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江北有啥好玩的
就幾個公園吧,和觀音橋步行街,大劇院那一塊。。。
❷ 面對金融危機,中國政府出台了那些政策
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出口、股市、房地產等方面帶來了一定的沖擊。中國政府出台了4萬億投資、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和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等政策,用以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增長和調整產業結構。在中國政府相關利好政策的作用下,國內許多行業出現回暖跡象,其中作為經濟增長助推器的汽車業和房地產業回暖跡象明顯。相信通過政府和市場兩方面的共同作用,2009年中國經濟一定會保持穩定的增長。
【關鍵詞】:金融危機 擴大內需 汽車業 房地產業 回暖
一、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由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從2007年下半年至今已經對全球的經濟產生了深遠影響。中國經濟作為世界經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沖擊。
首先,國內股市遭受沖擊。中國滬深股市在2007年10月達到最高6100多點後震盪下行,最低點到達1600多點,最後徘徊在2400點左右。盡管央行連續出台降低存貸款利率等寬松的貨幣政策,股市依然沒有大的好轉。第二,美元疲軟造成外匯儲備的無形損失。截至2008年底,中國外匯儲備總額已達19460億美元,其中美國債券佔一半以上。美元的貶值無疑使中國的外匯儲備蒙受巨大的損失。第三,出口下降。受外部需求萎縮、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和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影響,2008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紡織、服裝、鞋帽等勞動密集型行業出口明顯下降,不少結構不良的小企業紛紛倒閉。第四,GDP增速減緩。作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出口在我國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出口的受阻嚴重影響GDP的增長。據統計,2007年中國GDP增長率為13%,出口對GDP增長貢獻3個百分點。然而2008年中國的GDP增長率只有9%,出口對GDP增長只貢獻了0.8個百分點。第五,對我國就業的影響。國外需求的減少、企業經濟的不景氣導致許多崗位流失,失業率增加。在勞動力市場上則表現為,2008年第四季度的用人需求同比下降9.3個百分點,用人單位通過勞動力市場招聘人員的數量與進入勞動力市場的求職者的比例下降到0.85的低點,城鎮登記失業率也同比增加了0.2個百分點。第六,房地產市場的調整。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導致我國外部需求萎縮,企業效益下滑,投資意願和能力下降。經濟增長下行壓力越來越大、股票市場財富縮水、房地產業企業家信心指數大幅下降也都促使房地產市場持續調整。
二、中國政府出台應對政策
面對金融危機的來襲,中國政府果斷出台相應政策來促進經濟增長,減少金融危機對我國實體經濟的影響。下面是出台的幾個主要的政策:
(1)4萬億投資拉動內需。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很大一部分依靠出口,金融海嘯使外部需求急劇萎縮、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導致中國的出口嚴重受挫。面對這樣的狀況,中國想要保持原有的經濟增速,必須利用起國內的需求。中國有13億人口,佔世界人口的1/5。而且中國人並不像美國人那樣提倡超前消費,每戶人家都有一定的儲蓄,因此有很大的消費潛力可以挖掘。國家出台拉動內需政策正是為了開發國內消費潛力,以度過這個難關。由於政府投資和政府消費一直以來都很旺盛,而居民消費不足,社會保障和服務體系相對薄弱,所以這4萬億資金只有投入到教育、醫療、失業保障以、住房保障和基本設施建設中去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以下是這4萬億投資的重點投向和資金預算:廉租住房、棚戶區改造等保障性住房4000億,農村水電路氣房等民生工程和基礎設施3700億,鐵路、公路、機場、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電網改造15000億,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等社會事業發展1500億,節能減排和生態工程2100億,自足創新和結構調整3700億,災後恢復重建10000億。從以上的投資比例中可以看出,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災後重建、民生工程和住房保障方面的投入比較大。
(2)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國家制訂了對汽車業、鋼鐵業、紡織業、船舶業、裝備製造業、電子信息產業、輕工業、石化產業、有色金屬產業和物流業等十大產業的振興規劃。汽車業的規劃率先出台,重點包括5個方面的內容:一要培育汽車消費市場。從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對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減按5%徵收車輛購置稅,從2009年3月1日至12月31日,國家安排50億元,對農民報廢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換購輕型載貨車以及購買1.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車,給予一次性財政補貼。增加老舊汽車報廢更新補貼資金,並清理取消限購汽車的不合理規定。二要推進汽車產業重組。支持大型汽車企業集團進行兼並重組,支持汽車零部件骨幹企業通過兼並重組擴大規模。三要支持企業自主創新和技術改造,今後三年中央安排100億元專項資金,重點支持企業技術創新、技術改造和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發展。四要實施新能源汽車戰略,推動電動汽車及其關鍵零部件產業化。中央財政安排補貼資金,支持節能和新能源汽車在大中城市示範推廣。五要支持汽車生產企業發展自主品牌,加快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設,發展現代汽車服務業,完善汽車消費信貸。而這5大舉措中,對消費者和企業影響最大的是第一條。「減免」小排量車的購置稅不僅讓消費者得到了實惠(買一輛十萬元的車可以省下8500左右),同時消費者信心的上升也將增加對汽車的需求,從而讓汽車企業看到了希望。
雖然房地產業最終沒有被納入十大振興產業,但考慮到房地產業對拉動內需和增加國家財政收入所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據相關測算表明,房地產業每減少100萬平方米建築量,就會影響30萬人的就業,減少鋼材需求兩萬噸,減少門窗需求8萬套,減少兩萬套左右的衛生潔具需求。房地產行業在我國固定資產投資中所佔比例已達1/4左右,且上下游共涉及50多個行業),2008年國家三次調整了房地產的稅收政策,其一是2008年3月,減免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建設和運行中的有關稅收,以及減免住房租賃涉及的有關稅收;其二是2008年11月對個人首次購買90平米以下普通住房契稅稅率統一下調到1%,以及免徵印花稅和土地增值稅;其三是2008年12月出台的國辦131號文,規定對住房轉讓環節的營業稅暫定一年實行減免政策。並鼓勵地方政府出台更大力度的救市措施。地方政府也積極響應。南京政府於2009年4月16共發放了4萬張共計2.4萬億院購房消費券,據估計,購房券大約可以拉動40億元的商品房銷售。房地產的振興將直接拉動對鋼鐵、水泥等行業的需求,從而提供大量的就業。同時,房地產業的健康成長對國家財政收入的貢獻也很大。因此,國家在4萬億投入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跟房地產業有關的。
(3)醫葯衛生體制改革。2009年4月6日,新華社受權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意見》提出了「有效減輕居民就醫費用負擔,切實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近期目標,以及「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的長遠目標。8500億元醫改投入用於確保支持五項重點改革: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初步建立國家基本葯物制度、健全基層醫療衛生體系、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將有效提升城市中低收入者和農民的醫療保障,減弱他們對預防性的儲蓄需求,從而促進民間投資和消費。
三、中國經濟的回暖
在政府一系列積極的財政政策作用下,中國經濟出現回暖跡象。據國家統計局調查資料顯示:一季度全國企業景氣指數為105.6,與上季度相比回落1.4點,降幅明顯收窄(去年四季度比三季度回落21.6點);企業家信心指數為101.1,比上季度提高6.5點;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080.4億元,同比增長15.2%。截止3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為53.06萬億元,同比增長25.51%,增幅比上年末高7.69個百分點,比上月末高5.11個百分點。另外,據海關統計,今年3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1620.2億美元,同比下降20.9%,其中出口902.9億美元,同比下降17.1%;進口717.3億美元,同比下降25.1%;當月貿易順差185.6億美元,同比增加41.2%。指標表明了我國對外貿易開始出現明顯的好轉跡象。
我們再來看看支撐經濟發展的兩大行業:汽車業和房地產業。中國汽車工業協會4月9日發布的最新統計表明,在國家政策利好和季節周期的雙重作用下,2009年一季度我國汽車銷售量達267.88萬輛,同比增長3.88%,其中3月份創下新高,為110.98萬輛。在2008年全球汽車業普遍受挫的情況下,中國汽車銷售量達到938萬輛,僅次於美國。考慮到國家刺激經濟的政策作用逐漸見效,汽車市場已開始回暖,可以預計在2009年中國的汽車總產量有可能超過美國。房地產業,今年2月份以來,全國樓市普遍出現了成交大幅反彈的「小陽春」行情。據中國指數研究院重點檢測的30個城市中,有24個城市2月住宅成交面積環比1月出現上升。3月,京滬深三地的樓市更是經歷了2008年以來最溫暖的春天,三地樓市成交量均比之前有明顯的增加。其中北京樓市成交量最大,一二手住房網簽數量分別為15034套和19973套,環比上升81.5%和113.1%。而在價格上,三地樓房也有小幅度的上調。
四、對中國經濟未來的展望
從國家出台的一系列擴大內需、促進增長和調整結構的政策以及這些政策作用下國內各個行業出現的變化中我們可以看出中國經濟正在中國政府有效的宏觀調控下出現回暖跡象。雖然現在還不能過早的下經濟復甦的定論,但就目前的狀況來看,中國政府制定的2009年GDP增長率保8的目標是可以實現的。從前不久許多外國媒體將倫敦G20峰會視為中國和美國的G2對話中可以看出,中國在國際上的經濟地位有了明顯的提高,世界開始關注中國的一舉一動了。金融危機對中國來說也許是一個難度不小的挑戰,但我認為它更是個不錯的機遇。在全球經濟普遍萎靡的2009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卡恩曾表示,全球經濟在2009年將出現負增長),中國將被認為是經濟復甦最快的國家,世界經濟的復甦需要中國經濟的帶動。我們且不論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帶動作用到底有多大,就中國國內而言,中國政府這一系列的「組合拳」將在未來的幾年內逐漸發揮出作用。相信在宏觀調控這個「看得見的手」和市場這個「看不見的手」共同作用下,中國一定會保持穩定的增長。
❸ 08年10月以來,CPI和PPI一直下降,為應對諸多不利因素的挑戰,所出台的政策及政策目的
面對金融危機的來襲,中國政府果斷出台相應政策來促進經濟增長,減少金融危機對我國實體經濟的影響。下面是出台的幾個主要的政策:
(1)4萬億投資拉動內需。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很大一部分依靠出口,金融海嘯使外部需求急劇萎縮、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導致中國的出口嚴重受挫。面對這樣的狀況,中國想要保持原有的經濟增速,必須利用起國內的需求。中國有13億人口,佔世界人口的1/5。而且中國人並不像美國人那樣提倡超前消費,每戶人家都有一定的儲蓄,因此有很大的消費潛力可以挖掘。國家出台拉動內需政策正是為了開發國內消費潛力,以度過這個難關。由於政府投資和政府消費一直以來都很旺盛,而居民消費不足,社會保障和服務體系相對薄弱,所以這4萬億資金只有投入到教育、醫療、失業保障以、住房保障和基本設施建設中去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以下是這4萬億投資的重點投向和資金預算:廉租住房、棚戶區改造等保障性住房4000億,農村水電路氣房等民生工程和基礎設施3700億,鐵路、公路、機場、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電網改造15000億,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等社會事業發展1500億,節能減排和生態工程2100億,自足創新和結構調整3700億,災後恢復重建10000億。從以上的投資比例中可以看出,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災後重建、民生工程和住房保障方面的投入比較大。
(2)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國家制訂了對汽車業、鋼鐵業、紡織業、船舶業、裝備製造業、電子信息產業、輕工業、石化產業、有色金屬產業和物流業等十大產業的振興規劃。汽車業的規劃率先出台,重點包括5個方面的內容:一要培育汽車消費市場。從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對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減按5%徵收車輛購置稅,從2009年3月1日至12月31日,國家安排50億元,對農民報廢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換購輕型載貨車以及購買1.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車,給予一次性財政補貼。增加老舊汽車報廢更新補貼資金,並清理取消限購汽車的不合理規定。二要推進汽車產業重組。支持大型汽車企業集團進行兼並重組,支持汽車零部件骨幹企業通過兼並重組擴大規模。三要支持企業自主創新和技術改造,今後三年中央安排100億元專項資金,重點支持企業技術創新、技術改造和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發展。四要實施新能源汽車戰略,推動電動汽車及其關鍵零部件產業化。中央財政安排補貼資金,支持節能和新能源汽車在大中城市示範推廣。五要支持汽車生產企業發展自主品牌,加快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設,發展現代汽車服務業,完善汽車消費信貸。而這5大舉措中,對消費者和企業影響最大的是第一條。「減免」小排量車的購置稅不僅讓消費者得到了實惠(買一輛十萬元的車可以省下8500左右),同時消費者信心的上升也將增加對汽車的需求,從而讓汽車企業看到了希望。
雖然房地產業最終沒有被納入十大振興產業,但考慮到房地產業對拉動內需和增加國家財政收入所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據相關測算表明,房地產業每減少100萬平方米建築量,就會影響30萬人的就業,減少鋼材需求兩萬噸,減少門窗需求8萬套,減少兩萬套左右的衛生潔具需求。房地產行業在我國固定資產投資中所佔比例已達1/4左右,且上下游共涉及50多個行業),2008年國家三次調整了房地產的稅收政策,其一是2008年3月,減免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建設和運行中的有關稅收,以及減免住房租賃涉及的有關稅收;其二是2008年11月對個人首次購買90平米以下普通住房契稅稅率統一下調到1%,以及免徵印花稅和土地增值稅;其三是2008年12月出台的國辦131號文,規定對住房轉讓環節的營業稅暫定一年實行減免政策。並鼓勵地方政府出台更大力度的救市措施。地方政府也積極響應。南京政府於2009年4月16共發放了4萬張共計2.4萬億院購房消費券,據估計,購房券大約可以拉動40億元的商品房銷售。房地產的振興將直接拉動對鋼鐵、水泥等行業的需求,從而提供大量的就業。同時,房地產業的健康成長對國家財政收入的貢獻也很大。因此,國家在4萬億投入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跟房地產業有關的。
(3)醫葯衛生體制改革。2009年4月6日,新華社受權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意見》提出了「有效減輕居民就醫費用負擔,切實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近期目標,以及「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的長遠目標。8500億元醫改投入用於確保支持五項重點改革: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初步建立國家基本葯物制度、健全基層醫療衛生體系、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將有效提升城市中低收入者和農民的醫療保障,減弱他們對預防性的儲蓄需求,從而促進民間投資和消費。
----------------------------------------------------------------------
以下是更詳細的政策:
針對金融危機的經濟萎縮,失業增加等負面影響,主要有以下政策措施,應該說這些政策措施與經濟增長、通貨膨脹、失業、國際收支4方面的國家宏觀經濟目的都相關,都會正面影響:
(1)貨幣政策則從2008年7月份就及時進行了較大調整。調減公開市場對沖力度,相繼停發3年期中央銀行票據、減少1年期和3個月期中央銀行票據發行頻率,引導中央銀行票據發行利率適當下行,保證流動性供應。
(2)寬松的貨幣政策。9月、10月、11月、12月連續下調基準利率,下調存款准備金率,存款准備金率的下降,貸款基準利率的下降,目的是增加市場貨幣供應量,擴大投資與消費。
(3)2008年10月27日還實施 首套住房貸款利率7折優惠;支持居民首次購買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住房。
(4)取消了對商業銀行信貸規劃的約束。
(5)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鼓勵金融機構增加對災區重建、「三農」、中小企業等貸款。
(6)促進對外貿易:進出口行業是首當其沖地受到影響,並且從業人員眾多(據統計已達億人)。一是增加出口退稅;二是人民幣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競爭力的手段;
(7)對外經濟合作與協調(如中日韓之間的貨幣互換等) 。
以上為主要的貨幣政策,其他政策
(1)寬松的財政政策:減少稅收(已實施了證券交易稅的下降和利息稅的取消),擴大政府支出(40000億拉動內需正在實施中);
(2)促進對外貿易:進出口行業是首當其沖地受到影響,並且從業人員眾多(據統計已達億人)。一是增加出口退稅;二是人民幣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競爭力的手段;
(3)減少企業負擔:勞動法的調整等;
(4)加強公共財政的社會保障/醫療等方面的支出,保持社會經濟發展環境的穩定.
(5)產業振興計劃.
政策目的:中國政府果斷出台相應政策來促進經濟增長,減少金融危機對我國實體經濟的影響。
❹ 中國面對世界金融危機採取措施及效果
面對金融危機的來襲,中國政府果斷出台相應政策來促進經濟增長,減少金融危機對我國實體經濟的影響。下面是出台的幾個主要的政策:
(1)4萬億投資拉動內需。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很大一部分依靠出口,金融海嘯使外部需求急劇萎縮、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導致中國的出口嚴重受挫。面對這樣的狀況,中國想要保持原有的經濟增速,必須利用起國內的需求。中國有13億人口,佔世界人口的1/5。而且中國人並不像美國人那樣提倡超前消費,每戶人家都有一定的儲蓄,因此有很大的消費潛力可以挖掘。國家出台拉動內需政策正是為了開發國內消費潛力,以度過這個難關。由於政府投資和政府消費一直以來都很旺盛,而居民消費不足,社會保障和服務體系相對薄弱,所以這4萬億資金只有投入到教育、醫療、失業保障以、住房保障和基本設施建設中去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以下是這4萬億投資的重點投向和資金預算:廉租住房、棚戶區改造等保障性住房4000億,農村水電路氣房等民生工程和基礎設施3700億,鐵路、公路、機場、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電網改造15000億,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等社會事業發展1500億,節能減排和生態工程2100億,自足創新和結構調整3700億,災後恢復重建10000億。從以上的投資比例中可以看出,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災後重建、民生工程和住房保障方面的投入比較大。
(2)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國家制訂了對汽車業、鋼鐵業、紡織業、船舶業、裝備製造業、電子信息產業、輕工業、石化產業、有色金屬產業和物流業等十大產業的振興規劃。汽車業的規劃率先出台,重點包括5個方面的內容:一要培育汽車消費市場。從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對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減按5%徵收車輛購置稅,從2009年3月1日至12月31日,國家安排50億元,對農民報廢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換購輕型載貨車以及購買1.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車,給予一次性財政補貼。增加老舊汽車報廢更新補貼資金,並清理取消限購汽車的不合理規定。二要推進汽車產業重組。支持大型汽車企業集團進行兼並重組,支持汽車零部件骨幹企業通過兼並重組擴大規模。三要支持企業自主創新和技術改造,今後三年中央安排100億元專項資金,重點支持企業技術創新、技術改造和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發展。四要實施新能源汽車戰略,推動電動汽車及其關鍵零部件產業化。中央財政安排補貼資金,支持節能和新能源汽車在大中城市示範推廣。五要支持汽車生產企業發展自主品牌,加快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設,發展現代汽車服務業,完善汽車消費信貸。而這5大舉措中,對消費者和企業影響最大的是第一條。「減免」小排量車的購置稅不僅讓消費者得到了實惠(買一輛十萬元的車可以省下8500左右),同時消費者信心的上升也將增加對汽車的需求,從而讓汽車企業看到了希望。
雖然房地產業最終沒有被納入十大振興產業,但考慮到房地產業對拉動內需和增加國家財政收入所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據相關測算表明,房地產業每減少100萬平方米建築量,就會影響30萬人的就業,減少鋼材需求兩萬噸,減少門窗需求8萬套,減少兩萬套左右的衛生潔具需求。房地產行業在我國固定資產投資中所佔比例已達1/4左右,且上下游共涉及50多個行業),2008年國家三次調整了房地產的稅收政策,其一是2008年3月,減免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建設和運行中的有關稅收,以及減免住房租賃涉及的有關稅收;其二是2008年11月對個人首次購買90平米以下普通住房契稅稅率統一下調到1%,以及免徵印花稅和土地增值稅;其三是2008年12月出台的國辦131號文,規定對住房轉讓環節的營業稅暫定一年實行減免政策。並鼓勵地方政府出台更大力度的救市措施。地方政府也積極響應。南京政府於2009年4月16共發放了4萬張共計2.4萬億院購房消費券,據估計,購房券大約可以拉動40億元的商品房銷售。房地產的振興將直接拉動對鋼鐵、水泥等行業的需求,從而提供大量的就業。同時,房地產業的健康成長對國家財政收入的貢獻也很大。因此,國家在4萬億投入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跟房地產業有關的。
(3)醫葯衛生體制改革。2009年4月6日,新華社受權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意見》提出了「有效減輕居民就醫費用負擔,切實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近期目標,以及「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的長遠目標。8500億元醫改投入用於確保支持五項重點改革: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初步建立國家基本葯物制度、健全基層醫療衛生體系、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將有效提升城市中低收入者和農民的醫療保障,減弱他們對預防性的儲蓄需求,從而促進民間投資和消費。
❺ 宿遷市人才購房券兌換需要房產證嗎,用購房合同可不可以
長沙地區拆遷有貨幣安置(購房券的),購新房憑開發商登記備案購房合同可兌購房券;二手房憑過戶後的契稅票或產權證可兌購房券。
宿遷以當地政策為准。
❻ 貧困戶買房有那些政策
1、五保戶貧困戶買房一級危房,戶均補助2萬元;
2、五保戶貧困戶買房二級危房,戶均補助0.5萬元;
3、五保戶貧困戶買房三級危房,戶均補助0.3萬元;
4、低保戶貧困戶買房一級危房,戶均補助2萬元;
5、困難戶貧困戶買房一級危房,戶均補助1萬元;
6、一般戶貧困戶買房一級危房,戶均補助0.5萬元;
7、低保戶、困難戶、貧困戶買房、一般戶二級危房,戶均補助0.3萬元;
8、低保戶、困難戶、貧困戶買房、一般戶三級危房,戶均補助0.2萬元。
1、在購買的時候可以通過銷售人員和廣告中了解一些辦理分期付款的問題,更要確認開發商建設的房產是否獲得銀行的支持,以保證分期付款的順利。
買房的人在去人自己選擇的房產得到銀行的支持後,應該向銀行或律師事務所了解銀行關於買房者的到款支持規定,准備好相關的法律文件去填報貸款申請書。
2、銀行收到購房者遞交的按揭申請有關法律文件,經審查確認購房者符合按揭貸款的條件後,發給購房者同意貸款通知或按揭貸款承諾書。
購房者在簽訂購房合同,並取得交納房款的憑證後,持銀行規定的有關法律文件與發展商和銀行簽訂《樓宇按揭抵押貸款合同》明確按揭貸款數額、年期、利率、還款方式及其他權利義務。
3、購房者、發展商和銀行持《樓宇按揭抵押貸款合同》及購房合同到房地產管理部門辦理抵押登記備案手續。對期房,在竣工後應辦理變更抵押登記。
❼ 哪些人可以領如何申請和使用
「購房券」是兌現購房補貼的一種憑證,面值分為100萬元、60萬元、30萬元、10萬元、6萬元、5萬元、4萬元和3萬元。「購房券」的發放對象為在泰州創業或全職在泰州工作的各類高層次人才以及首次來泰就業的高校畢業生。「購房券」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統一分類、按面值印製,採取編號制管理。
購房券實行實名制管理,只限本人使用,不得轉讓。購房券實行常年發放,有效期為5年,若5年內未使用,在政策有效期內仍然符合條件的可重新申領。如果夫妻雙方均符合申領的條件,兩人一起買房,購房券可累加使用,通過購房券所購的房屋5年內不得上市交易。
已使用購房券購房的人才(1-4類對象)在我市企業工作未滿5年離開的,按未滿年限每年20%的比例退還購房補貼,並由所在企業依據申領協議負責扣還。對弄虛作假、騙取住房補貼的企業和當事人,由有關部門依法依規予以嚴肅處理,並追繳違法違規所得。
發放兌現程序
領取購房券和兌現購房補貼均由企業根據引進人才情況和人才實際購房情況向企業所在地人社局提交申請。
企業申領購房券時需提供以下材料:①購房券申領名冊;②人才身份證件;③學歷學位證書、職業資格證書等;④企業和人才簽訂的勞動合同;⑤企業為個人繳納社會保險證明;⑥申領協議(1-4類對象提供);⑦高校畢業生報到證(6-8類對象提供);⑧評審認定表(第9類對象提供)。上述材料需同時提供原件和復印件,身份證須正反復印。
引進人才創辦企業的,申領購房券時需提供以下材料:①購房券申領名冊;②人才身份證件;③學歷學位證書、職業資格證書等;④出資創辦企業的工商注冊證明。其中高層次人才還需提供:⑤創新創業計劃書;⑥人才主要成果證明;⑦能力業績證明;⑧評審認定表。上述材料需同時提供原件和復印件,身份證須正反復印。
企業兌現購房券時需提供以下材料:①購房補貼申領名冊;②人才購房券;③人才購房合同;④購房發票;⑤房屋所有權證;⑥國有土地使用證等。上述材料需同時提供原件和復印件。
補貼人員名單由市人才辦審定後向社會公示。公示無異議的,撥付補貼資金。人才在市屬企業工作的,由市財政局將補貼資金直接撥付到企業。人才在區屬企業工作的,由市財政局將市級承擔的補貼資金撥付到區財政局,由區財政局撥付到企業。最終由企業發放至相關人才。
❽ 多地調控突襲樓市:政策市場雙擠壓 房企將以價換量
1月29日,深圳寶安某剛需盤置業顧問李力傑(化名)迎來近期最忙碌的一天。
「前妻能做貸款擔保人嗎?」「社保200個月、兩套房,可以買到海岸城嗎?」「親哥親姐轉賬的錢能不能付首付?」「流水現在做還來得及嗎?」一系列問題撲向他,但回答都是否定的。
當日,深圳官方選房系統「i深圳 APP」推出萬豐海岸城、深鐵懿府、香山道公館等6個新盤,購房者只能選擇一個盤進行誠意登記,且根據繳納社保時長和名下房產情況進行分類,社保為王、無房優先。
「這就像高考填志願,你不僅需要知道自己的情況,還要知道對手的情況。深圳最近出了很多新規,客戶還要摸清規則,要是被定義為眾籌、代持、作假,一律沒收定金。」李力傑表示,新規出台之後,深圳「打新」難度翻倍。
近期,深圳接連打出了樓市調控組合拳:嚴查購房資金來源,有代持嫌疑者不予購房;打擊作假行為,對作假者實施3年「禁買」;堵漏炒房者「假結婚」,夫妻無資質一方不得聯名買房。
事實上,新一輪調控正在全國多個城市展開,劍指樓市亂象。
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等9個城市先後出台樓市調控政策,在「五限令」(即限購、限外、限貸、限價、限售)基礎上,提高購房門檻、拉長限售年限。
同時,部分城市通過調高房貸利率、嚴查購房資金來源等政策遏制違規資金流入樓市,減少投機炒作行為。
2月1日,多名房企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收縮投拓成本、加快項目周轉周期、更為積極的促銷活動等將成為房企應變的主要措施。
房地產金融監管從嚴,房企資金端全面受限。
精準打擊
打擊市場較熱城市的炒房行為,成為新一輪調控潮的主要特徵。
2020年年底,北上廣深杭等熱點城市均出現「翹尾」行情。中原地產統計顯示,2020年12月,北京新房和二手房分別成交6681套和20944套,均創下「3‧17新政」以來的月度新高。同期,廣州新房成交16434套,創單月歷史最高紀錄。
易居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年12月,上海市二手住宅成交套數約為3.9萬套,成交量創多年來新高。
1月21日,上海樓市調控「滬十條」出台,明確表示將打擊「假離婚」炒房,夫妻離婚三年內,其擁有住房套數按離異前家庭總套數計算;對購房不足5年對外出售者,全額徵收增值稅。
2月1日,上海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盧文曦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近期上海調控主要針對投機炒作行為,這些政策將給市場帶來降溫作用,但價格只有在成交量持續收窄後才會轉跌,短期內不會出現大幅下跌的局面。經過一段時間的瘋漲後,及時調整政策有利於市場平穩發展。
1月29日晚間,「上海只對已封頂住房的個人發放貸款」的話題沖上熱搜,閱讀量破億。同日,上海銀保監局發文,要求將重點支持借款人購買首套中小戶型自住住房的貸款需求,且只能對購買主體結構已封頂住房的個人發放住房貸款。
不封頂不貸款,開發商回款承壓。2月1日,盧文曦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此前住建局為推動綠色建築發展,給予開發商一定的優惠條件,即項目拿到預售證就可以出售。「滬八條」之後,新房要主體結構封頂才可以貸款,無疑將加大開發商的資金壓力。在這種情況下,開發商將加快施工節奏,提高周轉速度以推動項目盡快投入市場,減輕資金壓力。
新一線城市杭州加入調控大軍。
1月27日,杭州打出組合拳,從限售、稅收調節和無房家庭認定標准等方面加強調控。具體而言,對於中簽率小於10%的新房,實施5年限售。同時,將個人住房轉讓增值稅征免年限由2年調整為5年。
北京和廣州則分別通過嚴查個人信貸資金流向、上調房貸利率進行調控。1月30日,北京銀保監局表示,要求各行對2020年下半年以來新發放的個人消費貸和個人經營貸合規性開展全面自查。1月27日起,廣州四大行房貸利率全線上漲,工農中建四大行的首套房貸利率調整為LPR+55bp,二套房貸為LPR+75bp。
「近期部分城市房地產市場升溫過快,投機性需求有所抬頭,不利於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因此,必須結合本地情況,從快從嚴進行遏制。」1月31日,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哪裡過熱打哪裡」將是2021年政策調控的重點方向。從深滬杭的調控看,堵漏洞、控金融、打炒作的信號十分明顯。
具體而言,近期出台的調控政策主要以強化限購、限售政策為主,加強對投機炒房的打壓力度。
房企以價換量或成主流
對於購房者而言,「五限令」升級提高了購房門檻,利率上調增加成本,房貸收緊拉長周期。購房者入市積極性降低,房企不斷調整策略以應對新政策。
1月31日,花樣年董事會主席潘軍對媒體表示,房地產資金端收緊,企業在做城市布局時將有所選擇,不會盲目進入每個城市,而是根據自身優勢選擇匹配的城市。
潘軍表示,2021年,房企將會及時調整產品結構,結合企業自身情況選擇拿地的規模和布局方式。
促銷售、抓回款成為房企的工作重點。
「項目之間的競爭將加劇,以價換量將成主流。」1月31日,一名上市房企營銷負責人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房企的資金來源主要是融資和賣房,個人住房貸款收緊將直接影響現金流,接下來回款慢、回款周期長將成最棘手的問題。對於體量大的樓盤而言,房貸收緊的影響更大,對於體量在1000套以下的房源影響極小。
「最近個人房貸收緊的影響還不大,主要是信號意義。(政策)今年全年都會是收緊狀態,企業壓力很大。」該人士預計,今年春節將有更多的房企推出促銷活動,搶收期提前,營銷力度相比過去也會有加大。
與2020年全年銷售均價相比,部分房企1月銷售均價出現小幅下滑。
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年保利發展、金地集團、中國金茂的銷售均價分別約為1.48萬元/平方米、2.03萬元/平方米、2.05萬元/平方米;2021年1月,這三家企業的銷售均價分別約為1.41萬元/平方米、1.97萬元/平方米、1.43萬元/平方米。
按照以往房企營銷節點,返鄉置業是房企一季度的營銷重點。但今年由於疫情,眾多城市倡議「就地過年」,返鄉置業熱度下降。
近日,58同城、安居客發布的《2020―2021「返鄉置業」調查報告》顯示,37.8%的調研者想回鄉置業,遠低於2020年68.6%的佔比;47.6%的調研者想留在工作城市置業,超過2020年31.1%的佔比。
為了抓住銷售窗口期,房企陸續推出促銷活動。
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綠地控股、中海地產、恆大集團等推出新春優惠活動,包括特價房、新春購房禮、購房折扣等。
此外,部分房企攜手互聯網電商平台推出購房活動,如融創中國聯合京東房產推出購房券,碧桂園攜手天貓好房推出錦鯉禮包。東原地產、佳兆業集團、金科股份等房企採用直播帶貨的方式,推出總裁站台、明星帶貨等活動。
1月31日,中國房地產數據研究院院長陳晟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房貸收緊主要是從金融端提醒開發商注意相關風險、購房者謹慎過度使用杠桿,強化「三道紅線」的約束作用。同時,房貸收緊也會間接影響開發商的銷售情況,接下來開發商將會加強對客戶回款能力的篩選,也會加大抓回款、全款支付客戶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