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乐视控股为什么被法院列入老赖名单
9月11日,从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上查询发现,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和乐视移动智能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被列入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发布时间均为9月7日。
其中,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所涉及的案件有两起,案号分别是,(2017)津02执409号和(2017)津02执325号,执行法院均为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为给付5008.7125万元和5716.4716万元,合计约1.07亿元。
而被执行人,即乐视控股的履行情况为全部未履行,失信被执行人行为具体情形为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
② 乐视网被多名投资者诉至法院,乐视网到底犯了什么事
引言:5月12日乐视网被多名投资者投诉至法院,称乐视网财务造假,乐视网多名负责人被一同告上法院。这个案件由北京法院受理,以对乐视网进行法院判决。
经法院判决后,给予乐视网主体进行2.4亿的赔偿惩罚,给其中一位主要负责人进行了同样2.4亿的赔偿惩罚。相信这件事情之后,也不会再出现类似的事件,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也要注意避免这样的事情,在做生意的时候要对国家的法律规定进行违反。也不要想着钻国家法律的空子,去做一些对自己有利的事情。
③ 乐视遭80人起诉是怎么回事
乐视陷“100%兑换手机”变卦门,80人提起诉讼并称遇到消费欺诈。
记者注意到,“乐迷”提供的前述协议未盖公章,甲方为“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提出了乙方(即“乐迷”)不得追究责任、不得向工商投诉、不得起诉、不得发表不利于甲方名誉的言论等条款。
不过,在法庭上,可供兑换的手机型号多了起来。乐视方面代理人强调,公司领导同意兑换手机,每月可供兑100部手机,型号包括“乐1S”等。法官追问,这些型号价格是否有“乐Max”高,代理人答没有“乐Max”价格高,且该款手机已停产,“按照原告要求,我们可以想办法给他们兑‘乐Max’手机。”
法官还询问,是否“乐Max2”价格更高、配置更好,是否愿兑付“乐Max2”。被告代理人表示可再同公司商议,至于80名原告是否都有兑换资格,还需之后继续核对。
那么,每月供兑100部手机,多久可以让所有符合条件的“乐迷”都兑完?乐视有关负责人2016年接受《新快报》采访时称,符合条件的“乐迷”约6000人,不过乐视方面代理人在法庭上称,经统计,除去用打卡软件刷量的不合格用户之外,最后收获“乐米”并有资格兑换手机的用户,共一两千人。
按照这个说法,加之每月100部的供兑速度,大约要一两年才能让所有人兑换完手机。对此,一些“乐迷”接受采访时表示难以接受。乐视方面则强调当初未约定兑换时限。
乐视代理人:“做好事却被别人说是欺诈”
该活动是否为消费行为?乐视方面是否构成消费欺诈?这些问题在法庭上成为争议焦点。案件还将择期继续开庭。
“乐迷”的代理律师、京师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左胜高、许浩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80名原告要求判决被告履行“兑换原告每人一部3999元乐视手机”的义务,并认为被告行为构成消费欺诈,应赔偿原告每人3倍费用,即11997元。
左胜高认为,该活动的“乐迷”是此前购买过乐视产品或服务的特定消费者,且春节期间连续16天“签到”“打卡”,获得相应的“乐米”,并希望通过一定数额的“乐米”兑换乐视手机,是一种消费行为,而乐视在其中前后不一的规则,其实就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所涉及的消费欺诈。
他援引今年1月6日颁布的《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称, 消费者采用积分、代金券、优惠券等形式支付价款的,网络商品销售者在消费者退还商品后应当以相应形式返还消费者,“因此网络上积分换购商品,也属于消费行为”。
乐视方面代理人回应称,兑换活动系乐视公司“回馈用户”的行为,是一种单方面的馈赠,兑换只需签到、回帖,付出的成本极低,应适用于合同法的要约条款,并非消费行为,更不是消费欺诈。
乐视方面代理人强调:“ 乐视兑换手机是做好事却被别人说是欺诈。”
乐视方面代理人解释,他们已“非常宽容”:活动原先要求须指定区域回复指定内容,现在只要回复内容都算数;原先“乐米”一年内有效,现在这批用户的“乐米”永久有效,分期兑付;除了该起诉讼之外,也有其他人提起诉讼或要求和解,现已兑换手机。
沙正、曹木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示,他们想要的不仅是一部乐视手机或是3倍赔偿,而是乐视的道歉。原告代理律师称,因为原告人数众多,且案件拖延时间较长,是否同意和解方案需征求原告意见。
④ 乐视起诉爱奇艺侵权,最终的处理结果如何
乐视公司就爱艺奇擅自提供播放服务提起起诉,认为爱奇艺网站和视频软件中向公众提供的关于乐视网涉案作品在线播放,是侵犯了乐视公司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当下两家关于网络传播纠纷的民事诉讼已经告一段落,爱奇艺最终被判决赔偿乐视五万元的侵权费。
网络信息传播已然被放在了一个大的讨论范围内,是否侵权也需要法律去明确的规定,爱奇艺公司擅自提供未经授权的作品公放,本身就是不合乎法律要求的,故应该引以警戒,而乐视公司也应该对公司所授权的影视作品的片源做好防泄露的工作,避免他人恶意窃取,同时要拿好法律的武器,在第一时间争取保卫自己的果实。
⑤ 范冰冰被乐视告上法庭,什么时候开庭
8月31日,据天眼查APP显示,无锡爱美神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于近日新增开庭公告,原告为乐视影业(北京)有限公司,被告为无锡爱美神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范冰冰;受理法院为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将于9月14日上午9点开庭,涉及案由为演出合同纠纷。
根据法律解释,演出合同纠纷是指当事人因订立、履行、变更、终止演出合同所发生的纠纷。演出合同是指双方约定由一方为他方演出文艺节目等,他方支付报酬的合同。
演出人的主要义务是亲自按时、按质、按量履行合同,演出人应按合同约定亲自演出,不能由他人代替,这是演出合同所具有的人身属性所决定的。
(5)乐视公司被起诉的法律纠纷扩展阅读
范冰冰复出之路坎坷:
范冰冰这次被乐视告上法庭,已经是最近一月内,范冰冰第2次告上法庭了。早在8月24日,范冰冰就被爆出与吴秀波旗下的公司正在打官司。而在此案中,范冰冰同样是被告方,案由是合同纠纷,和这次与乐视影业的案件简直如出一辙。
其实没有爆出惹官司的事情前,范冰冰最近的发展在外界看来还算不错。同样是8月24日,一线品牌法国娇兰官宣范冰冰为全球代言人,还在官博上发布了由范冰冰拍摄的广告。
如果这事发生在她如日中天时,那就不足以大惊小怪,毕竟那时候她身上有几十上百个代言。但如今范冰冰正处于低谷落魄时期,能拿下这样的代言,自然让外界惊讶。
本以为范冰冰会借此吹响全面复出的号角,但万万没想到,范冰冰又身负两场官司,看来这号角是吹不响了,范冰冰的复出之路也真是坎坷。
⑥ 乐视网被多名投资者诉至法院,它将面临多少赔偿
2021年5月12日,乐视网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视网) 因十年财务造假等违法事迹被多名投资者诉至法院,乐视网多名负责人被一同告至法院。目前该案件已被北京法院受理,由北京法院对案件进行判决惩罚。
乐视网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但谁能想到乐视网竟造了十年的假,这件事严重违反了国家规定,这也已经对他人造成了非常大的侵权,损失了他人应有的利益。相信有了乐视网赔偿了2.4亿元这件事之后,想要做财务造假或者其它违法事件的人也会被震慑到,类似的事件也能够减少发生。对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也要注意避免这样的事,不要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
⑦ 乐视网董事长被法院限制消费,他究竟做了什么
2020年8月23日,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的消息爆出:乐视网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因为没有按照执行通知书上所指定的时间内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法院按照相关规定,对乐视网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采取限制消费措施,限制乐视网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其法定代表人刘延峰不得实施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但是乐视因为不满当前“业务”,非要再创一番天地,所谓有收益便有风险,所以乐视在汽车制造领域踩了雷,导致法人刘延峰被限高。所以有网友总结了一句话:乐视网曾经是视频网站的一匹纯种黑马,颇受大家喜爱和追捧,现实却啪啪打脸,简直是上演了一场闹剧。
⑧ 乐视起诉过哪些公司
当年乐视网是在所有起诉小米盒子盗播案件中首次取得胜诉的案件,该案件的胜诉意味着未来在盒子终端,即便为内容提供方侵权,终端产品商也将负相应的责任。
乐视起诉过公司:
今年2月乐视又起诉网络不正当竞争,要求其停止不正当竞争行为,被赔偿损失100万元。日前,海淀法院已经受理此案。乐视网起诉网络的理由是,其认为网络视频通过抓取播放窗口的方式,嵌套乐视网视频资源到网络视频客户端,屏蔽了乐视网网页、网址、广告,造成公众混淆,构成了不正当竞争。
2015年7月乐视以央视擅自播放《甄嬛传》,侵犯自己的著作权为由,将央视和另一家公司诉至法院。乐视网要求,立刻停止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 6 万元。这是乐视第二次起诉央视。2012 年,乐视称央视网旗下的三个平台涉嫌侵犯其影视剧多达 134 部,且均为当时的热门剧。乐视网负责人表示,央视由此给乐视造成了上千万的损失。
⑨ 乐视网被强制执行3.7亿元,该公司存在哪些违规问题
乐视公司这一次又被强制执行3.7亿元,不过从之前的几次执行来看的话,乐视公司应该不会去真正执行这笔赔款。毕竟他们公司现在已经没有任何的现金流。所以,虽然这一次原告起诉成功,并且已经拿到了法院的判决,但是却并不能够拿回自己的资金,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乐视公司到底有哪些违规的问题。
第三,乐视公司能否同声再起。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的话,那是公司想要短时间内东山再起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落实公司没有任何的现金流,他们的商业信誉到现在为止几乎为零。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乐视公司想要重新开张的话,必须要下血本儿。
⑩ 乐视网遭陈思成起诉怎么回事
其实乐视网遭陈思成的起诉都是因为个人或者是一些利益,所导致的侵权问题,还有就是一些。不好意思,公开的一些秘密,我们。无法预知,也是无法了解很透彻,所以我不会妄加的评论他们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