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电子合同纠纷案
北京法院应作出判决,北京公司胜诉,无须赔偿纽约公司的利益损失.法院判决北京公司胜诉的依据是,纽约公司的承诺(即其“还盘”)被北京公司职员从其电脑中检索到时,已经超过了北京公司要约规定的承诺期限,其“承诺”未生效,双方之间的买卖合同并不成立,北京公司无须承担违约责任.
电子合同要约必须规定承诺期
要约又称“发价”或“发盘”,是一方当事人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向对方作出的意思表示.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14条的规定,凡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的人提出的订立合同的建议,如果其内容十分确定并且表明要约人在其要约一旦得到接受时就受其约束的意思,即构成要约.《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称“合同法”)第16条及《公约》第15条均规定:要约于抵达受要约人时生效.通常情况下,要约都具体规定一个有效期,作为对方表示接受的时间限制,超过要约规定的时限,要约人就不受约束.
承诺又叫“还盘”,是受要约人对要约表示无条件接受的意思表示.《合同法》第23条及《公约》第18条规定,承诺应当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到达要约人,否则承诺不能生效.当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
在本案中,纽约公司与北京公司之间的争议焦点,在于承诺是否超过了一个星期.纽约公司认为,北京公司的要约于纽约时间5月31日晚上9时许(北京时间与纽约夏时制时间的时间差为12个小时)到达其公司的电子邮箱,纽约公司于6月7日晚上8时许发出其承诺,并于6月8日上午8时22分抵达北京公司的电子邮箱,该公司的承诺是在要约规定的一个星期的承诺期限内作出的,而且也在承诺期限内抵达了要约人,双方之间的合同已告成立.北京公司未按合同行事,将合同所涉货物出售给他人的行为已构成违约,应当向其承担违约责任.
北京公司则认为,虽然纽约公司于6月7日晚上8时许发出其承诺,并于6月8日上午8时22分抵达北京公司的电子邮箱,时间并未超过要约规定的承诺期限,但纽约公司的承诺并不是按北京公司发出要约使用的电子邮箱地址回邮的,而是发送到了北京公司的另外一个并不经常使用的邮箱,到北京公司检索到该邮件时,已经是北京时间6月9日上午11时许,距离其发出要约的时间已经超过了一个星期,因此,纽约公司的承诺并不生效,双方之间的合同关系没有成立.
对于北京公司的上述观点,纽约公司反驳称,不论是国际条约还是中国的《合同法》,都规定了网络商务合同以“收到生效”为原则来判断承诺生效的时间.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于1996年订立的《电子商务示范法》(以下称“示范法”)第15条对此作出了详细的规定:“数据电文的收到时间按下述办法确定,……(b)如收件人未指定某一信息系统,则以数据电文进入收件人的任一信息系统的时间为收到时间.”因此,其作出的承诺生效的时间应按该承诺抵达北京公司电子邮箱的时间即6月8日上午8时22分计算,而不应当按北京公司检索到该邮件的时间来计算.
北京公司则采取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策略,援引了“示范法”的同一条款来抗辩,只是引述的是该条款的不同部分:“数据电文的收到时间按下述办法确定,(a)如收件人接收数据电文而指定了某一信息系统,以数据电文进入该指定信息系统的时间为收到时间;或如数据电文发给收件人的一个信息系统但不是指定的信息系统,则以收件人检索到该数据电文的时间为收到时间.”北京公司认为,既然其已经使用了一个特定的电子邮箱发出要约,就应当认为其已向纽约公司指定了一个特定的信息系统作为后者回邮的地址,但纽约公司没有使用该指定的系统,则其承诺生效的时间应当按照承诺被检索到的时间来确定.
最终,北京公司的观点获得了法院的采纳,纽约公司被判败诉.
我们可以做出一些经验的总结:
首先,北京公司在本案中获得胜利的关键,是其在发出要约时给对方承诺设定了一个星期的时间限制,如果没有这个限制,北京公司恐怕在平时也都难于找到理由为自己开脱,一旦遇到国际价格波动有利于对方时,更可能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可见在对外发盘时,按常规给对方规定一个承诺时间,并非多此一举,而是生意人自我保护的一个坚强盾牌.
其次,从纽约公司方面来说,就因为一个小小的疏忽,换来了个“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惨痛教训,如果熟悉国际的相关规则,恐怕也就不会贸然用另外一个邮箱来跟对方联系了.国际贸易涉及到的各项规则多如牛毛,在实务操作中多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显得尤为重要.
⑵ 网络购物合同纠纷可以传统诉讼途径提起诉讼吗
杭州互联网复法院没有受理制案件的话,可以重新起诉。建议了解该法院有关规程介绍。
诉讼规程 https://www.netcourt.gov.cn/portal/main/domain/lassen.htm#lassen/litigationDocuments
⑶ 网络公司与我的合同纠纷
你可以向当地工商部门投诉。
⑷ 现在都在用电子合同,出现纠纷网络仲裁靠谱吗有没有案例
网络仲裁相当靠谱的,具体的信息我给你找了这些,希望对你有帮助
仲裁的前提是存在仲裁协议,网络仲裁系统重在解决互联网金融合同纠纷。互联网金融平台在制定电子合同范本、平台服务协议范本的时候,约定向某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的条款即被预先植入。当用户点击同意时,即确认了该争议解决方式。
具体原因如下:
一、网络仲裁受法律认可
《仲裁法》第十六条规定:仲裁协议包括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和以其他书面方式在纠纷发生前或者纠纷发生后达成的请求仲裁的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司法解释》第一条规定:仲裁法第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书面形式”的仲裁协议,包括以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形式达成的请求仲裁的协议。由此可见,网络仲裁受到法律认可,具有法律效力。
《电子签名法》规定:当事人可以选择使用符合其约定的可靠条件的电子签名,可靠的电子签名具有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当事人约定使用电子签名的文书,不得因其采用电子签名而否定其法律效力。因此,如果一份仲裁协议符合法律规定的电子形式,并且签名符合法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可靠的电子签名的条件,那么这份仲裁协议就与传统仲裁中的书面仲裁协议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这为网络仲裁后续程序的推进提供了可靠的效力基础。
二、案例:11天出裁决书!网络仲裁让老赖无处遁形
2017年8月20日,钱某作为出借人,通过浙江某一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向作为借款人的李某出借了500元,并以电子签名的方式签署了借款协议,协议约定借款期限为一个月。
同年9月20日,李某未如约偿还借款,随后钱某按照协议约定向广州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李某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
2017年10月16日,广仲受理了钱某的仲裁申请,并通过网络仲裁的方式,于2017年10月27日作出《裁决书》,裁决李某向钱某偿还借款本金500元及按年利率24%支付利息。
通过法大大和广仲联合推出的网络仲裁服务系统,钱某仅用了11天,便得到了以往可能要半年甚至更久才能获取的结果。
⑸ 合同纠纷的典型案例
今年1月19日凌晨4时许,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女教授欧阳洁跳楼身亡。欧阳洁生前曾与中山大学翻译学院副院长、翻译研究中心主任王东风签订一份翻译合作协议,由王东风所在的翻译研究中心为欧阳洁的3本管理学著作进行翻译。欧阳洁父母认为,女儿的死,和女儿与王东风的合同纠纷有间接关系。就这份翻译合同,欧阳洁的父亲欧阳周向天河法院起诉王东风违约,要求王东风支付违约金26万元。昨日,此案在天河法院开庭。王东风称:他严格执行了翻译合同,欧阳洁的死与他无关。
2006年3月8日,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欧阳洁与中山大学翻译学院副院长王东风以及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签订三方翻译合作协议,约定由王东风翻译欧阳洁的3本管理学著作(《决策管理――理论、方法、技巧与应用》、《国际管理挑战赛赛前必读》、《市场预测与决策分析方法》),3本书合计126万字。该协议内容十分简单,未就翻译质量作出具体约定。仅约定欧阳洁需要支付给王东风3笔费用,合计30万元。
欧阳周提出,虽然合同中没有具体约定3本书的翻译要达到什么水平,但王东风组织了一批学生翻译,导致翻译出的文稿质量不合格,被皮尔逊公司退回。
欧阳周认为,在合同没有具体约定翻译质量的情况下,应当参照行业标准。王东风所在的翻译研究中心只是一个研究机构,不是营利性机构,没有资质去为管理学专业著作进行翻译。“如果欧阳洁在这个问题上犯了错误,那么王东风作为专业人士犯了更大的错误。”在没有资质的前提下,王还组织没有翻译资格的学生对该书进行翻译,直接导致翻译质量不合格,书稿被退回。此后,欧阳洁为了让书稿达到出版标准,又出资让他人翻译书稿,给她经济上带来很大困扰,回老家借钱时曾在家人面前痛哭。
王东风的律师提出,翻译质量并无问题,而是欧阳洁一直都有资金问题的困扰,到译稿已经完成时欧阳洁都未能全额付款,至今仍有4万元未付,如果说违约也是欧阳洁违约。欧阳洁也知道不是由王东风本人翻译,有一批学生在翻译书稿。协议并未说明要由王东风本人翻译。
年过70的欧阳周和陶琪参加了长达3个小时的庭审。陶琪向记者表示,打这个官司并不是为了钱,而是要讨个公道。法庭建议双方调解,王东风的律师表示,如果要补偿愿意补偿1.5万元,对此,欧阳周表示,如果补偿数额太低他不会接受。
⑹ 网络合同买卖纠纷案对方采取财产保全冻结银行卡如果不去理会会怎么办
对方采取对你进行财产保全,说明你合同违约了,未付款或者有欠款。不去理会,法庭会从冻结的银行卡里中扣取你的欠款、违约金。
⑺ 网络合同纠纷, 卖家在杭州,我在上海
看你们当时合同有没有约定上家有配合你们认证及使用他们材料的义务,如果有约定,他们不配合履行,可追究他们违约责任并赔偿因此产生的损失。
⑻ 合同纠纷 案例分析
食品厂超过一周回复,要约人没有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有效,迟延的承诺应视为专新要约,商场属对此要约没有承诺。
三天后,食品厂又向商场发出要约,只是同意交货时间的安排,双方对主要条款(价格)没有意思表示一致,合同没有成立。
如何处理,双方协商;协商不成,由食品厂独自承担责任。
⑼ 网络服务合同纠纷案辩论赛反方的法理依据(就是证明刘某可以不支付给易趣网这些费用)详细的加分
现实的法律对于网络服务合同的成立确实难以提供有效的适用。
那么不付费的法理有:
1.网上虚拟身份是否具有签约能力。具体到这个案子中,即Jaliseng是否具有承诺的民事能力。注意,在这个案子中,与易趣网签订《服务协议》的合同当事方是Jaliseng而非刘某,反方需要将两者严格的区分开来。当然对方会尽量的将Jaliseng与刘某等同起来,会举出以网络虚拟身份犯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等等。
至于为什么要严格区分,因为通过对合理行为的推定,网络服务合同的成立如果是以该种确认书形式签订的,必须是以实名签订的,试问在现实中,谁签合同会签上除姓名以外的其他称号呢。刘某以Jaliseng的虚拟身份确认协议,刘某并没有赋予Jaliseng以民事能力,因此Jaliseng是没有承诺能力的。因此这份合同并没有成立。
2.仔细的看这个案子,原告的诉讼请求是有问题的。在第一点的基础上(网络服务合同的成立应是实名),原告不应该就合同请求支付费用,而应该就不当得利请求刘某支付。但是....你想象下网络的特殊性...你能想象到么?因此在网络上提供网络服务应确定较高的准入门槛(比如实名、先付款),不然不允许请求不当得利的返还。
⑽ 合同纠纷案例
1.甲可以不付款,因为合同对甲履行时间的约定有效,甲有权按合同约定履行。2.甲,所有内权自交付时转移容,乙交付承运人即视为完成交付。3.丙,购买运输途中货物的,灭失风险由购买人承担。4.不当得利,应当返还。5.不能,已过检验期未提出异议的,视为接受对方履行。6.乙,丙。可向生产者或销售者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