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施一公科研成果

施一公科研成果

發布時間:2021-10-03 05:29:27

⑴ 施一公的主要成就

施一公是結構生物學家,主要研究手段——冷凍電鏡。2017年諾貝爾獎化學獎就頒給了三位開發冷凍電鏡技術的科學家,因為冷凍電鏡將生命科學帶入了新紀元,讓大家看清了以往看不見的蛋白。施一公就是在這個新紀元中走在世界前列的學者。

他在細胞凋亡、大分子機器、膜蛋白研究領域國際領先,曾獲國際賽克勒生物物理學獎、香港求是基金會傑出科學家獎、談家禎生命科學終身成就獎、瑞典皇家科學院愛明諾夫獎等多個國內外大獎。他「一身三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和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外籍院士。

2008年,施一公辭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的工作,全職回到國內,2009~2016年期間擔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2015年起出任清華大學副校長至今。

在他的治下,清華生科院有了長足進步,在結構生物學領域居於世界領先地位,清華大學的生命科學學科獨立實驗室從40多個增加到了100多個。同時,他的學生一個個在國際生物學界嶄露頭角。

在施一公之前,發國際頂級期刊CNS(Cell,Nature和Science)對於中國學者來說是「魚躍龍門」。到了施一公,發CNS易如反掌。不僅一年能發很多篇,能在2016年8月26日同期發兩篇姊妹論文在Science上,還能在這些期刊上發一個主題(剪接體)的連載。

施一公告訴年輕人,想真正做到拔尖創新、立志將研究做到世界前沿,所有的知識內容都用得上。比如2013年的他還在看中學物理。木瓜君也是經歷了多年的科學研究才體會到這一點。無奈作為綜合大學標准生科院的配置,當年高等數學和大學物理從內容到師資,都是最低「版本」。

這樣培養的科研人員如果想做交叉學科的研究,會發現本科低年級學的課程不對路。而一些世界名校的課程設置卻能讓學生融會貫通。他們為更高深的科研,打好了基礎。其實當初為中國高等教育設置課程的也都是學界泰斗,但往往只局限於本領域。能夠跨界看到這種缺陷的,也就是施一公。

(1)施一公科研成果擴展閱讀:

施一公的人物評價:

2008年2月,已成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的施一公,毅然辭職回到母校清華大學,在海外華人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動。美國國立健康研究院研究室主任、國際知名神經科學家魯白說:「他是海外華人歸國的典範和榜樣」。

由中國科學報社、中國科協科普部、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等主辦的「2013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推選活動2014年1月24日晚正式揭曉,施一公為10位獲獎者之一。

「他是聞名世界的結構生物學家,曾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建系以來最年輕的終身教授。2013年,他的科研小組研究進展不斷:首次在RNA剪接通路中取得重大進展,為揭示生命現象的基本原理奠定了扎實的理論基礎;

他運用X-射線晶體學手段在細胞凋亡研究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為開發新型抗癌、預防老年痴呆的葯物提供了重要線索……2013年也是他收獲榮譽的一年,他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和美國科學院、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雙院外籍院士。他在科研中不忘育人之心,他深受學生愛戴。他就是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院長施一公。」

在美國生活了18年的施一公,2008年初全職回到清華大學工作,後來還放棄了美國國籍。他的歸來被認為是中國科技界吸引力增強的標志之一。

⑵ 如何評價施一公老師關於阿爾茨海默病的最新成果

施一公老師發表的關於阿爾茨海默病的最新成果是,第一次揭示了與發病直接相關的結構,為之後研究阿爾茨海默病症提供了重要的線索,不得不說這是一個讓人興奮和驚嘆的發現,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價值的。


有了這一發現,就好像是黑暗的前路有了那一絲光亮,雖然光還很微弱,盡頭也依舊非常的遙遠。但因為這一束微弱的光的出現,讓人們知道努力的方向應該朝向哪兒,也讓人們有了更多的希望。


總而言之,施一公老師的這一發現是非常有意義的。

⑶ 2016除了韓春雨,施一公,還有哪些重大華人研究

上半年中國科學家的科研成果屢登國際著名期刊,韓春雨今年5月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發表一篇重磅研究,發明出一種新的基因編輯技術(NgAgo-gDNA);近日施一公研究組於《科學》雜志就剪接體的結構與機理研究發表兩篇長文,而且這是施一公團隊第二次在《科學》上同時發表兩篇論文。
中國科學家的在一些領域的研究已走在世界的前沿,生命科學領域由是如此。下面生物谷小編整理了2016年以來部分中國科學家的重磅研究,供大家參考:
顏寧、高福:NPC1蛋白介導膽固醇轉運和埃博拉病毒入侵的分子機制--《細胞》
(清華大學;中國疾控中心、中科院微生物組)
原始出處:http://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16)30570-0

6月2日《細胞》發表了一篇題為《NPC1蛋白介導膽固醇轉運和埃博拉病毒入侵的分子機制》的研究論文,此研究系清華大學顏寧課題組與中國疾控中心、中科院微生物組高福院士課題組合作的一項最新成果,在世界上首次解析出NPC1蛋白的清晰結構,並初步揭示了它的工作過程,從而為干預、治療罕見遺傳疾病"尼曼-皮克病"和埃博拉病毒打開了新大門。
NPC1是一個由1278個氨基酸組成並含有13次跨膜螺旋的膜蛋白,該論文在國際學術界首次報道了人源膽固醇轉運蛋白NPC1的4.4埃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並分析探討了NPC1和NPC2兩個蛋白協作介導細胞內膽固醇轉運的分子機制,同時為理解NPC1介導埃博拉病毒入侵的分子機制提供了分子基礎。
曹雪濤:找到抗病毒免疫細胞"開關"--《自然-免疫學》
(中國工程院)
原始出處:http://www.nature.com/ni/journal/v17/n7/full/ni.3464.html

免疫系統作為機體的自衛系統,主要是依靠免疫細胞的防禦功能,但免疫細胞又是如何識別外來病毒,如何自主進行防禦工作的呢?
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團隊發現DNA甲基化酶Dnmt3a能夠使天然免疫細胞針對病毒感染處於高敏感狀態,一旦識別病毒入侵就可以顯著產生干擾素和啟動抗病毒天然免疫反應。此研究結果發表在英國《自然-免疫學》雜志上。
研究人員選擇能夠通過調控DNA甲基化來決定基因表達的"表觀遺傳調控分子"為觀察點,經篩選發現DNA甲基化酶Dnmt3a能夠促進天然免疫細胞高效釋放I型干擾素。研究結果表明,DNA甲基化能夠維持抗病毒信號轉導通路的關鍵分子高表達,為天然細胞在病毒入侵時及時高效啟動抗病毒免疫反應做充分准備。該發現揭示了抗病毒免疫應答新型表觀遺傳機制,也為病毒感染性疾病防治提供了新的分子靶點。
謝曉亮、白凡:揭示細菌耐葯性產生分子機制--《Molecular Cel》
(北京大學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
原始出處:http://www.cell.com/molecular-cell/fulltext/S1097-2765(16)30048-X

國際頂級學術期刊Cell子刊Molecular Cell於4月21日以長文在線發表了北京大學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謝曉亮、白凡課題組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員採用綜合應用單分子熒光成像技術和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深入探究了細菌耐葯性產生的機制,揭示了耐葯性持留菌在大部分生理活動都靜止的情況下而外排系統卻在活躍地工作的原理,其不斷地排出持續進入的葯物分子,為耐葯性細菌的存活添加安全屏障。
外排系統越活躍體內的抗生素濃度就越低,在含有抗生素的環境中持留菌才得以生存。之前的理論認為持留菌形成一般是通過"消極的被動防禦戰略",最新的研究結果顯示,增強外排活動將抗生素泵出從而減少細胞內葯物濃度這種"積極的主動防禦戰略"同樣起著重要的作用。這一重要發現完善了現有的關於持留菌形成的生物學機制的認識。
王韞芳、裴雪濤:首次將胃細胞轉變成肝和胰腺細胞--《細胞-幹細胞》
(軍事醫學科學院野戰輸血研究所 )
Doi:10.1016/j.stem.2016.06.006

王韞芳和裴雪濤兩人的研究團隊在前幾日取得了一項革命性研究成果,他們利用小分子化合物技術,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利用小分子化合物誘導人體胃上皮細胞直接轉換為內胚層祖細胞。內胚層祖細胞可以被誘導分化為成熟的肝細胞、胰腺細胞和腸道上皮細胞等,為將來利用幹細胞技術治療終末期肝病、糖尿病等帶來新的希望。7月21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幹細胞》雜志在線發表了這一重要成果,覃金華、王術勇、張文成三位博士是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該研究突破了經典重編程對轉錄因子的依賴,豐富了幹細胞再生生物學的理論體系,為成熟肝細胞、胰腺細胞等內胚層來源的功能性細胞提供了安全、可控、有效的細胞來源,在個性化再生醫學治療、葯物篩選等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利用該技術在醫學上可以進行個性化組織培養,解決器官移植的難題,改善消化系統疾病的治療情況。
劉兵、湯富酬、袁衛平:造血幹細胞起源獲單細胞尺度解析--《自然》
(軍事醫學科學院附屬醫院 ;北京大學生物光學動態成像中心 ;中國醫學科學院天津血液病醫院 )
原始出處: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aop/ncurrent/full/nature17997.html

《自然》雜志於5月19日以長文形式在線發表中國科學家劉兵課題組、湯富酬課題組和袁衛平課題組合作在造血幹細胞起源研究中取得的重要突破。其通過單細胞轉錄組分析、單細胞誘導移植、組織特異性基因敲除等多種研究手段,首次在單細胞尺度實現小鼠造血幹細胞發育全過程的深度解析。
研究針對HSC發育過程中具有代表性的5類細胞進行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揭示了pre-HSC在轉錄活性、代謝狀態、動脈基因表達、信號通路和轉錄因子網路等方面的突出特徵。利用血管內皮細胞和造血細胞特異性的兩種基因敲除小鼠,闡明Rictor基因在HSC發生過程中的特異性調控作用。此外,測序數據挖掘和功能實驗證實pre-HSC具有細胞周期狀態的異質性,部分細胞增殖活躍。最後,通過與更多細胞群體測序數據的比對分析,發掘出pre-HSC的98個特徵基因。
邵一鳴:首次從中國病人體內分離出"青少年"HIV中和抗體--《Immunity》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Doi:10.1016/j.immuni.2016.03.006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和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所(TSRI)等機構的研究人員描述了有史以來首個在一類強效地抵抗HIV的免疫分子中發現的未成熟的或者說"青少年"抗體。論文通信作者為TSRI生物學家Jiang Zhu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首席專家邵一鳴。相關研究結果於2016年4月5日在線發表在Immunity期刊上。
這項研究開始於2006年,Zhu和他的同事們吃驚地發現這種抗體在2006年到2008年期間快速地進化,獲得抵抗HIV所需的很多特徵。之前的研究提示著VRC01級別抗體需要花費長達10到15年的時間產生有用的特徵,而這一發現有力地反駁了這一點。研究人員也注意到這是首次從一名亞洲病人體內分離出VRC01級別抗體,之前的VRC01級別抗體來自非洲人或白種人病人。這意味著不同遺傳背景的人們可能受益於一種利用人體製造VRC01級別抗體能力的疫苗。
劉光慧:抑制引起早衰的NRF2抗氧化通路--《Cell》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原始出處:http://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16)30565-7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劉光慧實驗室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國家癌症研究所Tom Misteli研究組合作,通過篩選具有逆轉人類細胞衰老潛能的基因,發現轉錄因子NRF2(NF-E2-related factor 2)介導的細胞抗氧化通路的紊亂是導致細胞衰老的驅動力。此外,通過篩選具有激活NRF2通路功能的小分子化合物,發現一種用於治療脂肪肝的NRF2激動劑奧替普拉可以延緩間充質幹細胞衰老的進程,並提高其體內活性。該研究成果於6月2日發表在Cell雜志上。
研究表明,異常表達的progerin與轉錄因子NRF2結合,並將其捕獲鎖定在細胞核膜上,使之無法正常激活下游抗氧化基因的表達,引起細胞的慢性氧化應激。在年輕的正常間充質幹細胞中抑制NRF2的活性可以模擬兒童早衰症的多種加速衰老的細胞缺陷,而在兒童早衰症患者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衍生的間充質幹細胞中重新激活NRF2可以有效逆轉細胞加速衰老的表型。這些研究結果不僅有助於加深人們對於人類衰老的認識,而且為延緩衰老及防治衰老相關疾病提供了新的靶標和策略。
周永勝:找到利用脂肪幹細胞治療骨缺陷疾病的新靶點--《Stem Cell Reports》
(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
Doi:10.1016/j.stemcr.2016.06.010 ?

近日,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周永勝研究小組在《Cell》子刊Stem Cell Reports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一種microRNA能夠通過影響脂肪幹細胞的信號調控網路促進骨生成,該研究為利用脂肪幹細胞治療骨質疏鬆等疾病提供了新的方向。
組織工程技術已經成為骨再生醫學領域最具治療前景手段之一。人類脂肪來源幹細胞作為一種間充質幹細胞在組織工程領域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深入了解脂肪幹細胞向骨方向分化的分子調控網路是開發幹細胞治療方法的重要基礎。
該研究發現MiR-34a在人類脂肪來源幹細胞(hASC)向骨方向分化的過程中會出現表達上調。在體外過表達MiR-34a能夠顯著增加hASC的鹼性磷酸酶活性,礦化能力同時還會促進骨生成相關基因的表達。在hASC中過表達MiR-34a再進行異位移植也會觀察到骨形成能力增強。
中國研究人員:發現遏制乳腺癌進展的重要microRNA--《cancer research》
(廣州中山大學)
Doi:10.1158/0008-5472.CAN-15-1770?

許多研究表明轉錄因子NF-kB在腫瘤細胞中存在異常激活,是導致許多腫瘤發生的一個重要驅動因素。在正常的生理條件下,NF-kB信號的表達強度和持續時間會在多個水平上得到嚴格調控,但NF-kB信號途徑在癌症中持續激活的機制究竟是什麼一直沒有得到完全闡述。
最近來自廣州中山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學術期刊cancer research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了一種microRNA發生沉默可能參與癌細胞內NF-kB信號的異常激活。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在乳腺癌細胞中研究了microRNA介導的NF-kB信號級聯調控,並發現miR-892b表達在人類乳腺癌標本中顯著下調,同時該microRNA的表達情況與病人生存期存在相關性。
研究人員通過體外實驗和體內實驗證明,在乳腺癌細胞中過表達miR-892b能夠顯著抑制腫瘤細胞生長,轉移能力以及誘導血管生成的能力,而刪除細胞中的miR-892b則會增強上述特性。實驗表明miR-892b能夠通過直接靶向抑制NF-kB的多個調節蛋白的表達,抑制NF-kB信號途徑,其靶向目標包括TRAF2, TAK1以及TAB3,因此乳腺癌細胞中的miR-892b發生沉默會維持NF-kB活性,導致該信號通路持續激活,進而增強腫瘤細胞生長和轉移能力。
中國研究人員:解答鈉鹽攝入如何影響血糖平衡--《cell metabolism》
(中國第三軍醫大學)
Doi:http://dx.doi.org/10.1016/j.cmet.2016.02.019?

來自中國第三軍醫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學術期刊cell metabolism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鈉鹽的攝入能夠通過一條由脂肪組織PPARδ介導的信號途徑調節血糖平衡。這項研究對於指導人們健康飲食,幫助糖尿病病人預防心血管代謝病變具有重要意義。
高鈉鹽攝入是糖尿病患者發生高血壓的一個主要風險因素,促進鈉的排泄能夠降低糖尿病患者出現心血管代謝病變的風險。但是目前關於鈉鹽的攝入與葡萄糖平衡之間的關系了解得仍然不夠深入。
在這項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報告稱高鈉鹽攝入能夠顯著增加野生型小鼠的尿鈉排泄,但是這種作用在脂肪組織特異性敲除了PPARδ的小鼠和糖尿病小鼠模型中受到了阻斷。與此同時,研究人員發現使用激動劑或高鈉鹽攝入激活腎周脂肪的PPARδ能夠調節脂肪組織adiponectin的水平,進而抑制腎臟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2(SGLT2)的功能,SGLT2是腎臟進行葡萄糖重吸收的一種主要轉運蛋白,SGLT2抑制劑是一類重要的糖尿病治療葯物。上述結果表明高鈉鹽誘導的尿鈉排泄過程受到脂肪組織PPARδ的調節作用,而PPARδ的這種調控作用需要adiponectin介導,並通過調節SGLT2 的功能來實現。
除此之外,研究人員還發現在糖尿病狀態下,由於腎臟SGLT2的功能發生紊亂,高鹽攝入誘導的尿鈉排泄也受到了損傷。存在高血糖症的2型糖尿病病人尿鈉排泄更少,這與他們血漿中的adiponectin水平有關

⑷ 施一公的人物經歷

1967年,施一公出生在河南鄭州小郭庄。1972年,離開小郭庄,全家搬往200公里之外的駐馬店鎮。1984年畢業於河南省實驗中學,並獲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一等獎(河南省第一名)。

保送至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1989年提前一年畢業,獲得學士學位。1995年獲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分子生物物理博士學位。

隨後在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進行博士後研究。1998年—2008年,歷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助理教授、副教授、終身教授、Warner-Lambert/Parke-Davis講席教授。

2008年,婉拒了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中心(HHMI)研究員的邀請,全職回到清華大學工作,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教授、博導。2013年4月25日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

4月30日 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2013年12月19日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3年9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授予清華大學施一公教授2014年度愛明諾夫獎 。

2014年12月9日施一公以校長助理身份,會見匈牙利羅蘭大學校長巴納·德布勒森一行。2014年12月11日證實,施一公教授已出任清華大學校長助理。

2015年08月,施一公擬出任清華大學副校長。2015年09月,施一公出任清華大學副校長。2016年3月25日,施一公獲「影響世界華人大獎」。

2016年6月2日,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舉行第九屆全委會第一次會議,施一公當選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2018年1月9日,施一公已請求辭去清華大學副校長職務,籌建西湖大學。 2018年4月16日,施一公當選西湖大學首任校長。

(4)施一公科研成果擴展閱讀:

奇跡誕生的根源:瞄準最前沿的世界課題

早在2008年,《紐約時報》就這樣報道施一公的回歸:「施一公和其他頂尖科學家的回歸是一種信號,中國在拉近和發達國家科技鴻溝的時間上,比許多專家預期得要快。」

如今,施一公和他的同事們,以一個又一個的重大科研成果,讓這個預言變成了現實。僅僅是一個月之前,清華生命科學學院的年輕教授顏寧剛剛在同一地點發布了另一個世界級的科研發現。

首次破譯人體能量轉運通道,成功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奇跡,為什麼能接二連三地出現在中國科學家的實驗室里?

施一公說,今天所有的成就,是他自己在回國前都「始料未及」的。放棄美國優厚的生活待遇和科研條件毅然回國的他,被很多人認為「瘋了」,「連我在美國的親戚都覺得我腦子有問題。」

可他說,自己現在的心情卻「前所未有的舒暢」,「當時也有過很多擔心,擔心學生質量,擔心科研設備。但現在,我可以毫不猶豫地說,實驗室的總體水平、做科研的深度、系統性等。

已經全面超過我在普林斯頓最鼎盛時期的水平。」事實上,6年來,施一公在科研上的貢獻顯而易見:清華大學的生命科學學科從只有40多個獨立實驗室增加到了120多個。

被他引進到清華全職工作的世界范圍的優秀人才多達70餘名。他自己也在《自然》《科學》《細胞》三大國際頂級的期刊上發表了15篇學術論文。

總結自己、團隊和同事的成功,施一公認為有三條:一是有一批優秀、努力的學生;二是不再囿於論文、課題的壓力,瞄準的全部都是最前沿的世界級課題;三是得益於良好科研環境的支持。

如今的他,盡管已經站在了全世界結構生物學研究的制高點上,卻仍然時刻保持著拼搏的警醒和擔當。「我們的目標是得到更高解析度γ分泌酶復合物的結構,這樣就可以精細地解釋。

任何一個引起老年痴呆症突變的氨基酸突變是如何導致γ分泌酶復合物切割A42的肽段,這樣就可以根據結構來設計葯物分子,這是一種願景吧。」

「不能只把眼光盯在現在的成功上。別忘了,中國的整體創新力還只排在世界20多名。要是在所有的科研領域都能取得令人驚嘆的成就,那我們的國家就真得不得了了。

⑸ 施一公為何飽受非議是因為美女徒弟嗎


他放棄美國國籍,為中國培養三名美女弟子,卻因一句話被輿論圍攻

對待知識分子的態度標志著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而對待工人農民的態度則可考驗這個民族的良心。不管是社會底層的工人和農名,亦或者是站在時代領航者的知識分子,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相對而言,科學家對整個社會的推動更為明顯,也更為受人矚目。


每個家長都希望有一位施一公這樣的名師來教授自己的孩子,每一個孩子也都希望取得顏寧、白蕊和萬蕊雪那樣的成就,可是,想要攀登科學高峰何其難也。首先要跨過的一道坎便是被稱為"數學之母"的數學。

⑹ 清華大學哪位教授,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挖走」

清華大學顏寧教授已經在清華任教長達10年,算得上是清華大學的一位老教授了,顏寧高考考入清華大學,就與清華大學留下了不解之緣,後來出國留學深造,學業有成的她最終決定返回清華大學任教,為祖國的科教事業做貢獻。

顏寧教授在清華大學已經很知名,在學術界和科研圈的名氣也是響當當,她有勇氣選擇離開清華大學,離開自己熟悉的地方,也足以見得顏寧教授是一位對人生有追求,有勇有謀的女科學家。

雖然落選了中科院院士,但是顏寧教授去往美國發展後,卻順利當選了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終究是獲得了院士的頭銜和榮譽,希望顏寧教授能夠在普林斯頓大學專不斷精進,他日研究有果,能夠選擇回國發展,為祖國的科教事業再貢獻出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我們也希望顏寧教授不會變更國籍,未來不會成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而是成為名副其實的中科院院士;對此,你們是怎麼認為的呢?

⑺ 怎麼評價施一公的科研能力

施一公的科研能力非常強。從小對科學感興趣的他,就立志在這條道路上奉獻自己,當他以優異的成績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他的科研之路就此開始了,不到二十年的時間,就當選了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同年12月,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施一公的科研能力毋庸置疑,他對人類做出的貢獻也是值得肯定的,他不僅是一個科學家,更是一個愛國者

⑻ 中國三位生命科學饒毅、王曉東和施一公科研成就是怎樣的

申明:
三位大神都是我輩生物學子的榜樣,也為我國的生物領域推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⑼ 施一公得意女弟子顏寧,離開清華大學後被評為院士,是巧合嗎

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國界!作為一名高材生,亦或者是科學家,都不能把全部的精力和心思都集中在學業或者是研究上,而應該時時刻刻懂得心繫祖國,把祖國捧在自己的手心上。

3、給予表彰

沒有人不想得到他人的認可,不想給自己爭取到榮譽,對於青年科學家來說,他們也希望自己所取得的科研成果能夠獲得認可,希望自己能夠憑借著突出的科研成果獲得相關的榮譽。

因此先要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就應該要及時給一些在科研領域取得成果的人,一些表彰,給予他們一定的榮譽,讓他們知道原來自己是被重視的,而不是忽視的。

結語:我們也希望從清華北大等國內一流大學出來的青年科學家能夠樹立遠大的理想,能夠懂得心繫祖國,在祖國需要他們的時候,能夠選擇回國發展,舍小家,為大家,為祖國科教事業的發展奉獻出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今日互動話題:各位朋友們,你們認為還有哪些原因讓顏寧教授決定離開清華大學呢?歡迎在下方的評論區分享!

⑽ 施一公的生物科研會獲諾貝爾獎嗎

諾貝爾獎的評選,要麼是重大的理論突破,要麼是有巨大的使用價值,解決了實際的問題。施一公是有很多的研究,但很好有突破性的研究,目前也並未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有很大的應用,因此,短期內很難獲獎。

閱讀全文

與施一公科研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