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禮縣有多好
禮縣
開放分類: 地理、甘肅、農業、行政區劃
禮縣地處甘肅省東南部隴南山區,長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漢水上游,東鄰天水、西和,西接宕昌、岷縣,南連武都,北與武山、甘谷接壤。全縣總面積4299.92平方公里,共轄2鎮34個鄉,總人口10.35萬戶,50.13萬人。禮縣深居內陸,為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境內海拔最高3312米,最低1080米,平均氣溫9.9℃,年均降雨量488.2毫米,全年日照1968.1小時,無霜期183天。
禮縣有著悠久的歷史。這里,不僅是先秦文化的發祥地,而且是黃河仰韶文化和長江巴蜀文化的交匯點,更是歷史上的兵家必爭之地。 在這片古老神奇而充滿希望的土地上,既有先秦十二公揚鞭躍馬,馳騁千里,瞰視中原,橫掃六國,完成霸業的遺址,也有諸葛亮六齣祁山,揮師北上,屯兵伐魏,鞠躬盡瘁,光復漢室的足跡,並且還是東漢詞賦家趙壹、五代詩人王仁裕、元代重臣趙世延、明禮部尚書蒙克新的故里。在6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無時不閃耀著鍾靈毓秀,人傑地靈的斑讕光彩。
禮縣全縣轄2鎮34鄉,向積4299.92平人公里,總人日50.33萬人。本要產小麥、玉米、洋芋、大豆等糧食作物和蘋果、花椒、核挑等經濟林果,是全國32個優質水果基地縣之一。境內有各種葯用動植物5 3 4種,素有「隴南葯鄉」之稱,被譽為「五朵金花」的大黃、紅芪、當歸、黨參、半夏等中葯材遠近聞名,尤其是「雙鹿牌」大黃遠銷海內外,年出口量約佔全國的一半,海外稱「中國銓黃」。全縣有森林面積75.9萬畝,大然草場144.4萬由,發展畜牧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歷史悠久的鹽官騾馬市場聞名西北。
禮縣轄4個鎮、24個鄉、1個民族鄉:城關鎮、鹽官鎮、石橋鎮、白河鎮、寬川鄉、永興鄉、祁山鄉、馬河鄉、紅河鄉、永坪鄉、固城鄉、崖城鄉、羅壩鄉、湫山鄉、洮坪鄉、上坪鄉、江口鄉、雷王鄉、龍林鄉、中壩鄉、白關堡回族鄉、沙金鄉、橋頭鄉、草坪鄉、雷壩鄉、王壩鄉、肖良鄉、三峪鄉、灘坪鄉。
礦產和水力資源豐富。西南部有鉛、鋅、銅、金、冰洲石等IO多種礦藏,其中黃金藏量最為豐富,現已探明儲量27.8噸,遠景儲量在100噸以上;境內河流、地下水資批豐富,開發前景廣闊。
縣城距隴海線天水火車站98公軍,距洛門火車站83公里,公路狀況良好,通訊設施完善,各種電信服務齊全。
禮縣歷史悠久,人文景觀豐富,旅遊業獨具特色。明成化九年始置禮縣,殷末,周時是秦人的發祥地;先秦文化的重要發掘,將以無窮的魁力吸引眾多遊人訪古尋幽。
以禮名縣雖為時較晚,但其地卻開發很早,歷史相當悠久。
石橋鄉高寺頭仰韶文化遺址,1964年出土了人首器形蓋,1986年又出土了石、陶、骨器多件,經測定系距今5000多年前氏族公社時期用物。夏商時期,地屬雍州。大禹「蟠冢導漾」,導的就是流經禮縣的西漢水。周朝時期,周孝王「邑非子於秦」之前,秦人的發祥地西垂(西犬丘)就在縣東北的永興一帶(近年發現的秦公墓為證)。「非子邑秦」後,雖然秦都邑短時間的遷到了今清水縣境內的秦亭,但很快秦庄公又將都邑迂迴西垂,「居其故西犬丘」。中經襄公,直至文公時秦都才由西垂遷到湃渭之會。秦昭襄王時隴西郡,轄禮縣一部分地域。秦朝時,地域東北部屬隴西郡西縣,西南部仍為氐羌人所居,尚未置郡縣。西漢時,地域東北部屬涼州刺史部隴西郡西縣,西南部屬益州刺史部武都郡、嘉陵道和隴西郡羌道,王莽改西縣為西治。東漢時,東北部屬涼州刺史部漢陽郡西縣,西南部屬武都郡武都縣及羌道。三國時,東北部屬秦州漢陽郡西縣隸於魏,西南部屬武都郡武都縣隸於蜀。晉時,東北部屬秦州天水郡始昌縣(晉改西縣曰始昌),西南部屬武都郡武都縣,仇池國(296—322)時期,全部地域屬仇池國。前趙(304—329)、後趙(319—351)、前涼(314—376)、前秦(351—394)、後秦(384—417)時期,這幾個地方割據政權或全部或部分,或較長時間或短暫地佔據過本縣地域,在此期間,東北部均稱天水郡始昌縣,西南部均稱仇池郡。前涼時曾在東北部置西城校尉。西秦(385—431)時,東北部屬秦州漢陽郡陽廉縣,西南部分屬仇池郡及白馬郡。北魏時,紅河、鹽宮一帶分屬秦州漢陽郡的陽廉、黃瓜二縣,永興、平泉一帶分屬南秦州天水郡的水南、平泉、平原三縣,城關地區屬南秦州。漢陽郡的蘭倉、谷泉二縣,江口以下地區分屬南秦州仇池郡的階陵、倉泉二縣。西魏時,鹽官以東地區仍屬秦州天水郡陽廉、黃瓜二縣,永興、城關地區分屬成州漢陽郡的水南、漢陽二縣,西南部地區分屬成州潭水郡的潭水、甘若、武定、相山四縣及成州仇池郡的階陵、倉泉二縣。北周時,鹽官以東屬黃瓜縣(陽廉省),永興、城關地區屬成州仇池郡漢陽縣,西南部地區屬成州仇池郡的潭水、上祿二縣。唐時,東北部先屬山南西道成州的漢源、長道二縣,後屬隴右道秦州長道縣,西南部分屬隴右道成州上祿縣及宕州良恭縣。鹽官城曾為黨項馬邑州治所,隸於秦州都督府。五代的岐、唐、晉、周時,東北部屬隴右道秦州天雄、雄武節度使所轄的長道縣,西南部沒於吐蕃。五代漢時全縣地域沒於吐蕃。北宋時,東北部屬長道縣,西南部屬大潭縣,兩縣先屬秦鳳路之秦州,後改屬岷州。南宋時,仍為長道、大潭兩縣地,但改屬利州西路的西和州所轄,鹽官以東地域屬天水軍(州級建制,治所在今天水鎮)轄治。元朝時,東北部的長道縣地域並人西和州,而於今城關鎮別置「禮店、文州蒙古漢軍西番軍民元帥府」,下轄「禮店、文州蒙古漢軍西番軍民上千戶所」及「禮店、文州蒙古軍民奧魯干戶所」;「元帥府」負責西和州、武階、文州地區的軍民安全,「上千戶所」則僅統攝今城關及西南部地域的軍民。明初承元制,洪武四年(1371)置「禮店守御千戶所」,隸岷州衛,屬陝西都司,洪武十五年(1382)改隸秦州衛,屬仍舊。成化九年(1472)割秦州19里置禮縣,屬鞏昌府所領的秦州管轄,原「千戶所」與縣並存不廢。清朝時,順治十六年(1659)裁撤衛所十百戶,將鞏昌衛、文縣所、西固所歸並禮縣統轄,屬鞏昌府。雍正六年(1727)改屬秦州。中華民國時,民國2年(1913)袁世凱令各州府改道,禮縣屬隴南道,旋改渭川道。民國16年(1927)道廢,縣直屬於省。民國25年(1936)蔣介石令甘肅全省設七個行政專員公署,禮縣屬第四區(天水)專署領轄。1949年8月17日禮縣解放,隸武都專區,1955年10月劃歸天水專區,1985年7月又劃歸隴南地區。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
2. 禮縣在那個省
禮縣
開放分類: 地理、甘肅、農業、行政區劃
禮縣地處甘肅省東南部隴南山區,長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漢水上游,東鄰天水、西和,西接宕昌、岷縣,南連武都,北與武山、甘谷接壤。全縣總面積4299.92平方公里,共轄2鎮34個鄉,總人口10.35萬戶,50.13萬人。禮縣深居內陸,為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境內海拔最高3312米,最低1080米,平均氣溫9.9℃,年均降雨量488.2毫米,全年日照1968.1小時,無霜期183天。
禮縣有著悠久的歷史。這里,不僅是先秦文化的發祥地,而且是黃河仰韶文化和長江巴蜀文化的交匯點,更是歷史上的兵家必爭之地。 在這片古老神奇而充滿希望的土地上,既有先秦十二公揚鞭躍馬,馳騁千里,瞰視中原,橫掃六國,完成霸業的遺址,也有諸葛亮六齣祁山,揮師北上,屯兵伐魏,鞠躬盡瘁,光復漢室的足跡,並且還是東漢詞賦家趙壹、五代詩人王仁裕、元代重臣趙世延、明禮部尚書蒙克新的故里。在6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無時不閃耀著鍾靈毓秀,人傑地靈的斑讕光彩。
禮縣全縣轄2鎮34鄉,向積4299.92平人公里,總人日50.33萬人。本要產小麥、玉米、洋芋、大豆等糧食作物和蘋果、花椒、核挑等經濟林果,是全國32個優質水果基地縣之一。境內有各種葯用動植物5 3 4種,素有「隴南葯鄉」之稱,被譽為「五朵金花」的大黃、紅芪、當歸、黨參、半夏等中葯材遠近聞名,尤其是「雙鹿牌」大黃遠銷海內外,年出口量約佔全國的一半,海外稱「中國銓黃」。全縣有森林面積75.9萬畝,大然草場144.4萬由,發展畜牧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歷史悠久的鹽官騾馬市場聞名西北。
禮縣轄4個鎮、24個鄉、1個民族鄉:城關鎮、鹽官鎮、石橋鎮、白河鎮、寬川鄉、永興鄉、祁山鄉、馬河鄉、紅河鄉、永坪鄉、固城鄉、崖城鄉、羅壩鄉、湫山鄉、洮坪鄉、上坪鄉、江口鄉、雷王鄉、龍林鄉、中壩鄉、白關堡回族鄉、沙金鄉、橋頭鄉、草坪鄉、雷壩鄉、王壩鄉、肖良鄉、三峪鄉、灘坪鄉。
礦產和水力資源豐富。西南部有鉛、鋅、銅、金、冰洲石等IO多種礦藏,其中黃金藏量最為豐富,現已探明儲量27.8噸,遠景儲量在100噸以上;境內河流、地下水資批豐富,開發前景廣闊。
縣城距隴海線天水火車站98公軍,距洛門火車站83公里,公路狀況良好,通訊設施完善,各種電信服務齊全。
禮縣歷史悠久,人文景觀豐富,旅遊業獨具特色。明成化九年始置禮縣,殷末,周時是秦人的發祥地;先秦文化的重要發掘,將以無窮的魁力吸引眾多遊人訪古尋幽。
以禮名縣雖為時較晚,但其地卻開發很早,歷史相當悠久。
石橋鄉高寺頭仰韶文化遺址,1964年出土了人首器形蓋,1986年又出土了石、陶、骨器多件,經測定系距今5000多年前氏族公社時期用物。夏商時期,地屬雍州。大禹「蟠冢導漾」,導的就是流經禮縣的西漢水。周朝時期,周孝王「邑非子於秦」之前,秦人的發祥地西垂(西犬丘)就在縣東北的永興一帶(近年發現的秦公墓為證)。「非子邑秦」後,雖然秦都邑短時間的遷到了今清水縣境內的秦亭,但很快秦庄公又將都邑迂迴西垂,「居其故西犬丘」。中經襄公,直至文公時秦都才由西垂遷到湃渭之會。秦昭襄王時隴西郡,轄禮縣一部分地域。秦朝時,地域東北部屬隴西郡西縣,西南部仍為氐羌人所居,尚未置郡縣。西漢時,地域東北部屬涼州刺史部隴西郡西縣,西南部屬益州刺史部武都郡、嘉陵道和隴西郡羌道,王莽改西縣為西治。東漢時,東北部屬涼州刺史部漢陽郡西縣,西南部屬武都郡武都縣及羌道。三國時,東北部屬秦州漢陽郡西縣隸於魏,西南部屬武都郡武都縣隸於蜀。晉時,東北部屬秦州天水郡始昌縣(晉改西縣曰始昌),西南部屬武都郡武都縣,仇池國(296—322)時期,全部地域屬仇池國。前趙(304—329)、後趙(319—351)、前涼(314—376)、前秦(351—394)、後秦(384—417)時期,這幾個地方割據政權或全部或部分,或較長時間或短暫地佔據過本縣地域,在此期間,東北部均稱天水郡始昌縣,西南部均稱仇池郡。前涼時曾在東北部置西城校尉。西秦(385—431)時,東北部屬秦州漢陽郡陽廉縣,西南部分屬仇池郡及白馬郡。北魏時,紅河、鹽宮一帶分屬秦州漢陽郡的陽廉、黃瓜二縣,永興、平泉一帶分屬南秦州天水郡的水南、平泉、平原三縣,城關地區屬南秦州。漢陽郡的蘭倉、谷泉二縣,江口以下地區分屬南秦州仇池郡的階陵、倉泉二縣。西魏時,鹽官以東地區仍屬秦州天水郡陽廉、黃瓜二縣,永興、城關地區分屬成州漢陽郡的水南、漢陽二縣,西南部地區分屬成州潭水郡的潭水、甘若、武定、相山四縣及成州仇池郡的階陵、倉泉二縣。北周時,鹽官以東屬黃瓜縣(陽廉省),永興、城關地區屬成州仇池郡漢陽縣,西南部地區屬成州仇池郡的潭水、上祿二縣。唐時,東北部先屬山南西道成州的漢源、長道二縣,後屬隴右道秦州長道縣,西南部分屬隴右道成州上祿縣及宕州良恭縣。鹽官城曾為黨項馬邑州治所,隸於秦州都督府。五代的岐、唐、晉、周時,東北部屬隴右道秦州天雄、雄武節度使所轄的長道縣,西南部沒於吐蕃。五代漢時全縣地域沒於吐蕃。北宋時,東北部屬長道縣,西南部屬大潭縣,兩縣先屬秦鳳路之秦州,後改屬岷州。南宋時,仍為長道、大潭兩縣地,但改屬利州西路的西和州所轄,鹽官以東地域屬天水軍(州級建制,治所在今天水鎮)轄治。元朝時,東北部的長道縣地域並人西和州,而於今城關鎮別置「禮店、文州蒙古漢軍西番軍民元帥府」,下轄「禮店、文州蒙古漢軍西番軍民上千戶所」及「禮店、文州蒙古軍民奧魯干戶所」;「元帥府」負責西和州、武階、文州地區的軍民安全,「上千戶所」則僅統攝今城關及西南部地域的軍民。明初承元制,洪武四年(1371)置「禮店守御千戶所」,隸岷州衛,屬陝西都司,洪武十五年(1382)改隸秦州衛,屬仍舊。成化九年(1472)割秦州19里置禮縣,屬鞏昌府所領的秦州管轄,原「千戶所」與縣並存不廢。清朝時,順治十六年(1659)裁撤衛所十百戶,將鞏昌衛、文縣所、西固所歸並禮縣統轄,屬鞏昌府。雍正六年(1727)改屬秦州。中華民國時,民國2年(1913)袁世凱令各州府改道,禮縣屬隴南道,旋改渭川道。民國16年(1927)道廢,縣直屬於省。民國25年(1936)蔣介石令甘肅全省設七個行政專員公署,禮縣屬第四區(天水)專署領轄。1949年8月17日禮縣解放,隸武都專區,1955年10月劃歸天水專區,1985年7月又劃歸隴南地區。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
3. 烏海到禮縣
烏海到禮縣路程遠,下載一個網路地圖吧,直接導航去這樣還准確率高。
4. 海口美蘭機場到瓊海市嘉積鎮新海路1號兆南山水匯園小區乘計程車需要多少錢
網路地圖顯示97公里,手機網路地圖推薦打車295元,直覺虛高哦。190幫您搞掂
5. 禮縣車輛過戶能辦理嗎
在禮縣本地車管所登記車牌的車輛,就可在禮縣車管所申請辦理過戶手續。
辦理過戶手續,雙方當事人應當一起到車輛登記車牌城市禮縣所屬車管所申請辦理車輛過戶,再由受讓方到車輛落戶城市車管所辦理落戶上牌手續。
辦理機動車過戶手續時,需要車輛到場,車輛手續證件齊全,車輛違章和事故處理完畢,車檢合格。需要雙方當事人出示身份證,如果是異地戶籍,還需要當事人出示在本地的居住證。
參考資料:
《機動車登記規定》:
第十三條 機動車所有人的住所遷出車輛管理所管轄區域的,車輛管理所應當自受理之日起三日內,在機動車登記證書上簽注變更事項,收回號牌、行駛證,核發有效期為三十日的臨時行駛車號牌,將機動車檔案交機動車所有人。機動車所有人應當在臨時行駛車號牌的有效期限內到住所地車輛管理所申請機動車轉入。
申請機動車轉入的,機動車所有人應當填寫申請表,提交身份證明、機動車登記證書、機動車檔案,並交驗機動車。機動車在轉入時已超過檢驗有效期的,應當在轉入地進行安全技術檢驗並提交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合格證明和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憑證。車輛管理所應當自受理之日起三日內,確認機動車,核對車輛識別代號拓印膜,審查相關證明、憑證和機動車檔案,在機動車登記證書上簽注轉入信息,核發號牌、行駛證和檢驗合格標志。
第十八條 已注冊登記的機動車所有權發生轉移的,現機動車所有人應當自機動車交付之日起三十日內向登記地車輛管理所申請轉移登記。
機動車所有人申請轉移登記前,應當將涉及該車的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和交通事故處理完畢。
第十九條 申請轉移登記的,現機動車所有人應當填寫申請表,交驗機動車,並提交以下證明、憑證:
(一)現機動車所有人的身份證明;
(二)機動車所有權轉移的證明、憑證;
(三)機動車登記證書;
(四)機動車行駛證;
(五)屬於海關監管的機動車,還應當提交《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監管車輛解除監管證明書》或者海關批準的轉讓證明;
(六)屬於超過檢驗有效期的機動車,還應當提交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合格證明和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憑證。
現機動車所有人住所在車輛管理所管轄區域內的,車輛管理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一日內,確認機動車,核對車輛識別代號拓印膜,審查提交的證明、憑證,收回號牌、行駛證,確定新的機動車號牌號碼,在機動車登記證書上簽注轉移事項,重新核發號牌、行駛證和檢驗合格標志。
現機動車所有人住所不在車輛管理所管轄區域內的,車輛管理所應當按照本規定第十三條的規定辦理。
第六十四條 本規定下列用語的含義:
(四)身份證明是指:
3.居民的身份證明,是《居民身份證》或者《臨時居民身份證》。在暫住地居住的內地居民,其身份證明是《居民身份證》或者《臨時居民身份證》,以及公安機關核發的居住、暫住證明。
6. 禮縣的風俗
禮縣是秦人的發祥地,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古老的周秦文化源遠流長,流傳著許多動人的傳說,也沿襲著許多秦人的遺俗。位於禮縣縣城東北部的紅河鄉,海拔約1600米,屬於梁峁溝壑區,紅河湖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這片熱土上。北魏為陽廉縣轄地,明朝為橫河裡,清朝為慕義里。這里四季分明,五穀豐登,瓜果飄香;她更是一個文化之鄉,人傑地靈,人才輩出,是先秦文明的搖籃,秦人頻繁活動的所在地,著名的天台山遺址就在這里。悠久的歷史造就了獨特的風土人情,「迎喜神」便是這里的一種較古老的可感文化。 喜神即吉祥神,因為人們的願望都是趨吉避凶,追求喜樂、興奮,因此就臆造出了一個喜神。民間傳說喜神原本是拜北斗星神的一個虔誠女子,修道成仙時,北斗星君詢問其所求,女子以手抿口,笑而不答,北斗星君誤以為她祈要胡須,就賜了她長須,因為她笑時呈喜像而封為喜神,因有長須,不再讓凡人看到她的形象,從此喜神專司喜慶,卻不顯神形。所以,喜神最大的特點是沒有具體的形象,也沒有專門的廟宇,高度抽象,但後世也有將祖先畫像或商紂王視為喜神進行奉祀。對喜神的敬奉在各種禮俗活動中均很常見,尤其在一些較喜慶的場合中多見。然而,在紅河流域的民間習俗活動中,喜神經常為人們所奉祀,人們奉祀喜神是為了追求激勵、快樂。相傳在秦人那時,迎喜神是牽動朝野上下的全民性活動,謂之遇得喜神則能致一歲康寧。奉祀喜神還有很多講究。在正月初一的辰時,陰陽先生在家裡擺上香台,設供品祭祖宗,祭畢再叩頭,整衣冠,觀八卦,從天乾地支相配合,立於甲子旬,依據「甲己艮在東北,乙庚乾在西北,丙辛巽在西南,丁壬離在正南,戊癸坤在東南,先落四角後正南」的規矩,擇出新年喜神將要降臨的方向,再打開大門,提著大紅燈籠,攜帶香裱,一路鳴放鞭炮,徑直朝那方向走去,途中不準回頭,到具體地方後用香裱圈六六三十六步的一個方地,謂之「落腳台」,派兩個未婚男子守著。巳時,輪到本年主持的六個會長在大家平時聚集的村口敲鑼打鼓,人們就會穿著得體的新衣,戴著禦寒的暖帽,踏著白茫茫的積雪從四面八方趕來,有的騎著棗紅馬,有的牽著老毛驢,有的趕著羊,還有的拉著牛,小孩子抱著自家的貓或鴿子,身後跟著看門狗,甚至有的老太婆趕著大母豬也來湊熱鬧,與以往不同的是小孩子和這些牲畜頭上都帶著紙扇紅花,特別是馬驢牛這些大家畜籠頭兩旁還掛著大紅綢帶,脖子上還掛著一串銅鈴鐺,尾巴上綁著大紅花。大會長慈祥地看著大家,朝喜神方位一揮手後便端上香火盤,朝喜神降臨的方位走起,年輕人吆趕的牲口隊走在最前面,小孩老人跟在後面,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山道上像趕集一般熱鬧非凡!到達「落腳台」後人們鴉雀無聲,會長要舉行禮儀,六個會長從盤里取出豐盛的祭物,在「落腳台」上端擺一圓圈狀,與方形落腳台相對應,意在「天園地方」,之後在祭物圈內點燃三支黃臘燭,左邊的代表天神,中間的是喜神,右邊的是地神,再在喜神前燃一柱(三支)香,燒三沓神方(一種給神專用的紙錢),所有人三跪九拜,祈求風調雨順,水土滋潤,喜神袒佑,平安順利。禮畢,小孩子跑到人群外鳴放鞭炮,這時有一本命年青年男子手握關公大刀,騎著棗紅馬,按順時針方向繞村莊賓士一圈。牲畜在人的催趕下跟著他跑,第一個超過此人到達「落腳台」的可謂是奪魁者,那麼關公大刀就在奪魁者家裡穩放一年。牲畜繞村一圈後便到河裡喝水,河邊休息,人們乘此機會撿柴(取諧音「撿財」,意在招財)。如果這時有喜鵲飛來,意在當年「雙喜臨門」,更會讓人喜上眉梢。午時後,人們滿懷著對新生活的憧憬回到家。接著村中老人則拿著香、蠟、紙還要到廟里與神進行繼往開來的對話,希望能得到本村主神的德潤,讓生靈走出困境。小孩子則端上小木盤,放上香燭,挨家挨戶給新逝者和先人燒香,給長者叩頭,做為長者會講一套聖賢、忠善、仁德一類的良言,以及平安之類的祝福。當然,最後不忘了把嶄新的壓歲錢送到每個小孩子手裡。在經濟飛速發展新世紀的今天,每到春節的時候,富裕了的村民還不失時機地給心愛的拖拉機和小汽車綁上大紅花,安全有序地跟在人流後迎喜神,使原始、古老的「迎喜神」也增添了現代的意蘊。目前,「迎喜神」這一歲時節令性風俗,在禮縣文化部門的大力發掘下,已作為該縣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列入保護名錄,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人們一定會目睹這種充滿喜慶、祥和的場面!
7. 從甘肅隴南禮縣到河北省滄州市嘉華市場多少公里
甘肅隴南禮縣到河北省滄州市嘉華市場16小時26分鍾1409.5公里
途經:連霍高速、京昆高速 收費約617元
8. 禮縣新海計程車公司舉報電話
你可以向禮縣交通局舉報,
向計程車公司舉報,一般不會給予查處。
禮縣交通局
電話:0939-4421232
地址:隴南市禮縣城關中山路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