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想知道,你知道了嗎?
『貳』 從哪幾個方面進行科技查新
從以下幾方面查新:
查新咨詢服務的結果是為被查課題出具一份查新報告,稱為「科技成果查新證明書」,該證明書包括封面、正文及簽名蓋章等內容,正文為證明書的核心,包括三項內容:
⑴課題的技術要點
根據用戶提供的研究報告及其它技術資料寫出的課題的概要,重點表述主要技術特徵、參數、指標、發明點、創新點、技術進步點等。
⑵檢索過程與檢索結果
包括對應於查新課題選用的檢索系統、資料庫、檢索年限、檢索詞、檢索式及檢索命中的結果。
⑶查新結果
對查新課題與以上命中的結果進行新穎性及先進性對比分析,最後得出查新結論。
概述:
科技查新(簡稱查新),是指具有查新業務資質的查新機構根據查新委託人提供的需要查證其新穎性的科學技術內容,按照《科技查新規范》(國科發計字2000544號)進行操作,並做出結論(查新報告)。
『叄』 成都電子科技大學的圖書館外人可以進嗎
成都電子科技大學的圖書館外人可以進去,但是不能借書出去。
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始建於1956年,主要匯集了當時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工學院、華南工學院三所高校圖書館的電子類文獻。
伴隨著電子科技大學六十年的奮斗與發展,在「211」、「985」等國家級重大、重點工程項目建設的支持下,圖書館在基礎設施、資源建設、文化打造、服務理念方面都跨上了新的台階。
形成了以工為主,理工滲透,理、工、管、文協調發展的特色文獻資源保障與服務體系。
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由沙河校區、清水河校區以及九里堤校區三部分組成,館舍總面積68000餘平方米,讀者座位總數6600個,各類研修間100間。
其中沙河校區圖書館創建於1956年,館舍面積15000餘平方米;清水河校區圖書館新建於2009年6月,建築面積52000餘平方米,作為主館和沙河校區分館並行使用。
截止2016年末,圖書館紙質書刊館藏總量216.8萬余冊,數字資源平台109個,包括資料庫283個(圖書館281個,學院2個),其中,電子圖書430萬余冊,在線學位論文750萬余冊。
自建特色資料庫如本校SCI論文查詢系統、本校研究生學位論文資料庫、成電人著作收藏庫、重點學科導航系統、教學參考書系統、中文電子期刊導航系統、西文期刊和會議錄導航系統等。
『肆』 為做省科技成果鑒定需做《科技成果查新報告》和《科技成果報告》誰會做
科技成果鑒定一般需提交以下資料(各地區略有差異):科技成果鑒定申專請表 、科技屬成果鑒定證書(草稿)、項目研製報告 、項目技術報告、用戶報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分析報告、查新報告 、測試大綱 。這里的「查新報告」就是指由科技信息部門(科技查新中心)出具的科技查新報告,用於對所查詢科技項目或成果就新穎新、創新性作出判斷,證明在某一領域有無相關或類似產品或研究。省級科技成果鑒定要求提供的查新報告,一般需由省級以上科技部門下屬的科技信息部門出具,如當地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或研究院所轄科技查新中心。
『伍』 科技成果登記完以後怎麼辦
首先我先回答什麼是科技成果轉化
是指為提高生產力水平而對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所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科技成果所進行的後續試驗、開發、應用、推廣直至形成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發展新產業等活動。更詳細的你可以查看中國科技成果轉化協作網。
由於你說的很朦朧,不知道你是屬於哪類項目,具體獎勵額度是根據相關標准制定的。所以你還是直接登錄網站聯系他們!都是義務行為!
『陸』 科技成果評價是怎麼的流程及需要資料有哪些
堅持實事求是、科學民主、客觀公正、注重質量、講求實效的原則,依照規定的程序和標准,對被評價科技成果進行審查與辨別,對其科學性、創造性、先進性、可行性和應用前景等進行評價,並做出相應結論。對成果的知識產權不做評價。
科技成果評價主要針對技術開發類應用技術成果、社會公益類應用技術成果、軟科學研究成果三種類型進行評價。
科技成果評價的主要內容是:
1、技術創新程度、技術指標先進程度;
2、技術難度和復雜程度;
3、成果的重現性和成熟程度;
4、成果應用價值與效果;
5、取得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6、進一步推廣的條件和前景;
7、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意見。
科技成果評價機構(簡稱評價機構)是指參加科技成果評價試點的具有科技成果評價業務能力,獨立接受科技成果評價委託,有償提供科技成果評價服務的社會中介服務機構和事業單位。
目前,在四川可做科技成果評價的機構推薦:成都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生產力促進中心,等等
科技成果評價項目所需材料目錄
(1) 科技成果評價申請表;
(2) 研製報告(主要包括技術方案論證、技術特徵、總體技術性能指標與國內外同類先進技術的比較、技術成熟程度、已推廣應用及取得的效益情況,對社會經濟發展和行業科技進步的意義、進一步推廣應用的條件和前景、存在的問題等內容;
(3) 測試分析報告及主要實驗、測試記錄報告;
(4) 專業檢測機構出具的產品檢測報告;
(5) 國內外相關技術發展的背景材料,引用他人成果或者結論的參考文獻;
(6) 國家法律法規要求的行業審批文件及產品企業標准;
(7) 繳納國稅、地稅的稅務證明或推廣應用所產生的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環境生態效益證明;
(8) 用戶應用證明;
(9) 單位營業執照復印件及榮譽證書;
(10) 說明知識產權狀況的相關材料;
(11) 由有資質的查新單位出具的科技成果查新報告;
(12) 獲得省部級以上政府部門立項的項目證書或結題證書等。
成果評價的流程
1、委託方向評價機構提出成果評價需求。
2、評價機構收到被評價成果材料後,初步審查評價委託方提交的技術資料,判斷評價委託方提出的評價要求能否實現。
3、接受評價委託,與委託方簽訂評價合同,約定有關評價的要求、完成時間和費用等事項。
4、確定成果評價負責人。由其選聘熟悉被評價科技成果行業領域的專家擔任評價咨詢專家,同一單位的專家不得超過兩人。
5、對於需要具備檢測或查新報告才能做出評價結論,但評價委託方又未提供相關報告的,評價機構可以要求評價委託方提交符合要求的檢測、查新報告,也可以與評價委託方協商,由評價機構作為檢測、查新委託人取得檢測、查新報告。
6、專家評價。由每位咨詢專家獨立評價,提出評價意見。評價機構工作人員負責匯總每位咨詢專家的評分結果,並計算出綜合評分。
7、評價負責人在綜合所有咨詢專家評價意見的基礎上,完成綜合評價結論。
8、按約定的時間、方式和份數向評價委託方交付評價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