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山東大學走出過哪些名人
已經算不上萌新的萌新回答一下,咳咳
山東大學出過許多名人,他們如今都是各個領域的大牛。
《濟南的冬天》想必小學都是背過的,它的作者老舍,是傑出的語言大師,是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老舍與歷史上的山東大學淵源頗深,1930年到1936年間先後在齊魯大學與國立山東大學任教。1937年8月老舍重回齊魯大學,1946年山大曾邀請老舍重回山大執教,老舍也有此意向,無奈當時在美國講學,只能作罷。事實上,老舍在齊大、山大的這六年正是寫作高峰期,老舍的很多作品是在這一時期完成或者構思的,他的兩篇文章《青島與山大》《非正式的公園》講的就是就是他與山大的故事。
B. 王子今的獲獎情況
《秦漢交通史抄稿》1999年9月獲國家社襲會科學基金項目優秀成果三等獎;
《秦漢區域文化研究》2002年10月獲第二屆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三等獎;
《古史性別研究叢稿》2006年12月獲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疏證》2004年12月獲北京市第8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中國經濟通史*秦漢經濟卷》2002年7月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第四屆優秀科研成果獎專著類二等獎,2002年10月獲第二屆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二等獎; 《中國政治通史》(承擔第3卷《走向大一統的秦漢政治》)2004年3月獲第18次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04年12月獲第14屆中國圖書獎;
《中國歷史》(六卷本)教材(張豈之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版,本人擔任秦漢魏晉南北朝卷主編,承擔秦漢三國部分撰寫任務)2005年9月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中華古文明大圖集》1993年9月獲第7屆中國圖書獎; 《歷代竹枝詞》2004年12月獲第14屆中國圖書獎;
C. 高峰強的獲獎或獲得榮譽稱號情況
1.《羅推爾社會行為學習理論述評》(山東師大學報,1996,1)獲山東省第五屆優秀學術論文叄等獎。
2.《山東省高校布局與結構現狀》(教育研究,1996,4)獲吉林大學世川良一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
3.《個人建構理論形成與發展的歷史透視》(山東師學報,1999,3)獲吉林大學世川良一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
4.《行為奧秘透視――華生的行為主義》(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1)獲吉林大學世川良一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
5.《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7)獲山東省教委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
6.《西方心理學的歷史與體系》(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8)獲江蘇省優秀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
7.《論科學主義心理學的基本原則與立場》2001年獲山東省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山東省教育廳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8.《現代心理範式的困境與出路——後現代心理學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5)2003獲第17屆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9.《科學主義心理學的理論誤區探析》(自然辯證法通訊,2002,3)2004年獲山東省教育廳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2004年獲第18屆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10.2001年獲山東師范大學首屆「十大中青年教學能手」稱號。
11.2001年獲山東師范大學首屆大學生「良師益友」稱號。
12.、2003年獲山東省科協「優秀科普工作者」稱號。
13.2004年獲山東師范大學第六屆「傑出青年」稱號。
14.2004年獲山東師范大學「優秀教師」稱號。
D. 何中華的獲得獎項
科研成果曾3次獲得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次獲得三等獎:另 外還獲得山東省教委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和二等獎各1次。1993年被評為山東大學首批青年學科帶頭人:同年獲山東省優秀教師稱號:1996年獲山東大學首屆柯利德獎教金:1997年獲第二屆山東省高校十大優秀教師稱號:19年被中共山東省委和山東省人民政府命名為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飛去XX3年獲山東大學傑出青年獎勵基金:2000年8月入選山東省理論人才百人工程:2001年1月入選山東省社會科學人才庫首批成員:2001年1月受聘為山東大學首批關鍵崗位教授。 2006年獲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資助。
科研成果曾3次獲得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次獲得三等獎;另外還獲得山東省教委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和二等獎各1次。
1993年被評為山東大學首批青年學科帶頭人
1993年獲山東省優秀教師稱號
1996年獲山東大學首屆柯利德獎教金
1997年獲第二屆山東省高校十大優秀教師稱號
1999年被中共山東省委和山東省人民政府命名為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2000年8月入選山東省理論人才百人工程
2001年1月入選山東省社會科學人才庫首批成員
2001年1月受聘為山東大學首批關鍵崗位教授
2009年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授予何中華教授「全國模範教師」榮譽稱號
E. 劉德軍的科研成果獎
劉德軍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共黨史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特色是周恩來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他發表、出版學術論著180餘篇(部),被國內重要書刊全文轉載、摘用、評介的有100餘項,學術造詣高,在國內同領域中具有較高學術水平和知名度。
劉德軍教授參與的國家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有:《山東通史·現代卷》(主要成員),獲山東省優秀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規律與當代走向》(第三位),正在研究中;《抗日戰爭大辭典》(國家重點圖書,重要成員,撰文10餘萬字)。他主持的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重點項目有:《中國共產黨執政憂患意識及思想價值研究》(第一位),黃河出版社2007年5月版;《山東革命文化叢書·五四運動山東潮》(獨著),中共黨史出版社2005年版;《偉人的魅力——周恩來人格研究》(第二位),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他著的《周恩來的社會主義建設思想》(第一位),獲山東省優秀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認為該書「是我國第一部研究周恩來社會主義建設思想的專著」與「力作」;《愛國主義縱橫論》(第二位),獲山東省優秀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企業形象塑造》(第一位),獲山東省優秀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另,他主持完成的山東省教育廳科研課題有:《共和國四十年大事述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時代價值研究》、《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制度建設》等6個項目,並獲廳級科研成果獎20餘項。
1、《共和國四十年大事述評》,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第1位),山東輕工業學院1990年。
2、《中國近代軍閥史詞典》,山東輕工業學院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第一位),山東省教委優秀著作三等獎1990年。
3、《周恩來人民政協思想三題》,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獨立),山東輕工業學院1991年。
4、《新時期黨的制度建設》,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獨立),山東輕工業學院1992年。
5、《辛亥、北伐、抗戰比較研究》,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獨立),山東輕工業學院1996年9月17日。
6、《山東通史》(10卷本,參編),山東省「五個一」精品獎,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996年12月。
7、《中共黨史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獨立),山東輕工業學院1998年12月31日。
8、《周恩來的社會主義建設思想》,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第1位),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選委員會1994年12月。
9、《愛國主義縱橫論》,山東省社會優秀成果三等獎(第2位),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選委員會1998年12月。
10、《企業形象塑造》,山東省社會優秀成果三等獎(第1位),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獎評選委員會1998年12月。
11、《偉人的魅力——周恩來人格研究》,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第2位),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選委員會2001年12月。
12、《周恩來經濟建設思想述評》,優秀論文一等獎(獨立),山東省黨史學會1991年4月30日。
13、《論周恩來的抗戰辯證法思想》,山東省紀念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學術討論會優秀論文(獨立),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中共山東省黨史研究室、中共山東省委黨校、山東社會科學院1995年8月。
14、《周恩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思想研究述評》,周恩來研究學術討論會優秀論文(獨立),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1996年4月。
15、《始終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不動搖》,「紀念建黨80周年全省黨史學術討論會」優秀論文(獨立),中共山東省委黨史研究室、山東省中共黨史學會,2001年6月28日。
16、《中國抗日戰爭歷史地位研究述評》,「山東省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理論研討會優秀論文」(第1位),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等,2005年8月。
17、《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對統一戰線理論的發展》,優秀論文一等獎(獨立),山東省高校中國革命史教學研究會,1988年8月12日。
18、《周恩來經濟建設思想述評》,優秀論文一等獎(獨立),山東省教育委員會政教處、山東省高校中國革命史
教學研究會,1990年7月1日。
19、《新時期黨的制度建設》,優秀著作一等獎(第1位),山東省高校中國革命史教學研究會,1992年10月。
20、《周恩來的社會主義建設思想》,優秀著作一等獎(第1位),山東省高校中國革命史教學研究會,1993年7月。
21、《辛亥、北伐、抗戰比較研究》,優秀論文一等獎(獨立),山東省高校中國革命史教學研究會,1996年7月。
22、《歷史的選擇:社會主義由空想到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第1位),山東省高校中國革命史教學研究會,1997年7月。
23、《中共黨史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獨立),山東省高校中國革命史教學研究會,1998年7月。
24、《論周恩來的崇高人格》,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獨立),山東省高校中國革命史教學研究會2000年7月,中國中共黨史學會優秀論文二等獎2000年7月。
2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研究》,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第1位),山東省高校中國革命史教學研究會2001年7月。
26、《鄧小平南方談話與當代中國理性精神的弘揚》,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第1位),山東省高校中國革命史教學研究會2002年7月;科研成果特殊獎,山東輕工業學院2004年12月。
27、《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時代價值研究》,優秀社科成果一等獎(獨立),山東省高校中國革命史教學研究會,2005年7月;科研成果特殊獎,山東輕工業學院2004年12月。
28、《抗日戰爭述評》,科研成果特殊獎(獨立),山東輕工業學院2005年12月。
29、《山東革命文化叢書·五四運動山東潮》,科研成果特殊獎(獨立),山東輕工業學院2005年12月。
30、《毛澤東執政黨思想作風憂患意識》,科研成果特殊獎(獨立),山東輕工業學院2005年12月。
31、《新時期黨風憂患意識與執政能力建設》,科研成果特殊獎(獨立),山東輕工業學院2005年12月。
F. 彭建武的科研成果
在CSSCI 核心期刊《外語教學與研究》、《當代語言學》、《外國語》、《外語學刊》、《外語界》、《外語教學》以及各類刊物、雜志上發表論文80餘篇,有的論文被中國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語言文字學》全文轉載和教育部辦《中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摘發。出版《認知語言學研究》等專著3部,著作、教材等近20部。
三、科研項目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規劃基金項目
主持: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
主持: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資助項目
主持:國家留學基金項目
主持:山東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計劃項目
主持:山東省高等學校基礎學科課程建設項目
主持:山東省教育廳人文社科研究項目
主持:山東省藝術科學重點課題
主持:青島市社會科學規劃項目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子項目
主持:中國外語教育基金項目
主持:全國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資助金項目子課題
四、主要獲獎
山東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獎
山東省外語專業教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
山東省社會科學普及與應用優秀作品獎
山東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獎
山東省高校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三等獎
山東省軟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山東省文化藝術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三等獎
泰安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泰安市「十佳社科人才」
青島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三等獎
青島開發區青年學術工程技術帶頭人
青島開發區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G. 呂恆林的獎項
多次獲學校、學院的優秀教學質量獎、講課比賽一等獎等教學獎勵,獲2002-2003學年度校級優秀教學質量一等獎、2003年獲「我最喜愛的礦大老師」最佳人氣獎、2001年主講的《結構力學》課程被評為中國礦業大學優秀課程,2004年9月獲江蘇省高等學校二類優秀課程,2004年獲學校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
先後主持和參加了四十多項縱橫向科研項目,近幾年引進科研經費400多萬元。主要科研項目有: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兩項煤炭科學基金項目、四項煤炭部重點項目、兩項部一般項目,一項部優秀青年基金項目、多項橫向課題,其中申報人負責的項目有20多項。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原煤炭部科技進步特等獎一項(校內第八名),原煤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校內第四名),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校內第三名),撰寫了《深厚表土中的凍結壁和井壁》專著,獲1999年國家新聞出版署全國圖書科技進步(著作)二等獎(第三名),博士論文「深厚表土中井壁的力學特性研究」獲江蘇省第三屆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先後在一級刊物上發表10多篇論文(第一作者),多篇為EI檢索,在其他國內外刊物上發表30多篇科研論文,有關論文受到了同行的好評。指導博士、碩士研究生20多名。
獲得了江蘇省高校優秀共產黨員、中國礦業大學優秀共產黨員、中國礦業大學優秀青年骨幹教師、中國礦業大學十佳青年教職工等榮譽稱號。
在全國高協組織教材研究與編寫委員會、煤炭高校第五屆教材編審委員、江省地震學會地震工程專業委員會委員、江蘇省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教育工作委員會江蘇分會第一屆委員會等委員會、協會兼任委員、理事聯絡員,2003年被評為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優秀聯絡員,2005年被評為中國礦業大學首屆「教學名師」。2008年再次被評為中國礦業大學「教學名師」。
H. 鄭中的獲獎情況
1998年3月《拉威爾創作的泛印象主義風格》獲山東省教委首屆藝術教育優秀論文評選一等獎
1998年9月《拉威爾和聲語言中的小二度現象》獲山東省教委科研成果評選二等獎
1998年8月《多媒體中音頻技術的應用----計算機音樂應用與發展簡述》獲第二屆華中地區科學技術推廣大會二等獎
1998年12月《拉威爾創作的泛印象主義風格》獲山東省文化廳音樂類科研成果二等獎
1999年12月《拉威爾創作的題材分類》獲山東省教委科研成果評選三等獎
2000年3月《和聲學基礎教程(下冊)》獲山東省教委藝術教育優秀論著評選一等獎
2005年3月《梅西安鋼琴獨奏作品研究》獲中國音樂家協會西方音樂學會首屆年會博士論文一等獎
2005年4月《論梅西安色彩和弦的音級集合特徵——兼論音級集合中的孿生結構》獲第十九次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二等獎
2005年10月《論梅西安的節奏系統》獲山東藝術學院科研成果評選一等獎
2005年12月《論梅西安的節奏系統》獲山東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論文一等獎
2006年《論梅西安的節奏系統》獲第二十次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一等獎
2006年《八音音階——傳統與非傳統因素的糅合》獲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教育部)
2007年《構建領導能力的合理化結構——藝術審美能力的認知與培養》獲中國領導科學研究會優秀成果獎
2007年《梅西安鋼琴作品研究》獲山東高校優秀科研成果著作一等獎
2007年《梅西安鋼琴作品研究》獲中國音樂金鍾獎理論獎
2009年《梅西安鋼琴作品研究》獲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教育部)
2010年9月《洛庄漢墓出土樂器研究》獲第二十四次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I. 教育部思政司關於公布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評選結果的通知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獲獎名單
一等獎(共4名)
(排名不分先後,下同)
湖南大學:《發揮影視文化的育人功能 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與文化素質》
南京理工大學:《凝煉國防教育文化特點 營造創新和諧育人氛圍》
中國海洋大學:《飛翔的海鷗——海鷗劇社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獨特作用》
南京曉庄學院:《「國旗下講話」:曉庄獨特的文化景觀》
二等獎(共10名)
北京師范大學:《開拓校園文化建設新載體——記北京大學生電影節》
湘潭大學:《突出加強班級文化建設 構築校園文化建設的立體工程》
浙江大學:《樹育人理念 創特色文化——宿舍文化建設成果》
武漢大學:《項目運作激發活力 品牌戰略帶來繁榮——武漢大學「校園文化活動超市」》
華南理工大學:《弘揚高雅藝術 全面提升理工科大學生綜合素質》
西南財經大學:《堅持人文教育與科學精神培養並舉 構建財經特色的文化素質教育體系》
長安大學:《新校區校園文化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天津工業大學:《鑄造校魂 培育英才——天津工業大學以弘揚學校精神為主題建設高品質校園文化》
西北師范大學:《以學分制的方式扎實推進「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
湛江師范學院:《推崇名師 追求學術——「學術人生」系列訪談節目的策劃與效應》
三等獎(共20名)
東北大學:《以愛國愛校教育為主線,深入進行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
東華大學:《魅力校園 人生講壇》
復旦大學:《復旦的學生傳媒:從一種現象到一種文化》
中南大學:《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載體、機制、內容與方法的全面創新》
電子科技大學:《充分發揮「成電講壇」育人功能 深入開展大學生素質教育》
東南大學:《全員參與 多空間展示 構建多層次立體式的人文素質平台》
天津大學:《多彩校園文化交融科學殿堂》
華中科技大學:《推進三大融合 構建開放式立體化的校園文化體系》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構築地學特色校園文化 弘揚艱苦奮斗大學精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弘揚北航精神 創新文化育人機制 建設特色鮮明的大學文化》
天津商學院:《突出抓好藝術教育 提升校園文化品味》
中州大學:《培養畢業生愛校意識 形成母校情結 升華感恩情懷》
南京師范大學:《澆樹要澆根 成人先誠心——南京師范大學開展本科生誠信教育特色活動》
山東濱州職業學院:《高揚「文化興院」旗幟 搭建「文化育人」平台 全面實施校園文化建設「七大工程」》
武漢科技大學:《系統開展感動教育工程 深入推進校園文化建設》
武漢工業學院:《打造校園科技文化活動品牌 提高學生創新素質和實踐能力》
雲南民族大學:《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促進各族青年團結進步》
甘肅農業大學:《發揮宿舍潛在教育功能 努力推進公寓文化建設》
新疆大學:《打造綠色大學的綠色使者——新疆大學環保公益活動蓬勃開展》
新疆醫科大學:《用特色文化打造魅力校園》
優秀獎(共30名)
中央財經大學:《銘榜樣之精神 繪五彩之青春》
東北師范大學:《走進「雙百論壇」 感悟學術人生》
同濟大學:《繁榮以高雅藝術為主的多元校園文化 促進大學生文化素質全面提高》
山東大學:《以項目化運作方式全面扎實推進大學文化建設》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營造校園文化藝術氛圍 開拓思想政治教育載體》
南京農業大學:《積極開拓校園文化建設新載體 基地建設展「魅力校園」新風采》
中國礦業大學:《切實加強學生社團建設 構建校園文化建設新載體》
合肥工業大學:《突出亮點,彰顯特色,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華中師范大學:《利用資源 打造精品 促進校園文化健康發展》
華中農業大學:《一批綠色使者的綠之夢——綠色協會推動綠色文化建設紀實》
天津財經大學:《強化主題實踐 提高學生素質》
天津醫科大學:《構建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體系培養德高醫粹醫學人才》
太原科技大學:《樹科學工作思路,創一流校園文化》
內蒙古大學:《弘揚社會主義旋律 構建清新校園文化》
浙江師范大學:《實施「三化」運作 搭建四大平台 促進學子成長》
寧波大學:《凝煉精神 打造品牌 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
福建師范大學:《構建校園文化特色服務體系 促進青年學生健康成長成才》
集美大學:《發揮學校歷史傳統優勢 扎實推進校園文化建設》
閩西職業技術學院:《揚老區精神 育時代新人——閩西職業技術學院深入開展老區精神教育活動》
湖北美術學院:《美育與德育相結合 人文與藝術相輝映》
廣東外語藝術職業學院:《以全麵塑內涵 以創新求發展 以專業為根本——廣東外語藝術職業學院校園文化建設側影》
四川警察學院:《創建具有公安院校特色的高校校園文化》
西昌學院:《創新校園文化 建設魅力校園 培育優秀人才》
雲南財經大學:《大力開展校園活動 推動校園文化蓬勃發展》
雲南農業大學:《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努力構建和諧校園》
貴州師范大學:《以科學發展觀為統攬 全面推進校園文化建設》
西藏大學:《圍繞育人目標 開展豐富活動 營造良好氛圍》
西藏民族學院:《締造魅力民族校園 營造溫馨公寓文化》
蘭州職業技術學院:《以京劇為突破口 全面推進校園文化建設》
塔里木大學:《胡楊深處驚現青春幾縷亮色 大漠邊陲昭顯風景這邊獨好》
J. 王承略的科研情況
1、《鄭玄與今古文經學》 《聯合日報·文史周刊》2006年10月28日
2、《四庫學根基的夯實之作》 《文匯讀書周報》2006年2月24日
3、《古典文獻學研究領域的傑作》 台灣《書目季刊》2005年第39卷第1期
4、《高亨著作集林的編纂出版和學術意義》 《光明日報》2005年8月11日
5、《論朱熹詩集傳所定詩旨與詩小序之間的關系》 《理論探討》2004年第3期
6、《墨家學說體系的重新認識和思考——關於墨家的立說根據、核心思想和價值原則》 《山東大學學報》2004年第2期
7、《簡論歐陽修詩本義的特點和得失》 《理論探討》2003年第5期
8、《毛詩故訓傳標興含義新解》 《晉陽學刊》2003年第3期
9、《古典文獻學家王紹曾先生的學術成就和貢獻》 《文獻》2003年第2期
10、《論兩漢文獻的構成特點和整理現狀》 《山東大學學報》2003年第1期
11、《百年學術名家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 《文史哲》2002年第6期
12、《默默耕耘 老學不倦—古典文獻學家王紹曾先生學行記略》 《炎黃文化研究》2002年第9期
13、《論東漢朝廷對今文經學經本家法的保護和校理》 《學術交流》2002年第6期
14、《論兩漢魯詩學派》 《晉陽學刊》2002年第3期
15、《論詩序的主體部分可能始撰於孟子學派》 《詩經研究叢刊》2002年第3輯
16、《論詩序主體部分的完成不能早於戰國中期》 《第五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2年學苑出版社
17、《論兩漢經學發展的五個階段》 《山東大學學報》2002年第1期
18、《關於隋唐四大類書》 與董治安先生合作 《海峽兩岸文獻學研討會論文集》200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
19、《論齊詩學派與王莽的關系及其在東漢的命運》 《孔子研究》2001年第6期
20、《試論韓詩學派的品格特徵》 《學術交流》2001年第5期
21、《論孔子家語的真偽及其文獻價值》 《煙台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第3期
22、《論毛詩在兩漢今古文斗爭中的地位和命運》 《山東大學學報》2001年第2期
23、《詩序的主體部分寫定於毛傳之前的文獻依據》 《詩經研究叢刊》2001年創刊號
24、《從興的角度對詩經中某些部分創作年代的推測》 《福建論壇》2000年第6期
25、《論毛詩的經本及其學派歸屬》 《福建論壇》2000年第3期
26、《論朱熹與唐仲友間的一樁公案》 《煙台師范學院學報》2000年第1期
27、《李燾著述考辨》 《文史》2000年第1輯
28、《從傳序的關系論詩序的寫作年代》 《第四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0年學苑出版社
29、《劉向校書同僚學行考論》 《文獻》1998年第3期
30、《班固的從祖父班斿》 《煙台師范學院學報》1998年第1期
31、《毛詩的時代性質及其傳授淵源考略》 《第三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8年天馬圖書有限公司
32、《兩漢文獻的現狀與兩漢全書的任務》 《文史哲》1998年增刊
33、《論高亨先生的周易校勘學》 《山東大學學報》1997年第4期
34、《侯苞侯包侯芭考》 《煙台師范學院學報》1997年第1期
35、《清中葉棲霞學者牟應震的行年和著述》 《山東圖書館季刊》1995年第3期
36、《試論姚振宗的別錄七略輯本》 《古籍研究》1995年第1期
37、《李燾事跡編年》 《古籍整理研究論叢》1994年10月齊魯書社
38、《喜見藏書史研究之新篇章——評山東藏書家史略》 《上海高校圖書情報學刊》1994年第2期
39、《評曹之先生的中國古籍版本學》 《山東圖書館季刊》1993年第4期
40、《試論文獻通考經籍考的著錄依據和著錄方法》 《古籍整理研究論叢》1993年3月山東文藝出版社
41、《正史藝文志補志淺說》 《煙台師范學院學報》1992年第3期
42、《試論清季目錄學家姚振宗》 《古籍整理研究論叢》1991年9月山大出版社
43、《評列女傳譯注》 《民俗研究》1991年第3期
44、《宋代的國家藏書》 《文史知識》1990年第3期
45、《從正史藝文志談補志的得失》 《圖書館工作》1990年第3、4期
46、《論四庫全書總目類目設置之得失》 《山東圖書館季刊》1989年第2期
47、《楊守敬與日本訪書志》 《文獻》1989年第1期
48、《李平心與生活全國總書目》 《山東圖書館季刊》1987年第4著作 1、《野菜博錄校釋》 2006年12月山東畫報出版社
2、《毛詩名物圖說》 2006年1月清華大學出版社
3、《高亨著作集林》 編校組主要成員 2004年12月清華大學出版社
4、《李燾學行詩文輯考》 2004年11月上海古籍出版社
5、《鄭玄與今古文經學》 2004年11月山東文藝出版社
6、《宋史校勘記》 張元濟遺稿 與王紹曾先生合作整理 2004年4月商務印書館
7、《唐代四大類書》 副主編 2003年11月清華大學出版社
8、《詩經要籍提要》 執行編輯、主要撰稿人 2003年8月學苑出版社
9、《離騷全圖校釋》 2003年4月山東畫報出版社
10、《毛詩品物圖考》 2002年8月山東畫報出版社
11、《訂補海源閣書目五種》 與王紹曾先生等合作 2002年4月齊魯書社
12、《詩經要籍集成》 執行編輯 2002年學苑出版社
13、《南史校勘記》 張元濟遺稿 與王紹曾先生合作整理 2001年10月商務印書館
14、《二十五史外人物總傳要籍集成》 副主編 2000年10月齊魯書社
15、《清史稿藝文志拾遺》 常務編委、主要撰稿人 2000年9月中華書局
16、《兩漢全書》第一冊 編委、主要撰稿人 1999年9月山東大學出版社
17、《兩漢全書》第二冊 編委、主要撰稿人 1999年9月山東大學出版社
18、《漢書校勘記》 張元濟遺稿 與王紹曾先生合作整理 1999年5月商務印書館
19、《山東文獻書目》 編委、主要撰稿人 1993年齊魯書社
20、《世界網路名著大詞典》 圖書館學與綜合學科卷編委、主要撰稿人 1992年11月山東教育出版社 1、《兩漢全書》,全國高校古委會項目,編委會主要成員,自1996年立項至今,先後整理《毛詩傳箋》、《史記》等要籍,凡200餘萬言。
2、《中華儒藏·詩經類》,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與董治安先生、鄭傑文先生共同主持,正在進行。
3、《漢魏之際山東經學現象探析》,山東省社科規劃研究重點項目,與庄大鈞先生共同主持,正在進行。
4、《二十五史藝文經籍志考補萃編》,全國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員會重點項目,與劉心明先生共同主持,正在進行。 1、《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記》,2006年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訂補海源閣書目五種》,2003年獲山東高校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3、《論毛詩序的寫作年代》,2002年獲中國詩經學會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4、《清史稿藝文志拾遺》,2002年獲全國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
5、《清史稿藝文志拾遺》,2001年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6、《清史稿藝文志拾遺》,2001獲山東省教委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7、2000年獲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古文獻學獎學金」博士生二等獎
8、《山東文獻書目》,1995年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9、《山東文獻書目》,1995年獲全國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10、山東文獻書目》,1994年獲山東省教委社會科學優秀著作一等獎
11、1990年獲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首屆中國古文獻學獎學金」碩士生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