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建國以來有哪幾次中共中央全會主要的成果有哪些
中央全會是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的簡稱。一般一年一次。但是直到90年代才逐漸正規,以前就是領導想開一年就開好幾次,不想開好幾年都不開。
㈡ 成果哪年進入娛樂圈
應該算是大學畢業後吧。成果(1995年5月23日-),出生於江蘇省無錫市,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中國內地女演員。 2018年加入上海恩喬依影視傳媒有限公司,並主演了大銀幕處女作《塞罕壩上》,後因電視劇《愛情公寓5》中飾演的諸葛大力一角引起廣泛關注。1995年,成果生於江蘇無錫,並在那裡度過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女時期。高中畢業後,成果考入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期間,她還以犬來八荒的身份成為了一名平面模特,並拍攝了眾多風格各異的寫真作品。其日系中性小清新美少女的風格,以及某些角度酷似長澤2018年7月,成果與上海恩喬依影視傳媒有限公司簽約;隨後,她便主演了個人首部電影作品《塞罕壩上》,並在片中飾演了女主角秋蘭。
2019年3月13日,成果領銜主演的都市青春愛情劇《嘀!男友卡》播出,她在劇中飾演的女程序員劉芊芊,是位游戲設計天賦過人,爽朗率真的硬核少女;12月31日,其參加的啟航2020——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跨年盛典播出,而她在盛典上則與《愛情公寓5》的眾主演共同演唱了劇集同名主題曲。
2020年,成果與李佳航、婁藝瀟、孫藝洲、李金銘等人共同主演的都市愛情喜劇《愛情公寓5》開播,其在劇中的角色是高顏值、高智商、高學歷,各方面都出類拔萃的天才少女諸葛大力。
㈢ 重大成果可以直接向中央立項嗎
重大是誰界定的?市裡省里先做起。。
㈣ 柯柄生的研究成果
較早提出我國鄉鎮企業發展的區域差異性和實行勞動力從農業向非農業轉移、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的必要性。 我國糧食市場價格信號在反映供求關系變化上的放大性原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收入目標與產量目標的矛盾性原理,我國糧食政策改革經驗與深化改革思路等。 積極參與了農業部等部門組織的農村經濟調查和農業價格政策改革建議工作,參與了2004年以來四個中央一號文件的起草工作。 著有《中國糧食市場與政策》、《中國農業經濟與政策》等,以中、英文發表論文百餘篇。 先後獲農業部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第一屆全國青年優秀社會科學成果優秀獎、農業部軟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全國高校首屆人文社科研究優秀成果經濟學二等獎等。先後到十幾個國家訪問考察和做學術報告30餘次。 多次參加中央和國務院領導主持的座談會,在中央政治局第11次集中學習會上做了有關世界農業與我國農業發展的匯報講解工作。 1991年被評為全國農業教育科研系統優秀留學回國人員,1992年獲原國家教委高校青年教師研究類二等獎, 1997年被評為農業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外語水平
通曉英語、德語,有用英文和德文寫作的論文、譯文和譯著發表, 有較豐富的國際交流經歷。
㈤ 中國近年來的輝煌成就
截止2019年,中國的輝煌成就:
1、社會主義改造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這一切,為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2、堅持改革開放
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我們黨總結歷史經驗,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成功開辟、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3、經受住考驗和挑戰
經受住蘇聯解體、東歐劇變、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和嚴重洪澇災害、2003年「非典」疫病災害、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一系列嚴峻考驗和挑戰。通過持續努力和奮斗,中國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發展起來,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歷史性飛躍。
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開啟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歷史進軍。到本世紀中葉,當我國全面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之時,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巍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5、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辦城市是北京,上海、天津、沈陽、秦皇島、青島為協辦城市。香港承辦馬術項目。2008年北京奧運會共有參賽國家及地區204個,參賽運動員11438人,設302項(28種)運動,共有60000多名運動員、教練員和官員參加。
㈥ 中共一大會議成果及其意義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貝勒路樹德里3號(後稱望志路106號,現改興業路76號)召開。出席大會的各地代表共12人,他們是:上海小組的李達、李漢俊,武漢小組的董必武、陳潭秋,長沙小組的毛澤東、何叔衡,濟南小組的王盡美、鄧恩銘,北京小組的張國燾、劉仁靜,廣州小組的陳公博,旅日小組的周佛海。參加會議的還有武漢小組的包惠僧(他是在廣州與陳獨秀商談工作期間,受陳個人委派參加會議的)。他們代表著全國50多名黨員。當時,對黨的創立作出了重要貢獻的李大釗、陳獨秀因各在北京和廣州,工作脫不開身,而沒有出席大會。共產國際派馬林(荷蘭人)和赤色職工國際代表尼克爾斯基(俄國人)出席了會議。
俄國十月革命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中國的先進分子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並把它與中國正在發展的工人運動結合起來。他們在工人中宣傳馬克思主義,講解革命道理,組織工人進行斗爭。在這個基礎上,各地先後成立了一些黨的早期組織,這些地方分別是上海、北京、武漢、長沙、廣州、濟南。此外,旅居日本和法國的中國共產主義者也成立了這樣的組織。這些組織當時叫法不一,有的叫共產黨,有的則稱共產黨小組或支部,由於它們性質相同,因此,後來統稱它們為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建立後,積極開展工作,推動了馬列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這樣,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的條件已經成熟。
1921年6月,上海共產主義小組通知各地共產主義小組,派代表到上海召開中國共產黨第—次全國代表大會。7月下旬,除旅法小組因路途遙遠未能派代表外,其他各地代表陸續抵達上海。由於當時革命活動處於秘密狀態,所以,參加會議的外地代表,統一安排居住在以北京大學暑假旅行團的名義臨時租借的私立博文女校內。
大會的中心議題是正式建立中國共產黨。
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前後共開了7次會議。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尼克爾斯基出席了第一天的會議(馬林後來又出席了第六次會議)。他們代表共產國際對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馬林還介紹了共產國際的情況。接著擬定了會議日程。在24日的會議上,各地代表匯報了工作,並交流了經驗。25日至26日,大會休會,由黨綱起草委員會起草黨的綱領和今後工作計劃。27日至29日,大會繼續進行,連續3天詳細討論了黨的綱領和工作計劃。各地代表在黨的性質、綱領和組織原則等主要問題上取得了基本一致的意見。30日晚,舉行第六次會議時,突然有一陌生男子闖進了會場,當詢問他時,他答稱走錯了地方。其實這個人是法租界巡捕房的一個暗探。他的行動引起了與會人員的警覺。會議立即中斷,代表們迅速分頭離開。十幾分鍾後,法國巡捕趕來,包圍並搜查了會場,但一無所獲。當晚,代表們商量改換會議地點,在李達夫人(她是浙江嘉興人)的提議下,決定到嘉興南湖去開完最後一次會議。7月31日,代表們來到南湖,在一艘遊船上舉行了第七次會議。會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黨綱》、《關於當前實際工作的決議》,選舉了黨的領導機構。至此,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閉幕。
黨的「一大」通過的黨綱主要內容有:確定黨的名稱是中國共產黨;黨的性質是無產階級政黨;黨的奮斗目標是以無產階級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的政權,消滅資本家私有制,由勞動階級重建國家,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直到階級斗爭結束,即直到消滅社會的階級區分;黨的基本任務是從事工人運動的各項活動,加強對工會和工人運動的研究與領導;黨的組織方面的規定為,在全黨建立統一的組織和嚴格的紀律,地方組織必須接受中央的監督和指導等。
「一大」通過的《關於當前實際工作的決議》,確定黨成立後的中心任務是組織工會和教育工人,領導工人運動,對黨領導工人運動的任務、方針、政策和方法都提出了規定或要求。
「一大」選舉的黨的領導機構為中央局。陳獨秀雖然沒出席大會,但由於他當時在宣傳社會主義方面的影響和威望,以及他作為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所作的貢獻,大會選舉他擔任中央局書記。中央局的另兩位領導人是李達和張國燾,他們分管組織和宣傳工作。
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從此,在中國出現了一個完全嶄新的,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其行動指南的,統一的無產階級政黨。中國的無產階級因此有了戰斗的司令部,中國的勞苦大眾從此有了翻身解放的希望,中國的革命從此煥然一新。
由於黨的「一大」召開於7月,而在戰爭年代檔案資料難尋,具體開幕日期無法查證,因此,1941年在黨成立2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發文正式規定,7月1日為黨的誕生紀念日(黨的生日)。
㈦ 1936年12月西安事變後 中共中央派周恩來參加談判取得了什麼成果
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國共合作,一致對外。
㈧ 個人簡歷的里的「含教育背景、任職獎罰、突出成果、社會實踐情況等」怎麼寫啊
教育背景一般就是大學學校名稱,專業,就讀時間和文憑
任職獎罰就是工作期間受到的表彰和處罰。
突出成果簡單說就是工作業績和成就。
社會實踐就是副業,好人好事,或者志願者行為。
㈨ 韓曉東的研究成果
1993年,負責編輯的《營口黨史》(季刊)被遼寧省社科界評為優秀期刊,個人被評為省級優秀編輯。公開發表黨史論文50多篇,其中,《毛澤東新民主主義時期的經濟思想》、《抗日戰爭時期的國民黨戰場》、《國民黨持久消耗戰略提出及其意義》、《營口是雷鋒的第二故鄉》等10篇論文分獲國家、東北地區和省一級獎勵,他是全國黨系統先進工作者、遼寧省「四個一批」人、遼寧省黨史工作先進個人。榮獲營口市五一勞動獎章。榮獲遼寧省「五個一工程獎」。
韓曉東從1990年開始研究「雷鋒在營口」的歷史,收藏有相關書籍、雜志、報紙、文獻、音像製品和各種證章千餘件,2010年出版了《雷鋒在營口的故事》(遼寧民族出版社出版發行)一書,雷鋒電視劇將其內容收錄,評書《雷鋒》也將其收錄。2004年作為營口市史志辦副主任曾和主任周叢一參加中央電視台10頻道《走進科學》欄目的紀錄片「破解七十年謎團」(探索「營川墜龍事件」)。他是 「營口龍之謎」課題的研究骨幹,他不辭辛苦地參與調研和編輯工作。這一課題成果引起中央電視台、日本朝日電視台、遼寧電視台、四川電視劇及北京科技報、遼寧日報、遼沈晚報等近20家媒體關注。協助中央電視台攝制了專題片《破解七十年謎團》、《龍影遺骨》,日本朝日電視劇攝制了《營口龍謎》,遼寧電視台攝制了《龍出遼河》等專題片,並與同事編纂出版了《營口龍之謎》一書。這一研究為尊重歷史、普及科學知識和宣傳營口起到了積極作用。韓曉東有較強的創新意識,不局限於原有的研究范圍,而是不斷的突破禁區,開拓學術研究的新領地。他與同志合作撰寫的《國民黨「持久消耗戰略」的提出及其意義》,大膽論述了國民黨在抗戰中運用「持久消耗戰略」的實踐與經驗,在中韓兩國舉辦的遼東抗戰國際學術研討會上交流,並獲省委宣傳部、省社科院、省軍區政治部等六部門頒發的遼寧省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學術研討會優秀論文一等獎和營口市政府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論文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