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侵权之诉案例

侵权之诉案例

发布时间:2021-06-30 10:42:14

『壹』 造成的财产损害赔偿是合同的违约责任纠纷还是侵权之诉

《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既然法律赋予了当事人的诉权选择的权利,人民法院在审理此类责任竞合案件时,就应依当事人的权利选择而决定应适用的相关法律。在司法实践中,恰恰在这方面出现了较多问题。例如有些案件当事人的诉讼理由是违约之诉,但诉讼请求却是侵权诉请;而法院在审理时并未要求当事人进行权利选择,径而在归责原则上适用违约之诉的理由,赔偿范围上却采取了侵权行为的赔偿标准,造成适用法律上的混乱与执法尺度的不一。因此,本文试之从侵权赔偿之诉与违约赔偿之诉在归责原则、构成要件与赔偿范围等角度加以说明二者的不同之处,以期对大家有所裨益。 一、二者在归责原则、构成要件上的区别 民事侵权行为多分为一般侵权行为和特殊侵权行为。一般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因过错而实施的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和侵权行为的一般构成要件的侵权行为。其构成要件有四:一、损害事实的存在;二、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三、侵权人主观上有过错;四、侵权行为的违法性。特殊侵权行为是指基于与自己有关的行为、事件或其他特别原因致人损害,依照民法上的特别规定或者特别法上的规定应负责任的侵权行为。例如国家机关或其工作人员执行职务中的侵权行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侵权行为;法人工作人员的侵权行为;污染环境的侵权行为;因高度危险作业、地面施工、建筑物等物件、饲养的动物等引起的侵权行为等。 根据《民法通则》及有关特别法的规定,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包括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是一般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按过错责任原则,行为人仅在有过错的情况下,才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过错,就不承担责任。无过错责任原则,也称为无过错责任原则、客观责任原则或严格责任原则,主要是指没有过错造成他人损害的,依照法律规定由与造成损害原因有关的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时,行为人若能证明有法定免责事由,即损害结果是由于不可抗力、受害人故意、第三人的过错造成的,则不负损害赔偿责任。 公平责任原则,又称衡平责任原则,是指在当事人双方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且不能依法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使受害人遭受重大损害得不到赔偿且显失公平的情况下,人民法院根据双方当事人的实际情况,按公平合理观念判定由双方分担损失的一种归责原则。依照公平责任的目的来说,公平责任的适用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损害的发生必须属于侵权行为法调整的范围,而不属于合同法调整的领域;二、损害的发生必须属于法律没有特别规定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或者没有规定行为人没有过错可以不承担民事责任的场合;三、损害须是比较严重的,即如果由受害人自己承担损失在社会公众观念上认为是不合理、不公平的;四、对于损害的发生须是当事人双方都没有过错。 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相对于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来说,简单了许多。违约行为的主要类型有两种,预期违约和实际违约。《合同法》第107条将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确立为严格责任,改变了《民法通则》及原经济合同法等有关法律将违约责任规定为过错责任的做法。依据该规定,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是单一的,即只要客观上有违约行为,而不考虑违约方有无过错。 但是,这毕竟是在《合同法》总则部分作出的原则性规定,对于在分则部分各个有名合同的具体规定中,对违约行为的归责原则并未完全坚持无过错责任原则。例如在客运合同中,承运人对运输过程中旅客的伤亡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时,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对旅客自带物品毁损、灭失,则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即承运人有过错的,才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又如在保管合同和仓储合同中,保管人对保管物、仓储物的赔偿责任,同样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即只有因保管不善造成保管物仓储物毁损、灭失的,保管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二、二者在赔偿范围赔偿项目上的区别 侵权行为的法律后果,是侵权人应当承担赔偿损失、返还原物、恢复原状、停止侵害等民事责任,其中以赔偿损失为其最基本、最主要的民事责任形式。赔偿损失包括财产损害赔偿和人身损害赔偿。 在侵权法理论中,赔偿财产损失一直是坚持“填平”原则,即应赔偿因侵权行为造成现有的、实际发生的损害(也当然包括发生的合理费用)为限。此类财产损失大可分为两类:一、财产应该增加的而没有增加,即积极损失;财产不应减少的而予以减少,即消极损失。人身损害赔偿相对于财产损害来说,则要复杂和完备得多。 人身损害赔偿,按照民法通则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赔偿的项目因造成损害后果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一,造成受害人一般伤害的,侵权人应赔偿医疗费、住院费、交通费、伙食补助费、护理费、营养费、误工费等;二、造成受害人残疾的,除赔偿第一大类外,还应赔偿残疾生活补助费,被抚养人生活费、残疾用具费、残疾赔偿金等;三、造成受害人死亡的,除赔偿第一大类外,还应赔偿丧葬费、死亡赔偿金等。需要说明的是,随着近年来精神损害赔偿研究的逐渐深入,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及标准已经基本确定,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3月8日公布了《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确定了精神损害抚慰金包括三种形式:造成受害人残疾的,为残疾赔偿金;造成受害人死亡的,为死亡赔偿金,以及其他情形的精神抚慰金。 违约责任的损害赔偿范围,在财产损害赔偿部分,应该说比侵权财产损害赔偿的范围要大。除了对于财产的直接损失,应予全部赔偿外,对于财产的间接损失,我国《合同法》采取了可预见性限制原则。它既大大加强了对守约方利益的保护力度,又防止这种间接损失的赔偿范围不能随意扩大,采取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应当预见到损失为限。因此间接利益的损失,包括债权预期的全部数额以及迟延履行的违约金损失,造成其他财产利益损失等等,均有可能得到赔偿。 至于因违约行为造成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它的赔偿范围是否与因侵权行为造成的人身损害赔偿一样呢?从立法的本意以及现有的法律规定来看,答案应是否定的。 因违约行为造成的人身损害赔偿也好,财产损害赔偿也罢,它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因“违反约定”而赔偿,因此法律规定违约赔偿可以以定金、违约金、赔偿金的形式出现。在人身损害赔偿的诸多项目中,精神损害赔偿是被排除在外的。因为精神损害赔偿,其实质是象征性的补偿、抚慰性质,既谈不上实际损失之说,更谈不上事先约定,它完全是从侵权行为的赔偿范围演化迩来。 通过以上的比较可以看出,违约赔偿之诉与侵权赔偿之诉在归责原则、要件构成与赔偿范围上存在着诸多差异。我们在司法实践中,应严格把握二者的适用标准,真正作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违约之诉还是侵权之诉需要慎重选择 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均属违法行为,均是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但是二者的区别也是比较明显的。二者在归责原则、责任构成要件、举证责任分配、免责条件、赔偿项目、诉讼管辖等许多方面有较大区别。 《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在这里,法律经赋予了受损害方选择侵权之诉还是违约之诉的权利,具体选择侵权之诉还是违约之诉,要综合各种因素、权衡利弊之后做出有利的选择。下面试举两例说明如何正确地选择诉讼请求。 案例1:甲乘坐乙的运营车辆,乙不慎将车开入路边沟中,造成甲受伤,事故经交警部门认定乙负全部责任。甲如何选择案由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种情况,不妨选择侵权之诉,因为侵权之诉的赔偿项目中包括精神损害抚慰金,选择违约之诉,无法得到精神损害抚慰金。 案例2: 甲乘坐乙的运营车辆,乙的车辆与丙的农用车相撞,造成甲受伤,事故经交警部门认定,乙、丙负同等责任。乙有赔偿能力,丙赔偿能力有限。甲如何选择案由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正确的做法是选择违约之诉!虽然选择违约之诉,无法主张精神损害抚慰金,但是选择乙有赔偿能力,选择违约之诉,可以保证判决得到实际履行。如果选择侵权之诉,虽然可以支持精神损害抚慰金,但是,这种情况属于属于连带责任还是按份责任,在司法实践中有争议,许多法院按照按份责任来处理,在选择侵权之诉的情况下,不出意外,即使不起诉丙,乙也一定会申请追加丙作为共同被告参与诉讼,如果判决乙、丙各承担一半的赔偿责任,那么将导致其中一半赔偿无法得到实际履行的结果。 诉讼有许多技巧,法律更是赋予了当事人很多的选择,在遇见法律问题时,最好的做法是听取专业人员的建议或直接聘请专业人士代理。比如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在赔偿项目和赔偿标准上有许多文章可做,切不可误以为只要看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就能应付。

『贰』 看这个例子,我可不可以在提起侵权之诉的同时提起违约之诉

民法上一般分为侵权和违约两大类,还有侵权和违约混和.他们的情况是混和.(如果肇事责任不是公交公司的车而是另外一方的车,那么另外一方则是侵权人.如果都有责任则双方都是侵权人构成共同侵权)

在侵权和违约混和的情况下,原告可以选择提起其中一种诉讼,不能同时提起两个诉讼事由.

提起侵权之诉的赔偿一定大于提起违约之诉,但是,侵权之诉需要证明侵权人的行为与被侵权人的损失具有因果关系,举证责任是大于违约之诉的.违约之诉只需要有合法的合同(本案中的车票),就可以了.

我的法律意见:

提起侵权之诉,因为,交警部门的责任认定和车票都比较容易搜集,证据并不是很复杂.可以提起侵权之诉.这个案件事实清楚,一般都会胜诉,只是赔偿的金额的问题.

费用计算:包括医疗费、营养费、交通费、护理费、误工费、精神损失赔偿费等

『叁』 有没有一些侵权行为的案例

倪XX、王X诉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侵害名誉权纠纷案

一、事实概要

原告到被告下属的超级市场购物,被告工作人员怀疑二原告偷拿东西,于是在公众场合训问二人,并根据市场内所贴无效公告,对被告进行搜查,未查到任何属于市场所有的东西。原告起诉被告侵犯其名誉权。

二、裁判要旨

首先,公民或法人行使某一“权利”如果没有法律的依据或者不符合法律的规定,都不能自认为有权利行使这样的行为。法律从未赋予市场工作人员有盘 问顾客和检查顾客财物的权利,因而被告无权张贴要求被告将自己的提包打开供被告工作人员查看的公告。

尽管此公告张贴在市场门口,但由于它没有法律依据,因而是无效的,顾客有权不执行公告的规定。其次,被告工作人员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在公众场合用带有贬义的话语询问原告是否偷拿东西,并根据市场内所贴 无效公告对原告的包裹、衣服等进行搜查。

上述行为足以使原告感到自己的社会地位已遭贬低,而且也实际影响了对二原告的品德、声望、信用等方面的社会评价。

原告的名誉因此而受到损害。被告的工作人员是在工作岗位上履行被告为其规定的工作职责时对二原告实施侵权行为的,因此,其侵权民事责任应由被告承担(依据 民法通则第43条)。

三、法院判决(处理)及适用的法律

在法院查清事实、分清是非后,双方自行和解。被告愿向原告表示歉意并向两原告各支付1000元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赔偿,原告撤诉。

(3)侵权之诉案例扩展阅读:

侵权行为,是指侵犯他人的人身财产或知识产权,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违法行为。侵权行为发生后,在侵害人与受害人之间就产生了特定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即受害人有权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

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不法行为,以及依照法律特殊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其他侵害行为。

“一般认为,侵权行为首先是一种民事过错行为,也就是说,侵权行为破坏了法律规定的某种责任——这种责任是在法律上严格规定不许被破坏;侵权行为同时又是对他人造成了伤害的行为,而加害人必须对被伤害人做出赔偿。

构成要件

一、不可抗力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二、受害人的过错

受害人的过错,是指受害人对侵权行为的发生或者侵权损害后果扩大存在过错。

三、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财产、人身或者其他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所实施的不超过必要限度的行为。

四、紧急避险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财产、人身或者其他合法权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而不得已采取的致他人较小损害的行为。

五、受害人的同意

受害人的同意,是指受害人在侵权行为或者损害后果发生之前自愿作出的自己承担某种损害后果的明确的意思表示。

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

(一)过错责任原则

(二)无过错责任原则

(三)公平责任原则

『肆』 关于侵权的案例

大家都知道复的:

某著名网制络公司在网游“泡泡堂”红极一时的时候推出了与之十分相象的“XX堂”游戏,

在网游“跑跑卡丁车”越来越火的时候也模仿制造了自己的“XX飞车”,

在“网络知道”为网络公司获取了巨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也推出了自己类似的网络咨询服务

『伍』 民事侵权责任案例分析

民法通则》抄第一百二十七条袭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由于受害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由于第三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第三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根据该法条,动物伤人的责任承担包括三种情形:一是在动物独立伤人的情况下,民事责任主体是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二是动物伤人是由于受害人的过错引起的情况下,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对动物伤人免责;三是动物伤人是由于第三人的过错引起的情况下,第三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所以:
(1)构成。属于第三种
(2)能。属于第三种,但由于刘某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以该损失由其监护人赔偿
(3)可以。动物伤人的举证责任实行举证倒置(即“谁提出谁举证”的倒置),所以如果石女士无法举证证明“是小男孩刘某扔了石头”,就应该承担责任
(4)本人认为该问题不完整,无法作答。如果该问是以(3)为前提的话:石女士不能追偿,因为无法确定是小男孩刘某扔了石头,否则可以

『陆』 有关商标侵权纠纷的案例分析

我们已经联系过,这是第一个答案:
关于一审法院诉讼程序问题
1、一审法院按汉都公回司提供的 TCL 集团答公司地址,向 TCL 集团公司快递送达应诉通知书、听证会传票、开庭传票等,虽然邮寄地址为广东省惠州市鹅岭南路 6 号 TCL 工业大厦九层,是 TCL 集团公司的下属二级企业法人销售公司的地址,但两公司在同一大楼办公,只是楼层不同,而收信人为 TCL 集团公司的信件也并没有因不能送达而被退回。
2、在原审法院审结前, TCL 集团公司在向一审法院提交了书面答辩状,由此可以推定, TCL 集团公司已收到了一审法院寄送的应诉通知书、听证会传票、开庭传票,但其无正当理由未到庭,一审法院缺席审理并不违法。上诉人 TCL 集团公司关于一审法院诉讼程序违法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

『柒』 著作权案件中可以把确认之诉和侵权之诉分别起诉吗

知识产权中的所谓确认之诉一般指确认不侵权之诉。在侵权诉讼中,判断侵权与否本身就是一个必要的前提,无须另行主张所谓确认之诉。

『捌』 民事侵权案件的起诉

会受理,只要有基本证据,法院就会受理的。

建议你请律师,然后到派出所复印询内问笔录,或者委容托派出所对证人进行询问,然后拿这些证据去法院起诉。一般来说胜诉机会还蛮大的。

一般来说还要注意保存住院期间的医疗费单据,交通费票据,然后找医生在你的病历上注明需要休息,加强营养,后续医疗费用等。到时候可以把这些费用一起主张。

他应该赔偿你的费用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交通费、伙食补助费、护理费、营养费、续医费等。

『玖』 关于侵权之诉的赔偿范围

你好,我现在回答你的问题:《合同法》第122条规定:“因一方当事人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这就是违约与侵权责任竞合,当事人可以选择其一进行诉讼,正如唐律所说,选择违约或是侵权之诉,都包括了财产和人身损害赔偿,而要求精神损害赔偿只有侵权之诉才有。但诉前选择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应着重考虑诉讼时效。如合同违约之诉,诉讼时效一般为两年。而人身受到伤害的侵权赔偿之诉,诉讼时效为一年。
2、应着重考虑管辖法院。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或合同约定的人民法院管辖;因侵权损害提起的侵权之诉由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或侵权结果发生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3、应着重考虑索赔额。违约之诉索赔额一般为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或赔偿金,以及预期可获得的利益;侵权之诉索赔额一般以法律规定为据。如因受欺诈而发生的消费行为,可依《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1倍1的赔偿,有些侵权之诉还可以提起精神损害赔偿,但通常不包括合同预期可获得的利益。
4、应着重考虑举证责任。法律规定诉讼当事人负有对自己的主张予以举证证明的责任。在违约之诉中,权利人须举证证明对方当事人违反合同约定的事实、因违约而给自己造成损害的事实、损失的计算依据及损失的发生和对方当事人违约行为存在因果关系;在侵权之诉中,如系一般的侵权责任,权利人应举证证明对方当事人因侵权给自己造成损害的事实、损失的计算依据及该损失的发生和对方当事人的侵权行为存有因果关系。如对方的侵权责任属特殊侵权责任,则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由特殊侵权行为人承担举证责任,如医疗事故纠纷,医院承担举证责任。
5、应着重考虑对方当事人的赔偿能力。如因产品质量缺陷而引起的纠纷,违约之诉通常只能以存有合同关系的销售者为被告;而侵权之诉则可以适用《产品质量法》以销售者和生产者为共同被告,以增加受偿的可能性。
如果权利人在起诉前请求权选择不明或起诉前已选择,但起诉后又欲变更请求权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30条的规定,权利人必须在一审开庭以前提出变更请求,以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最大的保护。

『拾』 一个个案,既可以提起合同之诉,又可以提起侵权之诉,

“一事”之“事”,我认为应作为“事实”讲。

你前面的例子内容讲的好像不太清楚。因此举最简单的一个例子,说明你问的问题:
市民坐公交车,买票上车到站下车。这样某市民甲上车交钱买票,与公交公司是合同关系。途中,因为司机驾驶不当,致使甲严重摔伤,造成损失。
根据《合同法》规定,甲可以选择按照《合同法》规定,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其经济损失。违反什么约,就是安全运送之约,造成何种损失,即医疗费、误工费、伙食补助费、伤残赔偿金等等。
同样,甲可以选择按照《民法通则》规定,以公交公司侵害其人身权,造成损失为由起诉。要求其承担医疗费、误工费、伙食补助费、伤残赔偿金,精神抚慰金等等。因为其违约行为造成了甲的身体伤害,侵害其身体健康权。
“事”即是甲乘车被撞伤这一“事实”。因此,乘客甲不能就其乘车受伤造成损害的事实,既要求公交公司承担违约责任,又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提起两个诉讼。但是,两相比较,选择何种之诉,对于当事人来讲是有差异的。
比如:1、合同具有相对性,如果提起合同违约之诉,就不能再起诉他人,比如与公交车相撞的其他车主,而侵权之诉则可以,因为对方有过错;2、举证责任不同,因为合同之诉只要合同相对方违约,即便是因为第三方原因,只要举出对方违约情事,就可要求其承担责任;侵权不同,侵权之诉需要举证损害事实存在,对方过错,过错与侵权之间的因果关系(特殊侵权除外);3、可选择的责任不同,违约不可诉精神抚慰金,仅限于实际损失;侵权则可以要求对方承担精神损害的赔偿,即抚慰金;4、合同之诉,具有无因性,不考虑过错对于赔偿的折抵,而侵权之诉,对方过错,可以减轻另一方的责任,按照过错大小承担民事责任。
因此,可选择之诉的主动权,在于受损害方,这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法律依据,使受侵害的权利获得最大的维护。

附参考:

《合同法》

第一百二十二条 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

阅读全文

与侵权之诉案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黑龙江企业培训师证书查询 浏览:16
投资被骗报案有期限吗 浏览:199
江苏哲力知识产权招聘 浏览:186
温州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浏览:54
英树创造101投票 浏览:596
农业银行卡有效期怎么看 浏览:194
中威客车侵权 浏览:831
佛山市联信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浏览:368
相邻权纠纷民事起诉状 浏览:526
兵团心理咨询师证书查询 浏览:863
徐州金连春合同纠纷 浏览:839
戎林马鞍山 浏览:121
东莞世纪创造模具 浏览:639
最新出售土地使用权账务处理 浏览:360
深圳御品峦山花园纠纷 浏览:264
马鞍山市委副章银发 浏览:334
机械转让范本 浏览:247
科技成果推广制度 浏览:13
王德超江苏工商局 浏览:977
治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 浏览: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