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抑郁症人是否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抑郁症属于精神障碍性疾病,病人患病期间是否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需要通过鉴定才能认定,如果有证据证明他当时精神正常,那么就不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如果因受抑郁症影响,对于自身行为及后果并不具备相应的预见能力,则就是。
㈡ 患精神抑郁症是否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不是,法律规定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智力发育不成熟或者精神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不能认清自己的行为后果。如果让其实施行为,则可能既不利于行为人自身利益的保护,也会损害他人的利益。
因此,这种情况下的民事主体实施行为的范围受到限制,只能亲自实施与自己智力、精神状况相适应的行为,并承担相应的行为后果。超出自己智力、精神状况的行为,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
根据我国《民法总则》第十七条至第二十四条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两种情况:
1、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第19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特殊情况:第18条第2款规定“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第22条规定,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成年人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认定与撤销:
成年人的限制行为能力由其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向人民法院申请认定。
被人民法院认定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经本人、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申请,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复的状况,认定该成年人恢复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这里的有关组织包括: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医疗机构、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民政部门等。
(2)抑郁症人民事纠纷扩展阅读
制定法理
界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主要标准是年龄和精神状况,因为一个人的年龄与他的智力发育程度和精神发育是否健全有直接联系。一般来说,各个国家的未成年人的发育成熟年龄上基本相同,未必有什么差距,但是 各个国家的民法仍然按不同的年龄来划分成年人与未成年人。
这是跟各国的历史传统、宗教信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相联系的。就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年龄而言,大多数国家界定为18周岁以下,也有的国家规定为20或21周岁以下。
从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可以看出,自然人的行为能力是其独立做有效之法律行为的资格,这种资格的取得,主要是由自然人的认知能力决定的,而年龄是自然人获得认知能力的最基本条件。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否属于心智健全,主要依据自然人的认知能力来判断。这一标准主要是针对未成年人而设定的。意思能力是指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理解并能预见其后果的精神能力,意思能力是确认和划分民事行为能力的基础,自然人的行为能力取决于其意思能力的状况。
自然人能否合理地理解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是判断其是否心智健康的关键。如果他在行为的那一刻不能理解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即使其行为是适当并公平的,而且即使对方也没有理由认为他精神上有什么障碍,那么他的行为也是依法可以撤销的。
自然人意思能力的有无、高低,主要受自然人的生理条件的影响。如年龄、智力发育程度和精神状态这些先天或应然的生理条件,对自然人的意思能力的水平产生直接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㈢ 抑郁症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人吗
不是。根据我国《民法总则》第十七条至第二十四条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包括8 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首先这里的抑郁症病人是按照成年人来算,如果是未成年人那么是因为他是未成人的原因而不是抑郁症。国家规定的限制民事人是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抑郁症只是一种情绪疾病,当事者对于自己的行为很清楚,甚至造成的后果也很清楚,所以抑郁症病人不是限制民事行为人。
㈣ 民事纠纷,鉴定为混合性焦虑抑郁症怎么处理打人者
一般来说,只要不是伤的太严重,经派出所的话最多属于民事纠纷,估计会有经济损失,但是如果是很严重的话,是要负法律责任的,因为抑郁症的病人,头脑是清醒的。知道什么是犯罪的。所以虽然得了严重的抑郁症,但是还是不要触犯法律,以免造成法律的制裁!
㈤ 问个问题,抑郁症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吗
抑郁症属于神经症,还不是精神病,神经症患者有行为能力,或部分行为能力。
而精神病患者,他清醒的时候,也有部分行为能力的。
当然了,亲友们对患者,还是要多关心,多帮助,管理好他们的生活。包括引导患者积极治疗、调理,适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感兴趣的事情,等等。
㈥ 民事纠纷中一方是抑郁症怎么处理
民事纠纷中一方是抑郁症时要把情绪垃圾要及时清理,明确诊断为抑郁症后要积极就医治疗。
说起抑郁,一般的人都以为处在抑郁状态的人情绪是低落的,心境是恶劣的,想法是消极的,行为是退缩的。但有一种情绪和行为现象很容易被大家所忽略,这就是激怒。所谓的激怒,就是很容易因一些不足挂齿的小事而大发雷霆。
很多患有抑郁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觉得自己的无名火特别大,常常为了一些小事却发了很大的脾气,不仅是情绪激动、态度暴躁,甚至会做出失控的行为,如打骂别人,砸坏物品和家具等。医生指出,一般来说,抑郁患者在事后都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脾气太过分,也很想改变这种激怒的状态,但事实上如果抑郁没有根本好转,激怒的状态也难以消除。
当出现抑郁的时候一定要调理好自己的心态,不要盲目的去发无名的火,这样就很容易伤害自己的身心,学会自我调理好心理问题,这样才会让抑郁远离自己,进而就不会产生抑郁后的无名火出现,尽量通过家人的帮助下缓解情绪,也可以去咨询心理医生,积极面对。
㈦ 抑郁症患者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在触犯“宪法”的情况下,单纯的抑郁症是完全民事行为人,但大部分的抑郁患者会同时伴有精神分裂,强迫症等精神病,在这种情况下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我国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应当满足下列两个条件:
(1)18周岁以上。18周岁是我国公民成年的界限。对于16周岁以上而不满18周岁,但是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公民,法律将之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最高人民法院《意见》第2条还对“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认定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能够以自己的劳动取得收入,并能维持当地群众一般生活水平的,可以认定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精神状况健康正常。公民能够正确理解法律规范和社会生活共同规则,理智地实施民事行为。患有精神病而不能理智地从事行为的人,即使18周岁以上,也不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㈧ 民事纠纷被气,吓成抑郁症法院支持吗
法律支持当事人诉讼请求的理由,必须是当事人有充足的事实依据以及法律依据
在事实依据方面,我个人认为,当事人很难证明
民事纠纷的争吵,与自身的抑郁症存在因果关系
简单的讲,也就是很难证明自己的抑郁症是与对方争吵所导致的
所以,我建议放弃这个希望不大的想法
㈨ 抑郁症患者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我国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应当满足下列两个条件:
(1)18周岁以上。18周岁是我国公民成年的界限。对于16周岁以上而不满18周岁,但是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公民,法律将之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最高人民法院《意见》第2条还对“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认定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能够以自己的劳动取得收入,并能维持当地群众一般生活水平的,可以认定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精神状况健康正常。公民能够正确理解法律规范和社会生活共同规则,理智地实施民事行为。患有精神病而不能理智地从事行为的人,即使18周岁以上,也不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刑法》第十八条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即使是精神病人,也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先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其患有精神病,才不追究其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因此,单纯的抑郁症不属于精神病,单纯的抑郁症患者犯罪应该负全部刑事责任责任。如果有并发的其他精神病的话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