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有關企業創新管理方面的季度總結
各市中小企業局(辦):
為鼓勵和引導我省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積極推進管理創新,及時總結推廣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建立和完善企業現代化管理體系,促進企業管理水平上等級,根據國家發改委《關於組織中小企業參加全國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推薦申報工作的通知》要求,省中小企業辦研究決定從2006年起,在全省中小企業、民營經濟中深入開展管理創新活動,開展創新成果的總結評審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各地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管理部門要加強對管理創新工作的指導,開展調查研究,督促、幫助企業圍繞加強和完善管理,有針對性地選擇管理創新主題,開展創新活動,總結推廣在實踐中實施和創造的先進管理經驗、方法,並組織企業積極申報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不斷提高企業的現代化管理水平。
二、山東省中小企業、民營經濟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獎屬省級,分為一等獎、優秀獎兩個級別。由省中小企業辦負責組織有關方面的專家對企業申報的各項成果進行審定,或委託有關單位進行論證審定。審定可視情況採用會議交流答辯或書面審查等形式,一般在每年的第二季度進行,審定結果由省中小企業辦負責發布。對企業創造的具有普遍推廣價值的管理創新成果直接向全國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審定委員會推薦。
對獲獎成果的創造單位或創造人給予表彰並頒發證書,可在有關新聞媒體上公布或宣傳推廣。對成果創造人的表彰、獎勵可比照《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及實施細則和地區、行業有關規定執行,也可按單位內部規定執行。
三、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由企業自願申報,經各市中小企業民營經濟主管部門推薦上報省中小企業辦。企業申報的成果應經過一年以上的實際應用,所取得的直接經濟效益數據,必須經過推薦單位審核認可並蓋公章。屬於提高工作效率的,必須經過科學測定後填寫其提高工效的數據。成果所創造的經濟效益計算按全國統一制訂的計算方法執行
(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效益計算方法jsff0.doc)。申報企業必須是具有法人資格的單位,要對成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負責,堅決防止弄虛作假、虛報謊報等現象發生。
成果內容以主報告形式反映,並按推薦報告書規定表式和要求(附件1、附件2)進行推薦、報送,每項成果的書面材料一式2份,同時需通過電子郵件或其它方式(Word 97以上版本)報送電子文本。
四、2006年的成果審定擬以會議形式進行總結和交流,請各市中小企業局(辦)抓緊組織和安排成果的總結提報工作,每個市至少推薦2個以上的創新成果,務必在5月20日前報省中小企業辦。
『貳』 全國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的成果
國家經貿委推出抄的包括襲「邯鋼經驗」、「亞星經驗」、「海爾經驗」的管理典型,多是始於這項工作。經過十多年的不斷加強和完善,該項工作已形成了完整健全的審定製度,制定了國家級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的標准及效益計算辦法,確定了國家級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的審定表彰程序,建立了國家級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審定表彰的組織保證體系。
本項國家級成果的審定發布由全國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審定委員會負責,日常工作由中國企業聯合會管理現代化工作委員會承辦。
『叄』 承德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的公司地址
地 年度
成果名稱
成果獲獎等級
2003
承鋼企業管理流程的在造與實施
省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審定委員會一等獎
2006
推行卓越的5S現場管理方法,創建世界一流棒線廠
省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審定委員會二等獎
2006
建立機關部室考核體系,提升企業管理水平
省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審定委員會二等獎
2007
實施精細化管理、降低煉鋼成本
省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審定委員會一等獎
2007
完善價格決策體系,優化市場宏觀分析
省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審定委員會一等獎
2007
ERP財務系統新舊企業會計准則轉化銜接
省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審定委員會二等獎
2007
外委協作項目管理創新機制的創新
省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審定委員會二等獎
2008
鋼鐵企業網上物資采購系統的建立與實施
省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審定委員會一等獎
2008
基於成本動態控制的日核算管理體系構建與實施
省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審定委員會一等獎
2008
建立環境/職業健康安全一體化管理體系 全面提升公司安全環保管理水平
省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審定委員會二等獎
2008
開展以內部控制和風險評估為導向的管理審計 提升企業管理水平
省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審定委員會二等獎
2008
科學管理能源 向節能減排要效益
省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審定委員會二等獎
2008
以中心化驗室化驗結果為依據 科學管理節水降耗
省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審定委員會三等獎
2008
開展以內部控制和風險評估為導向的管理審計 提升企業管理水平
省治金行業協會一等獎
2008
科學管理能源 向節能減排要效益
省治金行業協會一等獎
2008
鋼鐵企業網上物資采購系統的建立與實施
省治金行業協會二等獎
2008
建立環境/職業健康安全一體化管理體系
省治金行業協會二等獎
2008
以中心化驗室化驗結果為依據 科學管理節水降耗
省治金行業協會三等獎
2008
鋼鐵企業基於信息平台的日核算成本管理體系建設
全國管理創新審定委員會一等獎
2009
大型鋼鐵企業物資倉儲超市化管理
省治金行業協會一等獎
2009
大型鋼鐵企業綜合信息管理平台與網路文化管理體系的構建和實施
省治金行業協會一等獎
2009
「雙線促進」模式在企業人才培養戰略中的作用
省治金行業協會一等獎
2009
整體產銷系統基礎上的管理模式優化
省治金行業協會一等獎
2009
以項目導向技術人才雙軌制管理
省治金行業協會一等獎
2009
基於智能化管理理念,實現人防、物防向技防管控方式轉變的創建與實施
省治金行業協會一等獎
2009
大型鋼鐵企業設備區域零故障管理的應用
省治金行業協會一等獎
2009
適應新形勢下的辦公室工作管理模式優化與創新
省治金行業協會一等獎
2009
實施全面預算 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省治金行業協會一等獎
2009
「6S」活動在企業精細化管理中的應用
省治金行業協會一等獎
2009
依託信息平台,「按列車時刻表方式組織生產」體系的建立與實施
省治金行業協會一等獎
2009
承鋼黨建「六項工程」的構建與實施
省治金行業協會一等獎
2009
軋鋼系統全覆蓋式應急預案的管理與實施
省治金行業協會一等獎
2009
環保管理由專注末端向源頭控制轉變的構建與實施
省治金行業協會一等獎
2009
以人為本、以科技為先導、實施「目標管理」,構建低成本節約型企業
省治金行業協會一等獎
2009
大型鋼鐵企業崗位作業標准化管理
省治金行業協會一等獎
2009
實施標准化動態長效管理,提升煉鋼管理水平
省治金行業協會一等獎
2009
精細化工程造價管理 科學有效控制建設投資
省治金行業協會一等獎
2009
實施能源計量數據精細化的管理
省治金行業協會一等獎
2009
加強稅收籌劃,為企業創效
省治金行業協會一等獎
2009
實施專業管理效能監察 提升企業整體管理的效率和質量
省治金行業協會一等獎
2009
實施與完善中層幹部績效考核體系推進四好班子建設
省治金行業協會二等獎
2009
以開展青年職業生涯導航活動為載體,推進「人才強企」戰略
省治金行業協會二等獎
2009
提高 「全員執行力」的創新管理
省治金行業協會二等獎
2009
運用系統工程理論實現釩鈦礦冶煉的均衡化生產
省治金行業協會二等獎
2009
鋼鐵企業基於自動化設備管理現代化和智能化信息平台的創建與實施
省治金行業協會二等獎
2009
規避經營風險,開展公司級審計業務,向管理要效益
省治金行業協會二等獎
2009
創建「示範基地」提升支部精細化管理水平
省治金行業協會二等獎
2009
「工人先鋒號」品牌戰略實施與管理
省治金行業協會二等獎
2009
構建基於集成信息管理的煉鋼日成本核算網路平台
省治金行業協會二等獎
2009
「提釩—煉鋼」雙聯工藝下生產成本科學壓縮與管控
省治金行業協會二等獎
2009
實行廠、科段與班組三級聯動機制落實保衛治安防範工作
省治金行業協會二等獎
2009
實施工程項目全過程跟蹤審計有效控制項目投資
省治金行業協會二等獎
2009
推行企業文化實施綱要,加快企業文化落地進程
省治金行業協會二等獎
2009
創建改制企業和諧發展機制
省治金行業協會二等獎
2009
以營銷整合為契機實現資金集中管理
省治金行業協會二等獎
2010
大型鋼鐵企業物資倉儲超市化管理
河北省冶金企業聯合會管理創新成果一等獎
2010
大型鋼鐵企業綜合信息管理平台與網路文化管理體系的構建和實施
河北省冶金企業聯合會管理創新成果一等獎
2010
「雙線促進」模式在企業人才培養戰略中的作用
河北省冶金企業聯合會管理創新成果一等獎
2010
整體產銷系統基礎上的管理模式優化
河北省冶金企業聯合會管理創新成果一等獎
2010
以項目導向技術人才雙軌制管理
河北省冶金企業聯合會管理創新成果一等獎
2010
基於智能化管理理念,實現人防、物防向技防管控方式轉變的創建與實施
河北省冶金企業聯合會管理創新成果一等獎
2010
大型鋼鐵企業設備區域零故障管理的應用
河北省冶金企業聯合會管理創新成果一等獎
2010
適應新形勢下的辦公室工作管理模式優化與創新
河北省冶金企業聯合會管理創新成果一等獎
2010
實施全面預算 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河北省冶金企業聯合會管理創新成果一等獎
2010
「6S」活動在企業精細化管理中的應用
河北省冶金企業聯合會管理創新成果一等獎
2010
依託信息平台,「按列車時刻表方式組織生產」體系的建立與實施
河北省冶金企業聯合會管理創新成果一等獎
2010
承鋼黨建「六項工程」的構建與實施
河北省冶金企業聯合會管理創新成果一等獎
2010
軋鋼系統全覆蓋式應急預案的管理與實施
河北省冶金企業聯合會管理創新成果一等獎
2010
環保管理由專注末端向源頭控制轉變的構建與實施
河北省冶金企業聯合會管理創新成果一等獎
2010
以人為本、以科技為先導、實施「目標管理」,構建低成本節約型企業
河北省冶金企業聯合會管理創新成果一等獎
2010
大型鋼鐵企業崗位作業標准化管理
河北省冶金企業聯合會管理創新成果一等獎
2010
實施標准化動態長效管理,提升煉鋼管理水平
河北省冶金企業聯合會管理創新成果一等獎
2010
精細化工程造價管理 科學有效控制建設投資
河北省冶金企業聯合會管理創新成果一等獎
2010
實施能源計量數據精細化的管理
河北省冶金企業聯合會管理創新成果一等獎
2010
加強稅收籌劃,為企業創效
河北省冶金企業聯合會管理創新成果一等獎
2010
實施專業管理效能監察 提升企業整體管理的效率和質量
河北省冶金企業聯合會管理創新成果一等獎
2010
實施與完善中層幹部績效考核體系推進四好班子建設
河北省冶金企業聯合會管理創新成果二等獎
2010
以開展青年職業生涯導航活動為載體,推進「人才強企」戰略
河北省冶金企業聯合會管理創新成果二等獎
2010
提高「全員執行力」創新管理
河北省冶金企業聯合會管理創新成果二等獎
2010
運用系統工程理論實現釩鈦礦冶煉的均衡化生產
河北省冶金企業聯合會管理創新成果二等獎
2010
鋼鐵企業基於自動化設備管理現代化和智能化信息平台的創建與實施
河北省冶金企業聯合會管理創新成果二等獎
2010
規避經營風險,開展公司級審計業務,向管理要效益
河北省冶金企業聯合會管理創新成果二等獎
2010
創建「示範基地」提升支部精細化管理水平
河北省冶金企業聯合會管理創新成果二等獎
2010
「工人先鋒號」品牌戰略實施與管理
河北省冶金企業聯合會管理創新成果二等獎
2010
構建基於集成信息管理的煉鋼日成本核算網路平台
河北省冶金企業聯合會管理創新成果二等獎
2010
「提釩—煉鋼」雙聯工藝下生產成本科學壓縮與管控
河北省冶金企業聯合會管理創新成果二等獎
2010
實行廠、科段與班組三級聯動機制落實保衛治安防範工作
河北省冶金企業聯合會管理創新成果二等獎
2010
實施工程項目全過程跟蹤審計有效控制項目投資
河北省冶金企業聯合會管理創新成果二等獎
2010
推行企業文化實施綱要,加快企業文化落地進程
河北省冶金企業聯合會管理創新成果二等獎
2010
創建改制企業和諧發展機制
河北省冶金企業聯合會管理創新成果二等獎
2010
以營銷整合為契機實現資金集中管理
河北省冶金企業聯合會管理創新成果二等獎
2010
大型鋼鐵企業物資倉儲超市化管理
河北省企業聯合會管理創新成果一等獎
2010
整體產銷系統基礎上的管理模式優化
河北省企業聯合會管理創新成果一等獎
2010
以項目為導向技術人才雙軌制管理
河北省企業聯合會管理創新成果一等獎
2010
大型鋼鐵企業設備區域零故障管理的應用
河北省企業聯合會管理創新成果一等獎
2010
依託信息平台「按列車時刻表方式組織生產」體系的建立與實施
河北省企業聯合會管理創新成果一等獎
2010
環保管理由專注末端向源頭控制轉變的構建與實施
河北省企業聯合會管理創新成果一等獎
2010
精細化工程造價管理 科學有效控制建設投資
河北省企業聯合會管理創新成果一等獎
2010
大型鋼鐵企業綜合信息管理平台與網路文化管理體系的構建和實施
河北省企業聯合會管理創新成果二等獎
2010
「雙線促進」模式在企業人才培養戰略中的作用
河北省企業聯合會管理創新成果二等獎
2010
基於智能化管理理念,實現人防、物防向技防管控方式轉變的創建與實施
河北省企業聯合會管理創新成果二等獎
2010
「6S」活動在企業精細化管理中的應用
河北省企業聯合會管理創新成果二等獎
2010
軋鋼系統全覆蓋式應急預案的管理與實施
河北省企業聯合會管理創新成果二等獎
2010
大型鋼鐵企業崗位作業標准化管理
河北省企業聯合會管理創新成果二等獎
2010
實施標准化動態長效管理,提升煉鋼管理水平
河北省企業聯合會管理創新成果二等獎
2010
實施能源計量數據精細化的管理
河北省企業聯合會管理創新成果二等獎
2010
實施專業管理效能監察 提升企業整體管理的效率和質量
河北省企業聯合會管理創新成果二等獎
2010
適應新形勢下的辦公室工作管理模式優化與創新
河北省企業聯合會管理創新成果三等獎
2010
實施全面預算 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河北省企業聯合會管理創新成果三等獎
2010
承鋼黨建「六項工程」的構建與實施
河北省企業聯合會管理創新成果三等獎
2010
以人為本、以科技為先導、實施「目標管理」,構建低成本節約型企業
河北省企業聯合會管理創新成果三等獎
2010
整體產銷系統基礎上的管理模式優化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冶金企業管理創新成果二等獎
2010
「按列車時刻表方式組織生產」體系的建立與實施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冶金企業管理創新成果三等獎
2010
崗位作業標准化管理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冶金企業管理創新成果三等獎
2010
企業物資倉儲超市化管理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冶金企業管理創新成果三等獎
2010
智能化防範管控方式的創建與實施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冶金企業管理創新成果三等獎
2010
標准化動態長效管理的實施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冶金企業管理創新成果三等獎
2010
軋鋼系統全覆蓋式應急預案管理與實施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冶金企業管理創新成果三等獎
2010
大型鋼鐵企業物資倉儲配送優化管理
中國企業聯合會管理創新成果二等獎 址:河北省承德市雙灤區
『肆』 全國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的檔案
獎項名稱: 全國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
創辦時間: 1990
主辦單位: 全國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審定委員會
『伍』 涉嫌經營未備案的種子該承擔什麼法律後果
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
侵權人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和種子;貨值金額不足五萬元的,並處一萬元以上二十五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五萬元以上的,並處貨值金額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第七十三條
有侵犯植物新品種權行為的,由當事人協商解決,不願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植物新品種權所有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請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林業主管部門進行處理,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林業主管部門,根據當事人自願的原則,對侵犯植物新品種權所造成的損害賠償可以進行調解。調解達成協議的,當事人應當履行;當事人不履行協議或者調解未達成協議的,植物新品種權所有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5)創新成果審定委員會擴展閱讀
涉嫌經營未備案的種子的法律量刑:
侵犯植物新品種權的賠償數額按照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確定;實際損失難以確定的,可以按照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權利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可以參照該植物新品種權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
賠償數額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侵犯植物新品種權,情節嚴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確定數額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確定賠償數額。
權利人的損失、侵權人獲得的利益和植物新品種權許可使用費均難以確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植物新品種權的類型、侵權行為的性質和情節等因素,確定給予三百萬元以下的賠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
『陸』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的歷史沿革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新中國的科學事業蓬勃發展。國家非常重視科技名詞在發展科學技術中的重要的基礎和支撐作用,1950年中國科學院編譯局接管了國立編譯館擬訂的各科名詞草案,1950年5月,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簡稱文委),成立學術名詞統一工作委員會,任命郭沫若為主任委員,下設自然科學、社會科學、醫葯衛生、文學藝術與時事五個組,並再按學科分成小組和分組,中國科學院受文委之託負責自然科學組,其工作范圍包括天文學、數學、物理學、化學、動物學、植物學、地質學、地理學、古生物學、考古學、心理學、語言學、地球物理學、工程和農學等。
並在有關規定中指出:「統一工作委員會均由有關自然科學學會及研究機構分別提名,科學院遴選後,由文委審核後聘定」。當時聘任的科學家達150人,在當時編譯局之下設立名詞室,負責組織名詞編訂和其他具體工作,其中著名科學家有:嚴濟慈、華羅庚、錢三強、馮德培、茅以升、呂叔湘等。
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集中力量審定、公布了各學科名詞幾十種,對新中國的科技發展和國內外學術交流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和促進作用。
60年代中期,由於「文革」,科技名詞審定工作基本中斷。 1978年3月中國科學大會勝利召開,中華大地迎來了科學的春天。許多著名的科學家和名詞工作者紛紛呼籲,請求恢復和建立科技名詞的審定機構,以推動我國科技名詞的規范化和統一。國家科委、中科院順應民意和科技發展的歷史潮流,決定以中國科學院牽頭,成立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由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嚴濟慈院士出任該委員會主任委員,並聯名上報國務院,請求批准。
1978年12月,國務院批准了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聯合上報的《關於成立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的報告》。
中國科學院根據國務院對「兩科」聯合報告批示精神,確定委員會常委會由中國科學院牽頭,與國家科委共同組建,並邀請中國科協、國家標准局、教育部參與,及時選定人選。
1984年8月6日,中國科學院在院長辦公會議上確認了上述五單位推薦的人選。由錢三強同志任委員會主任,中科院葉篤正和吳鳳鳴、國家科委胡兆森、中國科協王壽仁、教育部吳衍慶、國家標准局戴荷生同志任副主任。
在即將召開成立大會前夕,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委於1984年11月29日又聯名向國務院呈報了《關於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工作的請示報告》。該報告明確了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的任務是:確定工作方針,擬定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與統一工作規劃、實施方案和步驟,負責審定包括理、工、農、醫及技術科學和交叉學科的名詞術語的規范和統一,並予以公布施行。報告還建議國務院「授權委員會採用公布的形式,對經過審定的名詞,教學、科研、生產部門應遵照使用。對跨學科而爭議紛紜的名詞,經多方討論後,委員會有權作出決定。」該報告得到了國務院領導的批准。這是委員會成立大會前夕的一份十分重要的文件。
1985年4月25日,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成立大會在京勝利召開。國務委員方毅為大會發來賀信,著名核物理學家、委員會主任錢三強院士致開幕詞,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孫鴻烈院士宣讀中國科學院院長盧嘉錫的賀信和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主任、副主任以及委員名單,國家科委副主任曾慶林同志代表兩科向全國委員頒發聘書;著名物理學家馬大猷院士代表領受,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委員會副主任葉篤正院士主持開幕式並作了《委員會籌備經過及今後工作展望》的報告。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嚴濟慈院士在開幕式上做了重要講話,這位科技名詞工作的元老從上個世紀20年代的名詞工作開始,一直講到這次成立大會。最後嚴老警示我們,委員會是一個權威機構,但權威不是自封的,要通過我們的工作自然地體現出來。這句話一直提醒著我們保持高質量的工作。
在成立大會上還設有許多學術報告,會議開得十分熱烈而緊湊,學術氣氛濃郁。中科院院長盧嘉錫院士特地從外地回京參加了閉幕式,並作重要講話。其中提到增補港澳委員,保留台灣名額問題,最後表態說,受國務院委託,讓科學院牽頭,我們一定要大力支持委員會的工作,同國家科委共同負起責任,逐步實現委員會的各項任務,在四化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這次大會的成功召開,在我國科技發展史和名詞工作史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它顯示了我國科學技術的事業蓬勃興起,也預示著我國科技名詞規范化事業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 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一經成立,就開始了組建名詞審定分委員會,按照科技體系分學科進行名詞審定,遵循「先基礎後應用、先單科後綜合、先主科後副科」等原則開展審定工作。各項工作進入了健康發展的軌道。
在成立後短短的兩年時間中,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在各學會的支持下,即建立起數學、物理學等27個分委員會。天文學是試點學科,經過兩年多的工作即完成了天文學名詞的審定任務。
為此,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於1987年7月12日給國務院呈報了《關於公布天文學名詞的請示》。對此,國務院在國函[1987]142號文件中明確指出:「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是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審定、公布各學科名詞是該委員會的職權范圍,經其審定的自然科學名詞具有權威性和約束力;全國各科研、教學、生產、經營、新聞出版等單位應遵照使用。」國務院的文件是我國科技名詞發展史上最重要的歷史文獻,體現了我們國家對科技名詞規范化事業的高度重視和關懷,並給予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以很高的工作定位,使我國廣大科技名詞工作者受到極大的鼓舞,極大地推動了我國科技名詞規范化事業的發展。
1987年9月,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和工作會議,向社會各界公布了國務院《關於公布天文學名詞問題的批復》,並就這一批復精神以及科技名詞審定工作各方面的理論與實踐問題進行了廣泛討論,在這次會議期間,國務院副總理李鵬向大會發來賀信,國務委員宋健、中國科協主席錢學森、中國科學院院長周光召出席大會並在會議上發表了重要講話,本次會議總結了委員會成立以來的成功經驗,確定了委員會的正確工作方向和其具體做法,推動科技名詞審定工作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
第一屆委員會5年的工作形成了科技名詞審定工作的基本模式,為這項事業的發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1990年1月8日,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在京召開了第二屆全國委員會全體會議,組成第二屆全國委員會,由核物理學家錢三強擔任主任一職,章綜、馬俊如、王冀生、林振申、胡兆森、魯紹曾、劉杲、蘇世生、黃昭厚任副主任。王大珩等71人任全國委員會委員。
在科技名詞規范化事業發展的進程中,這一工作一直得到政府各部門強有力的支持。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1987年國務院文件《關於公布天文學名詞問題的批復》的精神,1990年6月23日,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國家教委、新聞出版署聯合下發《關於使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名詞的通知》,明確提出三項要求:
①各新聞單位要通過各種傳播媒介宣傳名詞統一的重要意義,並帶頭使用已公布的名詞;
②各編輯出版單位今後出版的有關書刊、文獻、資料,要求使用公布的名詞。特別是各種工具書,應把是否使用已公布的規范詞作為衡量該書質量的標准之一;
③凡已公布的各學科名詞,今後編寫出版的各類教材都應遵照使用。
這一通知精神,極其有力地促進了規范名詞的推廣和應用工作。在名詞委成立20年歷程中,國務院和四部委的文件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推動著科技名詞審定工作向前發展並取得越來越輝煌的成就。
1992年,委員會主任錢三強院士因病逝世,我國著名化學家盧嘉錫院士接任主任委員,領導著全國委員會繼續開展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此期間,兩岸科技名詞對照統一工作取得了實質性進展。1993年,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的「汪辜會談」把探討兩岸科技名詞統一的工作列入了共同協議之中。委員會非常敏銳地抓住這一具有重大政治、文化、經濟意義的工作,並迅速開展起來。1994年5月13日,委員會在北京召開了「促進海峽兩岸科技名詞交流與統一工作座談會」,這次會議標志著委員會正式啟動了這項非常重要的具有深遠意義的工作。
根據形勢發展和工作的需要,1995年9月,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中編委)又批准成立了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的辦事機構——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事務中心。中編委的這一決定,對於加強委員會的工作地位,更好地開展科技名詞規范化事業提供了體制、經費和組織機構方面的有力保證。
1995年12月6日,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在北京召開第三屆全國委員會全體會議,本次會議產生第三屆委員會,由盧嘉錫任主任,路甬祥、章綜、林泉、左鐵鏞、馬陽、孫樞、許嘉璐、於永湛、丁其東、汪繼祥、潘書祥為副主任。陳芳允等79人任全國委員。
第三屆委員會成立不久,即向國務院申報將「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更名為「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以使委員會的名稱符合國務院批準的審定工作范圍,更好地完成國務院授權的科技名詞審定任務,更加適應國民經濟建設的需要,也能夠更完整、准確地表達委員會的工作性質。這一意見很快得到國務院領導的批准,並於1996年12月13日經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下發文件,正式更名為「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以下簡稱全國科技名詞委)。
第三屆委員會工作期間,及時根據國家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形勢,開展了科技新詞工作。1996年9月10日,全國科技名詞委召開了由各學科分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參加的科技新詞工作會議,研究和探討科技新詞發布試用工作。此後幾年的工作中,全國科技名詞委陸續發布了信息科技、生命科學、天文學以及其他一些學科中出現的科技新詞,還正式公布了101~109號元素的標准漢語定名。
同時,各學科分委員會在審定科技名詞時,也加強了增補新詞的工作。科技新詞工作使得全國科技名詞委在系統開展名詞審定的同時,也能緊跟科技和社會發展的步伐,對於引導社會、引導傳媒使用規范名詞,發揮了很好的作用。與此同時,委員會又逐步地、較大范圍地開展了為公布名詞加註定義的工作,准確、精練地表述科技名詞的內涵,使科技名詞審定工作更加充實和完善。
在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部、新聞出版署的大力支持下,全國科技名詞委於1998年底正式創辦了《科技術語研究》期刊。這份刊物是在內部刊物《自然科學術語研究》基礎上創辦的公開發行刊物。此刊的創立,使我國有了一個適應科技發展形勢,研究名詞工作,宣傳名詞規范化的園地。
2000年6月15日,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在北京召開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全體會議。本次會議組成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會主任仍由盧嘉錫擔任,副主任為路甬祥、章綜、邵立勤、張堯學、馬陽、朱作言、於永湛、李春武、王景川、葉柏林、傅永和、汪繼祥和潘書祥。陳太一等91位專家任全國委員會委員。
在盧嘉錫主任2001年6月不幸謝世後,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院士接任全國科技名詞委第四屆委員會主任。
全國科技名詞委第四屆委員會根據國家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大局,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大力支持下適時增加了社會科學領域的名詞審定工作。社會科學名詞審定以語言學名詞審定為試點,逐步展開。社會科學名詞審定工作的開展,標志著我國科學技術名詞體系將更加全面、更加完善。
全國科技名詞委十分注重科技名詞工作形式與方式上的開拓與創新,在加強術語資料庫和網路建設,完善資料庫和網站功能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並取得成效。2002年初建成術語資料庫,提高了審定工作的效率。2003年,全國科技名詞委網站正式運行。網站提供已公布科技名詞的免費查詢,成為全國科技名詞委在網際網路上的宣傳和服務平台。
全國科技名詞委一直十分重視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合作。在國內,同國家有關部門共同開展有關語言文字、科技名詞規范化的工作,探討相互配合、共同推廣規范名詞的措施,同時還與國內有關大專院校及研究院所共同開展學術交流合作。在國際上,全國科技名詞委一直同國際術語學界保持著良好的交流與合作關系。同聯合國翻譯署,以及美國、奧地利、加拿大、日本、德國、俄羅斯、馬來西亞、西班牙等國術語學組織與術語學專家保持了長期的交往與合作。2000年7月,全國科技名詞委成為國際術語信息中心聯合會員。2002年10月,全國科技名詞委組織中國科技名詞代表團,對歐洲幾家有代表性的術語學機構和組織進行了訪問,增強了對術語規范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吸收了國際上成功的術語工作經驗,同時也增進了我國與國際術語學界的相互了解與積極合作。
全國科技名詞委始終將兩岸科技名詞對照統一工作作為責無旁貸的歷史性任務,遵照「積極推進,增進了解;擇優選用,統一為上;求同存異,逐步一致」以及「先急後緩、先易後難」的工作原則,積極、慎重、務實地開展這一迫切而重要的工作,先後進行了天文、信息科學技術等20多個學科的名詞交流和對照工作。大氣、昆蟲、航海、葯學、船舶工程等5個學科已正式出版了兩岸名詞對照本。這項工作促進了兩岸科技、文化交流,為民族團結、祖國和平統一作出了特殊的貢獻。
20年來,全國科技名詞委在審定工作中不斷探索科技名詞審定工作規律,逐漸確定了「全面規劃,依靠專家,統一協調,科學審定,正式發布」的工作方針。在調研和實踐中制定並逐步完善了漢語科技名詞審定的原則與方法,這些原則與方法一直指導著並十分適用於我國的科技名詞審定工作。
同時,工作中努力貫徹我國政府提出的「科學技術面向經濟建設,經濟建設依靠科學技術」的方針,努力貫徹落實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緊密結合國民經濟建設的需要,緊跟社會前進步伐,積極開拓科技名詞規范化事業,促進國家社會與經濟協調發展。經過20年的努力,全國科技名詞委已建立了61個分委員會,公布出版了66個學科的科技名詞,獲得了豐碩的成果。20年來形成的科技名詞工作隊伍規模之大,審定工作水平之高,前所未有,這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科學技術事業迅猛發展的一個縮影。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在科學的春天裡誕生,在我國經濟騰飛中成長。我國科技名詞規范和統一事業正在持續發展,正在走向輝煌。
『柒』 科技創新(發明)項目設計方案申報表怎麼寫
注意:本頁信息請認真填寫,列印獲獎證書以此為准。
請將本頁復印粘貼在項目申報材料檔案袋正面。
第32屆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中學生科技創新成果競賽項目申報書
項目名稱: 仿生機器地龍
申 報 者: 唐一思
所在學校(全稱):
輔導老師:
輔導機構(全稱):
( 提醒:以上五項信息請申報者核實准確無誤,列印證書以此為准!)
項目所屬學科:(請在確認的學科上劃「√」 ,只能選擇一項)
□ 數學(MA) □ 微生物學(MI)
□ 計算機科學(CS) □ 醫葯與健康學(ME)
□ 物理學(PH) □ 化學(CH)
□ 地球與空間科學(ES) □ 生物化學(BI)
√ 工程學(EN) □ 環境科學(EV)
□ 動物學(ZO) □ 社會科學(SO)
□ 植物學(BO)
項目類別:(請分別在以下兩大類中選擇符合的一項劃「√」 )
□ 初中項目 √ 個人項目
√ 高中項目 □ 集體項目
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織委員會制
A、申報者與輔導教師情況
說明:個人項目只填第一申報者情況,集體項目須填寫每位申報者情況
第一申報者 姓 名 XXX 性別 男 民族 漢 出生年月 1994.10
現學歷類別 □初中生 √高中生 年級 高二
學校全名 學校電話
學校地址 株洲市天元區珠江南路518號 郵 編 412007
家庭住址 株洲市天元區華苑小區一棟103 家庭電話
父親姓名 工作單位 職務(或職稱) 職員
母親姓名 工作單位 職務(或職稱) 教師
署名申報者 姓 名 性別 民族 出生年月 申報者
2寸免冠彩色近照
現學歷類別 □初中生 □高中生 年級
學校全名 學校電話
學校地址 郵 編
家庭住址 家庭電話
父親姓名 工作單位 職務(或職稱)
母親姓名 工作單位 職務(或職稱)
署名申報者 姓 名 性別 民族 出生年月 申報者
2寸免冠彩色近照
現學歷類別 □初中生 □高中生 年級
學校全名 學校電話
學校地址 郵 編
家庭住址 家庭電話
父親姓名 工作單位 職務(或職稱)
母親姓名 工作單位 職務(或職稱)
輔
導
教
師 姓 名 性別 出生年月 工作單位 職務(或職稱) 專業領域 聯系電話
劉X 男 1981.10 株洲市第二中學 教師 物理
B、項目情況
項目研究時間 開始時間 2010 年 10 月 9 日 完成時間 2011 年 2 月 28 日
專利申請號
及授權日期 申請號_________ 申請人___ __ 申請日期 年 月 日
批准號__________ 批准日期 年 月 日
論文登載報刊和發表日期 論文登載報刊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_ 發表日期 年 月 日
項
目
簡
介 說明:項目簡介須包含如下內容:1、項目摘要;2、該項目的選題是怎樣確定的;3、設計(或研究)該項目的目的和基本思路:4、該項目的研究過程;5、該項目應用了哪些科學方法、科學原理;6、該項目的主要貢獻(創新部分);7、他人同類研究的情況調查;8、進一步完善該項目的設想;9、集體項目中申報者各自的工作分工。(限800字以內)
項目摘要:蚯蚓(地龍)依靠自己微小的身體和柔韌的軀干進入各種人類無法到達的地方。我所製作的仿生機器地龍便是模仿蚯蚓(地龍)的運動形式,利用其微小的特點,用來進入各種環境進行勘測。它由一個主控晶元和兩個電機及若干機器人組件構成,可以無視各種復雜地形進行相關活動。
選題的確定:我在看電視時,發現蚯蚓(地龍)的身體柔韌性很好,而且它那彎曲身體行進的方式幾乎可以穿越各種地形,所以我便想到製作一個可模仿蚯蚓(地龍)行進的裝置,再在其表面安裝相應的工具來完成不同的任務,例如:極小縫隙內的勘測,災後廢墟內的人員救援等人類無法進入地帶的觀測活動。
設計的基本思路:根據蚯蚓(地龍)彎曲身體行走的方式,通過半機械傳動的方式,使之形成一個類似於骨頭關節的結構,用主控晶元來控制其運動姿態,使整個裝置能完成行進動作(如同地龍前進時的樣子)。
在完成本項目的過程中,我運用了物理、單片機等領域的的相關知識,通過精細觀察及反復調試等方法來完成項目的研究。
主要創新在於:
1、模仿了蚯蚓(地龍)的運動方式;
2、觀測效果良好;
3、可完成不同地形的觀測。
完善設想:
1、動力應增加,讓運動速度更快,方式更靈活;
2、運用其他材料,使其體積更加微小;
3、可安裝更多的工具,完成更多類型的任務。
C、申報者確認事宜
申報者確認事宜
我(們)確認已認真閱讀大賽規則,並且同意遵守規則。
我(們)確認所有申報資料屬實。
我(們)授權主辦單位比賽結束之後,無償合理使用相關申報材料(包括公開出版等,不要求退還),同時本人亦享有公開發表該項目資料的權力。
我(們)完全服從大賽評審委員會的各項決議。
申報者簽名: 監護人簽名: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說明:申報者須同意並且遵守以上要求,所有申報者及其監護人須簽名確認才能參賽。
D、資格確認
資格確認
1.上述申報者均為在校中學生(含中專和技校學生)。
2.本項目是申報者於本年度於7月1日往前推不超過兩年時間內獨立(含在輔導教師指導下)完成的科技創新成果。
輔導教師(班主任)簽名: 學校學籍管理部門蓋章
學校校長(負責人)簽名: 年 月 日
E、項目申報材料
項
目
申
報
材
料
1.項目申報書 份。
2.項目研究報告 頁, 項目查新報告 頁。
3.附件材料(說明:附件材料可為復印件,沒有的項目可以填「無」 ):
(1)項目研究原始資料(圖紙、圖表、調查問卷樣表等) 頁;
(2)項目研究活動照片 頁;
(3)項目研究活動日誌 頁;
(4)數據光碟或軟盤 張,存儲項目數據量 MB;
(5)其他(請註明) 頁。
F、市州組織機構審查以及推薦意見
市州組織機構審查以及推薦意見
該項目申報者均為在校中學生,其項目是在兩年內(2009年7月1日之後)完成的科技創新成果。
該項目於 年 月 日在 市(州)第 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被評為 等獎。
我們已要求該項目作者所在學校及其上級主管部門對該項目做了資格審定,申報內容屬實,同意上報參加第32屆全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市州組織機構負責人簽名(手寫): 市州組織機構蓋章
年 月 日
『捌』 全國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的獎項介紹
具體工作由審委會委託中國企業聯合會企業管理現代化工作委員會(秘書處設在中內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承辦容。這是國家經貿委與中國企聯共同開展的一項全國性重要活動,是目前國家經貿委認可的惟一一項不屬於涉及企業評比,而保留繼續開展的項目。各地方經貿委和企協(聯),各部主管司局與行業聯合會(企協)基本上都開展了省、部級管理成果的審定工作,並在此基礎上向全國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審定委員會推薦。成果審定工作已成為地方、行業聯合會(企協)為企業服務、推動企業管理創新的一項重要工作和手段。把我國企業在管理創新的實踐中取得的經驗,提高、上升為科學成果,與科技發明成果一樣通過審定表彰的形式給予肯定和精神與物質獎勵,獲得國家和社會各界的認可,對引導和促進我國企業管理創新,調動企業經營管理者和職工的積極性,形成社會共同知識財富,推動我國企業管理水平不斷提高,進而增強企業競爭能力,提高經濟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玖』 張天宇的創新成果
一、 主持參加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3項,國家規范標准編制工作1項
⑴、主持完成省科技重點項目《建築物遠距離多向整體移位技術》獲99年度建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部分成果已編入國家相關規范,施工技術被選入大專院校相關專業教材。應用於實際工程創造了建築物移位多個之最:一地多幢、多向共軌、遠距離的平移紀錄,解決了多項技術難題,成果已在省內外幾十項工程中成功應用與推廣,產生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⑵、主持完成省科技重點項目《建築結構修復加固成套技術》(2001H030),該項目於2005年2月通過省科技廳鑒定,獲省政府2005年度科學技術三等獎,成果總體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部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相關技術已在幾百項工程中得到應用,每年完成產值近千萬元。
⑶、作為項目主要負責人(排名第三),完成省科技重點項目《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玻璃鋼表麵包裹加固法》(98-Z-35),該項目於2005年4月通過省科技廳鑒定,成果整體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部分達到國際同類研究先進水平,已在多項工程中推廣應用,正申報省政府科學技術獎。
⑷、參加國家規范《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評定標准》編制工作,承擔沿海地區氯離子腐蝕資料收集整理與評定,已完成送審稿。
二、主持編制國家級工法一部
主持編制的《建築物整體移位施工工法》(YJGF42-98)被國家建設部批准為國家級工法(批准文號建建[2000]45號)。
三、從事新技術開發與服務,主持完成的代表性工程
1、作為項目負責人、技術審定人,研究開發了厚鋼板,扶壁柱、裂縫無損修復等加固新技術,主持主要完成的建築物結構加固改造工程:福州東百大樓、福州大戲院、福州大飯店、福州中亭街、福州大利嘉城沃爾瑪、泉州群眾戲院、興行銀行馬江大廈、馬尾國際海員俱樂部、福建教育學院男生宿舍樓、泉州金帝花園19、20號樓、泉州房管所危舊直管公房、泉州東湖皇都大廈、漳州大酒店、南安石井鎮企管樓、福州建榮花園C座等。
2、作為項目負責人、技術審定人,主持研究開發了建築物整體移位技術,主要工程:廣西北海英國領事館(國家文物)、泉州食品大樓、泉州新星有限公司、南安華興加油站、南安東田衛生院、霞浦中行宿舍樓、南平鋁廠辦公樓、華興加油站高位水塔、莆田自來水廠高位水池、省援藏項目「福建公園」等。
3、作為項目負責人、技術審定人,加固技術應用市政與橋梁,主持主要完成工程:廈漳高速西溪大橋、福寧高速寧德橋路基、京福高速南平收費站綜合樓、福寧高速太姥山綜合樓、福清古屯橋等。
4、作為項目負責人、技術審定人,研究開發了CFRP加固古木結構等新技術,應用於古建築物、現代文物建築修復與保護,主要工程:觀巷基督教堂、天主教福州泛船浦教堂神父樓保護、泉州鍾樓、閩海關大樓拆移保護、泉州鯉城區老年大學、漳州農展館等。
四、從事建築結構設計工作
承擔設計項目工程負責人、專業負責人、建築結構專業審核人,完成設計工程近百項,工程均已竣工。
五、社會學術團體擔任的職務
全國建築物鑒定與加固技術委員會委員、福建省分委員會副秘書長、副主任委員。受聘擔任省第五屆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協會工程技術專家、福建省建設科技發展促進中心科技咨詢專家。
獲國家省六種獎勵情況:
1、《建築物(群)遠距離多向整體移位技術》,國家建設部99年度科技進步三等獎(證書編號99-3-2501) 項目主持人 排名第一
2、《建築結構修復加固成套技術》,省政府2005年度科學技術三等獎 閩建科[2005]55號 閩政文[2005]580 項目主持人 排名第一
3、《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玻璃鋼表麵包裹加固法》(98-Z-35), 省政府2006年度科學技術二等獎
撰寫的論文、著作、總結、報告:
代 表 作:《CFRP布包裹加固舊木柱軸壓性能試驗研究》獨立撰寫人,《福建建築》2005年第2期CN35-1120/(ISSN1004-6135)
1、《混凝土結構裂縫現狀調查與統計分析》獨立撰寫人,《福建建設科技》2005年/No.3 CN35-1165/TU
2、《常用裂縫修復技術對比試驗》獨立撰寫人,《福建建設科技》2006年/No.1 CN35-1165/TU
3、《已有建築物地下空間的開發與利用》獨立撰寫人,汕頭大學出版社2000.10 ISBN7-81036-436-7
4、《建築物整體移位施工工法》執筆人,國家級工法 建[2000]45號,《施工技術》2000年第11期 CN11-2831/TU ISSN1002-8498
5、《關於碳纖維加固福州烏塔的建議》第一作者,省建築物鑒定與加固第三屆學術會議論文集2001.10
6、《某過火結構構件檢測鑒定與加固處理方案》獨立撰寫人,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3.12 ISBN-7-112-04861 TU4338
7、《福州烏塔塔身變形分析與評估》第二作者,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3.12 ISBN-7-112-04861 TU4338
8、《既有建築地基基礎加固工程實例應用》第8章既有建築移位 合著第二人,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2.1 ISBN-7-112-04861 TU4338
9、《地基處理技術發展與展望》第37章建築物糾傾技術,第38章建築物移位技術 合著第二人,知識產權出版社 2004.10 ISBN7-5084-2417-4
10、《建(構)築物地基基礎特殊技術》,泉州某八層辦公樓整體平移工程實例分析,合著第二人,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11 ISBN7-114-05361-4
11、《建築結構修復加固成套技術》主要執筆人,科學技術成果鑒定技術報告 2004.12
12、《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玻璃表麵包裹加固法》部分執筆人,科學技術成果鑒定技術報告 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