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宅基地有纠纷怎么处理
宅基地是属于老人的,他有权处置。他以买卖形式出让给大儿子盖房,虽然专没有拿到钱,相当于赠予,属那这块宅基地及所建房归大儿子所有,现面临拆迁,小儿子也想分房,怎么可能,如果有异议,早干吗去了,不能有利就争。鉴于亲兄弟,如果有拆迁补偿,可以适当补偿一点,完全基于亲情。
㈡ 河南邻里因宅基地纠纷致5死2伤是怎么回事
河南永城市官方3日对外通报,当天下午该市发生一起邻里纠纷伤害致死案件,致5死2伤。持刀嫌犯自杀未遂已被警方控制。
㈢ 关于宅基地的纠纷 现在法院给受理这样的案件吗
法院会受理,如果邻里之间到了实在无法互相沟通处理的情况下,可以找下村长,还不行才建议走司法程序。
㈣ 关于宅基地的纠纷
凭此“政府已经绘图,双方签字完成,各执一份”,你便可以拒绝,法律是讲证据的!
㈤ 宅基地侵权纠纷怎么起诉
1、农户之间发生宅基地权属争议,当事人双方应尊重历史,相互谦让,协商解决问题。
双方协商成功,最好签订协议。双方达成的协议,不得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集体的利益和其他村民的合法权益。
2、协商不成的,当事人任何一方或双方可到当地乡(镇)政府或土地管理所等受理机关提出处理申请。
申请处理时,应以书面形式写明:申请人、对方当事人的名称、地址;申请处理的事项、具体要求和理由,并附争议地块示意图;有关证据及其来源,证人的姓名、工作单位或地址。受理机关接到处理申请后,应在15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决定受理的,应当在10日内将申请书副本发送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应在接到申请书副本之日起30日内提交答辩文书和有关证据;逾期不提交答辩文书的,不影响作出处理决定。受理机关决定不受理的,应当在决定后10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3、如果乡镇不受理,当事人双方可直接向县政府或国土局申请,若符合受理条件,可指定受理或直接受理。受理机关对受理的宅基地权属争议,可先行调解;调解无效的,应当作出处理决定。
4、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在收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处理机关申请复议,也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后30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上一级处理机关接到复议申请后,应在3个月内作出复议决定。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复议决定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在宅基地权属争议处理期间,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宅基地现状和破坏其房屋。
实践中,因宅基地使用权而发生的纠纷在民事纠纷中比较常见。对宅基地使用权纠纷应按下列原则妥善处理:
宅基地使用权纠纷处理原则一
依法保护国家、集体的宅基地所有权。我国土地分别属于国家和集体所有。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土地改革前的旧契约不能作为土地权属的依据。处理宅基地(土地)纠纷,应切实保护国家和集体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或集体所有的宅基地,集体组织或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
宅基地使用权纠纷处理原则二
依法保护公民、法人合法取得的宅基地使用权。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使用国有土地的单位或者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使用权。土地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犯。农村居民建住房,应当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使用耕地的,由乡级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㈥ 农村宅基地纠纷案件如何处理
常见的农村宅基地纠纷案件处理方法:
一、土地管理部门违法审批引起的宅基地纠纷案件
因土地管理部门审批宅基地,侵犯了相邻关系人合法权益而引起的诉讼,人民法院应以行政案件立案审理。法院主要审查土地管理部门在作出审批宅基地手续这一具体行政行为过程中,是否有超越职权、滥用职权、违反法定程序的行为。因而,土地管理部门从实体处理到审批程序各个环节中,只要有违法的情形存在,人民法院就应撤销宅基地使用执照或责令土地管理部门重新作出审批。
对于土地管理部门审批的宅基地属他人承包地、自留地,侵犯第三人土地承包经营权引起的纠纷,人民法院受案后,主要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的条件,所审批的宅基地是否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有无按《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有无考虑土地承包权三十年不变的规定等具体情况,作出撤销或者维持审批文件的判决。
未经土地管理部门审批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建房手续用地建房,侵犯了集体或相邻关系人利益引发的纠纷。
对于能够确认村民建房未经审批或采取欺骗手段骗取建房手续的非法用地建房,并且侵犯了相邻关系人合法权益,如影响邻人房屋通风、采光、通行等情况的,人民法院既可以作出排除妨碍、限期拆除违法建筑物的民事判决,也可以中止诉讼,建议土地管理部门作出限期拆除违法建筑物、退出土地的处罚决定。人民法院在审理非法建筑物买卖、确权等涉及宅基地使用权纠纷案件时,应注意只能裁决建筑材料的所有权,不宜明确非法建筑物的所有权归属。
二、争占宅基地以外的集体空闲地引发的纠纷案件
村民争占除宅基地以外的集体空闲地的目的是为了多占地皮、扩大墙院、堆放杂物等。对这类纠纷,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到当地人民政府申请解决,不服政府处理决定的则可向法院起诉的,法院应以行政案件受理。土地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可要求占地者退出土地、排除妨碍,法院则应以民事案件受理,对当事人因争占空闲土地引起的财产损害赔偿案件,人民法院应根据具体案情处理。
三、建房户私下调换宅基地引发的纠纷案件
村民根据各自利益的需要,私下调换宅基地引发纠纷的,人民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不仅要指出双方行为的违法性,同时可以建议土地管理部门依法吊销建房手续,收回宅基地。
㈦ 农村宅基地纠纷村委会不给解决而国土资源局也不管该怎么办
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采取法律形式维权。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如下:
1、第三条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2、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3、第一百二十条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4、第一百二十一条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7)鄢陵宅基地纠纷扩展阅读
本报讯 因不服政府对自己与邻居之间共有宅基地使用权的认定,家住门头沟区的村民李某梅将门头沟区政府和北京市政府双双告上了法庭,前天下午,四中院开庭审理了此案,门头沟区区长张贵林出庭应诉。
当天的庭审虽然有市法制办的干部以及区政府的区长,但因为发生纠纷的村民作为第三人也同时出庭,庭审中,两家人情绪激动,让这场行政诉讼有了民事官司的“热闹”,审判长吴在存不得不数次引导原告和第三人合理发言。
原告李某梅诉称,1994年8月27日,本案的第三人,也就是其丈夫安某,购买了位于门头沟雁翅镇雁翅村的五间房屋,后由于房子东侧的宅基地使用权归属问题与邻居李某芝发生争议。
庭上,除了《买房契约》,原告还向法庭出示了1949年的老房契,以证明自己所卖房屋四至包含在老房契记载的范围内。
与原告发生争议的邻居李某芝也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她对原告提交的老房契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并称涉诉房屋是其祖产,一直居住至今。
2015年,门头沟区政府出具《土地权属争议案件决定书》,确认争议的土地属于原告李某梅与第三人李某芝共有,李某梅不服,申请行政复议,北京市政府作出维持门头沟区政府行政决定的《行政复议决定书》。原告李某梅要求撤销这两份《决定书》。
被告门头沟区政府答辩认为,根据房屋档案记载,1949年该院落的大门位于现南房中最东侧房间位置,争议宅基地位于大门的东侧,并不在老房契载明的四至范围内。另外,老房契所载明的房屋已改变,致使其宅基地使用权范围也发生了改变,不属于原告所述归其所有的情况。综上,被告请求维持门头沟区政府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
被告北京市政府答辩认为,其作出的《行政复议决定书》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请求人民法院依法驳回原告李某梅的诉讼请求。
第三人安某与原告意见相同。第三人李某芝与被告门头沟区政府意见和北京市政府意见一致。
昨天法庭没有当庭宣判。庭后,被告门头沟区区长张贵林在法院的谈话室进一步与原告及第三人进行了沟通,希望这起诉讼能有一个让原告方和第三人都满意的结果。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人大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人民网—宅基地认定纠纷市、区政府同成被告
㈧ 宅基地纠纷怎么打官司
向被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起诉,去法院起诉立案需要有原告身份回证明,起诉状,并预交诉讼答费用。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第二十一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