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四川信息職業教學成果獎

四川信息職業教學成果獎

發布時間:2021-10-10 13:31:39

『壹』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是民辦還是公辦學校怎麼樣啊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省屬全日綜合性普通高校,位於四川省第二大交通樞紐―遂寧市城區,佔地1735畝(含新校區),校舍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學院現有教職員工近800人,其中專任教師400餘人,正副教授110餘人,中級技術職稱240餘人,「雙師型」教師70餘人。在籍學生18000餘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4300餘人。學院內設系(室)及業務機構22餘人,主要有:機械工程系、汽車工程系、電子信息工程系、電器工程系、建築與環境工程系、管理系、數學系、計算機科學系、中文系、藝術系、外語系、「兩課」教研室、體育教研室,成人教育部、師范教育部、實訓中心、圖書錧、學報編輯部、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四川省中學校長培訓中心。學院開設專業33個,涉及工學、理學、文學、法學、管理學、經濟學、教育學等七大學科門類。

辦學宗旨: 突出特色,注重能力,強化實踐,確保質量。

辦學模式: 以實施綜合性全日專科層次的職業技術教育為主,兼顧成人本、專科層次的學歷教育及各種專業培訓。

教育理念: 以學生為本,以能力為中心,以社會需求為導向。

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

辦學成果: 已培養各類專業人才6列人。科研成果人,近五年來,在各級各類上發表論文1000篇,專著125部,省、市、社會科學 、自然科學 成果獎128項。學院多次受到家教育部、農業部、省人民政府和省教育廳的表彰,榮獲80多項榮譽。

學院將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不斷完善辦學設施,不斷探索的發展路子,
努力為地方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建設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的示範性職業技術學院。

『貳』 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的教學成果

■2010年6月,該校作為全川十支高校隊伍之一參與「李嘉誠基金會援汶川地震災區支教公益活動」活動項目。
■2013年6月,該校榮列第一批四川省教育信息化試點單位。
■2013年6月,該校圖書館榮獲四川省高校「先進圖書館」榮譽稱號。
■2013年6月,該校作為唯一高校再次受邀參加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這是該校第四次參加此項活動。
■2013年7月,四川省教育廳、財政廳確定該校為2013年度「省級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重點培育院校。
■該校創業教育實踐活動受到四川省教育廳高校學生工作處、四川省普通高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的好評,特發簡訊予以肯定。
■2013年9月,落戶於該校的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文化產業發展研究中心通過省級評估。
■2013年9月,該校學生受邀參加由中國青年報社、黑龍江團省委、黑龍江農墾總局共同主辦的「我的中國夢」全國大學生記者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暨團幹部培訓活動,該校是受邀參加此次活動的唯一一所專科院校。
■2013年9月25日,該校受邀參加由成都市人民政府外事辦、成都市教育局及丹麥霍森斯市政府共同主辦的以「成都——丹麥學前教育研討會」為主題的2013年成都丹麥日活動。
■2013年10月11日,該校與CCTV《發現之旅》頻道簽訂產學合作協議,該校為CCTV《發現之旅》頻道西南創作基地,同時CCTV《發現之旅》頻道為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實踐實習就業基地。
■該校新聞采編與製作專業入選「省級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項目,成為全省唯一入選該項目立項的高職院校。
■該校自辦校刊《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報》榮獲中國高校傳媒聯盟「三星級會員媒體」稱號,該校是全國唯一一所入選的專科院校。
■該校榮獲第十二屆四川電視節國際大學生影視作品評選「優秀組織獎」和「入圍獎」,並有五部作品獲得入圍獎。
■該校師生參加由中央電視台發現之旅頻道、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等聯合主辦的「民歌爭霸2013中國國際大會」,並獲央視頒發榮譽證書
■影視學院榮獲「光影夢想·四川原創微電影大賽」唯一為高校設立的集體獎項——特別組織獎。
■影視學院學生作品《玩轉咖生活》榮獲「中國大學生廣告節學院獎」優秀獎。
■影視學院學生作品《「奢」香水廣告excessive》和《玩具車》榮獲「中國嬌子」四川省廣告作品大賽優秀獎。
■文博學院學生榮獲「永遠跟黨走」第八屆中國青少年藝術節四川賽區青年組國畫類金獎和書法類銀獎。
■動漫學院學生作品《外星戰士》榮獲「2013第四屆西部成都動漫遊戲文化節暨第八屆「56個月亮」中國西部大學生動漫節作品比賽」一等獎。
■非遺學院學生作品《後羿射日系列台燈》榮獲中國(日照)文化旅遊商品設計大賽銅獎。 ●四川省直機關文明單位
●中國教育改革創新示範院校
●跨越十年·2011全國十大最具就業競爭力院校
●海峽兩岸文化創意產業高校研究聯盟盟員單位
●四川省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
●四川省2011年高校學生公寓與物業管理工作先進集體
●2008—2010年度四川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先進集體
●2011年度省直單位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先進單位
●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普及基地
●省直黨群序列2011年度目標考評先進單位
●省教工委「四川省高等學校先進基層黨組織」
●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第三屆中國高校美術作品學年展團體三等獎
●首屆四川特色文化旅遊品牌院校
●第十二屆四川電視節「金熊貓」獎國際大學生影視作品選活動優秀組織獎
●2014中國文化創意產業最具吸引力十大院校

『叄』 四川理工學院第一志願能錄滿


2006年二本省控512 該校錄取線:530 ,
2007年二本省控:474 該校錄取線:481 ,
2008年二本省控:534 該校錄取線 :560 ,

四川理工學院座落在享譽國內外的恐龍之鄉、千年鹽都、南國燈城——四川省自貢市。學校的前身是1965年建立的原華東化工學院(現華東理工大學)西南分院。1979年經教育部批准,在原華東化工學院西南分院的基礎上組建四川化工學院。1983年經原國家教委批准更名為四川輕化工學院。2003年4月,經教育部批准,四川輕化工學院與自貢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自貢高等專科學校和自貢教育學院合並組建為四川理工學院。

學校現有匯東、營盤、黃嶺三個校區,佔地面積近2400畝,總建築面積近67萬平方米,學校擁有國有資產總值約5.3億元,其中各類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近1.3億元;圖書館館藏文獻總量264萬冊。

學校現有教職工20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約1500人,教授、副教授近500人;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7人,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及後備人選6人,四川省教學名師1人,四川省師德標兵4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2人,四川省優秀教師3人,四川省「十佳青年教師」1人。

學校建立了13個二級學院、2個教學部和1個繼續教育學院,現有本科專業58個,涵蓋了工學、理學、管理學、經濟學、文學、法學、歷史學、教育學等8個學科門類,建成了材料與化工、生物與食品、電子信息、機械工程、管理類五大學科專業群,其中化學工程與工藝、生物工程、自動化、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4個專業是四川省特色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還被國家教育部財政部確定為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學校有四個省級本科人才培養基地,是四川省「一號工程」建設基地。

學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確定的「四川省高新技術產業示範科研單位」;學校擁有3個省級重點學科;5個二級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4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2個研究所(室)。其中釀酒生物技術及應用四川省重點實驗室是我國研究白酒釀酒技術唯一的省級重點實驗室,四川理工學院被譽為中國白酒人才培養的搖籃;中國鹽文化研究中心是我國研究鹽文化的唯一的省級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近4年來,學校承擔和完成各類科研課題500餘項,獲得各級各類科技成果100餘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500餘篇,被SCI等權威檢索系統收錄文章200餘篇。

學校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大力實施教學質量工程。「十五」以來, 1門課程被推薦參評國家精品課程,建成省級精品課程17門;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省級教學團隊2個;獲省級教學成果獎20項。我校學生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成績突出,共獲得省級以上獎勵114項,其中國家級一等獎2項,國家級二等獎18項。

學校面向全國25個省(市、區)招生。現有全日制學生近25000人。43年來,學校共培養各類畢業生6萬餘人。近四年,本科生就業率穩定在90%以上,名列省屬高校前列。

面向未來,學校將繼續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偉大旗幟,堅持科學發展觀,秉承「厚德達理、勵志勤工」的校訓和「勤奮求實、艱苦奮斗、無私奉獻、校興我榮」的黃嶺精神,全面落實學校「十一五」發展規劃,大力加強教學基本建設,全面提升教學水平,為把學校建設成為優勢明顯、特色鮮明、人民滿意的大學而努力。

『肆』 四川的二本大學多,含金量高的二本大學有哪些

四川省位於我國的西南地區,是現在的一個「網紅」省份,很多學生都我國大西南的確都有很深的嚮往。很多學生在高考填報志願的時選擇四川,不僅因為四川的美食聞名遐邇,更因為四川的優秀院校眾多,教學質量高。

一首網路紅歌《成都》更是唱火了四川「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很多學生慕名而來,想領略一下四川的風采。根據國家教育部的相關網站顯示,四川省一共擁有126所不同層次的普通高等院校,其中有5所211院校和2所985院校,47所二本大學。但是這些二本大學的含金量參差不齊,下面就和大家介紹一下幾所四川含金量比較高的二本大學:

就教學成果來說,先後獲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四川省教學成果獎5項。從校園環境來看,國內很少有能比得上峨眉校區的大學,學校本身坐落在峨眉山風景區內,綠樹成蔭,風景秀麗,山水環繞,很多前往峨眉山旅遊的遊客也會選擇入住在校園內。西南交通大學(峨眉校區)是一所環境與實力兼具的二本大學。

『伍』 四川旅遊學院的辦學條件

截止2014年6月,學校有專任教師422人,其中教授42人,副教授119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2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專家」6人,省級教學名師4人,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4個。
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西餐工藝教學團隊(閻紅);
省級優秀教學團隊(4個):戶外運動教學團隊(羅銳)、烹飪營養衛生教研室(閻紅)、酒店管理教學團隊(謝光輝)、烹飪原料學教學團隊(閻紅);
省級教學名師(4人):袁新宇、鍾志惠、閻 紅、杜 莉。 質量工程 截止2014年6月,學校有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項目1個,教育部高職高專教改試點專業2個,國家精品課2門,四川省精品課程12門。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項目(1個):食品加工與檢測實驗教學中心
教育部高職高專教改試點專業(2個):烹飪工藝與營養、西餐工藝
國家級精品課程 序號課程名稱負責人所屬系部1烹飪原料學閻紅旅遊2西點製作技術鍾志惠旅遊四川省精品課程 序號課程名稱負責人所屬系部1烹調工藝學袁新宇旅遊2烹飪原料學閻紅旅遊3西點製作技術鍾志惠旅遊4烹飪營養衛生學黃剛平旅遊5西菜製作技術李曉旅遊6餐飲市場營銷陳雲川旅遊7定向運動許軍文化教育8中國烹飪概論杜莉旅遊9飯店管理邱萍旅遊10中西式快餐何江紅旅遊11食品雕刻呂懋國旅遊12倉儲管理李進教學成果 2007-2013年中,學校獲省級教學成果獎8項。
2007年--2013年省級教學成果獎獲獎名單
成果名稱成果完成人獲獎級別獲獎時間休閑運動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創新實踐許軍、蔡林、李寧、陽洪波、彭菲二等獎2013年高職院校課程資源共建共享機制的探索與實踐陳雲川、熊紅、張 華、李進、袁春平三等獎2013年工學緊密結合,創新餐旅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黃維兵、陳雲川、唐宇、陳國林、周世中二等獎2010年面向專業需要,突出應用特色——「烹飪原料學」精品課程的建設和實施閻紅、梁愛華、王蘭、孫俊秀、黃益前二等獎2010年高職高專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有效途徑的探索與實踐劉彤、陳雲川、陳勇、汪曉萍、楊朝斌三等獎2010年以精品專業建設為基礎,構建高職教育餐飲高技能人才培養平台的探索與實踐唐宇、梁愛華、黃剛平、鍾志惠、閻紅三等獎2010年校企合作探索餐飲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新模式盧一、周世中、梁愛華、陳雲川、包奕燕 一等獎2007年烹飪類和旅遊類專業國際化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實踐與探索盧一、周世中、楊君強一等獎2010年學校榮譽 學校在2007年教育部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優秀等級,被評為四川省人才開發先進單位、四川省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四川省教育外事先進單位、全省旅遊工作先進單位、全省鄉村旅遊實用人才開發示範單位、國家西部旅遊餐飲技能人才培訓示範單位、國家西部鄉村旅遊培訓示範單位,學校也是農業部農業技能鑒定站、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人才培養實訓基地、四川省農業系統公務員培訓施教機構、四川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四川省現代農業技術培訓基地、四川省省級農民創業培訓基地、四川省省級現代農業技術培訓基地。 學生成績 2008年全國山地運動會負重登山,男子個人賽第一名、第五名,女子個人賽第四名、第七名。
2010年全國大學生攀岩錦標賽,女子難度亞軍,速度季軍。
2011年全國大學生攀岩錦標賽,女子乙A難度第一名。
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高爾夫項目選拔賽,獲團體第五名和女子單項第六名
全國首屆高校餐旅類專業大學生創業設計大賽,獲三等獎
全國首屆旅遊院校飯店服務技能大賽,獲二等獎1個,三等獎6個
全國第四屆商科院校技能大賽會展專業競賽」,獲得二等獎2個和最佳院校組織獎
「崑山杯」全國大學生優秀創業團隊大賽中,獲得四川省團體「二等獎」和優秀指導老師獎
第十屆「挑戰杯」四川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活動,獲二等獎1個,三等獎1個
第六屆「挑戰杯」四川省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活動,獲二等獎1個,三等獎1個,優秀獎2個
四川省第五屆大學生校園歌手大賽,獲金獎1個,銀獎1個
第六屆四川大學生旅遊藝術設計大賽,獲金獎4個,銀獎13個,銅獎20個。 截止2014年6月,學校建有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四川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1個,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基地1個。
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川菜發展研究中心;
四川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1個):烹飪科學四川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
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基地(1個):西部旅遊發展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 序號研究中心名稱1歐美飲食文化研究中心 休閑旅遊研究中心 2原創菜品研究所 旅遊資源規劃與保護研究所 3川嬌味理研究所 四川省休閑管理學會 4高等教育研究所 酒店工程研究中心 5旅遊信息化工程實驗室 旅遊運動檢測實驗室 6休閑運動多功能一體化實驗室 馬克思主義研究所 館藏資源 截至2014年6月,學校圖書館藏書83萬冊,開通了「EBSCO全文期刊資料庫」、「大不列顛網路全書網路版」、「超星數字圖書館」、「CNKI知網」等現代信息資源網。 學術期刊 《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學報》創刊於1988年,1999年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國內外公開出版發行,是《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中文電子期刊服務資料庫》全文收錄期刊。被全國高職高專學報研究會評為全國高職高專優秀學報一等獎,被四川省教育廳評為四川省高校特色科技期刊。

『陸』 成都信息工程學院是什麼時候建校的

成都信息工程學院源於1951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空軍司令部在成都建立的氣象幹部訓練大隊,1954年改制為中央氣象局成都氣象幹部學校,1956年改建為全日制中等專業學校,更名為中央氣象局成都氣象學校。1978年成都氣象學校升格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定名為成都氣象學院。1981年學院成為首批學士學位授予權單位。2000年學院劃轉到四川省,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並更名為成都信息工程學院。2001年原隸屬國家統計局的四川統計學校整體並入。2003年學院成為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2007年獲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

學校舉辦本科教育30年來,積極適應我國氣象事業發展和地方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的需要,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水平,已經建設成為一所特色鮮明、優勢明顯、以工為主的多學科應用型高等學校。

學校現有航空港、龍泉、人南、青羊四個校區,佔地1800畝,校舍面積58.46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8.84億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1065.09萬元,圖書164.59萬冊(含電子圖書44.47萬冊),校園網設備先進建設水平高,運動場及體育設施完備功能齊全。

學校現有教職工1247人,專任教師960人,博士生導師5人,碩士生導師106人。現有教授、副教授287人,占師資總數的40.25%。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493人,占師資總數的69.14%。

學校擁有全國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專家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9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4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8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8人;有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全國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十佳標兵」稱號獲得者1人,四川省首屆教學名師獎獲得者1人。

學校現有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另有6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有46個本科專業,覆蓋工、理、管、經、文、法等學科門類。學校下設17個學院,1個二級學院,1個獨立學院,1個繼續教育學院,現有各類在校生30000多人。學校現有2個省級重點建設學科;有4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有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4個省級特色專業,有16門省級精品課程;有1個四川省高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四川省高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單位。近幾年學校承擔了27項教育部和四川省教改項目,近兩屆獲13項四川省教學成果獎。

學校是信息產業部確定的「國家軟體產業基地(成都)人才培訓中心」,是「四川省信息工程本科人才培養基地」,是中國氣象局的氣象幹部培訓單位和國家統計局統計幹部培訓基地。2004年,學校成為全國第一所為二炮培養軍隊幹部的一般普通高等學校。

學校注重科學研究,建立了23個科研機構,在新型氣象雷達系統、中國新一代多普勒天氣雷達、大氣輻射與衛星遙感、天氣動力學與東亞季風、環境系統分析和環境監測與評價等研究方向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大影響。近年來,科研經費逐年提高,2006年達到2504萬元。2004-2006年期間,共承擔科研項目425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9項、國家「973」項目(子項目)2項、其它國家級科技項目2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4項、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1項;獲國家專利2項;獲省(部)級科研獎勵11項;發表學術論文1733篇,其中核心及以上期刊769篇,被SCI、EI、ISTP檢索97篇,出版教材、著作116部,3部(套)教材列為國家級規劃教材。

學校一貫重視學生課外科技活動,有力地促進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2004年以來,學生在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數學建模競賽、「挑戰杯」競賽、英語競賽等各類學科競賽中榮獲國家級獎勵102項,省(部)級獎勵145項。尤其在2005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中,獲全國一等獎4項、二等獎6項,獲一等獎數並列全國參賽高校第六名,位居一般高校第一名。

1978年以來,學校為國家培養了近2萬名本科畢業生。他們主要分布在全國氣象、IT、國防、民航、統計等部門和行業,許多已經成為骨幹力量。據統計,目前全國省級以上氣象台站的通信中心、防雷中心、雷達台站和衛星地面站等業務單位的技術骨幹有70%是我校培養的。

學校圍繞建設部分學科國內先進的教學研究型大學的奮斗目標,確立了「育人為本、崇尚應用」的教育思想觀念和「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的辦學思路,提出了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強、具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的人才培養目標,形成了「以普通本科教育為主,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適度發展繼續教育」的辦學格局。當前,學校正抓住高等教育新一輪發展的歷史性機遇,貫徹落實學校第七次黨代會精神,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科學發展,為建設特色鮮明的教學研究型信息工程大學而努力奮斗!

地址:成都市西南航空港經濟開發區學府路一段24號

我是成都信息工程學院的學生,我們學校準備更名,不久應該是叫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所以還是很不錯的哦!

『柒』 四川廣元的信息技術學院怎麼樣

四川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隸屬於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是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的全省唯一一所電子信息類公辦高等職業院校,面向全國招生,現已建立起大專教育、成人(繼續)教育、中專教育等多層次辦學體系,是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高技能人才的搖籃。

學院地處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則天誕生之地——廣元。學院始建於1976年,時稱「廣元無線電技工學校」;1994年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四川省電子工業中等專業學校」,1996年更名為「四川省電子工業學校」;2004年4月,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成立「四川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學院現有兩個校區,佔地面積520畝,總建築面積17.9萬平方米;有教職工361人,其中專任教師236人;在校學生4000餘人;設有機電工程系、電子工程系、計算機工程系、經濟與管理系、電氣工程系、基礎教育部等教學單位;開設了應用電子技術、軟體技術、數控技術等27個高職專業,專業設置覆蓋電子信息、製造、農林牧漁、土建、財經、旅遊六大類,基本形成了以工科為主體,以電子信息為主導的專業結構體系。

學院現有12個校內實訓中心,其中1個為國家數控技術實訓基地;建立了48個「四結合」校外實訓基地,同時積極探索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成立了四川鵬錦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基本形成了「前廠後基地」的產學模式,有效地保證了人才培養的實施。學院教學儀器設備總值2291萬元,教學用計算機1210台,多媒體教室和語音室的座位數2124座,館藏紙質圖書23萬冊,電子圖書4208GB。學院先後被確定為四川省信息化人才培訓基地、四川省信息網路安全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機構、廣元市外派人員培訓基地、廣元市職業技能定點培訓機構、廣元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培訓基地。學院還牽頭成立了「廣元職業教育集團」,並建立了「樓宇智能技術」、「物聯網應用研究」等中心,成立全國首家「聯想教育人才培養學院」,為推進廣元職教資源轉化、地方經濟建設和促進「兩化」進程做出了應有貢獻。

學院積極探索校企全程互動合作的人才培養途徑和方式,努力構建以「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為基礎的人才培養模式,先後與美國思科公司、印度國家信息技術學院、北京中科紅旗軟體技術有限公司開展專業共建;與甲骨文公司合作開展了ICSB教育培訓項目;與聯想集團、中興通訊、九州集團、技嘉科技集團、長虹集團、赫比國際有限公司等十餘家國內外知名企業聯合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開辦了聯想班、中興班、深南電路班、技嘉班、顛峰軟體班、夏爾動漫班、航天金穗班、中科紅旗班、長虹班、赫比專班等數十個定向培養班。基於專業群的「1個公共平台+多個專業方向」人才培養方案體系逐步成型並取得明顯成效。

學院堅持以培養「理論實、技能精、素質高」的高級技能型專門人才為目標,所培養的學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深受用人單位好評。學院已成為Intel、西門子、惠普、日立等公司的人力資源儲備基地,先後在四川、廣東、上海、江蘇、浙江等地建立了穩定的畢業生就業基地,畢業生一次就業率高,就業質量好,被教育部評為「全國職業技術學校職業指導工作先進學校」。

學院充分利用自身優勢,深挖潛力,大力加強信息化建設,積極推行素質教育,強化技能培訓,逐漸形成了「以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為依託,構建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實行素質教育學分量化管理;以技能競賽為平台,提升學生職業能力」的自身特色。學院學生先後在國家級、省級比賽中屢創佳績,獲得2007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一等獎,2008年中國成都國際軟體設計大賽「應用軟體設計開發」第一名,2008「紅旗杯」全國大學生開源軟體技術競賽團隊特等獎,2008年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一等獎,2009年獲得 「高教社杯」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2009年SIANA 09(南昌)國際數字藝術動漫周·中國大學生原創動漫作品大賽「手機動畫類」比賽第二名、第四名、第五名,2009年「紅旗杯」全國大學生開源軟體大賽「應用開發類」團隊三等獎,2010年四川省職業院校學生技能大賽計算機網路組建與安全維護獲一等獎,四川省「TI杯」電子設計競賽一等獎,「天華杯」2010年全國電子專業人才設計與技能大賽選拔賽二等獎和三等獎,2010「全國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四川賽區一等獎和二等獎,2010年 「第四屆全國數控技能大賽四川選拔賽」數控銑工第一名,2010「高教社」杯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專科組全國一等獎、四川省一等獎和二等獎,2011年「英特爾AChIVE第三屆職業技能機器人競賽」高職組第二名,2011年全國大學生企業經營管理沙盤模擬大賽「物流企業經營管理沙盤大賽」二等獎、「企業經營管理沙盤大賽」三等獎等。截止目前,學院學生累計在國家級、省級比賽中獲得獎項120餘項,獲獎人員400餘人次。

學院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不斷總結辦學經驗,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學水平和育人質量,在內涵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2009年11月,學院接受了省教育廳人才培養工作評估專家組對我院人才培養工作的評估,學院的辦學條件、管理水平以及教育教學質量得到了專家的認可,學院順利通過評估。截止目前,學院共建成省級精品課程14門,取得教研科研項目90多項,其中省級教育教學類研究項目19項,省級應用科研項目2項,市級科研項目11項,院級教科研立項60餘項;國家專利11個;取得省級教學成果獎三等獎1項,市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院級教育教學成果獎18項;公開發表論文420多篇,其中核心刊物60餘篇;公開出版教材59本,其中國家高職高專規劃教材3本,四川省精品教材建設立項3本,校企合作共同開發特色教材30餘種。先後榮獲省級「安全先進單位」、「衛生先進單位」、「四川省依法治校示範學校」、廣元市「領導班子創四好先進集體」、「最佳文明單位」、「平安單位」等榮譽稱號。

長期以來,學院秉承「崇德、篤學、尚能」的校訓,堅持「以人為本、能力為先」的辦學理念,形成了「奮斗、求實、創新」的優良校風。四川省省委副書記、省長蔣巨峰,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四川省副省長黃彥蓉,省教育廳廳長塗文濤、原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焦偉俠、廣元市委書記羅強、市長馬華等領導相繼來院視察,對學院鮮明的辦學特色,良好的就業形勢給予了高度評價,充分肯定了學院多年來的辦學成果。

學院地址:四川省廣元市四川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雪峰校區)

四川省廣元市四川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東壩校區)

郵編:628017

聯系電話:0839-3350106(學院辦公室) 3351918(招生就業辦公室)

傳真:0839-3350565

網址:www.scitc.com.cn
總體來說在廣元的中專院校中還是可以的,特別是電工專業,如果考不上本科,打算早點就業的話,可以選擇

『捌』 李國平的成都信息工程學院教授

1979.09----1983.07,成都氣象學院氣象系天氣動力學專業本科學習,獲理學學士
1983.07----1985.07,成都氣象學院氣象系任教,助教
1985.09----1986.07,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碩士研究生課程學習
1986.07----1988.07,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作碩士論文,獲理學碩士
1988.09----1991.05,成都氣象學院氣象系任教,助教
1991.06----1993.11,成都氣象學院氣象系任教,講師
1993.11----2000.11,成都氣象學院氣象系任教,副教授(破格晉升)
2000.12----今,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大氣科學系任教,教授
1996.11----1996.12,日本氣象廳氣象研究所(MRI)短期高級訪問學者
2002.09----今,西南交通大學在職博士研究生
2003.02----2003.03 ,大氣科學和地球流體力學數值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LASG)短期訪問學者
2004.04----2004.10 ,日本國立築波大學訪問教授
1993.06----1998.05 ,任成都氣象學院氣象系黨總支副書記
1998.06----2001.07 ,任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地球環境科學系(原成都氣象學院氣象系)黨總支書記
2003.04----2004.12 ,任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地球環境科學系系主任
2005.01----今,任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大氣科學系系主任 研究生課程
《高等大氣動力學》
《現代大氣科學前沿與展望》
本科課程
《地球流體力學》
《動力氣象學》
《動力氣象提高》 災害性天氣系統動力學
陸面物理過程及其對氣候變化的影響
GPS氣象學 重慶市區霧害的成因及潛勢預報警報服務系統,中國氣象局科技進步三等獎,主要完成人
大尺度降雨異常對地面過程的影響,四川省氣象學會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第一完成人
陸地大氣相互作用及其對氣候變化影響的研究,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三等獎,主要完成人
第七屆全國運動會四川賽區電子服務系統,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主要完成人
Some possible solutions of nonlinear internal inertial gravity wave equations in the atmosphere,四川省優秀學術論文獎,第一完成人
四川省跨世紀傑出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計劃入選者
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
四川省具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基於自動氣象站觀測資料的青藏高原地面加熱作用的研究,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傑出貢獻獎
大氣科學專業動力學類課程教學信息化的探索與實踐,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三等獎,第一完成人
科研情況 目前承擔的科研項目:
我國南方致洪暴雨監測與預測的理論和方法研究(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項目,專題主持人)
熱帶氣旋類青藏高原低渦結構特徵及其形成機制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主持人)
青藏高原地面加熱作用參數化計算方法及其應用(四川省科技廳項目,主持人)
可激發暴雨的一類青藏高原低渦系統發生發展機制的研究(成都信息工程學院科技發展基金項目,主持人)
地基GPS遙感區域大氣水汽總量的研究(西南交通大學科研項目,主持人)
完成的重大科研項目:
重慶市區霧害的成因及潛勢預報警報服務系統(國家科委項目,主研)
長江上游四川地區未來氣候與水文情勢變化及對策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主研)
中間天空模式模擬和採光節能計算機輔助設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主研)
青藏高原熱量和水份平衡的觀測研究(國家科委、日本科技廳合作項目,主研)
青藏高原低渦的非線性特徵及應用方法的研究(中國氣象局項目,主持)
第二次青藏高原大氣科學試驗(TIPEX)的理論研究(國家攀登計劃項目,主研)
青藏高原災害性天氣系統非線性動力學的研究(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項目,主持)
四川低渦型暴雨非線性預報方法的研究(四川省科委項目,主持)
我國重大氣候和天氣災害形成的機理和預測理論(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項目,主研)
青藏高原熱源和熱力過程對ENSO形成的影響(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主持)。 Li Guoping,Fu Congbin,Ye Duzheng.A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large-scale persistent rainfall anomalies on land surface processes. Chinese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1991,15(1): 62-71
盧敬華,李國平. 層結穩定度和波速對孤立波解的影響.地球物理學報,1994,37(增刊第2輯):46-56
Li Guoping ,Lu Jinghua . Some possible solutions of nonlinear internal inertial gravity wave equations in the atmosphere.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1996,13(2): 244-252
Li Guoping ,Duan Tingyang ,Wan Jun ,Gong Yuanfa .Determination of the drag coefficient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1996,13(4):511-518
李國平,楊小怡.熱源強迫對非線性重力內波影響的初步分析.大氣科學,1998,22(5):791-797
Li Guoping ,Duan Tingyang ,Gong Yuanfa.The bulk transfer coefficients and surface fluxes on the western Tibetan Plateau.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0,45(13): 1221-1226
李國平,蔣靜.一類奇異孤波解及其在高原低渦結構分析中的應用.氣象學報,2000,58(4):447-456
Li Guoping ,Duan Tingyang ,Shigenori Haginoya,Chen Longxun. Estimates of the bulk coefficients and surface fluxes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using AWS data. Journal of the Meteorological Society of Japan, 2001,79(2): 625-635
Li Guoping,Lu Jinghua,Jin Bingling,Bu Nima.The effects of anomalous snow cover of the Tibetan Plateau on the surface heating.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1,18(6): 1206-1214
李國平,趙邦傑,盧敬華.青藏高原地面總體輸送系數的研究.氣象學報,2002,60(1):60 -67
李國平, 段廷揚,鞏遠發,盧會國. 青藏高原近地層通量特徵的合成分析.氣象學報,2002,60(4):453-460
李國平,趙邦傑,楊錦青.地面感熱對青藏高原低渦流場結構及發展的作用.大氣科學,2002,26(4):519-525
李國平, 青藏高原動力氣象學(專著),北京:氣象出版社,2002年4月

『玖』 長春工業大學人文信息學院

輕軌不是地鐵,地鐵在地下,輕軌在地面上。。。從長春火車站出來後向右拐就是長春站輕軌站,一直做到福祉路站,然後坐120,或者走啊走啊,就到長春工業大學人文信息學院了。。。

『拾』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怎麼樣好不好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是一所很好的一本類高校,無論從學校環境、專業建設、師資力量等方面都很出色。具體為:

1、學校環境。學校現有航空港、龍泉兩個校區,佔地面積2000餘畝。學校擁有館藏豐富的圖書館和設施齊備的現代化體育場館,環境幽雅,景色宜人,是讀書治學的理想場所。

2、專業建設。學校有18個專業獲批國家級、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其中國家級8個,有8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和9個省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

3、師資力量。學校有專任教師1200餘人,其中博士500餘人,高級職稱近600人,有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省級千人計劃、天府萬人計劃、中科院百人計劃、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省突貢專家等120餘人次。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簡介。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為四川省和中國氣象局共建、四川省重點發展的省屬普通本科院校。學校創建於1951年,1956年改制為中央氣象局成都氣象學校;1978年升格為本科院校——成都氣象學院;2000年學校由中國氣象局劃轉四川省,更名為成都信息工程學院;

2001年原隸屬國家統計局的四川統計學校整體並入;2015年更名為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學校是國家中西部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國家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院校、四川省首批「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四川省新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建設高校。

以上內容參考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學校簡介

閱讀全文

與四川信息職業教學成果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