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廣東發展成果展

廣東發展成果展

發布時間:2021-10-08 00:46:24

① 東莞的發展成就

《經濟日報》第13版以整版篇幅,全面介紹了東莞改革開放30年來的發展歷程、輝煌成就和成功經驗,深入闡述了東莞經濟社會雙轉型戰略思路與未來的發展方向。本報特全文轉載。 營造創新環境 實現跨越發展 ———廣東省東莞市努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紀實 數字是枯燥的,但它能反映東莞市發展的真實圖景。 實力強:2007年全市生產總值3151億元,比1978年增長120倍,年均增長18%,是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000億元的13個城市之一;2007年來源於東莞的財政收入540億元,比1978年增長440餘倍,年均增長22.5%。2007年東莞市村組集體凈資產超800億元。全市32個鎮街地方財政可支配收入總額159億元,平均每個鎮4.97億元,其中超10億元的鎮街3個。28個鎮全部進入「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生活富:2007年東莞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2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606元,分別比1978年增長84倍、77倍。2007年,東莞每百戶居民家庭擁有汽車達52輛,位居全國前列。2000年,東莞率先建立農民養老保險制度,並逐年提高農民基本醫療保險待遇。 製造強:東莞生產的運動鞋全國第一,年產約十億雙,全球每十雙就有一雙產自東莞;中國服裝五分之一產自東莞;中國出口的傢具五分之一來自東莞;東莞生產的電腦磁頭、電腦掃描儀、電腦驅動器、高級交流電容器、微型馬達、電腦冰箱、錄像磁頭等產品佔世界市場份額的10%—40%,居世界第一。 貢獻大:2007年,東莞的國稅收入突破400億元;東莞為全國約500萬外來務工人員創造了就業機會,近10年來外來務工人員經東莞郵局匯款金額累計高達1400億元。 榮譽多:近年來,東莞先後榮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中國最佳魅力城市」、「中國最具經濟活力城市」、「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市」、「全國城市生活質量排行榜第二名」、「國際花園城市」等多項殊榮。 2007年,東莞市獲中國創新型城市、廣東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優秀市、綜合競爭力廣東省第一、中國城市科學發展綜合評價地級及以上大城市第二。 在中國南方,在改革開放先行一步的廣東省東莞市,30年改革開放發展的足跡、20年建市異軍突起的成就,讓我們從一座城市的變遷感受到了跨越發展的勃勃生機。 位於珠江三角洲東部的東莞市,北接廣州,南連深圳,毗鄰香港,面積2465平方公里,戶籍人口171萬,2007年暫住人口557.8萬。1978年改革開放之前,東莞是廣東省惠陽地區的一個生產總值僅為6.11億元的農業小縣。1985年9月撤縣設市,1988年升格為地級市。30年過去,東莞已經實現城鄉一體化,把32個鎮街緊緊地「化」為一座城市了。 一條大道與一種追求 東莞是一片富有激情的沃土。行走在這片沃土上,滿目生機。 車出廣深高速公路,人們便會進入「東莞大道」———一條連接東西、貫穿東莞新城區的快速路。這條建於2002年、從當年泥濘小道到一般水泥公路,到如今兩旁叢林掩映、中間鮮花綠樹相隔、寬達12車道的優質瀝青快速大道,亦如它的名字,直觀而深刻地表達了東莞的發展,生動地訴說著東莞發展的昨天與今天。 改革開放之初,東莞的路況普遍不好,外企開始到東莞來投資,四五噸的集裝箱貨車開進來,坑坑窪窪的路要走一天。從1955年到1978年,東莞修了1006公里路,但這些路中只有250公里是符合國家等級公路標準的,所謂等級,也只是簡易公路或者四級公路。 從東莞建市的第二年,開始大張旗鼓修路。1994年,東莞的4條主幹道和13條連網公路全部全線貫通。1995年,東莞平均公路密度達到92.9公里/百平方公里,而此時全國平均公路密度是11.6公里/百平方公里。正是這些交通大動脈,讓東莞的城市建設上了一層樓,更讓東莞的經濟開始騰飛。短短一兩年間,這些新路沿線就吸引了超過300億元的投資。 東莞有個鎮叫高埗,當地農民到只隔了一條江的城裡去賣菜,要繞道20多公里,有時人還沒進城,蔬菜就顛壞了。1985年,該鎮修了全國第一座由農民集資建設的收費大橋,走3公里就進城了。當時交通部派員來東莞調研,東莞人最先提出了「想致富、先修路」的口號。 如今東莞高等級公路通到村,高速公路貫穿多個鎮街。到2006年,全市通車里程達3891公里,公路平均密度達157.8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國前列。伴隨高速公路而來的是東莞的高速發展。 如果說「想致富,先修路」表達了東莞人求發展的樸素追求,路通財通展示了東莞發展的行進足跡,那麼邁上可持續發展的寬廣大道,努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便是東莞人新的追求。 一群人與一個公司 富裕而和諧的東莞是人干出來的。 在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中,東莞人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這是一群實乾的人,敢乾的人,能乾的人。「宏遠人」——東莞宏遠集團的創業者是他們中的代表。 這些在創業中求發展的農民,他們在東莞開創了許多第一——東莞第一家上市企業,中國第一家民營籃球俱樂部,CBA第一家贏利的俱樂部,中國足壇第一筆轉會等等,說起這些,宏遠集團公司董事長陳林感慨萬千!陳林是東莞篁村人,1983年帶領鄉親脫貧致富,人們都親切地稱他為「林叔」。雖然做小家電、小型發電機生意賠了本,但背了一身債務的陳林沒有走回頭路。隨後,陳林和鄉親們借一次運動會舉辦之際做起了柴油和化肥生意,3年間便還清了債務,並用剩餘的錢蓋起了廠房,於1988年成立了宏遠集團。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宏遠的發展涉及工業、農業、高科技、體育等多個產業。1991年,宏遠成立股份公司,開始融資,宏遠公司的股份竟一度乏人問津。宏遠人認准了不回頭,1994年,陳林終於帶領宏遠在深交所正式掛牌上市。那時的深交所,鄉鎮企業寥寥無幾。 1993年,宏遠集團公司創建廣東宏遠籃球俱樂部,1994年7月宏遠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發行社會公眾股1800萬股。經過十餘年的發展,以多功能工業區開發經營為基礎,房地產開發為重點的粵宏遠,目前總資產已達到22億元。 說起宏遠的發展,陳林一個深刻體會是用人之道。他說,東莞用人很有包容性。比如宏遠集團,上市公司的董事長是青海的,總經理是廣東興寧的,集團公司副董事長是廣東增城的,財務總監是廣東汕頭的。 宏遠涉足職業體育界,也是勇於「吃螃蟹」的表現。如今,廣東宏遠籃球隊已經成為東莞的城市名片,從這里走向NBA的籃球明星,又將「東莞製造」帶向世界。陳林感慨地說,宏遠是一群人奮斗的成果。 宏遠集團20年的發展歷程,是東莞20年繁榮興盛的一個縮影。而驍勇善戰的宏遠籃球隊,也代表著東莞的城市形象與城市精神。 這座城市與這個時代 2007年1月初,東莞城市精神確定為「海納百川,厚德務實」。 東莞城市精神的形成,是東莞這座城市優秀人文傳統與時代精神的有機結合,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時代內涵,將成為新時期城市建設和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 東莞在加快發展中改善民生。2006年,東莞內源型經濟稅收首次超過外源型經濟稅收,占稅收總額的58%。2007年提高到66.7%。2007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25元,位居全國地級以上市第一;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1606元,也位於全國城市前列。東莞堅持對鎮村基層實行少統籌多讓權讓利,充分尊重基層的自主權,調動基層積極性,東莞人享受各種福利,率先實現小康生活。 東莞經濟的發展不但解決了本地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而且吸納了全國各地的幾百萬人,使東莞成為綜合性現代人才培訓的基地。來莞務工,不僅實現了「輸出一人,全家脫貧」,而且造就了一大批產業工人、實業家等。僅2007年,新莞人通過郵政匯出金額達193億元。有些新莞人運用學會和掌握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回鄉辦起個體戶或私營企業,帶動了當地的發展。 一座城市因一個時代而輝煌,一個時代因一座城市而更精彩。 這座城市叫東莞。

② 廣東省在科技發展方面取得成就,有哪些例子

關於新中國取得成就的例子:
1.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號成功升天;
回2.2001年7月13日,北答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成功;
3.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成功升天;
4.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號成功升天;
5.003年10月15日9時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將中國第一名航天員送上太空;
6.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7.2008年8月8日,北京舉辦第二十九屆奧運會,中國取得了金牌51枚、獎牌總數100枚的歷史最好成績;
8.2010年,我國內地首條海底隧道、全長8.695公里的廈門翔安隧道正式通車,標志著我國海底隧道自主設計、自行施工的能力躍入世界先進行列。
9.株洲誕生時速305公里電力機車。其動力車在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了總體的高集成化模塊結構等十項國際先進水平的設計理念。
10.2013年,神舟十號再次飛天實現對接。

③ 廣東陸豐東海經濟開發區的發展成就

試驗區自創辦以來,先後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多渠道籌集資金投入各項配套設施建設,區內已經形成一個具備通路、通電、通信、通水等的投資辨廠的良好硬體環境,吸引客商前來投資興業。現在區內落戶的企業約40餘家,總投資9億多元。其中比較上規模的企業有:億達洲家用電器有限公司、新興利紡織有限公司、福來喜食品有限公司、美聯電力有限公司、富榮針織有限公司等等。
近年來,為繼續發揮開發區在大辨工業中的龍頭作用,市委市政府重新啟動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調整充實了新的領導班子和工作機構,開發區以「以誠招商、優質服務、真抓實干、加快發發展」為宗旨,在開發區內辨企業,同開發區負責協助辨理有關證照手續,提供優質服務。開發區將以優惠的辨廠用地價格、優惠的政策扶持吸引社會能人賢士投資辦廠。

④ 廣東未來的發展前景怎麼樣

1、干勁 排頭兵和殺出一條血路的干勁,這絕對是全國人民需要向廣東人學習的,這是我最佩服粵人的地方,這也毫無疑問是未來中華復興的重要動力。
2、只弄廣深,不搞非珠,是一大失誤 在經濟上,只弄廣深,不搞非珠,是一大失誤。湛茂和潮汕位置絕佳,居然不如中西部,當需廣東省政府檢討。今後10年粵省成敗關鍵在非珠,非珠發展從交通建設和教育投資開始。港珠澳大橋之爭,有香港自私的考慮,但廣東也有責任。希望這橋趕快修好!在港粵之爭里,中央只能偏香港;但港台之爭,中央絕對偏台灣。最近有香港媒體說,馬英九上台後兩岸三通,會損害香港作為兩岸貿易中轉港口的優勢,損害香港經濟利益;結果中央很不高興很惱火。這只能說明這家媒體太不識大體了,呵呵。
3、廣東人的優缺點 廣東人有很多優點:務實、樸素、低調、勤勞。尤其是客家人和潮汕人,確實是很正宗的中華文化傳承人。我很佩服他們那種勤勞創業的精神。但廣東人的缺點在於考慮事情過於偏重經濟利益,大局觀稍有欠缺。比如上交國稅問題,如果按國稅佔全部稅收的比重,過去的上海,現在的江蘇,都遠遠超過現在的廣東。還有,現在廣東上交的稅收並未投入到長三角,而是東北和西部。並且這也是必須的。關於深圳的稅收問題,確實很特殊,但廣東暫時少提為好,因為效果會適得其反。以後深圳的稅制會有個有利於廣東的改變。
4、未來發展在文化教育 廣東未來發展不在珠三角的服裝玩具工廠,而在文化教育。嶺南文化是中國很獨特的一支,廣東很多方言中,所蘊涵所傳承的中華傳統文化,也遠遠超過普通話;甚至有些廣東方言的詞彙就是古漢語,完全可以申請世界文化遺產。但是另一方面,推廣應用普通話又很必要,希望廣東的兄弟姐妹能夠理解。在廣東,考慮很多事情從經濟的角度出發就可以,但在北京的層面,卻要復雜很多。我在廣州曁南大學小住過半年,感受到粵文化的獨特性,粵語更有漢唐之音啊!我很喜歡!呵呵。總之,方言要保留,普通話也必須學好。粵語和國語都說得好,才是真正合格的排頭兵。呵呵。
5、湛江,茂名和陽江 湛江的未來一個是鋼鐵,一個是造船。茂名和陽江的港口也可以建大造船廠。個人感覺這三個城市的發展方式應該是整合海岸線資源,走和廣深不同的路子。並且,這里的人崇尚讀書,這在廣東本地人中很例外,另一個例外是梅州,但是梅州又不沿海。所以未來廣東省應該將發展重點轉到這三市。汕潮揭三市不屬於珠三角,雖政治上歸廣東,但經濟上應該入閩台。汕潮揭三市應趕緊融入海西經濟區,現在中央馬上要拿大筆錢砸到海西經濟區,你們快去北京找中央政府反映情況,爭取加入海西經濟區,這才是關鍵。還有,到北京後,別光說為了發展經濟,一定要讓中央知道你們加入海西經濟區對統一台灣有多麼重要!
6、深圳問題 深圳的問題,一言難盡,去過十次,感覺說深圳的問題太復雜。深圳的問題不是被誰拋棄的問題,而是自己要拋棄掉一些東西,比如低端產業和過多的低素質民工。在政治上要低調,不要再講升直轄市的事情,避免被香港猜疑,被廣州打壓。不要再想著去中央要政策,除非你想要的這個政策能有利於統一台灣,否則肯定要不到。最好的方法就是少說多做,最好能人均GDP超過香港。
7、廣東和北京 在廣東考慮問題和在北京考慮問題,差別非常大!

⑤ 廣州改革開放40年來的成果及未來新科技的發展有哪些

一、廣州改革開放40年來成果:

1、收入方面

40年來,廣州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中等收入群體擴大,人民安居樂業,經濟增長下行中保持就業穩定,減貧成就巨大,現行標准下的貧困人口即將全部脫貧,教育事業快速發展,勞動力素質顯著提高。

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扣除價格因素,比1978年實際增長22.8倍,年均實際增長8.5%。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8322元,扣除價格因素,比1978年實際增長18倍,年均實際增長

7.8%。40年間,我國居民用31年時間實現人均收入跨萬元大關,用5年時間實現人均收入跨2萬元大關,目前正向人均收入3萬元大關邁進。這些數據足以說明,中國的中等收入人群正在不斷擴大,貧富差距正在逐漸縮小,大部分人已經實現了小康生活。

2、衣食住行

改革開放前,生活條件差,買布靠布票,吃飯靠糧票和油票,住的是土磚房,交通靠步行。改革開放以後,隨著收入增加,市場商品的逐漸豐富,人們開始舒適的穿衣體驗,吃上也開始講科學、講精細、求營養、高質量。市場上豐富的肉、蛋、魚、鮮菜、瓜果四季常有。

大家也都住上了高樓大廈和新房子,用上了現代化的傢具,出行方式的選擇也多了很多種,公交,地鐵,私家車,高鐵飛機等等,不管是去哪兒,總能在24小時到達。

3、體育發展

1978年改革開放開啟了體育新的時期,明確了新時期的發展目標、政策措施和戰略思想,中國體育開始回到社會主義體育發展的正確軌道。79年恢復了在國際奧委會的合法席位,80年首次參加冬奧會。

2018年,國家一系列重大改革政策和發展成果所帶來的無限活力和巨大動力,體育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運動員共獲得奧運冠軍237個;獲得世界冠軍3319個,佔新中國成立以來總數的99%以上;創超世界紀錄1125次,佔新中國成立以來總數的86.4%。

二、未來新科技的發展

1、科技增量發展

一線城市裡面廣州的增量空間是最大的,衡量一個城市有沒有未來,最大的衡量就是增量空間有多大。北京和上海的城市規模已經達到極限,反觀廣州1400萬的人口規模,相對北上來說還有1000萬的增長空間,廣州也還有部分建設用地待啟用,這些因素讓廣州具備增量機遇。


2、產業競爭發展

珠三角是個多核地帶,無論是經濟還是政治呈現「諸侯爭霸」的情況,不像上海幾乎可以稱霸長三角,北京在華北一城獨大。兩天前重新核算的GDP數據顯示,2016年深圳GDP首超廣州,兩者都是2萬億上下的規模。

城市實力旗鼓相當,各地政府間對於吸引優秀企業自然會有競爭壓力,迫使政府改善營商環境,企業更有活力。矽谷是一個多核的結構才有這么多創新企業出現。珠三角有這么多企業出現,也是因為它是一個多核的結構。

3、生態科技發展

廣州能夠崛起有兩個秘訣,一是包容,二是空調。空調改變了熱帶地區的生產環境,提高地區的生產能力,近十年經濟重心出現南移的情況,例如美國底特律出現負增長,而佛羅里達人口數量和經濟體量的增長都很突出。中國的經濟重心有南移的跡象,廣州得到發展。

(5)廣東發展成果展擴展閱讀:

廣州開放成果記錄

2019年1月8日,中國科技最高領獎台上,廣東刷新歷史。45個項目榮獲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總數居全國第四,佔全國比例達15.79%,創歷史最高。

預計2018年研發經費支出超過2500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2.65%,有效發明專利達24.9萬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約佔全國一半,區域創新綜合能力排名保持全國第一。

制定實施「科技創新十二條」等創新政策,首次出台《廣東省關於加強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的若干意見》,提出多項改革創新舉措。

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超過4萬家,總數、總收入、凈利潤等均居全國第一,技術自給率和科技進步貢獻率分別達72.5%和68%。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創造未來的科技發展新趨勢(大勢所趨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廣東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⑥ 廣東梅州經濟開發區的發展成就

開發區效益初現,勢頭較好。開發區已有36家企業(包括南方工業城10家)投產,投入資金近4億元。2006年前8個月,實現工業產值2.59億元,同比增長73%;實現稅收1015萬元,同比增長56%;用工人數4886人,比2005年同期增長36%。開發區正積極落實市委市府及市委劉書記的指示精神,加大力度招商,努力完善A、B區首期基礎設施(主要工程已完成)。屆時,開發區將以嶄新的面貌迎接省第四屆「山洽會」在梅召開。

⑦ 廣東省的經濟發展概況

廣東省以中國第一經濟大省的地位,在許多經濟指標上都列各省第一位。如地區生產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居民儲蓄存款、專利申請量、稅收、進出口總額、旅遊總收入、行動電話擁有量、互聯網用戶、貨物運輸周轉總量等。其中進出口總額年均佔全國約1/4;累計吸引外商投資佔全國約1/4。廣東充分發揮毗鄰港澳的優勢,深化區域金融合作,全力建設金融強省,對周邊地區的金融輻射力越來越強。廣東已基本形成了以貨幣、外匯、產權等市場為主體的金融市場體系。現與港澳合作打造粵港澳都市圈。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任何建議。
應答時間:2021-03-23,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⑧ 廣東近幾年會 發展什麼

1、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電子工業、新能源汽車、半導體照明。

2、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向技術、資金密集型產業升級。

3、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先進製造業包括汽車、造船、機械等重型裝備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包括金融業、工業服務業、旅遊業等。

4、向微笑曲線的兩端擴展,力爭擁有更多的專利、品牌、標准和知識產權

閱讀全文

與廣東發展成果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