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诉讼竟合如有一种侵权行为可否以两种方式起诉
一般就是违约与侵权竞合。当事人只能选择一种方式起诉,如选择违约就不能以侵权提起诉讼,反之亦然。
同一行为,既表现为违约行为,也表现为侵权行为,因违约行为和侵权行为都是应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的违法行为,所以行为人既可承担违约责任,也可承担侵权责任。这种情况,学理上称为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竞合。依照法律规定,不法行为人一般仅就其中之一承担民事法律责任。
发生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竞合,首先责任人和权利人之间存在合同关系,是在合同履行中,因一方当事人的违约行为侵害了对方人身权或财产权。如果当事人之间不存在合同关系,则发生侵权责任而不发生违约责任,不存在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竞合。其次,在存有合同关系情况下,当事人一方违约、侵害了对方人身权益或财产权益,被侵害的权益须有其他法律法规予以调整和规范,若无其他法律法规予以调整和规范,则仅发生违约责任而不发生侵权责任,不存在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竞合。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引起人身权利或财产权利受到侵害的违约行为,若同时也符合侵权行为特征,权利人既可依据合同及《合同法》追究对方当事人的违约责任,也可以依据合同和其他法律法规而直接追究对方当事人的侵权责任。这种存在权利人有两种可供选择的情况,在学理上称为权利的竞合。
在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竞合的情况下或者说在权利出现竞合的情况下,法律规定一般只允许权利人选择一种请求权来实施权利救济。而且这一选择权仅属权利人所有,被告或人民法院均无选择权。
《合同法》第122条规定:“因一方当事人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
本条规定既是在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出现竞合的情况下,权利人实施权利救济时行使请求权选择的法律依据。
《合同法》第122条规定了在发生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竞合情况下,权利人在实施权利救济时享有选择权,要求权利人只能在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间择其一而选。因此,权利人在诉前作出恰当的选择至为重要。
不告不理是民事诉讼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因此,权利人应当在起诉前恰当地作出选择,以期使合法权益得到充分的保护。
诉前选择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应着重考虑诉讼时效。如合同违约之诉,诉讼时效一般为两年。而人身受到伤害的侵权赔偿之诉,诉讼时效为一年。
2、应着重考虑管辖法院。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或合同约定的人民法院管辖;因侵权损害提起的侵权之诉由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或侵权结果发生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3、应着重考虑索赔额。违约之诉索赔额一般为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或赔偿金,以及预期可获得的利益;侵权之诉索赔额一般以法律规定为据。如因受欺诈而发生的消费行为,可依《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1倍1的赔偿,有些侵权之诉还可以提起精神损害赔偿,但通常不包括合同预期可获得的利益。
4、应着重考虑举证责任。法律规定诉讼当事人负有对自己的主张予以举证证明的责任。在违约之诉中,权利人须举证证明对方当事人违反合同约定的事实、因违约而给自己造成损害的事实、损失的计算依据及损失的发生和对方当事人违约行为存在因果关系;在侵权之诉中,如系一般的侵权责任,权利人应举证证明对方当事人因侵权给自己造成损害的事实、损失的计算依据及该损失的发生和对方当事人的侵权行为存有因果关系。如对方的侵权责任属特殊侵权责任,则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由特殊侵权行为人承担举证责任,如医疗事故纠纷,医院承担举证责任。
5、应着重考虑对方当事人的赔偿能力。如因产品质量缺陷而引起的纠纷,违约之诉通常只能以存有合同关系的销售者为被告;而侵权之诉则可以适用《产品质量法》以销售者和生产者为共同被告,以增加受偿的可能性。
如果权利人在起诉前请求权选择不明或起诉前已选择,但起诉后又欲变更请求权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30条的规定,权利人必须在一审开庭以前提出变更请求,以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最大的保护。
⑵ 侵权之诉和违约之诉是否可以在一个诉讼中同时进行
侵权之复诉和违约之诉是不能在同制一个诉讼提起的,这两个诉讼是属于诉讼的竞合。若是这种情况下,一般的人都是起诉侵权之诉,因为侵权之诉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能获得更多的利益,但是侵权之诉的举证责任和违约之诉的举证责任是不同的,侵权之诉的举证责任主要在原告,而违约之诉只要原告提出被告有违约的话,被告就负有更多的责任,被告要举证他没有违约。
总的来说说,这两者是不能在一个诉讼同时提起的。
⑶ 土地使用权侵权纠纷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诉讼吗
不来可以,应当先调自解。
《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条规定
(一)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争议先由当事人协商解决。
(二)土地争议双方协商不成的,由当地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进行调解,签订权属地界协议书。
(三)协商、调解不成的,按全民所有制单位之间、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全民所有制单位和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争议,由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做出处理决定。如属个人之间、个人与全民所有制单位和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的土地使用权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区、县级人民政府做出处理决定。先由当地土地主管部门行政调处。当事人对行政调处不服时,才能按规定依照司法程序解决。未经行政调处的法院不予受理。
(七)当事人对有关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条规定,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⑷ 专利独占使用权人可以作为原告起诉吗
《专利法来》第六十条之规定“对未经自专利权人许可, 实施其专利的侵权行为, 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请求专利管理机关进行处理, 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独占许可和排他许可的被许可人有独立的起诉权;一般许可的被许可人,在许可合同对起诉权没有特殊约定的情况下,没有独立起诉的资格。参见 http://m.findlaw.cn/info/chanquan/zhuanli/zlflw/4708.html
⑸ 侵权责任中,侵权人是否可以通过“确认之诉”的方式,由法院确定侵权人的侵权责任
可以。
但一般人打侵权之诉都是为了一定的目的,比如获得赔偿、比如要对方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故侵权之诉多为给付之诉。
但法院奉行不告不理原则,当事人若仅仅起诉确认侵权事实,法院也会允许。
⑹ 什么是侵权之诉
以侵权为诉讼标的诉就是侵权之诉。
如侵犯人身权、财产权、知识产权等之类的诉。
侵权主张针对一个绝对权进行的。
⑺ 土地使用权侵权纠纷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诉讼吗
实际工作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处理办法,首先是村、镇调解,再到县农内村容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仲裁,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的,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这时人民法院就会受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你申请仲裁时是免费的,并且都是了解农村情况的人员组成,对维护你的合法权益是有好处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一条下列涉及农村土地承包民事纠纷,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一)承包合同纠纷;(二)承包经营权侵权纠纷;(三)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四)承包地征收补偿费用分配纠纷;(五)承包经营权继承纠纷。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因未实际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解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就用于分配的土地补偿费数额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你对照你的纠纷案件,是不是属于法院受理的范围。
⑻ 关于侵权之诉的赔偿范围
你好,我现在回答你的问题:《合同法》第122条规定:“因一方当事人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这就是违约与侵权责任竞合,当事人可以选择其一进行诉讼,正如唐律所说,选择违约或是侵权之诉,都包括了财产和人身损害赔偿,而要求精神损害赔偿只有侵权之诉才有。但诉前选择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应着重考虑诉讼时效。如合同违约之诉,诉讼时效一般为两年。而人身受到伤害的侵权赔偿之诉,诉讼时效为一年。
2、应着重考虑管辖法院。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或合同约定的人民法院管辖;因侵权损害提起的侵权之诉由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或侵权结果发生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3、应着重考虑索赔额。违约之诉索赔额一般为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或赔偿金,以及预期可获得的利益;侵权之诉索赔额一般以法律规定为据。如因受欺诈而发生的消费行为,可依《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1倍1的赔偿,有些侵权之诉还可以提起精神损害赔偿,但通常不包括合同预期可获得的利益。
4、应着重考虑举证责任。法律规定诉讼当事人负有对自己的主张予以举证证明的责任。在违约之诉中,权利人须举证证明对方当事人违反合同约定的事实、因违约而给自己造成损害的事实、损失的计算依据及损失的发生和对方当事人违约行为存在因果关系;在侵权之诉中,如系一般的侵权责任,权利人应举证证明对方当事人因侵权给自己造成损害的事实、损失的计算依据及该损失的发生和对方当事人的侵权行为存有因果关系。如对方的侵权责任属特殊侵权责任,则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由特殊侵权行为人承担举证责任,如医疗事故纠纷,医院承担举证责任。
5、应着重考虑对方当事人的赔偿能力。如因产品质量缺陷而引起的纠纷,违约之诉通常只能以存有合同关系的销售者为被告;而侵权之诉则可以适用《产品质量法》以销售者和生产者为共同被告,以增加受偿的可能性。
如果权利人在起诉前请求权选择不明或起诉前已选择,但起诉后又欲变更请求权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30条的规定,权利人必须在一审开庭以前提出变更请求,以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最大的保护。
⑼ 一个个案,既可以提起合同之诉,又可以提起侵权之诉,
“一事”之“事”,我认为应作为“事实”讲。
你前面的例子内容讲的好像不太清楚。因此举最简单的一个例子,说明你问的问题:
市民坐公交车,买票上车到站下车。这样某市民甲上车交钱买票,与公交公司是合同关系。途中,因为司机驾驶不当,致使甲严重摔伤,造成损失。
根据《合同法》规定,甲可以选择按照《合同法》规定,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其经济损失。违反什么约,就是安全运送之约,造成何种损失,即医疗费、误工费、伙食补助费、伤残赔偿金等等。
同样,甲可以选择按照《民法通则》规定,以公交公司侵害其人身权,造成损失为由起诉。要求其承担医疗费、误工费、伙食补助费、伤残赔偿金,精神抚慰金等等。因为其违约行为造成了甲的身体伤害,侵害其身体健康权。
“事”即是甲乘车被撞伤这一“事实”。因此,乘客甲不能就其乘车受伤造成损害的事实,既要求公交公司承担违约责任,又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提起两个诉讼。但是,两相比较,选择何种之诉,对于当事人来讲是有差异的。
比如:1、合同具有相对性,如果提起合同违约之诉,就不能再起诉他人,比如与公交车相撞的其他车主,而侵权之诉则可以,因为对方有过错;2、举证责任不同,因为合同之诉只要合同相对方违约,即便是因为第三方原因,只要举出对方违约情事,就可要求其承担责任;侵权不同,侵权之诉需要举证损害事实存在,对方过错,过错与侵权之间的因果关系(特殊侵权除外);3、可选择的责任不同,违约不可诉精神抚慰金,仅限于实际损失;侵权则可以要求对方承担精神损害的赔偿,即抚慰金;4、合同之诉,具有无因性,不考虑过错对于赔偿的折抵,而侵权之诉,对方过错,可以减轻另一方的责任,按照过错大小承担民事责任。
因此,可选择之诉的主动权,在于受损害方,这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法律依据,使受侵害的权利获得最大的维护。
附参考:
《合同法》
第一百二十二条 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
⑽ 侵权之诉只能由本人提起诉讼么
侵权之诉不是只能由本人提起诉讼的。
在正常情况下,发生侵权行为的,被侵权的本人回应以自己的答名义向法院提起侵权之诉(在被侵权的本人属于被监护人的情况下,由监护人作为本人的法定代理人,以本人名义起诉,本质上仍属于本人提起诉讼)。
但是,如果被侵权的本人已经死亡的,则应由本人的权利继受人(一般情况下为法定第一顺序继承人)直接以自己有名义起诉,而不是以被侵权的本人名义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