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麼樣教育寶貝尊重勞動成果和珍惜勞動成果
1、我覺得人生求樂的方法,最好莫過於尊重勞動。一切樂境,都可由勞動得來,一切苦境,都可由勞動解脫。 —— 李大釗
熱愛勞動吧。沒有一種力量能像勞動,既集體、友愛、自由的勞動的力量那樣使人成為偉大和聰明的人。
——高爾基
2、克勤於邦,克儉於家。
大意:在國家事業上要勤勞,在家庭生活上要節儉。
3、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大意:節儉,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惡中的大惡。
4、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大意:老百姓的生計在於辛勤勞作,只有勤於勞作,財物才不會匱乏。
5、儉節則昌,淫佚則亡。
大意:節儉就會昌盛,淫佚享樂就會敗亡。
6、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大意:農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鋤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長禾苗的土中。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一粒都是這樣辛苦得來。
Ⅱ 尊重教育的名言警句
一、尊重的表示,對那些富於高尚思想和有榮譽感的人有很大的力量。
出自:〔古希臘〕德謨克利特:《著作殘篇》
德謨克利特,出生在色雷斯海濱的阿布德拉的商業城市,古希臘偉大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原子唯物論學說的創始人之一(率先提出原子論(萬物由原子構成))。
二、尊敬法律、官長和最賢明的人,是適宜的。
出自:〔古希臘〕德謨克利特:《著作錢篇》
三、要想受尊敬,就得從堅持嚴格的禮拜制度到小心翼翼地系結領帶這樣的小事做起。
出自:〔法國〕雨果:《海上勞工》
維克多·雨果,法國作家,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
四、尊敬的基礎是有所選擇。尊敬一切人等於誰也不尊敬。
出自:〔法國〕司湯達:《關於反對實業家的一個新陰謀》
司湯達。原名馬里-亨利·貝爾「司湯達」(又譯斯丹達爾)是他的筆名,19世紀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代表著作為《阿爾芒斯》、《紅與黑》(1830年)、《帕爾馬修道院》(1839年)。
五、敬重的基礎是偏愛,一律敬重,等於一個人也不敬重。
Ⅲ 尊重他人勞動成果名言
1、出門在外,不論別人給你熱臉還是冷臉,都沒關系。外面的世界,尊重的是背景、而非人本身。朋友之間,不論熱臉還是冷臉,也都沒關系。真正的交情,交得是內心、而非臉色。不必過於在意人與人之間一些表面的情緒。摯交之人不需要、泛交之人用不著。"情緒"這東西,你不在乎,它就傷不到你。
2、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報答,也是對人類勞動的尊重。
3、如果說愛情使人憂心不安的話,則尊重是令人信任的;一個誠實的人是不會對人不敬的,因為,我們之所以愛一個人,是由於我們認為那個人具有我們所尊重的品質。
4、尊重那些與你抗爭的人,因為你爭的是理,不是去損毀對方的人格。——劉墉
5、不管今後要做什麼,先要學會的是做人的教養,懂得尊重他人,而且心胸要豁達,不要計較名利得失,這樣你才會快樂。
6、有一天,你會走遍世上任何一個地方。不停地走,不停地走,是對這個世界最大的尊重。而我,永遠在你的旁邊。
7、做老闆的,自己要像個老闆,下屬才會尊重你,拿你當老闆。如果你自己做得不恰當,也就別怪人家想利用你。
8、每一種愛情必有它精神的本質,一種本質鮮花怒放,另一種本質就枯萎了。肉體之愛不需要互相尊重的愛情不能貶低為單純的享樂。9、我覺得人生求樂的方法,最好莫過於尊重勞動。一切樂境,都可由勞動得來,一切苦境,都可由勞動解脫。
10、如果不能真正的了解對方,也就不可能尊重對方。
Ⅳ 以尊重為題寫尊重教育,比如尊重老師,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尊重學習等,寫50到100字的尊重教育,如
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要學會如何去尊重別人。
只要你學會了尊重別人,就會獲得別人的尊重。
不要把尊重的對象設好,我們要尊重的不單單是有權有勢的,也不一定是上司,下屬也是我們尊重的對象。
做人不要把頭放太高,多幾個朋友對自己是有好處的。有權有勢的朋友要交,但是沒權沒勢的朋友也要交。
有些忙,有權有勢的不一定能幫到你。
有些忙,沒權沒勢的也幫不到你。
做人切記不要自大,小心害人害自。不
傷害對方就是尊重對方. 比如說別人有的忌諱你不要去做。
有人不喜歡你摸他的頭,你就不要去做比如說你在做事情前考慮下會不會傷害到別人的感受,(我想利益上你還是感覺的出來的)做事多為別人考慮基本上就會尊重它 先學會怎麼尊重自己,才能學會尊重別人
1.與對方見面時,要儀表整潔,搭配得當。
2.與別人交談時,要輕聲細語,不要大聲喧嘩,那是沒有教養的表現,
3.對方說話時,注意傾聽,不打斷,少說多聽,注意言多語失。
4.對方言語中若有錯誤,不補充,不糾正。
5.不過問對方隱私,比如,年齡、婚姻等。
這是人際交往的藝術,所謂「言為心聲」,通過這些,能夠體現一個人的個人素質。
1.與對方談話時,要保持微笑,認真聽對方講話,適當地點頭示意,自己講話時,態度要誠懇、親切;聲音大小要適宜,語調要平和沉穩
2.別人講話時,不要隨便打斷他們的對話,除非很急,要先說聲抱歉
3.多用禮貌用語4.儀表要大方得體,與對方見面時要適當地化妝,表示尊重對方,如果是男的,要面部干凈,勤洗頭5.要懂得謙讓,比如坐電梯等.
Ⅳ 有關尊重教育
《中國家庭教育缺什麼》
Ⅵ 如何教孩子尊重他人 之尊重他人勞動成果
以禮服人。做好榜樣
Ⅶ 關於尊重和珍惜勞動成果
故事發生的年代距今已有好些年了,當時,經常跑藏北的人總能看見一位老獵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動,他將捕獲的大量獵物賣錢後,除了自己消費一少部分外,更多地是用來救濟那些路遇的朝聖者——那些磕著長頭去拉薩朝覲的藏家人。
老獵人一面大量殺生,一面不斷行善,風餐露宿,日子雖然艱辛卻也逍遙自在。直到有一天清晨,他從帳篷里出來,伸伸懶腰,正准備喝一碗酥油茶時,突然瞅見幾步之遙的對面草坡上站立著一隻肥肥壯壯的藏羚羊。老人眼睛一亮,迅速回到帳篷拿來獵槍,他舉槍瞄準。這時候藏羚羊也看到了老人。奇怪的是,那隻肥壯的羚羊並沒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著老人,然後沖著他前行兩步,用兩條前腿撲通一聲跪了下來,與此同時兩行清淚從它的眼裡流了下來。老獵人的心頭一軟,扣扳機的手不由得鬆了一下。因為藏區流傳著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語:「天上飛的鳥,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此時藏羚羊給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饒命了。可他是個獵手,不被藏羚羊的悲憫打動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於是老獵人雙眼一閉,扣動扳機。槍聲響起,那隻藏羚羊栽倒在地,它倒地後仍是跪卧的姿勢,眼裡的兩行淚跡也清晰地留著。
雖然老獵人成功地獵殺了藏羚羊,但他並沒有往日捕獵成功的喜悅和輕松。他感到有些蹊蹺,藏羚羊為什麼要下跪?這可是他幾十年狩獵生涯中惟一見到的一次。老獵人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近藏羚羊,隨後對藏羚羊開膛扒皮,當藏羚羊的腹腔在刀刃下被打開時,老人驚呆了,手中的屠刀當啷一聲掉在了地上……原來在藏羚羊的子宮里,靜靜地卧著一隻小藏羚羊,它已經成形,但自然是死了。這時候,老獵人終於明白了藏羚羊的身體為什麼肥肥壯壯,也終於明白了它為什麼要彎下笨重的身子向自己下跪,它是在求獵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條命呀!
當天,老獵人沒再出獵,他在山坡上挖了個坑,將那隻藏羚羊連同它那沒有出世的孩子一起掩埋了。同時埋掉的還有跟了他大半輩子的獵槍……
從此,這個老獵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了,沒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天下所有的母親,包括動物在內,都愛自己的孩子;天下所有母親的跪拜,包括動物在內,都是神聖的。我們在有感於母愛偉大的同時,是不是也感悟到了生命的珍貴、感悟到了生命——來之不易。
的確,生命來之不易。每一個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生命都寄託了父母、家人無限的希望,都飽含著母親孕育的不易與生產的艱辛,都是母親在十個月的喜悅、擔心、期盼、害怕後迎來的新的、最大的希望。能順利來到這個世界是我們的幸運,能為這個世界添一抹亮光更是我們的驕傲。我們沒有理由不尊重生命、珍愛生命,我們更沒有理由漠視生命、殘害生命!
還清楚地記得我校高九六屆有一名女生,高一第一眼見到她時,發現她的嘴唇是紫色的。顯然,這孩子的健康有問題。隨後聽說她患有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母親在生下她時就被告知「這孩子活不過18歲」。女生的父母在猝不及防、傷心痛惜之後理智地接受了現實,他們向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樣疼愛著自己的寶貝,而這個女生也很懂事、很爭氣,從不怨天尤人、自憐自艾,她勤奮好學、積極向上、孝敬父母、與人為善,她珍惜活著的每一天。但不出醫生所料,未及上到高三,她的生命就終結了。對於她的離去,盡管父母親人傷心、同學老師不舍,但大家悲痛過後,內心留下的是這個女孩兒的美好與頑強。對於她的離去,幾乎所有的人都感到內心釋然、沒有抱怨與遺憾,因為盡管她的生命很短暫,但她珍惜生命、認真過好了她所擁有的每一天。大家都覺得她沒有死,她只不過像到過人間的天使一樣重返了天堂,留給人們無盡的美好與遐想。相反,我們周圍那些不珍愛生命,因為一點坎坷與不如意就自戕、就結束自己生命的人留給父母親人的是無盡的傷痛與悲哀,留給同學朋友的是長期的恐懼與陰霾。這些人,他們的世界是灰暗的,也讓周圍人的世界變得灰暗;他們的內心有陰影,最終讓這陰影籠罩了更多的人。就在上周,土門新華印刷廠家屬院內,一名15歲花季少年從16層樓上跳了下來,他的父母悲痛欲絕、精神崩潰。面對這樣的事情我們不得不問:多大的事情能讓你放棄生命?你這是跳樓,如果沒有身亡,而是摔殘了、摔癱了、摔成植物人了,你後半生怎麼過?現在身亡了,你倒是所謂的「解脫」了,「不帶走一片雲彩」,可你想過你的父母家人沒有?你知不知道從此以後他們的天——塌了!他們將不再有歡笑和喜悅,不再有幸福與美好,他們萬念俱焚、形如枯槁。特別是到了晚年,當別人闔家團聚、盡享天倫之樂的時候,他們會怎樣?他們將在孤獨、寂寞、追悔、痛苦中度過餘生,想想這些,你忍心拋下他們不管嗎?你真的就那麼自私自我嗎?
人常說,人生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的一生難免碰到這樣那樣的困難與問題、磨難與煎熬,但只要我們以樂觀的態度面對困難、以積極的心態解決問題,只要我們多替他人想想,我們定會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定能跨過阻擋在我們面前的那道坎兒。我們要堅信山重水復之後一定會是柳暗花明,風雨過後定將有彩虹!
人的一生很長,也許你現在不出色但你將來很優秀,也許你做這件事情困難重重但做其他事情卻得心應手。只要我們堅定信念、樂觀頑強,只要我們珍惜生命、享受生命過程,我們的一生必將無怨無悔。
珍愛生命,我們不僅要珍愛自己的生命,同時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葯家鑫就是因為不尊重他人生命最終也喪失了自己的生命;周克華就是因為踐踏他人生命最終被武警擊斃;納粹分子、日本軍國主義者更是因為塗炭生靈遭人唾棄,最終被壓上了歷史的審判台。害人者終將害己的道理大家都懂,可近年來,學生中因為一句話、一件小事就報復同學、殘害同學的事情還是時不時發生,讓人難以理解。這些人,他們不懂得生命的寶貴,更不懂得尊重他人生命,他們的眼裡只有一己之利、只有自己的私慾!他們視別人的生命如草芥,置別人的生命於不顧。其實,生命不分貧富貴賤,生命更沒有優劣差異,他人的生命和我們的生命一樣寶貴,一樣值得珍惜、值得尊重。
珍愛生命,我們不僅要牢固樹立這樣的意識,更要認真落實這樣的行動,要讓珍愛生命成為我們的日常行為習慣。大家知道美國「雅虎新聞網」上列舉的全球10大意外死亡原因中居於首位的是什麼原因嗎? 對,是發簡訊走神。來自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的研究稱,2001年至2007年,因開車或走路時發簡訊、打手機造成的交通事故,已導致大約1.6萬人死亡。 想想看,我們中的很多人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危險習慣?的確,在死亡原因中,除了疾病,還有很多讓我們忽視的因素:高空墜物、不良飲食、溺水、違規用電等等等等,你的許多不經意的行為都有可能讓你靠近死亡。
平日里,嚴格遵守交通規則、不肆意橫穿馬路,老師家長講了一遍又一遍,可有多少同學真正聽進去了?不到危險的地方去、不做危險的事情,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2010年,18名復旦大學的學生因為探險,被困在黃山一段未開放的區域,為了救他們,年僅24歲的民警張寧海不幸墜崖犧牲。近年來,因驢友探險遭遇險情的事件不斷發生。應該承認,探險體現出一種可貴的探索精神,本可以提倡。但是探險畢竟不是誰都可以去的,要通過專業的學習與培訓,包括專業器材的准備。穿上鞋背個包,就敢殺進深山老林,就敢闖入鮮有人去的地方,那不是探險,那是冒險,是玩命。一旦遇險,你知道得有多少人冒著生命危險去救你?得耗費多少社會成本、社會資源去換回你?如此淺顯的道理,遺憾的是我們很多同學不懂。更有甚者,事情發生後,有些獲救學生不僅不反思、不感恩,反倒在校園網上忙著討論如何控制媒體,如何危機公關,甚至有人說出「他們就該為納稅人服務」這樣讓人心寒的話!這件事不僅暴露出部分大學生的冷血與自私,更表明這些所謂的天之驕子,在對待自己的生命以及他人的生命及付出時缺乏一種最基本的尊重與敬畏。試想若干年後,當推動社會前進的重擔落在他們肩上時,他們能承擔得起嗎?
社會要發展,人類要進步,前提是什麼?是生命的美好延續,是每一個人的內心都有良好的道德感和責任感。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珍惜生命、都有義務延續生命,任何人都沒有理由剝奪自己的生命、更沒有資格踐踏他人生命。真正的仁者,視他人的生命如自己的生命;真正的勇者,願為他人的生命付出自己的生命;而我認為,真正的智者,珍愛自己生命的同時也尊重他人的生命。讓我們做個智者,珍愛生命, 珍惜曾經的走過、此刻的經歷、將來的擁有,不管是幸福快樂,還是苦痛折磨!做個智者,享受生命給予我們的一切:苦難挫折那是我們活過的證據,愛和傷害都是值得歡呼的經歷、都該表框起來當做回憶!做個智者,不讓自己的生命貶值消逝,也不讓別人的生命因為自己留下遺憾、缺少完美。
珍愛生命,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及勞動成果,只有這樣,才能讓每一個生命都綻放出他應有的光輝!
Ⅷ 尊重教育教學規律的重要性
創教學模式改革,不如微型教學方式改變
1.現實與理想的矛盾:現實中教學內容任務的繁重,課時的不足,生源問題,應試評價與知識為本傾向的評價方式等,與學本課堂理念的矛盾依然突出。
2.傳統與現代教學方式的矛盾:傳統的「三中心」教學,講授成為快捷未必高效的教學方式。中央提出的生本探究體驗教學方式在地方落實中障礙重重,根源於新教學理念的「土壤」或「條件」還貧瘠,如教材改革,評價改革仍然滯後。
因此我認為:要統籌傳統與現代教學方式,講授與探究和諧共存。講授要精講,探究要真探究。從時間分配看,適當比例。從教學內容看,非重點可以略講,重難點可以探究性教學後精講。
作業設計也分層:針對知識性的傳統基礎性作業,也要有體現探究綜合能力的探究性作業。
考試命題必須不斷重視探究性命題,可能數量和比重會慢慢提高,現在還比較低。
3.模式與方式的矛盾:教學模式是一種成熟的教學結構。各種教學模式的形成都要經歷一個艱苦的探究摸索過程。如我市的學講教學模式,推行到現在也不能說很成功。而教學方式的推行卻是靈活的。在教學實踐中,各種教學方式競相綻放,尤其是在各種評優課,公開課中,教師們積極學習先進的教學方式,對課堂教學起到了積極推進作用。
所以我區教研室提出了「微改革」的理念,包括微教研,微教學,微探究,微檢測等。通過局部微改變,積少成多,由量變到質變,一點一點推進高質量教
學的發展。
所以我想:我們的課堂能否進行微探究?
關於講授:針對教學任務重的問題,講授能否更加直觀話,簡潔化。如課件問題呈現,講授內容結構化,形象化展示,促進學生更好理解。
關於探究:課堂教學能否在集體備課中,針對某個或某幾個重難點嘗試設計探究性教學,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分享,規律總結等,實現對重難點的主觀建構,理解內化,化學反應。
4.期中與期末考試矛盾:
期中考試是區統考,命題的素養指數不太高,直接影響了課堂教學方式。但期末考試是市統考,根據以往經驗,期末考試命題素養指數要高。所以我們老師在下一階段教學中,要注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注意合作探究活動的開展,注意理解性教學和有意義教學的落實。
各位:教學是科學與藝術的統一。各位豐富的教學經驗,優秀的教學水平,相信我們年級的課堂教學一定會在尊重教學規律的基礎上更有藝術性,讓課堂教學展示各位個性的魅力和風格。
Ⅸ 如何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
在生活中抄,勞動是艱辛的襲,會付出汗水,付出辛勞。因此我認為每個人的勞動成果都應該受到尊重。
勞動不僅偉大,而且神聖。勞動人民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為整個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勞動是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當太陽還未升起的時候,「城市美容師」環衛工人早早來到自己的崗位,為城市掃去了垃圾;那些建築工人每天起早摸黑、風吹日曬,將一磚一瓦蓋成高樓大廈;我們的老師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我們,讓我們一個個學生走上成功之路……這些不都是他們辛勤勞動的成果嗎?
然而,有些人卻不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走在大街上隨地吐痰,隨手亂扔垃圾,即使不遠處就有垃圾箱,也不肯多走一步;上課不專心聽講,不遵守紀律,不僅自己學不好,還影響了其他同學;走在公園里踩踏草坪,亂摘鮮花,使環境受到破壞……這些不尊重別人勞動成果的人的行為是可恥的!
Ⅹ 尊重教育包括哪些基本內容
尊重教育的基本內容:
教育是包含多種因素的活動,有其內在的規律性,尊重教育首先要尊重教育的內在規律,對教育規律的尊重是對教育的最大尊重。同時,也要尊重教育工作者,讓教師成為社會上最令人羨慕的職業。如何尊重教育呢?第一,教育部門要按教育的客觀規律來辦學,社會各界要按教育的客觀規律來評價教育、要求教育。第二,要在全社會范圍內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教師所從事的是一種高尚的事業,在教育活動中教師起著主導的作用。
「尊重教育」讓學生學會尊重
如今,體罰學生的現象不多了,可「心罰」還是屢見不鮮。「尊重教育」的實質就是教師尊重學生,讓學生在寬松、和諧、融洽的環境中輕松自然地獲取知識的營養、健康快樂地成長。這對於學生在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方面獲得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過去一直強調的是「師道尊嚴」,這本身並不錯,但由於過分突出這一點,而很容易忽視了對學生的應有尊重。有些教師為了顯示「師道尊嚴」,對學生則表現了過分的嚴肅,讓學生覺得其可敬而不可親,也就只能敬而遠之。有的教師甚至擺出「惟我獨尊」的架勢和「家長制」作風,完全把學生置於被動、消極的狀態。這不僅不利於培養教育學生,而且不利於形成學生的「尊重」意識和習慣。
「尊重教育」是對傳統意識的一次強烈沖擊。對一些現成的做法已經視為正常自然,早已深深積淀於意識深處,以至於習慣成自然,見怪不怪了。比如師生談話難以做到平起平坐,使學生感到不安;學生遲到了要喊「報告」,老師當眾責備,使學生感到尷尬;還有的動不動就翻學生書包,使學生感到隱私權受到侵犯等。這些在無形中傷害了學生,而我們還覺得是應該的。而「尊重教育」則把這類看似正常的做法徹底拋棄,極大地顯示了「尊重教育」的人情味和人性化色彩。
近來學習十六大報告,時時被精闢的論述所吸引,尤其是其中的「必須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更是讓人感動。這「四個尊重」涵蓋了一切領域和各個方面,其意義不僅僅是對「勞動、知識、人才、創造」的重視,而且是對「尊重」的呼喚與倡導,其意義十分重大。
人都有被尊重和賞識的心理需要,這也是人的價值和尊嚴的重要體現。有了尊重,才會有和諧;有了尊重,才會有安定;有了尊重,才會有發展。人生和社會不能缺少「尊重」。
尊重只有形成為一種自然和諧的氛圍,才能使其真正得到自然體現。而要在全社會形成一種「相互尊重」的時代風尚,就必須從孩子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