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侵权行为之债的法律冲突

侵权行为之债的法律冲突

发布时间:2021-07-30 02:56:46

侵权之债与合同之债能否相互抵消

被告迟迟拖欠租金,诉至法院。被告辩称原告已经强行扣押被告的铲车出租给第三人收取租金,以等价抵消被告所欠房屋租金,以为这样就两不相欠。在处理这类案件中被告的辩解理由成立与否,形成了两种不同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被告的辩解理由依法成立,原、被告双方之间的债务抵消,应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另一种意见认为,被告的辩解理由不能成立。被告拖欠原告租金的行为系合同之债,而原告扣押被告铲车的行为属侵权之债。合同之债与侵权之债存在法律上的竞合,性质不同,不能相互抵消。 笔者同意后一种观点。 抵消是指双方互负债务,各以其债权充当债务去履行,而使其债务与对方债务在对等额度内相互消灭。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抵消分为法定抵消和约定抵消。 《合同法》第一百条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标的物种类、品质不相同的,经双方协商一致,也可以抵销”。 因此,约定抵消是指经双方协商一致同意的债权债务的抵消,不受上述条件的限制,但不得损害他人及社会公共利益。《合同法》第九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互负到期债务,该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将自己的债务与对方的债务抵销,但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合同性质不得抵销的除外。”。由此可见,法定抵消的构成要件为:1、双方所负债务种类相同;2、须双方互负债务、互享债权;3、双方债务均到履行期,但债务后到期的一方放弃其期限利益的,应允许其主张抵消;4、须双方抵消的债权、债务均是合法的。因此,被告拖欠原告租金系基于合同关系所形成的合同之债,而原告强行将被告的铲车开走进行谋利的行为属侵权之债。合同之债与侵权之债虽都是债权的表现形式,但其产生的原因不同。合同之债是基于当事人双方共同的意思表示而产生的,侵权之债是因非法行为所引起,与被侵权人的意思表示无关。由于合同之债与侵权之债之间的法律关系不同,因而此类被告的抗辩理由不能成立。 虽然被告不能将拖欠原告的租金与原告扣押自己铲车所产生的收益相互抵消,但若原告扣押被告铲车给他人谋利的事实确实存在,被告可另行提起侵权之诉而不能与本案并案审理。

⑵ 为什么说侵权行为引起债的发生

债的发生是指基于特定的法律事实,当事人之间产生一定之债权债务的专法律现象。债的发生均是属基于一定的法律事实原因,能够引起债的关系产生的各种法律事实被称之为债的发生原因。
侵权行为是指不法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法律规定,侵权行为发生后,加害人负有赔偿受害人损失的义务,受害人享有请求加害人赔偿损失的权利。这种特定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侵权行为之债。侵权行为之债是除合同之债以外的另一类较为常见的债,它由非法行为引起,依法律规定而产生,以损害赔偿为主要内容。
当事人的法律行为而发生,也可以基于法律行为以外的其他原因而发生。

⑶ 侵权之债和侵权责任的区别和联系

一、侵权之债的内容
按照传统大陆法系民法理论,侵权行为所产生的侵权之债是法定之债中最为重要的类型。
《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规定: “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第3款规定: “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以上规定即为法律关于侵权之债的抽象规定。
但需要注意的是,《民法通则》直接将侵权所生义务界定为责任,是不够严谨的。侵权行为首先是在侵害人和受害人之间产生了侵权之债的关系,如同合同行为产生合同之债一样,侵权行为产生侵权之债。因此,侵害人首先应当对受害人承担侵权债务。只有在侵害人不履行该债务时,才会产生侵权责任。我国法律的上述规定,实际上省略了当事人直接请求侵害人履行侵权之债的过程,并直接赋予当事人公力救济权。然而,事实上,‘如果受害人直接向侵害人请求履行侵权债务,而侵害人亦正常履行,则无侵权责任的产生。
损害赔偿请求权即侵权之债的内容,从这一点上来说,大陆法系通常将侵权行为法称为损害赔偿法。然而,损害赔偿请求权不仅是侵权之债的内容,也是侵权责任的内容。
不过,作为责任形式的损害赔偿不仅可基于侵权之债而产生,还可因法律行为的不履行而产生。按照传统大陆法系的法理,损害赔偿请求权可基于如下原因产生:(1)基于合同关系产生。合同关系而发生的损害赔偿即因违约所产生的损害赔偿责任。具体可参见前文第二十七章第三节的内容。 (2)因侵权行为所发生的损害赔偿。此种损害赔偿,首先是作为侵权之债的内容,只有在侵权之债不履行的情况下,才可转化为损害赔偿责任。 (3)根据法律的特别规定而发生的损害赔偿。此类损害赔偿,多见于诉讼法上的规定。如《民事诉讼法》第254条规定,申请财产保全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损失。
正因为侵权之债与侵权责任均表现为损害赔偿请求权,所以国内学理上常常不加区分地使用侵权责任来表述侵权之债以及不履行该债务所产生的责任。而且由于《民法通则》将侵权之债直接置于第六章“民事责任”下,更加剧了把侵权之债认为是责任的趋势。
本书认为,违反对绝对权及法益的保护,对他人人身或财产造成损害的侵权行为,首先是在受害人和侵害人之间产生了侵权之债关系。由此,受害人可以对侵害人主张损害赔偿请求权。当且仅当侵害人不履行该损害赔偿义务时,此侵权之债务方转化为侵权责任,即损害赔偿责任。
二、侵权责任的含义与特征
侵权责任是指行为人不履行侵权债务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作为民事责任的一种,侵权责任具有民事责任的一般特征,但就其自身而言,侵权责任又具有如下特征:
(一)侵权责任是因违反侵权之债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侵权之债的存在是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的前提,没有侵权行为所产生的侵权之债就谈不上侵权责任的承担。如果当事人正常履行了侵权之债,则无需承担侵权责任。侵权责任以侵权之债的不履行为前提。
(二)侵权责任的内容为损害赔偿请求权
侵权之债的内容和作为侵权之债不履行的责任的内容均表现为损害赔偿请求权。 《民法通则》第134条规定了民事责任的10种方式,包括:支付违约金,修理、重作、更换,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但就侵权责任而言,仅赔偿损失为其责任的承担方式。我国不少学者认为《民法通则》第134条规定的民事责任形态中,除支付违约金、修理、重作、更换属于典型的违约责任形式外,其他各种形式都可适用于侵权责任,成为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但本书并不赞同上述观点,因为侵权之债的本质是损害赔偿,即只有违法行为给权利人造成损害而需采取赔偿形式时方可产生侵权之债。一般而言,任何一种权利受到侵害,权利人均可请求加害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而返还财产、恢复原状等为物上请求权的表现形式,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则是针对侵害他人人格权的救济。如采取该类救济即可使原权利回复到圆满状态,则不产生侵权损害赔偿之债。
(三)侵权责任的方式具有法定性
相对于违约责任的约定性,侵权责任具有较强的法定性。无论是损害赔偿的范围还是赔偿数额的确定,法律都有明确的规定,如《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对于侵害人格权的损害赔偿额的规定。三、浸权责任与其他民事责任的竞台
(一)责任竞合概述
责任竞合是指同一法律事实符合民法规定的数种责任要件,权利人只能请求责任人承担一种责任的情形。在责任竞合的情形之下,由于行为人的同一行为符合数个法律规范的要求,使得受害人可以产生多项请求权,因此也被称为请求权竞合。
责任竞合具有下列特征:
1.责任竞合是由违反民事义务的法律事实所造成的
责任竞合的情形之下,虽然只有一个法律事实存在,但该事实却符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责任构成要件。例如,某人将衣物拿到干洗店去干洗,却因该店工作人员的疏忽导致衣物丢失,该干洗店既违反了其与顾客订立的服务合同,又侵害了该顾客对衣物的所有权,即同时符合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2.因同一法律事实产生的数个责任之间相互冲突
相互冲突意味着因同一法律事实产生的数个责任彼此之间既不能相互吸收,也不应同时并存,而只能由行为人承担其中一项责任。

⑷ 侵权之债是什么

侵权行为之债,是指行为人不法侵害他人财产权利或人身权利而使他人遭受损害时,行为人依法应对受害人承担责任,构成侵权行为之责。

⑸ 试述涉外侵权行为之债的法律适用

【摘要】:正复
一侵权行为之债指因制不法行为侵害他人人身或财产权利,并致他人遭受损害而应承担民事责任所构成之债。在这种债权债务关系中,受损害一方为债权人,加害一方为债务人。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依照法律的规定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这种债,当它含有涉外因素时,就构
【关键词】:
侵权行为地法
涉外侵权行为
法律适用
损害赔偿
债权人
债务人
民事赔偿责任
我国法律
民事责任债权债务关系
【正文快照】:
·侵权行为之债指因不法行为侵害他人人身或财产权利,并致他人遭受损害而应承担民事责任所构成之债。在这种债权债务关系中,受损害一方为债权凡加害一方为债务人。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依照法律的规定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这种债,当它含有涉外因素时,就构成了国际私法中的涉外

⑹ 侵权之债的法律适用

涉外侵权行为之债是指基于侵权行为所产生的具有涉外因素的债权债务关系。如回加害人或受害人是外国答人、损害事实或损害结果发生在国外。由于各国对侵权行为的构成条件规定不同导致同一行为在一些国家构成侵权行为而在另一些国家不构成侵权行为。

我国《民法通则》第106条规定了侵权行为。由于各国经济水平不同,适用不同国家的法律导致赔偿结果的巨大差异,法律适用尤为重要。

⑺ 什么是契约之债,侵权行为之债,举例说明

契约之债来是基于当事源人双方的契约而产生的,契约一方违反契约的规定给另一方造成了损失,受害方就对施害方享有请求赔偿损失的债权,这就是契约之债。
侵权之债是基于侵权行为产生的,施害方为一定的行为侵害了另一方的利益,受害方就有权让施害方赔偿损失,此债权就是侵权行为之债

举例子说,甲乙两人签订了契约,约定甲要在一个月之内给乙交付一吨白糖,乙交付相应的价款。但是甲并没有在一个月之内交付白糖,这给乙的生产造成了影响,受到了损失,乙对甲所享有的债权就是契约之债

又如A、B两个人是同事,因小矛盾A打伤了B,B所享有的对A的债权就是侵权行为之债。

契约之债是约定之债,即双方应履行的义务是双方通过契约的形式约定好的;侵权行为之债是法律之债,是法律规定的,如对于人身的伤害,对于财产的侵害。一般而言侵权行为之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⑻ 侵权行为之债是由侵害人的单方行为引起

一个损害结果的发生是基于本人和加害人的行为造成的。则是混同的侵权责任。自己于回加害人答各承担部分责任。

而你所说的是两个损害结果。由两个侵权行为造成
我打伤他,他打伤我。
这是两个侵权行为。可以进行责任抵消。

⑼ 侵权之债的构成要件有哪些,哪些条件下能构成侵权之债

一、侵权之债

是指行为人不法侵害他人财产权利或人身权利而使他人遭受损害时,行专为人依法应对受害人属承担责任,构成侵权行为之责。

二、构成要件

第一:行为的违法性。

第二:有损害事实的存在。

第三: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第四:行为人有过错。

三、侵权之债和合同之债的区别:

1)两者产生的原因不同。侵权行为之债因行为侵害他人的合法民事权益的违法行为而产生。合同之债因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合法行为而产生;

(2)两者内容不同。侵权行为之债的内容表现为:一方有请求赔偿损失的权利,另一方有给予赔偿的义务,是单务之债。合同之债的内容为当事人双方约定的权利和义务,一般为双方之债;

(3)两者适用的法律规范不同。侵权行为之债适用侵权行为的法律规范,这类规范具有法律保护的性质和作用。合同之债适用合同法律规范,这类规范主要起促进和保证的作用



⑽ 侵权行为是违法的,所以侵权行为所产生之债也是违法的这句话对吗

天津杨律师:肯定不对,侵权行为是违法的确实无异,但引起的侵权行为之债是合法的。债的产生原因之一就是侵权行为,通常表现为损害赔偿请求权,此项权利是法律保护的,是合法的。

阅读全文

与侵权行为之债的法律冲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南京江北新区知识产权告知书 浏览:251
工商局廉政谈话讲话稿 浏览:979
转让优思明 浏览:583
知识产权代理服务协议格式 浏览:117
商河县工商局 浏览:810
沈阳冠君知识产权事务所 浏览:342
知识产权保障制度总结 浏览:950
榆次区工商局电话 浏览:981
马鞍山新康达 浏览:448
学校矛盾纠纷处理制度 浏览:342
创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党的原则 浏览:890
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381
京韵花园纠纷 浏览:895
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考核方案 浏览:62
快递时效投诉 浏览:782
世纪创造绝缘有限公司 浏览:600
聚投诉珍爱网 浏览:47
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书2017 浏览:805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