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改革成果解說詞報告書

改革成果解說詞報告書

發布時間:2021-10-05 04:49:13

1. 研究性學習報告成果的書面報告應該怎麼寫

按照下面的格式寫出來就可以了。不過格式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真的研究過程記錄和結果版。

1、題權目
2、班級、姓名(如果是課題組,那麼按照貢獻大小排列,先大後小,一般不要超過5個)
3、內容摘要
4、關鍵詞
5、開題報告中的前面幾部分內容:問題的緣起、選題理由、研究內容、目的、意義、核心概念界定、國內外研究綜述
6、正文:
(1)研究對象、研究方法
(2)研究內容、研究假設
(3)研究步驟、過程如何
(4)研究結果分析和討論
7、結論
8、參考文獻

2. 關於大學生對於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的調查報告

一世紀頭二十年,是我國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十一五」時期對於我省抓住機遇、應對挑戰,站在新起點、實現新發展至關重要。編制和實施《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對於加快推進全省現代化建設,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建設「大而強、富而美」的社會主義新山東具有十分重大深遠的意義。

《綱要》根據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依據《中共中央關於制定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立足我省實際制定,突出以人為本、科學發展、增強活力、加快建設,主要闡述政府意圖,明確政府工作重點,引導市場主體行為方向。《綱要》是今後5年我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是全省人民為之共同奮斗的綱領,是政府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責的重要依據。

基礎環境篇

「十五」時期是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最快最好的時期之一,展望「十一五」及今後一個時期,戰略機遇與風險挑戰並存,發展優勢和制約因素同在,必須抓住機遇,乘勢而上,艱苦奮斗,克服困難,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

第一章 「十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回顧

「十五」時期是不平凡的五年。全省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全面貫徹省八次黨代會精神,落實省委「一二三四五六」的發展目標和工作思路,解放思想,幹事創業,加快發展,克服非典疫情、重大自然災害等各種困難,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社會更加文明進步,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十五」主要計劃指標提前一年完成。

綜合經濟實力上了一個新台階。國民經濟呈現逐年加速增長的良好態勢,全省生產總值於2002年和2004年連續登上1萬億元和1.5萬億元兩個台階,2005年達到18468.3億元,年均增長13.2%,人均生產總值達到2447美元。政府財力持續擴大,地方財政收入達到1072.7億元,同口徑年均增長22.5%。

產業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優質、高產、高效農業發展步伐加快,農業產業化和市場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業增加值年均增長4.8%。工業化進程明顯加快,形成和涌現了一大批優勢產業群、核心競爭力強的大企業和國內外知名品牌,第二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6%。現代服務業主導帶動作用不斷增強,傳統服務業日益繁榮,成為拉動經濟增長和增加就業的重要力量,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2%。

外經外貿、高新技術產業和民營經濟實現歷史性跨越。2005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89.7億美元,出口總值達到462.5億美元,分別比2000年增長2倍。出口結構進一步優化,機電產品所佔比重達到29.3%,居全省出口產品首位。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24.1%,年均提高2個百分點。民營經濟規模、素質、經營水平邁上新台階,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所佔比重由2000年的31.6%提高到48%。

經濟體制改革取得新的進展。國有企業改革邁出新步伐,90%以上的國有大中型工業企業實現了投資主體多元化。農村稅費改革和糧食、棉花流通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全省農民累計減負220多億元,累計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16.3億元。政府職能轉變步伐加快,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基本完成。經營性用地使用權招標、拍賣和掛牌出讓制度普遍推開。各項社會事業改革邁出了新步伐。

重點建設成就顯著。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30%,五年累計29816億元,是「九五」時期的2.93倍。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進一步加強,南水北調東線山東段進展順利,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3163公里,鐵路營業里程3257公里,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3.8億噸,電力裝機總容量3600萬千瓦,分別增長58%、17%、124%和80%。

城鄉面貌發生較大變化。城市規模、現代化水平和輻射帶動能力不斷提高,區域發展呈現互聯互動良好態勢。城鎮化水平由2000年的38%提高到2005年的45%,山東半島已成為全國最密集的城市和產業聚集區之一。農村公路改造完成8.8萬公里,村村通電、通車、通電話基本實現,自來水普及率達到52%。

社會事業繁榮發展。科技進步對經濟貢獻能力不斷提高,五年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4萬項,授權專利4.36萬件。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成果更加鞏固,高等教育高速發展,普通高校在校生達到117.1萬人,比2000年增長2.9倍。「文化大省」建設步伐加快,醫療衛生得到加強,抗擊「非典」取得全面勝利,競技體育水平顯著提升。低生育水平繼續保持穩定,人口自然增長率年均5.2‰。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明顯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744.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930.6元,年均分別增長10.6%和8.1%。城鄉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分別達到21.9平方米和29.6平方米。累計新增城鎮就業453.4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552.7萬人。社會保障覆蓋面逐步擴大,2863萬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失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

生態省建設取得新成效。環境保護得到大力加強,循環經濟有效推進。單位GDP二氧化硫排放強度下降48%;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5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35%;森林覆蓋率達到24%,城鄉居民生活環境進一步改善。

五年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是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黨中央和國務院一系列方針政策,帶領全省人民抓住機遇、團結奮斗、開拓進取的結果。省委、省政府求真務實,創新思路,制定並實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戰略決策和工作部署。

一是解放思想,推動加快發展。把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作為加快發展的首要環節,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用市場經濟的辦法抓經濟工作,用創新的精神培植發展新優勢,努力開創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

二是與時俱進,創新發展思路。全面落實中央宏觀調控政策,把握發展趨勢,確立了「一二三四五六」的發展目標和工作思路,實施加快半島城市群發展,打造製造業強省,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繁榮發展服務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等一系列戰略部署,促進了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協調發展。

三是抓住關鍵,實施重點突破。培育外經外貿、高新技術和民營經濟「三個亮點」,培植支柱產業、大型企業、知名品牌「三個一批」,突出青島龍頭帶動作用,實施東部突破煙台、中部突破濟南、西部突破菏澤,促強扶弱帶中間,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帶動了全省結構優化和整體素質的提高。

四是執政為民,維護群眾利益。把以人為本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實施「十大民心工程」,著力為人民群眾解決熱點難點問題,以路水電醫學為重點,不斷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落到實處,使人民群眾在改革發展中得到更多實惠。

五是凝聚力量,優化發展環境。加強「平安山東」、「誠信山東」和「文明山東」建設,深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大力營造團結奮進的人文環境、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誠信法治的市場環境、務實高效的服務環境、積極向上的輿論環境,在全省形成風正氣順心齊、團結一致幹事業、齊心協力促發展的濃厚氛圍。

六是求真務實,提高工作成效。積極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堅持依法行政,實施政府工作提速,建立健全決策目標、執行責任、考核監督「三個體系」,環環相扣抓實施,不間斷地抓重點促全面,不斷完善激勵幹事創業的機制和制度,堅持從實際出發,創造性開展工作,全省上下思路清、工作細,真抓實干,埋頭苦幹,確保各項重大決策貫徹落實。

在加快發展的同時,經濟社會發展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主要是:經濟的結構性矛盾仍比較突出,產業層次和素質偏低,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體制性障礙依然存在,市場化程度不高,應對經濟國際化的能力不夠強;發展不全面、不協調的問題日益明顯,城鄉、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生態環境仍比較脆弱,社會建設和管理滯後,某些方面還存在不穩定因素。對此,要高度重視,努力加以解決。

3. 我們老師讓我們寫關於改革政府的讀書報告,是不是裡面的10個內容都要涉及啊,具體格式是什麼啊

當然涉及的越多越好,每本書都有重點章節!重點章節重點寫就好了!讀書報告就是讀後感

4. 求一篇讀書報告,1500字左右,希望是關於改革開放的.

改革開放30年來,隨著國家醫療制度的改革,從建立健全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再到遍及城鄉的衛生服務體系,公共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得到較好的詮釋,「人人享有基本醫療服務」成為可能。許多居民家庭沒有後顧之憂,不再害怕得病,加之家庭收入和生活條件飛速提高,居民平時從細微之處開始的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從過去的「大病小治、小病不治」的現象有了較大改變。

三十年光陰,在歲月的記憶中或只是彈指一揮間,然而在中國的歷史上所發生的變化卻是翻天覆地、滄海桑田。改革開放帶來的成果,歸結為一句話,就是生產力的大發展。中國人在三十年裡完成了西方國家以往需要一百年時間才能實現的經濟飛躍,這就是改革開放的實踐對"生產力標准"的檢驗。同時也檢驗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的原則。

改革開放——迎來科學的春天
中國政府先後批准建立了53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此後,又先後制定了「星火計劃」、「863計劃」、「火炬計劃」、「攀登計劃」、重大項目攻關計劃、重點成果推廣計劃等一系列重要計劃,並建立中國自然科學基金制,形成了新時期中國科技工作的大格局。

在此期間,中國也取得了巨大的科技成就:建成了正負電子對撞機等重大科學工程,秦山核電站並網發電成功,銀河系列巨型計算機相繼研製成功,長征系列火箭在技術性能和可靠性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5. 用史實說明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

一、鄧小平理論的鮮明特徵:實踐性和創新精神
馬克思主義本質上是實踐的科學。鄧小平理論是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一脈相承的統一的科學體系。它植根於實踐,堅持在實踐中創新和發展,既繼承前人,又突破陳規,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開創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道路。
鄧小平理論的主題蘊含著鮮明的實踐性和創新精神。什麼是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是鄧小平在總結社會主義實踐經驗中「發現」的問題。通過總結歷史經驗,鄧小平指出:「什麼叫社會主義,什麼叫馬克思主義?我們過去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不是完全清醒的。」這就找到了建國以來我們在社會主義實踐中出現曲折失誤的根源。這反映了鄧小平堅持實踐第一的創新精神。他把社會主義看成是有待於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和發展的運動過程,在發展社會主義的實踐中才能不斷搞清楚「是什麼」和「怎樣建」的問題。
什麼是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是鄧小平在准確把握時代主題前提下提出的新的實踐課題。鄧小平敏銳覺察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世界局勢變化的走向,提出和平與發展已成為世界主題,指出現在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行的,發展不起來。他強調要把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問題提到全人類的高度來認識。他提出的「三步走」發展戰略,體現了既著眼於中國實際又力爭趕上時代的寬廣的實踐視野。鄧小平正是順應時代發展、依據社會主義實踐和人民群眾的要求,重新思考「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重大理論與實踐課題,開始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歷程。
重新思考什麼是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意味著我們將從對社會主義不切實際的空想轉向在實踐中探索符合中國實際的社會主義道路;意味著社會主義發展將從對革命經驗的總結轉向建設道路的探索;意味著社會主義將從封閉式的實踐轉向開放式的實踐。鄧小平理論正是在新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不斷回答和解決「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的。
鄧小平理論的精髓蘊含著鮮明的實踐性和創新精神。在鄧小平看來,新時期的思想解放要立足於社會主義實踐。他強調在什麼叫社會主義這個問題上也要解放思想,實質就在於鼓勵實踐,鼓勵創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地重新認識社會主義的實踐意義在於,使人民群眾認識到我們的社會主義還不夠格,尚處於初級階段,需要進行各方面的改革,需要進一步搞清楚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在這個意義上,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就不僅僅是開啟了重新認識社會主義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在於它激發了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群眾勇於實踐、大膽創新的精神。改革開放20年來,正是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指引下,我們才闖出了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道路,不斷形成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新認識。
鄧小平理論的形成源於人民群眾的實踐和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鄧小平把人民群眾看做實踐的主體,把人民群眾的利益要求視為實踐的根本要求,把回答和解決這些問題看做是理論創新的根本。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到鄉鎮企業的崛起,從沿海開放、經濟特區開辦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都體現了鄧小平尊重實踐、尊重群眾的創造精神。正如鄧小平所說:「我們改革開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實踐,靠實事求是。農村搞家庭聯產承包,這個發明權是農民的。農村改革中的好多東西,都是基層創造出來,我們把它拿來加工提高作為全國的指導。」正是由於堅持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尊重實踐、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實踐要求和實踐創造作為自己理論創新的不竭源泉,才使得鄧小平理論成為充滿生機與活力的不斷發展的理論。

實踐本質上是創造性活動,人類社會是在不斷實踐和創新中進步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需要不斷實踐、不斷創新、不斷發展。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民族的偉大實踐和創新精神在新時代的展現。鄧小平指出:「我們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基本精神是解放思想,獨立思考,從自己的實際出發來制定政策。」在鄧小平理論的實踐性和創新精神鼓舞下,我們黨揭開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篇章。二十年改革開放的歷程氣勢恢宏,波瀾壯闊,成就輝煌。它向世人昭示:二十年改革開放是在鄧小平理論指導下進行的,而生動的改革開放實踐又不斷地豐富和完善著鄧小平理論。二十年改革開放是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尊重實踐,在實踐中探索,在實踐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的偉大進程。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相互促進;實踐與創新緊密相聯,相互作用。這是二十年改革開放的主旋律,也是改革開放能夠獲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原因。
二、鄧小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形成
(一)鄧小平創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思考過程
再現鄧小平創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時的思考過程,是一件十分困難的工作。盡管如此,學術界還是進行了初步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綜合起來,有以下幾點:(1)計劃經濟在社會主義多國的失敗,足以說明必須對該體制進行革命性變革;(2)社會主義各國對新的道路的探索都指向了商品(市場)經濟,引起了鄧小平對人類已形成的關於市場經濟等於資本主義的傳統觀念的反思,結果,他認為,市場經濟不是資本主義一家獨有,而是有很強的兼容性,能為社會主義所用;(3)基於對我國改革在經濟、政治和思想觀念上的多重任務之間相互關系的戰略性思考,鄧小平認為用市場經濟來統領這三方面的改革,具有邏輯上的內在一致性,因而較容易形成改革的良性推進(許新三,2002);(4)鄧小平對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不是改良而是革命的深入思考,促使他選用了市場經濟而不是商品經濟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5)鄧小平之所以選擇市場經濟,還考慮到了與世界經濟接軌的需要(陳志良等,1992)。
(二)鄧小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形成過程 任何偉大理論的產生,都是創造者對世界某一事物長期觀察並思考的結果。據此,有的學者考察鄧小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形成過程時,將視角伸向鄧小平一生中與該理論創立有關的種種經歷,如留法勤工儉學、莫斯科的大學系統學習、太行區經濟建設、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探索等(聶運麟,1995),從而大大拓寬了對該理論的研究空間。

6. 改革開放3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1500字以上的作文

1978年,我國GDP為3645.2億元,財政總收入 為1121億元,進出口總額為206.4億美元。

2002年,我國GDP首次突破10萬億元,為102398億元; 2006年,我國GDP又突破20萬億元,為211923億元,折2.7萬億美元。

2002年,我國GDP分別相當於美國的13.9%、日本的37.0%、德國的71.8%,2006年上升到相當於美國的20.0%、日本的60.6%、德國的91.3% 。

2007年我國經濟發展的新成就:

(1)GDP已達249530億元,比2006年增長11.9%,突破3.6萬億美元,世界第四。

(2)財政收入突破5萬億元,達到5.13萬億元,同比增長32%。財政增幅幾乎等於GDP增幅的3倍。

(3)對外貿易快速增長,全年進出口總額達到21738億美元,增長23.5%。世界第三。進出口相抵,外貿順差達2622億美元,比上年增加847億美元。

(4)國家外匯儲備余額大幅增加,達到1528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3.3%。世界第一。

(5)外商直接投資繼續增長,全年實際使用非金融機構外商直接投資74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3.6%。世界第一。

30年中,我國經濟保持年均9.7%的增長速度,世界第一。 最近5年中,我國GDP佔世界經濟的份額不斷提高,2002年為4.4%,2007年為5.5%。

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和發展,我國迅速實現了和平崛起,我國已經成長為世界上的一個經濟大國。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中國正在改變著世界。

當美國這個「經濟火車頭」前進乏力時,世界經濟正越來越依賴於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中國成為促進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閱讀全文

與改革成果解說詞報告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