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继承纠纷调解后可否反悔
现实困惑
王某有四个子女,在其去世以后,留下了10多亩土地和20多万元的存款。在给老人办完丧事之后,四个子女便因遗产的继承产生了矛盾,于是,他们便向法院提起诉讼。在法院的调解下,四个子女对遗产进行了分配。根据协议老二分得了5亩土地和3万元的存款,老二觉得自己分到的钱较少,分得的土地远远没有钱来得实惠。而此时,兄妹几个还没有在调解协议上签字,于是其便以分配不均为由拒绝在调解协议上签字,请问,老二可以拒绝在调解协议上签字吗?律师点评
老二可以拒绝在调解书上签字。所谓调解是指在法院主持下对双方当事人的争议达成一个意见一致的解决办法,不经过诉讼裁决的过程。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调解要遵循自愿原则,只有在双方当事人都同意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调解。调解达成的协议必须双方自愿,不得强迫。调解达成协议后一般要制作调解书,调解书由审判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只有经双方当事人都签收后才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可以在达成调解协议后、签收调解书之前反悔,人民法院应当尊重当事人的意愿,及时对案件作出判决,而不应该强迫当事人签收调解书。但是,一旦当事人签收了调解书,调解书就具有了强制执行的效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九十三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
第九十六条调解达成协议,必须双方自愿,不得强迫。调解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第九十九条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判决。
特别提醒
调解现在已经是人民法院解决纠纷的一种很重要的方式,但是并不是当事人必须接受的方式,在签署调解协议之前,当事人都有反悔的权利。
⑵ 遗产继承纠纷可以调解吗,遗产纠纷协商解决时
您好:
一、遗产继承纠纷能调解吗
发生继承纠纷怎么办?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来解决,分别是:
第一,自行协商解决;
第二,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
第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所谓人民调解,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人民调解委员会在调解继承纠纷时主要依据继承法和有关法规调解,坚持男女平等、养老育幼、互助团结、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发扬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巩固社会主义新型的家庭关系。
二、遗产继承纠纷的调解协议有法律效力吗
法律规定,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可以制作调解协议书。当事人认为无需制作调解协议书的,可以采取口头协议方式,人民调解员应当记录协议内容。调解协议书自各方当事人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人民调解员签名并加盖人民调解委员会印章之日起生效;口头调解协议自各方当事人达成协议之日起生效。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达成调解协议后,当事人之间就调解协议的履行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发生争议的,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依法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有效,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无效的,当事人可以通过人民调解方式变更原调解协议或者达成新的调解协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⑶ 怎样调解遗产继承纠纷
您好,遗产继承纠纷必须遵循的原则:首先是坚持男女平等的原则;其次是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再次是要遵循养老扶幼、团结互助的原则(未成年人或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在分配遗产时,一般应得到较多份额);配偶之间互有继承权。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发生了继承纠纷,可以通过如下途径加以解决:
1.自行协商
继承纠纷发生后,相关当事人可以在完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互谅互让,就遗产分割的时间、办法和份额协商达成一个各继承人都愿接受的协议,然后按协议分割遗产。协商虽然是在产生纠纷的当事人双方之间进行,但也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平等自愿原则。协商不是法定的解决民事纠纷的必经程序,所以,必须在双方当事人都同意的情况下,才能适用这种方式.再者,协商后达成的协议也必须是在双方当事人都自愿的基础上达成。
(2)合法原则。分清是非是协商解决的前提,衡量是非的标准是继承方面的法律、政策的规定。经协商达成的协议本身也要合法,否则无效。值得注意的是,当事人在协商处理继承纠纷时,可以放弃自己的权利,对此不能按违法对待。
(3)不损害国家、社会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原则。当事人不得为达成协议,为了各自的利益而损害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或者侵害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否则,这种协商便失去了公正性和合理性,因此,也不受法律保护。
以协商方式处理遗产纠纷有利于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团结,由协商解决完全基于有关当事人的自愿行为,因此处理后不会伤害彼此之间的亲情,也有利于纠纷的迅速、彻底解决。由于以协商方式处理遗产纠纷,不需经过别人的调解,更无须诉诸法院,节省了当事人的人力、财力和时间。同时,由于协议是当事人自行协商达成的,因而能够使纠纷得到彻底解决。
2.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
人民调解委员会是群众性组织。在发生继承纠纷后,如有关当事人协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以继承法为依据,通过说服教育的方法来调解纠纷,促使当事人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互相谅解,互相让步,达成协议。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协议达成以后,各当事人都应当自觉遵守和履行。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⑷ 房产继承纠纷调解后一般有几种结果
房产继承纠纷调解后一般有如下四种结果:
第一,其中一方或几方做出让步回,房答产归一人或几人所有。
第二,其中一方或几方出让该房屋,房产由其中一方或几方购买。
第三,房屋出售,按照议定方案划分房屋销售收入。
第四,达不成协议,上诉至人民法院。
第五,所有当事方都放弃该房产,捐献给公益机构(在我国,这种情况很罕见的)。
⑸ 继承权纠纷怎么调解处理
房产继承发生纠纷,继承法规定,当事人之间无法达成继承分割遗产协议,可以到法院诉讼解决。
规定当事人自得知权益受侵犯起,需2年以内提出诉讼,如果超过20年,继承人才得知权益受损,提倡诉讼,法院不受理。
⑹ 房产继承纠纷的处理方式有哪些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发生了继承纠纷,可以通过如下途径加以解决:
自行协商
继承纠纷发生后,相关当事人可以在完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互谅互让,就遗产分割的时间、办法和份额协商达成一个各继承人都愿接受的协议,然后按协议分割遗产。协商虽然是在产生纠纷的当事人双方之间进行,但也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平等自愿原则。协商不是法定的解决民事纠纷的必经程序,所以,必须在双方当事人都同意的情况下,才能适用这种方式.再者,协商后达成的协议也必须是在双方当事人都自愿的基础上达成。.
(2)合法原则。分清是非是协商解决的前提,衡量是非的标准是继承方面的法律、政策的规定。经协商达成的协议本身也要合法,否则无效。值得注意的是,当事人在协商处理继承纠纷时,可以放弃自己的权利,对此不能按违法对待。
(3)不损害国家、社会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原则。当事人不得为达成协议,为了各自的利益而损害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或者侵害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否则,这种协商便失去了公正性和合理性,因此,也不受法律保护。
以协商方式处理遗产纠纷有利于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团结,由协商解决完全基于有关当事人的自愿行为,因此处理后不会伤害彼此之间的亲情,也有利于纠纷的迅速、彻底解决。由于以协商方式处理遗产纠纷,不需经过别人的调解,更无须诉诸法院,节省了当事人的人力、财力和时间。同时,由于协议是当事人自行协商达成的,因而能够使纠纷得到彻底解决。
2.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
人民调解委员会是群众性组织。在发生继承纠纷后,如有关当事人协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以继承法为依据,通过说服教育的方法来调解纠纷,促使当事人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互相谅解,互相让步,达成协议。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协议达成以后,各当事人都应当自觉遵守和履行。
3.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继承纠纷发生后,经协商不成时,可以不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经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不成协议的,任何一方也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应当注意的是,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3条的规定,继承纠纷不能仲裁。因此,有关当事人之间因继承发生纠纷后,不能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⑺ 遗产继承纠纷开庭两次结束后 法官调解和被告所说内容会和判决结果差不多吗
关键看证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五条 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⑻ 房产继承纠纷法院调解原告需要准备什么材料
房产继承纠纷,希望到法院调解的,应当先到法院起诉。原告应当准备起诉回状、身份答证、相关证据。
起诉后,法院主持调解时,原告不需要另外准备什么材料,要求什么在起诉状中已经写了,调解时能让步让步,不想让步就坚持让法院判就好了。
⑼ 遗产继承纠纷解决方式
1、自行协商
继承纠纷发生后,相关当事人可以在完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互谅互让,就遗产分版割的时间、办权法和份额协商达成一个各继承人都愿接受的协议,然后按协议分割遗产。
2、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
人民调解委员会是群众性组织。在发生继承纠纷后,如有关当事人协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以继承法为依据,通过说服教育的方法来调解纠纷,促使当事人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互相谅解,互相让步,达成协议。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协议达成以后,各当事人都应当自觉遵守和履行。
3、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继承纠纷发生后,经协商不成时,可以不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经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不成协议的,任何一方也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应当注意的是,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3条的规定,继承纠纷不能仲裁。因此,有关当事人之间因继承发生纠纷后,不能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⑽ 遗产继承纠纷如何调解
应组织所有有继承资格的人到场进行调解,可以到当地居委会或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