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文物鑒定十大偽磚家其中四個來自於故宮
今日 我來發發惱騷
當今盛世,唯有收藏,錢多投資收藏,而收藏就避免不了需要專家
但是專家現在就是磚家,一個文物鑒定專家, 木材 畫 奇石 隕石 雞鴨狗寶 天上飛的地上跑的 都能看,只能說神人也
說多了網路,頭條 滿世界噴子,滿大街噴 一個真專家鑒定,沒有太多言語修飾,不會講故事,藏家認為沒有水平,一個假磚家能說會道捕捉心理說的客戶開開心心的,其實他們心裡清楚是假的,在鑒定生涯中,遇到不少這樣的客戶,能怪誰呢,誰也不能怪,專家鑒定純屬個人意見 我來給大家分析一下個人統計知名的專家 還有很多坐落在個拍賣公司藝術品公司的磚家
故宮隸屬於國家文化部,副部級,為我國最大的博物館,裡面珍寶無數,人才濟濟,與台灣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號稱中國三大博物院。
有關故宮博物院的一些專家四處鑒定,亂開證書的新聞不絕於耳,全國許多收藏愛好者在這些專家的指導下買了許多假貨,不少幾乎全軍復滅,多至幾個億,少至幾千塊。故宮的名聲也被這些專家搞壞了!全國不少古玩城,你只要提到故宮專家的名字,老闆會毫不客氣地趕你走;你到拍賣公司去把手中的藏品送拍,只要你說你的藏品是故宮專家看過的,徵集人會說那你去賣給他吧……有些專家已經成為收藏界的笑料!
其實故宮博物院是有優秀專家的,特別是一些現在在職的專家,原則上是不允許為民間收藏做鑒定的。可悲的都是那些已經退了休的專家,像孫學海,周南泉,李輝柄,單國強…蔣文光 等等…這些人的證書到處都是,絕大部分都是把假的寫成真的。
「國寶幫」的大碗的和全國不少收藏贗品的「大藏家」都有這些人的證書!有人說。這些人是我國收藏界的毒餾,攪屎掍!現在不少人已經覺醒了,但已追悔莫急!除故宮專家外,還有李知宴,趙青雲,雷從雲,丘小君,王育成,華義武這六位,已是收藏界公認的十大偽專家。
這十個人中,故宮佔了四個。這些「專家」不知道背後傷害了多少人!他們的一句話,一個證書,就把人給害了!孫學海這幾天有所收斂,趙青雲天天在家開證書,全是五大名窯。丘小君,人們給他起了個外號,叫「全真教」教主,現在天天在央視《尋寶》上忽悠,個個藏品都是價值上千萬,幾乎全是贗品,危害極大!王育成基本什麼都看不懂,玩的是嘴皮子,京腔!人家拿根犀牛角,他說是塑料掍……華義武什麼都看,什麼都懂,什麼證書都開;雷從雲就是個弱智,以前是行政幹部,不知那天突然當專家了!仔細看看他,眼神都有點怪異,常常抱個大假貨,振振有詞地說真!十八大之後,我國各行各業都在改革,撥亂反正,反腐倡廉。正氣上升,邪氣日下,民間收藏也應順應形勢,勇猛進之,把這些偽專家清除,不讓他們再給我國收藏市場添亂,再繼續使老百性受到傷害了!這些偽專家開了許多證書,有這些人證書的收藏愛好者們,不要再蒙在鼓裡,沉浸在發財的美夢中了!盡快把你的藏品拿給真正的實戰型專家看看,去偽存真,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假的永遠是假的!把藏品傳給兒子,兒子傳給孫子,子子孫孫傳下去,既花了冤枉錢,又害了下一代……
其實還有很多這樣類似的專家,就連我們馬未都現在也變成全能磚家了,你要你給一千塊,什麼都能看,專家變成金錢磚家就無葯可救了
最後小編提醒藏家,科學與肉眼的結合才能真正判定是否真假,因為買家相信科學,不相信個人,現在國內第三方機構太少 藏家容易上當受騙,社會故事網路講故事的比比皆是,文物鑒定一定要去第三方檢測機構不參與交易買賣的那種,否則你的錢再多也不夠玩
⑵ 古董私下交易有哪些風險
不知從何時開始,好像很久了,我對上級頒發的古玩政策已經開始習以為常了,比如說2012年藝術品金融,2016年藝術品備案,2019年藝術品區塊鏈,均是死於胎腹之中。
2021年,現在又是什麼上海、深圳、海南、廣州、北京成立藝術品交易中心,但是老王想問問,這些能解決古玩交易問題嗎?三大問題,老王想問一下,你哪個能解決掉?
第1個問題:誰來鑒定古玩真偽?
海南、廣州、北京成立藝術品交易中心成立,肯定要聘請古玩鑒定師,知名老專家無德行、無節操,比如說趙青雲、李宴君、丘小君、蔡國聲、楊伯達等等,前幾年還有十大偽專家之說,為了利益,把真說假,把假說真,你找不知名古玩專家,古玩收藏家們又不認可,找博物館專家,又不知道最新作假方法,只研究自己博物館藏品,沒有見識,找有資格證專家吧,社會上辦證機構繳納15800元就可以7天拿古玩鑒定評估師資格證,真正的勞動保障部的古玩鑒定評估師資格證早在2016年就停辦,可現在到處都是各種機構頒發證件,人人可稱古玩專家。
第2個問題:誰來評估古玩價格?
這又是棘手問題,評估古玩價格的根據是什麼?國內不同古玩市場價格也不一樣,就拿北京、上海來講,你是拿地攤價格、古玩城價格,還是說保利、嘉德、瀚海、匡時、朵雲軒、榮寶齋價格作為尺寸,勞動保障部鑒定評估師資格證2016年2月停止頒發,極少數人擁有,你上哪裡找去?難道說還要找鑒定師,又讓他們當估價師?
第3個問題:古玩交易渠道暢通嗎?
按照現在說法,是建立全球一流藝術品交易中心,名頭不代表實際行動,藝術品身份證、鑒證備案、抵押貸款、收購等等,怎麼聽都感覺似曾相識,以往古玩交易是展覽會、拍賣會、私下交易、床交會,沒有什麼問題,說到底只不過10大拍賣行佳士得、蘇富比、保利、嘉德、瀚海、匡時、朵雲軒、西泠印社、榮寶齋和四大古玩經紀人程壽康、仇國仕、李鑒宸、張丁元,還有香港翟建民舉辦的國際古玩節,還有上海、北京、廣州舉辦的博覽會,尤其廣州藝術品交易會已經形成規模,擺地攤,古玩撿漏,靠的是眼力,何樂不為?
民間收藏需要的是真正辦實事的,而不是一些看著高大上,但不實用,請先解決制假、造假、售假、虛假鑒定、虛高價格問題。
⑶ 中國藝術收藏家協會文物光譜檢測中心工作范圍有哪些
我知道,主要是用x射線熒光真空全元素分析儀檢測古陶瓷.青銅器.古金銀器,文物光譜檢測中心負責檢測分析.文物鑒定專家委員會成員負責監督檢測分析過程及結論.
文物鑒定專家委員會專家有趙青雲.葉佩蘭.單國強.連少卿.孫學海.雷從雲.李知宴.馬永安.袁秀波等20餘位權威專家組成.
我在那測過.文物鑒定專家委員會還給出具了鑒定證書.拍賣公司都承認證書.也拍了些錢.我很感謝他們.他們辦公電話是86---010-83772898
⑷ 劉富安的劉富安
劉富安,男,1948年9月6日生,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先後擔任河南省禹縣鈞瓷工藝美術一廠實驗室主任、科研所所長、禹州市鈞瓷研究所副所長,兼任河南省陶瓷美術協會副理事長,河南省工藝美術系列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評審委員會陶瓷專業委員會委員。
1961年,出身於陶瓷世家的劉富安13歲就拜鈞瓷著名老藝人盧廣東為師當學徒,逐步掌握了鈞瓷製作的各項技藝,學會了胎釉配方。
1972年,劉富安進入禹縣第一陶瓷廠造型設計工作室,開始了專業實驗創作設計工作。他把傳統鈞瓷耳飾上的固定環,改進為能活動的活環,增加了鈞瓷的美感和動感,這種革新工藝很快推廣的其他廠家,至今仍在應用。
1973年,劉富安把傳統的鈞瓷工藝雕刻創新為簡單的注漿印坯製作工藝,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產品質量。
1975年,劉富安將傳統製作陶瓷用的石膏和硫磺模具改為耐磨、耐腐蝕的錫制金屬模具,提高了模具的使用壽命,大幅度地提高了生產效率。
1977年,劉富安創作的150厘米高的雙龍活環鈞瓷特大型花瓶,突破了鈞瓷有史以來高度不過尺(約33厘米)的難關,開創了特大型鈞瓷花瓶製作的先河。
1978年,劉富安創作設計的鈞瓷益壽瓶,被選為國家領導人鄧小平訪問日本的禮品。同年參加了為期六個月的中央美術學院陶瓷創作設計培訓班,在此期間,他結識了很多名家,視野更開闊。他先後協同著名藝術家韓美林、梅建鷹、高庄、鄭可、劉煥章、周國楨、顧景舟、羅明瑤等創作出不少鈞瓷藝術珍品。1979 國務院副總理谷牧訪問日本,作品作為禮品贈送給日本政府官員。
1979年,劉富安被推選參加河南省工藝美術藝人和設計人員代表大會。
1982年,劉富安被選為河南省科技代表,並參加河南省科技工作者代表大會。
1983年,劉富安被禹縣人民政府評選為先進工作者。
1984年,劉富安被任命為禹縣鈞瓷工藝美術一廠鈞瓷實驗室副主任。同年,經國家質量獎評審委員會評定,河南省禹縣鈞瓷工藝美術一廠的鈞瓷產品被評為第四屆全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金杯獎。為了表彰劉富安對鈞瓷事業作出的突出貢獻,禹縣人民政府授予他「重大貢獻者」稱號,並榮立禹縣第二輕工業系統一等功。劉富安創作的彩釉瓷塑「母與子」,榮獲全國工藝美術陶瓷行業創新二等獎;彩釉瓷焚香鼎獲全國工藝美術陶瓷行業設計二等獎,並獲得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創新設計二等獎。他研製出新的釉彩翠玉釉,其釉質翠綠,似玉類翠。此種釉施在不同器物上經高溫燒制後釉色翠綠,並帶有白色斑點,表現出器物的生機和活力,被陶瓷界譽為「恰似大興安嶺的陽春白雪」之美景。翠玉釉秀玉瓶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優秀創作設計二等獎,翠玉釉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1985年,禹縣鈞瓷一廠成立科研所,劉富安被任命為該所所長。他的作品羽毛釉益壽瓶,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優秀創作二等獎,並選登在《中國現代美術全集》陶瓷卷上。研製恢復古瓷的油滴天目釉成功,著名藝術家韓美林揮毫,贊此釉色為「滴注凝雪,點油化雨」。著名藝術家鄧白題字「圓如油滴浮春水,燦若繁星閃夜空」。其作品油滴天目釉直柄茶具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優秀創作設計一等獎,研製的油滴天目釉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1989年《中國陶瓷》第一期刊登了他的論文《仿宋油滴天目釉的研製》。1985年,作品參加亞太地區博覽會。
1988年劉富安被國家命名為「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在人民大會堂受到國家總理接見、並將其作品陳列於人民大會堂。時年40歲,是當時中國最年輕的工藝美術大師,也是鈞瓷行業第一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1990年,劉富安的作品翠玉釉秀玉瓶又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銀杯獎,並被中國工藝美術館珍寶館收藏。作品雙龍戲珠瓶被中國工藝美術館珍寶館收藏。
1991年,禹州市鈞瓷研究所成立,劉富安由鈞瓷一廠調入該所主持技術籌備工作。論文《中國鈞瓷傳統手拉坯成型工藝》在1991年北京國際陶藝研討會上宣讀,並在會上進行了手拉坯表演。
1992年,禹州市人民政府任命劉富安為禹州市鈞瓷研究所副所長,主持該所的專業技術工作,並燒出了該所成立後的第一窯鈞瓷。在研究所任職期間,他和其他技術人員一道設計出4立方米新型雙孔無匣缽鈞瓷窯爐,這種窯爐仍以煤炭作為燃料,新型窯爐不但使鈞瓷素胎的裝載量大幅度提高,減少了勞動強度和生產成本,還保持了傳統煤窯的產品質量和藝術效果。這種新型窯爐在該所一直沿用至今,燒制出了不少精美的鈞瓷。
1993年,劉富安被評選為河南省優秀專家。同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給劉富安頒發政府特殊津貼證書,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8年,劉富安離開禹州市鈞瓷研究所,在神垕建立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富安工作室」。
2000年,劉富安應韓國前總統金泳三之邀赴韓進行文化交流,與韓國著名陶藝家車東哲、許由、吉星等進行了技藝切磋,並進行了手拉坯表演,受到韓國陶藝家的贊譽。金泳三先生對其鈞瓷作品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並題詞「中華神瓷」。鈞瓷作品蝸牛缽被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
2001年春節,應中央電視台邀請,劉富安在《歡聚一堂》欄目中,向全國觀眾進行了手拉坯表演。2002年五月,中國古陶瓷界/工藝美術界的專家在河南省鄭州市對劉富安成立大師工作室以來創新的作品進行了鑒定。參加鑒定會議的專家有中國古陶瓷界泰斗耿寶昌及著名專家學者趙青雲、李紹翰、朱伯謙、葉文程、王家斌、孫新民等。鑒定小組在鑒定報告中對劉富安的鈞瓷作品作出了形體美、釉色美、劉畫美、自然美的結論。
2002年7月,日本陶藝家高井進先生專程到禹州神垕鎮拜訪劉富安,並在大師工作室共同切磋手拉坯技藝。
2002年10月,劉富安由於積勞成疾,身感不適,在醫院診斷為多發性骨髓瘤,後輾轉鄭州、北京等地醫治,終未見效。
2004年,劉富安病情加重,於當年7月4日病逝,從此走完了他鈞瓷藝術的人生之路。
2005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富安鈞瓷作品集》出版。
2008年,劉富安作品參加「2008年中國鈞瓷特展」,此次特展在天津博物館展出,天津市金甌閣陶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主辦。是河南省外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一次鈞瓷特展。
2010年,由著名收藏家王輝主編、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鈞瓷作品集·劉富安卷》出版,這是由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的新中國大紅袍系列書畫題材以外的首次出版的工藝美術類的大師作品集,它的出版不是偶然的,而是眾望所歸,鈞瓷是我國陶瓷史上的精髓,而劉富安則是新中國建國以來唯一享受國務院津貼的第一位鈞瓷史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他的作品凝結傳統手工藝勞動者對歷史的追隨和對陶瓷史的理解,他的作品代表鈞瓷文化發展的一代豐碑,也是歷史對於曾經對中國文化史做出突出貢獻的認可和推廣。
2011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富安傳世作品集》 河南美術出版社 於樂土,劉永召主編。2011年,劉富安作品入駐中外首工美術館,中外首工美術館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是展示中外藝術及促進國際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交流平台。
⑸ 古玩界名人的外號誰能說說
1.馬未都----------撿漏王、京爺
2.白明-------------片白
3.張宗憲--------羅伯特張、雲樓閣主
4.蔡國聲----------高產作家
5.邱季端----------國寶幫幫主
6.劉益謙-----------資本大佬
7.李鑒宸-----------財神爺、佛爺
8.黃雲鵬------------仿古大師
9.毛曉滬-------------造假高手
10.李彥君------------謙謙君子
11.張如蘭-----------花中仙子
12.李宗揚---------- 局座
13.楊寶傑-----------國爺
14.耿寶昌-----------國寶
15.楊伯達----------偽君子
16.葉佩蘭------------老太婆
17.楊靜榮------------帽子王
18.歐陽朝霞----------珠寶娘娘
19.賈文忠---------青銅王
20.翟建民---------文物販子
21.楊實-----------演員
22.王世襄----------傢具至尊
23.孫瀛洲----------捨得道人
24. 徐展堂---------暫得樓主
25.丘小君----------全真教教主
26.金申---------菩薩
27.啟功---------皇爺
28.王春城----------狼先生
29.李知宴--------飛來峰
30.單國強----------畫中仙
31.華義武----------玉痴
32.吳少華----------創始會長
33.馮小琦----------鐵扇公主
34.黃鼎------------書畫王子
35高阿申---------眼鏡
36. 呂成龍-----------耿氏傳承人
37. 江建新---------所長
38. 劉岩------------騙子
39. 蔣文光----------笑面虎
40. 趙青雲----------證書先生
⑹ 古玩交易為何讓無數藏家鬧心
註:本篇文章僅僅代表本人對目前古董行業所認知、所感悟、所無奈。沒有針對任何個人與集體的意見存在。
據有媒體報道,目前中國玩收藏的人超過7000萬,這是一個讓人瞠目的數據,同時也說明了當下在國家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大環境下藝術品行業的火爆!古董收藏常常用於人們的愛好去把玩、去交流。從古至今,中國不缺收藏家,高至社會名流高官,低至平民老百姓。無聊之餘、聊聊古董收藏、聊聊歷史、消磨時間之餘、結識朋友。談古今之變化、數家常之樂趣。
現在藏家嘴邊基本都掛著那麼一句話:「出手難、難出手」。也許很多外行人聽到這句話會一笑而過、甚至心裡想:「有古董在手裡還唉聲嘆氣、城裡人真會玩」。其實自己心裏面的苦惱就自己知道,有頭發誰想做癩痢?能簡簡單單賣掉自己手裡面的寶貝,誰想天天瞎折騰?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古董收藏為何讓無數收藏家百爪撓心?痛不欲生?為什麼手裡有古董欲為出手而頭疼?
天天白日夢
為什麼說天天白日夢?藏品價值都是有限的,大哥大姐們,希望你們在出手古董的同時好好衡量一下自己手裡面的東西到底值多少錢?「張大千的字畫又成交過億、那件乾隆花瓶又幾千萬、那邊的老翡翠又幾百萬」求求你們,把自己的定位搞清楚,把自己手裡的藏品好好衡量清楚,別人雲亦雲。人家買進來自己的東西花了大錢(炒作藏品)自己怎麼不去想想?人家家裡書香世家你怎麼不去想想?曾經一個朋友的朋友問我瓷器的事、一件清代民窯粉彩小碟問我200賣掉虧不虧?我就默默說了一句像這類型藏品能賣個10萬你趕緊去燒香拜佛。然後我很不「識相」說了一堆沒用的話,最後也可能是我這邊能力不足,說不到點子上面去,然後一臉嫌棄的走了。過一年後再次見面,結果不出所料、在不同的地方交了不少學費,東西還是那個東西、人就很憔悴。其實這種事情在我們身邊大有在,貪心本來使我們的天性,但是道理很簡單,腳踏實地,一夜暴富不適合所有的人,日子還是要過的。
天上掉餡餅
「沒有投資的回報只是空談」道理人人都懂,當真正涉及到自己利益的時候,恐怕很多人就理不清了。「正規公司都是不需要收費的」這就是現在很多人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沒錯,心態都可以理解,包括我之前一直所認為的觀念,你能賣你先賣,賣了再收錢。但是很多時候自己想的都是非常天真。「嘉德保利」夠正規吧?你能把東西送進去嗎?答案很明顯,不能!難道他們沒實力嗎?不是,還是需要成為會員,會員費用具體怎樣,我相信很多藏友都深有體會。買賣古董你能找到合緣分的人,那當然最好,但是一般來說想要賣高價,又想時間快,還要不投入錢。這個就恐怕非常難。舉個簡單例子:參加個拍賣會「圖錄、報關、備案、展櫃、運輸、保管、保險、流拍」這都是錢,這都是開銷。站在我們藏友的角度想,誰都想把風險降到最低,誰都想出售之後再承擔自己該有的繳費。但是依據目前的市場情況而言,這根本不存在,除非你可以接受你自己的藏品白菜價出手。所以在於我自己的角度而言,自己不能承擔前期所需的費用投入,那就不要找公司機構去運作,要麼就不出手,要麼就去古玩街碰碰運氣,何必把自己推到風口浪尖上?
「人人有精品」
「我的東西絕對沒問題的」「我只相信自己的眼光」「我的藏品在市面上都非常罕見」「我的藏品根本不愁賣」「我的藏品都是祖輩傳下來的就值這么點錢?」哈哈,每次想到這些話其實我自己在心裡都忍不住笑。醒醒吧,各位大哥大姐。這市場哪有那麼多精品?東西老不代表值錢,東西多不代表你是專家,東西想要賣不一定代表你可以賣的出去。曾經,我去過一個雲南的藏家家裡面交流,可謂是當地大藏家,瓷器不少於2000件,還有各種雜項字畫加起來3000多件藏品。無一例外,全部都是自己憑感覺、憑眼光去入手。當時藏友如數家珍地給我們介紹了很多他收藏的藏品、精品,並指出藏品好的地方在哪裡,怎麼看瓷器。當我看到那件現代江西景德鎮所做的仿古瓷花瓶之後,我大概就知道面前的2000多件瓷器是怎麼一回事兒了。原來這大藏家看瓷器不看其他,只相信只看氣泡。氣泡對,藏品就對。本來是說去挑幾件精品,結果跟我們前面想到的也有點相似,只是沒想到2000多件沒一件對的東西。最後交談得知,大藏家就光光購買藏品花費不低於3億元人民幣。到最後我們也試圖旁敲側擊告訴他藏品都是現代仿造的,但數次嘗試都沒有很好的效果。各安天命吧。
其實,是驢子是馬,拉出來溜溜就知道。自己把自己的藏品捧上天都沒用。在你富裕的時候,你收藏了很多東西,當你困難的時候,這些東西並沒有很好的幫到你,結果很心酸吧?但是我們可曾想到?為什麼自己的東西總是出手不了?是自己的藏品問題還是整個收藏品市場問題?答案不言而喻。
實力不夠、那就科學檢測來湊?
5年前,當中國收藏熱度,價格上升到了一個小高潮之後,收藏得到國內外藏友的追捧,但是自己喜歡收藏,但是自己又看不懂怎麼辦?沒事兒,不是有科學物理檢測嗎?然而很多機構或公司就把握到社會的熱潮了,各種檢測到代直接收購,各種開證書,結果很多藏友跟我訴苦,自己的東西明明家裡面傳下來都是4代為什麼會出結果是現代?檢測看數據,數據靠輸入。真的要一個數據,難道人為不能調控嗎?其實事情很簡單。像我身邊一群藏友買了一件又一件的檢測到代瓷器,玉器等等。結果也還是到了今天的想賣賣不掉的一個尷尬局面。收藏本是娛樂、愛好,如果非要把它框上一個條條框框的話,難免會變質。自己去學裡面的內容知識,哪怕別人跟你討論或者推薦的時候,起碼有個概念性的東西存在,也不至於到了一個誰都是專家的一個尷尬局面。科學物理檢測,有它的道理和原理在裡面,但是再精確的檢測都是有誤差的,在古玩行內,假如是作為一個參考,那完全沒問題,假如作為一個准依據,那風險則很大。
古玩聯:13,808,208,836何經理
古董能真正融入我們的生活嗎?
能!答案是能!但是凡事都有前提。想要去享受古董給自己的樂趣的時候,更多應該消除自己的雜念,行行出狀元,與其天天毫無目的地去融入那個圈子,為什麼自己不能踏踏實實先把基礎給打牢呢?
文化部就全面加強文物的保護利用表態稱,拓寬文物流通渠道,鼓勵民間合法收藏文物,鼓勵文物市場活躍有序發展,支持非國有博物館發展。近日,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對著力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體系進行專題闡述。
收藏得到國家的支持,這無疑是一個極好的消息。也許不久之後,古董收藏品又會引起一股熱潮,那些手裡真正有好藏品的大家也許會過過市場這方面,也許到那個時候一些牛鬼蛇神將現身。
⑺ 古董鑒寶專家出場費誰知道
文章來源於:2020年6月古玩快報電子第2版,僅為轉載,侵權可聯系刪除。
出場費:專家以自己勞動為藏家們提供了具有娛樂、觀賞價值的服務,這是一種非物質形態的精神產品,可以滿足藏家們精神享受的需要,出場費正是這種文化勞務商品價值。出場費的高低通常受下列因素質影響;出場專家的技術水平;出場專家在出場地區的社會地位或受藏家們重視和歡迎的程度;出場專家的社會背景且所代表的勢力。目前按照地域分:古玩鑒寶專家分為北方派與南方派。
北方派:
1.金運昌出場費
金運昌,蒙古族,北京市人,1957年生。金運昌任北京故宮博物院古書畫部副主任。兼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鑒定評估委員會委員、中國收藏家協會咨詢鑒定專家委員會委員等職。1萬/一場
2.賈文忠出場費
賈文忠,字聞鍾,號銅齋,1961年生於北京金石世家,老北京古銅張派第四代傳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九三學社中央教育文化委員會委員 ,碩士研究生導師 。大學文化,北京大學考古系「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研究生班畢業。先後就職於北京市文物局、首都博物館。1萬/一場
3.金申出場費
1949年北京出生,回族。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教授。 [1]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會員。著名佛教文物鑒定專家,文史學家,畫家。1萬/一場
4.耿寶昌出場費
耿寶昌,男,1922年生於北京,祖籍河北束鹿(今辛集市,歸河北省直接管轄),文物鑒定專家,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文物局咨議委員會委員、中國古陶瓷學會名譽會長、中國歷史博物館顧問、首都博物館顧問、炎黃藝術館鑒定委員會會長。長期從事中國古陶瓷及其他古代工藝品的研究,重點研究歷代陶瓷。30萬/一場
5.楊靜榮出場費
楊靜榮,男,1948年生於北京,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復旦大學歷史系畢業。曾在邯鄲陶瓷研究所,從事陶瓷顏料和傳統色釉的研究實驗工作,1979年調入故宮博物院研究陶瓷史至今。1萬/一場
6.單國強出場費
單國強,男,漢族,1942年2月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紹興。1965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入故宮博物院從事文博業務工作。主攻古代書畫史論和書畫鑒定研究。1985年3月任故宮博物院辦公室主任,1988年6月陳列部主任,1998年4月—2002年3月任宮廷部主任。1萬/一場
7.馬未都出場費
馬未都,1955年3月22日出生於北京市,祖籍山東省威海市榮成市,文化學者,觀復博物館創辦人及現任館長。50萬/一場
8.丘小君出場費
丘小君,著名的陶瓷評鑒專家,從事陶瓷文物鑒定工作30餘年,居於香港和紐約兩地﹐是香港著名收藏家學會「求之雅集」的董事和陶瓷鑒定顧問,還兼任海內外多家拍賣行、博物館的徵集顧問。3萬/一場
9.歐陽朝霞出場費
歐陽朝霞,央視《尋寶》欄目特邀專家,中國地質大學寶石學碩士學位,持有國家注冊拍賣師證書、文物拍賣單位專家證書。她現任北京越王珠寶會所總經理。CCTV—1《尋寶》節目珠寶玉石鑒定專家,《私人財富》等多家媒體珠寶鑒賞、收藏欄目專欄作家,珠寶鑒賞收藏與拍賣方向資深講師。1萬/一場
10.蔣文光出場費
蔣文光, 男,1938年4月生,漢族,上海市嘉定區人,1963年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歷史系。全國著名書畫、金銀器、碑帖鑒定專家,CCTV《鑒寶節目》專家評委、原國家博物館資深研究員、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6000元/一場
11.潘深亮出場費
潘深亮,1937年8月17日(農歷丁丑七月十七日)出生在湖南省瀏陽縣官橋鄉,任北京故宮博物院保管部秘書,書畫組組長。現聘於故宮博物院古書畫部,為北京市中國書畫收藏家協會鑒定委員,鑒博藝苑收藏品鑒定委員會書畫鑒定委員會主任,《收藏》雜志社特邀撰稿人,北京嘉緣拍賣公司顧問。6000元/一場
12.李宗揚出場費
李宗揚,1943年生人,1963年步入文物界,北京文物局研究員。6000元/一場
13.魯力出場費
魯力,男,漢族,1956年生,南京博物院研究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1982年2月畢業於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畫專業本科,獲學士學位,即入南京博物院從事古代書畫鑒定工作。1萬/一場
14.馮小琦出場費
馮小琦,北京故宮博物院古器物部研究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中國古陶瓷學會副秘書長、常務理事。主要從事古陶瓷研究。先後在故宮博物院保管部陶瓷組、研究室、古器物部從事古陶瓷的保管、研究、陳列、古陶瓷窯址的調查與標本的整理工作。1萬/一場
15.葉佩蘭出場費
葉佩蘭,浙江金華人,1937年出生於北京,漢族,為中國世家鑒定委員會鑒定專家、中國文物學會鑒定委員會委員、中國考古學會會員、瓷器專家。現為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鑒博藝苑(北京)收藏品鑒定委員會委員、博寶藝術網瓷器鑒定專家,系統地整理和研究了中國的彩瓷。1956年供職於故宮博物院。40餘年來,主要從事中國古代陶瓷的整理、保管和鑒定工作,並對故宮博物院庋藏的古陶瓷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系統地整理海內外收藏的中國古陶瓷,利用世界各國已發表的有關資料編著古陶瓷類的《海外遺珍》。1萬/一場
16.李知宴出場費
李知宴,男,四川遂寧人 [1] ,1937年3月出生,漢族,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中國古陶瓷學會副會長。1萬/一場
17.楊寶傑出場費
楊寶傑,首都博物館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博寶鑒寶網特邀專家、北京石渠雅集文物鑒定中心金牌鑒定專家、青銅器、玉器、雜項鑒定專家。8000元/一場
18.張如蘭出場費
張如蘭,鑒寶專家,擅長玉器、陶瓷、雜項鑒定。主要作品有《中國鼻煙壺》、《北京玉器大全》、《明清文具書》等。6000元/一場
19.陳潤民出場費
陳潤民,為中國世家鑒定收藏網特聘專家,現任故宮博物院古器部陶瓷組組長,央視《鑒寶》欄目特聘鑒定專家,中國古陶瓷學會理事,文化部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委員,博寶藝術網瓷器專家。8000元/一場
20.鄧長興出場費
鄧長興,男,73歲。1963年開始從事文物鑒定工作,至今已有45年的鑒定經驗。主要負責文物鑒定徵集工作。曾任吉林省文物店業務經理多年,後調入吉林省博物院任研究員至退休。主要從事對古今陶瓷、玉器、雜件等鑒定研究,具有較豐富的實踐工作經驗。8000元/一場
21.黃秀純出場費
黃秀純,北京文物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古陶瓷協會理事,央視《鑒寶》專家團成員、《鑒寶》雜志學術顧問,北京津海文物鑒定中心陶瓷鑒定專家。8000元/一場
22.鄧丁三出場費
鄧丁三,1953年3月10日出生,漢族,籍貫重慶奉節,大學學歷,中共黨員。6000元/一場
23.楊實出場費
楊實,生於1935年,河南衛視鑒寶欄目《華豫之門》專家組成員。有30多年的收藏歷史,專門收藏和研究高古瓷。目前是天雅古玩城顧問、文物投資收藏資深評論員、中國書畫收藏家協會理事。楊實先生是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收藏家,本身是音樂家出身,離休前曾經擔任過中央樂團的第一提琴。祖籍廣東陽春,現居深圳。曾獲2007年深圳十大攝影師榮譽稱號。6000元/一場
24. 古方出場費
古方,男,1962年生於北京,198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考古系,1989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系,畢業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從事考古發掘與中國古代玉器的研究工作,專著有《中國出土玉器全集》、《中國傳世玉器全集》、《天地之錄——中國古玉漫談》、《中國古代文物典玉器》、《冰清玉潔》、《中國古玉器圖典》、《古玉之美》、《盛世玉潤》、《古方講古玉》、《玉器時代》、《亘古溫潤》、《海派玉雕大師精品集》、《中國民間藏玉精品集》等。1萬/一場
25. 張廣文出場費
張廣文,男,1949年出生。1985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1978年進入故宮博物院,從事文物管理及古代工藝品研究工作。曾先後任保管部工藝組組長、古器物部工藝組組長。6000元/一場
26.楊震華出場費
楊震華,女,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從事文物工作四十五年,在國家文物局文物培訓中心授課二十多年。長期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西北大學等高校傳授古玉鑒定知識並擔任兼職教授。多次受邀在國外授課,為新加坡歷史博物館和收藏家協會開辦收藏培訓教學。8000元/一場
27.楊伯達出場費
楊伯達,男,漢族,1927年生於遼寧旅順,祖籍山東蓬萊。 故宮博物院 研究館員。20萬/一場
28.白明出場費
白明,1965年9月生,江西余幹人,中國當代著名藝術家、作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長聘教授 、陶瓷藝術系主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美術館執行副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陶瓷藝術委員會秘書長、中國國家畫院陶瓷藝術研究所副所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陶協IAC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油畫學會會員、湖北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特聘教授、廣西藝術學院客座教授、中國陶藝網藝術總監、《中國陶藝家》雜志常務副主編、「上虞青」現代國際陶藝中心主任。1萬/一場
29.毛曉滬出場費
毛曉滬, 男,1951年生於中國上海,古董投資專業顧問,現任北京華夏物證陶瓷鑒定研究所所長。擅長瓷器鑒定、古陶瓷修復。早年受到故宮博物院馮先銘先生、劉九庵先生等老前輩的真諦親傳,在古陶瓷鑒定、古陶瓷修復和古陶瓷復制三大領域均有高深造詣。北京石渠雅集文物鑒定中心金牌鑒定專家,曾擔任中央電視台《尋寶》、《藝術品投資》以及河南衛視《華豫之門》等節目的特約鑒寶專家。毛曉滬從小就接觸古代陶瓷。他算是故宮博物院的「子弟兵」。1萬/一場
30.王連勤出場費
王連勤,字進宏,古玩鑒定專家、收藏家、鑒定評估師(藝術品鑒定師)一級,重慶央視鑒寶專家。從事研究古典傢具、沉香、黃花梨、紫檀、竹、木、牙、角、古陶瓷等多項藝術品的鑒定與評估。8000元/一場
31.崔凱出場費
崔凱,以古陶瓷鑒賞為主要研究方向。被多家電視媒體聘為專家,現為河南省電視台《華豫之門》瓷器組鑒定專家、陝西衛視《華山論鑒》欄目瓷器組鑒定專家、廣東廣播電視台《嶺南鑒寶-九州尋珍》欄目組瓷器專家。6000元/一場
32.雷從雲出場費
雷從雲,男,1939年生人,漢族 ,中國國家博物館,原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主任,研究員。1萬/一場
33.趙青雲出場費
趙青雲,男,漢族,1932年7月出生,河南湯陰人,畢業於湯陰師范。現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調研員、研究員。系河南省文物局專家組成員,河南省文物鑒定委員,中國鈞瓷研究所高級顧問,中國古陶瓷學會副秘書長,河南古陶瓷研究會會長,深圳璽寶樓青瓷博物館研究員、高級顧問,深圳大學藝術學院名譽教授,廣州嶺南文理書院客座教授,河南省文物鑒賞家學會副會長,河南省科技史學會常務理事兼古陶瓷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名譽理事等。畢業後分配到湯陰縣文化館工作。1萬/一場
34.華義武出場費
華義武,瓷器專家, 北京市文物公司副研究員, 中國世家鑒定委員會鑒定專家。先後在《文物》、《文物天地》、《景德鎮陶瓷》、《市場報》等報刊發表論文多篇。參與國家文物局《文物商品編目定名》和《北京志 ·文物志》(文物市場篇)的編寫工作。
南方派:
1.高阿申出場費
高阿申,1949年生於上海,男,山東蓬萊縣人。1968年畢業於上海市印刷職業學校。阿申老師是cctv中國名間藏品陶瓷組鑒定專家,上海收藏文化研究所研究員。此外,還擔任:上海古陶瓷科學技術研究會會員、上海收藏文化研究所特邀研究員、收藏快報專家委員會成員、北大資源學院文物專業教授、中華民間藏品鑒定委員會陶瓷組鑒定專家等職務。8000元/一場
2.蔡國聲出場費
蔡國聲,男,1941年出生,浙江定海人。中國近代書法家,文物鑒定專家,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出版《珍寶鑒別指南》、《古玩與收藏》、《蔡國聲隸書阿房宮賦》、《過眼雲煙錄——蔡國聲談古玩鑒賞》等書二十餘本,在文物鑒定界被譽為「高產專家」。3萬/一場
3.翟建民出場費
香港永寶齋齋主,亞洲國際藝術及古董展(AIAA 2006)主辦人。20萬/一場
4.單國霖出場費
單國霖,男,1942年出生於浙江蕭山,擅長中國書畫理論歷史研究。1萬/一場
5.李鑒宸出場費
李鑒宸,上海人,現居新加坡,全球藝術品鑒定評估「伍德曼」金獎,第二屆亞洲優秀藝術品鑒定評估師金獎獲得者;上海藝術品金融商會常務秘書長 、上海藝術品金融商會咨詢鑒定專家委員會主任 ,與香港佳士得、蘇富比拍賣有深度合作。國內眾多富豪私人藝術品投資顧問。個人出版著作:《宣德爐》《汝窯為魁》《中國銀幣版別與市場價值評估大全》《明代建文瓷器初探》《雞缸杯》《中國精品銅幣》《宣德爐點評估價與交易寶典》。35萬/一場
6.趙自強出場費
趙自強,研究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廣州中國古陶瓷研究會會長。1萬/一場
7.朱力出場費
朱力,男,漢族,1942年生,上海市人,海派文物鑒賞專家,現為中國古陶瓷學會會員、中國文博學會會員,上海文聯藝術品鑒定中心專家組成員,現應邀為上海教育電視台專欄節目作嘉賓。
⑻ 一錘定音鑒寶專家出場費是多少
北方派:
1.金運昌出場費
金運昌,蒙古族,北京市人,1957年生。金運昌任北京故宮博物院古書畫部副主任。兼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鑒定評估委員會委員、中國收藏家協會咨詢鑒定專家委員會委員等職。1萬/一場
2.賈文忠出場費
賈文忠,字聞鍾,號銅齋,1961年生於北京金石世家,老北京古銅張派第四代傳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九三學社中央教育文化委員會委員 ,碩士研究生導師 。大學文化,北京大學考古系「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研究生班畢業。先後就職於北京市文物局、首都博物館。1萬/一場
3.金申出場費
1949年北京出生,回族。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教授。 [1]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會員。著名佛教文物鑒定專家,文史學家,畫家。1萬/一場
4.耿寶昌出場費
耿寶昌,男,1922年生於北京,祖籍河北束鹿(今辛集市,歸河北省直接管轄),文物鑒定專家,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文物局咨議委員會委員、中國古陶瓷學會名譽會長、中國歷史博物館顧問、首都博物館顧問、炎黃藝術館鑒定委員會會長。長期從事中國古陶瓷及其他古代工藝品的研究,重點研究歷代陶瓷。30萬/一場
5.楊靜榮出場費
楊靜榮,男,1948年生於北京,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復旦大學歷史系畢業。曾在邯鄲陶瓷研究所,從事陶瓷顏料和傳統色釉的研究實驗工作,1979年調入故宮博物院研究陶瓷史至今。1萬/一場
6.單國強出場費
單國強,男,漢族,1942年2月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紹興。1965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入故宮博物院從事文博業務工作。主攻古代書畫史論和書畫鑒定研究。1985年3月任故宮博物院辦公室主任,1988年6月陳列部主任,1998年4月—2002年3月任宮廷部主任。1萬/一場
7.馬未都出場費
馬未都,1955年3月22日出生於北京市,祖籍山東省威海市榮成市,文化學者,觀復博物館創辦人及現任館長。50萬/一場
8.丘小君出場費
丘小君,著名的陶瓷評鑒專家,從事陶瓷文物鑒定工作30餘年,居於香港和紐約兩地﹐是香港著名收藏家學會「求之雅集」的董事和陶瓷鑒定顧問,還兼任海內外多家拍賣行、博物館的徵集顧問。3萬/一場
9.歐陽朝霞出場費
歐陽朝霞,央視《尋寶》欄目特邀專家,中國地質大學寶石學碩士學位,持有國家注冊拍賣師證書、文物拍賣單位專家證書。她現任北京越王珠寶會所總經理。CCTV—1《尋寶》節目珠寶玉石鑒定專家,《私人財富》等多家媒體珠寶鑒賞、收藏欄目專欄作家,珠寶鑒賞收藏與拍賣方向資深講師。1萬/一場
10.蔣文光出場費
蔣文光, 男,1938年4月生,漢族,上海市嘉定區人,1963年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歷史系。全國著名書畫、金銀器、碑帖鑒定專家,CCTV《鑒寶節目》專家評委、原國家博物館資深研究員、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6000元/一場
11.潘深亮出場費
潘深亮,1937年8月17日(農歷丁丑七月十七日)出生在湖南省瀏陽縣官橋鄉,任北京故宮博物院保管部秘書,書畫組組長。現聘於故宮博物院古書畫部,為北京市中國書畫收藏家協會鑒定委員,鑒博藝苑收藏品鑒定委員會書畫鑒定委員會主任,《收藏》雜志社特邀撰稿人,北京嘉緣拍賣公司顧問。6000元/一場
12.李宗揚出場費
李宗揚,1943年生人,1963年步入文物界,北京文物局研究員。6000元/一場
13.魯力出場費
魯力,男,漢族,1956年生,南京博物院研究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1982年2月畢業於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畫專業本科,獲學士學位,即入南京博物院從事古代書畫鑒定工作。1萬/一場
14.馮小琦出場費
馮小琦,北京故宮博物院古器物部研究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中國古陶瓷學會副秘書長、常務理事。主要從事古陶瓷研究。先後在故宮博物院保管部陶瓷組、研究室、古器物部從事古陶瓷的保管、研究、陳列、古陶瓷窯址的調查與標本的整理工作。1萬/一場
15.葉佩蘭出場費
葉佩蘭,浙江金華人,1937年出生於北京,漢族,為中國世家鑒定委員會鑒定專家、中國文物學會鑒定委員會委員、中國考古學會會員、瓷器專家。現為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鑒博藝苑(北京)收藏品鑒定委員會委員、博寶藝術網瓷器鑒定專家,系統地整理和研究了中國的彩瓷。1956年供職於故宮博物院。40餘年來,主要從事中國古代陶瓷的整理、保管和鑒定工作,並對故宮博物院庋藏的古陶瓷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系統地整理海內外收藏的中國古陶瓷,利用世界各國已發表的有關資料編著古陶瓷類的《海外遺珍》。1萬/一場
16.李知宴出場費
李知宴,男,四川遂寧人 [1] ,1937年3月出生,漢族,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中國古陶瓷學會副會長。1萬/一場
17.楊寶傑出場費
楊寶傑,首都博物館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博寶鑒寶網特邀專家、北京石渠雅集文物鑒定中心金牌鑒定專家、青銅器、玉器、雜項鑒定專家。8000元/一場
18.張如蘭出場費
張如蘭,鑒寶專家,擅長玉器、陶瓷、雜項鑒定。主要作品有《中國鼻煙壺》、《北京玉器大全》、《明清文具書》等。6000元/一場
19.陳潤民出場費
陳潤民,為中國世家鑒定收藏網特聘專家,現任故宮博物院古器部陶瓷組組長,央視《鑒寶》欄目特聘鑒定專家,中國古陶瓷學會理事,文化部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委員,博寶藝術網瓷器專家。8000元/一場
20.鄧長興出場費
鄧長興,男,73歲。1963年開始從事文物鑒定工作,至今已有45年的鑒定經驗。主要負責文物鑒定徵集工作。曾任吉林省文物店業務經理多年,後調入吉林省博物院任研究員至退休。主要從事對古今陶瓷、玉器、雜件等鑒定研究,具有較豐富的實踐工作經驗。8000元/一場
21.黃秀純出場費
黃秀純,北京文物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古陶瓷協會理事,央視《鑒寶》專家團成員、《鑒寶》雜志學術顧問,北京津海文物鑒定中心陶瓷鑒定專家。8000元/一場
22.鄧丁三出場費
鄧丁三,1953年3月10日出生,漢族,籍貫重慶奉節,大學學歷,中共黨員。6000元/一場
23.楊實出場費
楊實,生於1935年,河南衛視鑒寶欄目《華豫之門》專家組成員。有30多年的收藏歷史,專門收藏和研究高古瓷。目前是天雅古玩城顧問、文物投資收藏資深評論員、中國書畫收藏家協會理事。楊實先生是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收藏家,本身是音樂家出身,離休前曾經擔任過中央樂團的第一提琴。祖籍廣東陽春,現居深圳。曾獲2007年深圳十大攝影師榮譽稱號。6000元/一場
24. 古方出場費
古方,男,1962年生於北京,198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考古系,1989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系,畢業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從事考古發掘與中國古代玉器的研究工作,專著有《中國出土玉器全集》、《中國傳世玉器全集》、《天地之錄——中國古玉漫談》、《中國古代文物典玉器》、《冰清玉潔》、《中國古玉器圖典》、《古玉之美》、《盛世玉潤》、《古方講古玉》、《玉器時代》、《亘古溫潤》、《海派玉雕大師精品集》、《中國民間藏玉精品集》等。1萬/一場
25. 張廣文出場費
張廣文,男,1949年出生。1985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1978年進入故宮博物院,從事文物管理及古代工藝品研究工作。曾先後任保管部工藝組組長、古器物部工藝組組長。6000元/一場
26.楊震華出場費
楊震華,女,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從事文物工作四十五年,在國家文物局文物培訓中心授課二十多年。長期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西北大學等高校傳授古玉鑒定知識並擔任兼職教授。多次受邀在國外授課,為新加坡歷史博物館和收藏家協會開辦收藏培訓教學。8000元/一場
27.楊伯達出場費
楊伯達,男,漢族,1927年生於遼寧旅順,祖籍山東蓬萊。 故宮博物院 研究館員。20萬/一場
28.白明出場費
白明,1965年9月生,江西余幹人,中國當代著名藝術家、作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長聘教授 、陶瓷藝術系主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美術館執行副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陶瓷藝術委員會秘書長、中國國家畫院陶瓷藝術研究所副所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陶協IAC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油畫學會會員、湖北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特聘教授、廣西藝術學院客座教授、中國陶藝網藝術總監、《中國陶藝家》雜志常務副主編、「上虞青」現代國際陶藝中心主任。1萬/一場
29.毛曉滬出場費
毛曉滬, 男,1951年生於中國上海,古董投資專業顧問,現任北京華夏物證陶瓷鑒定研究所所長。擅長瓷器鑒定、古陶瓷修復。早年受到故宮博物院馮先銘先生、劉九庵先生等老前輩的真諦親傳,在古陶瓷鑒定、古陶瓷修復和古陶瓷復制三大領域均有高深造詣。北京石渠雅集文物鑒定中心金牌鑒定專家,曾擔任中央電視台《尋寶》、《藝術品投資》以及河南衛視《華豫之門》等節目的特約鑒寶專家。毛曉滬從小就接觸古代陶瓷。他算是故宮博物院的「子弟兵」。1萬/一場
30.王連勤出場費
王連勤,字進宏 ,古玩鑒定專家 、收藏家 、鑒定評估師(藝術品鑒定師)一級 ,重慶央視鑒寶專家 。從事研究古典傢具、沉香、黃花梨、紫檀、竹、木、牙、角、古陶瓷等多項藝術品的鑒定與評估 。8000元/一場
31.崔凱出場費
崔凱,以古陶瓷鑒賞為主要研究方向。被多家電視媒體聘為專家,現為河南省電視台《華豫之門》瓷器組鑒定專家 、陝西衛視《華山論鑒》欄目瓷器組鑒定專家 、廣東廣播電視台《嶺南鑒寶-九州尋珍》欄目組瓷器專家 。6000元/一場
32.雷從雲出場費
雷從雲,男,1939年生人,漢族 ,中國國家博物館,原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主任,研究員。1萬/一場
33.趙青雲出場費
趙青雲,男,漢族,1932年7月出生,河南湯陰人,畢業於湯陰師范。現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調研員、研究員。系河南省文物局專家組成員,河南省文物鑒定委員,中國鈞瓷研究所高級顧問,中國古陶瓷學會副秘書長,河南古陶瓷研究會會長,深圳璽寶樓青瓷博物館研究員、高級顧問,深圳大學藝術學院名譽教授,廣州嶺南文理書院客座教授,河南省文物鑒賞家學會副會長,河南省科技史學會常務理事兼古陶瓷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名譽理事等。畢業後分配到湯陰縣文化館工作。1萬/一場
34.華義武出場費
華義武,瓷器專家, 北京市文物公司副研究員, 中國世家鑒定委員會鑒定專家。先後在《文物》、《文物天地》、《景德鎮陶瓷》、《市場報》等報刊發表論文多篇。參與國家文物局《文物商品編目定名》和《北京志 ·文物志》(文物市場篇)的編寫工作。
南方派:
1.高阿申出場費
高阿申,1949年生於上海,男,山東蓬萊縣人。1968年畢業於上海市印刷職業學校。阿申老師是cctv中國名間藏品陶瓷組鑒定專家,上海收藏文化研究所研究員。此外,還擔任:上海古陶瓷科學技術研究會會員、上海收藏文化研究所特邀研究員、收藏快報 專家委員會成員、北大資源學院文物專業教授、中華民間藏品鑒定委員會陶瓷組鑒定專家等職務。8000元/一場
2.蔡國聲出場費
蔡國聲,男,1941年出生,浙江定海人。中國近代書法家,文物鑒定專家,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出版《珍寶鑒別指南》、《古玩與收藏》、《蔡國聲隸書阿房宮賦》、《過眼雲煙錄——蔡國聲談古玩鑒賞》等書二十餘本,在文物鑒定界被譽為「高產專家」。3萬/一場
3.翟建民出場費
香港永寶齋齋主,亞洲國際藝術及古董展(AIAA 2006)主辦人。20萬/一場
4.單國霖出場費
單國霖,男,1942年出生於浙江蕭山,擅長中國書畫理論歷史研究。1萬/一場
5.李鑒宸出場費
李鑒宸,上海人,現居新加坡,全球藝術品鑒定評估「伍德曼」金獎,第二屆亞洲優秀藝術品鑒定評估師金獎獲得者;上海藝術品金融商會常務秘書長 、上海藝術品金融商會咨詢鑒定專家委員會主任 ,與香港佳士得、蘇富比拍賣有深度合作。國內眾多富豪私人藝術品投資顧問。個人出版著作:《宣德爐》 《汝窯為魁》《中國銀幣版別與市場價值評估大全》《明代建文瓷器初探》《雞缸杯》《中國精品銅幣》《宣德爐點評估價與交易寶典》。35萬/一場
6.趙自強出場費
趙自強 ,研究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廣州中國古陶瓷研究會會長。1萬/一場
7.朱力出場費
朱力,男,漢族,1942年生,上海市人,海派文物鑒賞專家,現為中國古陶瓷學會會員、中國文博學會會員,上海文聯藝術品鑒定中心專家組成員 ,現應邀為上海教育電視台專欄節目作嘉賓。6000元/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