,承天寺僧人发现工人还在施工,再次上前劝阻。但王氏族人召集约五六十人与法师们对峙、拒绝停工,并将法师层层围住。法师们报警后,民警劝说无效后离开。当日下午,法师们没收了工人的工具,阻止其进一步施工。
12月18日,一个题为《泉州承天寺和尚大闹闽王家庙》的帖子开始在网上四处传播,帖子谎称承天寺僧人围攻王氏家庙,制造了大量恶意中伤的谣言。
19日中午,王氏家族再次聚集五六十人闯入寺院,这次他们不再施工,反而直接把山门处的保安推倒在地,并与前来维持秩序、试图沟通的十几位法师展开激烈的肢体冲突。其中有法师受伤跌倒,伤势最重的法师头部流血不止,送医后仍留院观察。打人事件过后,法师们发现王公祠的施工仍在继续、并没有停止。
4. 泉州承天寺为什么叫承天寺
泉州承天寺,又称月台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区崇阳门外东南。在五代时,此地为节度使刘留以效的南园。后周显德年间改建为佛寺,初名“南禅寺”。宋景德四年赐名 “承天寺”。宋嘉佑年间,一度改称“能仁寺”,政和七年复明“承天寺”。宋时承天寺香火旺盛,殿堂宏伟。
宋景德四年,李德明当政赐名“承天寺。”
5. 泉州承天寺怎么样
大隐隐于市,其中有弘一法师的隐庐。寺院不大,游人较少,诚心的市民虔诚跪拜。宁静。
6. 泉州承天寺的建筑规模大吗
一年之计在于春,然而,眼下的春天实在太沉静了,万物都臣服于漫长的停滞中。春天是出游的好季节,若不是受疫情影响,各大景区早已人满为患,不过随着疫情的逐渐好转,许多景区已经开始对外开放,大伙已经迫不及待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开元寺常年香火不断,寺内却丝毫不显嘈杂,建筑古朴静美,同时又不乏生气,徘徊其中,让人回归最初的宁静。不知道在大家心目中,最喜欢的寺庙是哪一座?欢迎留言分享。
7. 曾经为泉州三大古刹之一的福建寺院,现在怎么样了
不过如果说到福建泉州承天寺的话,相信很多旅行者都没有听说过。毕竟作为宗教博物馆的泉州来说,比承天寺规模大且年代久远的寺院可谓是数不胜数,因此不论是在全国还是泉州而言,承天寺都不算是最受欢迎的寺庙。
不过这样的状态也好,让承天寺看起来总是那么的小众,拥有着一种呢原生态的气息,当我行走在这里,几乎看不到游客,因此完好地的诠释了寺庙该有的宁静。
虽然承天寺看起来小众,但是在历史上它地位并不低,其影响力甚至可以媲美泉州如今最著名的开元寺。始建于南唐时期的开元寺,曾经和开元寺、崇福寺一同成为了州三大丛林。
曾经承天寺最繁华的时候庙堂甚至达到了40多座,一时间成为海内外游客和高僧的向往胜地。不过如今的承天寺经历了屡修屡废之后,呈现出来的规模并不大。现在我们看到的承天寺是在1985年后在原来遗址的基础上修建的,主要复原了弥勒殿,般若阁,大悲殿,文殊殿等一些建筑。虽然整体看起来有点过于崭新,并没有古刹的味道,不过好在所有的建筑都是橘黄色且都是闽南风格的建筑,木雕花格栅的装饰纹样门扇,浮雕形式的檐边等等,都可谓是赏心悦目。
tips:承天寺怎么去:泉州老城区不大,因此每个景点都可以通过步行去打卡,承天寺地处南俊路,从开元寺徒步前往的话也仅仅只要20分钟就可以到达,加上沿途都是各种老街小巷,走起来非常有趣。
8. 泉州承天寺能挂单吗
"单",即单位,指僧堂内各人的座位,各单前长六尺、宽三尺的空间,亦即各人坐卧、饮食的座席。
挂单是指到寺院投宿。
泉州承天寺不能挂单的。
9. 泉州承天寺的承天寺掌故
相传建寺时,因规模宏大,需用木材无数。为此,有位得道和尚到闽北杉山去向山主化缘。山主说:“你如果能把你们需要的那些大杉树尾梢折断,我可以施舍,听你砍伐。”和尚和山主立约后,当夜作法。狂风掠过,巨杉末梢果然尽折。山主说:“树可砍倒,且看你怎样运走?”哪知得道和尚用禅杖向折梢的巨杉一撞,巨杉立时不见,而在泉州南禅寺大龙王井,一株一株的浮涌出来。建寺的木材,就这样筹足了。
元代,寺内建有七级浮图。明嘉靖时,又增建檀樾祠,但屡遭兵焚。清康熙三十年(l691年)郡人施世纶重修寺宇。鼎盛时期殿宇曾达40多座,海内外许多名僧大德出其门庭。如协助师父莲鹫扩建承天寺,亲笔写了大雄宝殿顶面的“闽南甲刹”巨匾的高僧云果禅师。云果禅师以后的会泉法师、转尘和尚、广钦和尚、新加坡的宏船法师、菲律宾的瑞今法师等(承天禅寺以佛喜转瑞,广传道法八字传承法脉)。文革期间寺宇大毁,弥勒殿、法堂、钟鼓楼、廊庑及山亭塔幢等等被毁,其他则用作民宅、办工厂。现在看到的承天禅寺是1985年在原址重修的。寺内有七座宋代石塔及石经幢。大雄宝殿前有两口“放生池”,池旁有两座“飞来塔”。关于这两塔的来历,也有一段神话传说。相传当年有一名台湾游方和尚双手托着两座塔,四方化缘。一天,双塔不翼而飞。后来佛祖托梦给他,说他只有找到宝刹,找到真正的立身之地,双塔方能回归。后来,这位台湾的和尚到泉州找到承天禅寺后,到该寺定居。不久,果然双塔飞来,耸立在大雄宝殿前,由此取名“飞来塔”
10. 承天寺事件的事件结果
19日事件发生后,泉州市民族宗教局局长、鲤城区统战部部长、鲤城区公安局局长均已赶赴现场进行调停,要求施工停止,并承诺将在20日召开会议进行调停。
20日,王氏后人在王公祠私自安装监控设备。
22日市、区公安、统战、宗教、文物部门召开协调会,王氏代表(前市公安局局长王水昆)会上辱骂僧人。承天寺监院上锤法师向政府部门提出三点要求:一、王公祠应由拿到相关部门修缮批文的承天寺进行施工,王氏无权施工;二、建议文物部门对施工队进行招投标;三、承天寺将出一切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