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衣索比亞的經濟如何發展
衣索比亞,是非洲窮國中的窮國。我不看好這個國家的發展,原因如下:人口過度膨脹。50年內人口翻了3倍,從3000萬膨脹到目前近1億人口,根據聯合國預測該國人口在2050年左右會達到3億。經濟發展進程會被失控的人口膨脹嚴重拉低。變成了內陸國。海運只能通過吉布地港(吉布地),蘇丹港(蘇丹),柏波拉港(索馬里)。事關國家命運的貿易線被其它國家所主宰,就像頭上時刻懸著一把劍,並且向他國港口支付的關稅推高了本國的物價。資源缺乏。跟同為非洲人口大國的奈及利亞相比,衣索比亞的資源實在太少。近年來,中國人目前在衣索比亞修輕軌、風力發電廠、高速公路、跨國快速鐵路、電信設施等一系列工程,迅速拉高了衣索比亞的GDP,可即使如此,衣索比亞的GDP總量只有中國窮省貴州省的1/3不到,與南邊的鄰居肯亞相比,也落後了10年。如果肯亞消除了來自索馬里的恐怖主義威脅,整個大東非區域的經濟中心毫無疑問地將是肯亞。肯亞的地理優勢,資源優勢,語言優勢,環境優勢全都超過衣索比亞太多了。單看看駐在內羅畢的國際機構和組織有多少就知道了。這個國家本來就存在那麼多弱點,又被肯亞分走了不少外國投資,所以很難說會有什麼前途。在可見的將來,它會一直屬於最不發達國家水平,並且被中國政府用龐大的債務所綁架,作為中國政府全球戰略中控制非洲的一個重要棋子。
Ⅱ 衣索比亞從古至今的版圖變化
衣索比亞是具有3000年文明史的古國。早在公元前975年,孟尼利克一世就在這里建立了努比亞王國。公元之初,這里興起的阿克蘇姆王國曾是非洲偉大的文化中心。公元13-16世紀,阿姆哈拉人建立了強盛的阿比西尼亞王國。西方殖民者15世紀侵入非洲後,埃塞曾幾度淪為英國和義大利的殖民地。16世紀,葡萄牙和奧斯曼帝國相繼入侵。19世紀初分裂成若干公國。1868年英國入侵。1890年義大利入侵,並宣布埃受其「保護」。1896年3月1日,埃軍擊敗意軍,同年10月意承認埃獨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又徹底趕走了殖民主義者。1930年11月,埃皇海爾·塞拉西一世登基。衣索比亞的國名1941年正式啟用。它在古希臘語中意為「被太陽曬黑的人民居住的土地」。1974年9月,臨時軍事行政委員會接管政權,廢黜帝制。1987年9月,宣布成立衣索比亞人民民主共和國。1988年衣索比亞爆發內戰。1991年5月,衣索比亞人民革命民主陣線推翻門格斯圖政權,同年7月成立過渡政府。1994年12月,制憲會議通過新憲法。1995年8月22日,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成立。
Ⅲ 什麼措施的實施,使衣索比亞的經濟得到了一定的恢復和發展
經濟方面,西奧多二世擬定了發展經濟的計劃。在稱帝之初就確定了休養生息的政策,要求人民恢復自己祖輩的行業,商人開店鋪,農民務必務農。為了減輕農民的稅收負擔,對稅收制度也進行了一些改革。由中央統一掌管國家的全部稅收,減輕農民的捐稅。廢除政府官員和軍隊由當地農民俸養的蓋爾巴制。為消除發展貿易的障礙,減少國內各地設置的關卡,減免多如牛毛的關稅。廢除奴隸貿易,大力修建道路以利於發展貿易。這些措施的實施,使衣索比亞的經濟得到了一定的恢復和發展。
Ⅳ 曾號稱非洲第一強國衣索比亞,它究竟是如何淪落的
曾號稱非洲第一強國衣索比亞,它究竟是如何淪落的?這可以說是衣索比亞的悲劇,造成這個國家淪落的原因,主要有下面幾點,朋友們可以參考以下內容:
三、衣索比亞經濟發展一直不穩定:
隨著多年的國家動亂和證據不穩定,衣索比亞的經濟發展,也變得脆弱不堪,所以曾經實力強大的衣索比亞,變成了一個非洲最窮困的國家,目前衣索比亞,還是沒有任何的經濟發展計劃,老百姓的生活難以為繼。
Ⅳ 關於埃及賽義德改革 的詳細介紹
埃及大舉外債 1862年,埃及總督賽義德為支付蘇伊士運河和王室的巨大開支,而向英國舉借了近代史上的第一筆外債。之後,埃及財政狀況不斷惡化。1863年,伊斯梅爾繼任埃及總督。他和賽義德一樣大量舉借內債和外債。埃及主權亦隨之逐步喪失。面 具衣索比亞的工藝品(公元1855~1868 年)衣索比亞的抗英斗爭 1855年,衣索比亞庫阿爾族的封建主卡薩加冕稱帝,稱提奧多二世。稱帝之後,提奧多二世為對內鞏固自己的統治,對外抵禦外族的入侵,先後進行了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改革。1867 年,英國殖民者悍然出兵衣索比亞。提奧多二世號召衣索比亞人民起來反抗侵略者,並且親自率軍奮戰,堅守軍事要塞馬拉達。 1868 年4 月13 日,馬拉達要塞失守。提奧多二世戰敗自盡。衣索比亞重新陷入爭奪王位的諸侯混戰之中,又面臨新的殖民侵略。 (公元1858 年) 賽義德改革土地制賽義德1854~1863年任埃及總督。1858年,他頒布了全國改革土地制度的法令。法令的主要內容是: (1)重申了封地持有者享有買賣、饋贈土地及捐獻土地給寺院等權利;(2)准許份地持有者死後將土地傳給男性或女性繼承人,但耕種土地者必須按時納稅;(3)准許份地持有者長期將土地抵押給他人;(4)准許份地持有者將土地租給他人一至三年,期滿後可以續租。《賽義德法令》有助於調動土地持有者經營和種植的積極性,促進了埃及農業的發展。(公元1854~1856 年)利文斯頓在非洲探險 1840 年,利文斯頓受「倫敦傳教協會」的派遣,到南非傳教。他用了33 年時間,先後四次深入南非,進行探險和考察。1854~1856 年,他橫越南部非洲大陸,完成了從大西洋到印度洋的探險。在考察期間,他先後發表過《傳教旅行》、《贊比西河及其支流》等。利文斯頓的探險,揭開了「非洲心臟」的秘密,有助於世界對南非自然和社會狀況的了解。利文斯頓的探險船南非開采鑽石和金礦的鑽石坑古埃及雕像利文斯頓南非發現鑽石和金礦 1867 年,南非奧蘭治發現鑽石礦。1886 年,威特沃特斯蘭德地區發現了世界上蘊藏量最大的金礦。尋寶者蜂擁而至,掀起了「鑽石熱潮」和「黃金熱潮」。昔日荒無人煙的金伯和約翰內斯堡成了著名的「鑽石城」 和「黃金城」。1898年,南非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黃金供應國。
Ⅵ 為什麼衣索比亞能成為非洲經濟增長最快國
提到非洲,人們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貧窮落後。由於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美洲、歐洲還有亞洲,因此這塊大陸幾乎成了被世界遺忘的角落。
本來南非作為非洲唯一的富裕地區,也曾躋身過世界發達國家之列。只是在曼德拉帶領黑人當家做主後,也慢慢淪為了貧窮國家。
不過,根據當年世界銀行預測結果顯示,2018年至2021年四年間,世界上經濟增速最快的四個國家中,非洲的衣索比亞卻赫然在列。
(衣索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
三、投資環境的穩定。
衣索比亞充分汲取辛巴威和南非的教訓,把穩定的政局和社會安全環境,作為主要的招商引資重點來抓。
自1991年執掌政權以來,衣索比亞民主革命陣線力保政局穩定。全國上下一條心,一路向東看,不搞意識形態斗爭,一切圍繞經濟建設保駕護航。通過打擊貪腐,行政不作為等手段,向外界展示了衣索比亞的招商決心。
近幾年來,為了加大外資引進力度,衣索比亞先後4次修改投資法律法規,不斷降低外資進入門檻,增加投資優惠政策,擴大投資領域,實行稅收減免等措施,為外國投資者提供保護和服務,鼓勵外商投資。
穩定的投資環境,吸引了大量外資進入,其中尤以中方企業居多。衣索比亞連續多年成為非洲引進外資最多的國家,僅2018年即吸引外資33億美元。
過去五年,衣索比亞的工業體量,從10億美元激增到40億美元,僅 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就達到802.8億美元,全球排名70位。是非洲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也是世界增長排名第二的經濟體。
世界銀行報告指出,從2006年到2016年十年間,衣索比亞年平均增長率為10.3%,相比同地區高達近五個百分點。並預計該國2018-2021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將增長8.1%。
毫無疑問,衣索比亞正在復制亞洲式工業化道路的精髓,並以更加低廉的生產要素成本,逐漸取代印度、越南等地區,成為下一個最有希望的全球製造業中心之一。
Ⅶ 衣索比亞西奧多二世怎樣進行的改革
衣索比亞在19世紀中葉面對歐洲殖民主義的侵略和深刻的社會危機,為拯救國家於危亡,也像其他亞非文明古國一樣進行了一次改革。這就是著名的西奧多二世改革。
西奧多二世原名卡薩,約生於1818年。他出生在衣索比亞西北部誇拉的一個破落封建主家庭。卡薩早年曾在修道院學習,後因避免戰亂的攪擾跟隨母親生活。當時國家四分五裂,內戰頻繁,許多被迫流離失所的農牧民聚集山林,反對封建貴族的統治和剝削。卡薩長大後,也成為當地一支農民軍的首領。1852~1853年,他率領軍隊征戰南北,先後打敗了在貝格姆提爾地區、戈賈姆和提格雷的封建統治勢力,力克有名的孟倫王後、阿里公爵、戈舒侯爵和威比侯爵等人。1855年,卡薩在古城阿克蘇姆加冕稱帝,自命為衣索比亞皇帝,叫西奧多二世。自此,衣索比亞的歷史開始了一個新的時期。西奧多二世首先繼續努力完成統一衣索比亞的大業。1856年,他經過周密的備戰,打敗了當時最大的封建割據勢力紹阿,終於結束了長達100年的王侯紛爭時代,使衣索比亞恢復了統一和穩定,開始走上中興之路。
西奧多二世著手進行富國強兵的改革。在政治方面,力圖建立中央集權的國家。採取措施削弱各地諸侯的權力,加強皇帝的絕對權力。在地方上,由皇帝任命的總督代替往日割據一方的諸王。任命的總督都來自貴族階層,且對皇帝忠誠,並有較強的統治能力。設置的法官有獨立的執法權力。總督和法官領取的薪俸按規定標准取得,不得在管區內私自佔有土地和其他財源。這些強有力措施既加強了中央的權力,又緩解了同舊貴族的矛盾,減少了改革的阻力。
在經濟方面,他擬定了發展經濟的計劃。在稱帝之初就確定了休養生息的政策,要求人民恢復自己祖輩的行業,商人開店鋪,農民務必務農。為了減輕農民的稅收負擔,對稅收制度也進行了一些改革。由中央統一掌管國家的全部稅收,減輕農民的捐稅。廢除政府官員和軍隊由當地農民俸養的蓋爾巴制。為消除發展貿易的障礙,減少國內各地設置的關卡,減免多如牛毛的關稅。廢除奴隸貿易,大力修建道路以利於發展貿易。這些措施的實施,使衣索比亞的經濟得到了一定的恢復和發展。
在軍事方面,他建立起一支統一強大的軍隊,代替了昔日諸侯的私兵。新建立的軍隊不僅人數較多,又有較好的紀律。他在衣索比亞歷史上第一次實行士兵薪給制,不讓他們依靠土地剝削、掠奪農民為生。為加強軍隊的武器裝備,提高戰鬥力,西奧多二世除了大量購買歐洲的火器外,更加重視引進歐洲的技術和人才。用優厚的報酬聘請法國、德國技師來衣索比亞工作,要求本國人員立志向他們學習技術,以備將來獨立承擔工作。在歐洲技術人員的協助下,衣索比亞的工人製造武器武裝了本國軍隊。例如,他們鑄造出了12門青銅大炮,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
教會在衣索比亞是最大的封建主,是造成國家長期分裂的一大因素。西奧多二世對教會也採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他頒布法令,收回了一部分教會佔有的土地,對其餘的土地也同樣徵收捐稅。後來,又規定了教堂最多擁有的土地數量,超過者予以沒收。為了進一步削弱教會勢力,實行了國教政策,維護基督教惟一真神教派的正統地位,努力清除猶太教和伊斯蘭教。
西奧多二世的改革不僅結束了國家分崩離析的局面,努力建設一個統一、強大的國家,而且也使國家逐漸擺脫了落後的困境,經濟也開始有了發展,對於鞏固新建立起來的統一政權起了積極的作用。因此,衣索比亞的歷史學家們稱他為第一個「現代君主」。
這些改革政策觸犯了貴族階級的既得利益,因而遭到國內反對建立中央集權國家的反動勢力的激烈反對,同時,也遇到英國殖民主義者的阻撓。英國力圖保持衣索比亞的封建分裂局面,以便於它對衣索比亞的侵略和控制。英國人暗中支持封建諸侯,唆使他們公開發動叛亂,反抗西奧多二世,顛覆中央政權。對教會的改革措施也引起了教權與皇權的沖突。再加上政府發動對不順從的封建主進行的討伐,增加了農民的捐稅負擔,使很多農民怨聲載道。
國內封建諸侯紛紛發動叛亂,擁兵自立。英國利用這個時機,於1867年發動了對衣索比亞的侵略戰爭。英軍32000人在祖拉港強行登陸,得到各地封建割據勢力的支持。西奧多二世率部進行了英勇抵抗,終因力量懸殊而遭到失敗。1868年4月間,西奧多二世率領余部死守馬格達拉平頂山上的城堡,進行了英勇無畏的搏鬥。在英軍大炮猛轟下,城堡被毀,他見大勢已去,英勇自盡。
西奧多二世從事的統一和實現衣索比亞富國強兵的事業雖然被英國的侵略所打斷,但衣索比亞人民把他看成是抵抗殖民主義侵略的民族英雄,稱他為「馬格達拉的雄獅」。
Ⅷ 衣索比亞可能將成下一個中國,堪稱奇跡,越南經濟發展會怎麼樣呢
生物武器公約中文網站持續報道了幾周,衣索比亞是非洲成為下一個製造業重心的潛力,因此,西方媒體也將其稱為非洲版的中國經濟,雖然,新的冠狀病毒現在將影響整個非洲,特別是東非的經濟增長,它產生了負面影響,但世界銀行指出,在未來兩年中,經濟增長最快的三個國家將是南美的蓋亞那,非洲的衣索比亞和盧安達,總體而言,衣索比亞經濟將繼續感受到該病毒的影響,但前景並不嚴峻,衣索比亞總理在最近舉行的第18屆大會上表示,衣索比亞的經濟增長前景將是非洲最好的國家之一,該國去年的經濟增長率為8.3%,使其成為世界上經濟增長排名前四的國家。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越南和東盟研究中心主任弗拉基米爾·馬茲林上周對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說,越南公司生產的商品的附加值並非大型輕工業產品的原材料中有近百分之八十是在國外市場購買的,並且高度依賴外國經濟,這將對該國經濟的獨立性構成威脅,統計顯示,盡管越南的經濟正在經歷各種改革,但越南仍然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農業生產,特別是糧食生產,在越南經濟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農業占該國GDP的30%,%,農業人口占越南總人口的80%。
Ⅸ 衣索比亞曾經很窮,它的經濟增長率是如何成為非洲第一的
政府的經濟政策良好,人民的觀念越來越先進,懂得經濟發展,學會利用當地資源優勢發展,及智慧結晶進行經濟發展。
Ⅹ 衣索比亞是怎麼從一個落後的國家到一個非洲增長最快的經濟體
衣索比亞對於自己的復興非常看重,尤其是在國際各國的幫助下,衣索比亞全面興起了改革的熱潮,同時衣索比亞的人民和別的非洲國家不同,這里的人民由於政府的政權穩定而生活得十分幸福,在當地政府的領導下,衣索比亞的人民養成了吃苦耐勞的精神,正是在這種精神的鼓舞下,每一個衣索比亞人民都在為國家復興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從整個非洲來看,東非無論是從政治還是從治安上都要比西非好的太多,東非的國家更加傾向於接受外來投資,因此一些發展中國家也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把投資非洲的重心放在了東非,在這些發展中國家中有不少是世界上最具潛力的經濟體,有了這些國家的幫助,衣索比亞想不崛起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