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浙江省03年開始推進村莊建設有什麼成果
2003年到2007年發生局部變化,從整治村莊環境臟亂差問題入手,著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建成「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1181個、整治村10303個。
2008年到2012年發生整體變化:按照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求,以生活垃圾收集、生活污水治理等為重點,從源頭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完成16486個村環境整治,全省絕大多數村莊得到較好整治。
2010年至今發生質的變化,按照生態文明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正式作出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這一決策,明確了從內涵提升上推進四個美(即科學規劃布局美、村容整潔環境美、創業增收生活美、鄉風文明身心美)和三個宜(宜居、宜業、宜游)的建設,到去年底已經成功培育美麗鄉村創建先進縣24個。
具體成效:
1、村莊規劃方面:全省85%的規劃保留村、43個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217個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一般村、200個中心鎮、3468個中心村完成了規劃編制。
2、環境整治方面:全省新增村內主幹道2.5萬公里,添置垃圾箱(池、房)40萬個,改造農戶廁所172.4萬戶,建設改造農村公廁1.7萬個,實現生活污水治理235.6萬戶,種植綠化苗木1902.7萬株。 縣和鄉鎮每年安排保潔經費約12億元。全省已拆除國省道沿線違法廣告4648個,清除陳年生活、建築垃圾3805處,新增河道保潔3000公里,完成通道綠化里程4777公里。成功打造了二批共24個美麗鄉村創建先進縣,規劃建設了60多條景觀帶、240多個整鄉整鎮創建鄉鎮和180多個特色精品村落。
3、公共服務方面:全省行政村等級公路實現了「村村通」,廣播實現「村村響」,用電實現了「戶戶通、城鄉同價」,客運班車通村率達到93%,安全飲用水覆蓋率達到97%,農村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91%。
4、就業經營方面:全省累計發展農家樂特色旅遊點2800多個,農家樂經營從業人員11.5萬人,2012年直接營業收入88.4億元。
5、風貌保護方面:全面啟動了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工作,第一批43個重點村和217個一般村的各項工作已經順利展開。摸清了全省971個歷史文化村落的種類分布、建造年代、建築類型、古樹名木、民俗風情、集體經濟等現狀,確定了歷史文化村落保有重要市、集中縣、重點村和一般村,明確各地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的目標值、路線圖和時間表,形成了時間縱向明確、重點區域突出、任務銜接緊密的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目標責任體系。對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分別給予每村500-700萬元左右的資金扶持;對一般村,每村也給予30-50萬元左右的支持。
6、建設投入方面:十年來浙江投入村莊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的資金已經超過1200多億元,省財政安排的專項資金從起初的4000萬元增加到目前的5.6億元,每年還另外安排1個億的資金用於美麗鄉村創建的以獎代補;全省當年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總量的10%以上用於新農村建設,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周轉指標優先滿足美麗鄉村建設。 2003年以來,村集體和農民投入占總投入的57%。
❷ 農用地分等成果在新農村建設規劃中的應用
甘草店鎮位於蘭州市榆中縣東南部,處於榆中盆地的東部邊緣與北部黃土高原區的銜接帶,宛川河由南向北穿過河谷中央。從農用地分等成果來看,中部川塬河谷區有一定的水資源灌溉條件,地勢較平坦,利用等別較高,而西南山半乾旱區和東北山乾旱區氣候乾燥、荒山面積大、土壤肥力差,耕地的利用等別大部分為 1 等,質量較差(圖 5-11)。
圖 5-11 農用地分等成果在新農村建設規劃中的應用位置示意圖
甘草店鎮的新農村村鎮建設用地規模控制與布局規劃編制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為依據,結合甘草店鎮社會經濟發展實際,正確處理內涵挖潛與外延擴張、全面利益和局部利益、長遠利益和當前利益的關系,通過合理配置土地資源、優化土地利用結構,以嚴格保護耕地為前提,統籌安排各項建設用地,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不能只單純考慮建設的需要而降低保護耕地的要求,規劃應該集約用地、合理緊湊布局村莊的各項建設用地。
規劃編制中以農用地分等成果對耕地質量的評定作為規劃的重要參考資料,從合理利用和集約利用建設用地的角度出發,對城鎮建設用地發展進行預測和規劃。村鎮建設用地的開發建設要充分利用丘陵、緩坡和其他非耕地,嚴格禁止佔用優質耕地。
通過對各村等級體系分析和功能結構的研究,結合各村建設用地利用現狀和產業結構,確定村莊建設用地發展類型為擴展型、內部挖潛型、縮減型、整村搬遷型 4 類。對於處於耕地質量較好的川區村,嚴格限制為內部挖潛型,充分利用現有空閑地,解決農戶建新不拆舊、一戶多處的現象,加大村莊用地的集約化程度,保護村莊周邊的優質耕地(圖 5-12)。
圖 5-12 農用地分等成果在新農村建設規劃中的應用分析圖
根據農用地分等過程中收集到的耕地地形坡度、灌溉條件、土壤有機質、土壤 pH 值等一系列自然狀況因素,分析不同區域的農業生產特點,確定了川區重點發展蔬菜、林果及農副產品加工工業,山區側重發展畜牧養殖業、百合、洋芋種植的農業發展方向。
❸ 新農村建設取得的成效
九個方面的明顯成效是:糧食等主要農產品供給基本平衡。去年全國糧食總產達10030億斤,實現連續4年增產,單產連續4年創歷史新高。棉花、糖料等產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長。
——農民收入保持連續四年較快增長。去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140元,比上年增加553元,實際增長9.5%,增收絕對額是歷史上最多的一年。
——農業科技創新與應用步伐加快。2006年至2007年陽光工程培訓轉移就業農民700萬人,新型農民科技培訓項目培訓專業農民153萬人,促進了農民應用先進適用技術能力的提高。
——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去年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41%,比2005年提高5個百分點。近兩年新增農村戶用沼氣900多萬戶,去年完成新建改建農村公路42.3萬公里。
——耕地保護和建設力度加大。國家把確保18億畝耕地目標分解到各省區市,全面啟動116個國家基本農田保護示範區建設。
——農業法制建設步伐加快。新制定或修訂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動物防疫法等多部涉農法律相繼實施,獸葯管理條例、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等多部行政法規和規章相繼頒布。
——農村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兩免一補」使1.5億中小學生家庭經濟負擔減輕;7.3億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為85.7%;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推開;農村絕對貧困人口減少669萬人,農村低收入減少709萬人。
——農村經營的組織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已發展到15.1萬個,入社農戶達到3486萬戶,佔全國農戶總數的14%,入社農戶每年每戶比非成員農戶增收約20%;產業化經營組織已發展到13.57萬個,帶動全國35.2%的農戶,平均每戶每年從中增收約1336元。
——農村綜合改革不斷深化。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平穩推進,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啟動實施,農業政策性保險試點、農業行業管理體制改革進展順利。
❹ 蘇州美麗鄉村建設有哪些成果
當前位置:首頁 > 生態環境 > 美麗鎮村建設
2013-10-8 蘇州村莊環境整治:把「滿意」寫進百姓心裡·五
2013-10-8 蘇州村莊環境整治:把「滿意」寫進百姓心裡·四
2013-10-8 蘇州村莊環境整治:把「滿意」寫進百姓心裡·三
2013-10-8 蘇州村莊環境整治:把「滿意」寫進百姓心裡·二
2013-10-8 蘇州村莊環境整治:把「滿意」寫進百姓心裡·一
2013-9-2 虞山林場三峰管理區全力打造美麗村莊亮麗名片
2013-8-29 吳江召開全區富村美村工作推進會
2013-8-21 我市出台《蘇州市美麗鎮村(村莊)示範點建設實施意見》
2013-8-8 吳江 圍繞「五好」工程 建設「美麗鄉村」
2013-8-8 常熟市啟動開展美麗鎮村建設
2013-8-6 蘇州各地掀起打造「美麗鎮村」新高潮
2013-8-2 高新區樹山村:立足山水優勢推進最美山村建設
2013-8-1 吳中區上林村:做強產業支撐做靚美麗村莊
2013-8-1 吳江區北聯村: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美麗鄉村
2013-7-31 太倉市三市村:著力塑造古村美麗風貌特色
2013-7-29 相城區清水村:優化生態環境 建設美麗鄉村
2013-7-29 崑山市金華村:科學發展走上致富路 美麗鄉村助推現代化
2013-7-29 常熟市汪橋村:建設美麗村莊 打造生態汪橋
2013-7-29 張家港市金村村:彰顯水鄉風貌 打造美麗金村
2013-7-29
❺ 規劃成果整理
一、標准條款
1 規劃報告
1.1 基本情況
a)自然條件:地貌、水文、氣象、土壤(地面組成物質)、植被。
b)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光熱資源、礦藏資源。
c)社會經濟:人口、勞力、土地利用、農村各業生產情況、群眾生活水平。
d)水土流失:流失形態、程度、分布、危害、成因等。
e)水土保持:發展過程、治理現狀、成就、主要經驗、存在問題。
1.2 規劃布局
a)指導思想與防治原則:針對規劃范圍的具體特點和問題,因地制宜地提出不同的指導思想與防治原則。
b)水土保持分區:大面積規劃應進行分區闡述基本特點與發展方向。小面積規劃中,如規劃范圍內幾部分情況有明顯差異的也應進行分區。
c)土地利用評價:提出規劃依據,明確農林牧副漁各業用地和其他用地的數量和位置。
d)治理措施規劃:應提出坡耕地、荒地、溝壑、風沙等水土流失地類的防治措施,以及小型蓄排引水工程等輔助措施的具體部署。在大面積規劃中,還應分別提出不同類型地區的治理措施組成及其部署的典型小流域規劃,作為附件。
1.3 技術經濟指標
a)提出規劃期間年均治理進度與規劃期末累計治理程度,以及相應的各項治理措施數量,並簡述計算依據。
b)提出完成上述治理任務需要投入的勞工、物資和經費,並簡述計算依據。
c)提出完成上述治理任務後可能獲得的基礎效益(保水或調水、保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
1.4 保證實施規劃的措施
應根據規劃范圍內的實際情況和存在問題,提出在組織領導、機構、經費、政策、科學研究、技術培訓等方面需要採取的具體措施。所提措施應具有針對性、現實性和可操作性。
2 附表
2.1 基本情況表與規劃成果表見本標准附錄D列出的14個表格,反映了附表所需主要項目和內容,具體運用應按附錄D中的D.2進行。
2.2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計算過程表。
a)根據計算工作需要,各地可採取不同表式,以能全面反映計算過程、說明計算依據為原則,本標准不作統一規定。
b)當技術經濟指標計算作為規劃的附件時,此項計算過程表應納入該附件中。
3 附圖
3.1 小面積規劃附圖。
a)水土流失現狀圖;
b)土地利用與水土保持措施現狀圖;
c)土地利用與水土保持措施規劃圖。圖的比例尺為1∶10000~1∶5000。
3.2 大面積規劃附圖。
a)行政區劃圖;
b)水系分布圖;
c)水土流失類型分區圖(或水土保持工作分區圖);
d)重點防護區、重點監督區與重點治理區分布圖;
e)重點治理小流域與治理骨幹工程分布圖。
根據不同的規劃面積,附圖應分別採取不同的比例尺,見表1-10。
表1-10 附圖的比例尺
3. 3 根據需要和可能,大面積規劃中應附不同類型地區的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評價與水土保持措施規劃圖。
3. 4 有條件的還可編制地貌類型圖、土壤分布圖、植被分布圖、降雨分布圖、侵蝕模數分布圖等附圖供深化研究。
3. 5 附圖的圖例。
3. 5. 1 常規通用圖例包括行政區界、村莊、道路、河流等,可按國內一般地圖圖例繪制。
3. 5. 2 水土保持專業圖例,如梯田、壩地、引洪漫地、水土保持林、經濟林、果園、人工草地等,見本標准附錄 E ( 資料性附錄) 。
4 附件
4. 1 重點工程的規劃設計。對大型淤地壩、治溝骨幹工程和小 ( 二) 型以上水庫等重點工程根據有關技術標准進行專項規劃設計,並將其規劃設計報告和圖紙作為水土保持規劃的附件。
4. 2 大面積規劃中不同類型區的典型小流域綜合治理規劃報告及其有關圖表。
4. 3 大面積規劃中重點防護區、重點監督區、重點治理區的專項規劃及其有關圖表。
4. 4 投入、進度、效益三項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 或可行性論證報告) 的計算依據與計算過程。
二、理解與實施
這是水土保持規劃的最後成果整理階段,整個規劃工作最後要體現在規劃報告、附表、附圖、附件這四項上。本節主要介紹了這幾個方面所包含的具體內容。新標准主要修改了一下幾個方面:
( 1) 刪除原標准中本段開頭部分解釋的文字。即: 「規劃成果包括規劃報告、附表、附圖、附件等四項。大面積總體規劃與小面積實施規劃的成果整理大致部分有共同要求,但也有某些不同要求。」綜述性質的語言,刪除使得標准更簡潔。
( 2) 原標准 9. 1. 1 基本情況中的 「a) 自然條件: 地形、降雨、土壤 ( 地面組成物質) 、植被、主要農業氣象」改為 「a) 自然條件: 地貌、水文、氣象、土壤 ( 地面組成物質) 、植被」。更改之後新標準的措辭更嚴謹,更符合國家標准和國際標准術語。
( 3) 原標准 9. 1. 3 技術經濟指標中的 「c) 提出完成上述治理任務後可能獲得的基礎效益( 保水、保土) 、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改為 「c) 提出完成上述治理任務後可能獲得的基礎效益 ( 保水或調水、保土) 、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新標准措辭更嚴謹,考慮更全面。
三、示 例
由於規劃成果涉及的內容較多,此處不詳細一一列舉,以下只列出 《浙江省水土保持規劃》中涉及的附表及附圖目錄:
附表有:
1. 浙江省地面坡度組成表 ( 略)
2.浙江省主要水系特徵表(略)
3.浙江省土地利用現狀表(略)
4.浙江省社會經濟情況表(略)
5.浙江省水土流失面積分布表(略)
6.浙江省1997年累計完成各項治理措施面積表(略)
7.1999~2005年水土保持規劃治理任務表(略)
8.1999~2010年水土保持規劃治理任務表(略)
9.2011~2020年水土保持規劃治理任務表(略)
10.2021~2030年水土保持規劃治理任務表(略)
11.坡耕地面積在5萬畝以上的縣(市、區)一覽表(略)
12.1999~2005年水土保持工程量匯總表(略)
13.1999~2010年水土保持工程量匯總表(略)
14.2011~2020年水土保持工程量匯總表(略)
15.2021~2030年水土保持工程量匯總表(略)
16.天目山、千里崗山重點預防保護區范圍(略)
17.仙霞嶺、洞宮山重點預防保護區范圍(略)
18.浙北重點監督區范圍(略)
19.浙東南沿海重點監督區范圍(略)
20.錢塘江中上游重點治理區范圍(略)
21.浙東丘陵山地重點治理區范圍(略)
22.浙江省近期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重點工程項目表(略)
23.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入定額表(略)
24.1999~2005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工規劃表(略)
25.1999~201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工規劃表(略)
26.2011~202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工規劃表(略)
27.2021~203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工規劃表(略)
28.1999~2005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資規劃表(略)
29.1999~201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資規劃表(略)
30.2011~202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資規劃表(略)
31.2021~203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資規劃表(略)
32.1999~2005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總投入規劃表(略)
33.1999~201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總投入規劃表(略)
34.2011~202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總投入規劃表(略)
35.2021~203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總投入規劃表(略)
附圖有:
1.浙江省水土保持分區圖(略)
2.浙江省水土流失圖(略)
3.浙江省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圖(略)
❻ 建設宜居村鎮行動計劃的成果包括哪些內容
現在有很多新農村建設,可新農村改造不一定指住宿條件的改變,它應該還包括對農村進行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改造,最終實現把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
它的實質是:
1.農村要毫不動搖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2.農村要從實際情況出發,採取符合自身發展的措施,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
3.堅持對內進行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外堅持開放,充分吸收和利用外來的資金、人才以及一切可利用的先進文明成果來發展自己;
4.要落實科學發展觀,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
❼ 規劃設計成果包含哪些資料
規劃成果:
1、法定來規劃:
城鎮源體系規劃:可參考《全國城鎮體系規劃》
城市總體規劃綱要:文字說明,圖紙,專題研究報告
城市總體規劃:規劃文本,規劃圖紙,規劃附件(規劃說明、專題研究報告、基礎資料匯編)
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規劃文本,圖件(圖紙、圖則),附件(規劃說明、基礎資料、研究報告)
城市修建性詳細規劃:規劃說明書和圖紙
鎮總體規劃:規劃文本,圖紙,規劃附件(規劃說明、基礎資料匯編)
村莊規劃:規劃圖紙和必要說明
2、專業規劃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規劃文本、規劃圖紙、附件(規劃說明、基礎資料匯編)
3、非法定規劃
概念規劃-形式自定,一般以圖文並茂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