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怎麼樣,待遇、發展好不好感謝!
國家級事業單位,待遇、發展前景都很不錯,前景技術崗要優於其他崗位。
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兼國家測繪檔案資料館)是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直屬事業單位,編制150人。主要職責是負責管理全國測繪成果資料和檔案資料;負責國家級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建設、維護、更新、開發以及有關研究工作,承擔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下達的專題資料庫的建庫工作;承擔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交辦的基礎測繪和重大測繪項目。
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是全國甲級測繪資格單位,可向國家有關部門和單位提供多比例尺模擬和數字地圖;可提供國家天文大地網、GPS網、重力網、大地水準面等多精度空間基準成果;可提供處理後的多解析度航空和衛星遙感影像資料;可提供測繪成果檔案服務。在專題地理信息系統設計與開發、電子地圖製作、資料庫建設及其相關軟體的開發應用、NFGIS標准研究、技術咨詢等方面,有較豐富的經驗和較雄厚的實力。並設立了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B. 數字線劃圖的成果描述
數字線劃圖(DLG)是以點、線、面形式或地圖特定圖形符號形式,表達地形要素的地理信息矢量數據集。點要素在矢量數據中表示為一組坐標及相應的屬性值;線要素表示為一串坐標組及相應的屬性值;面要素表示為首尾點重合的一串坐標組及相應的屬性值。數字線劃圖是我國基礎地理信息數字成果的主要組成部分。
C. 疊加在基礎地理信息上的專題信息特徵包括哪些方面
在目前的狀態下很多城市基礎地理信息的採集部門往往存在基礎數據更新周期長,數據更新質量差等問題,主要原因還是由於在基礎數據的更新模式上存在一定的問題。在基礎地理數據的更新模式上,現在很多的部門是採取了重新測量、入庫的方式來進行的,在發生變化的地方,重新進行基礎數據的採集工作,然後再重新錄入到資料庫中,這樣可能在資料庫中存在有多套數據,容易導致某一地區數據的不一致,因此城市基礎地理信息的採集部門,應該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盡量利用各種工程竣工測量資料來對基礎地理數據進行更新,這樣可以加快基礎地理信息更新的速度,保證其准確性。
1城市基礎地理信息更新的原則
由於城市基礎地理數據對城市的規劃和發展而言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城市基礎地理信息的更新,應該有一定的原則和規范。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原則和規范。
1.1現勢性原則
對於城市基礎地理信息的更新,一定要准確及時地對基礎數據進行更新,以保證基礎數據的現勢性。基礎數據是對城市目前發展狀況的一個很重要的反映,只有保證其現勢性,才能充分發揮出城市基礎地理信息系統的作用。
1.2精度匹配原則
對於更新的城市基礎地理信息應該保證其精度要求,否則在和原有的地理信息進行疊加的時候會出現問題,因此在更新的時候要注意更新部分和未更新部分的精度匹配問題。
在精度匹配問題上可以採用多項式變換的方法來保證新、舊地圖之問的精度匹配,或者用精度較高的空間數據來糾正精度較低的空間數據,一般情況下,可通過一定數量的公共點來實現整個圖面的精度匹配。
1.3空間信息與屬性信息同步更新原則
由於城市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的內容較多,其中的屬性數據也十分復雜,因此在更新的時候,不僅僅是對圖形數據進行更新,而且要同步地對屬性數據進行更新,保證二種數據同時更新,如對原來的一個宗地而言,現在有可能變成了兩個宗地,因此屬性信息中的宗地所有者、宗地面積等信息都應該一起進行更新。
1.4一致性原則
在城市地理信息系統中,由於存在大量的圖種,在更新的時候,如何保證各個圖種之間數據的一致性是很重要的,同時還涉及到同一個圖種內的坐標系統的一致性等問題,只有很好地保證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的一致性,才能利用這些基礎數據做出正確的分析和決策。為了保證數據的一致性,必須採取嚴格的措施來進行控制,也包括數據質量的控制等內容。
2城市基礎地理信息更新的內容
在城市基礎地理信息更新的原則基礎上,對於城市基礎地理信息來說,其內容就是空間實體的變化、相關屬性信息的變化和拓撲關系的重建等。
2.1空間實體的更新
對於城市基礎地理信息系統來說,空間實體的變化是最基本的更新內容,各種點、線、面特徵是GIS的基本研究對象,在考慮實體變化的過程中,是主要需要更新的。空間實體中由於點、線相對來說要簡單一些,因此重點應該是面信息的更新。
2.2屬性信息的變化
屬性信息的變化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空間實體沒有發生變化,只是和該空間實體相關的屬性發生了變化,如對一棟房子而言,當房子轉讓後,房子的產權就發生了變化,而房子的空間信息沒有發生變化;另外一種情況就是空間信息和屬性信息都發生了變化,如一個地方進行了重建,該地方原有的空間實體全都發生了變化,同時其屬性信息一般也會變化。因此在屬性信息的變化中,最重要的是要保證空間信息和屬性信息的一致性,否則很容易產生錯誤。
2.3拓撲關系的重建
在城市基礎地理信息系統中,在一定的范圍和程度上需要建立拓撲關系,因此在空間實體發生了變化的時候,拓撲關系也要發生變化,但該過程不應該完全由人工來實現,大部分應該由程序根據實際的情況來自動變化。一些大的街區,道路和部分房子等都需要建立拓撲關系,拓撲關系建立起來後可以供其它的分析使用。拓撲關系的重建應該結合空間實體信息的更新同步進行。
3城市地理信息系統更新的方法
由於城市基礎地理信息的採集方式多種多樣,因此其更新的模式也不一樣,城市基礎地理信息的更新應該在遵循前面提到的原則基礎上進行,同時更新工作應該和竣工驗收等結合起來進行,這樣可以更好地保證城市基礎地理信息更新的效率。可以採用丈量法、數字化與掃描矢量法、全野外數字測圖法、基於無線通訊方式的PDA掌上電腦更新法、工程竣工測量等方式進行更新。
3.1丈量法更新城市基礎地理信息
在城市基礎地理信息變化不大的地方,或者地形等情況比較簡單的地方可以採用丈量法對其基礎地理信息進行更新,該方法主要是量取待定點相對已知點或基線的距離來確定待定點的坐標,主要有邊長交會、內外點法等。具體操作過程如下:
1野外丈量距離,並填入相應的表格或者自動記錄到存儲介質上
利用丈量法更新基礎地理信息時,在野外首先丈量距離,應該採用鋼捲尺或者手持式的激光測距儀,並且嚴格按照規定填好相關數據並繪制草圖,以免產生錯誤。在丈量之前,首先要弄清各個起算的坐標,可以在室內通過圖解法得到控制點序列,注意編號的准確性。
2內業計算點的坐標,並進行空間和屬性信息的整理
在所有丈量數據完整後即可回到室內進行數據的處理,可利用各種方法來計算待測點的坐標,有邊長交會法、內外點法。
3將更新後的信息放到資料庫中,實現資料庫的更新
通過前兩步的工作後,基礎地理信息的更新已經完成了很大的工作,接著就是要對城市基礎地理信息系統中的數據進行更新,在更新的過程中考慮周圍地理信息和更新地理信息之間的關系,然後進行更新,數據更新後應該重新進行檢核和比對,以保證更新的正確性。
3.2數字化或掃描矢量化的方式來更新城市地理信息系統
由於在城市的某些地方可能有了白紙測圖的成果,因此可以採用將原有紙質圖進行數字化或掃描矢量化,然後按照城市基礎地理信息系統的要求對等符號、線型等信息進行賦值,保證兩者的一致性,然後再對基礎地理信息更新。其基本作業過程是:手扶跟蹤數字化(圖紙掃描,屏幕矢量化)、屬性賦值、格式轉換、數據更新。
利用該方式來進行城市基礎地理信息的更新時,應充分考慮到已有圖紙的精度等信息,如果精度太差,則不合適用來作為城市基礎地理信息更新的基礎圖,需要重新進行數據採集。
3.3利用全野外數字測圖法更新城市基礎地理信息
在丈量法、數字化或掃描矢量化無法滿足基礎地理信息更新的基礎上,可以採用全野外數字化測圖的方法來進行基礎數據的採集和更新,該方法適合變化區域大的地方。
3.4基於無線通訊方式的PDA掌上電腦更新
隨著嵌入式操作系統的發展,PDA掌上電腦也逐漸在城市基礎地理信息的採集中開始應用,掌上電腦有各種操作系統和各種硬體平台,但它們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體積小、圖形化界面、觸摸屏等,這些特點決定了PDA比較適合野外數據採集,特別是在面積不大數據量不大的情況下,PDA是非常合適的,由於是圖形的界面,因此可以做到所測即所見,對於基礎地理信息的更新來說,應該是一個比較好的解決方案。根據PDA更新數據時採用的方式,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野外更新圖形、室內更新資料庫的方式;另一種是採用無線通訊方式,將野外測量的數據直接發回到控制中心,進行資料庫的更新。
D. 地形圖成果資料包括哪些
地形圖成果資料包括地形圖白圖、膜圖、藍圖、GPS點記圖、技術總結報告、GPS平差報告、導線平差報告以及光碟等。
E. 基礎測繪工作應遵循哪些原則
基礎測繪工作應當遵循統籌規劃、分級管理、定期更新、保障安全(確保基礎測繪成果安全)的原則。測繪基準是指一個國家的整個測繪的起算依據和各種測繪系統的基礎。基礎測繪必須在全國或局部區域按國家統一規劃和統一技術標准進行。
測繪儀器:
三維激光掃描儀、水準儀、經緯儀、全站儀、gps接收機、gps手持機、全站儀、陀螺儀、求積儀、手持測距儀、鋼尺、秒錶等。
(5)基礎地理信息數字成果擴展閱讀:
四項測繪行業標准:
1、《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1:10000 1:50000生產技術規程 第1部分:數字線劃圖(DLG)》,編號為:CH/T 1015.1—2007;
2、《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1:10000 1:50000生產技術規程 第2部分:數字高程模型(DEM)》,編號為:CH/T 1015.2—2007;
3、《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1:10000 1:50000生產技術規程 第3部分:數字正射影像圖(DOM)》,編號為:CH/T 1015.3—2007;
4、《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1:10000 1:50000生產技術規程 第4部分:數字柵格地圖(DRG)》,編號為:CH/T 1015.4—2007。
F. 請問 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 是個什麼機構
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兼國家測繪檔案資料館),是國家測繪局直屬事業單位,編制150人。 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圍繞構建「數字中國」地理空間基礎框架這一國家目標,主要從事全國基礎地理信息數據資料的匯集與處理、建庫與維護、分發與服務、應用與開發以及重大測繪工程項目的規劃、設計、實施等。其職責是負責管理全國測繪成果資料和檔案資料;負責國家級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建設、維護、更新、開發,以及國家測繪局下達的專題資料庫的建庫;承辦國家測繪局交辦的基礎測繪和重大測繪項目;負責航空攝影的組織實施;負責中國測繪網的應用和維護。
G. 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怎麼樣
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兼國家測繪檔案資料館)是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直屬事業單位。主要負責管理全國測繪成果資料和檔案資料、國家級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建設、維護、更新、開發以及有關研究、專題資料庫建庫及基礎測繪和重大測繪項目。 [1]
1995年12月28日,全國測繪資料信息中心和中國測繪工程規劃設計中心合並成立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 [2-3]
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可向國家有關部門和單位提供多比例尺模擬和數字地圖、國家天文大地網、GPS網、重力網、大地水準面等多精度空間基準成果、多解析度航空和衛星遙感影像資料、測繪成果檔案等服務。 [4]
根據2016年11月信息中心官網顯示,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中心是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直屬事業單位,編制150人。 [4] 中心設立了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年齡結構:截至2015年底,中心現有管理和專業技術人員中35歲以下的為52人,占總數的38%,36歲至45歲之間的為37人,占總數的27%,46歲至54歲之間的為44人,占總數的32%。 [5]
學歷結構:到2015年底,中心具有研究生學歷的75人(含博士18人),本科學歷57人,分別佔中心人員總數的51%、39%。其中專業技術人員中,具有研究生學歷的56人,本科學歷26人,分別占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66%、31%。 [5]
專家隊伍:中心共有6人進入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20人入選過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有10人因年齡超過45歲退出);有17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其中9人退休);有9人被國家測繪測繪地理信息局評為成績優異的高級工程師。 [5-6]
技術梯隊:到2015年,中心專業技術人員中,高級工程師(專業技術一至七級)31人,占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37%,其中具有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職稱的有9人,工程師(專業技術八至十級)42人,占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49%
H. 中國南方CASS軟體中怎麼把TXT導入進去
數字測圖應用研究
字數:3006 字型大小:大 中 小
:文章從數字化作業方法入手,著重研究了地面數字測圖中控制測量、碎步測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並對目前我國測繪行業中運用較多的數字測繪軟體的優缺點進行了分析;以便各個測繪單位根據實際情況選用適合於本單位的數字測圖方法和軟體,提高工作效率,保證工程質量。
:地面數字測圖;控制測量;碎部測量
中圖分類號:P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6908(2007)1010031-02
1. 前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提高,GPS、全站儀、計算機等測繪硬體設備應運而生,為數字化測圖提供了強大的物質基礎;各行業對數字化地形圖的應用越來越廣,對地形圖的精度和現勢性要求越來越高,從而推動了我國數字測繪事業迅速發展。
2. 作業方法
目前在我國獲得數字地形圖的方法有三種:原圖數字化、航測數字成圖、地面數字測圖,其主要作業流程均為三個步驟:數據採集、數據處理及地形圖的數據輸出(列印圖紙、提供軟盤等)。
2.1 原圖數字化
當一個城市(地區)需要用到數字地形圖而經費困難、或受到時間等原因的限制時,採用該方法比較合適。它能充分地利用現有的地形圖,只要配備計算機、數字化儀(或掃描儀)、繪圖儀及數字化軟體就可以開展工作,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獲得數字化成果。其作業方法有兩種:手扶跟蹤數字化及掃描矢量化,其中後一種方法的精度高、效率高;但是利用該方法獲得的數字地形圖的精度因受原圖精度的影響,由於數字化過程中會產生各種誤差,因而它的精度比原圖的精度差;而且它反映的只是原圖成圖時的地表地物、地貌,現勢性不好。
2.2 航測數字化成圖
當一個測區較大時就可以利用航空攝影機在空中攝取地面的影像,通過外業判讀,在內業建立地面模型,利用計算機和專業軟體在模型上量測,直接獲得數字地形圖。隨著測繪技術的發展,數字攝影測量已在我國部分地區取得了試驗性的成功,不久將會全面推廣,它是通過在空中利用數字攝影機所獲得的數字影像,內業利用航測軟體,在計算機上對數字影像進行對像匹配,建立地面數字模型,再採用專業軟體獲得數字地形圖。
該方法的特點是可將大量的外業測量工作移到室內完成,它具有成圖速度快、精度高、成本低,不受氣候及季節的限制等優點;它特別適合於大面積城市密集區測圖;但是該方法的初期投入較大,如果測區較小,它的成本較高。
2.3 地面數字測圖
在沒有符合要求的大比例尺地形圖的地區,可採用地面數字測圖法獲取,這是目前各測繪單位用得較多的數字測圖方法。採用該方法獲得的數字地形圖的特點是精度高,只要按《城市測量規范》操作,重要地物相對於鄰近控制點的精度控制在±3cm以內;但所耗費的人力、物力與財力比較大。根據數據採集所使用的硬體不同可分為以下5種模式。
(1)全站儀+電子記錄簿+測圖軟體
這種模式是利用全站儀在野外實地測量各種地形要素數據,在數據採集軟體的控制下實時傳輸給電子手簿,經過預處理後按相應的格式存儲在數據文件中,同時繪制草圖,以便測圖軟體編輯成圖。其優點是容易掌握,缺點為草圖繪制復雜,容易出錯,功效不高。
(2)全站儀+攜帶型計算機+測圖軟體
這是一種將數據採集和數據處理融為一體的數字測量模式,由全站儀在實地採集地形要素數據,將數據實時傳輸給便攜機,數據處理軟體實時地處理並顯示所測地形要素的符號和圖形,原始數據和處理後的數據均記錄於相應的數據文件或資料庫中。由於現場成圖,這種模式具有直觀、快速、高效的優點,其缺點是攜帶型計算機價格昂貴、適應野外環境的能力較差。
(3)全站儀+掌上電腦+測圖軟體
這種模式的作業方式與上一種相同,但掌上電腦價格低廉、操作簡便、現場成圖、效率高,其前景十分廣闊。
(4)GPS-RTK接收機+測圖軟體
利用GPS-RTK接收機在野外實地測量各種地形要素數據,經過GPS數據處理軟體進行預處理,按相應的格式存儲在數據文件中,同時繪制草圖,供測圖軟體進行編輯成圖。GPS-RTK接收機是一種實時、快速、高精度、遠距離數據採集設備,其顯著的優點是控制點大大減少;在復雜地區,也比前三種模式的控制點減少10倍以上,因此測量效率大大提高。其缺點是必須繪制測量草圖,且衛星信號死角無法採集數據,必須採用全站儀進行補測。
(5)GPS-RTK接收機+全站儀+掌上電腦+測圖軟體
這種模式克服了以上幾種數字測量模式的缺點,發揮各自的優點,可適應任何地形環境和任意比例尺地形圖的測繪,實現全天候、無障礙、快速、高精度、高效率的內外業一體化採集地形信息,是未來發展的必然方向。
以上5種模式中,第一、四種為非電子平板模式,其它3種為電子平板模式。
3. 測繪軟體的選擇
選擇合適的繪圖軟體對於測繪單位是非常重要的。衡量測繪軟體的標準是:首先了解它的功能是否適合於本單位;二要看其可操作性、界面是否友好。 各測繪單位所使用的軟體種類繁多,大體分為兩種:一是本系統自行開發的;另一種是由測繪軟體開發商開發的,這是各測繪單位用得比較多的。文章著重討論後一種軟體。
目前市場上測繪軟體主要有3種:一是清華山維公司與清華大學土木系聯合開發的測霸EPSW系列;二是武漢瑞得測繪自動化公司開發的RDMS系列;三是廣州南方測繪儀器公司和開思公司開發的CASS系列和SCS系列。
3.1 EPSW系列
主要用於實測與自動繪制各種大比例尺數字地形圖、地籍圖、管線圖、地物平面圖、斷面圖等,但它的這幾個功能是在不同的專門軟體中的。它的主要特點如下:(1) 實時成圖 充分發揮了原來的平板測圖優勢,即測即顯,所顯即所測,直接生成地形圖,真正達到了內外業一體化;(2) 具有多種碎部測量方法;(3) 界面友好,操作方便快捷,簡單易學;(4) 獨創的一步測量法,可以邊測圖根,邊測碎部,最後再平差。
該軟體的最大優點:既符合老測量員的工作經驗與習慣,又能高效地完成工作,應該說是我國現在電子平板測圖系統中最好的,因此,深受廣大測繪人員的喜愛,也占據了大部分電子平板測圖市場。它開創了數字測圖的新局面,對我國數字測圖技術的推廣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盡管該軟體提供了諸如圖形縮放、移動、刪除等功能,但從內業的角度來考慮,這些功能還不能滿足內業編緝的需要,而且它將原本在外業的工作依舊在外業完成,似乎有悖於數字化測圖減輕外業工作的初衷。
3.2 RDMS系列
它是在GIS圖形平台上開發的測繪用軟體,也提供了電子平板方式,也可利用電子手簿或全站儀存儲的測量數據傳到計算機上再以人機交互編緝的方式成圖。它提供的功能與原來的測量習慣基本上能保持一致,簡單易學,測量人員可以很快熟悉並上手操作。
3.3 CASS和SCS系列
對於熟悉AUTOCAD的用戶,CASS系列與SCS系列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它們是基於AUTOCAD平台開發的,AUTOCAD的所有功能它都可以用,而AUTOCAD是全世界所共認的繪圖平台,其編輯功能是非常強大。
CASS與SCS的功能差不多,它們均提供了三種作業方式:電子平板方式、原圖數字化方式及內外業一體化。
4. 數字測圖外業工作的實施
4.1 控制測量
隨著GPS技術的發展成熟及全站儀的普及,三角測量已基本上退出了控制測量這個舞台,大大地減輕了工作強度;去掉了三角測量的種種誤差限制,取而代之的是更為靈活的GPS網及導線(網)測量。在文章中,僅對圖根控制測量及圖根加密進行探討。
目前各測繪單位所使用的全站儀的精度一般為2〃、5〃,相對於光學經緯儀就更具優勢。在傳統測圖中地面點平面位置的誤差受下列誤差的影響:(1)圖根點的展繪誤差M展 ;(2) 測定地物點的距離誤差M距 ;(3) 測定地物點的方向誤差M向 ;(4) 地形圖上地物點的刺點誤差M刺 ;(5) 清繪時所造成的誤差
M繪 。則地形圖上地物點平面位置的誤差可式表示為:
M2物=M2展+M2距+M2向+M2刺+M2繪
在數字測圖中,圖根點與地物點的M展、M刺、M繪不存在,僅有M距、M向。因為採用半測回測角,所以方向誤差為±6〃;假如碎部點至測站的距離為300m,則M向=6÷206265×300=0.009m ,測距儀的標稱精度取2±5ppm。考慮測量中棱鏡不到位等各項因素的影響,取經驗值0.020m。則實測出的該平面點相對於圖根點的誤差為0.0022m。
由此可見,在視線良好的情況下,採用全站儀測角、測距精度高,測量碎部點的距離可以適當放大,圖根點的密度可作相應降低;在城市建築密集區和通視不好的條件下,考慮今後地形圖修測或工程放樣的要求,圖根點的密度應增加。
4.2 碎部測量
數字測圖中碎部測量的主要採用非電子平板數字測圖和電子平板數字測圖兩種方法,它們實質是極坐標法。文章僅非電子平板數字測圖方法進行研究。
在非電子平板數字測圖中所採用的方法為:①外業草圖+室內交互編緝方式。這種方法工作效率,操作比較繁瑣;在測圖中繪制草圖不容易,特別是在建築密集區更困難,如果採用專人畫草圖,在人力上也是一種浪費。②編碼方式。編碼一般可以採用6至7位,為(0至9)(XX)(XXX),第一位為連接關系,如0表示獨立點,不與前面的其它點發生聯系;1與前面的點為同一地物(貌),與前點連;2表示與前一點為隔一點連關系;3表示有三個方向,4表示該地物(貌)到此結束;5曲線連;等等。第二到第三位為地物(貌)的代碼,如2層磚房為F2,簡易房為F0,在建房為FJ,圍牆為WQ,加固陡坎為K2,不加固陡坎為K1,高壓線為D2,輸電線為D1,通訊線為D3,地類界為DL等等。最後三位為全站儀的自動增加的點號。下面是採用這種編碼方法所得到的部分碎部點的點號和編碼。
當在外業完成各碎部點的編碼後,回到室內把碎部點傳輸到計算機並將碎部點展繪出來,再根據司鏡員所走過的線路和碎部點的編碼,可較快地把這些點連接起來;或者通過編制編碼引導文件,實現自動連線,獲得測區基本的數字地形圖。然後把圖列印為白紙圖,到實地檢查核對,對漏測、錯測、重測的地物、地貌在白紙圖上作好記號;對它迅速進行補測和重測,補測和重測完後再在計算機上進行交互編緝,從而獲得高質量、高精度的數字地形圖。
數字測圖對測量員及司鏡員的要求比較高:第一、 配合要默契,一點測完後下一點應測什麼應心靈相通;對測量員的輸入數字及字母的熟練程度要求較高,要求在10秒內完成。第二 、司鏡員擔負著室內繪圖工作,是測圖中的主要人員,對於地物(貌)的綜合取捨等要按《城市測量規范》執行。實踐表明,利用該法測圖較草圖法省事、快捷。
5. 結論和討論
(1) 我國目前獲得數字地形圖的方法有三種:原圖數字化、航測數字成圖和地面數字測圖。三種方法各有優缺點,測繪單位可根據實際工程靈活運用。
(2) 地面數字測圖有5種作業模式,前四種已在測繪行業中廣泛運用,第五種模式是我國測繪未來發展的必然方向。
(3) 我國常用測繪軟體主要有3種:測霸EPSW、 RDMS; CASS和SCS。每種軟體各具優勢,各測繪單位可選用適合於本單位的軟體,提高工作效率。
(4) 地面數字測圖中控制測量和碎步測量必須遵從《城市測量規范》,提高數字測圖的速度和精度,更好地為我國現代化建設服務。
參考文獻
[1] 顧孝烈、鮑峰、程效軍,測量學,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6.
[2] 青盛,地形測量中全站儀支導線精度分析,西南科技大學學報,2002.
[3] 番正風、楊正堯,數字測圖原理與方法,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
[4] 中國測繪局,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1:10000、1:50000數字柵格地圖,北京:測繪出版社,2001.
[5] 中國質量技術監督局,數字地形圖系列和基本要求,北京:中國標准出版社,2000.
[6] 中國質量技術監督局,數字測繪產品質量要求第1部分:數字線劃地形圖、數字高程模型質量要求,北京:中國標准出版社,2000.
[7] 中國質量技術監督局,數字測繪產品檢查驗收規定和質量評定,北京:中國標准出版社,2001.
[8] 中國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城市測量規范,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9.
I. 幾種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更新方法的比較
0引言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是作為統一的空間定位框架和空間分析基礎的地理信息數據,該數據反映和描述了地球表面有關自然和社會要素的位置、形態和屬性等信息。地理信息具有時效性,地理信息數據的現勢性反映了該數據對地理信息現狀的反映程度。地理空間數據信息的現勢性是GIS的靈魂,它遠遠高於幾何精確性[1]。由於國家建設的飛速發展,地物地貌和各種信息數據日新月異,地理信息的現勢性往往不能與實際要素發生的變化保持同步,從而不能及時反映最新現狀。為了滿足各種應用的需求,地理信息的更新就變得非常重要.在地理信息的應用中,矢量數據的應用占據著非常大的比重,本文以1∶50 000地形資料庫的更新實驗中的幾種不同更新方法進行比較分析。1地理信息的變化情況地理信息變化,從地理信息變化狀態分析,地理信息的變化主要包括新增地理信息要素,原有地理信息要素的消失,信息還存在,但存在的狀態發生了改變。從地理信息的變化量分析,地理信息的變化量與地理信息要素類別、經濟發展狀況、地理位置、間隔時間等都有很大關系。不同類型的地理信息要素,發生的變化量也存在不同,與人類活動的影響息息相關。
J. 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怎麼樣
簡介: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兼國家測繪檔案資料館)是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直屬事業單位。主要負責管理全國測繪成果資料和檔案資料、國家級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建設、維護、更新、開發以及有關研究、專題資料庫建庫及基礎測繪和重大測繪項目。 1995年12月28日,全國測繪資料信息中心和中國測繪工程規劃設計中心合並成立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 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可向國家有關部門和單位提供多比例尺模擬和數字地圖、國家天文大地網、GPS網、重力網、大地水準面等多精度空間基準成果、多解析度航空和衛星遙感影像資料、測繪成果檔案等服務。 根據2016年11月信息中心官網顯示,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中心是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直屬事業單位,編制150人。 中心設立了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