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投诉和举报有什么区别
投诉和举报的区别
1、概念不同
投诉是指消费者购物或接受服务,与企业发生争议后,通过电话、书面等形式,向工商等行政部门反映自己权益遭受侵害的事实,请求协助解决争议的行为。
举报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工商等行政部门反映企业在经营中存在的违法行为。举报既可以实名举报,也可以匿名举报。
2、提出者不同
投诉人是认为自身权益遭受侵害的消费者;而举报人是发现违法行为的任何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而这种违法行为未必对其自身权益造成了直接侵害。
3、处理依据不同
投诉的处理依据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消费者投诉办法》等;举报的处理依据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
4、处理方式不同
投诉的处理方式是“调解”。工商部门在收到投诉后,审核该投诉是否符合受理规定。对于受理的消费争议投诉,工商部门采用调解方式来处理。在工商部门指导下,企业与顾客平等协商,就修理、更换、退货、赔偿等事项进行充分沟通,并就达成共识内容制作调解书;如果无法达成一致,工商部门将终止调解,并建议顾客与企业通过请求消协等社会组织调解、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法院起诉等方式解决争议。
举报的处理方式是“查处”。工商机关在收到举报材料后,根据核查结果决定是否立案。通过法定调查程序,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最终作出给予行政处罚、不予处罚、移送、销案等处理结果。
5、投诉“和解”可以撤回
举报“私了”不能撤回
投诉可以撤回。如消费者与企业“和解”后不想投诉了,或对企业就修理、更换、退货、赔偿等事项提出的解决方案表示满意了,都可以撤回投诉。
举报不能撤回。举报人举报后,以来信、来电或其他形式要求“撤回”举报的,并不具有法律效力。行政部门仍然会对举报人所反映的案件线索进行调查核实。如果查实企业存在违法行为,即使企业与消费者自行和解,甚至给予高于法律规定额度的补偿,也不能免除企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行政机关仍然会依法依规对企业做出相应处罚。
6、强制执行力不同
投诉处理中,最终是否能够达成一致意见,取决于企业与顾客的自身意愿,且调解结果不具有强制执行力。
举报处理中,查处工作则具有强制力,是工商部门作为市场监管者,履行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法定职责,查处结果具有强制执行力。
2. 浅谈如何做好卫生监督投诉举报处置工作
刘钢(辽宁省凌源市卫生监督所 辽宁凌源 122500) 随着人们法制意识的不断提高,对卫生的安全意识和参与意识越来越高,有关卫生安全问题的投诉举报也越来越多。认真及时做好投诉举报工作,及时解决群众利益被侵害问题,查处违法行为,消除公共卫生隐患,不仅是提高行政效能,为民服务的重要举措,也是卫生执法工作能力的充分展现。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多为投诉和举报的复合体,并以来电、上级交办、来信或者来访等主要形式进行反映,个别与新闻部门共同投诉。投诉举报人为保护个人利益及安危通常采取匿名投诉或举报,有时反映情况不明确、地址不详细,造成无法核实、查处困难[1]。许多举报人请求对其诉求主张予以支持并追偿其损失,由于当事人的社会背景、文化层次及自身状况不同,诉求主张往往差异较大,增加了应对和处置工作的难度。同时,由于某些投诉和举报的问题排查工作环节多,用时较长,易使当事人产生不满,不仅影响工作质量,而且造成了不必要的负面影响。我认为,卫生监督机构应将科学监管理念融入举报投诉的应对和处置工作中,在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应对工作制度和处置工作程序的前提下,运用综合管理手段抓好受理、调查处理和反馈三个环节,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真正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确保人民群众卫生安全。 1 受理 1.1 受理范围 认真阅读并分析投诉举报材料的内容,确定受理范围,属于职责范围内的要抓住重点,查找投诉举报材料中涉及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条不紊,有的放矢,防止片面性和盲目性。卫生监督所是执法机构,不同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服务机构,要有明确的法律条款规定方可受理,在没有上级命令的情况下。一般不能参照、比照法规受理,更不能因为熟悉卫生知识而服务性执法。在受理时,也要主动了解举报人的诉求,使其投诉问题、诉求(诉求为先)均为本机构管辖,且与其它机构无重要交叉时,才能受理。 1.2 受理时的人文关怀 举报投诉受理工作看似简单,却是卫生监督机构与当事人交流沟通、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多数情况下,当事人因卫生或服务达不到预期目的或引起其它问题时,常常情绪激动,言语措辞偏激,有些人不仅对其举报投诉的对象不满,甚至对卫生监督机构也不满,给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增加了难度。我认为,受理人员必须努力与举报投诉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才能利于工作顺利进行。因此,受理人员必须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及应对和处置复杂问题的能力,耐心细致地倾听当事人的诉说并认真做好记录,真诚地了解相关情况,使其在诉说过程中逐渐缓解精神压力,提升对卫生监督机构的信任度。受理人员要充分告知当事人查办工作程序,使其配合做好相关工作。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对受到伤害的当事人要关心、关怀,对应用医学和卫生健康相关知识做一些必要的解释和疏导工作,消除当事人的紧张和恐惧情绪,强化当事人卫生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2 立案调查 2.1 卫生监督机构接到投诉后要快速反应、及时查处、注重时效。举报和投诉往往是针对某一时间点或时间段的行为,而事件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如果卫生监督部门不及时调查处理,就会给调查取证工作带来困难,就难以对举报投诉的内容开展调查,甚至无法确定举报投诉内容是否属实,有无违法行为。 2.2 应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法行政。整个调查处理过程应严格按照卫生监督方面涉及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开展工作,做出的决定要证据完备,引用法律法规条款适当,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3 开展调查处理工作要注意方式方法,利用调查机会,认真向被调查对象宣传卫生监督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使被调查对象理解和配合调查处理的顺利进行。 3 回访与总结 3.1 具体工作中,监督机构内设法规部门要按照职责要求,对投诉举报案件的调查和处置工作进行事中、事后监督,及时了解掌握案情,督促相关承办部门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处置,保证查办结果客观公正。 3.2 调查处理完投诉举报案件后,卫生监督员要善于总结,不断汲取调查处理过程中的经验,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定期分析,及时掌握辖区内卫生监督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以便有针对性的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努力提升卫生监督执法水平,以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合法权益。 卫生投诉举报已成为卫生行政部门联系群众,接受社会监督的重要方式,群众利益无小事,做好投诉举报受理调查工作,关系着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和谐发展[3]。为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卫生监督工作要求,进一步开展好投诉举报受理调查工作,我们要认真处理每一个电话,每一封来信,确保投诉举报件件有回音并针对群众投诉举报的热点,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履行卫生监督职责,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3. 投诉处理和举报的区别
1、概念不同:投诉是指消费者购物或接受服务,与企业发生争议后,通过电话、书面等形式,向工商等行政部门反映自己权益遭受侵害的事实,请求协助解决争议的行为。这里的“争议”实质上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一种民事权益争议。举报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工商等行政部门反映企业在经营中存在的违法行为。举报既可以实名举报,也可以匿名举报。
2、提出者不同:投诉人是认为自身权益遭受侵害的消费者;而举报人是发现违法行为的任何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而这种违法行为未必对其自身权益造成了直接侵害。
3、处理依据不同:投诉的处理依据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消费者投诉办法》等;举报的处理依据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
4、处理方式不同:投诉的处理方式是“调解”。工商部门在收到投诉后,审核该投诉是否符合受理规定。对于符合规定的投诉,予以受理;对于不符合规定的投诉,不予受理。对于受理的消费争议投诉,工商部门采用调解方式来处理。调解过程中,在工商部门指导下,企业与顾客平等协商,就修理、更换、退货、赔偿等事项进行充分沟通,根据双方意愿,积极促进双方达成共识,并就共识内容制作调解书;如果无法达成一致,工商部门将终止调解,并建议顾客与企业通过《消法》第39条规定的其他途径寻求救助。举报的处理方式是“查处”。工商机关在收到举报材料后,根据核查结果决定是否立案。对于经核查认为不存在违法行为的,不予立案;对于经核查认为具备立案条件的,立案处理。通过法定调查程序,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最终作出给予行政处罚、不予处罚、移送、销案等处理结果。
5、投诉可以撤回,举报不能“撤回”:投诉可以撤回。消费者投诉后可以随时撤回投诉,如对企业就修理、更换、退货、赔偿等事项提出的解决方案表示满意,或与企业自行和解。投诉撤回后工商部门将终止调解工作。举报不能“撤回”。举报人举报后又提出“撤回”举报的,即使企业已经与顾客达成和解,工商部门仍会对举报人所反映的案件线索进行调查核实,对于查实的违法行为依法予以处理。
6、查处结果的强制执行力不同:投诉处理中,最终是否能够达成一致意见,取决于企业与顾客的意愿,且调解结果不具有强制执行力。举报处理中,查处工作则具有强制力,是工商部门作为市场监管者,履行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法定职责,查处结果具有强制执行力。
4. 什么部门监督公安机关办案,投诉公安机关到哪个部门投诉
话好说事难办!有关公安机关办人情案我向检察院以书面材料申诉过说他们没有侦察权,对公安机关渎职办案违法办案的事实百姓向谁反应?谁能承清事实?因为我们国家没有告票!官官相卫你无法申张正义
5. 淘宝投诉处理结果:投诉成立,对淘宝店铺进行监督管理是什么意思
商家违规情节严重就会这样加上投诉成立!商家这回死咯
6. 举报和投诉有什么区别
1、概念不同:
投诉是指消费者购物或接受服务,与企业发生争议后,通过电话、书面等形式,向工商等行政部门反映自己权益遭受侵害的事实,请求协助解决争议的行为。
举报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工商等行政部门反映企业在经营中存在的违法行为。举报既可以实名举报,也可以匿名举报。
2、提出者不同:
投诉人是认为自身权益遭受侵害的消费者;而举报人是发现违法行为的任何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而这种违法行为未必对其自身权益造成了直接侵害。
3、处理依据不同:
投诉的处理依据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消费者投诉办法》等;举报的处理依据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
广大劳动者举报投诉应注意以下事项:
1、明确区分举报和投诉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规定了劳动保障监察的举报制度和投诉制度。劳动者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可以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举报。如果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侵犯了自身劳动保障合法权益的,可以直接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
2、通过快速有效方式进行举报
劳动者举报用人单位劳动保障违法行为时,可以通过快速有效的方式,如可以拨打本市劳动保障政策咨询和举报电话“12333”或者登录上海劳动保障服务网http://s.yingle.com等便捷的方式进行举报。
3、举报时应尽量提供详实信息
劳动者在举报用人单位劳动保障违法行为时,应明确提供被举报单位的名称、地址及违法具体行为。为更有效地对用人单位实施劳动保障监察,劳动者在举报时可以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同时也可以留下姓名和联系方式,便于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与举报人联系。
4、劳动者应及时维权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规定,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规章的行为在2年内未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发现,也未被举报、投诉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再查处。因此,为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劳动者应及时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举报投诉,以防超过维权时效。
5、劳动者应注意收集证据材料
劳动者在工作时应注意保存好用人单位的招工招聘记录,考勤记录,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用人单位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相关工作凭证,以便举报投诉时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提供,或在申请仲裁时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供。
7. 监管部门发现违法行为举报查处后负监管责任吗
《安全生产法》
规定依法应予追究法律责任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工作人员的违法
行为,有下列3种:
1、失职、渎职的违法行为
(1)对不符合法定安全生产条件的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予以批准或者验收通过的;
(2)发现未依法取得批准、验收的单位擅自从事有关活动或者接到举报后不予取缔或者
不依法予以处理的;
(3)对已经依法取得批准的单位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发现其不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而
不撤销原批准或者发现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
2、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求被审查、验收的单位购买其指定的安全设
备、器材或者其他产品的,在对安全生产事项的审查、验收中收取费用的;
3、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生产安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的。
《安全生产法》对上述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设定的法律责任是给予行政降级、撤职等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8. 分清“投诉”与“举报”六大区别
1、概念不同
投诉是指消费者购物或接受服务,与企业发生争议后,通过电话、书面等形式,向工商等行政部门反映自己权益遭受侵害的事实,请求协助解决争议的行为。
举报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工商等行政部门反映企业在经营中存在的违法行为。举报既可以实名举报,也可以匿名举报。
2、提出者不同
投诉人是认为自身权益遭受侵害的消费者;而举报人是发现违法行为的任何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而这种违法行为未必对其自身权益造成了直接侵害。
3、处理依据不同
投诉的处理依据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消费者投诉办法》等;举报的处理依据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
4、处理方式不同
投诉的处理方式是“调解”。工商部门在收到投诉后,审核该投诉是否符合受理规定。对于受理的消费争议投诉,工商部门采用调解方式来处理。在工商部门指导下,企业与顾客平等协商,就修理、更换、退货、赔偿等事项进行充分沟通,并就达成共识内容制作调解书;如果无法达成一致,工商部门将终止调解,并建议顾客与企业通过请求消协等社会组织调解、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法院起诉等方式解决争议。
举报的处理方式是“查处”。工商机关在收到举报材料后,根据核查结果决定是否立案。通过法定调查程序,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最终作出给予行政处罚、不予处罚、移送、销案等处理结果。
5、投诉“和解”可以撤回
举报“私了”不能撤回
投诉可以撤回。如消费者与企业“和解”后不想投诉了,或对企业就修理、更换、退货、赔偿等事项提出的解决方案表示满意了,都可以撤回投诉。
举报不能撤回。举报人举报后,以来信、来电或其他形式要求“撤回”举报的,并不具有法律效力。行政部门仍然会对举报人所反映的案件线索进行调查核实。如果查实企业存在违法行为,即使企业与消费者自行和解,甚至给予高于法律规定额度的补偿,也不能免除企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行政机关仍然会依法依规对企业做出相应处罚。
6、强制执行力不同
投诉处理中,最终是否能够达成一致意见,取决于企业与顾客的自身意愿,且调解结果不具有强制执行力。
举报处理中,查处工作则具有强制力,是工商部门作为市场监管者,履行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法定职责,查处结果具有强制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