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成果復用

成果復用

發布時間:2021-10-06 00:18:11

⑴ 時分復用主要應用是什麼

時分復用主要應用於數字信號的傳輸和接入,比如第二代移動通信系統(在這里指我國採用的GSM 系統)中就引入了時分復用(TDMA)技術,在軟起動器和變頻器中採用了時分多機復用技術。

時分復用是建立在抽樣定理基礎上的。抽樣定理使連續(模擬)的基帶信號有可能被在時間上離散出現的抽樣脈沖值所代替。這樣,當抽樣脈沖占據較短時間時,在抽樣脈沖之間就留出了時間空隙,利用這種空隙便可以傳輸其他信號的抽樣值。

(1)成果復用擴展閱讀

時分復用的基本原理

時分多路復用適用於數字信號的傳輸。

由於信道的位傳輸率超過每一路信號的數據傳輸率,因此可將信道按時間分成若乾片段輪換地給多個信號使用。每一時間片由復用的一個信號單獨佔用,在規定的時間內,多個數字信號都可按要求傳輸到達,從而也實現了一條物理信道上傳輸多個數字信號。

假設每個輸入的數據比特率是9. 6kbit / s ,線路的最大比特率為76. 8 kbit / s ,則可傳輸8路信號。在接收端,復雜的解碼器通過接收一些額外的信息來准確地區分出不同的數字信號。

⑵ 張偉剛的科研成果

承擔的科研項目:
國家科技部「863」計劃課題:「光纖光柵感測網路關鍵技術研究與工程化應用(2002AA313110)」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於飛秒激光蝕刻微腔的光子晶體光纖流體感測研究」(10974100)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用於流體微量成份高靈敏度在線檢測的光CRDS感測系統研究(1067407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微結構光纖多維感測的理論和實驗研究(60577018)」
天津市重點基金:「光纖微腔流體感測系統研究及其環境監測新技術開發」
南開大學科技創新基金:「光子晶體光纖光柵及其器件的研製」
光電信息技術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基於光纖光柵的溫度補償式振動感測研究」(2005-06)
中國科學院半導體材料科學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微結構光纖光柵的寫制及感測機理研究」(2006-05)
科研成果:
光纖光柵感測系列器件的設計、研製及其應用。
AFSN-1型光纖光柵感測網路解調系統。
光纖扭轉、濃度及折射率感測器的研製與應用。
特種光纖光柵感測器的設計、研製及其應用。
微結構光纖及其光柵感測器件的設計與實現
獲得獎勵:
1997年9月,獲省部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
1998年5月,獲省部級科研優秀成果二等獎。
2001年5月,獲省部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2001年6月,獲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4年6月,獲天津市科技發明一等獎。
2005年6月,獲天津市科技發明二等獎。
2009年5月,獲天津市教學成果一等獎。
2009年7月,獲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2010年5月,主持的《科研方法論》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
2011年5月,獲南開大學教學名師獎。
獲國家專利:
「雙向扭轉光纖感測器」:
「輪輻式溫度補償型光纖光柵壓力感測器」:
「溫度補償型光纖光柵帶寬感測器」:
「溫度自動補償的光纖光柵壓強感測器」:
「高速光纖光柵感測復用解調裝置」:
「光纖光柵微振動感測測試儀」:
「柵網式光纖微彎感測器」:

⑶ 什麼是軟體復用

軟體復用技術概述

2003-6-30 15:31:07

[發布並查看相關評論]
開發中心 孫琪

軟體復用是將已有的軟體及其有效成分用於構造新的軟體或系統。它不僅是對軟體程序的復用,還包括對軟體生產過程中其它勞動成果的復用,如項目計劃書、可行性報告、需求分析、概要設計、詳細設計、編碼(源程序)、測試用例、文檔與使用手冊等等。因此,軟體復用包括軟體產品復用和軟體過程復用兩部分的內容。
軟體復用不同於軟體移植。軟體移植是指對軟體進行修改和擴充,使之在保留原有功能、適應原有平台的基礎上,可以運行於新的軟硬體平台。而復用則指在多個系統中,尤其是在新系統中使用已有的軟體成分。
從對復用產品的了解程度和復用方式看,也可分為白盒復用與黑盒復用。黑盒復用指對已有產品或構件不需作任何修改,直接進行復用,這是理想的復用方式。它主要基於二進制代碼的復用,包括可執行程序的復用和基於庫(包括動態鏈接庫和靜態庫)的復用。白盒復用指根據用戶需求對已有產品進行適應性修改後才可使用。白盒復用一般為源代碼一級的復用,以及相應的測試用例、文檔等的復用。
無論白盒復用還是黑盒復用,都需要花費一定的代價熟悉和掌握被復用的軟體系統。作為經濟上的考慮,要求復用的代價必須大大小於重新開發的代價,否則就不應該考慮。
軟體復用的一個關鍵因素是抽象。抽象是對軟體可復用對象的提煉和概括,即將可復用對象的基本屬性和相應的操作,從具體的語言、環境和其他細節中提煉出來。軟體的復用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可復用對象的認識深度或者說可復用對象的抽象層次。抽象層次越高、與具體環境和特定細節越無關,則它被未來系統復用的可能性也越大。領域分析則是進行抽象的有力工具。領域分析藉助特定領域、特定行業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對軟體系統對象進行抽象和分類,提煉認知的對象及其相互關系,獲得系統整體結構,從而生成可復用的軟體構件。
通過軟體復用,在應用系統開發中可以充分地利用已有的開發成果,減少了包括分析、設計、編碼、測試等在內的許多重復勞動,從而提高了軟體開發的效率,同時,通過復用高質量的已有開發成果,避免了重新開發可能引入的錯誤,從而提高了軟體的質量。
軟體復用有三個基本原則,一是必須有可以復用的對象;二是所復用的對象必須是有用的,三是復用者需要知道如何去使用被復用的對象。軟體復用包括兩個相關過程:可復用軟體(構件)的開發(Development for Reuse)和基於可復用軟體(構件)的應用系統構造(集成和組裝)(Development with Reuse)。解決好這幾個方面的問題才能實現真正成功的軟體復用。
可復用軟體(構件)的開發是實現軟體復用的基本條件,對象技術的廣泛使用,提供了建造和使用構件的概念基礎和實用工具,有了可復用軟體,基於可復用軟體(構件)的應用系統構造(集成和組裝)才能得以實現。軟體的生產也可以象硬體的生產一樣,在設計好框架後通過標準的構件組裝而成。一般認為構件是具有一定功能、能夠獨立工作或同其他構件組合起來協調工作的程序體,一經產生,就與它的具體實現語言無關,可以認為是一段二進制碼和數據段,其內部具體實現是無法看到的,可將成熟的構件當作商品出售,在保證開發者的利益同時最大地滿足社會需求。採用構件來開發軟體可以更有效地重用他人已有的勞動成果。

⑷ 陳適的主要學術成果

代表性論文 : 1.二值圖象的形狀匹配與精定位,《武漢河運專科學校學報》1996.4
2.GPS定位方式及提高定位精度的措施,《中國水運》2001水運科技專輯
3.基於無線通信技術的電子商務及其相關技術,《湖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專輯
4.GPS的通信功能與應用,《中國水運》2001.9
5.GPS船舶監控系統的設計,《武漢理工大學》(交通科學與工程版)2002.4
6.嵌入式Internet技術應用,《單片機與嵌入式系統應用》2002年第3期
7.具有隨機二進制調制波形的PCM/FM的自相關函數和功率譜,《武漢理工大學》(交通科學與工程版)2002.6
8.基於正交頻分復用的高速無線數據傳輸,《武漢理工大學》(交通科學與工程版)2003.2
9.基於小波變換的OFDM調制解調技術,《武漢理工大學》(交通科學與工程版)2003.4

⑸ 想用數據來展現前端團隊的工作成果,可以用哪些數據

用了什麼新框架新技術,

用了新框架新技術之後開發效率提高了多少,
提高在哪些方面,專
載入速度提屬升了多少,
用戶體驗提升了多少,
節省了多少請求,
幫公司節省了多少帶寬,
寫了多少組件,
組件的復用率如何,
代碼規范做得怎樣,
代碼量優化做得怎麼樣,
注釋率提升了多少,
有沒有做出一些實用的工具給其他崗位的人使用,
開發過程有沒有優化,
自動化程度提升了多少,
多了去了.......

⑹ 什麼是調制和多路復用通信系統中為什麼要使用這些技術

實現在同一條通信線路上傳送多路信號的技術叫做多路復用技術。電信線路是構成電信網的基礎設施之一,在整個電信網的投資中佔有很大的比例。「多路復用」能夠提高電信傳輸系統傳輸能力、擴大容量、挖掘潛力、降低成本。因而無論是有線傳輸系統還是無線傳輸系統,都在積極研究研發「多路復用技術」。
在有線電信方面,早期的傳輸線路一對線只能傳送一路電話,後來發明了載波電話,使上述情況有了突破。單路載波電話在一對線上能夠通兩路電話,使線路的利用率提高了一倍。後來陸續研發出3路、12路、60路載波電話等,使電信線路的傳輸能力提高了幾倍、幾十倍。同軸電纜載波系統更使通信的容量從幾百路提高到幾千路、上萬路。20世紀70年代後期,開始大量使用光纖通信。一條光纖就能夠通幾百上千路電話。到90年代中期,一根光纖能夠開通幾萬路電話;人們又研究研發了新的多路復用技術,叫做「波分復用」。現在一根光纖已能開通幾十萬路電話,而且還在繼續迅速提高。其通信容量發展之快令人咋舌。而這些都是「多路復用技術」的成果。

在無線通信方面,多路復用技術也得到廣泛的應用。早在20世紀30年代初期,在無線電通信中就使用了多路復用技術。40年代以後,微波通信中更是廣泛地應用了多路復用技術。到80年代,模擬調頻微波通信的容量已高達1800~2700路。80年代末發展起來的數字微波通信,多路復用的容量更高。1965年以後,衛星通信發展很快,到90年代,新的衛星通信系統應用多路復用技術,能夠承載約35000路電話和多個電視節目的傳輸。 bitsCN.nET中國網管博客

多路復用技術的基本原理是:各路信號在進入同一個有線的或無線的傳輸媒質之前,先採用調制技術把他們調制為互相不會混淆的已調制信號,然後進入傳輸媒質傳送到對方,在對方再用解調(反調制)技術對這些信號加以區分,並使他們恢復成原來的信號,從而達到多路復用的目的。

常用的多路復用技術有頻分多路復用技術和時分多路復用技術。頻分多路復用是將各路信號分別調制到不同的頻段進行傳輸,多用於模擬通信。時分多路復用技術是利用時間上離散的脈沖組成相互不重疊的多路信號,廣泛應用於數字通信。頻分多路復用和時分多路復用的基本原理如圖所示。除了頻分和時分多路復用技術外,更有一種波分復用技術。這是在光波頻率范圍內,把不同波長的光波,按一定間隔排列在一根光纖中傳送。這種用於光纖通信的「波分復用」技術,現在正在迅速發展之中。

⑺ 書固佳矣,若遽稱善,恐帝不復用意一(古文翻譯)

「雖然(皇上)本來寫得很好,但是如果那麼快就說(皇上寫得)好,恐怕皇上就不再(對書法)用心。」
出自宋太宗求書
譯文為
宋太宗當政的時候有一個叫王著的人學王羲之的書法,理解透了竅門,在翰林院當侍書。皇帝處理政事之餘,還注重練書法,許多次派遣太監拿自己寫的字給王著看,王著每次都認為(宋太宗)還未學好,太宗就更加專心臨摹書法。(宋太宗)又拿了寫好的字問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當初的一樣。有人問他的意圖,王著說:「雖然(皇上)本來寫得很好,但是如果那麼快就說(皇上寫得)好,恐怕皇上就不再(對書法)用心。」從那以後,皇帝的書法精妙絕倫,超越前人和古人,世人都認為這是王著對皇上規勸的成果。

⑻ 哪個知道軟體復用是什麼意思

軟體復用技術概述

2003-6-30 15:31:07

[發布並查看相關評論]
開發中心 孫琪

軟體復用是將已有的軟體及其有效成分用於構造新的軟體或系統。它不僅是對軟體程序的復用,還包括對軟體生產過程中其它勞動成果的復用,如項目計劃書、可行性報告、需求分析、概要設計、詳細設計、編碼(源程序)、測試用例、文檔與使用手冊等等。因此,軟體復用包括軟體產品復用和軟體過程復用兩部分的內容。
軟體復用不同於軟體移植。軟體移植是指對軟體進行修改和擴充,使之在保留原有功能、適應原有平台的基礎上,可以運行於新的軟硬體平台。而復用則指在多個系統中,尤其是在新系統中使用已有的軟體成分。
從對復用產品的了解程度和復用方式看,也可分為白盒復用與黑盒復用。黑盒復用指對已有產品或構件不需作任何修改,直接進行復用,這是理想的復用方式。它主要基於二進制代碼的復用,包括可執行程序的復用和基於庫(包括動態鏈接庫和靜態庫)的復用。白盒復用指根據用戶需求對已有產品進行適應性修改後才可使用。白盒復用一般為源代碼一級的復用,以及相應的測試用例、文檔等的復用。
無論白盒復用還是黑盒復用,都需要花費一定的代價熟悉和掌握被復用的軟體系統。作為經濟上的考慮,要求復用的代價必須大大小於重新開發的代價,否則就不應該考慮。
軟體復用的一個關鍵因素是抽象。抽象是對軟體可復用對象的提煉和概括,即將可復用對象的基本屬性和相應的操作,從具體的語言、環境和其他細節中提煉出來。軟體的復用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可復用對象的認識深度或者說可復用對象的抽象層次。抽象層次越高、與具體環境和特定細節越無關,則它被未來系統復用的可能性也越大。領域分析則是進行抽象的有力工具。領域分析藉助特定領域、特定行業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對軟體系統對象進行抽象和分類,提煉認知的對象及其相互關系,獲得系統整體結構,從而生成可復用的軟體構件。
通過軟體復用,在應用系統開發中可以充分地利用已有的開發成果,減少了包括分析、設計、編碼、測試等在內的許多重復勞動,從而提高了軟體開發的效率,同時,通過復用高質量的已有開發成果,避免了重新開發可能引入的錯誤,從而提高了軟體的質量。
軟體復用有三個基本原則,一是必須有可以復用的對象;二是所復用的對象必須是有用的,三是復用者需要知道如何去使用被復用的對象。軟體復用包括兩個相關過程:可復用軟體(構件)的開發(Development for Reuse)和基於可復用軟體(構件)的應用系統構造(集成和組裝)(Development with Reuse)。解決好這幾個方面的問題才能實現真正成功的軟體復用。
可復用軟體(構件)的開發是實現軟體復用的基本條件,對象技術的廣泛使用,提供了建造和使用構件的概念基礎和實用工具,有了可復用軟體,基於可復用軟體(構件)的應用系統構造(集成和組裝)才能得以實現。軟體的生產也可以象硬體的生產一樣,在設計好框架後通過標準的構件組裝而成。一般認為構件是具有一定功能、能夠獨立工作或同其他構件組合起來協調工作的程序體,一經產生,就與它的具體實現語言無關,可以認為是一段二進制碼和數據段,其內部具體實現是無法看到的,可將成熟的構件當作商品出售,在保證開發者的利益同時最大地滿足社會需求。採用構件來開發軟體可以更有效地重用他人已有的勞動成果。
在復用軟體設計中,如何設計和構造可復用的軟體是軟體設計者首先要面對的問題。根據面向對象的設計原理,應著眼於以下幾個方面:
(1)封裝性
在軟構件的定義中,用戶只關心事件的輸入輸出,對事件內部不必關心,方法和事件是獨立於應用的,用戶可以在軟構件中定義自己的事件,對於內部的復雜性調用這並不知曉,從而提高了隱蔽性。
(2)重載
重載就是在同一軟體構件中用同一名字來表示不同的方法名。一般有兩種實現方法,一是方法參數的個數重載,二是方法參數的類型重載。
(3)繼承
繼承就是高層的類在不同范圍的復用。
(4)聚合
聚合就是把一個難以復用的大軟體分成若幹部分構件,使其中的某些構件成為可以復用的構件。
(5)多態性
多態性指某方法不僅可以處理有相同結構的對象,也可以處理不同結構的對象。
中間件及相關軟體是商業化的軟體復用。僅看程序方面,軟體復用後的製品也不只包括中間件軟體,還包括軟體框架、應用框架、通用業務構件等多種可復用形式。

閱讀全文

與成果復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