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家平时压力很大的时候都有哪些“解压神器”
8款减压神器推荐:
1、超大回车键
这款超大的海绵回车键是被一个美妆博主安利的,它通过USB接口与电脑连接,就是当“enter”键用,锤下去的时候非常带感,也不用担心把键盘锤坏了。
有了这个发泄呐喊壶,忍不住想骂人的时候就对着大喊,也不会吵到别人,自己心情也会畅快很多。据说还能练声,壶还可以在上面涂鸦,真的是一壶多用。
当然这些神器只是外物,也需要我们从内在调整、排解。
2. 有哪些行业,适合普通人的“睡后收入”
做表情包可以带来“睡后收入”,亲测是真的。门槛很低,不需要你是专业的画手,不需要你有什么身份认证,也不需要你有多熟练的软件技巧和能力,对工具没要求手机电脑平板都可以,只需要画你想画的做你喜欢的,表情包上传后就可以静静等待别人下载使用和赞赏了,虽然不会令你暴富,但是每天有进账的快乐,想象一下就很开心~
对于我而言,很幸运绘画既是我的爱好也是我的工作
很多人都是从小就学习过一些特长,类似学习绘画、声乐、舞蹈的课程,非常普遍。我也是小的时候接触过素描,不过那个时候对于我来说,黑白的绘画、没有生命力的石膏体对于我来说并没有吸引力,所以吊儿郎当学习一年后也是躲不过放弃的命运。后来上了高中,特别喜欢书刊的插画,还有各种小说封面的帅哥美女,就尝试着去临摹绘制,慢慢的发现自己确实基础太薄弱,于是又在课余时间重新去系统的学习绘画。大学也选了自己喜欢的设计专业,趁着上学考取了高级教师资格证。所以对我来说,一切都是源自于热爱。
工作的授课内容是不能做到随心所欲的,但是工作之后的画作,我可以赋予我想要它拥有的样子。人总是要把该走的路走完,才能走想走的路,所以回到家就可以拿起平板开始绘制啦~
使用的是苹果平板才能用的procreate,下载是需要花钱的,上面有很多笔刷,也就是说它可以表现很多形式,比如素描、油画、水墨等。一个平板可以解决所有的原材料问题,也更容易随身携带,方便小伙伴们来了灵感的时候进行记录和绘制。
当然也有人问我,这就是靠别人打赏,其实赚不到多少钱吧?首先我觉得心态很重要,第一:这个事情是因为自己喜欢才去做的,跟别人说起来这是自己画的,真的是很骄傲。第二:这是我的副业,不会像主业那样稳定的收入维持生计,利用我的碎片时间做了自己喜欢的事,不仅得到了认可还顺路赚了点小钱,健康又快乐,何乐而不为呢?第三也是意外之喜,我真的被看到了!我靠副业收到了一家公司的设计项目,帮助他们的小程序绘制引导图还有制作了表情包,也是因为这个事情,我的副业带给我的金钱在当时超越了我的主业。
微信表情包的制作,我觉得适合有美术底子或者说爱好画画的人,如果是动画专业的,那更是如虎添翼。因为喜欢画画,在你遇到小困难甚至是想放弃的时候,你喜欢的事情,会更有坚持下去的力量。想入门的小白刚开始其实可以接触静态的,相对来说简单太多了,就相当于你要用平板画24张小画,画成什么样子不重要,不要太多心理负担,有人喜欢可爱的,有人喜欢奇怪的,总有人懂你喜欢你,等你熟悉了以后,喜欢的话可以尝试平板做动态的表情包,再进阶一点的时候可以用电脑里更专业的软件。慢慢地你会发现表情包、插画、壁纸,有那么多空间值得你去展示自己,此时快乐就不再仅仅来自于赚钱。希望每个努力生活的人都会收获认可和付出后的安心,加油!
3. 西安现“变脸兵马俑”,你还见过哪些“辣眼睛”的创意设计
说到辣眼睛的设计,我第一想到的就是隔壁霓虹国,反正日本的“创意设计”在我心中就是第一,世界第一!
1.可视化挖耳勺
我认识的一个人喜欢掏耳朵,而且特别喜欢给别人掏耳朵,因为她说看到挖耳勺在耳屎上戳来戳去,那种感觉特别爽…我很无语…
反正年年时装周都有很辣眼睛的设计,作为一个普通人,我真的看不懂…
4.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用表情来聊天
一天到晚不说话,正在成为年轻人的日常。单身、独居是不少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的现状,他们的表情包有几百个,每天发好几条微博和朋友圈,却越来越少跟别人面对面交流,也变得越来越不爱说话。对于在大城市独居的年轻人来说,如果不是因为最长的假期只有7天,他们不说话的时间可以更长。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但是大众难以拥有统一的共识。看似有层出不穷的网络热词,我们却发觉语言变得单调无聊,大家都是用“绝绝子”“yyds”,网络热词盛行的表象下,潜藏着大众语言能力的退化。
热衷于使用表情包和网络语的人,可能不全是因为好玩,也可能 是因为他们已经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描述当下的情绪。
或许作为成年人,我们都应该张开怀抱,勇敢地表达自己。无论是社恐还是话痨,只要找到一个最舒适的状态,将最真实的自己展现给其他人,就足够了。
毕竟连点外卖都可以不用接送餐员电话,只要放门口即可。那上班总归要跟同事面对面交流吧?不一定!微信、QQ、钉钉这么多办公软件,不仅可以发文字,还可以发图片、文档,不仅不需要面对面,还可以留下对话记录,避免背锅。更别提那些话不投机、一年见不了几次的亲戚聚餐,年轻人都是自顾自地玩手机,剩下大人们尬聊。90%的年轻人,会将自己不说话的原因,归结于社交恐惧症。
2021年上半年,中国社科院对4000名18~35岁的年轻人进行调研,发现40%的人幸运的是,在这个年代,除了开口说话,我们有越来越多可以表达自我的手段,比单靠说话要舒服得多。面对面交流时,我们往往要快速给出反应和回答,而在用社交软件的时候,我们可以逐字逐句地思考如何回答,想不出合适的回答时,还可以选择表情包回复,甚至在短视频平台,我们不需要打扮和思考,就可以利用滤镜装扮自己,拍摄出美好的生活。所以,不是现在年轻人不喜欢表达了,而是这一代人比任何一代人都有更强烈的表达欲望。这些成长与网络时代的年轻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渠道和表达方式。在现实生活中认同感比较低的年轻人,自然更愿意在网上寻找存在感,这是他们更熟悉的地方。他们在现实中沉默寡言,在网上却非常活跃,这是属于当代年轻人的交流方式。现在年轻人说话少,除了性格原因,也是受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