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中醫葯標准化成果

中醫葯標准化成果

發布時間:2021-10-09 04:00:34

⑴ 請你為中醫葯的傳承創新發展擬三條宣傳標語

①推動中醫葯傳承創新,促進中醫葯產業發展;②保護中華國粹,傳承中醫技藝;③發揮中醫優勢,建設健康中國;④發展中醫葯,健康你我他

⑵ 什麼是中醫葯標准化

由於中葯不像西葯那樣,處方一定,而且中葯很多都是不公開的秘方,所以中葯中的成分固定,這在管理上造成一定的困擾。於是國家便要求中葯標准化。

⑶ 上海中葯標准化研究中心怎麼樣

簡介:上海中葯標准化研究中心創立於2001,是經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依託於上海中醫葯大學,並由中國科學院上海葯物研究所、上海新葯研究開發中心共同參與組建的全國第一家中葯標准化研究中心。「中心」落戶於國家生物醫葯產業基地-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中醫葯創新園內,與國家新葯篩選中心、國家葯物安全評價中心、國家中葯制葯工程中心、南方基因中心等單位共同構築中葯現代化與現代中葯產業化開發的網路群體和技術高地。 中心宗旨 · 立足於傳統中葯的發掘和提升,促進中葯現代化、國際化、標准化。 · 致力於中葯材、飲片、標准提取物、復方制劑質量標準的研究和提高,為國家中葯質量標準的修訂、提升提供科學基礎和技術依據。 總體目標 · 建成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中葯質量標准研究技術平台; · 建成中國最大的中葯化學對照品研究、開發基地,為中葯研究、開發及質量標準的制定提供物質基礎; · 配合國家重點學科、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重點學科、上海市重點學科(重中之重)建設,建成中葯質量標准研究高級人才培養基地和國內外合作與交流中心。
注冊資本:440萬人民幣

⑷ 2019國家對於中醫葯的發展政策規劃有哪些

國務院頒布了2019年第10號文發布了關於加強葯材種植的規劃。

其中規定了發展目標:

到2020年,建立道地葯材標准化生產體系,基本建成道地葯材資源保護與監測體系,加快建設覆蓋道地葯材重點產區的生產基地。

到2025年,健全道地葯材資源保護與監測體系,構建完善的道地葯材生產和流通體系,建設涵蓋主要道地葯材品種的標准化生產基地,全面加強道地葯材質量管理,良種覆蓋率達到50%以上,綠色防控實現全覆蓋

⑸ 為什麼中醫到現在還不能夠標准化系統嗎 中醫中葯能不能治病能治

弘揚中醫文化 傳播中醫知識!

⑹ 中醫葯傳承發展,怎麼做才好

中醫及中醫葯,要真正跨出國門走向世界,其診斷的規范化,處方的數字化,計量的標准化,這些無疑迫在眉睫。

⑺ 中醫醫院標准化建設要求是什麼

中醫醫院建設標准
2008-12-15 10:03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適應中醫葯事業發展和保持發揮中醫葯特色優勢的需要,加強和規范中醫醫院的建設,提高工程項目決策與建設的科學管理水平,充分發揮投資效益,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特製定本建設標准。

第二條 本建設標準是為中醫醫院建設項目科學決策和合理確定項目建設水平所提供的全國統一標准;是審批、核准中醫醫院建設項目的依據;也是有關方面編制、審查中醫醫院建設項目初步設計、監督檢查整個建設過程的重要依據。

第三條 本建設標准適用於建設規模在60~500張病床的綜合性中醫醫院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中西醫結合醫院、民族醫醫院、中醫專科醫院的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可按其建設規模大小參照執行。

第四條 中醫醫院的建設必須遵循國家經濟建設的有關法律、法規,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方便病人、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的原則,達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分區明確,為患者營造安全、便捷、舒適、溫馨的就醫環境。

第五條 中醫醫院的改建、擴建應充分利用原有基礎設施,認真貫徹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從我國國情出發,結合不同地區的經濟條件,兼顧實用、經濟、美觀的原則,突出中醫葯特色,弘揚中醫葯文化。

第六條 中醫醫院的建設,應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條例》的規定,堅持中西醫並重的衛生工作方針,符合國家和地方有關區域衛生規劃和中醫葯事業發展規劃。

第七條 中醫醫院建設應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工程投資應統籌安排,中醫醫院建設用地應納入土地利用規劃和城市規劃。

第八條 中醫醫院建設項目應統一規劃一次建成,並留有改造和發展餘地。投資確有困難的可統一規劃、分期實施。建設項目經有關部門批准後,不得隨意改動。

第九條 中醫醫院的建設除執行本建設標准外,還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准、規范的規定。

第二章 建設規模與項目構成

第十條 中醫醫院的建設規模,應結合所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衛生資源、中醫醫療服務需求等因素,以擬建中醫醫院所在地區的區域人口數確定。每千人口中醫床位數宜按0.22~0.27張床測算。

中醫醫院建設應立足於改擴建為主,在現有床位能滿足正常業務需要的情況下,原則上不宜增加床位。

第十一條 中醫醫院的建設規模,按病床數量,分為60床、100床、200床、300床、400床、500床六種。

第十二條 中醫醫院的日門(急)診量宜與所設病床數的3.5倍相匹配。具有中醫專科特色的中醫醫院日門(急)診量可按專科實際日門(急)診量做相應調整。

第十三條 中醫醫院的用房由急診部、門診部、住院部、醫技科室和葯劑科室等基本用房及保障系統、行政管理和院內生活服務等輔助用房組成(見附錄一)。

第十四條 中醫醫院中葯制劑室、中醫傳統療法中心、大型醫療設備等項目的用房應根據需要合理設置,建築面積單列。

承擔科研、教學和實習任務的中醫醫院,根據其承擔的任務量,增加相應的科研和教學等設施用房的建築面積。

第十五條 中醫醫院配套設施的建設,應堅持社會化服務的原則,盡量利用社會協作條件統籌解決。

第十六條 中醫醫院業務科室設置及病床分配比例,應按照醫院規模、工作量和技術人員的實際情況確定。一般情況下應突出中醫重點科室。

第三章 建築面積指標與建築標准

第十七條 中醫醫院的急診部、門診部、住院部、醫技科室和葯劑科室等基本用房及保障系統、行政管理和院內生活服務等輔助用房的床均建築面積應符合表一的指標。

表一 中醫醫院建築面積指標(m2/床)

建設規模 床 位 60 100 200 300 400 500

日門(急)診 人次 210 350 700 1050 1400 1750

建築面積 69~72 72~75 75~78 78~80 80~84 84~87

註:1.根據中醫醫院建設規模、所在地區、結構類型、設計要求等情況選擇上限或下限。

2.大於500床的中醫醫院建設,參照 500 床建設標准執行(下同)。

第十八條 中醫醫院基本用房及輔助用房在總建築面積中的比例關系,見表二。

表二 中醫醫院各種功能用房占總建築面積的比例(%)

床 位 60 100 200 300 400 500

急診部 3.1 3.2 3.2 3.2 3.2 3.3

門診部 16.7 17.5 18.2 18.5 18.5 19.0

住院部 29.2 30.5 33.0 34.5 35.5 35.7

醫技科室 19.7 17.5 17.0 16.6 16.0 16.0

葯劑科室 13.5 12.1 9.4 8.5 8.3 8.0

保障系統 10.4 10.4 10.4 10.0 9.8 9.0

行政管理 3.7 3.8 3.8 3.7 3.7 3.8

院內生活服務 3.7 5.0 5.0 5.0 5.0 5.2

註:1.使用中,各種功能用房占總建築面積的比例可根據不同地區和中醫醫院的實際需要做適當調整。

2.葯劑科室未含中葯制劑室。

第十九條 當日門(急)診人次與病床數之比值與本建設標准取用值相差較大時,可按每一日門(急)診人次平均2m2,調整日門(急)診部與其他功能用房建築面積的比例關系。

第二十條 中葯制劑室、中醫傳統療法中心單列項目用房建築面積指標可參照表三。

表三 中醫醫院單列項目用房建築面積指標(m2)

建設規模

項目名稱 床 位 100 200 300 400 500

中葯制劑室 小型500~600 中型800~1200 大型2000~2500

中醫傳統療法中心(針灸治療室、熏蒸治療室、灸療法室、足療區、按摩室、候診室、醫護辦公室等中醫傳統治療室及其他輔助用房) 350 500 650

第二十一條 承擔科研、教學和實習任務的中醫醫院,應以具有高級職稱以上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70%為基數,按每人30m2 的標准另行增加科研用房的建築面積。

中醫葯院校的附屬醫院、教學醫院和實習醫院的教學用房配置,應符合表四的規定。

表四 中醫醫院教學用房建築面積指標(m2/學生)

醫院分類 附屬醫院 教學醫院 實習醫院

面積指標 8~10 4 2.5

註:學生的數量按上級主管部門核定的臨床教學班或實習的人數確定。

第二十二條 中醫醫院大型醫療設備單列項目用房建築面積參照《綜合醫院建設標准》執行。

第二十三條 門診樓、病房樓、醫技樓等主要建築,宜採用框架結構。中醫醫院建築宜以多層為主,醫院改建、擴建用地特別緊張時,可採用高層建築。

中醫醫院建築中的水平或垂直交通宜便捷、順暢。

第二十四條 當中醫醫院作為抗震防災的醫院時,主要建築物的抗震要求應按乙類建築設防。

第二十五條 中醫醫院的建築節能設計必須嚴格執行《公共建築節能設計標准》和有關的建築節能強制性標准,達到節能、節水、節材的要求。

第二十六條 中醫醫院50%以上的病房,應有良好的日照。門診部、急診部和病房應充分利用自然通風和天然採光。

第二十七條 急診部、門診部、住院部、醫技科室、葯劑科室和實驗室等醫療業務用房的室內裝修應選用安全、衛生、耐用的材料,並符合下列規定:

一、頂棚應便於清掃、防積塵;照明宜採用吸頂燈具;

二、內牆牆體不應使用易裂、易燃、易潮濕、易腐蝕、不耐碰撞、不易吊掛的材料;有推床(車)通過的門和牆面,應採取防碰撞措施;

三、除特殊要求外,有患者通行的樓地面應採用防滑材料鋪裝;

四、所有衛生潔具、洗滌池,應採用耐腐蝕、難沾污、易清潔的建築配件;

五、不應使用易產生粉塵、微粒、纖維性物質的材料。

第二十八條 中葯飲片貯存及質量檢測用房和設施,中成葯、輔料、半成品和成品等有相應的儲存區。以上用房應有防塵、防蚊、防蠅、防蟲、防鼠等措施。中葯制劑用房應設必要的通風、空調、除濕等設施。有條件的應設空氣凈化設施。室外下水道必須暢通良好,室內下水道應有可靠的液封裝置。

第二十九條 針灸科、推拿科等科室的中醫治療室,宜配置保持室內溫度的設施,並注意保護患者隱私。

第三十條 中醫醫院的診療用房和病房,宜保持適宜的室內溫度和濕度。不同氣候區的中醫醫院應根據以上原則設置相應的採暖和空調設施。

對空氣潔凈度有特殊要求的醫療用房,應設空氣凈化裝置。

第三十一條 二層及二層以上的醫療用房宜設電梯,三層及三層以上的醫療用房應設電梯,且不應少於二台,其中一台為無障礙電梯。病房樓應單設污物梯。

第三十二條 中醫醫院的蒸汽、冷熱水和冬季採暖均宜採用分區專線供應。院內的管道應採取利於保養、維修和改造的措施。患者使用的衛生間下水管道口徑應按一般設計規范計算結果加大一級,並應採取防堵、防滲漏、防腐蝕措施。

第三十三條 中醫醫院必須具備不間斷供電條件,採用雙迴路電源供電,當雙迴路電源不能保證時應設自備電源。院區內應採用分迴路供電方式。

第三十四條 中醫醫院鍋爐設施應按蒸汽和採暖設備總容量乘以高峰同時利用系數設置,且不宜少於二台。

第三十五條 中醫醫院的建築設計應按照《城市道路和建築物無障礙設計規范》的要求進行設計和建設,滿足不同患者對無障礙設施的需求。

第三十六條 中醫醫院的醫療廢物、污水和生活垃圾的分類、歸集、存放及處置,應遵守國家有關環境保護的規定。

第四章 選址、用地與總平面布置

第三十七條 中醫醫院選址應在地質條件、水文條件較好的地方;應選擇在患者就醫方便、衛生環境好、噪音較小、水電源充足的地方;並應遠離托兒所、幼兒園及中小學等。同時應考慮中醫醫院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第三十八條 中醫醫院的建設用地應包括:建築用地;道路、廣場、停車用地;綠化用地及發展用地。

第三十九條 中醫醫院總平面布置,要功能分區明確,滿足醫療、衛生、防火、防災、隔離等要求。至少應有二個出入口,以滿足安全疏散和潔污分流的要求。感染性疾病科應設獨立出入口,避免交叉感染。院內交通通道設置合理,標識清晰,科學地組織人流和物流。室內採光、色彩設計應符合醫療功能及患者心理需求。

第四十條 建築物布置應盡量使診室、病房等主要醫療用房有良好的朝向、日照和自然通風,為患者提供良好的醫療環境。

第四十一條 中葯飲片、中成葯及滅菌制劑等用房的周圍環境應整潔、無污染。人流、物流、車流及醫療垃圾通道宜分開布置。生活垃圾與醫療垃圾的設施應分開設置,並應遠離診療區域。

第四十二條 住院、手術、功能檢查等用房應有較安靜的環境,避免環境雜訊的干擾,特別是避免交通雜訊的干擾。

第四十三條 太平間應設於隱蔽處,與其他功能區域相隔離。太平間宜單獨設通向院外的通道,避免與主要人流出入院路線交叉。

第四十四條 營養食堂、鍋爐房、廚房、煎葯室、動物飼養房、發電機房、冷凍機房等與主要醫療用房、周圍院外房屋之間應處理好噪音、氣味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第四十五條 新建中醫醫院要充分考慮醫院用車特點,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停車場的用地面積、停車的數量,可按當地有關部門的規定執行。

第四十六條 新建中醫醫院的綠地率宜為30%~35%,改建、擴建中醫醫院的綠地率宜為25%~30%。建築密度宜為25%~30%,新建建築容積率宜控制在0.6~1.5之間,當改建、擴建用地緊張時,其建築容積率可適當提高,但不宜超過2.5。具體指標應以當地規劃部門所規定的指標為准。

第五章 設 備 配 置

第四十七條 中醫醫院的設備配置應遵循下列原則:

一、一般醫療設備的配置,應按綜合醫院醫療器械裝備標准和醫療機構基本標準的規定執行。

二、大型、精密、貴重儀器設備應根據實際需要和財力的可能並按《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與管理辦法》的規定執行。

三、中醫葯專用設備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配置。

四、中醫特色科室所需特殊診療設備,應保證專科專病的需要。

第四十八條 中葯飲片炮製加工、制劑設備及質量檢驗設備應符合國家葯監部門的有 關規定。

第四十九條 中醫醫院應根據需要配置計算機網路及通訊設備等信息系統,合理布點 並預留發展餘地。

承擔教學任務的中醫醫院應有一個手術室設閉路示教系統。

第五十條 中醫醫院的裝備標准,應以實用、耐用為原則,滿足功能要求。

第六章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第五十一條 新建中醫醫院的投資估算,應按國家現行有關規定進行編制。投資估算中建築安裝工程費參照工程所在地辦公樓的1.1~1.3倍估算,工程建設其他費用按工程所在地的標准執行。

第五十二條 中醫醫院工程建設工期定額可參照表五。

表五 中醫醫院工程建設工期定額(月)

建設 規模 床 位 60 100 200 300 400 500

建築面積

(m2) 4140~4320 7200~7500 15000~15600 23400~24000 32000~33600 42000~43500

建設工期 8~12 16~24 22~28

註:1.建設工期指從基礎工程破土開工起至全部工程結束並達到國家驗收標准止的時間。

2.嚴寒地區可適當延長工期,但最多不超過規定工期的 20%。

3.本建設工期為考慮各種因素的綜合值。由於各地施工條件不同,允許各地在15%幅度內調整。當有一層地下室時工期增加1~2個月。

第五十三條 中醫醫院工作人員的編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根據中醫醫院的特點,床位數與人員編制的比值,一般應控制在1:1.3~1.7,承擔科研、教學和實習任務的中 醫醫院,以臨床編制人員數量為基數,可按適當的比例另外增加編制。

各中醫醫院可根據自己的醫療特點,適當增加或減少各類工作人員的比例,以適應中葯調劑、專科建設、醫院發展等需要。

附錄

中醫醫院基本用房及輔助用房組成內容

1.急診部:內科診室、外科診室、婦(產)科診室、兒科診室、骨科診室、中醫治療室、留觀室、搶救室、輸液室、治療室、醫護休息室、辦公室、護士站、收費室、掛號室、葯房、化驗室、放射室等。

2.門診部:⑴內科診室、外科診室、婦(產)科診室、兒科診室、皮膚診室、眼科診室、耳鼻咽喉診室、口腔診室、腫瘤診室、骨傷科診室、肛腸診室、老年病診室、針灸診療室、推拿診療室、康復診室、門診治療室、中心輸液室、中醫換葯室、體檢中心。⑵感染性疾病科(診室、掛號、收費、化驗、放射、葯房)。

3.住院部:住院病房、產房等。

4.醫技科室:檢驗科、血庫、放射科、功能檢查室、內窺鏡室、手術室、病理科、供應室、營養部(含營養食堂)、醫療設備科、中心供氧站、核醫學科、介入室、核磁共振室、辦公室、休息室等。

5.葯劑科室:中葯飲片庫房、西葯庫房、中葯調劑室、西葯調劑室、臨方炮製室、中成葯庫房、中成葯調劑室、周轉庫、門診葯房、住院葯房、中葯煎葯室、辦公室、休息室等。

6.保障系統:鍋爐房、配電室、太平間、洗衣房、總務庫房、通訊機房、設備機房、傳達室、室外廁所、總務修理、污水處理房、垃圾處置房、汽車庫、自行車庫等。

7.行政管理:辦公室、計算機房、中醫示範教學培訓室、圖書室、檔案室等。

8.院內生活服務:職工食堂、浴室、單身宿舍、小賣部等。

⑻ 中醫葯將再次擦亮中國的名片嗎

據報道,2017年中國領導人與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共同見證中國政府和世衛組織簽署「一帶一路」衛生領域合作諒解備忘錄,並出席中國向世衛組織贈送針灸銅人雕塑儀式。

目前,我國中醫葯已傳播到183個國家和地區,簽署88個中醫葯對外合作協議,布局建設32個中醫葯海外中心,成為衛生與健康領域國際交流合作的新亮點,以中醫葯為代表的傳統醫學納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疾病分類代碼(ICD-11),ISO/TC249正式命名為國際標准化組織中醫葯技術委員會,已頒布22項中醫葯國際標准。

希望中醫葯可以影響全世界!

⑼ 中醫中葯為什麼不被國際社會認可和接受

國際上已經開始接受了。

2019年05月29日七十二屆世界衛生大會審議通過《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次修訂本(ICD—11)》,首次納入起源於中醫葯的傳統醫學章節。外感病、臟腑證等中醫病證名稱,成為國際疾病「通用語言」。

第七十二屆世界衛生大會審議日前通過《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次修訂本(ICD—11)》,首次納入起源於中醫葯的傳統醫學章節。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報告》指出,ICD—11包括一個題為「傳統醫學病證—模塊1」的補充章節,將起源於古代中國且當前在中國、日本、韓國和其他國家普遍使用的傳統醫學病證進行分類。

(9)中醫葯標准化成果擴展閱讀:

此次里程碑式成果,使中醫葯在臨床、科研、教育、管理、保險等領域擁有國際標准化語言的「通行證」,對推動中醫葯國際化步伐具有劃時代意義。

國家中醫葯管理局表示,ICD—11的正式發布,有助於中國建立與國際標准相銜接並體現中國中醫葯衛生服務信息的統計網路,從統計分析的角度彰顯中國中醫葯服務在人類健康服務中的能力和地位,有利於中醫葯國際交流與合作,促進中醫葯與世界各國醫療衛生體系融合發展,為世界各國認識中醫葯,了解中醫葯,使用中醫葯奠定基礎,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⑽ 如何推動中醫葯領域的國際標准化工作

一)健全完善中醫葯標准體系。擴展中醫葯標准制修訂領域和范圍,實現標准數量、質量、結構、效益均衡發展,充實和完善中醫葯標准體系。加強中醫葯標准制修訂的宏觀管理和總體規劃,以中醫葯事業發展需求為導向,加強中醫葯基礎、技術、管理和工作標準的制修訂。中醫葯基礎標准由名詞術語標准向中醫葯信息、中醫葯標准化共性技術方法標准等領域延伸,夯實中醫葯標准體系建設的基礎。中醫葯技術標准由中醫內婦兒等臨床科系常見病診療指南和針灸技術操作規范向其他科系診療指南、技術操作以及療效評價標准、中醫養生保健技術標准、中葯相關技術標准等領域拓展,進一步體現中醫葯特色優勢。中醫葯管理標准在目前醫療、教育、科研管理標準的基礎上,進一步向預防保健機構人員管理、中醫醫療質量安全管理等領域覆蓋,切實制定一批具有中醫葯特色、反映中醫葯特點的管理標准,適應中醫葯事業發展的新需求。加快中醫葯標准制修訂步伐,推進重點領域中醫葯標準的研究制定。進一步完善中醫葯名詞術語標准,加快中醫電子病歷相關標准、中醫醫院信息化建設管理標準的研究制定。修訂完善中醫內婦兒等臨床科系常見病診療指南和針灸技術操作規范,加強中西醫結合診療指南等技術標準的研究制定,同步推進中醫療效評價標准、中醫保健技術操作規范、葯膳技術標准、道地葯材標準的研究制定。繼續完善醫療、教育、科研管理標准,加強中醫預防保健機構和人員、中醫醫療服務質量安全管理等標準的研究制定。進一步加強民族醫葯標準的研究制定。
(二)提高中醫葯標准制修訂質量。加強中醫葯標准制修訂程序管理。落實中醫葯標准制定管理的有關要求,實施對立項、起草、徵求意見、審查等制修訂各階段的動態管理,嚴格審查,促進制修訂過程更加公開透明。加強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各業務部門對中醫葯標准制修訂工作的業務指導,強化各中醫葯專業標准化技術委員會的和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中醫葯標准化專家技術委員會的兩級技術審查審核職責。科學嚴謹、求真務實推進中醫葯標准制修訂工作,不斷提升中醫葯標准水平。引進吸收標准化和現代醫學科學的先進方法,形成比較系統的符合中醫葯特點的通用技術方法,不斷提高中醫葯標准制修訂工作的規范性和科學性。
(三)夯實中醫葯標准化工作基礎。各級中醫葯管理部門和中醫葯醫療、保健、教育、科研機構及企業等單位,要結合實際,積極開展中醫葯標准化工作,要將標准化工作作為促進學術進步、提升業務能力、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在自身經驗積累和實踐成果的基礎上研究制定適應需求的標准規范。在標准規范中要將中醫葯國家標准和行業標準的各項要求落到實處,更要在相關技術內容和指標上力爭高於中醫葯國家標准和行業標準的要求。夯實完善中醫葯標准化工作基礎,進一步發揮中醫葯行業學術機構制修訂標準的作用和積極性,加強工作標準的研究制定,形成較為完善的工作標准體系,發揮中醫葯標準的整體效益,為中醫葯國家標准和行業標準的進一步優化完善提供實踐基礎。

閱讀全文

與中醫葯標准化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