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曾性初的研究成果
曾性初教授首先運用資訊理論與實驗心理學的方法來研究中文與漢字,香港大學心理系主任高尚仁教授對他的《漢字各種筆畫的頻率估計》、《漢語的信息分析》等論文曾這樣評價:「這個分析的成果對漢字的信息處理的研究以及筆畫為單位的漢字鍵盤的設計具有重要的價值。」 曾教授根據漢字筆畫的冗餘信息所提出的筆畫碼(特別是輪廓碼)的設想,已為多種中文信息編碼方案所採納。
1983年,曾教授發表《漢字好學好用證》一文,在教育學、語言文字學、中文信息編碼等領城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日本電視台特地邀請有關專家就此文舉行了漢字改革的專題討論。與會者認為不論贊成與反對文字改革的人士都可以從中吸取教益。著名的文字改革專家周有光先生說:「 曾文打破了長期以來對漢字的一言堂的局面。」 所謂一言堂的觀點,就是「 漢字筆畫繁、字數多,難學、難認、難記、難讀、難寫、難用」。而曾教授卻認為筆畫多的字,雖然書寫時多費一點時間,但是因為線索(冗餘信息)多反而較易辨認。就詞而論,各種文字的詞數大致相等。牛津大詞典收詞60萬,漢詞也不過此數。根據實驗結果,因為漢字的冗餘信息高,它英文、日文假名與漢語拼音都較易學、易懂、易寫,它所佔的篇幅少,經濟實用。因此漢字是悠久、優美的文字,紀錄與傳遞了光輝燦爛的中國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傳家寶。
曾性初教授運用資訊理論開創了一門「漢字漢語心理學」。關於這項研究的性質和成果,在楊桂欣(《中國教育報》1995年11月22日第二版)的紀念廖一帆的文章中做了評估:「表揚他貫徹執行黨的『雙百』方針,為辦好《教育研究》而努力工作。1982年下半年,刊物收到自發來稿《漢字好學好用證》,稿子長達兩萬余字,即用豐富的科學實驗材料,又同多種拼音文字進行認真的比較,非常充分地認證了『漢字是歷史悠久、字型優美、易學、易寫、經濟有效的文字』,根本不應當廢除它而走什麼拼音化道路。事關重大,作者曾性初曾被錯劃為右派,怎麼辦?發表還是不發表?編輯們把這篇稿子交給一帆同志,他認真閱讀之後,毫不猶豫地予以簽發,並立即向編輯們布置任務:多方面組織爭鳴稿件,尤其要組織文改工作和語言文字專家們的稿件,認真討論一番。1983年伊始,《教育研究》分兩期連載了《漢字好學好用證》,引起國內外的強烈反響,說是「轟動效應」也不為過分。後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鄭重決定將國家文字改革委員會更名為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不再提漢字走拼音化道路了,這同《教育研究》發表曾性初《漢字好學好用證》,有著重要的關系。」
1983年7月,曾教授應邀出席了在香港召開的「中國語文國際討論會」,宣讀了《方塊字與字母文字之比較》的論文,受到了來自日本、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的代表好評。
曾性初教授在80年代做了兒童早期識字的實驗。運用程序設計與操作條件反射的方法教授不到周歲,尚不會說話的嬰兒辨認漢字(利用指辯、用圖或實物配字、或用字配圖和實物,、聽音指字、中英文對照比較學習、動作表字以及口說等方法),不僅使兒童認識了漢字,也在認識漢字的過程當中學到了相關的英語單詞,同時還使兒童具備了利用漢字來識別未見過的圖畫的能力。實驗表明,嬰兒在未說話前可學會辨認百來個漢字。一般智力中上,2到4歲的兒童,每天以兩節(15到20分時間),可以學會二三千個漢字。曾教授對尚未說話的嬰兒教學識字的方法,已被美國聖路易斯聾啞研究所採納,用來教聾啞人識字與閱讀。
同時,曾性初教授還做了兒童早期算數的實驗。首先教會兒童數的自加、自減、自乘、自除這樣的特殊情況,利用數的乘或除連教(讓孩子明白乘是連加,除是連減)。兒童會數數但不一定又數的概念,所以必須提供多種多樣的實物,如算盤、積木、硬幣。糖果……使兒童對形狀、大小不一的東西有基數(表示事物個數的數)的概念,這樣能夠幫助兒童理解從數(shǔ)到數(shù)的意義。曾性初教授利用特製的又縱橫兩根直角相交的游尺的方格板,利用操作法來教兒童同時學加減乘除法,教會兒童從動作算到看算、由看算到口算、最後過渡到心算,關鍵是要求兒童學會多位數的加減乘除的進位和退位。從具體算術情境到抽象的算術情境,再回到實際的應用,以游戲(學鋼琴、練習字畫)的方式創設情境使小孩子更容易掌握四則運算,在這樣的學習情境之下,不出現皮亞傑發展階段。
哈弗大學加德納教授1980年在《今日心理學》上撰文大意如下:我多次與華東師范大學曾性初教授在上海和波士頓交談討論,並觀看了他的《學習與發展》的錄像帶,發現他用巧妙的方法(結合操作條件反射和訊息分析學認漢字、英文字詞、詩詞)研究的結果和瑞士的皮亞傑教授所說的發展階段(守衡、感知活動、低級運轉與高級操作等)有所不同,後三個階段提前很多,三四歲左右的兒童可以用筆算或心算做復雜的加減乘除運算,這意味著三四歲的兒童便已經具有抽象運算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顛倒了先說話後認字和以圖識字的順序,兒童可以用以學過的字來認識未見過的圖。
『貳』 4歲孩子上美術班,成果卻這樣,孩子多大學畫畫好
四歲學兒童畫很不錯啦,很糟的話應該是老師的問題。可以把小傢伙的作品發來看看嗎?
『叄』 怎樣才能讓4歲孩子靜下來專心做好一件事
靜心玩開始。找一樣他喜歡的事,陪他開始玩,從每次的堅持五分鍾開始,逐步增加時間長度,並給予表揚鼓勵,然後再轉向別的事件。還有一點,要觀察這個孩子是否所有的事都不能靜下來做,如果是還要請醫生檢查下是否身體有問題,但成果不能告訴孩子,更不能因此而對孩子下定義來排斥他,需要更關心和照顧、治療。
『肆』 四周歲了,可以體能嗎
你好,當然能。你看看下面的資料吧!
兒童跑步的必要性,特殊價值
現在,國內的兒童基本上處於運動的飢餓狀態。因此,必須補充有效的體能釋放。而跑步是對於心血管、四肢、脊椎、內臟、以及全身性的運動器官釋放最簡單、最全面、最有用的一項運動。
跑步對於腿部骨骼的生長、脊椎的生長、腦子生命中樞、腎上腺、淋巴系統、排汗系統、皮膚和上皮組織類的免疫防護的刺激和動員是最有效的。
跑步對於常規的整體運動協調、運動視野是最簡單的運動訓練。
跑步對於動員體內微循環和排泄血液、尿液中的廢物最簡單有效。
跑步能培養孩子的耐性、忍受艱苦的能力、相互競賽的能力、目標性、相互合作競爭、體驗超越自我、體驗分享。
自然教育中兒童跑步訓練的三個特性要求--
安全性、自主性、目標的內部驅動。
1、安全性。
孩子跑步必須檢查他的鞋子。鞋子必須是軟底,鞋內部應是平底;鞋要合腳,鞋幫不可以在運動中直碰腳踝,不可帶金屬飾物;鞋底厚度不低於4毫米,不超過10毫米。內褲或長褲的貼身一面應為棉、麻、絲毛,推介棉、絲,不可以緊身。
熱身運動及放鬆和出汗的處理:運動前需做熱身運動,如:腳踝、曲身、下蹲等。運動後要做放鬆運動,跑完後不要停、坐、蹲、躺、不可拍打、柔膝蓋、拍打腳踝,做放鬆運動時應在安全地帶。出汗時,在運動途中,應當適當增減衣物,停下時應在背風處,不可正對著風吹、呼吸、不可用涼水擦身擦臉。大汗時別脫衣,應在汗落時及時擦乾,換上乾燥的衣物。請家庭多備一套內衣褲。
2、自主性。
不可以威逼利誘強迫,應當以教師帶領、兒童競賽的形式來進行。當孩子疲勞時,可用語言鼓勵。但不得強迫、拖拉、催促幼兒跑步。幼兒可以稍事休息或緩步慢行。如兒童堅持退出、停止,或發生跌倒、沖撞、或蹲坐等情形時,應在安全區域休息。
3、目標的內部驅動。
應以確切可感的方式,讓兒童記錄、展示跑步的成績,讓父母幫助或孩子獨立繪制跑步的圖表。在跑步中,盡量讓孩子技術,教師應當設計與此原理相符的合作性競爭游戲,以便兒童向自己的目標釋放自己的動力!
注:所有開放性的傷口需停止訓練。
第三部分,兒童可以跑多長距離呢,冬天可以跑步嗎?
1,大量的訓練和成果表明,3歲以上的孩子經過短期訓練,就可以釋放到一次(半小時內)跑5000米或者更遠,對於有些兒童來說,一次連續10公里,或者一天10公里的跑步(速度是自主的),是很有興趣的。
2,冬天不僅可以跑,而且應當在早上就開始跑。
我們從來沒有見由於跑步訓練而患感冒的,相反,他們的呼吸機能和寒冷耐受機能得到很大釋放。(應當在合格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發燒,感冒期間都是不合適的,此外運動中可以帶手套,穿棉背心,但是不能用圍巾,運動過後要及時處理排汗,擦乾或者繼續用熱摩擦乾)
希望能夠幫到你。
『伍』 4歲大的孩子經常想到什麼就說什麼,讓人很尷尬,如何教育孩子合理的說話
鏈接:
三到四歲的時候需要培養孩子的安全感,讓孩子學會玩。小孩在該玩的時候學會了怎麼玩,那麼在上學的時候就知道怎麼學習了。
這里有巧虎針對這個階段的孩子身心發展設計的早教視頻《快樂版(3-4歲)》希望能幫到您
『陸』 孩子四歲了,數學方面的能力特別差
4歲的小孩。真的沒辦法回復你需要答案。 小小的感嘆一下: 現在的小孩子太可憐了。 80後是被父母強壓著學下來的。你又准備繼續傳承下去。。 童年嘛就應該給小孩子一個童年。 以後上大學了。好好協助他選個自己喜歡又好的專業,那才合理的。 也不見得你現在選擇的就是你小孩子的人生。 也許他是個很有文學天賦的小天才呢。 推薦你去看部電影《三個傻瓜》印度片,你會有所收獲的。 記得給分哦。。
『柒』 勤出成果的例子
1、貝多芬不也是如此,作為一個音樂家,他的耳朵竟然聾了,可是他付出了比別人多十倍、一百倍、一千倍、甚至一萬倍的精力!跌倒了,再爬起來;失敗了,再重新來過。他就是這么的勤奮,這么的堅持不懈,所以,他成功了——他終於成了一個舉世聞名的偉大的音樂家!這成功的奧秘是什麼?對,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勤奮!
2、我國著名戲曲表演藝術家梅蘭芳曾說過:「我是個笨拙的學藝者,沒有充分的天才,全憑苦學。」其實他說的一點不假,梅蘭芳年輕的時候去拜師學戲,師傅說他長著一雙死魚眼睛,灰暗、呆滯,根本不是學戲的料,不肯收留他。
然而,天資欠缺不但沒有使梅蘭芳灰心、氣餒,反而促使他變得更加勤奮了。他喂鴿子,每天仰望著天空,雙眼緊跟著飛翔的鴿子,窮追不舍;他養金魚,每天俯視水底,雙眼緊跟著遨遊的金魚,尋蹤覓影。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梅蘭芳的眼睛終於變得如一汪清澈的秋水,閃閃生輝,脈脈含情。
3、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時候的天賦卻不高。有一天在家讀書,對一篇文章重復不知道多少遍了,還在朗讀,因為,他還沒有背下來。
這時候他家來了一個賊,潛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讀書人睡覺之後撈點好處。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見他睡覺,還是翻來復去地讀那篇文章。賊人大怒,跳出來說,「這種水平讀什麼書?」然後將那文章背誦一遍,揚長而去!
4、李嘉誠是推銷員出身,曾經有記者詢問過李嘉誠的推銷訣竅。李嘉誠不予正面回答,而是講了一個故事。日本「推銷之神」原一平在69歲時的一次演講會上,當有人問他推銷成功的秘訣時,他當場脫掉鞋襪,將提問者請上台,說:「請您摸摸我的腳板。」
提問者摸了摸,十分驚訝地說:「您腳底的老繭好厚哇!」原一平接過話頭說:「因為我走的路比別人多,跑得比別人勤,所以腳繭特別厚。」
提問者略一沉思,頓時徹悟。李嘉誠講完故事後,微笑著自謙地對記者說:「我沒有資格讓你來摸我的腳底,但我可以告訴你,我腳底的老繭也很厚。」當年,李嘉誠每天都要背一個裝有樣品的大包馬不停蹄地走街穿巷,從西營盤到上環到中環,然後坐輪渡到九龍半島的尖沙咀、油麻地。
李嘉誠說:「別人做8個小時,我就做16個小時,最初別無他法,只能將勤補拙。」李嘉誠早先在茶樓當跑堂,拎著大茶壺,一天10多個小時來回跑。後來當推銷員,依然是背著大包一天走10多個小時的路。天上從來不掉餡餅,有人說,如果掉的話那餅肯定有毒。世界上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者,每一個成功者的背後都有辛酸。
5、達芬奇是義大利的一位著名畫家,他在小的時候,有一天,教師拿出一個雞蛋說:「請你畫出兩個一模一樣的雞蛋,能做到嗎?」說完就走了。達芬奇想:雞蛋有什麼好畫的,這又有何難呢?達芬奇從這邊看,那邊看,雞蛋還是雞蛋,但他怎麼也畫不出兩個一模一樣的雞蛋。
於是,他去問老師,首先,老師表揚了他認真觀察,並告訴他別小看這一個雞蛋,其實他是千萬個雞蛋從不同的角度看是不同的雞蛋。達芬奇記住了這句話,不僅用手去畫,而且用心靈去畫,幾十年之後,他終於成為了一個大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