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镇政府能否自行撤销经上级政府复议维持的处理决定
在法院审理过程中,镇政府发现有证据证明该处理决定有错,于是以处理决定有误需重新作出为由,撤销了该处理决定并将处理决定送达给当事人。那么,镇政府能否自行撤销经上一级政府复议维持的处理决定呢?合议庭在合议时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镇政府不能自行撤销经上级政府复议维持的处理决定。理由是:无论该复议决定的复议结果是维持、撤销或变更原处理决定,复议决定都是复议机关作出的一个新的具体行政行为。复议决定代表着复议机关的意志,是复议机关对案件事实、适用法律等所有问题作出的新的认定。当行政行为被申请行政复议后,其效力于待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二十八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具体行政行为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内容适当的,决定维持。”如果复议机关作出撤销或改变的复议决定,则原行政行为无效,如果复议机关作出维持的复议决定,则原行政行为因复议决定而获得效力,因此,复议决定确认了原行政行为的效力。经过重新审查并作出维持的复议决定,是复议机关行使监督权的方式,因此,当复议机关作出复议决定后,原行政机关必须服从复议决定。行政机关与复议机关是上下级、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既然上级行政机关即复议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已有定论,下级行政机关在上级行政机关的定论未撤销前,就无权擅自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更不能作出与上级行政机关定论相抵触的决定。如果原行政机关自行撤销经复议决定维持的行政行为,实际上是对复议机关监督权的否定,同时,也使复议制度形同虚设。 第二种意见认为,镇政府可以自行撤销经上级政府复议维持的处理决定。理由是:虽然《行政复议法》和《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均没有对行政机关能否撤销经复议机关维持的具体行政行为作出规定,但是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既然经复议机关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那么,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是被告的话,根据权利义务相对等的原则,享有作为被告的权利和义务的是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而不是复议机关。再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宣告判决或者裁定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或者被告改变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原告同意并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被告可以改变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即可以进行自行纠错。复议机关维持原行政处理决定并未对行政相对人设定新的权利义务,直接对行政相对人构成影响的仍然是原具体行政行为,本着有错必纠的原则,本案中的镇政府在有证据证明原处理决定有误的情况下,理应允许撤销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重新再作,否则行政机关自行纠错的权利无法实现,至于是否准许原告申请撤诉,由法院裁定,而且,其重新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还是同样要接受复议和诉讼的监督。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 对于作出原处理决定的行政机关能否自行撤销复议机关维持的处理决定,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对此作出明确规定,但是,复议机关作出维持原处理决定的复议决定并没有对当事人确定新的权利义务,而且《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这种情况下,由作出原处理决定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对被告自行纠错的权利也有相关法律明确规定,因此应允许作出处理决定的行政机关自行纠错。如果不允许作出处理决定的行政机关自行纠错,要提请复议机关自行纠错的话,因为复议机关不作为被告,也没有相关程序规定如何由复议机关自行纠错,所以行政机关自行纠错的权利无法进行,不利于化解行政争议和妥善解决矛盾纠纷。而且,作出原处理决定的行政机关撤销原处理决定重新再作出处理决定的话,同样要接受复议和诉讼程序的监督,复议机关复议的监督权照样存在,并不存在导致复议制度形同虚设的问题。因此,作出处理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改变经复议机关维持的处理决定,本案中的镇政府可以自行撤销经上一级政府复议维持的处理决定。
⑵ 乡政府这样送达《土地争议处理决定书》符合法律程序吗
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是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争议的,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乡政府可以送达《土地争议处理决定书》,符合法律程序。
土地管理法
第十六条 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
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
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解决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土地利用现状。
⑶ 镇政府能否撤销被原处理决定
[案情] 村民甲和村民乙因宅基地使用权争议申请镇政府处理。村民甲不服镇政府的土地处理决定,向县政府申请复议。县政府维持了该处理决定。在起诉期限内,镇政府认为该处理决定认定事实有误,于是撤销了该处理决定。村民乙不服,对镇政府的撤销决定提起行政诉讼,认为镇政府不能撤销经过上级政府复议维持的处理决定。 [分岐] 在合议时,对镇政府是否有权撤销被复议行政机关维持的原处理决定,产生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镇政府可以撤销自己的作出的处理决定,其自行纠错行为应当允许;另一种观点认为,经过上级政府复议的决定,发生行政效力,下级政府不得自行撤销。 [处理] 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理由如下: 1、复议决定是复议机关作出的一个新的行政行为。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行政复议是享有复议权的行政机关对原行政行为重新审查并作出裁决的活动无论复议机关在对行政行为审查后作出何种复议决定,该复议决定都代表着复议机关的意志,是复议机关对案件事实、适用法律等所有问题作出的新的认定。事实上,当行政行为被申请行政复议后,其效力处于待定状态,如果复议机关作出撤销或改变的复议决定,则原行政行为归于无效;如果复议机关作出维持的复议决定,则原行政行为因复议决定而获得效力。因此,可以认为,复议决定确认了原行政行为的效力。 2、复议决定作为行政行为具有拘束力,同时也对其他行政机关产生拘束力。拘束力是一种要求遵守的法律效力,因此,行政行为一旦作出,其所针对的相对人,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以及其他行政机关均受该行政行为的约束。此种约束表现在:作为相对人,应严格按照行政行为的内容作出相应的行为,履行复议决定所确定的义务;作为其他行政机关,则应将该行政行为拥有审查权限的国家机关,其他行政机关无权对已生效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表示怀疑。 3、从复议机关与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关系来看,复议机关有的是原行政机关的同级政府,有的是原行政机关的上级机关。无论复议机关是上述哪一种,复议机关都毫无疑问享有对原行政机关的监督权。经过重新审查并作出复议决定,是复议机关行使监督权的法定方式。因此,当复议机关作出复议决定后,原行政机关必须服从复议决定。原行政机关撤销经复议决定维持的行政行为,实际上是对复议机关监督权的否定。这种做法既没有法律根据,也使复议制度形同虚设。 4、那中认为行政机关可以自行纠错的观点不可取。即便抛开上述不谈,事实上,行政机关对自己作出的行政行为的撤销权和变更权仍应受到行政行为确定力的限制。行政行为的确定力是指已生效的行政行为不受任意改变的法律效力,它是基于法的安定性和信赖保护原则的要求而存在的,旨在避免行政反复无常及随意专横。因此,除非有正当理由(比如公共利益需要)并经过比例原则的衡量,行政机关不是任意撤销或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行为。
⑷ 镇政府是否有权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作出行政处理决定
镇政府无权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作出行政处理决定,
可参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⑸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纠纷,镇政府可以做出处理决定吗
政府调解,双方同意调解结果签个调解协议书
有一方不同意,调解无效,可以诉讼至法院
⑹ 镇政府下了处理决定书要本人行政复议县司法不受理有理由吗
行政复议,请看懂向什么部门和组织申请: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十二条 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由申请人选择,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对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理等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明白了吗?你向司法部门申请复议,找错了对象。
⑺ 农村山林纠纷,乡镇政府是否可以下处理决定书
不可以。必须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作出决定。
⑻ 农村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土地使用权纠纷,镇政府可以做出处理决定吗
依据《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 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内;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容理。
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
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解决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土地利用现状。
⑼ 乡政府有没有权出具土地纠纷处理决定书
除土地侵权外,农村的集体土地纠纷乡镇政府可以作出处理决定。
⑽ 宅基地纠纷镇政府给出具了处理决定书,可对方还不履行,请问相关懂得的人士我家该怎么办
镇政府没有权利出具宅基地处理决定书。只能找镇里的土管所或区(县)土地局,但必须要有法可依才会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