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佛教教職人員資格證怎麼辦理
佛教教職人員資格證是出家人,剃度出家後,經過所在寺院考察審核同意後,報所在地佛教協會,同意後,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佛教協會。省、自治區、直轄市佛教協會進行甄別鑒定,符合條件的,同意其受戒,三壇大戒後完成備案後,發給戒牒和教職人員資格證。
B. 和尚出來化緣一般都帶什麼身份證明是不是還有什麼宗教證件的
南昌市佛教協會丁叔民秘書告訴記者,首先,「化緣」這一說法的今古意思有著極大的不同。從佛教傳入中國近2000年的歷史來看,早些年的化緣包涵僧尼上門接受信徒的錢財、食品,甚至收取與修建寺廟有關的木材、裝飾物等多方面的內容,而現在的「化緣」更多意義上被認為是「化錢」。
丁叔民說,黨和政府提倡宗教自養,落實了宗教房產等一系列政策,使寺廟收入成為僧人自養的途徑之一,而且僧人還能通過捐贈等渠道擁有一定經濟基礎,完全用不著登門化緣。
南昌市佛教協會曾和有關部門一起,針對假僧尼上門「化緣」這一現象進行過追查。他們發現,這些人除必要的衣著打扮外,還有所謂的「修行證」、「化緣證」等,甚至上面還蓋有相關的公章或鋼印。
「可以肯定,這是騙人的。」南昌市宗教協會民族宗教科虞遠告訴記者,化緣者的印章只要宗教界人士一看就知道是假的,「戒牒」才是出家人身份的證明。如果他們掏出「化緣證」或「修行證」就更容易辨別了,因為根本就沒有這兩種證件。
「真正有修為的佛教僧侶都不會上門化緣來索要錢財。」丁秘書希望人們千萬不要給那些打著行善積德旗號的騙子以可乘之機,以保持宗教的純潔性。(新華社)
C. 和尚僧人用的戒牒證是什麼樣的 誰有圖片或資料 本人急求!大神們幫幫忙
度牒是政府機構發給公度僧尼以證明其合法身份的憑證,而戒牒則是由僧官機構及傳戒師簽發給受戒僧尼以證明其所取得的資格的憑證。
古代度牒一般由尚書省下的祠部頒發,故亦稱祠部牒。唐代的度牒都用綾素、錦素、鈿軸製成,其形質與官吏的任命狀「綸誥」相似,宋代一度改用紙造,至南宗仍舊用綾。度牒上一般寫明所度僧尼的法名,俗名
、身份(指明童子或行者及其職銜)、籍貫、年齡、所住或請住持寺院(入何寺院
名籍)、所誦經典、師名等,並有祠部的批文,簽署日期和官署署名等。僧尼有了度牒,便取得了合法的身份,留居本寺或行游他方都不被為難,可獲免賦稅和勞役、兵役等義務,得到政府的保護。
戒牒並不象度牒那樣具有官方色彩,它是佛教內部的一種管理制度,由僧官機構及其僧官直接簽發,或由傳戒師發給。戒牒上一般要寫明受戒人,戒名(如菩薩戒等)、日期、傳戒和尚,證戒師、教授師、壇頭、和尚、同學伴侶、同受戒人及受戒發願文,未署僧錄等名,或蓋僧官機構的印章。其中證戒師、教授師、伴侶等有時象徵性地以佛、菩薩代之,簽署者一般為僧錄等高級僧官。
「戒牒」,上面會寫明和尚出自何寺廟,師從哪位大師,在哪剃度等信息.
戒牒只給三種人看,一是寺廟的管理者,這主要是針對外出掛單的僧人;二是公安機關;三是給自己的師父看。
D. 僧人證件辦理在哪裡可以啊
這個證件不能自己隨便辦的。
出家人在哪個寺院剃度的,這個寺院會負責幫助到宗教局和佛教協會辦理度牒和有關證件。
E. 請問,和尚有什麼身份證明嗎
現在出家為僧需要什麼條件?
第三章 收徒傳戒與僧團管理
第九條 要求出家的人,須本人自願,六 根具足(包括無生理缺陷),身體健康,信仰佛教 ,愛國守法,有一定文化基礎,父母許可,家庭同 意。寺院對要求出家的人,經查明身份來歷,認定 符合出家條件的,方可接受留寺,指定依止師,授 予三皈五戒,經僧團一年以上考察合格,再正式剃 度,並按規定的辦法和手續發給度牒。
第十條 皈依三寶,須本人自願,愛國守法 ,品行端正,有一定信仰基礎,經佛教徒介紹,皈 依師方可接受。
接受皈依弟子,應鄭重如法進行。皈依人須填 表登記個人姓名、簡歷及介紹人等,交寺院保存。
第十一條 寺院僧團健全,道風嚴肅,管理 正常,法務、生活設施完備,方有條件傳授三壇大 戒。能夠舉辦傳戒法會的寺院名單由省(自治區、 直轄市,下同)佛教協會嚴格按照條件,根據實際 需要,申報中國佛教協會審批、確定;未經批準的 寺院不得擅自舉辦。
具備傳戒資格的寺院傳授三壇大戒,須事先由 省佛教協會商得省級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同意後報中 國佛教協會審批。
全國每年傳授三壇大戒的寺院掌握在五處左右 ;每處每次受戒人數一般掌握在二百人左右;戒期 不少於四周,以利組織新戒學習戒相律儀。
第十二條 受戒者必須年滿二十歲,符合本 辦法第九條規定的條件,持有身份證、度牒和當地 主管部門及所在寺院的證明信件,經傳戒寺院所在 省佛教協會甄別鑒定,方可允許進堂受戒。年齡超 過六十周歲,除增戒、補戒者外,一般不予授戒。
第十三條 傳授三壇大戒,對象以本省受戒 人為主;外省受戒人必須由所在省佛教協會徵得傳 戒省佛教協會同意,開具證明,介紹前往受戒。
第十四條 傳授三壇大戒期間,必須分別講 授戒本。傳授比丘尼戒,有條件的實行二部僧授戒 制度。廢止燙香疤的做法。
第十五條 戒牒由中國佛教協會統一印製編 號,通過省佛教協會頒發。違犯國法教規者,舍戒 還俗者,由所在佛教協會或寺院收回戒牒,上交省 佛教協會注銷。
第十六條 授戒師、剃度師、皈依師必須是 愛國愛教、戒行清凈、通曉教理律儀、戒臘十夏以 上的僧人;其資格由省佛教協會按照條件審核認定 ,並發給證書。未經認定資格者,不得傳戒、收徒 和接受皈依弟子。
第十七條 寺院應根據實際需要,提出常住 僧人名額,報政府主管部門審定。在規定名額內, 凡接受常住僧人,已出家的,必須驗明戒牒、度牒 或所在地區佛教協會(無佛協組織的可由原寺院) 證明;新出家的,按照本辦法第九條規定辦理。寺 院對要求常住的僧人,須考核一年合格後,報請政 府主管部門辦理戶口轉入等手續。
第十八條 常住僧人如還俗離寺,寺院應收 回戒牒、度牒,將戶口轉回原地。違犯重戒、不遵 寺規、教育不改者,經寺務會議討論決定,予以遷 單。對利用僧人身份招搖撞騙、為非作歹、敗壞佛 門、影響極壞者,經寺務會議決定,報上級佛教協 會批准,開除僧籍,收繳其戒牒、度牒,並將戶口 轉回原地。觸犯刑律的,由司法機關處理。
第十九條 常住僧人須定居兩年以上,方可 外出參學,並須經寺院同意開具證明,註明參學地 點和往來期限。濫開證明釀成嚴重後果者,須追究 責任。接待寺院應驗明有關證明,方准掛單,並按 公民遷徙流動的規定到當地政府有關部門辦理手續 。
凡掛單僧人須遵守寺規,隨眾修持、勞作。如 有違犯,勸說不聽的,應隨時起單
概括出家條件:
1.父母親或監護人的同意許可,持父母同意的書面材料,和身份證、戶籍證明(由派出所開)、體健正面到你認為有緣的寺院。
2. 四肢齊全。(缺欠手腳、手腳歪曲、癱瘓、小兒麻痹症患者、麻瘋病患者、歪頭等不能端正走路者,不可受戒出家。)
3. 五官端正。(瞎眼、斗雞眼、耳聾、耳缺、歪嘴、兔嘴或缺嘴、啞巴等,是不可受戒出家的。)
4. 沒有染上會傳染的嚴重疾病。(如愛滋病,多種皮膚病等。但傷風感冒不在此例。)
5. 沒有債務問題纏身者。(如:破產、生意失敗而欠下一身債務者。)
6. 沒有違犯國家法律(刑事)或正在打官司等事纏身者。(指遭警方通緝者。若曾是犯罪,但已刑滿出獄者不在此例。)
7. 年齡不小過7歲,不大於60歲。
8. 精神健全。(指沒有患上任何精神病,如:精神衰弱症、精神分裂症、羊癲症之類會失去知覺理智而失態之病症。)
9. 心理健全、正常。(雙性人不可出家。)
10. 要求出家者,須本人自願,六根具足(包括無生理缺陷),身體健康,信仰虔誠,愛國守法(包括無法律糾紛),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父母許可,無婚姻戀愛關系。寺院對要求出家者,經查明身份來歷,認定符合出家條件,經僧團一年以上考察合格(考驗階段要做的事情:背誦五堂功課、學習沙彌律儀、學佛教基礎知),可以拜一個比丘,女性則拜比丘尼為剃度師,定期在佛前舉行剃度儀式,即剃去須發,以僧裝更換世俗服裝,去俗姓,改姓釋,並由師父按各自法派取一法名與法號。並按規定發給度牒。然後經過短期修學,求受十戒,這就成為沙彌或沙彌尼。沙彌是根據古代印度語音譯的,意義是「息惡行善」者。取得了沙彌或沙彌尼的資格,即為比丘或比丘尼的候補者。(全國漢傳佛教實行度牒僧籍制度的辦法)
出家條件:
1、五官端正、身體健康、六根具足,無不良嗜好如抽煙,酗酒,賭博等。
2、年齡在17--60歲之間,而且父母同意。
3、無法律糾紛,無負債,無婚姻關系。
4、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初中以上即可,當然越高越好,但文化高不一定是好事,如果過於注重文字往往對修行不利,成為所知障。
5、欲出家者可以持父母同意的書面材料,和身份證、戶籍證明(由派出所開)、體健正面到你認為有緣的寺院,有認識人和介紹人最好。
6、到寺院後要一切按照寺院的要求去做,放下世間一切娛樂設施,進入考驗階段,
7、考驗階段要做的事情:背誦五堂功課、學習沙彌律儀、學佛教基礎知識。
8、僧人的待遇:凡出家為僧者,寺院負責安置其日常起居、生活、飲食、醫療等所需,不需要交納任何費用,並且根據寺院的收入情況,每個僧人每月有50--300元不等的生活補貼,用於外出乘車、購買自己學習所用經書等。有的寺院會更少。
F. 具備什麼條件才能當僧人
關鍵是你的認識,如果你覺得出家是人生的最佳選擇,只有走這條路,人生才會過得有意義,具有這種觀念是選擇出家的最基本條件。如果你還沒有形成這種認識,暫時先不要出家。另外,家裡的關系要處理好。佛經里講,父母不聽,不得出家。但這卻不是原則性的,歷史上有很多高僧大德,像虛雲老和尚,雖然沒有徵得父母同意也還是出家了。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情況,因為很多父母對佛教根本不理解,想要讓他們同意了再出家根本就不可能。所以,有的人不管父母是不是同意就跑出來了,這種情況也很多。
如果已經結婚了,出家之前當然先要離婚。從年齡上看,戒律里規定,7歲以下不能出家,60歲以上不能出家,因為在那樣的年齡連基本生活都不能自理,還要人家養著你。所以說,沒有獨立生活能力也不能出家,不能出家後讓別人來照顧你。還有其他一些條件,比如說,如果擔任比較重要的黨政職務,必須辭職之後才能出家;如果欠了債,必須把債還清以後才能出家;還有一些其它的條件,如陰陽人不能出家,犯了破壞他人梵行、賊住等重罪的不能出家,也就是曾以在家人身份假冒出家人參與過僧團內部重要會議的人不能出家。總之,有十三種情況會造成出家的障礙,這主要是為了保證佛教的健康發展。
下面再回答一下你們所關心的另一些問題。對於出家人來說,戶口和檔案都不重要,很多寺院里的僧人都沒有戶口,真正把戶口遷到寺廟裡面的沒有幾個。我所在的南普陀住了三百多個出家人,差不多隻有二、三十個人有戶口。如果寺院希望有些人能夠長期地、穩定地住在那裡,就會設法將其戶口遷到寺院,但對出家人來說,這些都不重要,無論有沒有戶口,待遇是一樣的。另外,你住在哪個寺院,就由哪個寺院給你提供日常所需及醫療費用。寺院的經濟是獨立的,國家對於寺院的政策是自己養活自己。每個寺院都有自己的經濟來源,某些寺院擁有土地,可以從事一些農業生產,還有很多寺院的收入來自旅遊業。僧人的基本生活絕對有保障,在可能的情況下,寺院還會將部分收入用於慈善和弘法活動的開展.。
G. 高僧的證件可以查看嗎
僧俗兩界,互不相干,俗人不得干預僧人作為,沒有給閑雜人看的必要。所以他們不輕易示人證件。
如果因你的要求或請求,讓你查看,就是對你有所期待,你是不應該有所表示了,得考慮捐獻點什麼才好。當然,他也不會勉強別人,但怎麼做才得體、合情理,是你該拿捏的。
H. 和尚有沒有「僧人證」之類的證件
僧人一般看戒牒。
真正修行的僧人即便沒有任何證件,也是真正修行的僧人。
假冒或者混飯吃的僧人,拿一堆證件也不過是假冒混飯吃的僧人。
I. 尼姑、和尚、道士都有什麼證件
尼姑和和尚的證件:度牒。
現代,《全國漢傳佛教寺院管理辦法》:第三章-第九條規定:專「要求出家的人……按屬規定的辦法和手續發給度牒。」
道士的證件:道士證。
道士證(教職人員證),由中國國家民族宗教事務局監制、中國道教協會統一印製、省民族宗教事務廳備案的頒發給道教教職人員的身份證明。
(9)僧侶證書擴展閱讀:
宋贊寧據《唐續會要》載(會昌)六年(846 )五月制:「僧尼依前令兩街功德收管,不要更隸主客,所度僧尼仍令祠部給牒。」贊寧因《續會要》上文有天寶二年事,遂認六年為天寶六年,而謂度僧給牒即從那時開始(《僧史略》卷中《管屬僧尼》條)這是錯誤的。
武後延載元年(694 )僧尼即隸祠部,故祠部給牒也不見得如《僧史略》所載是從天寶六年開始。度牒的發給與登記僧尼名籍有關,南北朝既已有僧籍,度牒也可能開始於唐代以前。不過它的發給究始於何年,現在還沒有定論,
參考資料:網路-度牒
參考資料:網路-道士證
J. 和尚僧人用的戒牒證是什麼樣的 誰有圖片或資料 本人急求!
度牒是政府機構發給公度僧尼以證明其合法身份的憑證,而戒牒則是由僧官機構及傳戒師簽發給受戒僧尼以證明其所取得的資格的憑證。
古代度牒一般由尚書省下的祠部頒發,故亦稱祠部牒。唐代的度牒都用綾素、錦素、鈿軸製成,其形質與官吏的任命狀「綸誥」相似,宋代一度改用紙造,至南宗仍舊用綾。度牒上一般寫明所度僧尼的法名,俗名 、身份(指明童子或行者及其職銜)、籍貫、年齡、所住或請住持寺院(入何寺院 名籍)、所誦經典、師名等,並有祠部的批文,簽署日期和官署署名等。僧尼有了度牒,便取得了合法的身份,留居本寺或行游他方都不被為難,可獲免賦稅和勞役、兵役等義務,得到政府的保護。
戒牒並不象度牒那樣具有官方色彩,它是佛教內部的一種管理制度,由僧官機構及其僧官直接簽發,或由傳戒師發給。戒牒上一般要寫明受戒人,戒名(如菩薩戒等)、日期、傳戒和尚,證戒師、教授師、壇頭、和尚、同學伴侶、同受戒人及受戒發願文,未署僧錄等名,或蓋僧官機構的印章。其中證戒師、教授師、伴侶等有時象徵性地以佛、菩薩代之,簽署者一般為僧錄等高級僧官。
「戒牒」,上面會寫明和尚出自何寺廟,師從哪位大師,在哪剃度等信息.
戒牒只給三種人看,一是寺廟的管理者,這主要是針對外出掛單的僧人;二是公安機關;三是給自己的師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