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苗族的科技成果

苗族的科技成果

發布時間:2021-10-05 19:39:21

① 中國近年來的科技成就

一、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

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上首顆量子實驗衛星「墨子」號送上天空,這將使我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

二、殲20成功亮相珠海航展

.殲-20身披割裂迷彩塗裝參加珠海航展並首次對外進行展示。

三、神州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自動交會對接成功

「天宮二號」成功發射升空。神州十一號飛船2016年10月19日3時31分,與「天宮二號」自動交會對接成功,並進行一系列的空間實驗。

四、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天眼」

直徑500米,全球最大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也被稱為「天眼」,在貴州喀斯特天坑中正式啟用。FAST將在未來10年至20年保持世界一流設備的地位,成為中國和世界天文學研究的「利器」。

五、核聚變實驗裝置「人造太陽」

「人造太陽」實驗裝置在電子溫度超過5000萬度,持續時間達102秒的超高溫長脈沖等離子體放電。這一重大成果標志著中國在穩態磁約束聚變研究方面繼續走在國際前列。

六、繪制全新人類腦圖譜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腦網路組研究中心蔣田仔團隊聯合國內外其他團隊,經過6年努力,成功繪制出全新的人類腦圖譜。

七、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神威太湖之光"

德國法蘭克福國際超算大會(ISC)公布了新一期全球超級計算機TOP500榜單,由中國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製的"神威太湖之光"以超第二名近三倍的運算速度奪得第一。

八、高鐵總里程達兩萬公里

鄭(州)徐(州)高鐵正式開通運營,標志著中國高鐵運營里程突破2萬公里。中國不僅是高鐵里程最長的國家,而且高鐵的安全運輸規模也是世界上最大的。

九、中國造出世界最大起重船

振華重工自主建造的世界最大12000噸起重船在上海長興島基地交付,並在現場命名為「振華30號」。這艘船一單臂架12000噸的吊重能力和7000噸360度全回轉的吊重能力位居世界第一。

十、「高分」家族新丁雷達遙感衛星高分三號

② 梁輝的主要成果

1987—1990年紅河州農業科學研究所從事農作物遺傳育種工作,參與「小麥高產優質多抗新品種選育」課題,1991年新品種「84—420」獲州人民政府科學進步二等獎,主持「早地麥新品種引種示範研究」課題,1993年新品種「872—232(71)」獲州人民政府科學進步三等獎;1990年至今,紅河州風景園林(旅遊)管理處從事園林、綠化、旅遊業、歷史文化名城(名村)、風景名勝區(國外稱國家公園)規劃、建設、管理工作,一直致力於「山水城市」建設和大地景觀和人類生存空間的研究,探討風景園林理論及學科體系建設。1994-1998年間還從事植物生長調節劑ABT生根粉系列推廣與研究工作,曾獲國家科委科技成果司和林業部科學技術司的推廣特等獎和一等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林業部科學技術司科技進步特等獎,中國林科院二等獎,兩篇論文獲中國林科院三等獎,一篇獲中國林科院ABT生根粉綜合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優秀獎。1998年7月被中共紅河州委、紅河州人民政府評為群團工作先進個人。2000年分別被建設部和中國風景名勝區協會評為先進個人。2001年被中國科協和國家經貿委評為先進個人。《紅河州城市綠化美化園林病蟲防治的對策及措施》一文,1998年11月被中國園林學會植物保護學術專業委員會評為二等獎,被世界文化名人成就金像獎評委會常設機構、中國國際名人院評審委員會、中國國際名人協會評審委員會、北京市名人文化研究中心授予「世界文化名人成就獎」;撰寫的《風景園林師體系建構初探》(載於《中國市容報》1998.3.11)已錄入《世紀論典——當代中國領導幹部文選》、《世界學術文庫·華人卷》和《中國當代戰略文典》等書籍,《現代風景園林科學的學科建設》已錄入《中國改革發展文庫》一書,《紅河州旅遊業發展戰略及對策》(州「八·五」計劃和十年規劃分課題)已錄入《呼喚新的朝陽》一書,《園林風景名勝CI戰略》(載於《經濟地理》1997年旅遊專集)已錄入《中國社會科學文庫·十四大以來中國改革發展的理論與實踐》和《中國世紀發展文論大系》等書籍,《紅河州草(坪)業發展的地位及作用》(載於《經濟地理》)已錄入《改革開放與市場經濟文選》和《面向21世紀的中國草坪科學與草坪業》(中國農業出版社)等書籍,《芻議紅河州花卉產業的地位及作用》(載於《中國花卉報》主辦的《中國園林花卉信息》等)已錄入《中國農業發展文庫》一書,《盤活集鎮土地,加速鄉村城市化建設》(載於《雲南土地》1998.2)一文被評為州土地局、《紅河日報》社徵文三等獎,已由中央電視台-7改編拍攝成電視紀實片,並錄入《中國現代企業管理科學研究文庫》和《中國改革與建設研究文庫》等書籍,《紅河州風景名勝產業發展問題及措施建議》(《城鄉建設》1999.3),已被收錄《中國當代興國戰略研究》、《中國新世紀理論文獻》、《世紀文典》、《二十世紀中國社會科學典範文獻》等多部大型典籍,還撰寫了《紅河州風景園林事業發展研究》(《中國建築科技與經濟管理》2006.8),《雲南屏邊大圍山風景名勝區資源調查評價報告》,《開遠南洞風景名勝資源調查評價報告》,《瀘西縣逸圃鄉農業發展問題研究》(原載《紅河州委黨校學報》並被紅河州科協評為1996-1999年度優秀論文三等獎),《雲南石屏歷史文化名城調查報告》。承擔編制了《雲南省城鎮體系規劃(紅河州部分)》,參與編制了《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旅遊業發展規劃》,參與編輯出版《紅河建設大觀·風景園林篇》、《華夏城市之花》和《錦綉中華萬里行》等大型畫冊,組織《植物立體扦插育苗試驗》並獲1998年紅河州政府科技成果二等獎和1998年雲南省建設廳科技成果三等獎。事跡已被上級有關單位(部門)推薦編錄入《中國當代社會科學專家學者大辭典》、《世界名人錄》、《世界文化名人辭海·華人卷》、《中國人才辭典》、《華夏英傑》、《中國專家大辭典》、《中國當代學者風采錄》、《國魂——跨世紀中華興國精英大典》等辭書典籍。

③ 最新科技成果有哪些 科技新成果有哪些

名列榜首的是納米電子學。隨著電腦技術的發展,科學家 們發現,傳統上以硅為基礎的電路存在極限。於是近年來科學家們一直想方設法突破這一極限,利用分子和小化學物質組合來製造出納米(十億分之一米)級的裝置。2001年,美國哈佛大學、IBM公司和朗訊貝爾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分別在納米電子學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美國IBM公司科學家製造出了第一批納米碳管晶體管,發明了利用電子的波性來傳遞信息的「導線」;美國朗訊貝爾實驗室則用一個單一的有機分子製造出了世界上最小的納米晶體管。這些成就為製造體積更小、運算更快、功能更強的電腦鋪平了道路。《科學》雜志的主編唐納德·肯尼迪評價說,開發新一代分子電腦也許還需許多年,研究人員面臨一條「漫長而不平坦的路」,但「未來成功的可能性極大」。《科學》雜志稱,納米電子學是世界電腦業的未來,新技術一旦全面成功,世界科技無疑會實現新的飛躍。 多項生物科學入選 處於第二位的是對RNA(核糖核酸)的功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RNA是生物體內最重要的物質基礎之一,它與DNA、蛋白質一起構成了生命的框架。但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認為,RNA僅僅是傳遞遺傳信息的「信使」。前幾年,科學家們發現,其中一些RNA小片段能夠使特定的植物基因處於關閉狀態,這種現象被稱作「RNA干擾」(RNAInterference簡稱RNAi)。今年,分子生物學家發現RNAi在老鼠和人體細胞中也可以「停止基因活動」。此外,生物學家還發現有關「信使RNA」(mRNA)生產過程的許多新信息,以及RNA與蛋白質間的關系。 基因測序是又一亮點,名列第四位。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人類基因組計劃」 和美國塞萊拉公司2001年同時公布進一步完善後的人類基因組圖譜,提前完成人類基因組測序計劃。此外,科學家們還破譯了60多種生物的基因密碼。 排名第六的是科學家在發育中的神經系統中發現了分子信號如何誘導和壓制神經軸突的生長,這將有助於科學家找到修復受損成年神經的方法。 排名第七的是用於臨床醫學的「智能炸彈」式葯物。它可以對付導致癌症的某些明確生化缺陷,使人類征服癌症病魔的進程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此類葯物中的一種被命名為「格力維克」,是某種白血病的剋星,今年已獲美國食品與葯物管理局批准並開始上市。 環境科學受關注 太陽「中微子失蹤之謎」的揭開名列第三。科學家早就從理論上推斷,在太陽核心的熱核反應中,會產生大量的中微子(一種質量極小,沒有電性,穿透力極強的基本粒子)。然而實測到的太陽中微子的數目遠遠小於理論值,大量的太陽中微子失蹤了。這就是困擾科學家多年的「中微子失蹤之謎」。2001年6月,加拿大安大略省薩德伯里中微子觀測站的科學家證實了1998年一些科學家的分析:中微子事實上沒有失蹤,只是在游離太陽的旅途中本身特性發生了變化,從一種形態(如電子中微子)轉化為另一種形態(如繆子中微子和陶子中微子)。據專家稱,這一最新發現對目前物理學的標准模型提出了質疑,因為該標准模型認為,中微子在通過大量物質時不發生變化。 超導研究取得新進展,列第五位。日本科學家發現,二硼化鎂在零下234攝氏度成為超導材料,超過了此前金屬化合物創下的超導臨界溫度。美國科學家將氯仿和溴仿攙入碳60分子,使碳60分子的超導臨界溫度從零下221攝氏度上升到了零下156攝氏度。 冷原子研究取得新的進展名列第八。「鹼金屬原子稀薄氣體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的發現引起了科學界高度重視,有3位科學家因此而榮獲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今年,這一領域的研究繼續深入,兩個法國研究小組首次製造出氦原子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鋰、鉀的凝聚態也在今年獲得。 令人矚目的是,《科學》雜志今年首次對環境科學研究給予了高度重視,排名第九與第十位的成就都與環境科學有關。 名列第九位的是,國際氣候變化專家調查組正式宣布,過去50年中的全球變暖現象很可能是由大氣中的溫室氣體聚集造成的,也就是說全球變暖的原因是人類活動,而非自然。 名列第十的是美國科學家對二氧化碳沉降得出了確定的答案。二氧化碳沉降是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被樹木等植物吸收,轉化成其它形態的化合物,從而使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減少的過程。過去,美國研究人員在沉降程度問題上曾有極大分歧,而2001年,美國兩個一直「頂牛」的科研小組終於通過對大氣和陸地上二氧化碳沉降的觀測而達成一致,找出確切的答案:二氧化碳沉降吸收了美國當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3左右,但沉降在今後百年中將可能放慢。

④ 科技成就有哪些

20世紀是科學技術發展突飛猛進的世紀,人類在本世紀所取得的科技成就和創造的物質財富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時代。它們是推動經濟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改變了並將繼續改變世界的面貌。它們中有一些為科技界公認的重大成就,將在人類歷史上永遠閃耀著奪目的光輝。
20世紀初科學革命兩大成就
20世紀的科學是在19世紀的重大理論成果如熱力學與電磁學理論、化學原子論、生物進化論與細胞學說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世紀的三大發現(X射線、放射性、電子)導致了20世紀前30年的物理學革命,誕生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成為20世紀科學發展的先導和基礎。
1、相對論
1905年,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天才愛因斯坦在他26歲時創立了狹義相對論,提出了不同於經典物理學的嶄新的時空觀和質(m)能(E)相當關系式E=mc2(此處光速C=3×108米/秒),在理論上為原子能的應用開辟了道路。
關於E=mc2,即物體貯藏的能量等於該物體的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這個數量大到令人難以想像的程度。我們不妨打個比方說,1克物質全部轉化成的能量,相當於常規狀態下燃燒36000噸煤所釋放的全部熱能;或者說,1克質量相當於2500萬度的電能。
1915年,愛因斯坦又創立了廣義相對論,深刻揭示了時間、空間和物質、運動之間的內在聯系——空間和時間是隨著物質分布和運動速度的變化而變化的。它成為了現代物理學的基礎理論之一。
從1923年開始,愛因斯坦用他的後半生致力於統一場論的探索,企圖建立一個既包括引力場又包括電磁場的統一場理論,雖然他沒有取得成功,但是楊振寧和米爾斯於50年代創立了「楊—米爾斯場方程」,發展了所謂「規范場」的理論,使愛因斯坦夢寐以求的統一場論可望在規范場的基礎上得以實現。
2、量子力學
1900年,普朗克創立了量子論,提出能量並非無限可分、能量的變化是不連續的新觀念。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論,揭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1913年,玻爾把量子化概念引進原子結構理論。1923年,德布羅意提出物質波理論。1925年,海森伯和薛定諤分別建立矩陣力學和波動力學。1928年,26歲的狄拉克提出電磁場中相對論性電子運動方程和最初形式的量子場論,使包括矩陣力和波動力學在內的量子力學取得了重大的進展。

⑤ 中國的科技成果有哪些

1、全球首對體細胞克隆猴姐妹「中中」「華華」誕生

2018年1月24日,中國科學院宣布我國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非人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誕生;12月5日第二個克隆猴「華華」誕生。多年來,與人類相近的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一直沒有解決,成為世界性難題。該成果標志中國率先開啟了以體細胞克隆猴作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新時代,實現了我國在非人靈長類研究領域由國際「並跑」到「領跑」的轉變。

2、「慧眼」衛星填補我國空間X射線探測衛星空白

2018年1月30日,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衛星「慧眼」正式投入使用,標志著其進入科學成果產出的新階段。據介紹,「慧眼」衛星已多次參加了國際空間和地面的聯測,獲得了銀道面掃描巡天、黑洞、中子星、太陽耀發等的大量觀測數據,發布了30多個伽馬射線暴的觀測結果,直接測量到了目前最強的中子星磁場迴旋吸收線,完成了國內最高精度的脈沖星導航試驗。

3、我國科學家實現全球首例人類肺臟再生

從患者支氣管刷取出的幾十個幹細胞,在體外擴增數千萬倍之後,被移植到患者肺部的病灶部位;經過3至6個月的增殖、遷移和分化,這些幹細胞逐漸形成了新的肺泡和支氣管結構,進而完成了對患者肺部損傷組織的修復替代——同濟大學醫學院左為教授團隊在國際上率先利用成年人體肺幹細胞移植技術,在臨床上成功實現了人類肺臟再生。

4、「3010份水稻基因組計劃」揭示水稻遺傳信息密碼

2018年4月25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志長文刊登了「3010份水稻基因組計劃」研究成果。研究人員用新一代基因組測序技術和高性能計算機平台,對這些水稻種質資源進行了大規模基因組重測序和大數據分析,解析了水稻種群基因組多樣性本質。

5、「天鯤號」海試成功中國疏浚事業邁向深藍

「天鯤號」於2018年6月8日-11日進行海上試航,期間,「天鯤號」完成多項考驗,如航速測定、停船試驗、回轉試驗、拋錨試驗、操舵裝置試驗、船舶動力系統功能試驗及其他輔助系統功能試驗。除了航行時需要進行慢車、停車、全回轉、溺水救生等一系列緊急動作外,還要對雷達、電羅經、磁羅經等助航輔助設備進行調試校正,返航後開始為後期挖泥試驗做准備。

⑥ 最新的十大科技成果是什麼

《科技新時代》雜志(美國著名科普雜志《Popular Science》簡體中文版)12月號評選出了「2007年度100項最佳科技版成權果」。新浪科技作為《科技新時代》雜志網路合作夥伴,將與您共同分享這100項最佳科技成果。 2007年度100項最佳科技成果涉及電腦、運動休閑、醫療保健、航空航天、汽車、家庭娛樂、電子、工程、家用技術、綠色技術等各個領域的產品與技術,其中許多成果與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同時,這些極富創新性的成果將對人們的未來生活和科技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⑦ 李迦納的科技成果

1、油菜優質高產育種的有關遺傳規律研究,獲1994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第1完成人
2、油菜新品種雜油05示範推廣,獲1997年度重慶市科技進步三等獎,第1完成人
3、甘藍型油菜細胞核+細胞質雙重不育系選育研究,獲2002年度重慶市科技進步三等獎,第2完成人
4、甘藍型黃籽油菜新材料的選育與研究,獲2002年度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第1完成人
5、甘藍型優質雜交油菜「渝雜18」的選育及配套技術研究,獲2000年度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第1完成人
6、黃籽羽衣甘藍新材料研究與利用,獲2006年度重慶市自然科學三等獎,第1完成人
7、甘藍型黃籽雜交油菜示範推廣,獲2006年度農業部豐收計劃三等獎,第1完成人
8、甘藍型黃籽油菜粒色形成機理及調控技術研究,2005年6月通過重慶市科委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第1完成人
9、油菜細胞質雄性不育系微量花粉調控研究,2000年3月通過四川省科委和重慶市科委共同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第2完成人
10、甘藍型油菜高蛋白材料「輻油一號」,1994年4月通過四川省科委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第1完成人
11、甘藍型黃籽雜交油菜新品種「渝黃3號」,2004年12月通過重慶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渝審油2005001),第3完成人
12、甘藍型黃籽雜交油菜新品種「渝黃2號」,2004年10月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國審油2004022),第1完成人
13、甘藍型黃籽雜交油菜新品種「渝黃1號」,2001年5月通過重慶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渝審油2001005),2003年11月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國審油2003024),第1完成人
14、甘藍型油菜新品種「渝油19」,2001年11月通過重慶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第2完成人
15、甘藍型雜交油菜新品種「渝雜18」,1998年1月通過重慶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第1完成人
16、甘藍型雜交油菜新品種「渝油12」,1995年5月通過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第2完成人
17、甘藍型雜交油菜新品種「渝雜09」,1995年3月通過重慶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第2完成人
18、甘藍型雜交油菜新品種「雜油05」,1994年9月通過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第2完成人
19、國家發明專利 「甘藍型黃籽油菜粒色調控方法」(專利號ZL200310110898.x),第2發明人
20、國家發明專利「甘藍型油菜含油量調控方法」(專利號ZL200310110899.4),第2發明人

⑧ 李炯明的科技成果

先後主持和參與科研項目10餘項,培養碩士研究生二十餘人,2011年榮獲中華醫學會最高獎泌尿外科鑽石獎、雲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中華醫學科技二等獎1項、雲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7項,省衛生廳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三等獎各一項,發表科研論文60餘篇。主要研究方向為泌尿系結石的微創治療和預防、以及泌尿生殖系腫瘤的微創外科手術。率先在西南地區開展了輸尿管鏡取石、經尿道前列腺汽化電切、經皮腎鏡取石及腹腔鏡泌尿外科手術等新技術。完成了經皮腎鏡取石手術安全體系的建立,為我國泌尿系結石診治領域的主要學術代表人。率先在國內開展了減少腹腔鏡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尿流改道術出血的臨床研究,有效解決了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手術術中出血的問題。

⑨ 2019年十大科技成果

1「嫦娥四號」 實現人類首次 月背軟著陸

等待了數十億年後,月球永遠背向地球那面的山地荒原,終於迎來第一個翩翩降臨的地球訪客。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東經177.6度、南緯45.5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

2、5G商用牌照正式發放

5G是一場影響深遠的全方位變革,將推動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6月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中國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

3、科創板鳴鑼開市

這是中國資本市場的歷史性時刻。7月22日,科創板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鳴鑼開市。中國資本市場由此向科技創新企業開放大門。在未來國際科技實力競爭中,科創板將成為我國「硬科技」企業持續補充後續能量的「大糧倉」。

4、開發出全球首款類腦晶元

8月1日,清華大學開發出的全球首款異構融合類腦計算晶元登上了《自然》雜志的封面。該晶元結合了類腦計算和基於計算機科學的機器學習,這種融合技術有望提升各個系統的能力,促進人工通用智能的研究和發展。原則上,一個人工通用智能系統可以執行人類能夠完成的絕大多數任務。

5、首次驗證遠距離雙場量子密鑰分發

限於通信光纖的損耗和探測器的雜訊等原因,量子密鑰分發系統通常只能在100公里內獲得較高成碼率。目前最遠成碼距離是潘建偉團隊於2016年實驗實現的404公里。

閱讀全文

與苗族的科技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