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哥哥去世,不通知其弟妹,算不算违返祭奠权
不算,姐弟属于旁系了,只有你哥哥的孩子,和孙子等直系才算违反祭祖权。法律是不算违法,道德上就说不过去了,中国是个用道德约束比法律约束大的国家,还是通知下吧。毕竟死者为大。
『贰』 法院如何判决老人状告女婿擅移女儿骨灰案
3月29日上午,朝阳法院公开宣判一起老人起诉女婿索要女儿骨灰的案件。法院认定女婿擅自移走骨灰的行为侵犯了祭奠权,判令其赔偿岳父精神损害抚慰金2万元,返还老人出资制作的遗像,同时驳回老人要求返还骨灰的诉讼请求。
虽然陈先生将骨灰安葬于骨灰堂符合相关规定及传统要求,但安葬时应提前通知享有同等权利的原告,便于原告祭奠。其在未告知原告的情况下擅自移走骨灰的行为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原告的祭奠权利,并对其情感造成一定的伤害。故对原告要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诉讼请求,予以支持,具体数额根据侵权事实、情节、程度酌定。
『叁』 男子擅移妻子骨灰岳父起诉索10万精神损害抚慰金是怎么回事
83岁的王老先生将女婿陈某告上法庭,原因是女儿去世后被女婿擅自取走骨灰,导致他不知女儿骨灰下落,无法祭奠。王老先生要求女婿返还骨灰和遗像并索赔精神损害抚慰金10万元。昨天上午,朝阳法院一审认定陈某擅自移走骨灰的行为侵犯了原告的祭奠权,判令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两万元,并返还老人出资制作的遗像,同时驳回了老人要求返还骨灰的诉求。
王女士去世后,其配偶将骨灰安放在骨灰堂,安葬方式符合公序良俗原则及相关规定,且存放地点已告知原告,不影响其祭奠,故原告要求返还骨灰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原被告均平等地享有对王女士追思、追忆的权利,双方对祭奠权的行使应当互相尊重。陈某擅自移走骨灰的行为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原告的祭奠权,并对其情感造成一定伤害,故对原告要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予以支持。
遗像系原告出资制作属其所有,且考虑到其年事已高,遗像由其保管亦能助于缓解老人的思女之情,符合中国传统的尊老观念。最终,一审判决陈某返还遗像,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两万元。昨天,原告委托另一个女儿出庭,明确表示要上诉。
祭奠权应如何保护
审理此案的王乐法官表示,骨灰并非法律意义上的物,关于骨灰安置的时间、地点、形式等事宜,应在照顾各方亲属情感的基础上,通过沟通、协商、调解予以解决。不能达成一致时,首先应尊重死者生前遗愿,按照死者遗嘱进行妥善安置。其次,可由骨灰管理人决定骨灰的处理方式。骨灰管理人管理不当或怠于管理时,其他近亲属有权要求予以纠正。
从维护家庭和谐、家族和睦的角度,亲属之间应以协商为主,妥善、审慎地处理遗体安放、骨灰安置、墓碑制作、亲人祭奠等事宜。协商无果下,权利人应及时搜集证据,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丧葬事宜参与权、决定权、墓碑署名权等。
『肆』 3子女争遗产父亲去世5年未入土法院怎么判决的
3名子女因遗产继承发生纠纷 ,父亲去世5年仍未入土。
法院因此判决,阿丹、阿强及阿飞协助将老孟的骨灰安葬于佛山市西樵山福荫园涉案墓位,福荫园公司对此予以配合。案件最终强制执行完毕,墓园公司配合原告将骨灰安葬。
法官说法:从维系亲情角度尽量协商解决
故人离去,自此天人相隔,只能遥寄相思,骨灰成了世间维系彼此感情的寄托物,因此,处置骨灰应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遵从逝者的意愿,经权利人协商确定。权利人之间发生意见分歧的,更应从维系亲情、和谐相处的角度出发,协商解决。确实无法协商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保护自己的权利。
『伍』 民法典中有关于祭奠权的论述吗
民法典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仅次于宪法。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据。中国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三次启动民法典的制定,均无果。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正确调整民事关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总结民事活动的实践经验,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该法于1986年4月颁布,被学者称为“准法典”[2],是我国改革开放后鉴于当时国情和紧迫形势出台的一部不太完善、不太全面和系统的调整我国民事关系的法律,是民事政策权宜之计的产物,但即使这样,这部法律也有着划时代和里程碑式的意义! 所以《民法通则》既不是民法典,又不是民法总则,但从1986年开始,《民法通则》在我国起着民法典的作用,它和其它单行民事法律及其它部门法中有关的民事法律规定一起调整着二十多年来我国的民事法律关系,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3]2002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民法典草案,但最终由于内容复杂、体系庞大、学术观点存在分歧等原因,最终未能实现。
《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法典立法研究课题组起草。课题组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烟台大学法学院、复旦大学法学院、山东大学法学院、北京化工大学法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深圳大学法学院、中国建银
中国民法典起草思路书籍
集团法律部等单位的26人组成。梁慧星学部委员担任课题组负责人。该草案采用德国潘德克吞编制体例,分为总则、物权、债权总则、合同、侵权行为、亲属、继承七编,共计1947条。
『陆』 祭奠权属于什么权
人身权。
『柒』 论祭奠权的性质及发生侵权时如何处理
乱g点权的性质及发生侵权时,我觉得应该还是要以法律的形式来保护自己,不要自行处理
『捌』 法律有没有关于骨灰管理的条例
这个问题还在争论,法律上是没有相关规定的。因为对于死者的骨灰或者遗体是否属于继承人享有的继承权的一部分仍有争议(估计立法者都没想到会有这种事情)。
所以骨灰属于谁是无法确定的,既然无法确定,那么大儿子的孩子自然也就没有权利独自享有骨灰的祭奠权利。
建议:1.大家协商,找一些家族里面的老人来商议;
2.假若他真的拿走,可以直接诉讼
相关案例,你参考下
一死者家属要争“遗体所有权”
http://www.mzyfz.com/news/times/f/20071221/232540.shtml
一场事故 一场纷争 焦点:骨灰
http://morning.scol.com.cn/2006/12/12/200612127024741797113.htm
『玖』 其它人身权纠纷
多了
比如晒太阳的权力,阳光权
呼吸新鲜空气啊,比如你家附近有工厂垃圾堆什么的,影响到你正常呼吸新鲜空气了
还有吃饭权啊,睡不给你吃饭了也可以报警的
太多了,反正就是影响到你生活必须具备的条件,都算
『拾』 妈妈去世哥哥不让葬在爸爸坟墓,如何维权
因遗产继承产生纠纷姐弟拒不配合安葬父亲
老孟育有三子女,阿丹、阿强和阿飞。2010年,老孟花了十几万元全额在佛山市西樵山福荫园购置了21号、22号两个双穴墓,在22号墓地安葬了其父母。其妻在同年10月份去世,老孟在21号墓地安葬了其妻子,并计划自己去世后与妻子共眠于此。
2012年,老孟去世,其子女因遗产继承问题发生纠纷,并结下心结。其女阿丹将老孟骨灰暂放在福荫园,其子阿强手持墓位使用证书,双方争执不下,阿丹将阿强和福荫园公司诉至法庭。
遗产继承生纠纷,姐弟拒不配合安葬父亲,法院这样判……
原告阿丹诉称,墓地是父亲老孟生前购置,被告阿强并未参与购买墓地,但为了便于管理,老孟将墓地的产权和管理权放在阿强名下。老孟住院期间,阿强不曾看望,老孟去世后,阿强对丧事和安葬事宜不管不问,更不同意配合办理骨灰下葬手续。
被告阿强辩称,他愿意将父亲骨灰下葬,但是原告不将骨灰交付才导致无法下葬。而被告福荫园辩称,墓地购买人是阿强,本着对购买人负责的态度,在没有购买人同意情况下,不能变动该墓地的一切事宜。
区法院经审理查明,老孟生前全额出资购置了福荫园21号、22号墓位,福荫园向被告阿强发放《墓位使用证书》;老孟骨灰由原告办理暂放骨灰手续,寄放在被告福荫园公司;阿丹与阿强因老孟的遗产继承问题曾发生纠纷,诉至法庭;对涉案墓位的使用,22号墓位是用来安葬父母,原被告无异议;双方均表示,只要对方配合,即可将父亲骨灰下葬。
法院说法
法定继承人应履行对死者的生养死葬义务
骨灰的安置权在法律意义上是人格权,属于祭奠权的内容之一,一般参照继承法规定,由与死者存在配偶、子女、亲属等身份关系的法定继承人员享有。
本案中,对父亲老孟骨灰要安葬在涉案22号墓位中的问题已形成一致意见,被告福荫园公司应予以必要配合。骨灰安置是我国传统生养死葬活动的一部分,现有法律并未明确规定死者骨灰安置应当由谁承担,考虑权利义务对等原则,法定继承人在依法继承死者遗产的同时,亦应当履行其对死者的生养死葬的义务。
区法院经办法官表示,本案原被告及第三人阿飞均是死者的子女,是老孟遗产的同一顺序法定继承人,故对死者老孟均负有生养死葬的权利和义务,三人应当放下心结,互相协商,协助完成死者骨灰下葬事宜。
区法院依法判决,阿丹、阿强及阿飞将老孟的骨灰安葬于佛山市西樵山福荫园21号墓位,福荫园公司对此予以配合。后来案件申请执行,于去年8月强制执行完毕,墓园公司配合原告将骨灰安葬。
遗产继承生纠纷,姐弟拒不配合安葬父亲,法院这样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