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合同纠纷案起诉庭审了还可报警诈骗案吗
合同纠纷案起诉庭审了,再报警诈骗案,公安机关不会受理,是否诈骗,怎么处理应在法院解决。
B. 合同纠纷法院开庭审理过程原告陈述模板
陈述应当包括事实的时间、地点、起因和经过。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向法院说明案件的事实经过,提出证据和分析证据,提出适用法律的意见,以及同意或者反驳对方提出的事实和主张,都称为当事人的陈述。
开庭审理的程序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开庭审理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庭审准备
庭审准备是人民法院在正式对案件进行实体审理之前,为保证案件审理的顺利进行而进行的各项准备工作。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庭审准备的内容包括:
(1)传唤当事人,通知其他诉讼参与人出庭参加诉讼
人民法院应当在开庭3日前将传票送达当事人,将出庭通知书送达其他诉讼参与人,传票和通知书应当写明案由、开庭的时间和地点,以确保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为参加庭审做好准备。
(2)对公开审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开庭3日前公告当事人的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
(3)查明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纪律。
正式开庭审理之前,由书记员查明原告、被告、第三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等是否到庭,并向审判长报告。同时宣布法庭纪律,告知全体诉讼参与人和旁听人员必须遵守。
(4)开庭审理时,由审判长核对当事人,核对的顺序是原告、被告、第三人,核对的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工作单位、职业和住所。当事人是法人和 其他组织的,核对其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行政负责人的姓名、职务。对于诉讼代理人应当查明其代理资格和代理权限。
核对完毕由审判长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书 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2、法庭调查
法庭调查的主要任务是:
审判人员在法庭上全面调查案件事实,审查和核实各种证据,为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和适用法律奠定基础。依照民事诉讼法和最高法院《民诉证据若干规定》,法庭调查主要包括两个内容:
一是当事人陈述;
二是出示证据和质证。
(1)当事人陈述
首先由原告口头陈述其诉讼请求及其所依据的事实、理由,然后由被告陈述案件事实及其所持的不同意见。被告提出反诉的,应陈述反诉的诉讼请求及其所依据的事 实、理由。
有诉讼第三人的,先由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陈述诉讼请求及其所依据的事实、理由,再由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针对原、被告的陈述提出承认或者否认 的答辩意见。当事人有诉讼代理人的,可以由诉讼代理人陈述或答辩,也可以在当事人陈述或答辩完后,再由诉讼代理人补充。
(2)出示证据和质证
当事人陈述结束后,必须将案件的有关证据在法庭上展示,并由当事人进行质证。但是,当事人在证据交换过程中认可并记录在卷的证据,经审判人员在庭审中说明后,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不必在法庭上质证。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各类证据按以下顺序出示,由当事人进行质证:
①证人证言
证人经当事人申请,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应当出庭作证。作证前,审判人员应当对证人的身份进行确认,并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要求其客观真实地提供证言。
为了保证证人所提供的证言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证人不得旁听法庭审理。询问证人时,其他证人不得在场。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让证人进行对质。
②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
在法庭出示的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包括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也包括人民法院调查收集的证据。人民法院依照当事人申请调查收集的证 据,作为提出申请的一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出示书证、物证应当由法警进行,出示视听资料时必须当庭播放演示,必要时由录制人员到庭说明录制过程和情况。
③鉴定结论
当事人出庭时,由鉴定人或审判人员 当庭宣读鉴定结论,并接受当事人质询。鉴定人确因特殊原因无法出庭的,由审判人员宣读鉴定结论,经人民法院准许,鉴定人可以书面答复当事人的质询。
④勘验笔录
勘验笔录由勘验人或审判人员当庭宣读。经法庭许可,当事人可以向勘验人发问。当事人可以申请重新勘验,是否准许,由法庭决定。
①经过庭审质证的证据,能够当即认定的,应当当即认定;
②当即不能认定的,可以休庭合议后再予以认定。
3、法庭辩论
法庭辩论是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在合议庭的主持下,根据法庭调查阶段查明的事实和证据,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相互进行言词辩驳的诉讼活动。
4、案件评议和宣告判决
这是开庭审理的最后阶段,是合议庭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和证据,依照法律和政策,分清是非,明确责任,作出判决并宣告判决结果,从而解决当事人之间民事争议的阶段。
(2)合同纠纷庭审报告扩展阅读:
原告要提起民事诉讼,就必须满足起诉的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简称《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所谓“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人身权、财产权或者其他合法权益直接受到他人的侵害或者直接与其发生了权利、义务归属的争议。
(二)有明确的被告。明确的被告是指原告通过民事诉讼所控告的对象是具体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1、具体的诉讼请求,是指原告通过人民法院向对方当事人提出的实体性权利要求。如要求离婚、要求赔偿损失、要求解除合同等。
2、事实和理由。事实就是纠纷的产生、经过和最终结果的描述。理由就是当事人对诉讼法律关系的看法和理解,以及对法律责任归属的认识。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C. 合同纠纷案庭审,最常用的最后发言主要有哪些
你指的是庭审活动结束前的最后陈述吧?一般最后陈述就是把你在开庭过程中有些还没有说到或者遗漏的地方,法庭给你给最后陈述的机会。如果没有遗漏的陈述,就把你的诉请简要的再陈述一遍。
D. 买卖合同纠纷庭审时原告该如何陈述
围绕原告的诉讼请求陈述。首先是签订合同的情况,履行合同的情况,是否违约的情况。是否要求对方履行合同?是否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是否有利息主张?合同的效力是有效还是无效?合同相对人主张是谁?
E. 合同纠纷一审结案后,怎么调取庭审现场的录音
在法庭审理中双方的陈述以及质证等庭审活动,应当以开庭笔录的记载为准,录音录像资料与记录不一致的,以记录为准,因此调取法庭审理的录音录像没有必要,法院也不会允许。
F. 作为原告,因合同纠纷,在法庭上如何陈述更能说服法官
其实实际开庭远和电视里演的不一样
建议是起诉时要提供充分证据,起诉书要写好
实际中,大段讲话的机会不多,而且意义也不是那么大,而且还 给书记员弄的很累
G. 买卖合同纠纷庭审中需要了解哪些争议焦点
看合同履行过程中因为什么原因产生争议,货物未交付、不合格?货款未支付?还是其他。不同的纠纷内容,争议焦点不同。
H. 民事合同纠纷案件,庭审完了怎么不当场宣布结果
当庭宣判只是宣判形式之一。对于法律关系明确、是非责任清楚的借款纠纷案件可能会当庭宣判;而对于案情复杂,争议焦点较多的合同、期货、股票以及联营、承包和涉外纠纷等案件一般不实行当庭宣判。
I. 您好!本人因为合同纠纷被人起诉到法院,近日开庭,问我需要写应诉答辩状吗还是开庭是再答辩因为现
被起诉应当积极应诉答辩,被告受到起诉状副本后应当在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版
法律依权据: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