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想和朋友合伙买辆客运车 我该怎么和合伙人签合同 合同内容该怎么写 !!!
买车肯定只能一个人买,不能写两个人上去。第一,你要在合同中标明,在车辆出现事故、故障等情况你俩的责任(各付一半)。
第二,车辆获得的收益的分配要明确,建议您可以根据购车投入资金的百分比来确定收益的分配。
第三,经营成本由你与合伙人按比例承担,如车辆维护保养、加油、保险费等。
第四,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产生纠纷时的解决办法,规定若干年后车辆报废的处理办法。
第五,规定合同期限,在期限内不得违约,不能在运营状况不好时,单方面的撤出资金。
最后,希望在订立合同的时候可以找到公正处来公正,或找个信得过的担保人,使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合同一定要规范,亲兄弟也要明算账嘛,呵呵,祝你成功!生意兴隆!
② 如何避免在合伙经营出现争执和纠纷
现在,合伙企业占市场主体的总数不到2%,原因就在于合伙企业中各合伙人往往可以共患难,难以共享乐,当企业出现赢利时,谁多分点、少分点,矛盾就出现了。这也是合伙企业数量少,并且很多经营不长的主要原因。避免出现争执和纠纷办法,一是在合伙企业章程中,尽可能把所有事情规定清楚,当遇到争执时,严格按照章程来办。二是合伙各方尽可能相互合作、相互协商、相互谅解,求同存异,不搞无原则争论。不过,要真做到这点很难。
③ 合伙经营没有合同的纠纷怎么处理
你好。根据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规定,你们之间属于个人合伙,虽版然没有领取营权业执照,但是只要有口头协议,并且有无利害关系的两个证人证明,可以认定存在合伙关系。
现在关键是找证据证明存在合伙关系,除了证人证言,如果有其他能证明合伙关系的书证等,也可以补强证明。这样,胜诉的机会就很大。
④ 我几个合伙人买了台客车经营,合伙人在公司签的合同,现在他不承认我
买车肯定只能一个人买,不能写两个人上去。第一,你要在合同中标明,在车辆出现事故、故障等情况你俩的责任(各付一半)。 第二,车辆获得的收益的分配要明确,建议您可以根据购车投入资金的百分比来确定收益的分配。 第三,经营成本由你与合伙人按比例承担,如车辆维护保养、加油、保险费等。 第四,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产生纠纷时的解决办法,规定若干年后车辆报废的处理办法。 第五,规定合同期限,在期限内不得违约,不能在运营状况不好时,单方面的撤出资金。 最后,希望在订立合同的时候可以找到公正处来公正,或找个信得过的担保人,使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合同一定要规范,亲兄弟也要明算账嘛,呵呵,祝你成功!生意兴隆
⑤ 客运合同纠纷中当事人是否可以选择由事故发生地法院管辖
不能。因铁路、公路、水上、航空运输和联合运输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运输始发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⑥ 物权法117条的与客运班线经营权的联系
近两年来,北京律师陈岳琴接触了大量客运班线经营权纠纷案。“几乎每天都有咨询电话从全国各地打来,还有车主代表专程到我办公室当面咨询。这些车主来自四面八方。”
陈岳琴律师介绍,客运班线经营权纠纷在最近一两年爆发,是因为挂靠经营合同临近10年期尾声
历史上形成的“挂靠经营”方式带来的产权不清晰问题,为近年各地有关客运班线经营权属纠纷的频发埋下隐患。全国各地客运公司掀起了新一轮客运班车收车浪潮,让客运班线私人车主多感不公。由此带来的利益相关方的矛盾冲突在“清挂”中常常难以调和。
陈岳琴曾经代理浙江永康、安徽合肥等地多起车主维权案。她强烈呼吁将“客运班线经营权入《物权法》调整”。
十年挂靠
陈岳琴介绍,从目前收集的情况看,全国各地百分之七八十的客运车辆都在挂靠经营。
全国各地最近的一次挂靠协议大多都在2002 年签订。当时交通部出台了305号文件,规定“对于超类别经营的小企业或个体运输户的车辆,可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采取收购或作价入股等方式,由具有经营资质等级的道路客运企业统一经营。”根据国家标准,一辆客运班车的折旧年限为10年,所以挂靠经营合同也多签订10年。
陈岳琴说,交通部这份文件的初衷本是要禁止挂靠经营,但地方在执行时却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大多把个体经营者的车辆和经营权挂靠到了客运公司名下。甚至有的地方运输管理部门还专门成立民营空壳公司来接纳这些个体经营的车主和车辆,包括随车携带的班线经营权。
2002年至今年,刚好满十年。旧车到了报废期,各挂靠公司也基本完成了原始积累。客运公司就以“政府禁止挂靠经营、客运班线经营权是行政许可给客运公司的”等等理由,要求原车主退出客运经营。车主不同意,便引发了这一轮强行收车风暴。
强制收车
收车风暴在各地“上演”的“剧情”不尽相同,但都不同程度地突出了“收你没商量”:
2010年4月,浙江永康市三名上访车主代表被拘留15天。2010年 5月6日,60多位永康车主被迫与双飞公司签订《终止租赁经营协议》。
江苏海安也有两名车主代表被拘留了15天。
安徽合肥客运公司则于2011年 12月 29日登报通知车主“承包经营到期”,要求车主交车,并以不交车不给办保险和车辆年检相要挟。
安徽庐江长城公司干脆用大锁把车子的方向盘锁住,不让车子继续上路营运……
隐患成因
上世纪九十年代允许个体户通过有偿方式获得客运班线经营权,经营客运。后来交通部出台文件,要求“公司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只有公司才能获得客运经营的行政许可。但个体车主车子买了,客运市场也跑出来了,怎么办?公司出资质、车主出现成的车子和线路牌,即所谓的“挂靠经营”,就成了当时“效率最优”的合作选择。
当初简单的合作成为日后纠纷的“伏笔”。
陈 岳琴分析:“如果当时客运公司和车主都按照交通部文件精神进行深度合作,即车主以车辆所有权和班线经营权折价入股,成为客运公司的股东,便不会有日后的班 线经营权之争。但当时的客运公司无意出让股份,自由惯了的个体车主也不愿意把车子和经营牌照交给公司,双方只愿意简单合作:公司出资质,车主交点儿管理 费,剩下的经营所得都归车主。如此简单的挂靠经营合作模式成为当时大多数车主选择的同时,也为日后经营权属纠纷的产生埋下隐患。
十年后的今天,到了报废期的车辆本身已不值什么钱,但班线经营权却越来越值钱。此时客运公司说,“班线经营权是政府许可给我们的,你们走人吧!”车主们如何甘心?
判决各异
在各地法院的已有判决中,对于车辆所有权归车主这一点基本无异议。但对班线运营权的归属,则有不同认识。
一种是将班线运营权判给个体车主。据陈律师介绍,浙江丽水一相关案例判决生效后,车管所把车辆所有人从挂靠公司变更登记为个体车主,运管所也把运输证变更登记为个体车主。该判决的指导思想是,不承认班线运营权独立于车辆存在;车辆的所有人是谁,班线运营权就应该归谁。
还有一种是法院在确认客运班线经营权属问题上采取了回避态度,认为车主“以民事诉讼的方式要求确认班线经营权,依法不属于人民法院民事案件受案范围”,故裁定驳回该项诉请。陈岳琴认为,“这是法官试图回避客运班线经营权的财产价值,而把它看成一个单纯的行政许可来处理。”
客运班线经营权有物权属性吗?答案是肯定的。对此,一些政府主管部门的文件、各地的实际做法,均有支持:
安徽省公路运输管理局皖公运客(2007)11号《关于禁止新增客运车辆挂靠经营的通知》明确,“道路客运车辆挂靠经营是指道路客运企业将其拥有的道路客运经营权以收取管理费的方式转让给不具备经营条件的个人,由车主出资购买车辆,以所挂靠企业的名义进行经营的行为”。此文件反映出,政府主管部门认可客运班线经营权是一项财产权利。
实 践中,各地政府在解决挂靠经营问题时,也多有承认班线运营权财产属性的先例。浙江省金华市政府下发的[2009]97号文件,对于农村
⑦ 合伙经营纠纷
1、这不是合伙经营纠纷了,这是债务纠纷。2、准备好你当时ATM转账的单据,如果找不到,就让银行调出当时的目录单。3、让对方写个借条,在什么时间内返还。4、如果不行,那就起诉吧。
⑧ 中外双方在合作经营期间发生纠纷,解决的途径有哪些
协商解决,对有分歧部分另行签定补充协议解决,或者根据合作经营合同的关于争议的解决约定申请仲裁或者诉讼解决
⑨ 合伙经营纠纷问题
你的问题太笼统,这样对于问题的解决有难度。
1、首先要确定,合伙协议内是否约定了退伙的条件,退伙的后容果及合伙财产的分割,债权债务的处理等。
2、有约定的依约定,如果没有约定的,在发生了法定的退伙事由时合伙人也可以要求退伙。
新的《合伙企业法》已于今年6月1日实施,有很多新的内容,建议你请律师咨询,这样对问题的解决、损失的控制有帮助。
⑩ 合伙做生意发生纠纷怎么办
民事纠纷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法院起诉。
《合同法》第十条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三十一条及相关司法解释,合伙人应当对出资数额、盈余分配、债务承担、入伙、退伙、合伙终止等事项,订立书面协议。当事人之间没有书面合伙协议,又未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但具备合伙的其他条件,又有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人证明有口头合伙协议的,法院才可以认定为合伙关系。因此,法院认定合伙关系的主要依据是书面协议。
案例:
法院:书面协议是认定合伙关系的主要依据
记者包斌斌通讯员杨甜甜王群华
如今老百姓家里但凡有点闲钱都想拿来投资,拉上几个朋友,凑上几个亲戚,大家一起做点小买卖的也很常见。可谁知这小生意里也有大学问,搭伙搭不好还会搭出纠纷,闹上公堂。
近日,三门县人民法院审理了两起合伙协议纠纷案,原、被告席上坐的不是亲戚就是曾经的生意好伙伴。
案例一
被告承认合伙关系法院调解解决问题
原告高某与孙某原系夫妻关系。2012年6月份,被告王某也就是孙某的姐夫,与高某和孙某商量,要他们筹钱去福建承包土地种植蚕豆。见有赚钱机会,高某让父母将房产抵押向银行贷款,并将20万元投资款通过银行转至王某的账户,同年10月,高某和孙某两人先后到了福建帮忙干杂活。
但不久后,孙某与高某发生矛盾,闹起了离婚。为了照顾小姨子的情绪,王某称无法继续与高某合伙,并提出承包的土地全部由其经营,高某投入的钱及银行贷款的利息等蚕豆收成后将一起结清(高某同意扣除其中的1万元)。
今年4月,合伙承包种植的蚕豆大获丰收。王某却不肯把高某投入的资金归还。高某多次催讨无果,只得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依法判令由被告王某归还给原告高某投资款本金19万元及利息。
双方合伙时并没有签订书面的合伙协议,原告高某手里的证据只有一张银行转账汇款的凭证。所幸的是被告王某在庭审时承认合伙事实,但是要求原告高某与孙某应当先归还以前欠被告的钱,账算清楚才愿意归还投资款。
经过法院调解,高某同意归还欠王某欠款,王某也归还了高某的投资款。
原被告之间的合伙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案例二
被告不承认合伙关系原告诉讼请求被驳回
但并不是所有的合伙纠纷都得以圆满解决。
在三门法院之前审理的一起合伙协议纠纷。原告齐某、黄某诉称,2011年,原告与被告张某合伙联系到三门某小区建筑工程施工业务,双方达成口头协议,一致同意把该业务介绍给他人施工,所得业务介绍费三人均分。后原、被告一起把该业务介绍给郑某施工。
2012年1月12日,郑某承诺给原、被告业务介绍费43万元,并出具了承诺书。后被告张某分三次擅自从郑某处领取了43万元介绍费,并据为己有。两原告得知情况后,多次要求被告按照口头达成的协议对业务介绍费进行分成,但遭到被告拒绝,无奈之下只好诉至法院。
庭审时,被告张某辩称本案并不存在合伙事实,原、被告之间也没有达成书面或口头的合伙协议,原告提供的郑某出具的承诺书中没有两原告的名字,43万元业务介绍费是被告一人所有。
根据法律规定,双方合伙一般必须有书面协议,且原告也没有提供双方存在口头合伙协议的证据,合伙的具体比例和分成也都不确定。故此三门法院驳回了两原告的诉讼请求。
释法
书面协议是法院认定合伙关系的主要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三十一条及相关司法解释,合伙人应当对出资数额、盈余分配、债务承担、入伙、退伙、合伙终止等事项,订立书面协议。当事人之间没有书面合伙协议,又未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但具备合伙的其他条件,又有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人证明有口头合伙协议的,法院才可以认定为合伙关系。
因此,法院认定合伙关系的主要依据是书面协议。
但在没有书面协议的情况下,如果另一方对合伙事实认可也无妨,正如高某合伙中蚕豆一案,双方之间只要算好账目纠纷便容易化解。
如果另一方对合伙事实不认可,就如前文所述齐某、黄某一案,两原告不能提供有效的证据证明双方之间的合伙关系,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法院也无法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
俗语说“亲兄弟,明算账”,亲朋好友一起投资做做生意本是好事,谁曾想这小买卖会变成大麻烦,在此法官提醒市民,投资有风险,合伙须谨慎,合伙前最好白纸黑字立下字据,以防日后出现纷争有口说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