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如何引領和示範作用
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化為主線,以搭建承接科技成果轉化平台為重點,以項目建設為龍頭,以爭取科技政策支持、優化創新環境為保障。
一般說來,各地政府主管部門對工作的支持力度不一樣。
Ⅱ 湖南最強的經濟圈「黃金大道」貫長株潭
暈 還以為是啥題呢
Ⅲ 湖南主要的支柱產業是哪些
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煙草製品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農副食品加工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等7個行業的增加值占湖南省規模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在5% 以上,為湖南省工業的支柱行業。
改革開放以來,湖南工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逐步由傳統重化工業向高端製造、初級產品工業向高附加值工業、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演變。
70年來,湖南省鋼鐵、有色、石油化工、機械、建材、食品等傳統工業行業由小到大,汽車、電子通信、軌道交通等新興工業行業從無到有,逐步建立起門類較為齊全的工業體系。湖南省工業企業已涵蓋39個工業大類行業、193個中類行業、584個小類行業。
(3)中國新材料成果轉化基地擴展閱讀
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湖南歷屆省委、省政府帶領全省人民,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征程上凝心聚力,在堅韌前行的改革進程中攻堅克難、薪火相傳。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湖南經濟社會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新中國成立初期,農業為湖南的主要支柱產業,經過70年的努力,全省產業結構由典型的農業經濟逐步發展為以農業為基礎,第二、三產業共同帶動經濟發展格局。全省三次產業結構由1952年的67.3:12.3:20.4調整優化為2018年的8.5:39.7:51.8。
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南大力發展高技術產業和先進製造業,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新動能加快孕育發展,產業高端化持續推進,高加工度工業和高技術產業加快發展,佔比提升,成為工業增長的重要引擎。
Ⅳ 西安以什麼產業為主
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於1993年,2000年2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開發區, 2002年6月中心區控制規劃面積21.74平方公里。
截止目前,經開區內共有企業2800多家,引進工業項目500餘項。可口可樂、西門子、三菱、日立、羅爾斯·羅伊斯、ABB、海德魯、康明斯、BP等25家境外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和台灣頂新、香港金威、陝重汽、貴航等一批國內知名企業先後入駐,促進了四大支柱產業的發展。
——商用汽車產業。總投資19.8億元的陝汽商用車產業園項目一期已正式投產,07年9月產銷量突破百億元大關。為其配套的零部件、專用車以及發動機、車橋、零部件製造等方面10多家企業陸續開工建設,投資6億元的中集專用車項目一期竣工投產。預計到「十一五」末,商用汽車產業將形成年產重型汽車7萬輛、發動機5萬台、專用車3萬輛、車橋18萬根,總產值達350億元的產業規模。
——電力電子產業。西門子、日立、三菱、ABB等世界500強投資企業以及西電集團、山西永濟電機等企業構成了經開區電力電子產業的骨幹企業,啟源機電、西瑪電機等項目建成投產,中鋼西安重機工業園項目入區建設。「十一五」末,電力電子產業將實現產值120億元。
——食品飲料產業。區內已經聚集了可口可樂、金威、頂益、樂百氏、維維、榮氏等眾多國內外知名企業及相關配套企業,形成了「酒、肉、水、面、奶」產品齊備的食品飲料產業體系。「十一五」末,食品飲料產業將實現產值100億元。
——新材料產業。2007年被授予國家級新材料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基地。核心企業西部超導是國際上唯一能夠同時進行鈮鈦超導線材和棒材規模化生產的企業;西部鈦業建成達產後將成為亞洲最大的無縫鈦管生產廠;西部金屬將建成世界第二大金屬纖維生產基地和世界第二大稀有金屬層狀金屬復合材料生產基地。以自主知識產權為主體的新材料產業成為西安經開區成長性最好的產業之一,「十一五」末將實現產值80億元。
陝西西安出口加工區自2004年4月封關運行以來,已吸引西瑪阿達、彩輝顯示、BP普瑞新能源、鳳城精密機械等入區項目32個項目入區,其中已有24家企業投產。2006年全年實現外貿出口1.9億美元,累計實現進出口額4.6億美元,在中西部出口加工區中名列前茅。2006年12月,經國家正式批准成為全國首批七個拓展保稅物流功能試點單位,同時具備出口加工、保稅物流、研發、監測及維修功能,成為西北第一個保稅物流區,並已於2007年11月22日通過西安海關聯合驗收組的驗收。保稅物流區正式投入運行,成為西北首家以加工製造為主、保稅物流為輔的先進製造業集聚區和功能完善的內陸「口岸」,將有效的促進陝西和西北地區外向型經濟的發展。
經開區成立以來,GDP、技工貿收入、工業總產值和工業增加值等主要指標始終保持較快增長,2003年以來主要經濟指標連續5年保持40%左右的發展速度,規模與效益同步並進,2007年地區生產總值200億元,工業總產值超過450億元。
二、「十一五」總體發展目標
西安經開區「十一五」發展總的指導思想是:以科學發展觀和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三為主兩致力一促進」方針,重點發展商用汽車、電力電子、食品飲料、新材料等支柱產業,努力促進支柱產業向產業集群躍升,產業開發區向城市新區躍升,將西安經開區建設成為中國西部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出口加工基地和西安城市新中心。
經開區「十一五」發展目標是:完成支柱產業向產業集群的躍升,產業開發區向城市新區的躍升;依託四個功能園區,發展四大產業集群,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產業發展、社會事業同步前進;確保區內生產總值、工業增加值、外貿出口、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引進資金等主要經濟指標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遞增,到2010年實現生產總值500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1350億元,外貿出口10億美元,財政收入16億元,解決就業40萬人。
三、功能園區簡介 陝西西安出口加工區A區 陝西西安出口加工區A區位於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內,2002年6月21日由國務院批准設立,2004年4月5日封關運作,是西北地區首家國家級出口加工區。加工區A區總規劃面積2.8平方公里,首期開發1平方公里。
截至2011年底,已有32家中外企業入駐,主導產業包括航空、精密機械、電子和新材料等,其中世界知名企業有英國BP、法國ALSTOM、美國TIFFANY等、美國GE(SMITH)。
——航空類企業: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公司(CATIC)、西安航空發動機(集團)公司(XAE)、西安航空動力控制有限公司(AECC)、慶安公司(與Smiths合資)、英國AMS、APOLLO等十餘家企業;
——精密機械類企業:西瑪阿達電機、鳳城精密等
——電子類企業:彩虹集團、偏轉集團、香港駿德集團
——新材料企業:BP太陽能、天琪太陽能等。
2006年加工區A區實現進出口額1.9億美元,在中西部出口加工區中排名第一。預計2010年進出口總額將達到15億美元。
2006年12月,國家在全國59個出口加工區選定7個進行拓展保稅物流功能試點,西安出口加工區是西北地區唯一進行試點的加工區。加工區A區內首期建設三棟保稅倉庫,總建築面積1.85萬平方米,以及1萬平方米的露天堆場,於2007年4月投入使用,2007年11月正式通過海關總署聯合驗收組驗收。
加工區A區內海關、商檢、銀行等機構齊全,企業通關十分便捷。區內基礎設施達到「七通一平」,完全滿足企業生產需求。 涇渭工業園 涇渭工業園是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充分發揮開發區綜合優勢,與西安市高陵縣政府聯合共建的重點發展園區之一,位於涇河以北、西銅高速公路以東,規劃控制面積25平方公里。
涇渭工業園於2003年初全面正式啟動,是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在世界製造業向中國轉移,東部製造業向西部轉移這一歷史機遇下,打造西部現代裝備製造業基地的主戰場。在經開區乃至西安的經濟發展中具有極其重要的輻射和拉動作用。
園區重點發展商用汽車、重型機械、新材料三大產業,全力打造中國西部裝備製造業基地,目前已有入區企業50餘家,總投資超過100億元。
截止2007年10月,園區基礎建設總投資近10億元人民幣,已有10平方公里土地達到了「七通一平」。幾年來,共建成道路30多公里,形成了「三縱六橫 」的道路網路。區內已有供氣能力140蒸噸/小時的熱力站一座。現有的涇渭水廠一期日供水3萬噸,規劃二期日供水能力達6萬噸,完全能夠保證項目的生產生活需求;正在規劃中的城區至涇渭工業園第二條供水管線日供水能力將達到15萬噸。
現有110KV輸變電站一座,正在建設的另一座110KV輸變電站和開閉所將為入區企業項目建設及生產提供更加充足的電力支持。智能化的車城溫泉花園住宅小區將完全滿足入區企業的入住要求。可容納兩千學生同時就學的交大經發高中也於06年9月正式開學。正在建設的商益步行街及四星級的國際商務酒店也將為區內企業提供購物、餐飲、娛樂等全方位的服務。園區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基礎配套服務體系。
此外,省上重點項目陝汽商用車產業園總投資19億元,一期工程已於05年底建成、投產。西部有色金屬研究院投資建設的新材料產業園一期也於06年10月正式竣工投產。總投資24.8億元的中鋼集團西安重機有限公司易地搬遷改造項目也已全面開工建設,一期工程2008年建成投產。這三大龍頭企業的開工建設和建成投產,標志著涇渭工業園三大支柱產業初顯雛形。
十一五期間,園區將不斷提高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土地儲備,通過實施「1151工程」,即培育一個年產值達100億、1個50億、5個20億、10個5-10億的企業。到2010年,實現工業生產總值400億元、工業增加值達150億元的發展目標。
四、地理區位
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西安市北城。開發區的中心區位於西安北繞城高速與北二環之間的城市南北中軸線迎賓大道兩側。涇渭工業園、草灘生態產業園、出口加工區等開發區的其他園區依附在中心區周邊。隨著西安拉大城市骨架、城市重心北移戰略的實施,開發區已經處在西安向北拓展的最前沿。
(1)西安市行政中心北遷:
西安市行政中心向北遷移的新址位於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張家堡廣場附近。目前,新行政中心建設於2007年6月啟動。新行政中心北遷將使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所在的這一區域成為西安新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2) 新火車客運站北遷:
經過國家鐵道部及相關部門的多次反復論證,投資逾百億元的西安新火車客運站最終選擇定點在北三環以北、渭河以南,經開區草灘生態產業園內。該客運站距開發區中央商務區不足兩公里,它的建成將充分帶動西安、咸陽、銅川等城市乃至整個關中城市群的發展,並為開發區實現高速穩定的發展提供優質的鐵路運輸支持。
(3) 總投資逾貳百億元的國家渭河綜合治理項目直接受益地。
2006年國家正式啟動實施渭河流域治理,重點解決渭河流域水資源短缺、水污染嚴重、下游防洪形勢嚴峻和水土流失等突出問題,促進渭河流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該規劃項目總投資229億元,其中涉及陝西省投資160億元。
(4) 航空交通:
開發區距西安國際航空港僅20分鍾的車程,目前,該航空港擁有飛往國內外各大城市的國際、國內航線155條,年旅客吞吐量逾1000萬人次,僅次於北京、上海、廣州,成為全國第四大航空樞紐。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是我國重要航空港,目前共有20家航空公司在機場經營150餘條航線,每天有400餘架次的航班在機場起降。2009年旅客吞吐量達到1529萬,為全國十大機場增速最快的機場。
從2009年3月開始, 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二期擴建工程全面開工,項目總投資103.91億元,將在現有跑道南側建設長3800米,寬60米的第二條跑道和平行滑行道,使飛行區達到4F標准,能夠起降A380等超大型洲際飛機。新建25.3萬平方米的3號航站樓,規模為現有航站樓的4倍,建成後,新建的3號航站樓將和現有的1號、2號候機樓連為一個整體,並有擺渡車往返其間,方便中轉旅客轉機,各航站樓之間實現一體化交通。
(5) 公路交通:
西安公路建設形成了一個以西安為中心,有9條國家高速在此交匯,形成了貫通全省、輻射周邊省市的高等級「米」字型輻射狀干線公路系統,有公路2800多公里,有6條國道干線通過。繞城高速、機場新線建成,二環路、三環路全面貫通。市區與所轄區縣全部開通高速公路。
開發區道路交通網路四通八達,成米字型向外輻射,與開發區相臨的繞城高速公路可連通以下高等級公路:
西潼(關): 走西潼高速,可到臨潼、渭南、潼關、洛陽、鄭州、北京等地;
西閻(良): 西閻高速可到高陵;
西銅(川): 走西銅高速,可到延安、榆林、內蒙等地;
西寶(雞): 走西寶高速,可到咸陽、楊凌、寶雞、天水、蘭州、烏魯木齊等地;
西藍(田): 走西藍高速、藍小汽車專用路,可到藍田、商州、丹鳳、武漢、合肥等地。
108國道 : 走108國道,可到周至、佛坪、漢中、成都、重慶等地;
(6) 鐵路交通:
鄭西高速客運專線:2005年9月25日,鄭州至西安鐵路客運專線正式拉開建設序幕。鄭西鐵路客運專線,全長484.5公里,建成後將滿足開行時速200公里以上旅客列車的需要。 西安火車站是我國西部最大的鐵路樞紐,聯結隴海、西康、寧西、包西、侯西、咸銅和西戶等鐵路線。 西安火車站不僅是中國特等客運站之一,而且是歐亞大陸橋在中國境內重要站點,我國從北京、上海、廣州、重慶等方向開往拉薩的列車必須經由西安站。 西安北客站已於2011年1月11日正式運營。西安北客站是目前我國規模第一、亞洲最大的客站。鄭西高鐵已通車,西安鄭州進入2小時經濟圈。
西安火車北環線建設完成:2005年4月26日,西安鐵路樞紐北環線開工建設。2006年9月1日,西安鐵路樞紐北環線比預期提前8個月建成通車,總投資18.268億元。
西安火車貨運樞紐建設:西安鐵路樞紐新建北環線是西安鐵路樞紐改造和建設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陝西省21世紀鐵路建設的龍頭工程,正線全長81.442公里。
(7)地鐵交通
西安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於2006年9月29日正式動工,已於2011年9月16日下午14時通車運行。1號線於2008年10月29日動工,預計2013年正式完工。西安已成為西北地區第一個擁有地鐵軌道交通運輸的城市。
基礎設施:
開發區積極致力於營造優良的投資硬環境,投入大量資金用於基礎配套設施建設。
供水:建成日供水量10萬噸的水廠;
供電:已建成110KV變電站四座,總容量36.3萬KVA;
通訊:市電訊六分局為開發區提供6萬門通訊線路,可提供包括DDD、IDD行動電話數據傳輸的圖文傳真等多項業務;
供氣:陝北天然氣管道已進入開發區,可滿足入區項目生產、生活需要;
供熱:開發區實行集中供熱,已建成每小時60蒸噸的第一供熱站,城北供熱站正在建設之中;
排水:區內的排水管道與市政管網連接,保證污水排放通暢。
配套物流企業:
開發區目前吸引了包括招商局物流、豐書物流(新加坡淡馬錫投資控股)、郵政運輸局物流、陝西華通物流等國內多家物流企業入駐。這些項目的入駐,在運輸、配送、保管、裝卸、包裝、流通加工、 倉庫管理、物流信息處理等諸多方面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對提升區內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優化業務流程改造、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管理水平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希望對你有幫助。嘿嘿!
Ⅳ 淄博經濟怎麼樣
中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之一 經過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2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淄博的經濟實力日益增強。1992年以來,淄博連續跨入中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行列。近年來,全市對外經貿、高新技術產業、民營經濟快速發展,國內生產總值每年都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長。 工業是淄博經濟的支柱。淄博市的主要工業門類有石油化工、陶瓷、紡織、絲綢、醫葯、建材、冶金、機電、塑料、電子等35個,擁有一大批在中國、山東佔有重要位置的企業和產品。美術琉璃和絲綢生產歷史悠久,花色品種齊全。原油加工量、氧化鋁、解熱葯及中小電機產量均居中國前列。近年來,淄博市實施結構優化戰略,著力培植支柱產業,取得明顯成效;實施以重點鄉鎮、重點集團、重點項目、重點園區內重點的經濟發展戰略,板塊經濟發展優勢更加明顯;深化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推進了企業股份制改造,全市上市公司已達11家。 淄博的農業特色鮮明,已初步建立起城郊型農業的框架。農業現代化水平較高,綜合機械化程度達到78%。桓台縣是中國北方第一個"雙千縣"(畝產千公斤糧食,每畝收入千元)。高青、沂源分別進入全國棉花、果品生產"百強縣"行列。全市農村基本實現小康。 淄博是山東省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貿易中心,建設了淄川服裝城及建材市場、臨淄化工及蔬菜市場、周村紡織品市場、博山陶瓷琉璃及機電市場等大型專業批發市場。近年來,金融、保險、房地產、旅遊、信息服務等新興第三產業發展較快。 中國重要的化工、新材料基地 淄博市化學工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和調整,已經形成了配套發展能力較強的產業體系,一批優勢企業和產品在中國和山東省居於重要地位。坐落在淄博的齊魯石油化學工業公司,是特大型石化聯合企業,使淄博成為中國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2002年,山東省政府和中國石化集團的重要合作項目之一-----投資規模在二百億元人民幣以上的齊魯化工區奠基, 總體規劃面積42平方公里。國際領先的化學品公司美國伊士曼公司已率先進入齊魯化工區。隨著一系列大項目的進區建設,齊魯化學工業區將建成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的一流化工產業園區。 淄博市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勢頭喜人,不僅在重點領域形成特色,而且產業化前景極其廣闊,尤其是新材料產業迅猛發展。目前,全市201家高新技術企業中,涉及新材料的近100家;新材料類高新技術產品產值達到121億元,佔全市高新技術產品產值的60%;有些新材料企業已經成為中國較大的生產基地和供應中心。淄博市已形成了全國重要新材料基地的雛形,是國家科技部批準的新材料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基地中唯一一家綜合性的國家新材料基地。 中國五大陶瓷生產區之一 淄博是中國五大瓷都之一,是全國重要的陶瓷產地。淄博陶瓷生產目前已形成了六大基地:出口陶瓷基地,高檔賓館用瓷基地,高級玻璃陶瓷耐火材料基地,裝飾材料基地,建築陶瓷基地,高新技術基地。淄博陶瓷被譽為"第三代國瓷",進入中南海、人民大會堂、釣魚台國賓館,暢銷國內著名賓館、飯店及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平均每三個美國人就有一人在用淄博陶瓷。目前,全市有陶瓷生產企業332家,從業人員近10萬人。2003年淄博日用陶瓷的出口率達到了60%以上。
Ⅵ 淄博經濟為什麼發展得這么好
中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之一
經過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2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淄博的經濟實力日益增強。1992年以來,淄博連續跨入中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行列。近年來,全市對外經貿、高新技術產業、民營經濟快速發展,國內生產總值每年都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長。
工業是淄博經濟的支柱。淄博市的主要工業門類有石油化工、陶瓷、紡織、絲綢、醫葯、建材、冶金、機電、塑料、電子等35個,擁有一大批在中國、山東佔有重要位置的企業和產品。美術琉璃和絲綢生產歷史悠久,花色品種齊全。原油加工量、氧化鋁、解熱葯及中小電機產量均居中國前列。近年來,淄博市實施結構優化戰略,著力培植支柱產業,取得明顯成效;實施以重點鄉鎮、重點集團、重點項目、重點園區內重點的經濟發展戰略,板塊經濟發展優勢更加明顯;深化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推進了企業股份制改造,全市上市公司已達11家。
淄博的農業特色鮮明,已初步建立起城郊型農業的框架。農業現代化水平較高,綜合機械化程度達到78%。桓台縣是中國北方第一個"雙千縣"(畝產千公斤糧食,每畝收入千元)。高青、沂源分別進入全國棉花、果品生產"百強縣"行列。全市農村基本實現小康。
淄博是山東省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貿易中心,建設了淄川服裝城及建材市場、臨淄化工及蔬菜市場、周村紡織品市場、博山陶瓷琉璃及機電市場等大型專業批發市場。近年來,金融、保險、房地產、旅遊、信息服務等新興第三產業發展較快。
中國重要的化工、新材料基地
淄博市化學工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和調整,已經形成了配套發展能力較強的產業體系,一批優勢企業和產品在中國和山東省居於重要地位。坐落在淄博的齊魯石油化學工業公司,是特大型石化聯合企業,使淄博成為中國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2002年,山東省政府和中國石化集團的重要合作項目之一-----投資規模在二百億元人民幣以上的齊魯化工區奠基, 總體規劃面積42平方公里。國際領先的化學品公司美國伊士曼公司已率先進入齊魯化工區。隨著一系列大項目的進區建設,齊魯化學工業區將建成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的一流化工產業園區。
淄博市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勢頭喜人,不僅在重點領域形成特色,而且產業化前景極其廣闊,尤其是新材料產業迅猛發展。目前,全市201家高新技術企業中,涉及新材料的近100家;新材料類高新技術產品產值達到121億元,佔全市高新技術產品產值的60%;有些新材料企業已經成為中國較大的生產基地和供應中心。淄博市已形成了全國重要新材料基地的雛形,是國家科技部批準的新材料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基地中唯一一家綜合性的國家新材料基地。
中國五大陶瓷生產區之一
淄博是中國五大瓷都之一,是全國重要的陶瓷產地。淄博陶瓷生產目前已形成了六大基地:出口陶瓷基地,高檔賓館用瓷基地,高級玻璃陶瓷耐火材料基地,裝飾材料基地,建築陶瓷基地,高新技術基地。淄博陶瓷被譽為"第三代國瓷",進入中南海、人民大會堂、釣魚台國賓館,暢銷國內著名賓館、飯店及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平均每三個美國人就有一人在用淄博陶瓷。目前,全市有陶瓷生產企業332家,從業人員近10萬人。2003年淄博日用陶瓷的出口率達到了60%以上。
Ⅶ 中國兵器科學研究院寧波分院的介紹
中國兵器科學研究院寧波分院1(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第五二研究所),是由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和寧波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設,以新材料、先進製造技術、電子信息及化工與醫葯等高新技術領域的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為主的國家大型科研機構,是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在寧波的機制、體制改革創新基地,軍轉民基地和科研成果轉化基地。
Ⅷ 湘潭高新區是什麼級別
湘潭高新區是國務院批復的國家級高新區,行政級別是副廳級。
Ⅸ 額爾多斯各方面情況
鄂爾多斯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西、北、東三面被黃河環繞,屬黃河上中游地區,黃河境內流長728公里。南以長城為界,與山西、陝西接壤,西與寧夏自治區毗鄰,形成秦晉文化與草原文化南北交融的「歌海舞鄉」。鄂爾多斯市與黃河北岸的呼和浩特市、包頭市又形成了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發展最為活躍的「金三角」。鄂爾多斯是蒙古語,漢意為眾多的宮殿。全市轄東勝區、達拉特旗、准格爾旗、伊金霍洛旗、烏審旗、杭錦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7旗1區,總面積8.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151.4萬,其中蒙古族16.8萬。
鄂爾多斯歷史悠久,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薩拉烏蘇文化、青銅文化源遠流長。35000年前,古「河套人」就在這塊廣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並創造了著名的「河套文化」。十三世紀,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親征西夏,途經鄂爾多斯,被這里的美麗景色所打動,選為長眠之所。1649年,清政府在這里設伊克昭盟。2001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撤伊克昭盟,設立地級鄂爾多斯市。
歷史上的鄂爾多斯,曾經是一個水草豐美、「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富庶之地,後來因自然氣候的變遷、戰亂、放墾等原因,使這里的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新中國成立後,歷經幾代人不懈奮斗,但直到2000年時,全市植被覆蓋率仍不足30%。進入新世紀後,鄂爾多斯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通過農牧業生產方式的全面變革,生態環境脆弱的狀況發生了質的逆轉,開始由不斷惡化向整體遏制、局部改善轉變,植被覆蓋率達到了目前的70%以上,佔全市國土面積48%的沙漠、48%的丘陵溝壑和乾旱硬梁區全部披上了綠裝,形成了生產發展、生活改善、生態恢復、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多贏局面。
鄂爾多斯自然資源富集,擁有各類礦藏50多種,其中煤炭預測總儲量7630億噸,已探明儲量1496億噸,佔全國的六分之一。天然氣探明儲量8000多億立方米,佔全國的三分之一,全國最大的世界級整裝氣田——蘇里格氣田位於境內。天然鹼、食鹽、芒硝、石膏、石灰石、高嶺土等資源也極為豐富。有「纖維寶石」和「軟黃金」之稱的阿爾巴斯白山羊絨就產自這里,是溫暖全世界的鄂爾多斯羊絨衫的主要原料。鄂爾多斯羊絨製品產量約佔全國的三分之一,世界的四分之一,已經成為中國絨城,世界羊絨產業中心。
鄂爾多斯依託豐富的資源,堅持以高起點、高科技、高效益、高產業鏈、高附加值和高度節能環保的總體思路和要求,著力構建「大煤炭、大煤電、大化工、大循環」四大產業,引進了世界第一條500萬噸煤直接液化生產線、國內第一條48萬噸煤間接液化生產線、年產60萬噸合成氨、104萬噸尿素大化肥生產線、年產100萬噸天然氣制甲醇生產線、國內最大的300萬噸煤制二甲醚生產線等一大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大項目,同時支持企業形成上下游產品有序鏈接循環發展的關系,推動了工業經濟強勁增長。蒙西工業園被國家發改委等部委評為我國首批循環經濟示範園區,在建的達拉特億利PVC工業園區是我國目前最大的循環經濟園區。煤炭回採率由2000年的不足30%提高到目前的75%,煤炭年產量由2000年的2679萬噸增加到1.76億噸,成為全國首個超億噸級現代化煤炭生產基地。以煤化工為重點,初步構築起了煤轉電、煤制油、煤制甲醇轉烯烴等產業鏈,煤炭就地轉化率達到50%以上,到2010年要達到90%以上。圍繞羊絨、煤炭、化工等主導產業,建成了4個博士後工作站,鄂爾多斯已成為全國科技創新試點城市、國家羊絨標准化基地、煤液化基地、國家新材料成果轉化基地。汽車製造、新型建材、生物制葯等產業正在建設和發展。
鄂爾多斯民族文化厚重深遠,蒙古民族古典史詩《蒙古源流》、《蒙古黃金史》在此誕生,蒙古族長調民歌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三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成吉思汗祭祀、鄂爾多斯婚禮進入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鄂爾多斯四季分明、地質多樣,在眾多的鄂爾多斯自然資源中,庫布其沙漠、毛烏素沙地、沙漠綠洲恩格貝、黃河大峽谷、沙湖、草原等諸多原生態景緻令人陶醉,使人流連忘返。
鄂爾多斯的魅力還在於她的富饒。全市能夠規模開采利用的礦藏有50餘種,以「羊、煤、土、氣」聞名遐邇。所產阿爾巴斯山羊絨有「纖維鑽石」之稱,這里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羊絨產業中心;當地煤炭探明儲量達到1496億噸,佔全國總儲量的1/6。作為北方重要的電煤基地,鄂爾多斯已成為全國地級產煤第一大市,電力裝機容量達到700萬千瓦,是華北電網的重要電力保障;高嶺土、杭錦2號土等儲量豐富,開發前景廣闊;天然氣探明儲量8000億立方米,世界級大氣田——蘇里格氣田就位於鄂爾多斯境內,現已並網向北京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