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簡述原先民的文化成果並加以說明
原先民遺址出土的大量的陶器、石器、玉器、銅器等文物和動植物標本,填補了太湖西部古文化的空白。
對深入研究長江下游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的分布范圍、面貌特徵、相互交流和影響傳播等具有重要意義,也為中國史前考古學研究增添了一份極其豐富的實物資料。
可以說,神墩遺址是溧陽境內年代最早、保存最為完好的史前遺址,也是太湖地區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之一。
(1)丹陽葛城和神墩遺址考古成果擴展閱讀
原先民的文化社會化的基本內容如下:
1、生活技能的社會化。包括生活自理能力、日常生活知識、回生活適應技能答等。
2、職業技能的社會化。傳授生產技能和職業技能,為個體進入社會從事職業生涯打好基礎。
3、行為規范的社會化。這是社會化的核心,是個體適應社會生活和形成人格特徵的關鍵。包括政治規范、法律規范、道德規范和角色規范的社會化等內容。
4、生活目標的社會化。生活目標的社會化,一方面要把社會目標內化為個體的生活目標;另一方面要造就出成千上萬胸懷大志、努力將自己的知識、技能、才智和創造力等能動地外化於社會、為社會造福的人,使其成為社會文化的承上啟下者。
② 江西九江的開篇始於哪個遺址
江西九江的開篇始於九江縣神墩遺址。
九江縣神墩遺址坐落在九江新合鄉境內。為配合大沙鐵路的修建,經江西省文化廳報請中央文化部批准,省文物工作隊於1984年和1985年秋冬季節,組織了兩次搶救性發掘,揭露面積共計900平方米,出土各種文化遺物和可復原器物400餘件。
據兩次發掘資料,神墩遺址包含有新石器時代晚期和青銅時代的商、周等三個時期的地層堆積和文化遺物,而周代層堆積較厚,出土文化遺物的早晚演變序列也比較清楚,因而又可分為早、中、晚三期;該遺址文化堆積,前後延續時間達2000年之久。
神墩遺址兩次發掘出土的遺跡和遺物之中,以下列各項尤為珍貴:
一、在神墩墓葬中,第一次發現了新石器時代晚期墓葬的人骨架,而且棺或槨灰痕跡清晰。這對研究江西葬俗史等課題,是頗有價值的實物資料。
二、出土商代和西周水井各一口。在商代井內填土中,除出土了一批陶器外,還出土了一件木質農具~「耜」。該木耜長近「一米,是目前全國商文化遺址中所僅見的一件木質農具實物資料。值得特別提出的是,在西周井底方形坑上,還架有木棍和竹席、竹籃之類,並以石塊壓之,以免飄浮,估計其當為濾水設置。而此種考究的濾水設置,是全國各西周遺址中,目前尚無報導的。
三、神墩遺址,由於地處大江南北,上下游的交叉點,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因而文化堆積中所包含文化遺物十分豐富,既有大量出土的中原殷式鬲,又有江西萬年類型商代文化遺物共出;既出土本地青銅文化中所固有的器物,又大量共出楚式早期陶器,還同時包含有長江下游吳越青銅文化的一些因素,並且在堆積中混進了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某些器物或碎片。因此,在江西這個門戶地區--贛北一帶,商周時期,中原商文化、楚文化、吳越文化與本地土著文化等四支青銅文化,先後交匯融合之情景,反映得尤為強烈。這種現象,是江西其它地方商周遺址中很難見到的。從神墩遺址出土的文化遺物還得知,贛江--鄱陽湖水系的樊城堆文化面貌,與長江下游、東南沿海原始文化關系密切,而與江漢地區,則顯得少有聯系,它是溝通嶺南、湘江中上游的橋梁。
影響
故此,通過九江神墩遺址的發掘,可以窺知江西古代文化之與周圍地區原始文化、青銅文化間錯綜復雜關系和交往融合,形象地說,它好比是個窗口。
③ 溧陽有多少年的歷史,經歷幾個朝代誰知道請告訴我,謝謝!
4500萬年前的上黃水母山中華曙猿的發現為包括人類在內的高級靈長類動物的發展找到了源頭,其意義可與周口店北京人的發現媲美。進入人類時代後,代表舊石器時代打制石器在溧陽沙河、竹簀、上黃等多處出土;帶柄石錛和玉圭等文物代表著新石器時代人類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水平,神墩遺址的考古發掘,進一步充實和豐富了馬家浜文化的歷史內涵;幾何印紋陶器、銅劍簇等,展現了商周文化的生產水平;溧陽又是先秦時期在江蘇地域內設置的十五個縣份之一,迄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
周朝時溧陽地屬吳國,接著屬越國,後來屬楚國。
秦始皇25年(公元前222年)置溧陽縣,縣的治所不清楚,屬鄣郡(郡治在現在的浙江安吉縣鄣吳鎮)。
西漢初,溧陽縣先屬是韓信的封地楚國鄣郡,接著是劉賈的荊國鄣郡,後來是劉濞的吳國鄣郡,後又屬劉非的江都國鄣郡。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廢鄣郡,置丹陽郡,溧陽縣改屬丹陽郡(郡治在現今的今安徽宣城市宣州區。到東漢建安末年,孫權令呂范任丹陽太守,於是遷郡治到建業,就是現在的南京市區)。東漢時縣治在現今的江蘇高淳縣固城鎮。三國吳時,廢溧陽縣建制,一部分地區作為屯田之用,另一部分設置永平縣,治今天目湖鎮古縣村附近,屬丹陽郡。西晉太康元年(280年),改永平縣為永世縣,又恢復設立溧陽縣,都屬丹陽郡。永興元年又分永世縣的一部分設置平陵縣,都屬義興郡(治今江蘇宜興市)。平陵縣的治所在今城西三十五里的平陵城。不久將永世縣仍舊屬丹陽郡。
劉宋元嘉九年(432)時,將平陵縣並入永世與溧陽,永世與溧陽二縣都屬丹陽尹。南齊時溧陽、永世二縣都屬丹陽郡。梁、陳因之。
隋開皇9年(589),廢永世縣。開皇十二年(592)恢復永世縣的建制,屬於宣州。開皇十八年(598)改溧陽為溧水縣,移治今高淳縣牛城遺址,屬丹陽郡。永世縣的治所仍和晉朝時一樣。屬宣城郡。
唐武德三年(602年),析溧水再置溧陽縣,治在今城西北四十五里舊縣村。屬揚州。九年,揚州被廢,溧陽屬宣州。上元元年(674年),溧陽縣改屬升州,二年升州廢,仍屬宣州。光啟三年(887)又屬升州,天復三年(903)縣治遷至現在的治所。揚州、升州的治所都在現今的南京市,並非現今的揚州。宣州治所在現今的宣城市宣州區。自從唐以後,溧陽和溧水永遠分開了,永世縣的地方大致完全並入溧陽縣內。
楊吳時,溧陽縣屬金陵府。南唐時,溧陽縣屬江寧府,府治即今南京市。
宋朝初期,溧陽縣仍屬江寧府。開寶八年,江寧府改升州。天禧二年(1018年)仍屬江寧府。建炎三年改為建康府,溧陽縣也隨之轉屬。州府治所都在今江寧府。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曾升為溧州,十五年又改為溧陽府,十六年改為溧陽路。二十八年革路存縣。元貞二年仍改州,屬集慶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廢州復縣,屬應天府。
清朝時,雍正八年改屬鎮江府。
民國時期,溧陽縣先後隸屬於江蘇省行政公署、金陵道、江蘇省政府、江蘇省第一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溧陽縣)、江蘇省江南行署管轄。
1949年4月25日溧陽解放,建立縣人民政府,先後屬蘇南行署武進行政分區、常州專署、鎮江專署管轄。1983年3月實行市管縣體制後,溧陽縣屬常州市管轄。1990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溧陽縣,設立縣級溧陽市。,希望可以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