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印争议边界有哪些
麦克马洪线以南,俗称藏南。还有尼泊尔以西地区。藏南为印方实控。
B. 中印领土争端概况
一、有问题先看看网络,没有的话再看看知道,都没有的话再提问。
二、先给你来一段网络上的:
整个中印边界全长约3000多公里,分西、中、东三段。在每一段边界上都有争议地区。在西段,双方争议面积为33500平方公里,主要是阿克赛钦地区,除巴里加斯一处外,其余都控制在中国手中。在中段,双方争议面积约2100平方公里,分为4处,现控制在印度手中。在东段,双方争议面积约90000(根据最新的矢量测量法,争议面积为67000平方公里,印度控制6.3万平方公里)平方公里,即网上常说的藏南地区,现全部控制在印度手里。在整个中印边境争端中,东西两段是争议重点,1962年的边境冲突也是在这两段打的。
情况就是上面所说的情况。
三、下面说点本人见解,非常浅薄,但希望能帮到你。
你问打起来能否赢,我非常坚定地认为在战争层面我国必赢。印度方面军队没有我们多,装备基本靠买,经济没有我们发达,靠啥打赢我们?而我们事事处处向美国看齐,又是登月又是探海的,装备屡屡换新,如果连个印度也打不了,就不要想什么星辰大海了。在我看来,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中印还基本在一个层面上,而现在基本就不在一个层面上了。
但是领土争端的解决不一定非要打个你死我活,听说老一辈革命家就认为中印边界的解决,除了达旺地区应该要回来以外,其他的基本就按照实际控制线算了。我认为有点吃亏,但绝不认为比领导人聪明,那就吃这个亏吧,谁知道印度感觉更吃亏,竟然还不同意。
四、实际上关于中印领土争端的问题、帖子很多,你要是高中没毕业,看看网络就行了,若是已经高中毕业了,可以去看看天涯论坛上的名帖《地缘看世界》,相信能帮到你。
五、最后说一点,中国几千年历史,从来都是有疆无界,新中国成立后跟周边国家划界都是各扯各的,最终争议领土一人一部分。结果有人就认为卖国了,批评的不少,我感觉不必过于苛责。
C. 中印边境纠纷的原因及走向
以目前形势看,中国政府对中印边境问题会改变以往外交方式,而采取强硬手腕。
D. 中印边境纠纷发生在春丕河谷,这里到底有多重要
目前看开战的可能性比较小。虽然印度一直在往中印边境增兵、修建机场,但是两个大国并且都是有核国家,一旦开战对亚洲乃至世界局势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如果一旦开战,我国的胜算不能说是十成也有九成半。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战斗意志。印度军队的战斗意志可谓差到极点,这一点由1962年中印战争就可以看出来,当时的印度军队仅受到解放军的小股冲击便能使一个团乃至一个旅溃不成军。二、武器装备。印度虽然一直不断通过购买美俄武器来维持自己的常备装备,但是自主研发能力实在太差。比如有了su30,但是起落架有点小故障印度就一点法没有。跟中国的研发能力更是不可同日而语。总之,打对双方对世界都是损失,但是真打,印度会很快败下阵来。
E. 中印边境是否会发生冲突
可能会发生冲突。
中印边境在沉寂了一些天之后,于2017年8月15日清晨在拉达克地区除了发生肢体冲突外,还互掷石块攻击对方,据说有6名印度兵的面部被石头砸伤。印度媒体对此事大肆炒作,号称打退了中国的入侵云云。结果,记者问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发言人直接回应“不了解”。
那么,中印在该地区到底有没有发生“石块”冲突?印度又为何此时高调炒作?中国又为何不置可否?这背后到底是怎样的逻辑?这又预示着什么呢?
事实上,从中国外交部8月2日发布《印度边防部队在中印边界锡金段越界进入中国领土的事实和中国的立场》开始,中国就没给自己留任何后路,8月3日至4日24小时内6次警告和奉劝实际上就是中国最后的“善言”。可惜,印度没有听懂,也没想听懂。此后,中国一直在和美国较量,处理朝鲜半岛、南海问题。在处理半岛和南海问题的同时,中印都在干着两件事:一是向边境增兵,强化边境军事能力;二是进行外交战,争取不丹和尼泊尔的支持。虽然,军事上双方还未分出胜负,但在争取不丹和尼泊尔支持方面,印度已经输了。
不丹,没有明确表示站在印度一边,不承认洞朗地区是中不争议领土,这让印度无可奈何;尼泊尔让印度更加抓狂,不但提前声明不在中印之间选边站,尼总统还说不允许任何势力利用尼领土反华,这实际上就是站在了中国立场上。印度一直以来控制的两个国家,没有一个站在印度立场,这已经很说明问题了。与此同时,印度也未争取到西方国家的广泛支持,除了媒体进行了中立的报道外,西方政府当中也就美国说希望和平解决云云。
中国对印军保持了极大的克制,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没有底线,印度就可以为所欲为。中国已经向世界澄清了事实,发表了立场文件,压根就没有留下让步的退路,何况在领土问题上也没什么可退的。现在,中国的每一次容忍和应对,实际上都是不断拉高中印“对赌”的成本,不断升高的对赌成本将意味着印度一旦退缩损失会更大,而中国不可能退,到一定程度印度若继续不退,必然出手。
F. 中印领土争议时如何形成的争议区域的大致情况如何
中印领土争端是在清朝时期,英国人麦克马洪在中印边境划分了一条领土分内界线,将中国近10万平方公里的容领取划归印度,因为印度是英国殖民地,所以当初那些地方归英国管辖,后来印度独立后,仍然想霸占麦克马洪线以南地区,新中国不同意,所以造成了现在的争议现象
①东段:争议领土9万平方公里领土,全部被印度占领。
中印实际控制线就是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印度地图已经将其作为它的正式、合法边界,并于1987年宣布成立了“阿鲁纳恰尔邦”,同时向该地区大量移民。目前定居在那里的印度人比全西藏的人口总和多两倍。
②中段,争议领土2100平方公里,分为4处,全部被印度占领。
③在西段,争议领土3.3万平方公里,主要是我国的阿克赛钦地区。其中印度占领巴里加斯一处,其余都控制在中国手中。
以上三段合计,印度共占领我9.2万平方公里领土,相当于六个北京、一个浙江省、两个半台湾省,比英阿争夺的马岛大10倍,比日俄争执的“北方四岛”大20倍
G. 中印边境冲突
自从印抄度反动派在一九袭五九年制造中印边境紧张局势以来,铁托集团一贯支持印度反动派对中国的扩张、侵略和挑衅活动。他们公开造谣说“划界工作在本世纪初就以众所周知的麦克马洪线的形式完成了”,并且极力颠倒黑白,诬蔑中国“放肆地用武力修改对印度的边界”,“侵略”印度。
H. 中印1962年边境冲突详细过程
1962年自卫还击战之后,中印边境形势一度缓和。但是1967年以来印度出于其国内政治斗争的需要,又在边境地区频繁地肇事,挑起军事冲突,不断由亚东地区入侵我境,修筑工事,偷移界碑。仅1967年,入侵活动就达178次,尤其是8月份以后入侵加剧。为了打击印度的侵略行径。步兵第十一师奉军委和军区命令,进行了两次小规模的还击作战。 乃堆拉山口自卫还击战斗印军驻锡金之山地17师112旅多次在我乃堆拉山口强行越界架设铁丝网。9月7日,印军置我多次严重警告于不顾。再次越界架设铁丝网,并刺伤我战士2名。印军把我之克制视为软弱可欺,11日晨又派部队100余人强行进入我境,架设铁丝网,并首先向我开枪射击.悍然发动军事进攻。我山口分队为保卫祖国的尊严,遵照毛主席“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和中央军委“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绝不示弱,绝不吃亏”的斗争方针,坚决进行了自卫还击。1967年9月11日至13日,印军越过中锡边境,被我边防部队击退。箭头所指处为中锡国界,左侧为中国领土,X处为入侵印军在中国境内架设的铁丝网。战斗经过:9月11日7时30分,印军112旅所部110人在其中校营长指挥下,从103阵地沿公路进至山口马尼杆附近,稍作停顿后,即分两路:一路50余人沿国界习惯线向南运动;一路60余人沿国界习惯线向北运动。在其99号、101号、102号阵地的掩护下,向我前沿阵地接近,企图将我1、2号阵地的铁丝网向我纵深推移。为防敌进攻,我令31团6连3排和机枪2连1排占领1号阵地,4连l、2排进入2号阵地。7时44分,敌分3路向我1、2号阵地正面及其南侧逼近,我鸣枪3发警告,敌置若罔闻。8时7分,敌向我阵地前沿开枪射击,并投掷手榴弹1枚。31团机枪2连连长当场牺牲,6名同志负伤。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我前沿分队奉命进行坚决的自卫还击。1、2号阵地同时以猛烈的火力杀伤暴露之敌,当即毙敌57名(敌收尸观察到的数字),并集中6具火箭筒于1号阵地摧毁了敌100号阵地的7个工事,使固守之敌一开始就失去了依托和火力还击的能力。随即我2门82迫击炮对敌100号阵地实施了摧毁射击。8时12分,该阵地之敌狼狈后逃。我2号阵地之火力在杀伤前沿暴露之敌后,即转入对敌99号阵地之机枪火力的压制射击。此时,前沿步兵近距离对战已基本结束。8时15分,敌我双方开始了炮战。我对敌10个炮兵阵地采取集中优势火力,一次打击1个目标的方法狠狠地打击了敌人。在我严厉惩罚下,敌被迫于13日22时停止了炮击。我炮兵分队根据周总理“敌人不打炮了,我也停止炮击”的指示,于14日14时46分停止了对敌惩罚。这次炮战历时4天3夜,我参加各种火炮28门(122榴弹炮12门、82追击炮7门、75无后座力炮6门、57无后座力炮3门),先后对敌21个目标进行了射击,压制敌炮兵阵地8个、观察所2个、指挥所2个、破坏敌工事23处、击毁汽车2辆、歼敌约550余名。这次自卫还击战斗31团4连、6连、机2连、炮2连、工兵排、2营部、75炮连、炮兵308团榴炮3营直接参加了战斗。3l团其他分队、师高炮营、33团3营、师工兵营1连、工兵305团10连、12连、雷达4连、汽车16团1、5连和军区加强的一些特业分队,也部分别担任了各项保障或机动任务,直接支援了战斗。这次自卫还击作战,我歼敌607名,缴轻机枪1挺、冲锋枪9支、步枪16支及其它物资一部。我伤亡干战123名,其中亡32名(干7名、战25名),伤91名(干17名、战74名),消耗各种枪弹15726发、各种炮弹45890发、40火箭弹69发。这次还击战斗,我集中优势兵力、火力,打了一个漂亮的阵地自卫战。打退了敌人的武装进攻,狠狠地教训了敌人,大长了我之志气,大灭了敌之威风,维护了国威、军威,保卫了祖国的边防。此战打得有理、有利、有节,迫使敌人打着白旗来我边境一侧接收我向印方移交入侵印军的尸体和武器、弹药等,并在移交书上签了字。承认了侵略。我取得了政治、外交、军事上的胜利。卓拉山口还击印军入侵战斗乃堆拉山口战斗后,印军不甘心他们的失败,又于10月1日乘我国国庆之机,在卓拉山口挑起了武装冲突。战斗经过:10月1日、我发现卓拉山口之印军廓尔喀联队第7营304号地区之敌,提前起床开饭后,全部进入阵地。11时20分,印军排长率8名士兵,手持砍刀,从304号地区向我哨兵逼近挑衅。为防敌突然袭击,我山口分队(亚东独立营3连和加强的31团炮3连2个排)也同时作好了战斗准备。11时45分,8名印军越界挑衅,我当即提出警告,敌不理,反强行抓我哨兵。我守点分队为营救战友,将敌排长推出境外,敌排长愈加放肆,竟用手枪向我射击。随后304号地区之敌全部向我开枪射击,当即打死打伤我战士2名,并以81迫击炮、51迫击炮向我指挥所、炮兵阵地射击。我山口分队被迫于11时58分进行自卫还击,一举将入侵之敌全部歼灭在我境内。12时5分,31团炮3连2个排开始以火力支援步兵战斗。3门82炮首先对305号敌火力点和迫击炮射击。12时15分,3门57无后座力炮对敌301号地区之工事和火器射击。到19时55分,敌我双方停止炮击,炮3连2个排先后对8个目标射击,压制敌81、51迫击炮阵地各1个。据敌向其上司报告称,我摧毁前沿工事9个,毙伤印军195人。这次自卫还击战,我参战分队在军区的直接指挥下,抱着为国庆献礼的决心,又一次使印度在政治上、军事上遭到了失败。
I. 中印边界冲突的全部过程
中印边界全长约1700公里,习惯上分为东、中、西三段:东段长约650公里,从中国、印度、缅甸三国交界处至中国、印度、不丹三国交界之处的底宛格里;中段,长约400公里,从西藏普兰县的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交界处至札达县的6795高地;西段长约650公里,从札达县的6795高地至新疆的喀喇昆仑山口。整个边界从来没有正式划定过,但根据双方历史行政管辖所及,形成了一条传统习惯边界线,东段是沿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中段是沿喜马拉雅山脉,西段是沿喀喇昆仑山脉。 1960年6月到12月,中印两国官员举行会晤,分别提出和审查对方提出的边界主张的论据。我方用大量确凿的材料论证中国所指的传统习惯的中印边界线是有历史和事实根据的。但印方主要根据英国旅行家、冒险家的显然不足为凭的材料,硬说“麦线”是中心边界东段的传统习惯线,硬说历来在我国管辖下的阿克赛钦属于印度。由于印方坚持其狂妄主张,毫无解决问题的诚意,使两国官员的会晤也没有取得结果。 为避免边界局势进一步恶化,从1962年8月至10月,中国曾反复建议中印双方在官员报告的基础上讨论中印边界问题,但印度却坚持要中国从西段自己的大片领土上撤出,甚至要中国东段撤出位于“麦线”以北的扯冬地区以北作为同意谈判的先决条件,这就断然关闭了和平谈判之门。 1962年10月2日,尼赫鲁在新德里声称:印度政府要“以军事力量对付中国”。12日,他公开下令:要把中国军队从印军侵占的中国领土上全部“清除掉”。14日,印度国防部长口称:要同中国打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支枪。接着,他又乘飞机赶到靠近中印边界东段的印境提斯浦尔城,进行军事部署。随即,印军在东段大量增加兵力。17、18两日,入侵印军在东段和西段边境上,向中国边防部队进行猛烈炮击,挑起了大规模的边界武装冲突。 这次反击作战,是在号称“世界屋嵴”的喀剌昆仑山上和喜马拉雅山之脉南侧地区进行的。该地区地势险峻,气候恶劣,人烟烯少,交通不便。这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对作战行动有严重的影响,作战的艰苦性是罕见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作战从1962年10月20日开始,至11月21日基本结束,作战经历了两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作战(10月20日至28日) 自卫反击作战在中印边境东段和西段地区进行。印军部署的兵力有1个军部、1个师部、4个旅部、21个步兵营,总计约22000人。印度陆军原是英国殖民地军队,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北非、南欧、东南亚诸战场作过战,自吹嘘为“打遍欧、亚的劲旅”。与我作战的印度第四师号称“王牌部队”,是“印军编制、装备、训练的试点部队”。第一一四旅长期驻防克什米尔、受过山地战训练。这些部队在印度陆军中具有代表性。其作战部署是:东段,第七旅4个营部署在克节朗地区;炮兵第四旅两个步兵营配置在棒山口、达旺地区;第四师战术司令部及1个营位于吉米塘、下地地区;第五旅8个营分布在“苏班西里边区”、“西安边区”和“鲁希特”;第四军军部和第四师师部位于提斯普尔。西段,印军第一一四旅以5个营分散配置在边境全线,其中1300余人分布在入侵战境的43个据点;旅部及1个营位于列城。印度的企图是:在东段,依据正侵占所谓“麦线”以南和以北的克节朗地区,继续向西藏内地扩大侵占范围;在西段,依托其入侵的43个据点,继续向我境内蚕食,逐步侵占新疆阿克赛钦地区。 中国边防部队的主要部署是:以西藏4个多团的兵力,首先粉碎克节朗地区印军的进攻,然后歼灭克节朗地区和可能由达旺地区来援之敌;以新疆1个多团的兵力,首先粉碎印军进攻,然后歼灭侵入加勒万河谷和红山头之敌,并视情况扩张战果;同时,以西藏昌都、林芝、山南分区部队,向当面之敌反击,配合主要方向的作战。 中国边防部队第一阶段自卫反击作战取得了重大胜利,军事斗争正处于十分有利的态势。但是,中国政府本着和平解决边界争端的一贯立场,为了中印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缓和由印度当局造成的严重局势,于10月24日发表声明,提出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三项建议。 印度政府在第一阶段作战中虽遭惨败,但仍不认输,悍然拒绝了我国政府的三项建议公然要求恢复到1962年9月28日以前的即印军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后的边境状态,攻击中国的和平建议是“一种骗局”。印度政府进一步掀起反华浪潮,加紧战争动员和准备。,从全国各地调兵遣将,日夜向边境增派军队,赶运武器,一心与我国再作军事较量,与我军一决雌雄。
J. 中国和印度的边界争议有哪些地方
中印两国在西、中、东三段边界都有争议地区。 西段的争议面积为33500平方公里,主要是阿克赛钦地区。除巴里加斯一处外,其余都控制在中国手中。在中段,双方争议面积约2100平方公里,分为四处,现控制在印度手中。 中印边境东段的争端是传统习惯线与麦克马洪线之争。传统习惯线在喜马拉雅山南麓,以此线为界,藏南地区属于中国。1914年,在中英藏三方参加的解决西藏问题的「(印度)西姆拉会议」上,英方代表亨利.麦克马洪以喜马拉雅山脊分水岭的连接线作为界线,将中国藏南约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英属印度。 历届中国中央政府对「麦克马洪线」从来未予承认。但1954年,印度单方面在东段争议地区成立了隶属印度中央政府的「东北边境特区」。1987年印度议会批准正式成立阿鲁纳恰尔邦,分设11个行政区。 截止目前为止,中印边界各段均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