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意外和侵权行为区别,什么情况才是意外
在行为人没有故意也没有过失的情况下就是意外.
主要看各方是否尽了合理的注意义务.
Ⅱ 什么是民法上的意外事件和不可抗力的区别
1、“意外事件”的发生是绝对不可以被预见的,“不可抗力”的发生是有可能被预见的,比如天气预报可以事先报告风浪情况,地震震源和影响地区。
2、“不可抗力”是不能克服,不能避免的。但是“意外事件”却是有可能被克服或避免的。
3、“不可抗力”不可以是第三人的过错行为,而只能是自然灾害或政府政策等重大社会事实。而“意外事件”应该包括第三人的过错行为。
意外事件,当事人承担过错责任!责任人应当因为自己的过失承担赔偿责任,没有过失的,免责!
不可抗力,当事人得以免责!
Ⅲ 过失犯罪与意外事件的区别
在法律概念上很多名词只要换了一个字其代表的意思也就会不同了,也常常有很多概念模糊的名词,在意外事件和过失犯罪这两个概念之间有什么不同的区别这个问题上很多人不懂,不要担心,下面就跟着小编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意外事件与过失犯罪之间有什么异同
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而意外事件是指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
二者的区别在于:
一、过失犯罪可以预见而意外事件不能预见;
二、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意外事件不是犯罪。详见刑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
过失犯罪的概念、特征和构成要件
过失犯罪的心理本质就是指犯罪的认识标志。它是故意犯罪的对称,是行为人在实施危害行为时,对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抱有的一种心理态度,是罪过的表现形式之一。总而言之,过失犯罪是指过失心理支配下实施的、根据刑法的规定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它的特征是:
一是实际认识和认识能力相分离,
二是应为行为和实际所为不一致,
三是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相矛盾。
意外事件的概念和特征
所谓意外事件是指行为人不是出于过失或者故意,而是由于不能预见或者不能抵抗的原因以至于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了危害社会的结果。在刑法的观点下,行为人主观上没有罪过,因此可以不认为是犯罪,也不需要承担刑事法律责任。意外事件按照其发生的性质可以分为不能预见的意外事件和不可抗拒的意外事件。在探讨意外事件时,经常会和不可抗力发生混淆。不可抗力是指行为人的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主观上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不可抗拒的原因的造成的,它和意外事件的区别最主要体现在:
一是二者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原因不同,意外事件发生的损害结果是由于行为人对行为发生时自己行为会造成的损害结果是没有预见的,也是不能预见的,而不可抗力是发生损害结果的原因是在特定的场合,并且有非人力能抗拒或者避免的因素介入,比如自然力或者非自然力。
二是对损害结果发生的预见情况不同,意外事件对于损害结果的发生根本上是不能预见的,而不可抗力对损害结果的发生是有所预见或者能够预见,只是由于客观因素的介入,使行为人凭借自身能力对其无能为力。
三是不构成犯罪的根据不同,意外事件是因为行为人主观上根本不能认识到损害结果会发生,而不可抗力是因为行为人不能依据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的行为。
相信如果是从全文看到了现在的话呢,应该会对意外事件和过失犯罪有一个自己的了解,过失犯罪和意外犯罪都可以说的不受主观控制的,他们的特征和构成要件也都是不同的,如果看完您还是有不懂的问题,欢迎您前来咨询我们的律师!
延伸阅读:
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区别
什么是过失犯罪及其处罚
间接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区别
Ⅳ 民法上的不可抗力与意外事件有什么区别
1、“意外事件”的发生是绝对不可以被预见的,“不可抗力”的发生是有可能被预见的,比如天气预报可以事先报告风浪情况,地震震源和影响地区。
2、“不可抗力”是不能克服,不能避免的。但是“意外事件”却是有可能被克服或避免的。
3、“不可抗力”不可以是第三人的过错行为,而只能是自然灾害或政府政策等重大社会事实。而“意外事件”应该包括第三人的过错行为。
意外事件,当事人承担过错责任!责任人应当因为自己的过失承担赔偿责任,没有过失的,免责!
不可抗力,当事人得以免责!
Ⅳ 法律上的意外事件是什么含义
1、概念
按照刑法典第16条的规定:意外事件: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认为是犯罪。这种情况就是刑法理论中所说的无罪过的意外事件。
2、条件
(1)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
(2)行为人对于自己行为所造成的损害结果在主观上既无故意、也无过失;
(3)损害结果的发生是由于不可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
3、特征
意外事件具有三个特征:一是行为人的行为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二是行为人主观上没有故意或者过失;三是损害结果由不能预见的的原因所引起。
“不能预见”是指当时行为人对其行为发生损害结果不但没有预见,而且根据其实际能力和当时的具体条件,行为时也根本无法预见。从认识因素上来讲,行为人没有认识到其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从意志因素上来讲,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反对态度。
(5)侵权法意外事件的区别扩展阅读:
与疏忽大意的过失的区别
相同之处都是发生了损害结果,都没有预见。不同之处在于,在疏忽大意的过失中,行为人应当预见也能够预见,但没有预见;在意外事件中,根据行为人的自身状况和当时的环境、条件,不可能预见。因此,是否应当预见、是否能够预见,是区分二者的关键。
“不能预见的原因”所致的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的过失的相似之处,二者都是行为人对有害结果的发生没有预见,并因此而发生了这种结果。
但是,它们更有着原则的区别:根据行为人的实际认识能力和当时的情况,意外事件是行为对损害结果的发生不可能预见,不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疏忽大意的过失则是行为人对行为发生危害结果的可能性能够预见、应当预见,只是由于其疏忽大意的心理而导致了未能实际预见。
因此,根据行为人的实际能力和当时的情况,结合法律、职业等的要求来认真考察其有没有预见的原因,对于区分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至关重要,这是罪与非罪的原则区分。
Ⅵ 刑法上的不可抗力与意外事件的区别
意外事件是指行为人虽然在客观造成了危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过失,而是由不可预见的原因引起的称做意外事件.
不可抗力是指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引起的.
二者的主要区别是:
1.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原因不同,不可抗力发生损害的原因是在特定场合下,非人力所能抗拒\避免的力量,包括自然力和非自然力的强制.而意外事件发生损害结果则是由于行为人对当时情况下自己行为会造成损害结果没有预见也不能预见.
2.对损害结果发生的预见情况不同.不可抗力行为人对损害结果的发生是有所预见或可以预见的,只是特定场合下凭借其能力及客观条件和环境无能为力.意外事件对损害结果的发生根本缺乏预见,也不可能预见.
3.不构成犯罪的根据不同.不可抗力是由于行为人不能依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的行为,以外事件是因为行为人主观上根本不能认识到损害结果会发生.
Ⅶ 什么是意外事件它与疏忽大意的过失有什么区别
意外事件通常是指事先不能预见的事,主观没有故意,而且也不能控制后果;它与疏忽大意的过失不同,后者通常是指,应当预见,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如果预见本应避免的行为,所以存在过失。想了解更详细,请看法律书籍。
Ⅷ 王律师您好,请问侵权责任法#29 不可抗力与意外事件是“合一”了吗
你好。
1、所谓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包括自然灾害、如台风、洪水、冰雹;政府行为,如征收、征用;社会异常事件,如罢工、骚乱三方面。
2、意外是指非本意的、外来的、突发的事件,也就是说不是故意的、自身的、正常的事件。
3、二者当然不同。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