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

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

發布時間:2021-10-07 00:52:18

㈠ 土地利用狀況調查報告

國土資源部 國家統計局

全國農業普查辦公室

關於土地利用現狀調查主要數據成果的公報

根據國務院決定,我國自1984年開始的全國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截止到1996年全部完成,並將數據成果統一到了1996年10月31日同一時點。這次調查,全國組織了50多萬專業人員,採用航空為主的遙感資料和大比例尺地形圖,全野外實地調查的方法,逐地塊調繪量算面積,查清了每個地塊准確的土地數據。逐級匯總出全國土地類型、數量及分布。農業土地面積普查是全國農業普查的重要內容之一。這項調查是以全國土地詳查的原始資料為基礎,通過土地變更調查取得分行政村的耕地面積數據。這一重大成果為編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制定有關政策、科學決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各地、各部門編制規劃和計劃等應採用公布的土地調查數據;農用地轉用、徵用等應以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確定的地類、面積為准。全國土地利用現狀數據根據全國土地調查結果變更後,農村土地承包、農業稅賦以及其他涉及農民負擔等現行政策都不作調整。

一、調查的全國主要地類面積

耕地:13003.92萬公頃(19.51億畝)

其中坡度大於25度的陡坡耕地607.15萬公頃(0.91億畝)

園地:1002.38萬公頃(1.50億畝)

林地:22760.87萬公頃(34.14億畝)

牧草地:26606.48萬公頃(39.91億畝)

居民點及工礦用地:2407.53萬公頃(3.61億畝)

交通用地:546.77萬公頃(0.82億畝)

其它為水域和未利用土地。

二、 我國耕地分布及質量狀況

(一) 耕地面積總量

我國用來種植農作物的耕地面積,包括新開荒地、休閑地、輪歇地、草田輪作地;以種植農作物為主間有零星果樹、桑樹或其它樹木的土地;耕種三年以上的灘地和海塗。耕地中包括南方寬小於1.0米,北方寬小於2.0米的溝、渠、路、田埂。據匯總的結果顯示:截止1996年10月31日,全國耕地面積為13003.92萬公頃(19.51億畝)。分東中西部地區來看,東西部地區的耕地面積較少,各佔28.4%,中部地區較多,佔4.32%(見表1)。

(二)耕地質量結構

在全國耕地面積中,坡度大於25度的陡坡耕地607.15萬公頃(0.91億畝)。分東中西部地區來看,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區(見表2)。按照國家有關規定,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應當有計劃地逐步退耕還林、還草,改善生態環境。

表1 東中西部耕地分布情況

地區
耕地面積
佔全國比重(%)

萬公頃
萬畝

東部地區
3695.59
55433.83
28.4

中部地區
5611.89
84178.33
43.2

西部地區
3696.45
55446.68
28.4

表2 東中西部地區25度以上的坡耕地面積

地區
耕地面積
佔全國比重(%)

萬公頃
萬畝

東部地區
38.67
580.00
6.4

中部地區
104.00
1560.00
17.1

西部地區
464.00
6960.00
76.5

在耕地面積中,無灌溉設施的耕地比重高於有灌溉設施的耕地,分別佔60.2%和39.8%;分東中西部地區看,東部地區有灌溉設施的比重大,中西部地區的無灌溉設施比重大(見表3)。

表3 東中西部地區有灌溉設施和無灌溉設施的耕地佔各自耕地面積的比重

有灌溉設施耕地比重(%)
無灌溉設施耕地比重(%)

東部地區
57.7
42.3

中部地區
32.9
67.1

西部地區
32.4
67.6

三、土地基本國情未變,貫徹執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仍是長期任務

在土地面積的調查中,以國際和國內標準的公頃和市畝統一了各地在耕地面積計量中普遍使用但標准不同的「習慣畝」。同時,對耕地的概念和口徑范圍也實行了統一標准,包括了北方寬二米、南方寬一米以下的溝、渠、路、田梗面積。全國耕地面積調查數比經常性的統計年報數大3506.83萬公頃(5.26億畝),主要是耕地面積數據的計量單位和統計口徑標准化了,數據准確了,實際耕地並沒有增加。

從人均耕地看,全國人均耕地面積0.106公頃(1.59畝),仍不到世界人均的一半,且地區分布很不平衡。人均耕地大於0.13公頃(2畝)的12個省,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北和西南自然條件較差、糧食產量較低的地區。人均耕地少於0.067公頃(1畝)的7個省(市、區),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和京津滬三個直轄市。這些地區自然條件較好,糧食產量高,但也是耕地大幅度減少的地區。

我國人口多,人均耕地少,耕地後備資源不足。這是我國國情的一個重要特點。因此,「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是我國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嚴格控制建設用地規模,實現耕地總量的動態平衡,是我們當前執行基本國策的重要措施和目標。

㈡ 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的基本內容和主要成果是什麼

調查的資本內容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是以縣為單位進行的,其任務是分縣查清各內村和各權屬單位的土地總面積容和分類面積及其分布狀況,為建立土地登記、統計制度和科學管理土地提供依據。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的資本單位,農區到村(行政村),林區和牧區到鄉,並按全國統一的土地分類標准進行分類。調查所使用的基礎圖件,在農區是近期1:10000、重點林區以及相應比例尺的航片或影象平面圖。通過野外調繪和補測,將地類界、行政和權屬界、以及變化了的地物界線轉繪到地形或影象地圖上。以修繪後的地圖作為工作底圖,量算出各類土地面積,並自下而上逐級統計匯總出各權屬單位及各行政轄區的土地總面積和土地利用現狀分類面積,繪制各行政轄區的土地利用現狀圖及其他相關圖件。 調查的主要成果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工作結束後,應提交如下成果資料:

㈢ 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有什麼內容

您好!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的基本內容如下:
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是以縣為單位進行的,其任務是分縣查清各村和各權屬單位的土地總面積和分類面積及其分布狀況,為建立土地登記、統計制度和科學管理土地提供依據。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的資本單位,農區到村(行政村),林區和牧區到鄉,並按全國統一的土地分類標准進行分類。調查所使用的基礎圖件,在農區是近期 1:10000、重點林區以及相應比例尺的航片或影象平面圖。通過野外調繪和補測,將地類界、行政和權屬界、以及變化了的地物界線轉繪到地形或影象地圖上。以修繪後的地圖作為工作底圖,量算出各類土地面積,並自下而上逐級統計匯總出各權屬單位及各行政轄區的土地總面積和土地利用現狀分類面積,繪制各行政轄區的土地利用現狀圖及其他相關圖件。
謝謝閱讀!

㈣ 土地資源調查的土地利用現狀調查

調查一般按下列程序進行:①准備階段。包括圖紙資料的收集、儀器准備和人員組織等。其中准備底圖和弄清現有圖紙的利用價值是准備工作的關鍵。②外業階段。主要工作項目包括現場踏勘,航片判讀,調繪或地形圖補測,如標繪各級行政及土地使用單位以及各種土地類型的界線,修正變化的地物界線、實地丈量線狀地物(道路、渠道)的寬度,以及收集、了解近年來土地利用的動態變化等。調繪或補測工作應符合規程的精度要求。③內業階段。主要是將外業補測或航片調繪的內容轉繪到工作底圖上、根據底圖量算面積、編制土地利用現狀圖、編寫土地資源調查報告等。可根據不同情況分別採用儀器法、交會法、輻射網路法、方格法等轉繪方法,按一定的技術要求把航片的調繪成果轉繪到地形圖上。量算面積的工作,在轉繪好的分幅底圖上進行。土地利用現狀圖按行政區編繪,要能正確反映開展土地調查地區的各類土地的數量和分布,以及行政區劃和主要土地使用單位的界線。各類用地要用相應規定的圖式、注記表示。縣級土地利用現狀圖的比例尺一般為1:25000~1:100000;鄉級土地利用現狀圖的比例尺,農區為1:10000,林區、牧區為1:25000~1:100000。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的主要成果有土地利用現狀圖、土地面積統計表和土地調查報告等。

㈤ 簡述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基本流程

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基本流程:准備階段、外業工作階段、內業整理階段、成果檢查驗收階段。

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具體可分為八大步驟:調查的准備工作,外業調繪;航片轉繪;土地面積量算;編制土地利用現狀圖;編寫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報告及說明書;調查成果的檢查驗收;成果資料上交歸檔。

㈥ 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整理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土地利用現來狀調查成果整理是源指土地利用現狀調查過程中的土地面積匯總統計,土地利用現狀圖、權屬界線圖的編制及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報告或說明書的編寫等工作。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結束後,整理的主要成果資料有:
(1)縣、鄉、村各類土地面積統計表和以土地權屬單位劃分的土地面積統計表。
(2)縣、鄉土地利用現狀圖和分幅的土地權屬界線圖。
(3)縣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報告,鄉土地利用現狀調查說明書。
(4)縣、鄉土地邊界接合圖表。
(5)土地權屬界線協議書和爭議原由書。

㈦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成果與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怎麼疊加套合

轉換到統一坐標系下,然後加入同一工程文件中

㈧ 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的工作成果

土地利用現狀調查來工作成果(天誠國源土):
1、圖件
土地利用現狀圖;土地權屬界線圖;土地利用現狀掛圖等。
2、各地類土地面積匯總表和土地總面積匯總平衡表
村土地面積匯總表;鄉(鎮)土地面積匯總表;縣(市)土地面積匯總表;土地總面積匯總平衡表。
3、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報告
縣(市)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報告;鄉(鎮)土地利用現狀調查說明書;有關專題報告。
①縣、鄉(鎮)、村各類土地面積的統計表
②縣、鄉(鎮)土地利用現狀圖
③分幅土地權屬界線圖
④縣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報告,鄉鎮土地利用現狀說明書
⑤縣、鄉(鎮)土地邊界接合圖表

㈨ 對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質量如何評價

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質量評價是指根據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各項成果的質量,綜合評定整個調查成果質量等級的過程。調查成果質量評價採取計算質量合格率的方法進行,其步驟是:
(1)計算各項調查成果(檢查項目)的總評合格率。
(2)根據各項調查成果總評合格率的比重,計算各項調查成果總評合格率的加權平均值,作為整個調查成果質量綜合合格率,計算公式是:綜合合格率(%)=∑(各總評合格率×比重)。
(3)採用優秀、良好、合格三級標准,綜合評定整個調查成果質量等級。

閱讀全文

與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