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财产份额回购纠纷

财产份额回购纠纷

发布时间:2021-03-22 21:41:26

A. 资产收益权回购合同纠纷可以起诉吗

您好,因合法有效的回购合同而产生纠纷,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回购合同,在通常情况下是合法有效的,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回购合同可能虽然是有效的,但是,该有效的履行可能需要批准或其他程序许可,有时甚至合同本身都是需要批准才能生效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金融机构的股权转让与回购,当回购者回购时,其持有的金融公司的股权达到5%或其他需要金融监管部门批准的比例时。因为通常持有金融机构的股权比例达到5%以上,都需要监管部门审批,特别是大股东,甚至还有资格的限制。
2、回购者持有上市公司的股权达到一定的比例,需要履行公告程序,达到了30%以上,还要履行要约收购程序。
3、国有财产的转让与回购。不论是国有公司对其转让的股权约定有回购条款,还是国有股权受让时,约定有对方回购的义务还是本方要求对方回购的权利,这些都是合法有效的,此时,转让与回购是一笔交易的两个过程,但在实务中,由于各地的国有企业的资产处分管制不一样,有的受让时需要通过公开挂牌程序,转让时仍然还需要挂牌程序,那么此时对于回购的约定就无法直接实施了,变通的办法是约定回购方的义务为应参加以所谓回购价为底价的挂牌竟价交易。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更为周详的回答。

B. 劣后回购优先级份额,存在法律问题吗

一、劣后级有限合伙人回购安排的概念
劣后级有限合伙人回购安排,是指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有限合伙型基金中的劣后级有限合伙人按照约定的价格,购买优先级有限合伙人所持有的财产份额的安排,以使得优先级有限合伙人退出的安排。回购安排是目前私募基金中优先级有限合伙人退出方式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其触发条件通常包括私募基金所投资的项目在约定的期限内未能实现回收及退出,或者私募基金存续期到期后仍有项目无法实现退出等情形,而部分投资人对于投资期限或回报有一定要求,特别是一些金融机构作为优先级有限合伙人,存在必须退出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劣后级有限合伙人往往会应要求对优先级有限合伙人所持有的财产份额实施回购。
尽管在实践中,由劣后级有限合伙人进行回购的安排已经成为优先级有限合伙人退出时被广泛运用的机制之一,但是,这种安排仍存在一定的争议,其合法性如何,本文以下将作具体分析。
二、劣后级有限合伙人回购安排的法律分析
1. 法律法规并无禁止性规定
目前,没有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级别的规范性文件对劣后级有限合伙人回购安排进行明确规定,也没有人民法院对劣后级有限合伙人回购安排的法律适用作出裁判。但是在部分地方政府文件中,已经出现关于劣后级有限合伙人回购安排的规定。比如《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城市建设发展基金设立方案的通知(泉政文[2016]28号)》第九条“基金退出”第(二)款“回购责任”规定,“若发生项目回购主体不能如期足额履行回购安排的,市国投公司作为劣后级合伙人承担对优先级合伙人的回购责任。在市国投公司因资金周转原因暂时不能承担到期回购责任时,可采取:一是增加市城建国投公司参与承担回购责任;二是由政府统筹予以支持。”
根据笔者对现行法律法规的检索以及理解,法律法规对劣后级有限合伙人自愿实施回购的安排并无禁止性规定。
2. 劣后级有限合伙人回购安排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对赌

C. 原合伙人退伙的合伙人退伙时如何退还其财产份额

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第五十二条、第五十四条
第五十二条退伙人在合伙企业中财产份额的退还办法,由合伙协议约定或者由全体合伙人决定,可以退还货币,也可以退还实物。
第五十四条合伙人退伙时,合伙企业财产少于合伙企业债务的,退伙人应当依照本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分担亏损。
(附第三十三条合伙企业的利润分配、亏损分担,按照合伙协议的约定办理;合伙协议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由合伙人协商决定;协商不成的,由合伙人按照实缴出资比例分配、分担;无法确定出资比例的,由合伙人平均分配、分担。)

D. 合伙人退伙的,其财产份额如何结算

合伙人退伙的,按以下原则处理财产:

合伙人退伙的,其他合伙人应当与该退伙人按照退伙时的合伙企业的财产状况进行结算,退还退伙人的财产份额。退伙时有未了结的合伙企业事务的,待了结后进行结算。

退伙人在合伙企业中财产份额的退还办法,由合伙协议约定或者由全体合伙人决定,可以退还货币,也可以退还实物。

退伙人对其已发生的合伙企业债务,与其他合伙人承担连带责任。

合伙人退伙时,合伙企业财产少于合伙企业债务的,退伙人应当按照合伙协议约定的比例分担;合伙协议未约定亏损分担比例的,由各合伙人平均分担。

E. 公司法对回购的规定

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股份。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减少公司注册资本;
(二)与持有本公司股份的其他公司合并;
(三)将股份奖励给本公司职工;
(四)股东因对股东大会作出的公司合并、分立决议持异议,要求公司收购其股份的。

以前主要是减资、合并的情形可以回购,现在,回购的条件增加了,特别是股权奖励回购,这为公司实行期股期权等股权奖励机制提供了法律保障。

F. 财产纠纷问题

1、这个肯定是不算数的;
2、你直接让他儿子转告他爸一声不就行了吗,如果他爸不愿意出费用的话,那么你就有理由找他说说,钱是给父母花的不是给自己花的,作为儿女应当出的;
3、如果你弟弟还是不愿意出的话,那完全就有你自己承担也没什么的。

G. 份额明确情形:是离婚后财产纠纷还是共有权分割纠纷

基本案情
彭某和陈某于200年4月登记结婚,2009年共同申购经济适用房一套。2014年11月,双方经法院调解离婚。离婚时,双方所购买的经济适用房尚未取得房产证,无法确定价值进行折价分割。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法院出具的民事调解书载明,该经济适用房由双方按份共有,双方各享有50%产权份额。
2017年7月,陈某将该房的不动产权证登记在自己名下。不久以后,彭某提出分割,双方协商不成,遂向法院起诉,要求将该经济适用房按双方各50%比例进行分割。

分歧争议
本案中,就案由的确定及由此产生的管辖权,即彭某的诉请的法律基础、应向哪家法院提起诉讼产生了争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的决定》,本案可能涉及案由分别为如下两个:1.离婚后财产纠纷,属于婚姻家庭纠纷;2.共有物分割纠纷,属于所有权纠纷中的共有纠纷。前者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后者则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
针对案由确定以及管辖问题,出现了下述两种意见:
一种观点认为,彭某和陈某有着离异夫妻这一特殊身份,且诉争房产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购买,系夫妻共同财产,而离婚时双方未能就该房产分割完毕。现在再起纠纷,应当为婚姻家庭纠纷中的离婚后财产纠纷,系一般管辖即原告就被告原则,应由被告陈某的住所地法院管辖。
另一种观点认为,诉争房产已经由法院在彭某和陈某的离婚纠纷的民事调解书中明确约定,由双方各占50%的份额,应视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完毕,该房产已处于共有状态。现由于当事人对共有物分割产生了争议,应当属于所有权纠纷中共有物分割纠纷,系专属管辖,应由该不动产所在地即诉争房屋所在地法院专属管辖。

法律评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本案当属共有物分割纠纷。具体理由分析如下:
离婚后财产纠纷是指当事人在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解除婚姻关系后,将夫妻共同财产划分为各自的个人财产而产生的纠纷。审判实践中,离婚后财产纠纷基本上有两类:一类系协议或诉讼离婚后,对当时未分配、遗漏或者新发现的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配产生的诉讼;另一类系在协议离婚(在民政局登记)后,对离婚协议中财产的约定不履行、约定有歧义,或认为约定时存在受胁迫的情况,要求变更或撤销,产生了纠纷而提起诉讼。
显然,本案的争议均不符合以上两类情况。诉争房产在离婚诉讼中已经一并处理,明确了各自所占份额,权属清晰。虽因离婚时未取得房产证,无法确定房产价值,导致未能折价归并,但就财产份额而言,并无再次处理的空间。
从法律适用的角度来看,对于离婚后财产纠纷应当适用《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在处理时需本着照顾子女和女方利益的原则。本案中,诉争房产已在审理原、被告离婚纠纷时予以处理,也没有适用《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空间。本案诉争房屋权属是明确的,现共有人之间因为对共有物分割产生争议而引发了纠纷,应当确定为共有物分割纠纷。原、被告之间虽然曾为夫妻关系,但曾经的特定身份并不会改变双方对诉争房屋的共有性质。原、被告对于该房屋的共有与普通按份共有并无本质区别,更何况司法实践中按份共有人之间多半存在着特定的身份关系。
明确了案由之后,再来看一看管辖的确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28条,不动产纠纷是指因不动产的权利确认、分割、相邻关系等引起的物权纠纷。根据《民事诉讼法》第33条规定,不动产纠纷系专属管辖,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故本案若为共有物分割纠纷,则应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专属管辖。
关于实体处理的法律适用问题,共有物分割纠纷应优先适用物权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物权法》第100条规定,共有人可以协商确定分割方式。达不成协议,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可以分割并且不会因分割减损价值的,应当对实物予以分割;难以分割或者因分割会减损价值的,应当对折价或者拍卖、变卖取得的价款予以分割;第101条规定,按份共有人可以转让其享有的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份额。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的权利。可见,适用《物权法》才能解决本案纠纷。
另外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厘清本案的法律关系,正确确定本案的案由和适用的法律,从而引导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在司法实践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H. 合伙人的合伙全部财产份额被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当然退伙吗

问:合伙人的合伙全部财产份额被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当然退伙吗?

答:君同法律在线咨询为您解答

强制执行阶段,执行法官会调查被执行人的财产情况,一般只会调查房产车辆和银行账户,如果查不到财产,法官会通知申请人要求提供财产线索,申请人不提供的,法官会发中止强制执行的裁定书,之后申请人提供财产线索才会恢复强制执行。n申请人在执行阶段,应当积极调查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法官调查的范围很有限,申请人调查发现的财产线索,告知执行法官,执行案件才能尽早结案。n

I. 关于强制执行合伙人财产份额的问题

其他合伙人可以不同意该债权人成为合伙企业的合伙人,直接把债务人在合伙企业中欧冠的财产份额以货币的方式补偿给他即可。

J. 退伙后合伙财产份额如何结算

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第五十二条、第五十四条
合伙人退伙的,在按照退伙时的生产经营和财产状况进行必要的结算后,根据以下两种情况对其财产进行处理和退还:
合伙人退伙的,其他合伙人应当与该退伙人按照退伙时的合伙企业的财产状况进行结算,退还退伙人的财产份额。退伙时有未了结的合伙企业事务的,待了结后进行结算。退伙时,经结算,企业的现实财产少于原始出资的,按现实财产折算的份额返还退伙人;企业经营持平的,将原始出资财产返还退伙人;企业经营有盈利的,要连同退伙人原始出资和应分得的收益一起返还退伙人。
合伙人退伙时,合伙企业财产少于合伙企业债务的,由合伙人依照合伙协议约定的比例分配和分担债务;合伙协议未约定亏损分担比例的,由各合伙人平均分配和分担。经结算,合伙企业财产少于合伙企业承担的债务的,退伙人应当按合伙协议规定的亏损分担办法和比例,以自己的其他财产来抵补亏损分到自己名下的份额。
此外,退伙人对其退伙前已发生的合伙企业债务,与其他合伙人承担连带责任。即退伙人在依协议清退财产或承担债务份额后,合伙企业分担给某一合伙人的债务份额,该合伙人无力承担,而该合伙企业的财产也不足以偿付这种债务时,已退伙合伙人还必须与合伙企业的其他合伙人连带承担偿付责任,因为这种债务发生于退伙之前,而且退伙人当时对企业的全部债务承担的是无限连带责任。

阅读全文

与财产份额回购纠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力qc成果发布ppt 浏览:407
沙雕发明博主 浏览: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浏览:977
网络侵犯著作权报案 浏览:734
税务报到期限 浏览:6
怎样查询银行卡有效期 浏览:19
浙江省温州市工商局企业查询 浏览:592
马鞍山全套多少钱 浏览:568
艾丁顿发明了什么 浏览:651
希腊谁创造了人类 浏览:415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66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案 浏览:752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总结 浏览:490
郴州学府世家纠纷 浏览:197
马鞍山ok论坛怎么删除帖子 浏览:242
马鞍山恒生阳光集团 浏览:235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