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身份关系纠纷

身份关系纠纷

发布时间:2021-06-15 22:53:48

1. 有关人身关系的民事纠纷有哪些为什么这一类民事纠纷有不可处分性

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身份关系只有在法定情况下才能处理。

2. 什么是涉及身份关系的案件阿

一、身份关系诉讼诉讼包括婚姻事件、收养关系、亲子关系等。我国的民事诉讼法没有专门设立人事诉讼程序,最高人民法院也没有就人事诉讼作出专门的司法解释。
二、2001年12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下面简称《规定》),吸收和确立了有关辩论原则的内容,并首次在第八条和其他有关条文中,规定了一般诉讼程序中的自认等有关诉讼规则,不适用于身份关系诉讼(即人事诉讼)。
三、身份关系诉讼的范围,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婚姻成立不成立之诉;2、婚姻无效之诉;3、撤销婚姻之诉;4、离婚之诉;5、夫妻同居之诉;6、收养关系成立不成立之诉;7、收养无效之诉;8、收养撤销之诉;9、终止收养之诉;10、婚生子女否认之诉;11、请求认领之诉;12、认领无效之诉;13、撤销认领之诉;14、就母再婚后所生子女确认其父之诉。

3. 《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三条中的“有关身份关系”怎么理解

第二十三条【合同纠纷管辖】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合同约定履行地点的,以约定的履行地点为合同履行地。合同对履行地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争议标的为给付货币的,接收货币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交付不动产的,不动产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其他标的,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

即时结清的合同,交易行为地为合同履行地。合同没有实际履行,当事人双方住所地都不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的,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3)身份关系纠纷扩展阅读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合同对履行地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争议标的为给付货币的,接收货币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交付不动产的,不动产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其他标的,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

对于其中的“争议标的”,应理解为原告起诉主张被告不履行或违约履行的合同义务。实践中应注意把握以下:争议标的”应当理解为合同义务,不能把“争议标的”等同于诉讼请求。合同纠纷中,诉讼请求是基于合同关系主张对方承担合同责任的声明。

针对的是违反约定义务形成的责任。违反非货币义务形成的违约金、定金、赔偿损失等请求均为货币给付性质,如果将“争议标的”扩张理解为诉讼请求,将导致违反非货币义务形成纠纷的地域管辖规则虚化。

4. 人身关系的纠纷,比如婚姻或继承纠纷,我国仲裁机构不予受理是否正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3条规定,因遗产继承发生纠纷而约定进行仲裁回是无效的,因为仲裁程序要解答决的是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的纠纷,然而遗产继承纠纷是基于特定身份关系而产生的,不在仲裁法调整的范围内。
像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都不能仲裁。
望采纳!

5. 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的有一个是: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我

因为法律规定由原告的户籍所在地与居所地不一致的,由居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二十一条规定:下列民事诉讼,由原告户籍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的户籍所在地与居所地不一致的,由居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非军人对军人提起的诉讼;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对正在被劳动教养的人提起的诉讼;对正在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人民法院管辖。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合同履行地或者合同签订地人民法院管辖。

(5)身份关系纠纷扩展阅读:

民事诉讼的相关要求规定:

1、因船舶碰撞或者其他海事损害事故追索损害赔偿的诉讼,由受害船舶最初到达地、加害船舶被扣留地或者加害船舶船籍港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2、上级人民法院有权审判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也可以把自己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交下级人民法院审判。

6. 对婚姻关系、身份关系确认案件的判决不服可否上诉

对婚姻关系和身份关系的确认案件属于非争议案件,一审终审,没有上诉权。

7. 为什么身份关系的案件不适用仲裁

很简单了,因为仲裁机构是一个民间团体,他存在的基础是双方认可并限于财产关系,作出的也只能是裁定而不是判决。就是说仲裁委的角色是居间调解。而身份关系相对复杂,更不是通过调解就能解决的。因此,仲裁不能处理身份关系的案件。

8. 离婚案件中关于身份关系的诉讼不能上诉,这依据的是哪个法条

不是身份关系的不能上诉,是涉及婚姻效力的判决不能上诉。
参考法条:《婚姻法解释一》第九条人民法院审理宣告婚姻无效案件,对婚姻效力的审理不适用调解,应当依法作出判决;有关婚姻效力的判决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

9. 涉及身份关系的案件是否都不适用自认(2)

法院不采纳被告丙的自认而要求必须鉴定,此时有三种可能:(1)原、被告都同意鉴定;(2)原、被告都不同意鉴定;(3)被告不同意鉴定。 第一种观点:如乙无其他证据证明与丙“曾有同居或性关系”,法院将以原告举证不能而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 第二种观点:甲已有证据证明与丙曾有“同居或性关系”而丙拒绝配合作DNA鉴定,丙的行为就构成“妨碍举证”,法官可根据《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第75条:“有证据证明一方当事人持有证据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对方当事人主张该证据的内容不利于证据持有人,可以推定该主张成立。”直接推定甲的主张成立。 第一种观点在被告丙已承认是乙生父的情况下,即丙与甲都承认乙系二人所生的事实,法院却要求“甲提供证据证明与丙曾有同居或性关系”,以证明丙可能是乙父亲。甲与丙同居,甲也很难找到证据(同居时会想到保全证据的可能性不大)证明,法院要求甲举证实属为难。如果再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不仅有失公正,而且严重损害原告(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不利于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原则。即使甲能举证证明与丙曾有同居或性关系,显然丙自认的可信度远高于甲提供证据的证明力,法院囿于“身份关系不适用自认”而舍高求低,明显矛盾,难以让人信服。 第二种观点虽有利于原告,但依然存在诸多瑕疵。(1)被告丙承认是原告父亲而拒绝做DNA鉴定,认为鉴定纯属多余,浪费钱财,这属于“无正当理由”吗?特别是在甲、丙都承认乙是其子女的情况下,法官为了客观真实而要求被告必须鉴定,被告的拒绝怎能说是“无正当理由”呢?(2)采取75条推定判决也未达到客观真实的证明标准,其可信度也远不如自认,舍弃可信度高的自认而选择可信度低的推定,无疑是对苦苦追求客观真实的讽刺。 综上,笔者认为有关身份关系的案件并非都不能适用自认,只要不侵犯他人利益,不违反公序良俗就应当适用。笔者建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八条第一款应当修改为:“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但涉及身分关系的案件中可能损害第三人利益或社会秩序的除外。”

10. 什么是身份关系的诉讼

是确认之诉的一种。请求确认、变更、解除身份关系的诉讼,包括收养、婚姻、赡养以及其他身份关系如股东、合伙人等等的诉讼。

阅读全文

与身份关系纠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测算 浏览:898
暴走漫画有版权么 浏览:512
农业信用卡积分有效期 浏览:172
马鞍山上门服务 浏览: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浏览:332
谁发明了明天 浏览:864
购买版权开发票一般开票内容写什么 浏览:817
九台工商局电话是多少 浏览:429
网培研修成果 浏览:127
股东认缴出资额期限 浏览:236
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书范本 浏览:877
银川工商局上班时间 浏览:666
西瓜谁发明的 浏览:108
莆田市工商局企业查询 浏览:490
职工安全生产保证书 浏览:951
顾亮马鞍山 浏览:961
工商局胡小勇 浏览:996
专业技术人员知识产权著作权 浏览:829
马鞍山李群 浏览:440
创造101之无敌导师 浏览: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