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专利侵权判定原则的等同原则
在实际中,被控物适用该原则判定侵权是很少的,很多的情况下,适用的是等同原则。所谓等同原则,就是尽管被控物不具备专利权利要求的全部特征,但是被控物不具备的专利特征在被控物上面能够找到该特征的等同替换物,此种情况下,被控物判定侵权。比如,一项专利,其权利要求为,一种机器人的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具有六个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驱动臂,驱动臂内设置有电机,电机经齿轮传动接位于驱动臂端部的驱动轮。被控物的结构为,具有六个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驱动臂,驱动臂内设置有电机,电机经链条传动接位于驱动臂端部的驱动轮。被控物缺少专利权利权利要求中的齿轮传动特征,但是由于链条传动属于齿轮传动的等同替换,所以被控物适用等同原则,属于侵权。
上述的案例属于一个非常典型的适用等同原则判定侵权的案例,实践中,适用等同原则的情况都要比这个案例复杂。如何适用等同原则,一直是专利侵权判定中的难点问题。而且,即使在专利保护制度非常发达的美国,对此问题,司法界也没有达成共识。中国实施专利法不到20年的时间,而欧美国家实施专利制度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中国在进行专利侵权判定时,很多的都是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尤其是美国的经验,因此,在探讨如何适用等同原则的问题时,研究美国等同原则的历史发展更能够从根本上理解等同原则,进而找到适用于中国的等同判断标准。
1853年的威南诉丹麦德一案是美国最早使用等同原则判定专利侵权的案例之一。威南设计了一种呈圆锥形的,可以平均分配压力的车厢,该车厢获得了专利。丹麦德设计了一种车厢,该车厢的车厢上部呈八角形,下部为到金字塔形。威南诉丹麦德专利侵权。一审法院认为,威南的专利权利要求规定车厢为圆锥形,丹麦德设计的车厢不是圆锥形,所以侵权不成立。美国最高院认为,专利权人不可能造出一个绝对的圆锥体;如果被告的车厢的形状已经与圆锥体足够接近,它的功能和效果和专利基本一样,法院应该判定专利侵权成立。鉴于这个案子的特殊情况,法院应采取特别措施保护专利权人的利益,这种特别措施后来被称为等同原则。
在1950年的格里夫油罐案中,美国最高人民法院对等同原则在现代专利法中的地位重新加以确定。格里夫油罐案中,原告专利的权利要求为以碱土性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焊剂。原告的主要成分为镁,镁属于碱土金属,其硅酸盐是碱土性硅酸盐的一种。被告的产品为锰,锰的硅酸盐不属于碱土性硅酸盐。原告的专家证人指出,镁和锰成分作为焊剂功能相同。法院根据等同原则判专利侵权成立。法院在判决中写到“法院应该认识到,完全一模一样地照抄照搬在实践中是非常少见的。如果允许其他人稍加改动就照抄照搬专利,那么专利保护就变成空洞无用的东西。等同原则的核心就在于防止其他人剽窃专利发明的成果。”
从判决中可以看到,美国法院最设立等同原则的初衷是防止被告照搬照抄专利,以做非实质性改动来逃避承担侵权责任。由此引申出一个问题,在被告没有进行抄袭的情况下,能否适用等同原则。多数国家的法院都自动适用等同原则,而不考虑被告是否有抄袭行为,中国也采用此观点。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因为,等同原则的本意在于公正合理的对专利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定,而不仅仅局限于文字,专利是否构成侵权不以被告故意为前提条件,如果认定抄袭后才能够适用等同原则,无疑等于承认了故意为专利侵权的前提条件。
1983年休斯航空公司诉政府一案中,是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第一次将整个专利发明和等同原则联系在一起。休斯航空公司专利的权利要求有两项技术特征,一个是位于卫星上把卫星运行姿势的有关数据传送给外部控制系统的装置,另一个是位于卫星上用于从外界接收调整卫星运行姿势的信号装置。一审判决认为,被控物不具备权利要求规定的两种装置及其等同物,因此不构成侵权。二审联邦巡回法院认为,被控物都具有喷气式发动机、日光感应器和无线电器械,区别在于被控侵权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来取代权利要求规定的两种装置,一审法院关于只有被控物具备了权利要求的每一个特征或等同物时,才算侵权的观点是错误的,法院应该把专利发明作为一个整体和整个被控物进行比较,如果被控物用大致相同的方式、完成大致相同的功能、并且达到大致相同的效果,法院就应该根据等同原则判定专利侵权成立。联邦上诉法院把“整个专利发明”和等同原则联系在一起,并且明确指出,即使被控物缺少权利要求规定的某一项技术特征及其等同物的时候,专利侵权也有可能成立。
这个判决体现出的最重要的思想就是,等同是指整体等同,而不管被控物中是否具备权利要求中的每一个特征或者等同物。这种思想无疑是对专利权人是有利的,但同时这种思想又带来了另外的问题,适用这种思想进行侵权判定,可能会使专利的保护范围变得模糊不清。因为正常情况下,专利权利要求的各个特征共同构成了权利的保护范围,被控物具备权利要求中的每一个特征或者等同物才能够构成侵权,而适用这种思想进行侵权判定,可能被控物缺少了其中的一项或者多项特征仍能构成侵权,公众会变得无所适从,不知道到底专利的保护范围是什么。
在1987年的潘沃特公司诉威兰德公司一案中,联邦巡回法院在判决中对等同原则做了与前一个介绍的判决不同的论述。潘沃特公司专利的权利要求为:“一个自动分类机,包括:1、根据被分选物的重量发出相应信号的电子秤量装置;2、用于预定基数的第一基准信号装置;3、用于比较电子秤量装置所发出的信号和第一基准装置的预定基数的第一比较装置;4、根据被分选物的颜色发出相应信号的光学探测装置;5、用于比较光学探测装置所发出的信号和第二基准装置的预定基数的第二比较装置;6、根据被分选物的位置变化发出相应信号的里程装置;7、根据里程装置和第二比较装置所发出的信号,连续指示被分选物在电子称量装置与光学探测装置之间传送过程中的位置变化的第一位置指示装置;8、根据里程装置、第一比较装置和第一位置指示装置所发出的信号,连续指示被分选物被称量后位置变化的第二位置指示装置;9、根据第二位置指示装置决定被分选物类别的卸货装置。“专利说明书显示权利要求所规定的各个装置构成了一个封闭式的电路系统。被控物用一个计算机程序代替了这个封闭式电路系统。一审法院认定,被控物不具备权利要求所规定的指示功能或等同物,专利侵权不成立。潘沃特公司上诉时提出,一审法院把权利要求所规定的技术特征和被控物逐一进行比较,这种适用等同原则的方法是错误的。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维持一审判决,在判决中指出:“如果被控物以几乎同样的方式,完成几乎同样的功能,并且达到几乎同样的效果,根据等同原则,侵权有可能成立。这个原则并不意味着法院就可以忽略掉权利要求里的某一技术特征。在适用等同原则时,法院必须把每一项技术特征都视为权利要求的一部分。每一项技术特征都是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原告必须证明每一项技术特征或者它的等同物都在被控侵权物里存在后,法院才能认定专利侵权成立。”在这个案子中,被控物没有专利权利要求中所谓的第一位置指示装置和第二位置指示装置,也没有贮存和传递被分选物位置变化数据的功能,而是使用计算机把被分选物的颜色和重量的数据贮存起来,加以分析,由于被控侵权物不具备原告专利权利要求里的每一项技术特征或者等同物,专利侵权不成立。
在该判决做出后,美国的专利界最初以为那种“整体等同”而不管是否具备每一个专利特征的判定方法将不再适用,但是在此之后,美国仍然有“整体等同”而缺少专利特征被判定为侵权的案例出现,也就是说在美国,如何适用等同原则仍然没有形成统一意见。在美国的专利界,还有一种观点是,两种适用等同原则的方法是可以并存的,法院根据具体的案情来决定采用哪一种方法。
Ⅱ 设计好的电路并打好穿线孔被人盗用属于侵权吗
方案被盗用属于侵权,被侵权人可以寻求著作权法的保护。
若是方案为公司活动方案,被竞争公司盗用,也可以以侵犯商业秘密为由,向法院起诉追究对方的民事赔偿责任。
《合同法》第四十三条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无论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该商业秘密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Ⅲ 部分电路原理相同是否也侵权
如果对方是复受保护的,那你会侵制犯了别人的知识产权
我所用的电路与别人产品只是部分相同,该产品并不是纯电路产品,是带有控制软件的。核心的微处理器的指令是完全不兼容的,操作方式和显示界面很不相同。当然实现的功能还是类似。有什么办法能够避开对方这种保护。
很疑惑,电子学中相互借鉴是很常见的,而且多是基本电路的组合。如果有人把基本电路都保护起来,那其他人不是都要下岗了。
这就是专利
对于电路设计,可以通过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和/或专利进行保护。
对于集成电路保护,如果你的电路和他原理相同,结构不同,则不可能侵权。
对于专利,则不是简单地将你的电路和拥有专利权的电路进行对比了。应该要用你的电路和该专利的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对比。
Ⅳ 抄电路板,侵权吗违法吗
1、抄电路板不侵权。印刷电路板没有相应知识产权。
2、著作权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以及外观设计都不能用来保护电路板,这是一个法律制度设计的缺陷,目前无法克服,也就无法保护。
3、PCB抄板属于反向工程的范畴,自整个概念诞生以来,它就一直处于广泛的争议之下,反向工程的方法在集成电路工业的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世界各国厂商无不采用这种方法来了解别人产品的发展,如果严格禁止这种行为,便会对集成电路技术的进步造成影响,所以各国在立法时都在一定条件下将此视为一种侵权的例外。为了教学、分析和评价布图设计中的概念、技术或者布图设计中采用的电路、逻辑结构、元件配置而复制布图设计以及在此基础上将分析评价结果应用于具有原创性的布图设计之中,并据此制造集成电路,均不视为侵权。但是,单纯地以经营销售为目的而复制他人受保护的布图设计而生产集成电路,应视为侵权行为。
Ⅳ 新开发的电子产品,功能和某专利产品功能相同,但电路结构,原理不同,是否构成侵权!请专家解答
这完全要看专利的内容是什么。
你不谈他的权,又如何知道侵权?
所以了解他的权是最重要的。
Ⅵ 未申请专利的PCB线路板发现被人冒用,算侵权么
未申请专利的技术和未登记的布图设计,不受法律保护,他人可以使用,不侵回权。
如果未申请专利的技术答,已经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属于技术秘密。如果他人非法获取该技术或者从非法获取人手中购买该技术的,属于侵权行为。
Ⅶ 电路板如何修改才不涉及侵权
算,专利保护包括电路原理图,电路板结构图等。
Ⅷ 我有一电路板,因为涉嫌侵权,所以想把它改下,改成不侵权的,能改吗
可以改的,把板子上的元器件用其他元器件代替,甚至就不改元器件,重新画一块电路板,改变电路板的外形,看上去就不是一块板了。还有一条就是改颜色,原来绿颜色的电路板,改成黑颜色或者其他颜色。
Ⅸ 如何认定继承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侵权
您好,《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规定的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是指集成电路中至少有一个是有源元件的两个以上元件和部分或者全部互连线路的三维配置,或者为制造集成电路而准备的上述三维配置。
布图设计专有权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布图设计授权文件所确定的三维配置为准。权利人所提交的布图设计的复制件或者图样,或者提交的集成电路样品均可用于确定这种三维配置,且三者所确定的布图设计和保护范围是相同的。
布图设计是集成电路中电子元件与连线的三维配置,集成电路是执行某种电子功能的产品。相同的布图设计应当是执行相同电子功能集成电路的电子元件与连线的三维配置相同。当对以下各种情形比较后均相同时,可以认定布图设计相同:一是比较功能,如果功能不同,则布图设计不同;二是比较性能,如基片的材料、集成规模、元件数量等等;三是比较布局、元件、连线在基片上的分布,包括各层分布及本层分布;四是比较连接状态、元件的连接,元件与连线的连接、输入输出连接等等。
布图设计有不同的表现载体,对比的对象这样确定:一是集成电路之间进行对比,这样最直接;二是图样之间进行对比;三是光刻掩模版之间进行对比;四是其他形式的对比,如包含布图设计全部信息的电子版本之间,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进行对比;五是交叉对比,如图样与集成电路、光刻掩模版与图样、光刻掩模版与集成电路等。只有双方均采用相同的制造技术、工艺、条件制造集成电路时,除集成电路外的其他对象才可以用来对比。由于对比技术难度大,法院一般无法进行直接对比,应当委托双方当事人认可或法院确认的具有鉴定资质的相应机构进行鉴定。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