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濫用科技成果

濫用科技成果

發布時間:2021-10-02 16:37:28

Ⅰ 哪些科技成果被錯誤利用至少五個

加強科技工作者道德自律意識增強社責任防範科研濫用效 提高科技工回作者業務能力道德修養規答范科技工作者行科技工作項重要內容 保障我科技術事業健康發展重要保障科技員抱負知識同家 類發展需求結合起才社眾需要科技工作

Ⅱ 高科技有什麼好處和壞處

科技--雙刃劍
當然,那些從科學知識轉化出來的技術成果中,純粹只能作惡的太少。絕大部分既可以為社會造福,也可以危害社會,傷人害命。所以,「雙刃劍」才是它們最准確的比喻。

利用科學發明稱霸世界,是「雙刃劍」的一個例子。最早描寫科學狂人的是凡爾納。他在《世界主宰》中描寫了一個隱身在火山口中的狂人羅比爾。他發明了水陸空三棲航行器,以此為稱霸的手段。不過,凡爾納是個忠厚長者,寫壞人總是寫不到位。這位「世界主宰羅比爾」的形象也十分滑稽。

在威爾斯的《隱身人》中,格里芬隱身後狂性大發,自稱「隱身人一世」。不過,他連一個英國偏僻的村莊都沒有統治得了,就被村民們當成怪物圍捕致死了。

在《大獨裁者》中,前蘇聯作家別利亞耶夫塑造了一個典型的科學狂人形象。德國心理學家施蒂納長期研究動物之間的信息傳遞,終於發明了用腦電波直接控制他人思維的設備。他離開科學界,混入金融家戈特利布門下,先是控制了戈特利布和他的主要助手,再控制商界對手,甚至可以製造股市風波供其獲利。最後,當施蒂納的陰謀被識破後,居然使用這一武器和幾個國家的軍隊對抗,讓進攻的軍隊魂不附體,四散奔逃。只是被蘇聯同行用同等武器襲擊,施蒂納的陰謀才告失敗。而蘇聯科學家則將控制他人思維的儀器改造成造福人類的工具:它大大加快人類個體之間的信息傳遞,協調集體勞動,甚至可以讓一個樂隊不再有指揮。

趙南元曾經說過:由道德狂人和宗教狂人製造的災難和浩劫在歷史上層出不窮,在現實中也比比皆是。而科學狂人卻只出現在好萊塢的科幻恐怖片中。所以,晚近時期,科幻作家筆下利用科學作惡的人,不再是那些動不動就想控制全世界的瘋子。這些惡人要通過手頭的新技術,實現一些較具體,影響范圍較小,但更為現實的目標。

羅賓·科克以「醫學恐怖小說」見長。《死亡激素》是他的一部科幻題材醫學恐怖小說。死亡激素本是人體固有的一種激素,和生長激素一樣由腦垂體分泌,只是要在性激素分泌停止後才出現。醫學家海耶斯受到太平洋鮭魚的啟發,這種鮭魚在產卵後立即死亡。海耶斯最終從鮭魚頭部提取了死亡激素的誘發劑。注射到生物體內,可以使死亡激素立刻大量釋放。

海耶斯供職於一家大型會員制保健中心。一些功成名就的中年人加入這個保健中心,以便得到終生保健治療。然而,一段時間以來,總是有一些中年人突然死亡。他們都有煙酒惡習,但進入保健中心前體驗表明,他們的身體情況還很正常。瘁死時,他們的心血管都極度衰老。這個死亡名單里最終包括了海耶斯自己。這些表面上的正常死亡引起了醫生傑遜的懷疑。他經過反復調查,終於發現是保健中心雪莉等人將海耶斯提取的死亡激素誘發劑暗地裡施給這些人,讓他們早點死亡,以免等這些人衰老以後,被迫大量提供免費葯品。

在小說結尾處,幾個書中人物就死亡激素問題,直接討論起科技的善與惡,要不要設置法律來約束科學家,使他們不能隨心所欲地進行發明創造。這說明,作者在創作時,對科學的善惡問題有自覺的認識。

十九世紀末,摩天大樓在美國誕生,很快便成為科技和財富相結合的象徵。到了二十世紀後半葉,東亞許多國家和地區加入了摩天大樓競賽,高層建築豎起的速度,用「雨後春筍」來形容恐怕不過分。而摩天大樓帶來的高成本負擔和災難隱患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小說《摩天大樓失火記》便以此為題材。

小說問世時,世界第一高樓是芝加哥的西爾斯大廈。作者在故事中虛構了新的世界第一樓,就座落在西爾斯大廈對面,以致於小說最後,搶救隊可以在西爾斯大廈和「世界第一樓」之間架起鋼索救人。這座世界第一樓的老闆為了趕工期,偷工減料,導致電路負載過大,在開業典禮那天引起暗火。摩天大樓特有的「煙囪效應」使暗火逐層向上,直到頂樓。在那裡,數百位達官貴人正在舉行慶祝儀式。由於保安疏漏等原因,等到人們發現大火,已經無法撲滅了。

作品對於摩天樓火災隱患的擔憂是通過消防大隊長的口說出的。火災發生後,消防大隊長來到現場,遇到建築師,質問後者道:你們明知現在消防技術對七層以上的火災無能為力,為什麼還要建造這么高的樓?而在結尾處,他講了一段更為恐怖的話:今天還不錯,只有二百人死亡。以後,類似的火災將會導致成千上萬人死亡。到那時,你們才知道應該建什麼樣的樓!電影拍攝於八十年代,十幾年以後,這段恐怖預言落在世界貿易中心的雙子塔上。911襲擊中,五角大樓的傷亡就遠遠小於世界貿易中心。如果不是高層建築來「助威」,911襲擊可能只是一次放大的洛克比空難。

這部小說後來改編成大腕雲集的電影,頗有影響。只不過小說結尾處,包括州長在內的許多人沒有逃出火海。電影則加了一個比較光明的結尾:搶救人員炸開了樓頂的水箱,澆滅了大火。不過那並不是現實。對於911事件中那樣的熊熊烈焰來說,屋頂水塔里的水真可謂杯水車薪。

1972年,人類跨過了轉基因技術的門坎,地點是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它釋放了一種幾乎無限的可能性:按照人類的需求,將不同物種的基因混合起來,創造自然界沒有的新物種。基因技術一出世,立刻就被運用到農業科技中,創造了大量新物種。它們在提供高產農作物的同時,也製造了針對轉基因作物接受與抵制的大風波。不久前一次武漢農民搗毀轉基因實驗田的風波說明,這場抵制風潮現在已經吹到國內。短篇科幻《替天行道》便是以轉基因作物為素材的。

在這篇小說里,美國MSD生物公司投資二十億美元,研製成功「魔王品系」麥種。它高產、抗病,品質優良。為了防止農民將收獲的麥子留種,MSD公司在魔王麥的基因中混入了導致不孕的毒蛋白基因。這樣,第二代麥種如果沒有公司秘密掌握的特別溶劑來抑制毒蛋白基因,都將無法生長。出於保護知識產權的手段,這本無可厚非。MSD公司一名低級職員負責將它推銷到中國陝西地區。第一年收成極好,第二年,一些農民偷偷留種,結果導致大片麥田失收。雖然MSD公司曾經作過大量預防性研究,但這種自殺基因還是因為某些特別病毒的搬運功能,擴散到其它麥種上。黑色的死亡小麥瘟疫般地傳播開了。

在關於糧食的「壞科學」作品裡,《永生糧》也是很有趣的一例。別利亞耶夫筆下的科學家布羅依爾不僅沒有惡意,甚至連MSD公司那樣的商業目的都沒有。他培養出一種單細胞生物,可以直接從空氣中獲得養分,自身不斷膨脹,並且可以直接食用,成為「永生糧」。然而,這種「永生糧」不僅沒有解決飢餓問題,反而導致農民破產,加重了經濟危機。最後,夏天來臨,適宜的溫度又使「永生糧」飛速滋生,覆蓋了一片又一片土地,成為人造災難。

網路技術自從七十年代出現以來,以井噴的方式向全世界傳播。在筆者認識的人中間,凡是上過網的,沒有一個會選擇從此不再接觸網路。它已經成為許多人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但網路也使許多人上癮,成為它的俘虜。如今,網癮問題已經成為一個新的教育問題。而據筆者的觀察,成年人中也早已經有著大量的網癮患者,只不過他們獨立負責,不象青少年那樣,有監護人去向社會輿論反映這個問題。

在短篇科幻《藕荷色的蒲公英》中,星河就為我們描述了一個網癮現象普遍存在的未來世界。在這個離現在並不遙遠的時代中,上網成癮已經是嚴重的社會問題,甚至需要強制戒斷。和今天的戒毒所一樣,出現了司法體系內的戒網監獄。小說令人怵目驚心地描寫了網路成癮後的反應:晝夜顛倒,無法從業,難以與人交流,著魔般地到處尋找上網工具,甚至用監獄暴動來反抗強制性戒癮。更由於作者使用了第一人稱,從一個網癮患者的角度講這個故事,極好地表現了網路癮的危害。小說中描寫的嚴重生理反應,在如今某些網路成癮者身上多少已經存在了。

作者還設想了未來社會強制戒斷網癮的具體措施:首先要使成癮者基本脫離網路,這是強制性的,有法律作後盾。當然,為了使他們的精神不至崩潰,會在監視下有限制地上網。然後強迫成癮者參加大運動量活動。一個長年坐在電腦前的人,身體情況相當惡化。另外,強製成癮者讀紙印的書,逐漸擺脫對電腦的依賴。

1928年,一次實驗室中的偶然現象,加上英國醫學家弗萊明有準備的頭腦,幫助人類進入了抗生素時代。如今,抗生素已經成為醫生們慣用的武器。然而,濫用抗生素導致細菌耐葯性增加,也形成了新的醫療問題。長篇科幻《生死平衡》描寫的便是這一題材。雖然作者王晉康在科幻圈裡早已很有名氣,但他能為科幻圈以外的公眾所關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部小說,因為它涉及了當今科技前沿的一個棘手問題。

小說以中東為背景,描寫了某軍事狂人對鄰國發動細菌戰的故事。與此平行的一條線索,則是皇甫家族對「平衡醫學」的研究。作為一個小說中虛構的元素,平衡醫學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借這個元素,講述了他對抗生素濫用問題的關注。通過醫學狂人皇甫右山之口,作者這樣寫道:「耐葯菌株如洪水一樣發展,連大腸桿菌和痢疾桿菌這種普通病菌也有了耐葯菌株,抗生素也奈何不得。治療敗血症的青黴素用量已由幾萬單位加大到幾千萬單位,但死亡率仍回升到抗生素問世前的水平。」《科幻世界》97、5、15頁。

作者甚至虛構了一個腎功能衰竭症患者的病例。這是一個高幹家屬。正是由於她的地位,能夠大量使用新葯,好葯,才在二十多年的時間里落入到抗生素濫用的陷井中。作者用長長的病歷記錄,描寫她怎麼樣一步步「小病大養」,最終被葯物包圍的可怕結局。

小說結尾處,不斷與抗生素競賽的變異病原體集體大暴發,形成了遍布世界的瘟疫。

Ⅲ 創新驅動發展 科技成果轉化有多種方式

創新是推動一個國家和民族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動整個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面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和挑戰,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趨勢變化和特點,面對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任務和要求,必須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思路和主要目標 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就是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破除一切制約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提升勞動、信息、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效率和效益,強化科技同經濟對接、創新成果同產業對接、創新項目同現實生產力對接、研發人員創新勞動同其利益收入對接,增強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度,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環境和制度環境。 ——堅持需求導向。緊扣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著力打通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通道,著力破除科學家、科技人員、企業家、創業者創新的障礙,著力解決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的制約,讓創新真正落實到創造新的增長點上,把創新成果變成實實在在的產業活動。 ——堅持人才為先。要把人才作為創新的第一資源,更加註重培養、用好、吸引各類人才,促進人才合理流動、優化配置,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更加註重強化激勵機制,給予科技人員更多的利益回報和精神鼓勵;更加註重發揮企業家和技術技能人才隊伍創新作用,充分激發全社會的創新活力。 ——堅持遵循規律。根據科學技術活動特點,把握好科學研究的探索發現規律,為科學家潛心研究、發明創造、技術突破創造良好條件和寬松環境;把握好技術創新的市場規律,讓市場成為優化配置創新資源的主要手段,讓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力量,讓知識產權制度成為激勵創新的基本保障;大力營造勇於探索、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文化和社會氛圍。 ——堅持全面創新。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統籌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和經濟社會領域改革,統籌推進科技、管理、品牌、組織、商業模式創新,統籌推進軍民融合創新,統籌推進引進來與走出去合作創新,實現科技創新、制度創新、開放創新的有機統一和協同發展。 到2020年,基本形成適應創新驅動發展要求的制度環境和政策法律體系,為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提供有力保障。人才、資本、技術、知識自由流動,企業、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協同創新,創新活力競相迸發,創新成果得到充分保護,創新價值得到更大體現,創新資源配置效率大幅提高,創新人才合理分享創新收益,使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真正落地,進而打造促進經濟增長和就業創業的新引擎,構築參與國際競爭合作的新優勢,推動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新格局,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二、營造激勵創新的公平競爭環境 發揮市場競爭激勵創新的根本性作用,營造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環境,強化競爭政策和產業政策對創新的引導,促進優勝劣汰,增強市場主體創新動力。 (一)實行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 完善知識產權保護相關法律,研究降低侵權行為追究刑事責任門檻,調整損害賠償標准,探索實施懲罰性賠償制度。完善權利人維權機制,合理劃分權利人舉證責任。 完善商業秘密保護法律制度,明確商業秘密和侵權行為界定,研究制定相應保護措施,探索建立訴前保護制度。研究商業模式等新形態創新成果的知識產權保護辦法。 完善知識產權審判工作機制,推進知識產權民事、刑事、行政案件的「三審合一」,積極發揮知識產權法院的作用,探索跨地區知識產權案件異地審理機制,打破對侵權行為的地方保護。 健全知識產權侵權查處機制,強化行政執法與司法銜接,加強知識產權綜合行政執法,健全知識產權維權援助體系,將侵權行為信息納入社會信用記錄。 (二)打破制約創新的行業壟斷和市場分割 加快推進壟斷性行業改革,放開自然壟斷行業競爭性業務,建立鼓勵創新的統一透明、有序規范的市場環境。 切實加強反壟斷執法,及時發現和制止壟斷協議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等壟斷行為,為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拓寬空間。 打破地方保護,清理和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的規定和做法,糾正地方政府不當補貼或利用行政權力限制、排除競爭的行為,探索實施公平競爭審查制度。 (三)改進新技術新產品新商業模式的准入管理 改革產業准入制度,制定和實施產業准入負面清單,對未納入負面清單管理的行業、領域、業務等,各類市場主體皆可依法平等進入。 破除限制新技術新產品新商業模式發展的不合理准入障礙。對葯品、醫療器械等創新產品建立便捷高效的監管模式,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多種渠道增加審評資源,優化流程,縮短周期,支持委託生產等新的組織模式發展。對新能源汽車、風電、光伏等領域實行有針對性的准入政策。 改進互聯網、金融、環保、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等領域的監管,支持和鼓勵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發展。 (四)健全產業技術政策和管理制度 改革產業監管制度,將前置審批為主轉變為依法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為主,形成有利於轉型升級、鼓勵創新的產業政策導向。 強化產業技術政策的引導和監督作用,明確並逐步提高生產環節和市場准入的環境、節能、節地、節水、節材、質量和安全指標及相關標准,形成統一權威、公開透明的市場准入標准體系。健全技術標准體系,強化強制性標準的制定和實施。 加強產業技術政策、標准執行的過程監管。強化環保、質檢、工商、安全監管等部門的行政執法聯動機制。 (五)形成要素價格倒逼創新機制 運用主要由市場決定要素價格的機制,促使企業從依靠過度消耗資源能源、低性能低成本競爭,向依靠創新、實施差別化競爭轉變。 加快推進資源稅改革,逐步將資源稅擴展到佔用各種自然生態空間,推進環境保護費改稅。完善市場化的工業用地價格形成機制。健全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實現勞動力成本變化與經濟提質增效相適應。 三、建立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 發揮市場對技術研發方向、路線選擇和各類創新資源配置的導向作用,調整創新決策和組織模式,強化普惠性政策支持,促進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的主體。 (六)擴大企業在國家創新決策中話語權 建立高層次、常態化的企業技術創新對話、咨詢制度,發揮企業和企業家在國家創新決策中的重要作用。吸收更多企業參與研究制定國家技術創新規劃、計劃、政策和標准,相關專家咨詢組中產業專家和企業家應占較大比例。 國家科技規劃要聚焦戰略需求,重點部署市場不能有效配置資源的關鍵領域研究,競爭類產業技術創新的研發方向、技術路線和要素配置模式由企業依據市場需求自主決策。 (七)完善企業為主體的產業技術創新機制 市場導向明確的科技項目由企業牽頭、政府引導、聯合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實施。鼓勵構建以企業為主導、產學研合作的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更多運用財政後補助、間接投入等方式,支持企業自主決策、先行投入,開展重大產業關鍵共性技術、裝備和標準的研發攻關。 開展龍頭企業創新轉型試點,探索政府支持企業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的新機制。 完善中小企業創新服務體系,加快推進創業孵化、知識產權服務、第三方檢驗檢測認證等機構的專業化、市場化改革,壯大技術交易市場。 優化國家實驗室、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布局,按功能定位分類整合,構建開放共享互動的創新網路,建立向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有效開放的機制。探索在戰略性領域採取企業主導、院校協作、多元投資、軍民融合、成果分享的新模式,整合形成若干產業創新中心。加大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大型科研儀器和專利基礎信息資源等向社會開放力度。 (八)提高普惠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 堅持結構性減稅方向,逐步將國家對企業技術創新的投入方式轉變為以普惠性財稅政策為主。 統籌研究企業所得稅加計扣除政策,完善企業研發費用計核方法,調整目錄管理方式,擴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政策適用范圍。完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辦法,重點鼓勵中小企業加大研發力度。

Ⅳ 如何避免科技成果的不當應用

如何避免科技成果的不當應用
加強科技工作者道德自律意識,增強社會責任回感,是防範科研答成果濫用的有效方法。
提高科技工作者的業務能力和道德修養,規范科技工作者行為,是科技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是保障我國科學技術事業的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科技人員只有把個人抱負和知識同國家和人類發展需求結合起來,才是社會和大眾需要的科技工作者。

要嚴格履行技術合同的有關約定保證科技成果轉化的質量和應用的效益。加大懲處力度,是避免成果濫用的法律手段。科技工作者要自覺接受輿論的監督。嚴重違背科技工作者職業道德、影響極其惡劣的行為,在准確把握事實真相的基礎上,要充分運用報刊、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對其進行嚴厲鞭笞。新聞媒體在進行輿論監督時,不得對他人惡意誣告、中傷誹謗,不得侵犯當事人和他人的合法權益。對違背科技作者行為准則的不良行為,可以向各級科技行政管理部門和其他科技管理機構進行投訴

Ⅳ 科學研究中有哪些科研不端行為和不當行為

科研不端行為:國際科技界將嚴重違反基本的科學誠信的行為稱為科研不版端行為(misconct in science,或稱scientific
misconct),這種行為與科權研違規行為、科研越軌行為的內涵十分接近。
從國內外情況看,科研不端行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徵:
第一,違反科學界通用的道德標准,或嚴重背離相關研究領域的行為規范;
第二,不端行為是蓄意的、明知故犯的或是肆無忌憚的;
第三,不端行為不包括誠實的錯誤或者觀點的分歧。

科研不當行為:科研不當行為(questionable research practice
,QRP)是指,雖然違反科學的目的、精神和科學研究事業的基本道德原則,但沒有直接觸犯明確規定的研究活動的道德底線的行為。科研不端/不當行為有時也成為學術不端/不當行為。

Ⅵ 楊小軍的主要科研成果

主編《行政法》,中國經濟出版社1989年版。
主編《行政訴訟法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杜年版。
副主編高等政法院校規劃教材《行政訴訟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獨著《我國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理論研究》,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9月版。
主編《行政法學基礎理論研究》,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主編《行政訴訟法學》,陝西旅遊出版杜1999年版。
主編《行政法治探索》,陝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主編《行政強制與行政程序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副主編高等法律職業教育教材《行政法原理與實務》,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獨著《我國行政復議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6月版。
獨著《行政處罰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合著《法定行政程序實證研究》,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05年6月版。
分主編《當代中國行政法》,中國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
獨著《國家賠償法律問題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6月版。
獨著《重大行政案件選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年9月版。
獨著《行政訴訟問題研究與制度改革》,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7年3月版。
主編《國家賠償制度的完善》,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08年10月。
「二十世紀西方國家行政權的擴張」,《西北政法學院學報》1986年第2期。
「法院主持行政訴訟中的幾個問題」,《政治與法律》1987年第1期。
「試析行政訴訟和民事訴訟的差異」,《西北政法學院學報》1987年第3期。
「關於檢察機關參加行政訴訟的探討」,《法學與實踐》1988年第2期。
「濫用行政自由裁量權的法律思考」,《法律科學》1991年第2期,該文被《高校文科學報文摘》摘轉。
「內外行政法律關系的理論與實踐」,《法學研究》1993年第1期。該文被人民大學復印資料《法學》1993年第6期全文轉載。
「關於建立與完善行政法學分論體系的思考」,《法律科學》1994年增刊。
「行政訴訟補證問題探析」,《當代法學》1998年第3期。
「析行政訴訟上的授權與委託」,《法商研究》1998年第3期,該文被人民大學復印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1998年第11期全文轉載。
「行政處罰量化理論探析」,《法律科學》1998年增刊。
「政府機關推行合同管理應當遵守的若干法律規則」,《經濟改革》1998年第4期。
「我國行政法治的發展——制度與理論」,《人文雜志》1998年增刊。
「關於仲裁與第三人的法律思考」,《經濟改革》1998年仲裁專刊。
「論行政合同的特徵、法律性質」,《行政法學研究》1998年第2期。
「試論行政強制措施與刑事強措施的區別及其與行政訴訟的關系」,《甘肅政法學院學報》1998年第3期。該文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訴訟法、司法制度》1998年第12期全文轉載。
「依法行政的概念新探」,《東吳法學》1998年號,蘇州大學出版社出版。
「經驗的民主與理性的憲政」,《法治研究》,1998年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
「正確認識我國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基本模式」,《中國法學》1999年第6期。該文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訴訟法、司法制度》2000年第3期全文轉載。
「關於行政認定行為的法律思考」,《行政法學研究》1999年第1期。
「行政強制設定權的原則與規則」,《求是學刊》2000年第4期。
「國家賠償的歸責原則與歸責標准」,《法學研究》2003年第2期。
「怠於履行行政義務及其賠償責任」,《中國法學》2003年第6期。
「行政被告資格錯別「辨析」應該改成「辨析」」,《法商研究》2003年第6期,該文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訴訟法、司法制度》2004年第3期全文轉載。
「程序違法撤銷與重作行政行為的限制」,《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第3期。
「對行政復議書面審查方式的異議」,《法律科學》2005年第4期。該文被在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資料復印中心報刊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2005年第10期上全文轉載。
「怠於履行職責的國家賠償責任」,《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
「國家賠償若干理論與實踐問題」,《中國法學》2005年第1期。
「和諧社會與糾紛解決制度」,《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05年5月號
「行政訴訟案件理論的發展與檢討」,《政法論壇》2005年第5期。
「中國國家賠償法的立法與實踐」,《中國法律》2005年12號。
「行政法律規范的沖突」,《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
「『會議紀要』與行政訴訟」,《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06年第6期。
「行政訴訟原告資格:影響與利害關系」,《法治論叢》2006年第4期。
「完善糾紛解決機制,構建和諧社會」,《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
「完善糾紛解決機制,構建和諧社會」,載於《和諧社會建設與糾紛解決法律制度的理論與實踐》,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年5月版。
「我國行政訴訟被告資格認定標准之檢討」,《法商研究》2007年1期。該文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07年第4期全文轉載。
「契約與依法行政」,《法學研究》2007年第2期。
「我國刑事賠償范圍辨析」,《人民檢察》2007年第18期。
「契約對行政職權法定原則的影響及其正當規則」,《中國法學》2007年第5期。
「政府應急法制體系建設的若干問題」,《中國應急管理》2007年第11期。
「從蘭州牛肉拉麵最高限價看政府如何依法行政」,《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08年第2期。
「國家賠償制度革新與國家賠償法的修改」,載於《憲法與行政法治演講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堅持科學發展觀,完善行政立法」,載於《加快法治政府建設的思考與探索》,中國法制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拒絕簽字致孕婦胎兒雙死亡案件的法律分析」,《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第3期。
「從法律視角看服務型政府」,《法治論叢》2008年第6期。
「市民要看政府『賬本』的法律分析」,《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09年第1期。
「試論行政作為請求權」,《北方法學》2009年第1期。
「行政不作為形式及其違法性」,《重慶工業大學學報》2009年第1期。
「行政不作為問責的性質與構成要件」,《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第2期,獨著。
「論公民的政府信息知情權」,《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第3期。
「政府信息公開范圍的若干法律問題」,《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第4期
「行政訴訟受案范圍之反思」,《法商研究》2009年第4期
「創新體制機制,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載於《政府法制載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中的作用研討會論文集》,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年10月。
「校園綁架案引發的『公開』討論」,《人民法院報》2009年12月20日。
參編法學研究生精品教材《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22章,行政賠償,5萬字,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年5月版。
「消費券的法律問題」,國家行政學院《送閱件》,2009年3月10日。
「擴大住房公積金用途的法律問題需要認真研究」,國家行政學院《送閱件》2009年4月23日。
「重視使用少數民族語言宣傳教育的建議」,國家行政學院《送閱件》第52號。
「關於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問題的對策建議」,國家行政學院《送閱件》第59號,2009年11月11日。
「積極應對貿易摩擦維護國家經濟權益」,國家行政學院送閱件第46號,2010年5月18日。
「《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之』潛伏』性缺陷」,《海峽法學》2010年第1期。
「城管執法機構性質與城管執法體制」,《行政管理改革》2010年第4期。
「『全裸』鄉政府所公開的信息」,《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10年第4期。
「契約與依法行政」,《全球時代下的行政契約》,2010年6月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
「契約與行政職權法定原則」,《全球時代下的行政契約》,2010年6月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
「國家賠償法修改問題研究」,《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第3期。
「城管執法機構性質與城管執法體制」,《行政管理改革》2010年第4期。
「『全裸』鄉政府所公開的信息」,《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10年第4期。
「官員問責從風暴走向常態 2009年被問責官員超7000」,2010年01月27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規范執法裁量權的制度建設」,《學習時報》2010年5月3日。
「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的法律問題」,載於《科學發展與行政改革》,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0年出版。
「積極應對貿易摩擦,維護國家經濟權益」,國家行政學院送閱件第46號,2010年5月18日。
「民族地區矛盾糾紛調處的問題與建義」,國家行政學院送閱件第84號,2010年10月28日。

Ⅶ 試分析在社會上經常發生非法剽竊他人新技術的原因,並論述保護知識產權的重要性和應採用的保護措施

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產權作為一個企業乃至國家提高核心競爭力的戰略資源,凸現出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知識產權是個人或集體對其在科學、技術、文學藝術領域里創造的精神財富依法享有的專有權。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的財產權。由於全球科技、經濟的飛速發展,知識產權保護客體范圍和內容的不斷擴大和深化,不斷給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和理論研究提出嶄新的課題。而知識產權的概念是有關知識產權立法活動、司法實踐和理論研究的基礎,是一個必須明確的問題。因此,知識產權不但仍舊是一個動態發展的概念和迫切需要深化研究的領域,我們對知識產權概念的研究十分必要,而且隨著對它及其他問題的研究將不斷澄清知識產權領域的一系列理論問題,並指導知識產權立法、司法和行政執法實踐,使我國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和理論逐步建立和不斷完善起來
由於國際經濟、文化交往的發展,知識產權的地域性受到了空前的沖擊,知識產權法律關系也日益國際化,主要表現在主體、客體和內容方面都含有大量的涉外因素。知識產權法律關系的主體,是指依知識產權法確認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人,包括個人、集體、法人、合夥等,從國際交往來看既有內國人又有外國人。外國人在內國以及內國人在外國享有知識產權的現象已十分普遍。知識產權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知識產權關系主體間權利和義務指向的對象。知識產權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工業產權,包括專利權(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工業品外觀設計);商標權(商業商標、服務商標和製造商標)。工業產權是個廣義的概念,它不僅包括工商業本身而且還包括農業、採掘業以及交通運輸業等。另一類是著作權,亦稱版權,主要包括作者對文學、藝術、音樂、攝影、電影、電視、計算機軟體等方面的專有權,以及由此派生出來的鄰接權。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律主要是國內立法(專利法、商標法和著作權法),也有國際條約。從法律的角度看,知識產權具有以三個特點:1、專有性,專有性亦稱獨占性或壟斷性。2、時間性,它是指法律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有一定的保護期,過了有效保護期,這種專有權就終止了,這種智力成果就變成了人類社會的共同財富。3、地域性,它是指依某一國法律而取得的某一專有權,只在該國境內有效,受該國法律保護,在其他國家無效,其他國家沒有保護的義務,除非有條約規定。

知識產權作為一種精神財富和智力成果具有流動性。它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多種方式在國內外流動,科學、技術、文化、藝術是沒有國界的。特別是19世紀以來,由於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及通訊事業的發展,促進了科學技術、文化、藝術在全球范圍內的交流,各種報紙、雜志、國際學術會議、學者訪問、國際博覽會、電視、廣播、圖書資料、衛星技術、計算機的國際互聯網等的出現,使得在一個國家取得的某一知識產權很容易就會傳播到外國。這種知識產權的流動性與地域性是矛盾的,特別是對西方工業發達國家來說,嚴格地域性對其很不利。因為,一方面他們想把自己擁有的先進的科學、技術以及專利產品、商標商品、文藝作品輸送到國外,佔領國際市場。另一方面又惟恐這些智力成果到所在地國家無法受到法律保護,以至被無償使用,從而在國際市場上增加了自己的競爭對手。所以,他們希望在本國取得的這些權利,同樣也能夠得到有關外國的法律保護。這樣,就出現了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問題。當今世界是知識經濟時代,對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是十分重要的。除了各國通過國內法對涉外知識產權給予保護外,一些國家和國際組織還簽訂和制定了許多有關保護知識產權的國際公約。目前,保護知識產權的國際公約主要有:(一)、《保護工業產權的巴黎公約》(簡稱《巴黎公約》),《巴黎公約》並沒有給締約國提供一套統一適用的專利法和商標法,它僅僅為締約國規定了相互保護工業產權的幾項基本原則。這些基本原則是:1、國民待遇原則。締約國必須把它依法給予本國國民在工業產權方面的保護,也同樣給予其他締約國國民。2、優先權原則。成員國的國民就一項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和商標首先在某個成員國提出申請,自該項申請提出之日起在一定期限內(發明、實用新型為12個月,外觀設計和商標為6個月),以同一內容向其他成員國提出申請,應以第一次申請的日期為以後提出申請的日期,在優先許可權內,即使有任何第三者就相同的內容提出申請,專有權仍授予締約國的申請人。3、強制許可原則。每一個成員國有權採取立法措施,規定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核准強制許可證,以防止專利權人可能對專利權的濫用,例如,專利權不實施或不充分實施專利。但強制許可只能在專利權人自提出專利申請之日起滿4年,或者自批准專利權之日滿3年(取其中較長者)未實施專利時才能採取此措施。4、獨立性原則。同一發明在不同國家所獲得的專利權彼此無關。(二)、《專利合作條約》。《專利合作條約》解決了專利權國際保護的基本原則。(三)、《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簡稱《馬德里協定》)它是對《巴黎公約》中關於商標國際保護的補充。(四)、《保護文學藝術作品伯爾尼條約》簡稱《伯爾尼條約》基本原則:1、雙國籍的國民待遇原則2、自動保護原則3、最低限度保護原則4、獨立保護原則。(五)、《世界版權公約》,主要原則有:1、雙國籍國民待遇原則2、有條件的自動保護原則3、獨立保護原則4、最低限度保護原則。(六)《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基本原則:1、國民待遇原則2、最惠國待遇原則3、權利用盡原則。

Ⅷ 違紀違犯罪分子能否參加科學技術獎評審

這種情況一般是不會讓他參與評獎的,社會影響不好。

Ⅸ 用矛盾觀談談人類在廣泛使用科技成果方面,給我們的哲學啟示

科學技術既能通過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以造福於人類,同時也可能在一定條件下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帶來消極後果,科學技術為什麼會成為「雙刃劍」呢?一般來說,主要基於主客觀兩個方面的原因。首先,矛盾的普遍性決定了科學技術的正負作用密不可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主義辯證法是認識世界的科學理論和方法。唯物主義辯證法包括三大基本理論和五大范疇,分別從運動和聯系的角度深刻地揭示了物質世界的運動規律。其次,科學技術的相對真理性決定了其負作用不可消除。所謂的科學技術,理論上不可能是嚴格建構好了的、絕對證實的絕對真理,它只能是在一定程度上經過有限次實踐檢驗的、具有內在邏輯一致性的、與其他相關科學理論相一致的知識體系,具有真理性質的相對真理。

閱讀全文

與濫用科技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