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经销商如何防范专利,商标侵权责任
一、经销商销售侵犯他人专利权、商标权的商品,是否构成侵权?
经销商销售侵犯他人专利权、注册商标的商品,构成侵权。
我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84条规定:“下列行为属于专利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的假冒专利的行为:(一)在未被授予专利权的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标注专利标识,专利权被宣告无效后或者终止后继续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标注专利标识,或者未经许可在产品或者产品包装上标注他人的专利号;(二)销售第(一)项所述产品;(三)在产品说明书等材料中将未被授予专利权的技术或者设计称为专利技术或者专利设计,将专利申请称为专利,或者未经许可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公众将所涉及的技术或者设计误认为是专利技术或者专利设计;(四)伪造或者变造专利证书、专利文件或者专利申请文件;(五)其他使公众混淆,将未被授予专利权的技术或者设计误认为是专利技术或者专利设计的行为;……”。由此可见,经销商销售侵犯他人专利权的商品的行为,构成专利侵权。
我国《商标法》第57条规定:“第五十七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二)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三)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四)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五)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六)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的;(七)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由此可见,经销商销售侵犯他人注册商标的商品的行为,构成专利侵权。
二、“恶意侵权”与“善意侵权”的侵权责任,有何不同?
经销商侵犯他人专利权、注册商标的侵权行为,从其主观意愿上分,可分为“恶意侵权”与“善意侵权”。
所谓“恶意侵权”,指经销商“明知或应当知道”所经销的商品,侵犯他人专利权或注册商标,而予以销售的侵权行为。例如:明知是“山寨”商品,明知是“盗版”商品,而予以销售。
所谓“善意侵权”,指经销商不知道所经销的商品,侵犯他人专利权或注册商标,而予以销售的侵权行为。
我国《专利法》与《商标法》,在区分经销商的主观意愿的基础上,对“恶意侵权”与“善意侵权”分别规定了不同的侵权责任。
1、经销商“恶意侵权”,除须停止销售外,还须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我国《专利法》第63条规定:“假冒专利的,除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外,由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责令改正并予公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四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我国《商标法》第67条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构成犯罪的,除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构成犯罪的,除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构成犯罪的,除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经销商“善意侵权”,只须承担停止销售的侵权责任,无须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刑事责任。
我国《专利法》第70条规定:“为生产经营目的使用、许诺销售或者销售不知道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并售出的专利侵权产品,能证明该产品合法来源的,不承担赔偿责任”。《专利法实施细则》第84条规定:“销售不知道是假冒专利的产品,并且能够证明该产品合法来源的,由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责令停止销售,但免除罚款的处罚”。
我国《商标法》第64条规定:“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三、经销商在被控专利、商标侵权案中,如何证明自已确系“善意侵权”?
如前所述,若经销商被控专利侵权、商标侵权,为免除经销商的民事赔偿责任,经销商有义务提供充分证据,证明自己确系“善意侵权”,且产品“来源合法”。
在经销的商品确为侵权商品的情况下,经销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举证,以证明自己确系“善意侵权”:
1、主观上:“不知道”或“不应当知道”。
经销商在销售侵权商品时,其主观认识一般可分为三种:一是经销商“明知”是侵权商品而恶意销售;二是经销商“应当知道”其销售的商品是侵权商品,但由于自身过失而未能意识到而予以销售;三是经销商确实不知道、也不应当知道其销售的商品是侵权商品而进行销售。
经销商在进货时,应当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如果其违背了合理的注意义务时,就可以认定其“应当知道而不知道”。如果其尽到了合理的注意义务,就应当认定其“不知道或不应当知道”。
司法实务中,被控侵权经销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证明自已已经尽到了合理注意义务:
(1)向法庭提供生产厂家或其他供货商的生产经营许可执照、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的使用权证、检验报告、合格证书、商标注册证明、专利证书、授权经销证明等;
(2)经销商从供货商处取货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差距在合理范围;
(3)经销商对专利、注册商标的认知能力;
(4)权利人注册商标的知名度与显著性;
(5)权利人专利产品的知名度与显著性;
(6)经销商商品的来源;
(7)产品供应商是否办理工商登记;
(8)经销商诉前是否收到权利人发送的律师函或警告信、收到权利人发送的律师函或警告信后的反映;
(9)供货商此前是否因侵权产品受到过行政机关处罚并通过媒体公知于众……
2、客观上:商品来源合法,进货凭据充分。
司法实务中,被控侵权经销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证明自已“商品来源合法”:(1)经销商必须能说明商品的提供者、供货厂家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2)经销商要能提供进货渠道、购货合同、送货单据、付款凭证、税务发票或增值税发票、证人证言等。(3)向法庭提供生产厂家或其他供货商的生产经营许可执照、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的使用权证、检验报告、合格证书、商标注册证明、专利证书、授权经销证明等;(4)经销商从供货商处取货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差距在合理范围;(5)非走私商品的相关证据……
四、对经销商的忠告——规范进货手续、保存证据原件
在经销商被控专利或商标侵权案中,不少经销商往往无法提供充分的购货凭据以证明其“商品来源合法”,最终被判决承担赔偿责任,究其原因,多是因为“进货程序不规范,证据原件保存不善,无法证明货物来源合法”。
在此建议经销商们,应当规范进货程序,妥善收集和保存相关证据原件,以期被控侵权时,可以自证清白、免除赔偿责任。为此,经销商们应当尽可能做到:(1)进货应当与供货商签订购销合同;(2)购销合同中应注明所购产品的型号、品名、商标、规格;(3)最好由双方对产品的照片或图样进行签名确认;(4)在付款后,要求供货商出具正式发票;(5)要求供货商提供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等。(6)保留供货商送货单、入库单等原始凭证。
⑵ 怎样才能防止商标侵权
1、密切关注商标注册情况。
在商标申请期间,一定要密切关注商标注册情况,同时内还应注意查阅《商容标公告》,一旦发现他人申请注册的商标与自己的商标相同或近似,应当及时提出异议或争议。
2、经常对商标信息进行检索。
企业需要经常对市场进行调查,要求各地推销商及分公司注意市场上同类产品企业标识包装,如果一旦发现侵权嫌疑时,需要及时加以制止,如果确定对方侵权的,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设诉或向法院起诉。
3、加强商标标识的管理。
通过调查显示,工商部门查处的假冒商标案子,有不少与注册人对商标标识、包装物的管理不善有很大关系。有些商标注册人因保管不善,导致商标标识物被盗、流失;而有些真是因为对废次标识物(包括印制过程中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废次标识物)没有进行有效的销毁,甚至还有一些人会将这些标识物卖给收废品的;有些是未对标识物印刷厂、纸箱厂等进行严格审查,这些标识物加工厂违背法律、合同和良心,会将商标加印数量并转卖给他人等等;以上这些因素都是导致商标侵权案件发生的常见问题。
⑶ 侵权商标的预防商标侵权的建议
第一,企业要把商标权保护列为品牌战略,尽快审查商标注册手续是否完备,商标是否到了续展期。在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后,需要尽快申请国际注册。
第二,注意积累企业商标的基础资料,评估出商标的价值。商标的价值和知名度与企业产品销售的地域范围有密切的关系。此外,广告宣传也是商标知名度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产品销售、广告合同费用等方面的资料和数据都是验证一个品牌知名程度的重要基础性资料,在申报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以及可能进行的商标侵权诉讼中,都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尽早申报省市著名商标,并为申报驰名商标作准备。商标权受法律保护的范围与力度和商标的知名度有较大的关系。商标越知名,受保护的范围越广,受保护的力度越大。
第四,对商标侵权行为要尽早采取法律措施解决。如果某一侵权行为不及时消除,侵权商标在长期的使用中可能成为与原商标共存的合法商标,这对商标权人来说非常麻烦。如果对已经存在的侵权行为不尽快消除,可能会带来更多的侵权人效仿。
第五,要及时的申请注册商标,在国内进行保护的同时,要注重国际商标的注册保护,防止出现商标被抢注而出现的侵权纠纷。
商标侵权诉讼的主体、诉权和责任问题探讨
⑷ 如何避免商标侵权
企业如何避免商标侵权,主要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加强商标保护意识,商标要进行保密,同时一旦确立应尽早进行注册登记;
(2)在申请商标时,就采用一个主商标和若干防御商标的模式进行申请,同时应当在类似领域内也进行防御商标的申请。防止他人使用相似商标或在相似领域进行申请;
(3)对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要加强对入住商户的管理,对于存在侵权的情形应在第一时间内消除影响,并及时进行整顿,防止侵权结果进一步。
维权时注意哪些问题?
(1)证据保全。为制止侵权行为,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依法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第一时间保存好侵权的证据,可以采用公证保全的形式。
(2)行为保全,起诉时要求停止侵权行为,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有证据证明他人正在实施或者即将实施侵犯其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如不及时制止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依法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责令停止有关行为和财产保全的措施。
(3)赔偿额的确定和举证。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对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赔偿数额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⑸ 注册商标的优势是什么
商标,是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在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上或内者服务的提供者在其提供的服容务上采用的,用于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声音、颜色组合,或上述要素的组合,具有显著特征的标志,是现代经济的产物。
注册商标的好处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商标通过确保商标注册人享有用以标明商品或服务,或者许可他人使用以获取报酬的专用权,而使商标注册人受到保护。
二、商标通过对商标注册人加以奖励,使其获得承认和经济效益,而对全世界的积极和进取精神起到促进作用。
三、商标保护可阻止诸如假冒者之类的不正当竞争者用相似的区别性标记来推销低劣或不同产品或服务的行为。
四、商标是产品与包装装潢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精美、寓意深刻、新颖别致、个性突出的商标,能很好地装饰产品和美化包装,使消费者乐于购买。
⑹ 在电商时代如何避免商标侵权
腾讯安全灵鲲知识产权保护系统提供的线索支持下
全国10余个省市的市场监管、公安机关协同作战
成功捣毁某 “互联网+全国连锁维修”侵权平台,刑拘犯罪嫌疑人31人
初步调查2017年以来总涉案金额高达3亿元
⑺ (权创商标)怎么防止商标侵权发生
首先,注册商标具有独占性唯一性排他性的特点,防止他人商标侵权,就要先把自己的商标注册保护起来,成为注册商标以后在同行业和相同类似产品上他人未经授权是不可以再用这个商标的,否则就构成侵权。商标当事人可以就侵权事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