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王文淵的工作經歷
曾任張掖師專(現已升格為河西學院)英語系教師、河西學院大學英語教研室主任、河西學院英語系秘書、河西學院英語系辦公室主任等職。1997年7月被評為張掖師專優秀教師。現任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商務外語系商務英語專業教研室副教授,同時被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外語教育研究中心聘為特約研究員。
參加工作以來,先後在《中國英語教學》、《社科縱橫》、《河西學院學報》、《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等刊物公開發表英語語言文學專業學術論文26篇,參編教材一部(任副主編),主持並完成院級教科研項目一項、院級重點專業建設項目1項。主要科研成果目錄(與中國知網查詢結果相對應)1.英語介詞短語作表語時的動詞意義探討《張掖師專學報》 1996年第1期
2.王翰《涼州詞(一)》的理解與英譯《社科縱橫》 1998.5
3.朝聖者眾生相《宿州師專學報》2001年第2期
4.《維納絲與阿多尼》主題新探《社科縱橫》 2001年第4期
5.英語語篇標記研究《河西學院學報》 2003年第3期
6.《大學英語(精讀)》第四冊閱讀理解問題類型分析《中國英語教學》 2003年第 4期
7.大學英語六級考試閱讀理解部分的特點分析《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4年第2期
8.On the Informed Use Of IT in ELT Classrooms《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 2004年第5期
9.知識的彼岸是什麼太原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
10.關於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聽說領先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5年第2期
11.論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中的聽說技能領先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第4期
12.影片《音樂之聲》女主人公瑪利亞性格特點及其現實意義和田師專學報 2005年第3期
13.對人類命運的藝術性思考----短篇小說《這么多水,離家這么近》的主題思想與藝術特色 《滄桑》2007年第2期(總第86期)
14.英語借代的表現形式和文化內涵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年第10期
15.「素質教育」一詞的理解與英譯《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第6期
16.高職院校商務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學習詞典使用狀況調查與分析《滄桑》2008年第6期
17.高職院校商務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學習詞典使用策略變化趨勢調查與分析《科技信息》2008年第36期
18.常見英語詞典對and引導從句現象的不平衡處理 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第5期
19.《警察與贊美詩》的主題思想和藝術特色 《滄桑》2009年第6期
20.《牆上的斑點》結構形式分析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第5期
21.《牆上的斑點》的元小說特徵分析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第2期(第二作者)
㈡ 三江學院和無錫太湖學院哪個好
三江學院比較好,師資力量比較雄厚,下面是三江學院和無錫太湖學院的各方面對比介紹:
一、師資力量:
1、三江學院:有專任教師569人,外聘教師525人。任課教師中高級職稱教師佔52.7%,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教師佔84.4%,「雙師雙能型」教師佔32.7%。
2、無錫太湖學院:學校擁有專任教師801人,外聘教師112人,其中副高級以上職稱67人,中級職稱45人。生師比16.2:1。
二、教學建設:
1、三江學院:擁有4個江蘇省重點建設一級學科。近三年主持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科研課題131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人文社科基金項目3項。
2、無錫太湖學院:學校擁有三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七個江蘇高校一流本科專業、一個省品牌專業、一個省「十二五」重點專業、一個省級建設實驗中心。
三、科研成果:
1、三江學院:全校科研各類重點科研項目申報數87項,項目立項數45項,縱向課題35項(國家級1項,省級33項,市局級1項),橫向課題10項,獲得科研經費134.7萬元,其中縱向經費74.7萬元,橫向經費60萬元。
2、無錫太湖學院:學院教師累計發表教科研論文500多篇,參與國家、省、市級科研項目200多項。學校承擔省高校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項、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13項。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三江學院、網路—無錫太湖學院
㈢ 無錫太湖學院怎麼樣呢
無錫太湖學院是一所經教育部批准建立的民辦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環境優美,學習氛圍濃厚,但是學費比較高。
1、師資雄厚,教授治學
學校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現有教師 1929 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碩士學位占 95% 以上;
其中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教學名師、江蘇省中青年突出貢獻專家、江蘇省優秀教師、江蘇省「333 工程」和高校「青藍工程」培養對象、特聘國外名校兼職教授、國內產業教授等優秀人才300人。
聘請徐芑南、繆昌文等 10 名中國工程院院士擔任學校特聘教授。教師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社科基金項目和省部級縱向及橫向課題 655 項;發表論文 2800 余篇,國內外SCI、EI、SSCI、CSSCI、CSCD 等高水平期刊錄用 680 多篇;
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等 268 件;獲國家、省、市優秀教學科研成果獎 100 多項。
2、熱門專業,特色鮮明
學校設有物聯網工程學院、智能裝備工程學院、智能建造學院、商學院、會計學院、藝術學院、外國語學院、健康與護理學院、蘇格蘭學院等 18 個教學單位;
學校物聯網工程、機械工程、會計學專業入選 2019 年度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創新創業實踐》《品牌形象設計》2 門課程入選國家級一流課程,入選數居全國同類高校之首;
擁有設計學、應用經濟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江蘇省「十三五」重點建設學科、江蘇省高校 A 類品牌項目「會計學」專業;商務英語、視覺傳達設計、工程管理、物聯網工程、自動化、機械工程、會計學等 15 個專業入選江蘇高校一流本科專業;
物聯網應用技術實驗室被評為江蘇省高校重點建設實驗室,蘇南資本市場研究中心入選江蘇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校外研究基地,蘇南產業轉型創新發展研究中心入選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建設基地,信息技術實踐教育中心和經濟管理實驗實訓中心入選省級教學示範中心。
3、校企合作,質量領先
學校產教深度融合、校企協同育人,學校與阿里巴巴、羅克韋爾、中興通訊、國家超算中心、紅豆集團等龍頭企業共建教學基地 298 個,共建產業學院 10 個,聘請企業、科研院所的 300 多名高層管理者、專家擔任兼職教授。
學生在中國工程機器人大賽、全國大學生物聯網設計競賽、全國電子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全國服務外包創新創業大賽、全國 3D 大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CCTV「希望之星」等權威賽事中獲國家級、省級、市級一二等獎 950 余項。
校訓
自強不息 經世致用
「自強不息」語出《易·乾·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千百年來成為一個人立身處世的重要原則。自強不息是一種奮進的精神,是一種美好的品德,是一個人健康成長、努力學習、成就事業的強大動力。
「經世致用」之「經世」,最早出自《莊子》「春秋經世,先王之志」;「致用」出自《周易》「精義入神,以致用也」。「經世致用」強調學以致用,學用結合,知行合一,腳踏實地。
校訓「自強不息 經世致用」體現了無錫太湖學院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辦學方針和辦學特色,有利於弘揚自強自立的拼搏精神,有利於培養務實自強的應用型人才,有利於加快建成特色鮮明、國內一流的應用型大學。
以上內容參考:無錫太湖學院-無錫太湖學院簡介
㈣ 無錫有哪些大學…
江南大學(教育部直屬211工程高校),東南大學無錫分校(專門搞軟體的,學軟體的前三年在南京後一年在無錫)
㈤ 常州無錫「闔閭城」遺址就是春秋吳國都城「闔閭大城」嗎
是的。闔閭城遺址位於江蘇省常州市雪堰鎮城裡村與無錫市胡埭鎮湖山村之間,為春秋時期城池遺址,是扼守太湖北部的軍事站略要地闔閭城。
該城始建於周敬王六年 (公元前514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時間。城址呈長方形,城中段有殘存城牆相隔,形成東西兩個方形城區。東城較小,在無錫境內;西城較大,大部分在武進境內。城牆殘高3-4米,牆基厚約20米,均系夯土築成。城壕總長約4000米。發現陸門和水門、大型建築群、護城河等遺跡。西城遺有練兵場和點將台,一土墩傳為兵器庫遺址。城東北胥山傳為伍子胥屯兵處。
遺址出土有新石器時代的夾砂陶、紅陶和西周至春秋時期流行的曲折紋、回紋、菱形填線紋等幾何形殘陶片。為研究春秋晚期吳國歷史和無錫的吳文化提供了寶貴資料。1982年3月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闔閭城作為吳都雖然只有30年的歷史,但這個吳都存在的時期正是吳國最輝煌的時代,從吳國精神楷模季子到吳國最偉大君主闔閭。
(5)無錫社科成果擴展閱讀:
考古過程
2009年開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蘇州市考古研究所組成了聯合考古隊,開始了對蘇州先秦時期古遺址的全面調查、發掘和研究。這同時也是對東周時期吳越地區大型遺址進行的首次大規模的考古調查和發掘。通過近六個月的調查和發掘,一座面積大、遺存豐富、等級高的大城漸漸掀開歷史的卷簾,慢慢進入了人們的視線。
在口傳歷史中不難發現,今天的蘇州西南部山間盆地,也有多處與吳國建城有關的地名,如木瀆、館娃宮、胥山、胥口、越城等。宋人朱長文的《吳郡圖經續記·城邑》也記載:「而流俗或傳吳之故都在館娃宮側。」在考古隊看來,除了上述的考古發現和歷史記載外,這座古城所處的位置,也比現在的蘇州市區更適宜用作春秋晚期的吳國都城。
在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付仲楊先生提供的地圖上可以看到,古城遺址位於盆地之內,三面環山,只有一個主要的山口可供軍隊進出。將城門設在山口所對的位置,就可以形成極好的防禦效果。胥口新鋒村發掘點發現的水門遺址緊靠太湖,也與史料中,吳國擁有強大水軍的記載相對應。
㈥ 無錫輕工大學怎麼樣求大神幫助
一本 無錫輕工大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教育部直屬,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日常管理以地方為主,重大事項以中央為主。是一所以發酵、食品(糧油)、工業設計學科為特色,兼有信息與控制、機械、化工、紡織、服裝、經貿、社科、外語等學科相配套、層次齊全的多科性大學,被譽為「中國輕工高等教的明珠」。現任黨委書記承欣茂教授,校長陶文沂教授。 歷史沿革 無錫輕工大學原名無錫輕工業學院,籌建於1956年,前身是原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食品工業系,1958年東遷無錫獨立成院。南工食工系歷史久遠,是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時,由當時的南京大學食品工業系、浙江大學農化系、江南大學食品工業系以及復旦大學、武漢大學的有關學科合並組成,集國內發酵、食品、油脂、製糖等學科於一體,薈萃了當時國內一批享有盛譽的專家、學者。嗣後,無錫紡織工學院、無錫輕院紡織分院等先後並入。1995年2月,經原國家教委批准更名大學。曾先後隸屬江蘇省人民委員會、輕工業部、中國輕工總會。199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後在經貿委所屬高校管理體制改革中劃歸教育部。 地理位置 無錫輕工大學地處長江三角洲腹地素有「小上海」之稱的江南名城——江蘇省無錫市。無錫是全國15個經濟中心城市之一,位於全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投資環境40優的前列,又是全國重要旅遊城市之一,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便捷、經濟繁榮、科技先進、文化發達、社會文明,辦學條件得天獨厚。全校現設四個校區:校本部位於錫惠風景區惠河路170號,西山校區(含公有民辦梁溪學院)位於梅園風景區錢榮路西山1號,王巷校區(成人教育學院、職業技術學院)位於梁溪路97號,另設工業園區於望賓路社橋頭。校舍建築總面積22萬平方米,佔地43萬平方米。校園環境優美,被譽為花園式學府。 院系設置 學校現設16個院(系、部),即:生物工程學院、食品學院、設計學院、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紡織服裝學院和化學工程系、機械工程系、經貿管理系、社會科學系、外語系、數理學科部、體育部、研究生部以及成人教育學院、職業技術學院、公有民辦梁溪學院等,有23個本科專業,10個碩士點(也是國內培養工程碩士的54所高校之一),3個博士點,2 個博士後流動站,6個國家和部省級重點學科點。 全校現有本科生(兼招專科生),碩士、博士研究生,博士後等不同學歷層次,並設有夜大、函授、助教進修班、工程師研討班和國內外訪問學者等不同層次的繼續教育。學校面向國內外招生,是教育部批准可以接受外國留學生和港澳台學生的高校之一。現有在冊學生9000餘名。其中全日制在校學生6000多人(包括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外國留學生300餘人);成教學員3300多人。建校以來,已為國家輸送了20000多名專業人才,為亞、非、歐、美等20多個國家培養了數百名留學生。許多畢業生已成為各條戰線科技精英和領導骨幹,並以其基礎扎實、作風朴實、工作踏實、愛崗敬業和開拓進取的特色,聲譽各方,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貢獻。 師資隊伍 學校擁有一支素質較高、相對穩定、能適應學校發展的師資隊伍。在全校1700多名教職員工中,有專任教師700多名,教授、副教授等高級職稱人員280多名,講師、工程師等中級職稱人員600多名,分布在65個教研室和其他有關部門;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工學評議組成員2名,教育部科技學部成員1名,博士生、碩士生導師110多名。近幾年,有150多名教師、幹部分別受到國家或省部級表彰,其中,2名獲「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50餘名教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0多名教師被評為全國、省級勞動模範或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已培養和選拔了一大批省、校級跨世紀學術帶頭人培養人選和優秀青年骨幹教師。一批中青年學術骨幹正嶄露頭角,脫穎而出。 主要設施 學校現有23個研究中心(所)和27個實驗室(中心)。已在無錫蠡園經濟開發區成立了無錫輕工大學科學園。建有現代化公共服務體系——中國教育科研網無錫輕工大學校園網(WLERNET)。學校中央研究所裝備有世界銀行第2個大學貸款項目的一批高精進口儀器設備。圖書館面積10000多平方米,藏書67萬多冊,是江蘇省率先使用計算機管理的圖書館之一。學生生活區已建立了通訊和電視網。學校檔案館為科技事業檔案管理國家一級館。 科技產業 近10年來,共承擔各類科研項目600多項,其中有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霍英東基金項目,部省級重大科技項目,國際科學基金、國際合作項目。共鑒定成果190多項,60多項科研成果獲國家或部省級以上科技進步獎。共發表科研學術論文2200多篇,出版教材、科技專著120多部,50多項科技成果已轉化為生產力,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1990年以來,學校先後獲「全國輕工科技先進單位」、「『七五』國家科技攻關突出貢獻者」、「江蘇省產學研聯合工作先進集體」、「『八五』科技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目前,學校已形成以生物技術領域為龍頭,運用生物技術、微電子技術改造和發展糧油、食品傳統產業,並與機電、化學化工學科相配套,以及工業設計為特色和優勢的六大科研方向。 國際(地區)合作交流 校辦產業在探索中前進。建有科技開發中心、商貿物業中心、建築裝潢中心和校辦總廠,新的經濟增長點正在形成。 改革開放以來,學校對外教育交流與合作活躍。已與近10個國家13所大學建有長期校際交流協作關系、學術交流關系,先後邀請美、加等16個國家的專家、學者400多人次來校講學、訪問或任教,其中20多名國際知名學者、專家被聘請擔任學校客座和名譽教授,合作指導、培養研究生和青年教師;先後派出380多人次出國留學、考察、訪問或參加各類國際學術會議;主辦或共同組織舉辦多項全國或國際性學術會議,正成為發酵、食品、糧油領域的國際交流中心。 與香港的交往和合作日趨活躍,已與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四所大學建立了校際互訪、學術交流、科研合作關系,前景良好。香港著名企業家唐翔千先生夫人、香港婦女界知名人士唐尤淑圻女士,在我校設有研究生獎學金,激勵高層次人才培養。在香港回歸期間,我校是特區區旗區徽金獎榮獲者之一;還是維多利亞港灣「雙層沖翼快艇」和廣深准高速內燃機車設計中獎者;在首屆華人平面設計大賽、』96全國(含港澳台)首屆包裝與設計「新星杯」大賽中,也屢屢獲大獎,在海內外引起很大的震動。
㈦ 無錫太湖學院怎麼樣,在未來幾年會升為本二或有變為無錫大學的可能嗎,謝謝!
無錫太湖學院的口碑較好。截至2020年9月,並沒有無錫太湖學院會升為本二或變為無錫大學的相關報道。無錫太湖學院的有關介紹具體如下:
1、無錫太湖學院的科研成果較多:
無錫太湖學院學院教師累計發表教科研論文500多篇,參與國家、省、市級科研項目200多項。學校承擔省高校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項、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13項、省社科研究課題3項、市社科聯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3項。
2、無錫太湖學院的辦學成績較好:
無錫太湖學院的本科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學校工學院一名學生申請發明專利1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7項,主持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1項;
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2014年4月作為高級人才被聘為蘇州科技大學副教授;一名學生設計的攜帶型發電機一大批量投產。
(7)無錫社科成果擴展閱讀:
無錫太湖學院的有關介紹:
無錫太湖學院的師資力量較為雄厚,學校擁有專任教師801人,外聘教師112人,其中副高級以上職稱67人,中級職稱45人。
此外,無錫太湖學院先後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優秀科普教育基地、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示範基地、江蘇省民辦高校協會會長等50多項殊榮,當選為教育部全國非營利性民辦高校聯盟副主席單位。
㈧ 肖倩的肖倩
龍舞天團的小倩老師擁有多年的舞蹈經驗,曾為眾多內地、港台和韓國藝人提供過專業的舞蹈培訓及擔任MV編舞導師。小倩老師曾作為湖南衛視《天天向上》、《快樂大本營》等綜藝節目開場舞表演嘉賓。在引領流行舞蹈新趨勢的同時,其酷炫的舞蹈設計以及富有美感的肢體律動,廣受業內好評。 資歷
北京健美協會爵士舞高級教練
擔任樂盟傳媒藝人舞蹈老師
簡介
姓名:肖倩
英文名:Tia
昵稱:小倩老師
性別:女
身高:168cm
體重:52kg
舞齡 5年
生日:5月13日
星座:金牛座
舞蹈風格:Jazz、Hip Hop、Wacckin
舞蹈經歷
2009年 擔任佳能集團企業編舞導師
2009年 CCTV央視7套晚會伴舞演員
2009年 北京市搖擺者杯校際街舞大賽評委
2009年 上海EXR韓國服裝節表演嘉賓
2009年 成龍鳥巢演唱會容祖兒、林依輪伴舞
2009年 連雲港之夏文藝晚會全程伴舞
2010年 擔任迪微鋼管舞爵士舞總教練
2010年 參加雲南衛視《音樂集結號》伴舞
2010年 擔任皇家飯店企業品牌舞蹈教練
2010年 湖南衛視《金芒果粉絲節》伴舞
2012年 韓紅北京,上海,廣州演唱會伴舞
2012年 湖南衛視《完美釋放》
遼寧衛視《八零上線》 肖倩,女,江西泰和人。上海大學法學(社會學)博士。上海政法學院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社會學教研室副教授。1999年畢業於江西師范大學歷史系(1996年本科畢業後保送本校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區域社會經濟史),獲史學碩士學位,先後在無錫江南大學社科部、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擔任專業教師。2003-2006年,在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攻讀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法社會學,獲法學(社會學)博士學位。研究領域
社會學理論、法社會學、家庭社會學、發展社會學、社會經濟史。
學術代表成果
著作:
《村治中的宗族——對九個村的調查與研究》,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年版,參著;
《法律社會學導論》,上海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參著;
《法律社會學名著導讀》,上海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參著。
論文:
《試論秦漢紡織業中的商品生產》,轉載於人大復印資料《經濟史》1999年第1期;
《清代江西溺女狀況與禁誡文》,《史林》2001年第1期;
《清代江西民間育嬰事業研究》,《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1年第1期;
《清代江西民間育嬰事業經費研究》,《江西社會科學》2003年第3期;
《超越整體主義和個體主義:試論布迪厄的關系主義方法論》,《晉陽學刊》2005年第5期;
《後現代社會理論對現代性/現代化的批判:以福柯為例》,《江西農業大學學報》2005年第1期;
《權力交換網路中的社會與國家》,《江西師范大學學報》2005年第1期;
《禮治、法治到禮法合一——一項法律社會學的考察》,《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第5期;
《從英美法系中的陪審團制度看犯罪的社會侵犯本質》,《江南大學學報》2007年第4期;
課題:
主持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一般課題《社會轉型與流動人口犯罪研究——以上海市為調查中心》。
教學課程
主要承擔《古典及現代社會學理論》、《社會學概論》、《經濟社會學》、《人口社會學》、《法律社會學》等課程。
㈨ 無錫太湖學院普通話報名入口
無錫太湖學院普通話報名入口在教學樓西側,學院坐落在風景秀麗的原江南大學梅園校區,依山傍水,環境幽雅,交通便利,設施齊全,建有圖書信息大樓、太湖科教創意園、標准塑膠運動場、學術報告廳等。
具有數量充足、優質齊備的教學、實驗、文娛、體育和生活硬體設施,千兆光纖網路覆蓋校園,建成物聯網智能校園和「生態型、園林式、數字化」文明校園,具有百年名校濃郁的學術氛圍,是莘莘學子深造、成才的理想場所。
學院有館藏紙質圖書236萬冊,教學儀器設備2.2億元,建有GE智能平台自動化系統實驗室、服務外包創新實訓室等一大批國內領先的大型實訓實驗室,在全國同類高校中居領先水平。
截至2013年6月19日,學院教師累計發表教科研論文500多篇,參與國家、省、市級科研項目200多項。 學校承擔省高校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項、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13項、省社科研究課題3項、市社科聯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3項。
㈩ 無錫太湖學院怎麼樣
無錫太湖學院怎麼樣?
無錫太湖學院坐落在江蘇省無錫市,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全日制、綜合性、多學科的本科普通高校,是江蘇省與無錫市重點建設的本科高校。
學校前身是2002年成立的江南大學太湖學院。2011年教育部批准轉設為獨立建制的無錫太湖學院,成為江蘇省第一所轉設的民辦本科高校和無錫市第一所應用型本科高校
辦學規模
院系專業
據2016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下設商學院、工學院、藝術學院、文法學院、護理學院等5個二級學院 和20個學系,開設35個本科專業。 專業涵蓋工學、理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法學和藝術學7大學科門類。
師資力量
截至2013年12月,學校擁有專任教師801人,外聘教師112人,其中副高級以上職稱67人,中級職稱45人。生師比16.2:1。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鍾秉林、徐從才、閔光泰、王心如
全國優秀教師
徐從才
國家級教學名師
王心如
學科建設
據2016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擁有一個省重點建設一級學科。
省重點建設一級學科
設計學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據2016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擁有一個省品牌專業、一個省「十二五」重點專業、一個省級建設實驗中心,並被省教育廳、省商務廳評為「軟體服務外包類嵌入式人才培養基地」。
截至2013年6月19日,學校教學儀器設備2.2億元,建有GE智能平台自動化系統實訓室、軟體外包大型實訓室等83個中國國內技術領先的校內實驗實訓室,300多個校外實訓實習基地。
江蘇高校品牌專業
會計學
江蘇省「十二五」高等學校重點專業
服裝設計與工程
院級重點專業
機械工程、電子信息工程[18]
省級建設實驗中心
信息技術實踐教育中心
學生成績
據2016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十屆本科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學校工學院一名學生申請發明專利1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7項,主持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1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2014年4月作為高級人才被聘為蘇州科技大學副教授;一名學生設計的攜帶型發電機已大批量投產,遠銷國外;機電系畢業生韓俊豪被農業部、國務院扶貧辦授予「中國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 藝術學院學生2014年在全國各類大賽中獲得了67個獎項。
學校榮譽
據2016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優秀科普教育基地」、「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示範基地」、「江蘇省民辦高校協會會長」等50多項殊榮,當選為教育部全國非營利性民辦高校聯盟副主席單位。
對外交流
據2016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與美國、英國、加拿大等世界名校聯合辦學,與上海財經大學、西南財大、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聯合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學院與上海財經大學合作舉辦EMBA(高級工商管理碩士)班、並開設ACCA(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與美國加州浸會大學(CBU)和英國普利茅斯大學(PU)聯合推出金融學(CFA)國際班;與紐約理工大學(NYIT)合作開展0.5+1.5+1的MBA項目。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截至2014年月,學校擁有一個全國民辦本科高校黨建研究中心[6] 和一個高等教育研究所。
科研成果
截至2013年6月19日,學院教師累計發表教科研論文500多篇,參與國家、省、市級科研項目200多項。[15] 學校承擔省高校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項、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13項、省社科研究課題3項、市社科聯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3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